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团内部管理制度细则

社团内部管理制度细则

社团内部管理制度细则

社团内部管理制度细则范文第1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xx外国语学院学生社团的财务管理,规范学生社团的财务行为,提高社团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各社团的健康发展,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规范、灵活、民主和公开的财务运作体系,切实保护广大社团成员权益,根据《xx外国语学院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社团联盟全体成员。

第三条

各社团财务管理工作及有关财务工作应当遵循本制度的相关规定,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监督,积极配合社团联盟秘书处的财务工作,保证财务工作有序进行。

第四条

各社团社长负责本社团的财务工作,可根据工作需要指定专人对本社团的财务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

社团财产为全体社团成员所共有,必须用于服务社员、发展社团,不得挪作他用。

第六条

社团财产在使用时须厉行节约,合理使用资金。

第七条

社团联盟秘书处对各社团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执行监督、审核的权力。

第八条

财务审查应遵循公开、公正、合理、规范、有效的原则。

第二章社团财务管理办法第一条

社团经费的来源一、会费(一)各社团在招收会员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向会员收取一定的会费。收费前,各社团负责人须认真填写《xx外国语学院学生社团收费申请表》,并报请社团联盟、校团委审批同意,向社团联盟领取统一收据,收费期间社团联盟可派人进行监督检查;

(二)关于《xx外国语学院学生社团收费申请表》

任何学生社团以社团名义向会员、培训班学员等收取费用前必须认真详细填写《xx外国语学院学生社团收费申请表》,此表内容包括:社团名称、会费有效时间、会费金额、会费用途、主要负责人和经手人;

(三)社团联盟将严格审核社团所填写的《xx外国语学院学生社团收费申请表》,批准后发给各社团通用收据,社团一律凭此收据收取会费及其它费用。收费结束后,社团应及时上缴存根。存根应妥善保管,不得有缺页、污损。如有缺页情况,应向社团联盟秘书处提交详细书面说明。社团经费的使用管理情况将作为社团考评项目之一。对于会费金额如有隐瞒、虚报等行为,一经发现,将追究社团和相关人员责任;若情节严重,将上报团委及相关部门处理;

(四)对于未填写《xx外国语学院学生社团收费申请表》,未经社团联盟批准而擅自收取会费的社团,一经发现,将强制停止社团一切活动,并追究社团和相关人员责任;若情节严重,将上报校团委及相关部门处理;

(五)会费金额须根据社团自身情况及发展需要适当收取,最高不得超过15元/年。

二、赞助学生社团可根据学校有关规定,与企事业单位合作,通过正当渠道向社会募集外联资金。

(一)禁止任何社团与赞助商合作在校内举办纯商业性及涉及现金交易的活动。对赞助商要求在校园内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社团必须制定详细的活动策划案(内容包括宣传内容、宣传形式以及宣传对象等),交社团联盟审批,并经学校保卫处同意后,方可进行;

(二)取得赞助后,社团须向社团联盟提交一份合作协议书复印件,由社团联盟秘书处保存;

(三)赞助单位提供的一切实物赞助,全部归该社团集体所有,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转移、变卖或据为己有;

(四)认真做好每一项赞助经费使用情况登记,并保留原始消费凭证。

三、各社团参加社团评比或其它活动所获得的奖励资金。第二条

社团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一、各社团必须具备完善的财务制度,并设立专门的财务负责人(可由社长兼任)建立经费收支账目和社团内部的财务制度,做到账、款分离,专人管理。

社团财务负责人须履行以下的职责:

(一)根据每次经济事项全面、真实、连续、系统地登记好现金日记簿,一切收入与支出必须统一入账,并有效完整地保管财务凭证,做到“日清日结”,月末进行对账,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确保账目清晰明了、客观准确;

(二)在学生社团主要干部换届时,负责做好财物交接工作;

(三)将资金的来源去向逐项登记清楚,保证帐簿记录与实物、款项相符,并保存好原始凭证。定期向社团成员公布财务状况并自觉接受社团全体成员的监督;

