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团活动计划

社团活动计划范文精选

社团活动计划

社团活动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社团活动;生物教学

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学生社团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平台,是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面新旗帜。笔者负责组织成立了我校的生物社团———古细菌生物社(以下简称“我社”),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通过生物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社每学期在制定计划时尽量使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不仅可以从课堂上学到知识,还可以在社团自主进行一些有关生物学的探究活动。学生也可以提出一些社团活动的意见,开展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例如,学生看到市面上售卖的叶脉书签,就会想要在实验室中亲手制作。我们制定了方案并加以实施,将体验和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高中教材的一个重难点内容,在学生看到网络上有些类似的改编歌曲有利于大家记忆该知识后,社团组织了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歌曲自主改编大赛。通过该活动学生再也不会将两个知识点混淆了,特别是平时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在这一活动中有了成就感,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创造出了意想不到的成果。通过类似的各种活动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感受到生物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其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得到了的激发。从而解决了课本中部分知识抽象、难理解的问题,更加有利于学生平时的生物学习。

二、通过生物社团活动延伸课堂教学

生物社团是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理想阵地。很多学生参加古细菌生物社的初衷要么是希望借助社团活动来激发自己学习该学科的兴趣,提高该科学习成绩;要么是对生物很感兴趣,希望通过社团活动学到一些课本以外的生物学知识。社团不但要解决学生的以上问题,还要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例如,我社曾做过一次“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做完后引导学生自己设计“PH会影响有丝分裂吗”的实验,并分小组讨论和设计实验。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再如,针对课文中的实验“提取叶片中的叶绿素”,我社的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提出“不同植物的叶片中光合素是不是含量和种类都一模一样呢?”据此,社团成员分组设计通过实验探究了不同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和种类,最后再把实验结果放在一起对比分析。自主探究实验过程中虽然也有失败,但同学们积极探究、分析,找到失败的原因。如果仅仅只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得如此透彻。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将课本知识熟练掌握,而且还提高了他们肯于思考,敢于质疑的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三、通过生物社团活动巩固并深化课本知识

由于课时和场所的限制,许多生物学知识光靠课内讲授不够具体和直观,学生难以掌握。例如,学生学习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但选修一的教材里面讲得很简单,很多地方学生都不清楚。大家对于这块知识很有兴趣,想进一步加深了解。所以我社就举行了一次“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的辩论会。学生接到任务后,积极地查阅了很多资料,在充分准备后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整场辩论会精彩纷呈,最后学生分组再进一步讨论,并总结提炼写出了相关的小论文。对课本知识更深一步挖掘的小课题让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和幻想,进而保持一种对知识积极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从而有利于他们未来更好地发展。为了更好地巩固课本知识,社团成员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每到期中期末时,社长和副社长就会组织成员开展生物学科竞赛。竞赛的题先由各个小组组织备好,然后由社长和副社长将其汇总并整理成小题库,活动时再随机抽取其中的试题。这样让以前枯燥乏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让复习效率大大提高。总之,不同主题社团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而且使他们巩固和深化了课本知识,提高了生物学科的学习成绩。此外,社团活动的开展也提高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对于日益成长的生物社团,我们还有许多不足,但我们会不断改进和创新,让社团活动对高中生物教学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孔祥萍.学校社团活动浅议[J].文教资料,2015(31):101-102.

[2]张守强.“问题-探究”式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5(8):108-109.

社团活动计划范文第2篇

一、优秀社团评比标准

1、模范遵守团学联社团部关于社团管理的各项制度和规定,活动内容符合本社团章程;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校风和学风的建设;在校内具有良好声誉。

2、社团组织机构健全,有完备的章程和正确的活动指导思想,有健全的活动制度、组织纪律和活动档案。

3、社团负责人经民主选举产生,领导班子团结有力,责任分工明确;社团负责人品学皆优,组织能力强,群众基础好。

4、社团活动学期初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活动中有记录,每学期能够开展至少2次以上的活动,活动要达到内容丰富健康、形式活泼多样、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参加人数相对较多、影响范围较广,对直接和间接参与的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教育作用。

5、社团成立必须已满一年。

6、所聘任的社团指导教师、顾问积极参与社团活动。

二、先进个人评比标准

1、遵守校规校纪和社团章程,热心社团工作,在社团工作和活动中成绩突出。

2、专业思想稳固,学习成绩优秀。

3、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在会员中有较高威信。

三、评比程序及表彰办法

1、学校社团评比小组由学校领导、团学联、社团负责人组成,负责社团的评比工作。

2、每学年第一学期中期,各社团将上一学年活动情况作出全面总结,并根据评比标准逐项做出自我测评,将社团总结材料和在社团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材料,按时提交校团学联社团部,作为评比小组评比的依据。

