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像编辑

图像编辑

图像编辑

图像编辑范文第1篇

在手机上下载并安装,一款图片编辑软件,打开这个软件,点击界面中间的加号,点击“编辑”,选择要编辑的图片,点击“工具”,点击“调整大小”,输入调整的数值,再点击“调整大小”,即可改变图片像素大小。

图片像素越大,分辨率越高,照片越清晰,可输出照片尺寸也可以越大。这个像素大小不是绝对的,如果相片本身达不到一定的像素,只会使相片的质量变低,清晰度不高。

很多手机系统都自带了照片编辑功能一般就是大家说的美颜,当然也包括了压缩尺寸和大小,但无法做过精细处理,如把一个照片变成114像素x192像素,只能大概的裁剪一下,或压缩一下大小,具体压缩成多少KB以下,没法操作。

(来源:文章屋网 )

图像编辑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非线性编辑 节目制作 系统构建 数字影视

在20世纪后期,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非线性编辑被广泛应用于影视的后期制作。非线性编辑主要指以各种类型计算机为中心构成的视音频信息编辑工作;是指将节目采集到计算机后直接从计算机的硬盘中以帧或文件的方式迅速、准确地存取素材进行编辑的方式;是能够随机访问任意素材,不受素材存放时间、区间限制的编辑。从广义上来说,数字影视节目的非线性编辑技术可以包括:视频素材的获得、视频对象的合成、视频素材的编辑、视频特技的生成、绘画和颜色调整、字幕的叠加等六个方面。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是加入了动画模型、数字特技和多层合成等功能,从而使得非线性编辑系统成为影视制作者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像力的技术平台论文下载。

1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构建

非线性编辑系统主要应用于广播电视及各类广告制作单位。它主要是由计算机平台(含视音频处理卡、专业显卡、三维特技卡等)、大容量的高速硬盘、音视频输入输出设备、监视器等硬件设备,并配以相应的非线性编辑软件组成。

1.1 系统硬件 20世纪90年代中期,非线性编辑开始在我国出现并得到应用。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最本质的一点是系统处理的是数字信号,如非数字信号输入系则需进行A/D转换,采用数字技术存入计算机硬盘中,并利用节目制作编辑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运算、操作。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数据硬盘的存储容量有限,而非压缩的广播电视信号数据十分庞大,如果采用QPSK调制,所需传输带宽在100 MHz以上,故应根据图像质量需求对原始信号进行相应压缩。压缩比越大,可输入的图像信号越多,但图像质量也就越差。

1.2 系统软件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软件为非线性编辑系统提供GUI(图形用户界面)和网络骨理等功能,也可用来完成视频剪辑、字幕叠加、三维动画、数字特技、音频制作、颜色渲染等复杂编辑工作。现在世界上非线性编辑软件种类很多,依其功能可以把它们分为两类:第一类:专用型软件,针对硬件的设置而专门开发的,它们可以直接调用非线性卡内设置的硬件特技或专门的特技卡内的硬件特技而形成实时特技或短时间的生成特技,从而大大加快了节目的编辑速度。第二类:通用型软件,通用型软件大都不能直接与非线性编辑板卡挂靠进行输入输出,但可以对已进入了硬盘阵列的视音频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和编辑,或者制作自己的二维或三维图像与那些视频素材合成,再由输入输出软件输出。

2 非线性编辑技术及其应用

2.1 视频素材的获得 三维扫描仪或摄像机将不同角度拍摄的物体照片作为三维模型参数输入到Image Modeler软件中,该软件会通过计算得到物体的多边形网格框架;然后用户根据此框架制作出三维模型;在三维模型建好之后,光学捕捉系统(MotionAnalysis)从实际拍摄的场景中提取出运动参数,输人到Match Mover软件从而实现三维动画的效果;最后,为了使效果更逼真,采用Phoenix Tools for MAYA软件对整个动画进行渲染。

2.2 视频图像的合成 数字视频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技术:

2.2.1 多层叠加 将多层视频对象(图像、文本、图形和动画等)叠加到一起,叠加方式可以是不透明或部分透明。在多层叠加中,每一层视频对象的优先级别不同,屏幕上显示的最外一层的优先级别最高,越往里优先级别越低。每层视频对象还可进行各自的特技处理,如旋转,缩放,滤波等。