(四)积极配合社团联盟秘书处的工作,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总结,向社团联盟秘书处汇报财务状况,并自觉接受社团联盟的监督。

二、社团经费的使用应本着科学合理、勤俭节约的原则,服务社员、发展社团。

(一)社团经费的使用包括:活动支出(即社团开展各项活动所需的经费)、宣传费用和交通费用;

(二)社团经费系全体社员所共有,任何人不得以个人名义支出社团经费;

(三)严格按照预算支出社团经费,不得浪费或挪作他用。

三、每次活动结束后,社团须将需要报销的票据复印件上交秘书处,原件自行保存,留作年终报销凭证。

第三条

社团经费的报销一、xx外国语学院校团委报销制度采取年终报销制,即每学年年终为各社团进行财务报销,其他时间不予报销;

二、经费报销具体流程

(一)每学年初各社团上交下一年的活动策划及预算,经校团委审批通过后,方可按照预算开展活动。社团经费的使用坚持先审批,后使用的原则,每次经费的使用须先经校团委批准,未经过审批的预算不予报销。报销时需持原始发票或相关凭证;

(二)各项支出须有相应的票据证明。有效报销凭证包括车票(公交车票、地铁车票、公交卡充值凭据)、销售商品专用发票(手写或机打)及门票(用于科研活动),其他票据一律不予报销。若为手写发票,则须详细填写消费项目,否则不予报销;

(三)发票台头必须填写“xx外国语学院”;发票内容的填写须详细完整,不得笼统概括为“办公用品”“文化用品”等;

(四)车票类票据背面须写明经手人、时间、目的地及事由,并由社长签字;发票类票据背面须写明经手人、时间及开具原由,并由社长签字;未经社长签字的票据不予报销;

(五)以b5大小的白纸作为报账单底,报销票据原件须整齐有序地用胶水粘贴在报账单底上,不得使用透明胶带、双面胶或订书器等粘合工具;报账单底正面粘贴票据。白纸横放,票据按类别和面值归类,同类票据自左向右贴成一排,每张票据的左起点依次向右排,每排总长度不得超出报账单底长度,多于部分可向内对折;在每张报账单底的右下角对该页票据张数及金额进行分类统计;票据粘贴好后,将每张报账单底左侧粘贴在一起,附上校团委下发的统一封面,并按照封面规定项目认真填写。

(六)报账单须在规定时间内交由社团联盟秘书处处长和社团联盟主席签字后,由秘书处统一交到校团委报销;

(七)每学年报销前,各社团由社团联盟秘书处处领取报账单底;

(八)单张超过1000元的票据以支票形式报销;

(九)报销金额应与预算大体相当,严重超支的部分原则上不予报销;

社团内部管理制度细则范文第2篇

(一)总则

1,为规范本社团联合会的经费管理,提高经费的利用价值,特制定本制度.

2经费管理应本着手续齐全,严格管理的原则.

(二)经费来源

3经费来源合法.原创:本联合会经费的主要来源为各社团的注册费,校团委的拨款以及企业的赞助费及其他合法收入.

(三)经费使用

4经费用于为发展本联合会及校内各社团发展而举办的学术,宣传,福利等各种活动及日常办公支出,不得用于与本联合会宗旨无关的活动.

(四)管理细则

一经费,帐务管理

5实行钱帐分管,设立帐务主管和财务主管各一名,分别由财务正,副部长担任.

二,经费入帐管理

6社团注册费:校内每个社团在成立时向本联合会交纳成立注册费25元,每学年开学后的第一个月内向本联合会交纳年度注册费25元.帐务主管和财务主管应及时做好入帐和登记工作.

7学校通过校团委对本联合会活动经费拨款入帐管理.

8企业活动赞助经费经常委会审核后直接交帐务主管和财务主管入帐,任何人不得收取任何数量和形式的回扣.

三经费支配管理

9各部门需要支出50元以上费用前,应先向财务部提出申请,经财务部进行可行性分析后,方可支出,否则不予报销.

