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营科技论文

民营科技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营科技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营科技论文

民营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哈尔滨市民营农业科技机构虽然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整体上仍处于数量少、规模小、发展慢、创新能力弱、科研水平低的发展阶段,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1农业科技研发的经费投入不足

融资渠道不畅民营农业科技机构普遍存在着研究基础条件差、科研手段落后、科研设备缺乏、试验基地规模小等问题。民营农业科技机构一般起步都是由能人或者一、二项创新技术所发展起来的,起步规模较小,自我积累不多,资金实力有限,在科技研发、推广应用过程中的资金来源主要靠民间集资和自身的积累,投资金额极其有限,资金需求缺口较大。由于农业科研具有风险水平高、创新周期长、回报率低的特点,民营农业科技机构又普遍缺乏信用担保,商业性金融机构对营农业科技机构贷款发放较为谨慎,贷款条件严格,使其一般很难获得各类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另一方面,国家政策性金融农业科技贷款的门槛高,我市农业科技风险投资规模发展比较缓慢,使得民营农业科研机构融资更加困难。加之与国有科研机构信息不对称和地位待遇不对等,民营农业科研机构也很难争取到政府在科研项目立项及资金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支持。

2农业民营科技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不相适应农村高素质人才往往集中在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农产品销售等方面,而从事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的大多是农民土专家,主要分布于传统农业产业领域,全日制农业高等院校毕业的农技人员所占比例较低。农技队伍面临着年龄老化、知识老化、技术老化、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大多数民营科技人员长期在基层乡村工作,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难以跟上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的步伐。农业科技的特点是公益性较强,一些适用技术的传授与推广,均属无偿服务,农技人员技术性收入偏低,使得很多农技人员为自身生计而分心分身、身兼数职、事务缠身,很难集中精力发挥其专业特长。

3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公平规范的政策

环境是稳定和发展民营农业科技、聚集民间科技力量的基础。哈尔滨市民营农业科技机构还处于自发的无序发展状态,民营农业科技机构的管理还未纳入我市科技行业的统一行政管理渠道中,针对民营农业科技机构的发展,目前哈尔滨市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可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由于一些成果还不是很成熟,加上长期存在的偏见,许多部门和专家对民间农业科研工作者和研究机构看不上眼,导致民营农业科技机构在科研项目的立项、科研经费的争取、科技贷款的使用、科技成果评选等方面,还不能享受与国有科研机构同等的政策待遇,科研成果转化时得不到相应的政策支持。

4民营农业科技机构内部管理制度落后

创办者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目前,哈尔滨市民营农业科技机构的创办人中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者较少,缺少素质高,既懂科技又懂管理,善于开拓市场的复合型骨干人才。相当一部分民营农业科技机构是凭借创办人传统的办法和经验,思想保守、固步自封、团队合作欠缺。同时,他们由于受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和眼界低、思路窄的限制束缚,还存在着农业技术提升缓慢,获取农业科技信息不及时、渠道不畅,现代信息手段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交流不广,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对策与思考

如何实现国有、民营“两条腿”走路,在推动各级农业科研推广事业单位发展的同时,引导民营农业科技有序发展,打造一支机制灵活、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农业科研推广生力军,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构建适合民营农业科技机构快速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

一是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对民间农业科研给予足够的重视,尽快制定出台促进民营农业科技机构进一步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解决民营农业科技机构发展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其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支撑。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民间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领办创办民营农技机构,形成多部门推进、多主体参与、多类型组建、多层次发展的格局,推进全市“科技兴农”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二是将民营农业科技的管理纳入哈市科技主管部门的管理服务范围,加强业务指导,合理安排科技计划、项目指标,加大对其科研经费的扶持力度,对民营农业科技机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采购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三是提供利于民营农业科技机构发展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如,允许用于研发的经费在税前列支,对引进国外的先进种苗、技术实行减免税。民营农技机构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等活动,经认定,可申请免征营业税。技术性年净收,可申请免征所得税。四是在民营农技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中,鼓励技术入股。鼓励有显著成绩的科技人员持较大股份,高新技术成果和专利成果入股比例可不受限制。五是在科技成果评选、科研课题立项、成果转化、职称评定等方面,有关部门要给以支持,政策上一视同仁。六是鼓励和引导民营农业科技机构依托于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根据市场需求和科研条件,积极承担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开展经常性的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与推广、技术咨询和致富科技信息等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政府可采取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对其所从事的公益性农业推广服务提供补偿。