2.2.2 色键 色健效果首先是将前景中的视频对象从某一单色中抠出(一般为兰色),这一过程称为遮罩(Mask)生成过程。在遮罩上,视频对象内部各像素a=1,外部各像素a=0,通过a值将前景和背景合成,在a=1处显示前景中的视频对象,在a=0处显示背景,从而产生将前景中的视频对象抠出和背景合成的效果,这一技术可用于虚拟演播室。

2.2.3 外键 用于选择视频图像的某一部分进行叠加。此时将遮罩单独存为一个图像文件,并将该图像作用到任意视频图像上,然后选择a值,在a=1处显示一个视频图像,在a=0处则显示另一个视频对象。

2.3 视频素材的剪辑和视频特技的生成 采用非线性编辑软件,可以对视频素材进行剪接、划像、移动、替换、插入和覆盖等操作,在此过程中,制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加入视频特技。最常用的视频特技有淡入淡出、划像,飞像,卷页,翻页等。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三维特技也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它主要是通过模拟自然的光照,采用表面阴影法、透明、光线追踪等方法,产生图像的纹理,从而使二维的图像产生三维的效果。

2.4 颜色校正和字幕叠加 颜色校正即对数字图像的色度信号进行处理。字幕叠加则分硬件和软件两种方式。软件字幕是利用作图软件的原理把字幕作为图形处理,将其调入编辑轨对某一层图像进行抠像贴图,完成字幕功能;硬件字幕通常由一个图形加速器和一个图文帧存组成,图形加速器主要用于对单个像素、专用像素和像素组等图形部件的管理,它具有绘制线段、圆弧和显示模块等高层次图形功能。叠加字幕的过程是将汉字从硬盘的字库中调到计算机内存中,以线性地址写入图文帧存,经属性描述后输出到视频混合器中,将视频图像合成后输出。

2.5 数字视频的输出 目前的非线性编辑软件都是在数字视频无压缩的情况下进行处理的,数据量巨大。因此,很多非线性编辑软件都具有视音频压缩编码功能,将经过编辑的节目快速压缩为MPEG-1/2/4,M-JPEG等编码格式输出,从而大大降低了存储的数据量,以适应不同场合的应用。

3 非线性编辑技术的新发展

演播室制作中涉及大量对编码压缩节目的处理,如不同节目间的拼接,在画面上加字幕、台标等效果。目前,由于演播室非线性编辑系统多采用对没经过压缩的视频信号进行编辑的方式制作节目,这就需要在存储的压缩图像和编辑非压缩图像之间进行格式转换。不仅增加了计算量,还会导致由于编解码和量化而产生的图像降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需要考虑直接在压缩域对数字视频进行编辑,从而加快电视节目的制作、分配、存储、传输和播出一体化的进程。

4 结语

数字化电视系统发展的步伐日趋加快,计算机技术逐步渗透到广播电视的各个领域。非线性编辑技术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其软硬件技术日趋成熟。既能满足高端的电影特技制作逼真炫目的需要,又能满足低端的新闻剪辑制作。非线性编辑系统功能将更加完善,在广播电视行业占据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作为一项朝阳技术,其应用一定会迎来一个辉煌时代。

参考文献:

[1]倪强,周磊,张文军.数字影视的非线性编辑及其技术研究[J].电视技术,2005,(07).

[2]丁海林.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05,(10).