10收支严格进行书面登记,原创:并保留详细的清单和发票,凭据作帐,做到帐目明确,清晰,无误.

11节约社团联合会内部的资金,提高经费的利用价值,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做到专项资金专项使用.

12严格遵守财务报销和资金申请的手续制度.

13每次活动的资金预算方案经团委审批后,应交到财务部存档备案.

14每次活动结束后,各部门应尽快把发票交到财务部.财务部应及时对该次活动的收支情况进行整理,报帐和总结.

四开支说明

15本联合会的经费按用途和性质可分为日常办公开支,专项活动开支和特殊开支.

16日常办公开支为本联合会配备必要办公用品,宣传用品等的开支.

17专项活动开支为本联合会举办经学校批准的大型活动的开支.

18特殊开支为本联合会与外校同种性质学生组织,外界企业进行联系的开支.

19根据学校有关规定,非经校团委或常委会批准,工作餐支出不得作为本联合会得开支.

20根据校团委有关规定,资料的打印,复印支出不得作为本联合会的开支.

(五)经费使用情况总结

21帐务主管每月作一次财务总结,于社团联合会全委会上公布,并上报校团委.

22学期结束,财务部作学期财务总结报告,公布帐目,并作书面存档.

23本联合会的经费使用情况由财务部委托主管财务的常委在社团代表大会上进行公布,接受监督.

24本联合会换届时,应将所有物资交接清楚,列出物资清单,由新旧财务部长,主管常委及指导老师签名认证后存档备案.

(六)财务管理人员应公正,严明,认真,负责的态度,管理好本联合会的经费,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合作,树立良好的形象.

社团内部管理制度细则范文第3篇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RD经费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保持在2%以上,达到国外发达国家标准(1.5%~2.5%),这表明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4年开始,国务院、科技部及财政部陆续多部关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的相关管理工作的重要通知,制定了一系列中央财政科研改革的新思路,并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优化了科研绩效管理,提出了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强化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科研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体现科研成果的有效绩效评价机制,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的新要求。我国的绩效经费管理分别经历了探索阶段、规范阶段和完善阶段。目前,纵向科研经费中的间接经费(含绩效经费)比例进一步加大,相应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和优化间接经费和绩效管理办法,妥善处理好间接经费使用和科研人员绩效激励之间的关系,并真正实现绩效经费与科研人员实际贡献挂钩的一致性。本文将结合国家相关新政策的要求,以A大学为例,分析其绩效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完善方案。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指导我国高校绩效管理制度的优化工作。

二、A大学绩效管理制度问题研究

A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现行绩效管理制度包括《A大学理工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和《A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2017年3月6日),学校各层级在纵向项目间接费用上的管理架构、权责分配及其与科研新政新要求的呼应关系如表1所示。综合分析表1,可以得出A大学绩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如下。1.A大学纵向科研经费中的间接经费分配比例较为清晰,学校向项目组发放绩效支出主要依据项目的年度进展、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等关键环节。但是,在间接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缺少了审计部门的相关职责,这与中办发(2016)50号等国家新政中“建立和优化间接经费管理办法”不相符。2.项目组成员的绩效支出直接由项目负责人发起,而个人绩效的发放依据主要是项目组成员任务分工和完成情况决定,但是发放的具体比例没有参考标准,主要由任务负责人直接决定,缺少相应的绩效考评方式或指导意见,这与中办发(2016)50号、财科教(2016)113号、财科教(2017)6号等国家新政中“建立和优化间接经费管理办法”不相符。