3、校团学联社团部召开校社团部主要成员和各社团负责人会议,进行工作汇报交流,然后按评比标准,对各社团的工作逐项进行评价,按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个等级进行初评,并对上报的各社团先进个人材料进行评审。

4、学校社团评比小组对初评的结果进行复审和细致评定。校团学联发文公布评比结果,对评选出的优秀社团和先进个人分别授予“优秀社团”和“社团活动积极分子”称号,对良好的社团予以表扬,对较差的社团则提出整顿意见。

社团活动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科技创新类社团;高校;优化策略

1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发展现状

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校园创新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团成员以社团活动为平台,将所学知识与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深化基础,丰富知识结构,实现课堂内外联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化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核心竞争力。目前,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有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CAD、机器人、电子爱好者、力学、农林智能化装备六大科技社团,涵盖学院全部本科专业。学院完善相关机制,制定了《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社团管理办法》《机械电子工程学院科技社团指导老师工作办法》等大学生科技社团管理的相关文件,有效调动了各方积极性,落实管理保障和激励考评。协同校内外力量,为学生搭建实验实习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和校企共建平台。充分利用第二课堂,通过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比赛、专业教师指导、产品创业孵化等途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大学生加入科技协会、从事科技活动,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1]科技社团每年组织十余场科技竞赛,如手工绘图技能竞赛、CAD应用技能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机器人竞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竞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力学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选拔学生参加“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高水平比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项目分析、课题设计和制作实现,深化专业认识,激发学习热情,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大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即具有完备的知识结构、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用的知识技能。高校课内教学受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长的限制,知识面有限,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而科技创新类社团成员,在兴趣的带动下,能够主动地在日常学习和专业实践中,结合实际应用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从而满足个人的知识需求。在社团组织的讲座、培训、竞赛等活动中,社团成员通过查阅资料,接触行业前沿信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加强课堂学习、夯实专业基础,从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院系、专业、年级和班级,具备不同的知识储备结构,在交流中能够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激发思维碰撞,产生知识火花。[2]

1.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显性指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用人单位考核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类社团活动依托于各类创新大赛,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这些活动为学生搭建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平台。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再用实践检验所学知识,在“知识—实践—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实践能力。[3]

1.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科技创新类社团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社团通过开展学术讲座、技能培训、科技竞赛等活动,加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4]

1.4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

“00后”大学生综合素质高、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但普遍存在合作意识薄弱,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问题。一项完整的科技创新项目从团队组建、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到作品完成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在科技创新项目的进展过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项目的完成需要团队的力量,需要每个成员的努力和整体的配合。通过参与科技创新项目,逐步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走进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5]

1.5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生涯规划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生涯规划目标不明确、发展路径不清晰的问题。科技创新类社团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和相关学科竞赛,为学生搭建科技创新与实践平台。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企业、深入科研单位,了解行业前沿信息,拓宽视野,开拓思维,切身感受所学专业的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直观的接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行业发展前景,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发展方向,制订发展规划。[6]

2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快速发展,重要性日益突出,但自身仍存在一些不足,对社团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1社团数量少,成员流动性大

科技创新类社团学术氛围严谨,专业性强、创新要求高,社团活动注重于科学研究、创新实践等方面,属于小众社团。大部分学生在选择社团时,更倾向于氛围轻松愉悦、活动形式多样的兴趣类社团。同时,科技创新类社团成员需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稳定的兴趣爱好,才能持之以恒地进行创新和实践,这也间接影响了学生参加社团的持久性。科技创新类社团数量占比低,社团成员人数少且流动性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的稳定与发展。[7]

2.2社团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行学校、学院两级社团联合会双向管理体制。学校社团联合会总体指导,由于不能全面掌握社团发展的实际情况,容易忽视社团的个性化需求,惯性沿用“一刀切”的管理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社团自主化发展。学院社团联合会具体指导,更注重社团的创新实践,容易忽略社团管理体制和社团成员培养体系建设,导致社团成员发展目标不明确,影响了社团成员参加社团的热情与动力。[8]

2.3社团指导教师队伍不完善

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的指导教师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专业教师虽然在科研实践上可以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但由于教学任务、科研指标等多重压力,导致实际参与社团指导的次数较少。与专业教师相比,辅导员虽然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参与社团活动,但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