2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宽民营农业科技机构科研融资渠道

一是加大对民营农业科技机构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和指导金融部门对民营农业科技机构贷款的担保措施和信贷程序,完善农业科技小额信贷机制,改革农业科技贷款管理办法,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拓宽贷款主体、延长贷款期限,提供低息贷款和政府贴息贷款,发挥政策性金融对民营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持作用。二是以国家农业政策为导向,以国家财政资金为支撑,组建政府出资为主、重点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的县域融资性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支持其他融资性担保机构为民营农业科技创新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以“银行机构+担保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特色贷款模式,为民营农业科技机构向金融机构贷款提供担保。三是发挥农村合作金融的作用,为民营农业科技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在坚持社员制、封闭性、民主管理原则下,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供销合作社联合组建融资性担保公司和资金互组织。四是建立地方财政出资的农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和农业科技风险补偿基金,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求对农业科技进步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科技创新,鼓励各类农业及涉农企业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五是鼓励和支持民营农业科技机构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与分担作用,降低经营风险。构建新型农业保险体系,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加大财政对农业及农业科技保险的保费补贴,扩大农业保险险种覆盖面。

3建立完善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提高民营农业科研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加强对民营农业科技机构科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和业务进修,使其开拓视野、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农技研究水平,增强农业科技创新的持续力。二是依托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广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以提高科技素质、从业技能、经营能力为目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大力普及推广现代种养殖技术、管理理念,着力解决民营农业科技机构从业人员技术含量低、管理水平差、经营能力弱的问题。三是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挖掘农村乡土人才,建立和完善“乡土人才库”,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不离乡、不离土的农民专家队伍。四是引导和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农科大学生到民营农业科技机构、乡村基层、合作经济组织从事农业科技研发、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和“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工程,为民营农业科研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4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社会化服务体系

民营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高校技术力量;方法

技术力量匮乏是制约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高校拥有丰富的人才和先进的实验设备,是先进技术的原创中心。借用高校技术力量是中小民营科技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在政府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中小民营科技企业与高校开展了合作,但是不少企业由于操作方法不当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本文试就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借用高校技术力量的方法问题作些探讨。

一、借用高校技术力量应坚持的原则

1.企业主导。在借用高校技术力量过程中,企业应始终居于主导地位,无论是合作学校的选择,还是合作项目的规划都要由企业来作主。不能一味地响应政府部门的号召,勉强地与某个名校合作。与高校合作实际上是与高校的某些教师合作。不深入了解他们的科研情况,就开展合作,很可能出现他们有的技术,企业用不上;企业要的技术,他们提供不了的尴尬局面。为合作而合作,难有实际效果。高校和企业追求的目标是有差别的。企业是赢利性组织,注重的是经济效益;高校是服务性组织,注重的是学术成果和学生培养。加上我国高校一定程度上“轻技术重学术,轻实际应用重理论研究”的导向,导致很多教师将心思放在提高科研论文水平和追逐科研成果获奖上。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普遍较低,全国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不足5%。如果由高校来主导合作项目的规划,很可能出的项目成果是高质量的论文、专利、著作权,是高质量、高成本的样机,企业无法将之转化为市场接受的产品,实现产业化。

2.坚持不懈。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刚开始与高校合作时,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要有接受合作效果不佳的心理准备。不能因为一两次合作不佳,就不再去作借用高校技术力量的努力。高校教师的科研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师承展开的,企业的科研是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的技术积累展开的,两者的研究方向完全一致的可能性很小。企校合作必然有个磨合过程,一方面高校教师得根据企业产品开发的需要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企业得根据合作高校教师的技术长处微调产品的规划。双方有个互相了解、互相交流、互相碰撞的过程,指望一合作就能出高水准产品是不现实的。高校的科研成果主要是论文,企业需要的科研成果是产品。论文往往是对某种思想或某项技术的表达和描述。将论文描述的技术变成样品,将样品变成能批量生产的产品进而变成顾客接受的商品,每一步都是惊险的一跃,失败在所难免。不能因为一两次失败,就武断地认为与高校合作作用不大,放弃借用高校技术力量的努力。