三、A大学绩效管理制度优化研究

国家新政在间接经费的规定上,参考国外的先进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对间接经费进行了重大创新,包括提高了间接经费的比例、取消了绩效经费在间接经费中的比例限制等。通过前文的研究可知,在A大学的现有绩效管理制度中,制定了清晰的间接经费分配比例,并明确了项目组成员绩效支出由项目负责人发起,科技处、二级单位审核备案,财务处发放的管理流程。但是,缺少了审计部门职责和绩效考评方式的制定两方面内容。针对以上两方面内容,依据委托理论、权变理论和平衡计分卡理论,提出如下绩效经费管理制度优化研究方案。(一)审计部门职责考虑到研究团队个人的绩效经费已由项目负责人考评,并由二级单位和科技处审核、审批,建议赋予审计部门审批与备案的职能,并可加入到《A大学理工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和《A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类纵向项目间接费用实施细则》中。(二)绩效考评方式绩效考评主要发生在研发团队内部,因此可以由学校统一下发绩效考评指导意见,各研发团队进行细化实施,建议指导意见如下。从工作分工方面,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研发团队的绩效考核内容及标准,并按周期组织内部绩效考评,按照管理流程向学校相关部门申请绩效奖励发放。研发团队负责提报绩效考核材料,配合课题负责人开展绩效考核。从考核周期方面,包括年终考核、课题中期考核和课题结题考核三个阶段。从绩效考核证明材料方面,包括任务年度进展报告、任务经费使用情况报告、阶段性成果证明材料、文档材料(技术文件、会议记录等)、其他需提供的材料。从考核方式方面,绩效考核方式按照平衡计分卡理论设计。平衡计分卡理论强调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考查团队的业绩,结合课题研究团队的研发特性,主要是平衡研发团队与研发任务下达者的利益关系。因此,编制课题研究团队绩效考核评价参考标准,具体分析如下。在财务维度,科研团队与企业管理不同,关注的主要是科研团队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考核的分目标主要是直接经费、间接经费的支出和与经费使用相关的票据文件。因此,科研团队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合理的使用经费、控制经费的使用进度、并且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是财务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在客户维度,研发团队的客户主要是科研项目的来源单位,纵向科研项目的来源主要是科技部,考核的分目标主要是研究成果及研究成果应当达到的技术指标。因此,科研团队在获取科研项目后,要按时、保质和保量的完成研发任务书承诺的科研学术成果,并保证研发的相关理论、设备及系统达到承诺的技术要求,力争达到先进水平是客户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在内部流程维度,研发团队通过有效的组织程序,合理组建团队成员并制定实施方案,确保研发工作进度和研发任务质量,按时、保质的提交各类技术文档是内部流程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在学习与成长维度,只有不断的提高团队的个人研发能力,利用各种绩效激励措施提高整个团队的执行能力,才能保证科研项目的研发质量、增强研发团队的研发能力、获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因此团队个人能力和团队执行能力是学习与成为维度的关键绩效指标。

社团内部管理制度细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炭,经济,转型,会计,革新,分析,

论文正文:

煤炭业经济转型会计革新分析

1、十一五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最快最好时期,煤炭企业会计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1.1煤炭工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任重道远

煤炭产量快速增长,煤炭产运销保持基本平衡。2010年,全国原煤产量32.5亿t,比2005年的21.5亿t增加了11亿t,增长了51.16%。2010年全国煤炭销售量完成31.4亿t,比2005年的20.4亿t增加了11亿t,增长了53.92%。2010年煤炭出口1903万t,进口16483万t,相抵后净进口14580万t,占国内消费总量的4.5%。国内煤炭供需基本平衡,保证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煤炭能源的需求。

煤炭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煤炭经济运行效益持续上升。除全国重点电煤继续实行国家限价外,煤炭市场机制发挥了主导作用。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商品煤平均价格435.26元/t,比2005年的270.2元/t,增长61.08%,煤炭产量与价格同步增长,加快了收入和利润的增长,2010年大型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7085.6亿元,利润总额1658亿元,分别比2005年的4360亿元和478.3亿元,增长了2.92倍和2.47倍。煤炭产业结构优化,煤基产业链取得较快发展。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相继成立,通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和大基地开发,煤炭生产集中度提高。大型企业原煤产量2010年达到19.81亿t,比2005年10.24亿t增长了93.45%,在全国煤炭产量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47.6%提高到2010年的60.95%。前10家煤炭企业原煤产量为11.56亿t,占全国原煤产量的35.6%,比2005年提高8个百分点。煤化工、电力、建材等煤炭产业链取得较快发展,物流产业迅猛崛起,非煤产业占主营业务的比重达到40%以上。煤炭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煤炭产量增长和价格提升。