2.4社团活动缺乏针对性

科技创新类社团活动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内容,学术性、创新性不足的问题,有的社团活动仅以举办讲座、培训为主,不能体现科技创新类社团的本质和特点,削弱了社团的优势。此外,由于社团属于学生组织,科研项目、相关学科竞赛的信息获取渠道有限,间接导致了社团成员科研项目参与率、高水平竞赛参赛率不高,科技创新参与率较低。[9]

2.5社团活动经费不足、场地受限

科技创新类社团活动经费来源主要分为校院拨款、会员会费、企业赞助三部分。学校、学院用于社团建设的经费有限,科技创新类社团成员人数少、会费少,企业赞助资金引入难度大,使得经费问题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类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缺乏经费,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团的正常运行:由于实验材料价格超出经费支出预算,无法购买而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下降;仪器老旧达不到竞赛规定技术指标,使得作品效能降低,甚至导致优秀创意无法实现,直接或间接限制了社团的发展。固定的场所和良好的仪器设备是科技创新类社团开展社团活动的基本要求。高校科技创新活动室少,且多个社团混合使用,社团成员只能利用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地进行问题研究与学术交流,不利于学生进行长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此外,高校的实验室、机房以满足教学科研需求为主,且在固定时间开放,科技创新类社团成员不能自主使用仪器设备。[10]

3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优化策略

针对科技创新类社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在管理机制、培养体制、教师队伍、品牌活动和场地经费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社团良性有序发展。

3.1建立健全社团管理机制

科技创新类社团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渐显著。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是社团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首先,高校应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建设与发展,将此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发挥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巨大能量,汇集热爱科研、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共同致力于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其次,建立分工明确、权责统一的学校学院联合管理机制。学校总体把控,主要负责社团的成立审批、经费拨付、考核监督。学院负责专业指导和社团实际管理。学校学院联合管理,共同促进科技创新类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最后,社团应规范社团章程与管理规定,明确社团组织结构、社员权利与义务、部门职能、活动组织、考核评比、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严格按照章程与管理规定开展活动。[11]

3.2完善社团创新人才培养制度

科技创新类社团专业性强,社团成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有助于社团成员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社团要合理制订成员发展规划。让学生在加入社团前对社团的前景、个人发展有直观的认知,设定明确的短期目标和长期规划,激发社团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自主选择发展路径。其次,实行“培训+淘汰”的考核方式。在培训中,引入末位淘汰制,检验社团成员的学习培训效果,考核其创新实践能力水平,并进行定级,从而调动社团成员学习的自主性。最后,制定会员成长手册。记录会员技能成长、项目参与、职务变更、获奖情况等方面的内容,成长手册能够直接反映会员的培训以及参与实践的情况,便于教师选拔,也有助于会员全面认知个人成长路径,及时完善优化发展规划。[12]

3.3组建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实行“导师+学长”双向指导模式

指导教师是社团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高校应选派科研能力强、业务水平高、乐于奉献的专业教师担任科技创新类社团的指导老师,对社团活动进行全面的指导。学校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如将社团指导计入教师教学工作量,社团成员获奖情况与教师职称评审挂钩等。此外,扩大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在社团中选拨优秀学长担任助教,通过老师直接指导、学长辅助指导的方式,实现社团指导层次化。[13]

3.4建立以竞赛为主的社团活动体系,打造品牌特色活动

科技创新类社团的活动体系直接体现了社团的本质和特点,社团应结合专业特色,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打造品牌活动,扩大社团的影响力。首先,定期邀请专业教师开展讲座、培训等活动,使社团成员夯实专业基础、丰富知识储备。其次,建立以学科竞赛为主的社团活动体系,通过组织社团成员参加机械创新设计竞赛、CAD应用技能竞赛、机器人竞赛等学科竞赛,营造良好的社团科创氛围,激励和带动社团成员投入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最后,注重社团活动的内涵和深度,创新社团活动的形式,打造专业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品牌活动。[14]

3.5完善环境设施建设,保障社团资金投入

稳定的社团活动场地和资金投入,是社团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高校应重视科技创新类社团的发展,为社团活动场地、经费做好保障。首先,要设立科技创新活动室,保证社团活动有规律。同时,要定期开放实验室、机房,为社团活动提供硬件支持。其次,要多举筹措资金,保证社团有序运行。一是积极争取学校、学院的支持;二是寻求企业的帮助,根据社团和企业的各自特点,选择相匹配的企业,通过企业赞助社团活动,社团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实现双赢。此外,要制定规范的社团经费管理制度,在社团内部倡导节约理念,通过充分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15]

参考文献

[1]周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科技创新类社团发展困境与优化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12):250-251.