3.不抱奢望。中小民营科技企业与高校合作既不能因噎废食、浅尝即止,也不能抱过高的期望。有的企业认为,既然与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不妨把产品开发的重任交给高校承担,自己专司制造、销售就行了。这样,企业不仅省去了招聘、培训、管理、挽留技术开发人员的烦心工作,而且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拓展市场。其实,这种想法、做法是不理智的。任何时候,外因只是可以依靠的力量而不是决定性的力量。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没有企业技术人员配合,能独立开发满足市场需求产品的高校教师毕竟是少数,这些少数教师,说不准早就自己办了或与人合办了企业,借用他们的技术可能性不大。大多数高校教师能完成某些技术开发或者是实验样机的开发。要把技术变成产品,样机变成商品,必须有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在样机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进行二次开发。企业如果忽视了自身技术队伍的建设,完全指望合作的高校,是很难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的。企业自有技术人员如果数量少、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规划能力差,技术鉴赏能力不足,就没办法向合作高校提出适宜的课题,更不用说在高校提供的样机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借用高校技术力量,企业必须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队伍,练好内功。完全把希望寄托在高校,企业自身不注重技术队伍建设,是达不到效果的。

4.慎重对待成果转让。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高校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很多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每年都将取得的应用型科研成果汇编成册,一方面通过各地科技部门、科技成果交易会向企业散发;另一方面将电子文档挂在网上,多渠道为本校科技成果找婆家。各地科技部门为增强本地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积极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牵线搭桥,每年都向本地企业征集技术难题,并将相关信息转给联系的高校,高校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需求信息来调整研究方向,主动同企业联系。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和各地科技部门的共同促进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企业对高校科研成果的了解、高校对企业技术需求的了解明显增多。

拟转让的高校科研成果汇编往往都会介绍每项成果到达的技术水平(如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等),预测潜在市场需求将到达多少千万或亿元等。在众多的诱人的转让成果面前,中小民营科技企业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盲目冲动。

(1)慎重对待非本行业的成果。很多民营科技企业老板感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竞争激烈,生存艰难,羡慕其他行业发展容易,总想涉足其他行业。碰到其他行业拟转让的成果技术水平高、市场规模大,就去购买。各个行业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看花容易绣花难。隔行如隔山,自己熟悉的行业做不好,换个新行业做好的可能性很小,除非是像史玉柱那样的营销天才。

(2)慎重对待企业不急需的成果。遇到在业界领先、预计自己企业以后又用得着的成果,有的民营科技企业老板就想购买,收入囊中,储存起来,以免错过机会。除非是看得很准,时机把握得很好,否则买回来的成果会长时间束之高阁,甚至出现用不上或到用时技术已过时的尴尬局面。过于超前投入,不利企业的发展。

(3)慎重对待企业无人能对接的成果。再好的成果、再急需的成果,如果企业无人能对接,购买时也要慎之又慎。高校教师转让成果时,可以提供指导、提供支持。但他们不能总是呆在企业里,企业必须安排人接手,在掌握转让的技术成果基础上,把技术变成样机、产品变成商品。如果企业里无人能对接,那就没办法完成成果转移,就没办法根据市场需求在高校科研成果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实现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

二、借用高校技术力量的具体操作方法

1.根据企业需要确定合作开发项目。合作开发什么项目,应由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自身产品开发的需要来确定;而不是高校根据行业发展趋势、自身技术优势来确定。高校站在理论研究的前沿,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并在某些领域具有明显技术优势。校企合作项目由高校提出,能保证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前瞻性,但不一定是市场急需的、企业亟待解决的。企业位于市场的第一线,最清楚市场需要什么产品、自己紧缺什么技术。校企合作项目由企业提出,能保证合作项目技术最快转化成产品,并进入市场,使企业的投入尽快得到回报。企业可以将市场急需的某种产品或自己在产品开发中遇到的某个技术难题作为合作项目,也可以将新品规划中碰到的问题委托高校作可行性研究。在选定合作开发项目时,企业应牢牢地把握主动权。合作项目的安排,可遵循由小而大的原则。校企合作,企业和学校双方有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企业技术人员对高校教师的技术情况有一个了解过程。多接触、多交流,能加速双方的了解。最好的办法是给个项目学校做,一方面能提高高校教师与企业接触、交流的积极性(他们有横向项目任务),另一方面能很快考察出教师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由于双方了解不够,刚开始的合作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为慎重起见,先安排一个投资不多、所需时间不多的小项目给高校老师试试应手。实质性的合作开展起来后,双方了解、磨合的效率会高得多。等了解、磨合到位,高校教师接受了企业的产品、技术开发管理思路,再安排较大一点项目。这样循序渐进,既可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又可以避免企业受较大损失。