从煤炭资源、投资、科技、劳动力和市场五大要素对煤炭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煤炭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投资,加大煤炭资源开发力度和提升煤炭价格。科技进步对煤炭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有所上升,但发展很不平衡,大型现代化煤矿建设步伐加快,煤炭采掘手工作业的落后生产方式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淘汰机制。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问题,是转变主要依靠增加投资和加大煤炭资源开采力度的增长方式,提高科技和劳动者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煤炭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长期的艰巨的战略任务,任重而道远。

1.2煤炭企业会计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推进了内部控制和信息化建设

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明确了相关重大问题的解决思路。2006年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趋同和等效,大型煤炭企业认真研究和稳步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顺利实现了会计制度的转换,并开展了煤炭开采会计准则研究工作,对煤炭资源矿业权的取得、勘探与评价支出、环境治理和补偿支出等特殊的重大问题,明确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国际采矿业会计准则改革形成共识,有利于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国际化经营。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增强了企业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随着煤炭企业的改革发展,产业跨度、地域跨度和管理难度增大,运营风险升高。中国神华集团公司首先给予高度重视,2005年着手组织研究和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并取得较大的成效,对推动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财政部会同有关部委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煤炭企业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使企业风险由会计控制提升到全面风险控制,增强了企业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实现了煤炭开采外在成本内部化。实施了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加大了安全投入力度,逐步使煤炭开采外在成本内部化,解决了煤炭成本缺失和补偿不足问题。深化煤炭企业成本会计改革,探索了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煤炭成本预算和核算制度。

会计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煤炭企业会计手段现代化,经历了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会计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大多数企业实现了会计电算化向信息化的转变,部分企业实现了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融合,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会计信息化不仅使财务报告更加准确、及时、详明,而且使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和绩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2、适应经济转型发展要求,实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

2.1煤炭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加,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十二五时期,我国煤炭产能和铁路运煤能力快速增长,使国内煤炭市场供给能力快速增长。从国内电力、建材、冶金和化工等主要用煤行业看,煤炭需求增长速度趋缓。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在十二五中后期总体将趋于宽松,煤炭价格也将由持续上涨转变为平稳振荡,煤炭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趋缓。由于职工薪酬增长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煤炭产品成本呈上升趋势。

资源税改革,提高了煤炭资源税征收标准,未来将要出台的环境税,将会加大矿区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煤炭企业的税收负担还要增加。煤炭企业的盈利空间逐步缩小,大型煤炭企业的亏损面增大。我国应对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政策的后续影响及输入性通胀逐步显现出来,防止通货膨胀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银根收紧会增加企业融资难度。

十二五时期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发展规划大多数都是宏伟的翻番目标,一些大型的煤炭或煤化工项目投资很大,有些投资是企业难以承受的。有些大型煤炭企业对整合煤矿的技术改造和关闭退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这一方面没有资金来源和配套的优惠政策。企业的自有资金难以应对庞大的投资需求,只能依靠社会融资,资金风险将逐步呈现出来。

十二五时期将继续调整和优化煤炭产业结构,继续采用政府指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使煤炭企业组织规模扩大,产业跨度过大,产权结构复杂,管理难度加大。整合主体与被整合主体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融合,容易导致企业管理失控。影响煤炭企业经济运行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形成的风险,最终都要反映到财务风险上来。煤炭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机构,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构建和完善以财务风险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关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有关文件规定,大型煤炭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和建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财务主管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会计控制到全面风险控制的提升,会计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石和核心,内控必须充分发挥会计体系的作用。

2.2推进煤炭企业会计改革,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是促进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管理制度,是资本市场的重要市场规则,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通用商业语言。我国煤炭企业在改革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会计制度,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制度在特定时期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发展,但是也对我国煤炭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带来一些障碍。