图像编辑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合成理论;蒙太奇;图层;像素

中图分类号:J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2-0108-02

一、引 言

笔者在《浅议影视合成理论》这篇文章中,首次将“合成”提升到理论层面,并将蒙太奇理论、长镜头理论等纳入其中,主要内容有:“影视是在拍摄过程中,将各类物在现实时空中排列组合,然后通过光学镜头(及传声器)合成为影像(及声像);在编辑过程中,将各类像(实物影像、计算机虚拟影像、文字、图形等)及音频通过‘纵向’的层叠与横向的剪辑合成为一段相对完整的影像;在放映过程中,将影像(及声音)投放于各类观赏空间并与各类观众的感官和意识合成为各自心理幻觉的一种技艺。简言之:影视是一种关于合成的技艺。[1]”经典影视理论强调编辑的核心是蒙太奇――镜头的剪辑与组合,编辑的工作就是考虑镜头在横向时间轴上的排列与组合。随着数字影视技术的发展,蒙太奇理论越来越难以解释以“像素”为单位组成的镜头或镜头段落,而合成理论强调“影视节目的编辑是各类像的合成过程。”编辑不仅是横向的组接,更是纵向的层叠。影视节目所编辑的素材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包括实拍获得的影像、计算机制作的虚拟影像、文字、图形等,这些元素最终以“像素”为最小单位在“三维创作空间”中经过“二度拍摄”合成在了一起。

数字技术,尤其是影视合成技术的发展,使节目的编辑不再仅仅局限于镜头或画格,我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剪辑和修改画格中的任何“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极端情况就是像素点,而且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发展,构成一幅影像的像素点越来越小,越来越密集。对于摄像机来讲,传统标清画面像素数约为41万(PAL制576i),高清画面像素数约为207万(1080P),而超高清画面像素数约为829万之多(4K),分辨率为7680×4320的8K画面像素数更是达到了3310多万,与此对应的是非线性编辑系统及数字放映设备的不断升级。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采用4K/120帧/3D这样更清晰的新技术,让观众更好地进入到比利・林恩的视角,这背后不仅涉及高清拍摄技术,同样也离不开高清编辑技术和放映技术的支持。从摄制、剪辑、播出整个硬件系统来看,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剪辑单位的像素点还会变得更小。合成理论强调影像是“各类像”的“纵向”层叠,像素越小,“纵向”层叠的排列组合形式越多,合成后的影像效果也就更加丰富。此外,像素的“纵向”层叠,不仅仅是简单的替代关系,同一坐标不同图层的像素点还存在各种混合模式,图层混合模式可以分为六大类[2]:组合模式组、加深模式组、减淡模式组、对比模式组、对照模式组和颜色模式组。不同的混合模式又会形成不同的影像效果。

像素是编辑的最小单位,这一观念对传统的编辑工作所带来的冲击是具有颠覆性的,它极大提高了编辑工作的地位,使编辑逐渐变得无所不能。电影《荒野猎人》中的“人熊大战”,扮演熊的演员身穿蓝色服装与莱昂纳多搏斗,编辑时抠掉蓝色部分,换成计算机处理的熊,同时还抠掉了莱昂纳多身上的三条钢丝以及相关细节,对镜头中的这些像素群或像素点的修改最终使“人熊大战”达到了一种残酷而野蛮的真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人虎同船”,摄影棚里的少年派面对的仅仅是一些简单的道具,这场戏的大多数场景都是由计算机制作完成的,在创作“数码老虎”时,为了追求真实,技术人员从三维建模、骨骼的建构与绑定,再到“毛发系统”的设计,都一丝不苟,堪称像素级编辑的典范。此外,《变形金刚》系列、《权利的游戏》等大量影片的创作都属于像素级的编辑。

三、编辑是三维创作空间中的二度拍摄

图层是计算机合成软件的核心概念,类型也多种多样,常见的图层有:视频图层、文字图层、音频层、调节层、粒子层等,这些图层可以单独修改,最终聚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影像。在Photoshop等平面图像处理软件中,图层有上下之分,可以前后遮挡,但是各个图层都在一个平面上,前后并没有距离。然而在After Effects、Fusion等合成软件中,具有三维属性的图层可以很方便地制作空间透视效果、空间的前后位置放置、空间的角度旋转,或者由多个平面在空间组成盒状的形状[3]。由于各个图层可以前后拉开距离,因此软件中的虚拟摄影机可以在各个图层之间穿行,这些合成软件中的编辑环境近似于现实的三维空间,被称为2.5维。对于计算机三维动画类软件,如:3ds Max、Maya等,其创作环境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三维空间。上述影视编辑中常用的合成类软件、三维动画类软件,为影视编辑过程中的虚拟摄影机提供了大展身手的灵活多变的三维创作环境。各类图层的像素级修改以及三维空间的多层控制,使编辑工作更加自由,在一定程度上,编辑过程变成了二度拍摄的过程。