2.选择较近、较了解的学校合作。选择合作学校时,应考虑距离企业的远近、对学校教师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委托学校开发项目,不同于委托配套厂商加工零部件。合作过程中,要反复交流。项目开发每进行到一个关键阶段,企业负责项目对接的技术人员,就要到学校实验室观看实验数据、了解阶段成果,对照产品规划要求,提出改进意见。在项目开发过程,高校教师碰到问题、碰到不清楚的地方,也需要深入企业、深入应用现场了解情况,需要面对面地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探讨。电话、网络联系,不能完全替代面对面的交流。选择企业所在城市的高校、离企业较近城市的高校合作,人员来往方便,节省路途时间和差旅费用,不失为务实之举。

与高校合作,实际上是与高校某个或某几个教师合作。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企业了解了某位教师的前期成果、技术专长、科研作风、理论水平、动手能力、为人处世,才可能信任他,选择他作合作对象。教师了解了企业技术情况、企业开发需求情况、企业骨干技术人员情况、企业负责人情况、企业文化情况,才可能愿意与企业合作,承担委托开发的项目。与企业负责人、企业骨干技术人员的母校、同学或者亲亲戚朋友工作的学校合作,可以缩短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时间,较快地将合作开展起来;并且合作中碰到的问题诸如保密、知识产权分享等也便如协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亲朋关系,能给双方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选择母校、同学或者亲朋工作的学校合作,不失为明智之举。

3.审查项目可行性预研报告。建房前要出设计图纸,开发前要写项目可行性预研报告。项目可行性预研报告包括下列内容:项目拟到达的目标(应到达的技术指标、成本控制指标、遵守的行业应用习惯、产品应用环境等)、项目所依据的技术原理,项目研究开发的内容及涉及的关键技术、项目的难点、重点;解决技术难点拟采用的技术路线等。要求承担项目的教师提交一份可行性预研报告,并对之审查,能取得下列效果:(1)督促想承担项目的教师在签订合同之前,做深入的预科研工作,便于签订合同时、合同后沟通。不做较深入的预研究,是拿不出一份符合上述要求的可行性报告的。(2)从可行性报告中可以看出对方对项目的需求分析是否理解到位,所依据的技术原理是否行得通,对项目研究开发的内容认识有无遗漏,对关键技术的把握是否准确,提出的解决技术难点拟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否可行。审查可行性报告可以初步判断选择的拟合作对象是否合适,估计能取得多大成果,投入多少资金、安排多长时间比较切合实际。

4.签订内容细致的项目合作合同。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高校教师的诚信度较高。不少企业认为,如果不是高校要校企合作项目合同,合同都不用签。把签合同视作一种形式,不当回事儿。其实签订一份包括合同标的(样机的性能、指标)、进度安排、完成时间、付款进度等详细内容的合同,至少有这样些好处:(1)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不愉快。口头承诺的事情,时间长了双方可能记忆有误、理解上有出入,易发生误解和不愉快。口说无凭,文字为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双方理解有出入,翻开合同就自然清楚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或内心不快。(2)加大高校教师按时完成项目开发的压力。高校教师讲究诚信,自尊心强。承诺的事不能按时完成,无疑会有心理压力。将口头承诺变成文字合同,对高校教师的约束力会进一步增强,促使他们按进度去推进工作,想方设法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3)便于对项目跟踪管理。如果合同列出了项目工作进度安排,就可按时间表理直气壮地去检查进度,提醒高校教师;如果合同载明了付款进度(如可行性报告审查通过,签订合同时付20%,关键技术突破付至50%,样机验收付至80%,初步得到用户认可付至100%),则可按合同约定时间付款,省去沟通协调等不必要的麻烦。

5.注重日常沟通联络。既然与高校签了合同,支付了技术开发费,按约定时间来接收成果就行了,不用关注中间过程。如果抱这种想法,难免会走弯路。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多与高校教师联络沟通,有利于项目的顺利推进和项目质量的保证。尽管高校现在强调结合市场需求搞科研,但很多高校教师对市场的真正需求把握不到位。项目合同尽管约定了要到达的技术要求,但对项目产品的要求描述不可能那么具体全面,这得靠项目执行过程中,企业技术对接人员与高校教师的沟通交流,让他们真正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产品的应用环境,避免开发出来的产品与市场严重脱节。高校教师擅长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经验不足。加之对承担的项目技术储备往往不够,完全靠他们自己摸索会走不少弯路。如能与企业技术人员交流,借鉴他们的前期开发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利用他们的技术积累,就能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前进,更快更有效地完成项目。注重与高校教师的日常沟通,能方便地了解他们的开发进度,掌握他们的工作情况;如工作中出现偏差,可及时提醒纠偏;如工作进度滞后,则无形中起到督促作用。多与高校教师交流,还有利于日后顺利接产项目成果。

民营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参考文献的撰写是一项用在学术研究论文末尾的国家标准参考文献,它的格式要求是有统一性的,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消防工程论文外文参考文献,希望小编整理的这些可以给大家在写作当中到来帮助。

消防工程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门琳.在建消防工程管理与验收前消防设施检查[J].山东工业技术,2016(11):104-104.