2008年实施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使煤炭企业的会计制度总体上纳入了国际趋同轨道,但矿业权取得、勘探与评价支出、专项储备资金等特殊会计处理事项,仍未妥善解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将会计准则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近20项国际准则进行重大改革,其中采掘活动讨论稿于2009年广泛征求了煤炭企业和相关单位的意见。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近几年可能出台采掘活动具体准则,我国会与之保持趋同,我们应继续深入研究我国煤炭开采会计核算制度问题。完善煤炭开采会计制度,主要是完善煤炭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要合理确定煤炭成本开支范围,统一煤炭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会计核算口径。对煤炭资源矿业权取得、勘探与评价支出和专项资金等特殊会计处理事项,按照采掘活动提出的会计处理意见,纳入到煤炭企业现行会计核算制度中,并据此修订煤炭产品成本核算办法。特别是对从煤炭成本中提取的各项专项储备资金,要探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探讨煤矿作业成本管理和核算办法,构建起以煤矿作业为基础的煤炭产品成本核算体系。开展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会计工作要适应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了解企业信息的要求,对煤炭企业社会关注度高的热点问题,由煤矿安全问题转移到资源与环境问题,又从资源与环境问题提升到社会责任问题,政府和社会对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期望值很高,社会责任会计将成为煤炭企业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开展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研究工作,探讨煤炭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的分类、确认、计量和披露等问题,逐步形成煤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制度。

2.3推进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精细化,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煤炭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煤炭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将逐渐显现出煤炭成本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十一五时期,煤炭行业在解决煤炭成本缺失和补偿不足问题,构建完整的煤炭成本架构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十二五时期应着重于优化煤炭成本结构,推进煤炭成本核算制度规范化,提升煤炭成本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水平。研究解决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问题。

煤炭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取得较大进展,但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进展迟缓,导致企业精细化管理与会计核算脱节,精细化管理成果难以如实地反映到会计核算中来。要深入探讨煤矿作业成本管理和核算办法,将煤炭生产作业成本核算与煤炭产品成本核算紧密结合起来,将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与会计核算紧密结合起来,提高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与核算精细化、科学化水平。要探索煤炭成本战略管理。十二五时期我国煤炭市场逐步形成激烈的竞争环境,煤炭产品成本的竞争能力决定着企业的命运。煤炭直接生产成本在完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小,基于作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对完全成本的控制能力是有限的,要更加重视煤炭成本的战略管理,从煤炭产品完全成本形成过程、成本要素构成、重大影响因素、当期成本和长远成本等方面,探索战略管理的对象、重点和措施,优化煤炭成本结构,严格控制政策性成本,将煤炭产品完全成本控制在比较合理的水平。

3、适应企业改革发展要求,推进会计工作机制创新

3.1按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改革发展要求,推进企业会计核算体制改革

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实施兼并重组整合资源,异地开发,使企业规模迅猛扩大,产权结构复杂,历史形成的国有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体制,已不适应企业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和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适应企业组织结构和产权结构的要求。由全资子公司或控股子公司构成的核心企业,应充分利用企业会计和经营信息化成果,构建起高度集中的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对相对控股或参股的子公司,应通过股东协商,采用恰当的会计控制和监督方式。会计核算与管理体系的层级不宜过多,一般应控制在3至4级。层级过多,就会导致会计控制失控,使集团公司失去基本的控制手段。

3.2加强煤炭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会计管理水平和效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煤炭企业改革发展,大型煤炭企业的会计工作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型,由原来记账、算账、报账的业务性工作提升到今天的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由手工记账发展到会计电算化和全面信息化;等等。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会计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在完成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争取十二五时期基本完成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融合工作,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便于不同信息使用者获取和利用,进一步优化企业会计核算程序,创新会计工作机制,提升会计现代化水平和效能。