[2]谢金.高校学术型社团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升研究: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3):68-69.

[3]周颖.以科技型社团为载体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6(15):15-17.

[4]周俊,毛锡锋,张珂,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视阈下地方高校电子科技类社团组织管理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4):34-36.

[5]李莉.社会服务视阈下高校科技类社团发展模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8):228-229.

[6]金晓辉,廖海.高校科技社团对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实践与研究[J].黑河学刊,2019(4):147-148.

[7]陈云霞,何文晓.创客教育视域下高校科技类社团管理的研究与实践:以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9):62-63.

[8]付晓.高校学术社团发展研究:山东科技大学为例[J].云南科技管理,2019,32(3):52-55.

[9]陈颖.高校-科技社团资源配置与共享实践研究[J].科教导刊,2020(5):15-17.

社团活动计划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积极扶持、规范运作,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推动学生社团在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主要任务

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积极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大力促进学生社团发展,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三、途径和措施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培育“四有”新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根本目的。要把培育“四有”新人作为加强社团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社团建设和社团活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加强学生社团工作要牢牢把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使大学生社团成为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动员方式,成为以班级年级为主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一)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独立自主地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娱乐、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竞技等活动。通过每年举办学生社团文化节,对具有示范作用、能够切实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开阔学生眼界的学生社团进行集中展演和展示,在主题的确定、文化节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每年一度的“十佳社团”评比活动,进一步规范和激励学生社团的建设,进一步活跃学生社团活动,扩大学生社团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为学生社团发展注入活力、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营造氛围。

(二)在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加强工作指导,把握正确方向。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如*研究会),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如计算机协会),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如硬件爱好者协会),积极倡导社会公益型社团(如绿色协会)。

(三)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投入。根据具体情况划拨经费,支持学生社团的建设,保证学生社团活动正常开展。积极支持和引导监督学生社团通过吸纳社会赞助等方式筹集活动资金。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等方面给予学生社团以优惠和支持,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四)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使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素质全面、有社交能力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有计划地对学生社团负责人进行培训,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将学生社团负责人和骨干人员纳入到团学干部体系,并在每年的“三好表彰”、“五·四”评优、奖学金评定及就业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从事社团工作的经历及其业绩。通过他们凝聚更多的学生,使社团聚集在党团组织周围。

(五)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力度。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有专长和责任心强的教师指导学生社团建设。指导教师对学生社团的指导要有计划、有总结,并保证辅导的次数。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把社团指导教师指导社团的工作纳入工作量计算,并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的参与,提高社团指导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水平。对于成绩突出的社团指导教师将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四、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切实加强政治领导。共青团组织要在所属党组织的领导下,切实承担起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积极取得各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共青团组织要在党组织领导下,把握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对学生社团组织的大规模社会调查、举办哲学社会科学讲座和报告会等活动要严格把关,并加强监督,避免违背宪法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和言论通过学生社团或社团活动散布、传播。要探索和推进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党组织、团组织,加强政治指导,在社团活动中融入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是规范完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社团管理细则及内部相关管理制度,在社团成立、审批、活动开展、工作考核、财务管理和监督等环节中严格把关,不断规范学生社团及其成员的行为,保证学生社团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五、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创新学生社团工作

社团活动计划范文第5篇

一、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学生自我实现和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促使他们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和参加活动,寻找各自的舞台和位置,以求最大限度地锻炼自己,努力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大学生的这种内在的需求与社团活动的性质、目的、功能是基本吻合的。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在社团中,大学生可以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社团作为高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为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功能,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舞台,也调动了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青团组织要服务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青年学生的具体利益,真正赢得青年学生的认同和支持,就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学生社团的繁荣发展。

2、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的客观要求

校园文化是高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化的建设、繁荣和传承,要落实到不同的层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一所高校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加以传承,这是因为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把大学生吸引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展示,塑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实践证明,学生社团建设是否规范,作用发挥是否正常,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均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影响力,充分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

3、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创新和深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第一课堂教育,以两课教师为主力,以教室为阵地,以灌输为主要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以往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拿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学习生活中诞生的学生社团的多样化,使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通过学生社团这一重要的“中介”,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群体凝聚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的活动,把大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改变过去“你说我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引导大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氛围,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抓手