[2]李洋.搞好消防工程验收提高建筑安全保障[J].科技信息,2014(7):203-203.

[3]王惠.强化消防竣工验收中消防产品监管措施的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4,30(4):93-95.

[4]岳忠敏,赵嫒嫒.消防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18):16~18.

[5]沈国卿.消防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7(4):145~147.

[6]覃学敏.浅析消防工程质量管理[1].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13(9)67~69.

[7]郑良恒.浅析消防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l(26):56~58.

消防工程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钟素银.分析消防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3(09)

[2]郭彦伟,郝鑫.消防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5)

[3]沈国卿.消防工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7.

[4]覃学敏.浅析消防工程质量管理[J].新建设: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13.

[5]杨再林.建筑消防工程施工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6).

消防工程论文外文参考文献:

[1]代忠亮.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1,1.

[2]范世雄.浅谈消防工程施工的常见问题及控制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04)

[3]余洪亮.工程消防施工问题及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03).

[4]周亚飞,刘茂.基于GIS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价及其在防灾规划中的应用[J].灾害学,2010(21).

[5]曹建国.城市火灾防救对策——以陕西省为例[J].灾害学,2008(21).

[6]孙莹莹.气候条件对城市火灾的影响规律[J].武警学院学报,2010(10).

民营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科技中小企业 信贷融资模式 风险

西方经济学对信贷融资模式与风险的研究

西方经济学分别以信息不对称、生命周期、不完全合约等角度对信贷融资模式及风险进行了研究。

(一)信息不对称角度的研究

Masako Ueda(2004)从项目评估、筛选与所有权独占角度的研究得出结论:信息不对称和产权保护水平决定了企业选择银行融资还是风险资本融资。产权保护越弱,信息不对称越弱,企业越愿意选择信贷融资。

Massimo G. Colombo(2006)研究了信贷市场的不完善程度,发现信贷融资金额偏小,而初创阶段高科技公司的每一笔私人股权融资金额要比信贷融资金额大得多。高科技中小企业缺少抵押、担保,巴塞尔协议II客观上强制性地使银行将这些初创公司定为高风险级。银行审查流程判断公司业务计划的完善程度和创业人员的能力,从而发放贷款。由于筛选和监控高科技初创公司困难大,成本高,银行就通过减少贷款金额来限制暴露的风险头寸。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要减少信息不对称,如高科技初创公司的运营更加透明,创业项目的预筛选,不需要银行面向高科技公司信贷风险的积极态度等。

郭嘉(2004)指出,近30多年来,发达国家银行为解决“信息不对称”,创造了多种信贷评估技术(如信贷评分、抵押品价值分析和管理)、多种金融服务产品(如信贷承诺、应收账款融资)以及多种信贷风险控制技术(如信贷配给、契约管理、期限管理、长期关系、信息共享、贷款定价)等。

谢沛善等(2009)认为关系型贷款有利于克服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银行获取企业信息的成本,提高获取信息的质量,从而达到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贷款质量的目的。

陈玉娟等(2009)在肯定抵押和担保作用的前提下,提出了倡议:其一,知识产权、股权、企业固定收益都可以质押。其二,建立评级体系,奖励守信单位,并惩罚失信单位。其三,建立科技交流平台,利用现代交流工具降低交流成本,增加交流频率。

仲玲(2006)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理论与实践时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比一般分散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众多优势例如交易成本优势、外部经济优势等,特别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二)不完全合约角度的研究

Jensen M C等(1976)指出,债务契约赋予债权人的特定权力将会产生成本,包括监督成本、破产重组成本,以及机会成本等,人们可以通过契约的设计和履行降低成本,消化风险。Ahgion P.等(1992)提出,控制权应该分配给创业者,并且使用优先股融资。目前这种观点已经演化成通过可转换债券融资,以保证在融资的前一阶段的控制权为创业者掌握,而同时又考虑到投资者的后期利益。

秦兴俊等(2009)、谢涛(2009)将高科技创业形式分为三种,专利人不参与管理、专利人参与管理、专利人创业。不同的创业形式有着不同的契约安排,不同的契约安排影响着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家精神的发挥。