首先,在各种数字编辑软件中,可以对各类素材进行移动、旋转、缩放等变换操作,也可以设置一台乃至成千上万台虚拟摄影机,使其在虚拟的三维空间中进行推、拉、摇、移、跟等的镜头运动,进而产生原始拍摄阶段没有获得的特殊拍摄效果。《骇客帝国》中“子弹时间”效果的制作,采用了高难度的拍摄技术,被摄对象周围放置了一圈照相机,然后在某一瞬间同时拍照,最后把获得的一系列静态照片连续播放,形成特殊的视觉效果,上百台相机同时控制,其中的拍摄难度可想而知。时至今日,“子弹时间”特效,一般不会在拍摄阶段制作了,借助数字编辑技术,使被摄对象的动作“冻结”,然后在虚拟三维空间中,利用一台虚拟摄影机“绕摄”即可完成。《泰坦尼克号》中的大量宏大场面的镜头运动,都是在编辑软件中完成的,如:摄影机从空中游历整个船体的镜头,摄影机多次环绕船头的镜头等。从当年的《泰坦尼克号》到后来的《阿凡达》,再到近年来的许多好莱坞大片,这种编辑过程中进行的二度拍摄,可以说比比皆是。

其次,编辑软件的多层控制功能以及选区功能,可以使合成后的影像产生各种虚实、亮暗等的变化,进而产生摄制阶段都难以实现的多层次景深控制、多层次局部曝光控制等效果,为观众带来更多美妙奇幻的视觉感受。如今的数码相机和数字摄影机可以拍摄RAW格式的影像,RAW文件顾名思义,就是最初状态未经处理的原始图像文件。比如跟流行的JPEG格式相比,RAW文件包含了原图片文件在传感器生成后,进入照相机图像处理器之前的一切亮度和色彩信息[4]。这种“未经加工”的拍摄素材,为编辑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专门的编辑软件,可以对RAW格式的影像进行类似于拍摄阶段的各种调整,如:曝光度、对比度、白平衡、景深等。

编辑是三维创作空间中的二度拍摄,在当前数字技术环境下,只有具备这种观念,才能充分利用各类素材,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编辑出优秀的影视作品。

在数字技术环境下,“前期拍摄”、“后期编辑”等诸如此类的传统影视观念早已过时,甚至已经严重阻碍了影视创作的创新和发展。在影视合成理论视野下,编辑也是二次拍摄,拍摄也要考虑编辑,两者相互融合,已经没有了前后期之分。出于影像合成的目的,编辑的观念应该贯彻整个创作环节。

对于横向剪辑来讲,在拍摄阶段要考虑镜头组接与转场、声画节奏等问题。因此,导演和摄影摄像要构思每个镜头的起幅和落幅、镜头运动方式、拍摄角度等;导演和演员要构思造型、表情、动作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类型片的创作中,为了实现“一镜到底”的场面调度效果,往往采用无缝剪辑或合成技术,这就需要在摄制阶段进行精心设计。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安迪上班途中的一场戏,通过无缝剪辑、前景遮挡、动作的连贯性等技巧,将不同时间不同着装的安迪的镜头纳入一个连续的时空中,生动为观众展示了一场安迪“时装秀”,制造了非常流畅的视觉效果。伊纳里图导演的《鸟人》(2014年版)通过前后镜头之间起幅落幅的精准设计、主体动作的连贯性、光影的明暗变化等技巧,很好地掩藏了剪辑的痕迹,将十多个镜头无缝剪辑到一起,产生了整个影片“一镜到底”的效果。

对于纵向剪辑来讲,为了实现完美的叠加效果,拍摄时往往需要分层拍摄。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人虎同船到《荒野猎人》中的人熊大战,此类人与CG角色的合成效果,都需要大量的蓝屏、绿屏辅助,精心设计、分层拍摄。多层运动影像合成时,如果涉及“跟踪”技术,还要求拍摄阶段事先设置好“标记点”,以便在合成时使不同影像层的运动元素协调一致。电影《阿凡达》的导演在拍摄现场即可同步看到编辑后的镜头,可以说,一些镜头的编辑已经在拍摄时完成了。

综上所述,作为影视创作的重要环节,编辑的观念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蒙太奇、后期编辑等层面,经典电影理论固然重要,但是理论与观念应该紧随技术的进步与时代潮流,在影视合成理论视野下重新审视数字时代的影视编辑,无疑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孔德刚.浅议影视合成理论[J].电影评介,2011(6).