学生社团以其具有的群众性、民主性、多样性、实践性等特点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使其在成为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载体的同时,也逐步成为高校团学组织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拓展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和阵地。当前,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弹性学制,完全学分制,以及大学生追求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都为大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在环境和深厚的内在基础。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社团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就必须从在素质教育中培养人才的历史重任上认识和坚持学生社团建设的方向,增强责任感,全面了解学生社团的发展状况,把握学生社团的发展规律,不断推动学生社团持续、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使素质拓展计划落实在丰富多彩的具体社团活动之中。

二、高校学生社团目前的现状

1、目前高校的社团大都挂靠在校团委,由校团委负责全部社团管理。这种管理体制的好处是团委代表学校谙悉全校社团整体的发展情况,同时学生社团具有较大的自由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组织的目的;但另一方面,由于校团委本身事物繁多,资金有限,社团只是其工作内容的一小部分,却又是耗费较大的一部分,因此,很容易造成兼顾不过来或兼顾不好的局面。

2、从目前各高校的社团建设来看,虽然社团组织较多,但由于管理松散,活动缺乏新意甚至很少搞活动,学生参加的兴趣不浓,会员流动性很大。尤其是在学分制条件下,课程的成绩和“学分”成了学生关注的对象。有学分的课程或者特别有吸引力、专业性又较强的活动会努力学习、积极参与;没有学分的课程或活动往往放到第二位考虑。

3、各高校在正式成立学生社团前,往往会要求社团找一个指导老师。现在,各高校学生社团的教师指导力量主要来自团委,团委教师一方面负责社团的登记、管理、奖惩,另一方面又负责大型活动的具体落实。虽然有些社团找了专业老师做指导,但专业老师往往有课才来学校,平时根本见不着面,指导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光靠团委教师抓,一些辅导员(学生工作秘书)参与指导和管理显然不行,一则专业不同,无以服人;二则心有余而力不足。

4、社团的运作缺乏资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社团资金的筹措一般有三种方法:从校团委的行政经费中拨划;会员所交纳的会费;企业的赞助。三种方法中,后两者虽为活动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一个数量有限(会费至多每学期几百元),一个不稳定(热门社团所获投资大,冷门社团获投资机会小)。因此,社团活动要上水平,出成绩,学校不出一定的经费是不行的。当然,投入大不等于乱使用。具体使用时还要严加审批、考核,不符合规则的活动一律不批,批了的就要批到位,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5、社团活动场地无保证,设施不健全,导致无法展现社团特色。一般高校中都有相对明显的学生活动专用场地,如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俱乐部等,但专门辟给社团活动使用的场地却非常有限。一般社团搞活动都是事先向学校的有关部门租(借)用场地,遇到冲突就要改地点或者改时间。社团的办公场所更是有限了,绝大多数社团都是以“游击队”的面貌出现。一些学校缺乏社团的必备活动设施,如有健美协会却没有健美器材,有协会却没有活动室,设施的不健全导致了特色社团无法展现其特色。

三、对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的几点建议

1、成立社团管理中心,由专人负责,全校的学生社团均纳入社团管理中心统一管理。中心的主要工作为:负责对各类学生社团成立的初步审查,并报所属学校党委审批;对学生社团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如负责学生社团的成立、变更、注销的登记和备案、对学生社团实施年度检查、对学生社团违反本条例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和处理等;对各学生社团进行综合评估,评选“明星社团”和“优秀社团”;组织大型社团活动,如社团巡礼、社团之夜等。

2、学校给与一定的政策,将社团活动纳入学分制体系。学生参加社团,犹如选修一门课程,参加一个学期的社团活动经考核合格,同样可以取得学分,这样一来,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社团会员人员不足、会员参加活动有头无尾等问题,而社团管理上也会简单明了起来。

3、社团管理中心由专门的老师负责,各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人的因素是根本的作用因素,社团建设没有一支专业的管理者队伍是搞不出深度和广度的。实行学分制之后,由于社团、学生宿舍的特殊作用的体现会导致原来从事这两项工作的专职人员显得缺少。学校应及早做好人员的调配,或从现有的人员中转岗,或引进新人专职管理社团工作。这样性质的指导教师是完全专职的,会全身心投入到社团建设和发展上,也是社团建设、发展上水平的最好保证。

4、加强对社团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高校学生社团应该建立一个相对统一的资金管理制度和流程,做到账务公开,接受社员监督。各社团应当由专职人员负责经费的管理,做到决策、出纳两支笔,避免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规范。目前我院的做法是将各协会的会费统一交院团委社团部财务中心管理,各协会使用会费必须凭发票到财务中心报销。这一做法虽然有些麻烦,但对防治协会内部滥用会费,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