为了获得外部资金的支配和使用权,企业家必须将一部分产权让渡给外部投资者。企业家让渡“剩余优先索取权”和“赎回权”,留下了“最后剩余索取权”。而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实现与否最终要看控制权(决策控制权和经营决策权)的配置和执行状况。资产专用性和非人力资本投入大的人(Williamson,1975;Dow,1993)和团队中处于监督地位的人(Alchian,Demsetz,1972) 应获得“决策控制权”,要素贡献估价难度大、更不易观察和确认从而也更难监督的人(Holmstrom,Tirole,1989;张维迎,1996),间接定价成本高的人(杨小凯,黄有光,1994)和最能影响企业资产价值变化的人(Barzel,1997) ,应该获得“经营决策权”。

马永强(2004)将人力资本分为技术创新型、管理创新型和投资创新型三种。合约对人力的资本的激励较为困难,风险与收益的分摊较难。因为有限理性(西蒙,1961;阿罗,1974)、交易成本和机会主义三者导致了不完全合约。创业者和银行在合作前以及合作过程中尽量降低他们之间的交易成本,即最小化事前的签约成本与事后的激励成本之和。

(三)生命周期角度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C Weston & Brigham提出了企业金融生长周期理论。叶山梅(2007)分析了不同成长阶段的高科技中小企业的融资策略。种子期和成长期的“资金互助会”融资是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资金互助会”将很多中小企业费集中起来,然后按照短期、小额的方式进行放贷,入会的会员都有机会申请到数倍于会费的贷款。成长期可以利用票据贴现融资,以及商品与贸易融资。成熟期可以申请银行贷款,以私募或可转换债券等形式发行债券。

高科技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模式及风险

将现有信用风险模型进行整理,得到图1。

(一)专家分析法

“5C”包括:信用(Credit)、品质(Character)、企业能力(Capacity)、资本实力(Capital)、抵押物(Collateral)。

“5P”包括:个人条件(Personal)、目的因素(Purpose)、偿还条件(Payment)、保障条件(Protection)、前景预测(Perspective)。

“5W”包括:借款人(Who)、借款用途(why)、还款期限(When)、担保物(What)和如何还款(How)。

(二)统计方法

Altman & Narayanan(1997)提出了Z-score模型:Z=1.2X1+1.4X2+3.3X3 +0.6X4+1.0X5。其中,X1,X2,X3,X4,X5分别为营运资本/总资产比率,留存盈余/总资产比率,息税前收益/总资产比率,股权的市场价值/总负债的账面价值比率,销售收人/总资产比率。

(三)人工智能

神经网络方法包括模式神经网络(MNN)、概率神经网络(PNN)、扩展的学习向量器以及多层感知机(MLP)。Coats& Fant(1993)、Odom& Shard(1990)采用美国银行信贷数据,建立了神经网络信用评分模型,实证认为神经网络方法预测效果很好。

(四)非指标模型

Majd et al.(1987)讨论了分阶段投资期权的定价问题。在银行信贷评估方面,杨辉(2005)从银行角度出发,探讨了实物期权在信贷评估过程的作用。王文柯等(2010)则针对项目信贷,详细介绍了分阶段信贷期权价值的计算方法。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将失业率、经济增长率、长期利率等当前宏观经济变量的值与违约率和信用等级转移概率联系起来。违约概率是一个变量为宏观经济变量的Logistic函数:

。式中,X1、X2...X是宏观经济变量。

Credit Risk+模型是瑞士信贷银行金融产品部开发的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债务人要么违约,概率P,要么不违约,概率1-P。不同债务人是否违约彼此独立,整体违约数目服务泊松分布。CSFP Credit Risk+模型利用了财险精算的计算风险的方法。

KMV模型是美国旧金山市KMV公司于1997年建立的用来估计借款企业违约概率的方法。它利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公式,根据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资产价值的波动性、到期时间、无风险借贷利率及负债的账面价值估计出企业股权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对于本研究来说,该模型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即对于那些还没有上市的高科技中小企业来说,无法应用该模型。

(五)综合分析

马欣等(2009)从风险定义、风险驱动因素、信用变动、回收率、数值方法等方面比较分析了VAR、Credit Portfolio View、CSFP Credit Risk+、KMV等风险管理方法的异同,并将实物期权引入了信贷风险评价,而分阶段信贷就是一种期权。对于将实物期权思想引入分阶段信贷,还有徐冬冬(2009)。

韩岗(2008)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有个体因素、地区、行业、宏观经济因素四个因变量,行业i、地区r的企业j在第t年的违约概率Pj,i,r,t是自变量。