[2] 石利平.photoshop图层混合模式详解及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1).

图像编辑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非线性编辑 电视节目制作

1非线性编辑的概念

非线性编辑系统呢?非线性编辑是把输入的各种视音频信号进行A/D转换,采用数字压缩技术,存入计算机硬盘中,将传统电视节目后期制作系统中的切换台、数字特技、录像机、编辑机、调音台、字幕机、图形创作系统等设备,用一台计算机来进行运算、操作,视频信号在计算机内部全部按4∶2∶2数字分量处理。一个完整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应该具备四个部分:(1)电子的:是以计算机为平台,主要是支持用户和系统硬件之间的快速数据传递、数据管理和硬件接口协议。(2)非线性:是存储媒体的物理性质决定素材不一定按顺序排列,镜头可以按各种顺序排列,镜头组可以任意移动。(3)随机存取:是用户可随机地寻找特定的素材段,无须通过顺序的方式到达指定位置。(4)编辑系统:是编辑利用软件建立视频轨和音频轨,进行编辑、特技、字幕等全部后期制作。传统上磁带的编辑方式称为电子编辑,它是用电子手段根据节目内容的要求将素材连接成新的连续的画面。通常使用组合编辑将素材顺序编成新的连续的画面,然后可以用插入编辑方式,对某一段进行同样长度的替换,但是要想删除、缩短、加长中间的某一段就不可能了,除非将那一段以后的画面全部抹去重录。像打字一样,打字机的稿子中间是不可能像计算机打字那样进行插入和修改的。而非线性编辑是指素材的长短和顺序可以不按制作的先后长短进行任意编辑。对于素材可以随意地改变顺序,缩短或加长其中的某一段。

2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原理

非线编系统先将录像带上的模拟信号通过视音频采集卡,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存储在计算机的硬盘中,然后再通过视音频编辑软件,对所存储的素材进行任意的编辑和修改,就像剪辑电影片一样地直观。即使制作完成后,删除节目的时间长短仍可任意增减,这是线性编辑系统无法比拟的。用线性编辑系统仅能做到镜头的替换和修改,正因受到这种限制,每完成一部作品,总要带着一些遗憾。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还可任意切入各种特技、图形、动画、字幕、音乐和效果,方便快捷地一次生成高质量的节目带,最后再由视音频卡将数字信号还原成模拟信号,转录到所需的录像带上,或直接输出数字信号。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环节:首先,由于该系统采用数字处理,除了A/D、D/A转换,压缩与解压缩等可能会引起一些信号损失外,其它处理均能保证图像的原有质量,没有传统的线性编辑过程中出现的信号损失、图像质量下降、背景噪音增加等现象。在采集动态视频信号时,还可以对图像的亮度,对比度等参数进行修正。在处理视频信号时,应根据硬盘空间的大小,素材和节目的长短,适当调整压缩比,一般压缩比为10∶1时,可得到S—VHS的视频技术指标,5∶1时可得到V—maticsp的指标,4∶1时可达到BetacamspMⅡ的指标,2∶1时即可达到数字Betacamsp的技术指标。要根据硬盘容量的不同需要,合理处理好视频与压缩比、存储时间的关系。我们一般都采用不低于4∶1的压缩比,以满足省级台广播标准的需求。该系统还为音频编辑提供了强大的编辑功能和很高的音响指标,当采样频率为22.05KHz、8bit量化取样时,声音可达FM音乐标准,我们常用44.1KHz、16bit,声音质量则达CD标准。所以,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可以保证视音频信号不衰减,且随着软硬件的升级,编辑制作质量还会更好。其次,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已将所存素材存储在硬盘上,因此,编辑时只需操作鼠标,便可非常方便地浏览素材、搜索编辑点,正常播放、快放、慢放、单帧播放、倒放均可,且速度可无级调节,操作自如,还可实时定位编辑点,既可用鼠标进行手动粗略定位,也可用时间码精确定位。该系统具有99轨视频和99轨音频,可以以帧的精确度实现编辑,并可精确实现声画同步。其A—B两条视轨相当于A/B卷编辑中的两台放像机。在整个编辑过程中,只需在视音频轨道上实时调配出入点的画面和声音,十分方便、快捷。如果发生错误,可立即还原而不影响原始文件。对已编好的节目可以任意进行插入、删除或前后调换,每段素材可以任意裁取、多次使用,对于简单切换的镜头,可实行观看编辑效果。静止图像的播放时间可以任意设定,运动图像可以通过时间设定实现—100~100倍的慢、快动作处理。同时,它还备有强大的数字特技功能,多种划像方式的二、三维特技、多种三维立体仿真设计、多种常用抠像方式,可以实现视频图像的叠化、卷页、变色、水波、柔化、反