社团内部管理制度细则范文第5篇

【摘要】集团公司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首要问题是按新准则重新设置会计科目。本文分析了集团公司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指出集团公司科目体系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阐述如何在集团公司逐步实施新科目体系。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不仅采用了某些新的会计理念,更主要的是某些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率先采用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中央企业大多往往是企业集团公司产权关系复杂、业务多样,财务核算难度大。在集团公司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首要任务就是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并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重新设置和调整会计科目,确定新准则与以往会计准则和规定的差异,做出衔接和调整,以确保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平稳转换和有效执行。

一、集团公司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会计科目是按照会计要素的具体构成进行科学分类而确立的会计核算项目,是会计核算的一种基本方法。会计科目作为分类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分类的正确与否决定着会计信息的科学性、系统性,从而决定着管理的有效性。由于不同经济组织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经济业务活动的不同,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考虑各自的特点和具体情况。

(一)符合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设置会计科目进行账务处理,在不违反统一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以不设置相关的会计科目。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设置的会计科目体系要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二)结合会计对象特点

会计对象的特点是由经济业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不同企业的经济业务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设置会计科目应考虑不同行业的特点,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特殊的业务、企业的规模、经济业务的简繁程度。如集团公司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种类多、科目体系中就要对固定资产和基建工程的明细科目做统一的规定,以利于会计数据的取得分析、核算等管理。

(三)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会计信息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重要经济信息。因此,会计科目的设置首先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如财政管理、税收征管和统计等方面的要求;其次要满足投资者、信贷者等在投资、信贷决策等方面的要求;再次要满足企业内部进行经济管理的需要。若集团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很多,就需要对内部销售业务和应收账款项目按内部各单位设置明细账,以有利于期末对账和编制企业集团公司的合并报表。

(四)讲求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的会计对象。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引起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情况,完整地反映企业资金的运动状况和结果,必须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全面、科学的分类和界定,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每一个会计科目都应有特定的核算内容,要有明确的涵义和界限,各个会计科目之间既要有一定的联系,又要各自独立,不能交叉重叠、含糊不清。各科目之间既相互区别、界限分明,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另外,会计科目的名称要明了,要代表经济业务的主要特点,使人易懂。也就是说,会计科目的设置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要突出重点,对不重要的信息要合并或删减,尽量使报表阅读者一目了然,易于理解。

(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便于对不同时期、不同行业间的会计核算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提高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会计科目的设置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不宜经常变更。值得注意的是,强调会计科目的稳定性,并非要求会计科目绝对不能变更,当会计环境发生变化时,会计科目也应随之作相应的调整,以及时、全面地反映经济活动。

二、集团公司会计科目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团公司是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是由一个或多个实力强大、具有投资中心功能的大型企业为核心,以若干个在资产、资本、产品、技术等作为联结纽带,由一批具有共同利益,并在某种程度上受核心企业影响的多个企业联合组成稳定的、多层次的、产权网络化的法人联合体。集团公司是由若干个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构成的庞大的经济组织,对其进行财务核算存在很多的困难。

(一)集团公司的分子公司众多,层级复杂,财务信息沟通不顺畅

企业集团公司是由多个法人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企业集团的目标是“企业集团财富最大化”。然而,作为企业集团成员的单个企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要进行独立的财务核算。分子公司往往有自己独立的核算部门,并采用相互独立的科目体系,这种各自为政的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差,不利于财务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子公司按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财务信息进行调整后,财务信息传递到母公司已存在着时间滞后。在我国,从计划经济改制而来的集团公司产权关系复杂、交叉控股、层级多,有些集团公司不止是子公司、孙公司,甚至出现十几级的产权结构,这样产生的财务信息必然存在着严重的时间滞后,层级越多,滞后也就越严重。因此,集团公司的会计科目体系在符合国家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要适应集团公司财务核算的要求,有助于企业财务信息的沟通和内部控制的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应是个有机的整体。

(二)集团公司涉足领域宽,业务范围广,会计核算差异大

集团公司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庞大组织,为分散风险,提高运营与盈利能力,往往实行多种经营战略,涉足多种产业或某一核心业务的相关产业。集团公司内部各核算单位业务不同,会计核算不同,自然采用不同的会计科目。有些集团公司在计划经济转制的过程中,还留有医院、培训中心、子弟小学等,这些机构一直普遍实行预算会计制度。因此,集团公司设置的会计科目体系要满足下属的分公司、子公司的需要,能够包含各个单位的业务,使每一个单位都能应用。