云俊等(2006)在做信贷风险评估时,既考虑了定性因素,也考虑了定量因素,共七大类因素。主客观评价后得到23个评估点的值,再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最终得到一个唯一的数值。根据数值大小所在的区间,可以对风险做出判断。

政府主导的信贷风险宏观配置体系

(一)政府引导的主要模式

投资公司模式,如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形式。肖卓(2005)提出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自筹为主体,银行贷款为后盾,并以深圳为例。1996年,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的引导下,深圳的绝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都建立了研究开发机构,研究开发支出占销售额从3%(生产型)到10%(开发型)。深圳市的博士后流动站也设在企业。印度的政府投入占R&D投入的90%,这意味着我国也应要加大政府对高科技的投入。

科技金融机构模式。Dorothea Schafer、Axel Werwatz、Volker Zimmermann(2004)研究了德国政策性科技金融机构KFW向金融中介发放再融资贷款的资助机制。银行按照KFW的条件发放高科技贷款,VC、私人投资者、银行、公司可以向高科技企业进行权益投资。

董彦岭(2000)详细研究了中小企业政策性信贷担保机构。对信贷担保公司普遍缺乏规范的担保保证金制度、再担保制度、集体审核制度、风险内控制度、运行监测制度、代偿制度和债务追偿制度,以及担保过程中的行政指令、人情担保现象表示忧虑。

小企业管理局模式。范肇臻(2008)在研究美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金融支持时,发现以下规律:

小企业管理局(SBA)与全国7000多家商业银行合作,直接发放贷款、协调贷款或是担保贷款。这些贷款,从3-5年甚至到25年。1993年,美国通过一个法案,规定银行向风险企业贷款可占项目总投资的90%。如果风险企业破产,政府负责赔偿90%,并有权拍卖风险企业资产。美国每年用于国防科研的资金占国防费的10%左右,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与国家研究发展经费的10%要用于小企业的技术开发。

政府提供综合服务的模式。倪杰(2008)认为政府要:确保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市场发挥作用的法律法规体制及市场维护制度,放松养老金、保险金等的投资限制,以扩大创业资本的供给,创新公司制度,允许设立有限合作制公司等。在信息服务体系方面,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加交流机会。例如建立创业投资者网络,设立高新技术企业风险评估机构,制定为企业进行技术定级的标准和办法等。

(二)比较研究

企业信用担保模式的比较研究。潘楚楚等(2007)利用张卓琳(2005)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理论模型假设,推导出在政策性担保机构、互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中,互担保机构较为有效的结论。

中英中小企业融资的对比。Javed Hussain等(2006)在对比研究中英两国的中小企业融资时发现:在企业发展的前五年,英国人更多地依靠金融机构,而不是自己的储蓄。按照“啄食顺序”理论(Holmes and Kent,1991;Scherr et al.,1990; Mayers,1984),中小企业的融资顺序是:个人金融资源、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权益融资。中国由于缺乏长期的、系统的、统一和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难以向金融机构融资,其社会服务系统需要升级,税收需要改善。

对现有国内外研究的评述

可行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是建立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的,需要宏观配置、微观技术、合约等方面关键要素的组合,以缓解甚至解决信贷融资风险问题。但目前缺乏这方面的综合研究。

一方面,发达国家如美国有着先进的信用风险模型评估风险,为市场服务,另一方面,政府也有着宏观进行风险配置的机制,再加上不完全合约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所给予信贷双方的指引作用,从理论上说,高科技中小企业信贷融资规模能够得到提升,风险能够得到控制。这些值得我国借鉴。

高科技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模式,我国仍处于政府与市场皆不完善阶段,美国处于政府市场皆比较完善的阶段。对于从不完善阶段过度到完善阶段的问题,应完善政府宏观配置信贷风险的机制,为市场发育配置信贷风险的能力撑起一片空间。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个条件是需要我们研究的),市场配置信贷风险的能力得到发育,如市场公平竞争、市场规模足够大等。

参考文献:

1.Dorothea Schafer. Axel Werwatz. Volker Zimmermann,The determinants Of debt and (private) equity financing: The case of young, innovative SMES from GE,lndustry and lnnovation, Volume II, Numher 3. 225-248,2004

2.Saman Majd and Robert S. Pindyck,Time to Build,Option Value,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7,18(3)

3.Jensen M C , Meckling W H.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 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 ].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76,3(4)

4.Ahgion P , Bolton P. An incomplete contracts approach to financial contracting [J ] .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92,59(200)