[1] [2] 

光,爆炸、镜像、负像浮雕等特殊效果。该系统除A、B轨外,还可实现层不同视频图像的叠加,其自身就有多种中英文字幕和简单的绘图工具可供选用。还可实现音频信号的混响、变声等效果,并提供了预演功能,编辑效果可通过预演窗口随时观看,满意后再生成。非线性编辑系统在制作片头片尾时,更能显示它的优越性,不仅给制作高质量的节目提供了充足的表现力,而且也为编辑者的创意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再次,非线性编辑系统集小型化、一体化、多功能于一身,且软件易于升级,较线性编辑系统有很高的价比性。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硬盘运行时是非接触读写方式,其寿命长,约为数十万个小时,信号数字化处理,不需调整,维护成本很低。而线性编辑机的视频磁头寿命一般不足一千小时,其维护成本很高。非线性编辑一般均具有符合广播电视标准的所有视频接口,如复合、分量,Y/C以及符合SMPIE标准的数字SDI接口和IEEE—接口,可与数字BE—TACAMSP、DVCPRO、MII、U型机、S—VHS等设备配套使用。可外挂多个硬盘,可控制多台不同格式的录像机,具有从DVW到目前各种档次摄录系统的画面质量,能与各种不同档次的摄录系统组合,有很好的兼容性,不会发生不匹配现象。经过非线性编辑系统制好的节目,可以根据不同需要,随时输出转录成各种规格的节目带,保证了复制质量。当然也可以直接存在硬盘上,或挂接计算机互联网,实现节目交换或素材资料的资源共享。

结语

图像编辑范文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1:男,55岁,自觉胸闷、胸痛1月,血压125/75mmhg,ecg正常。病例2:男,65岁,心前区绞痛2月,血压125/85mmhg。病例3:女,57岁,胸闷气短2年,血压110/65mmhg,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入选标准:对含碘对比剂无过敏;无肾病史;非妊娠者;无心律不齐;无心力衰竭(和)或呼吸衰竭;静息心率(65次/分或经口服倍他乐克25-100mg将心率控制在65次/分以下者)。

        1.2检查方法 检查前向患者详细讲解检查过程,消除其紧张心理,并对其进行屏气训练。嘱患者仰卧于扫描床,连接心电图导联,监测患者心率。

        1.3扫描设备和扫描方法 采用ge 64层vct扫描仪。扫描范围:自气管隆嵴下1cm至左膈下2cm。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650ma,机架转速0.35s/rot,准直器宽度40mm(0.625mm×64),视野(fov)250mm×250mm,矩阵512×512,。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对比剂(优维显)

        1.4采用回顾性ecg门控技术,扫描完毕后采用的ecg编辑功能有:(1)disable sync(废用异常同步);(2)delete sync(剔除异常同步); (3)insert sync(插入同步);(4)shift r-peak(r波调节)。

        1.5图像后处理 35%-85%心动周期各时相的图像均传输至ge aw 4.3工作站。应用card iq软件选取最佳心动周期时相进行后处理,先以容积再现(vr)选取最佳成像时相,再对每支冠脉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

        2结果

        2.1 病例1 编辑前ecg可见其中有一心跳过缓,如继续以常规方法重建则vrt图像可见冠状动脉窦下方错层明显。采用ecg编辑功能的insert sync技术进行编辑后再重建,可见编辑后的图像心脏及冠脉各部分连接良好,图像清晰。