(三)集团公司内部各企业对相同业务的核算不统一

集团公司内部由于各个分子公司独立核算,存在着相同的业务,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不统一,有些科目在一级科目上统一了,在二级科目上也不统一,为整个企业集团的财务查询留下很多问题,不利于管理。例如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有些子公司按资产类别设置明细科目,有些子公司则按照资产所属部门设置科目。由于整个企业集团公司在明细设置上没有得到统一,自然为企业集团实行财务统一管理和集中核算带来很多的不便。因此,集团公司的会计科目体系要尽量在明细科目上实现统一,只有统一的科目信息才便于归集、整理。

(四)集团公司内部交易多,编制合并报表困难

集团公司下属多家分公司和子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业务往来频繁,业务关系复杂。期末集团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业务量大,有时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之间数据对不上,为编制合并报表带来不便,同时也不利于内部管理的执行。因此,在集团公司的科目体系中,对涉及内部交易的会计科目要按内部单位设二级明细核算。如公司内部有销售业务,要对“主营业务收入”按内部的购货单位设置二级明细。

三、集团公司会计科目体系的实施办法

集团公司依据自身业务特点和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制定的会计科目体系在实行中一般要经过以下程序:

(一)初步设置符合企业集团公司核算要求的会计科目体系

企业集团公司科目体系的设置工作主要包括:1.组织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学习,即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准则应用指南;2.在学习新准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业务的特点,讨论核算科目的变化;3.组织专业人员将各核算单位原有的科目体系集中,按新准则的要求并结合学习中的讨论意见,将原科目体系进行调整和规范,建立一套能满足集团内部各单位核算的会计科目体系。

(二)选择试点单位,试行新科目体系

集团公司下属各分公司和子公司的业务核算水平不同,在选取试点时要根据典型示范的原则,选取不同经营业务、不同规模的分支机构进行试点。在试点推行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在不同业务和不同规模的分、子公司中试行新的会计科目体系,以发现不同公司在试用中存在的问题;2.在新的科目体系试行中不仅要统一一级和二级明细科目,还要在三级、四级明细科目中依据新科目体系的要求统一进行设置,以便于财务核算;3.对试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形成优化建议,以备科目体系的进一步优化和在集团公司范围的试用。

(三)初步试行反馈意见的分析和科目体系的初次优化

对科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各个新科目体系试用单位要积极与科目体系设计人员沟通、协商。科目体系设计人员要根据试用单位的反馈意见对科目体系进行调整。设计人员与试用单位进行沟通协调,要站在企业集团的角度,对科目体系进行优化。

(四)总结新科目体系试用的经验,并在全集团公司范围内试行

集团公司在对新会计科目体系进行初次优化后,应将优化后的科目体系在全集团公司试行。在试行过程中,各核算单位要按原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并对外编报财务资料。按新准则进行的会计核算不构成企业当年的财务资料,但对一些新准则实施时会用到的底稿资料要妥善保存,以减少准则实施初期将科目余额从旧账转入新账时的工作量。如对会计科目的重新分类(将投资性房地产从固定资产分离出来)和调整(将递延税款调整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所产生的资料。

(五)集团公司整体试行后意见的反馈和科目体系的二次优化

科目体系虽经过初次的优化,但试用范围毕竟有限,在经过集团公司整体试行后,还会出现很多问题,还需要科目设计人员与各单位核算人员沟通、协商,进一步完善科目体系。对完善后的科目体系,要组织财务人员学习,尤其是涉及到自身岗位的业务。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财务人员运用新科目的能力,为集团公司全面实施新准则做好准备。

(六)集团公司正式实施新会计准则科目体系

在新会计科目正式实施初期,集团公司的各核算单位要按照新科目体系,将原有账户余额转入新账,获得新准则下各科目和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并在以后的业务处理中严格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