5.Massimo G. Colombo, Luca Grilli. Funding Gaps? Access To Bank Loans By High-Tech Start-Ups.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7)29

6.MASAKO UEDA,Banks versus Venture Capital: Project Evaluation, Screening, and Expropriation.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LIX, NO. 2. APRIL 2004

7.Javed Hussain, Cindy Millman and Harry Matlay,SME financing in the UK and in China: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Vol. 13 No. 4, 2006

8.Cong Cao ,ZHONGGUANCUNA ND CHINA'S HIGH-TECHPA RKSI NT RANSITION, Asian Survey, Vol. 44, No. 5 (Sep. - Oct., 2004)

9.PETERSEN M A, RAJAN R G. The Benefits of Lending Relationships: Evidence from Small Business Data [ J ].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4,49(1)

10.[美]安东尼·桑德斯等.信用风险度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1.[美]约翰·B·考埃特等.演进着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2.马永强.高技术企业融资:合约的选择与再安排.西南财大博士论文,2004(3)

13.董彦岭.中小企业银行信贷融资研究.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03(10)

14.韩岗.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与实证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8(7)

15.云俊,陈虹,张帆.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担保信用风险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10)

16.潘楚楚,杨宜.高科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作模式的选择.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

17.马欣,黎朝晖,李岱松.高科技项目信贷风险控制方法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

18.马欣.高科技项目投资的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19.王文轲,赵昌文.高新技术企业信贷动态多阶段决策研究.科学与经济,2010(4)

20.薛永基,李健.初创科技型企业债权融资与治理机制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1)

21.侯建仁.高科技创业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政策设计与现实发展.电子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9(3)

22.仲玲.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6(4)

23.郭嘉.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比较与选择.特区经济,2004(9)

24.叶山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周期及其融资策略.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

25.陈玉娟,朱发仓,吴伟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金融支持途径研究.特区经济,2009(6)

26.肖卓.论我国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模式.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2000(5)

27.范肇臻.国防科技工业金融支持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税务与经济,2008(3)

28.秦兴俊,申明浩.民营科技企业创业模式与融资契约.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8)

29.许跃辉,万伦来.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以安徽三晶公司为例.经济管理,2005(5)

民营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校公共建筑;空间组合方式;比较;节能

Comparison of several ways the public school building space combined

Liang Zuo -you,Guo Jin-hui

(G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n 343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ve combinations of public building space construction, land use, lighting, shading, ventilation, energy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argumentation Hybrid III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oister-style) is a natural ventilation, lighting, shading, optimal space saving combination of public school buildings.

Keywords: school of public buildings; spatial combinations; comparison; saving

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对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形式、施工条件、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各方面的条件和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后,做出的平面关系、空间关系和造型的设计。满足建筑物的采光、日照和通风功能要求,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舒适的良好环境。

各种性质与类型的公共建筑一般都是由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次要使用部分这三类功能与空间组合而成。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教室、实验室、教师备课室、行政办公室是主要使用部分;厕所、仓库、贮藏室等是次要使用部分;而走廊、门、厅、楼梯等则是交通联系部分。公共建筑空间组成都可以概括为主、次要使用空间及交通联系空间这三大空间。三大空间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就形成了不同的设计方案。下面选择单内廊式、单外廊式、混合式一(内外并列式)、混合式二(内回廊式)、混合式三(内外回廊式)等五种组合方式进行比较其特点。

建筑造价经济,用地也经济;采光为单侧采光,室内光线不均匀,内廊光线不好,进深不能过深,通风不畅,内廊空气不新鲜;冬季保温较好;夏季南向需外加遮阳设施以阻挡太阳直接照射到房间里,增加结构成本。

根据以上五种组合方式的特点比较,可以看出混合式三(内外廊式)是一个最佳的学校公共建筑组合方式。其走廊面积虽然高一些,但不是太高,却极大地满足了学校建筑物的自然采光、自然遮阳和自然通风功能要求,交通又便利,交流方便,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舒适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云月编著.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5-1.

[2] 王晓、彭逊志、夏为威.武汉地区公共建筑采光节能的研究分析.新能源与绿色建筑,2011.8.

[3] 许锐.建筑设计中通风采光及日照问题简议.民营科技,2011.05.

[4] 孙小燕.谈建筑设计中的采光与日照及通风问题.山西建筑,2010.12.

[5] 孙紫强.北京地区公共建筑遮阳对自然采光影响的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硕士论文,2009.6.

[6] 马晔.公共建筑单侧采光与能耗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