        2.2 病例2 编辑前ecg可见其中有一过快心跳,vrt重建图像可见左右冠脉中段均显示不清,伪影明显。采用ecg编辑功能的disable sync进行编辑,可见编辑后图像心脏及冠脉各部分连接良好,图像清晰,说明禁用部分过快的心率信号有利于提高冠脉成像效果。

        2.3 病例3 ecg可见采集过程中有心跳过缓,导致ecg不整齐一致,重建vrt图像伪影明显,双侧冠脉错层明显,经过ecg编辑功能中的insert sync及shift r-peak编辑后进行再重建,vrt图像显示缺失部位冠脉连续性良好,达到诊断要求。

3讨论

        3.1回顾性心电门控的技术特点 回顾性心电门控在冠状动脉cta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它将r波作为标识进行触发扫描,扫描过程中球管和探测器连续旋转,扫描床连续移动,采集完整的心动周期数据。64层螺旋cta回顾性心电门控最多可采用4个周期重建,即通过4个心动周期在心电图上r波后的同一个数据点采集数据,共同组成某一层面的图像,可使时间分辨力成倍提高到53 ms,并将这些数据连续拼接起来,重建成一幅图像。一般选用心动周期的舒张期后段,成像时间窗宽度约为心动周期的1/10。当心率为60次/分时,r-r间期为1·0 s,成像窗约为100 ms,由于成像窗相对较宽,轻微的心率波动对相位的影响较小。

       3.2ecg编辑原理  在心脏扫描过程中采用特殊的重叠扫描技术,所以可利用记录的ecg信号更有效地选择最佳时间窗重建图像,并选择不同心动周期内时相相同且运动幅度一致的图像数据,剔除心律不齐所带来的不连续的数据,从而重建出理想的图像。本组3例心律不齐患者的后处理中我们采用了disable sync、delete sync、insert sync、shift r-peak这四种方法,并针对不同情况联合应用多种技术,因为单一的技术应用有时是不够的,部分病例在采集的数据中发现多个过快或过慢的异常心律,将不齐心律经过ecg编辑处理后,得到满足诊断需要的图像。

        3.3ecg编辑应用方法  由于每个患者的心率不相同,所以如何选择最佳的时间窗进行重建,成为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优劣的关键,我们解决的方法为利用重建预览功能,即在心脏中部进行回顾性重建,在同一层面进行一个心动周期内不同时相的多幅图像重建,扫描程序默认的后门控取样期相为55%。扫描本身是一个连续采集过程,所有期相的图像均可以重建出来,因此可以在原始数据后重建菜单中,将从0~99%期相的图像以5%的间隔重建出来,选取合适期相进行后重建(以冠脉断面显示清晰为标准),对于频发早搏、窦性心律不齐等所致的血管中断,由于心脏的运动幅度不一致,如果还按常规的方法进行重建,那么重建图像就会出现心脏轮廓及冠状动脉的错层,不连续等情况,我们采用ecg编辑的方法最大程度的加以避免,经编辑后的冠状动脉大部分达到诊断要求。

        3.4ecg编辑在cta中的价值  ecg编辑是64排ct有效消除心律不齐伪影的主要手段。回顾性ecg门控配合ecg编辑冠状动脉mscta能明显改善患者期前收缩和ecg信号中触发点错误的图像质量,扩大了冠状动脉64层ct检查的适应证范围。使在扫描过程中出现异常心跳或心律不齐的患者,在检查后能应用ecg编辑及时相重建技术进行后处理,从而提高影像的质量及检查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冠脉图像的合格率和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龚艳君,霍勇.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现况[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5,13

[2]戴汝平,吕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应用[j].中国循环杂志,2005,20

[3]flohr t,schoepf u j,kuettner a,et al.advances in cardiac imaging with 16-section ct systems[j].acad radiol,2003,10

[4]ropers d,baum u,pohle k,et al.dete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es withthin-slice multi-detector row spiral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j].circulation,2003,107

[5]flohr t g,schoepf u j,kuettner a,etal.advances in cardiac imaging with 16-section ct systems[j].acad radiol,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