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趣的初中校本课程

有趣的初中校本课程

有趣的初中校本课程

有趣的初中校本课程范文第1篇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中小阶段的学生来说,兴趣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和定力,而且尤其是初中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大多数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执着;所以如果能够在课堂上激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就抓住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精神和动力,就能够为好的课堂效果打好基础,做好铺垫。所以说,兴趣在初中学生的学习时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此之外,音乐这门课程并不是初中的主要课程,作为一门副科,它很难引起老师和学生的注意,而且有的学校为了升学率甚至将这门课程直接的抹去了,很明显这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注意并改正了这一点,所以本文将从音乐教学激趣法对课堂的积极作用入手,然后给出在课堂上这种方法的实际运用。

1.初中音乐课堂和激趣法

1.1 激趣法。所谓的激趣法就是能够激起人们兴趣的方法,在课堂上激趣法有很多种,比如说趣味竞赛、做游戏、接龙等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一定的程度上来说,不仅可以提高音乐课堂的课堂效果,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可以这么说,相较于高中和小学生来说,初中的音乐课堂更加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初中的学生正是花季的少年,正处于青春飞扬的时期,也就是说比小学生成熟理智,比高中生活跃青春,所以他们更容易受到感染,所以只要在音乐课堂上用对方法,就能够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

1.2 初中音乐课堂。从初中的音乐课堂这一层面来说,良好的音乐课堂对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初中的学生正处于与高级教育的衔接阶段,所以这一阶段的健康成长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不仅可以缓解学生学习的压力,而且还能够借助良好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并且有利于学生的开朗性格的形成。但是传统的初中音乐,由于它不是初中阶段的重点课程,所以大多数的校领导和老师都不是很重视音乐,而且有的学校为了提升学校的升学率就没有开这门课程,这样一来学生只能在单调的学习环境中做着机械的学习动作,对于正在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的成长有着不利的影响。

2 激趣法对于初中音乐课堂的积极作用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许多的学生对于音乐课堂都不感兴趣。原因有二,首先,从初中生的本性上来说,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对于任何事都会表示不屑,而且有些学生的性格较为拘谨,所以在课堂上不会比较愿意开口。其二就是由于学校长久以来对音乐的不重视,导致学生也不会重视,而且对于那些一心学习的学生来说,只将音乐课堂仅仅当做休息调节的时间。这样的错误观念不管是对学校还是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有着严重的影响。但是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很多的学校认识并逐渐改善了这种观念,而激趣法也是初中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用到的方法,下面,本节将针对激趣法对初中音乐课堂的积极作用做详细的分析。

2.1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有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表现的越来越清晰。那么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他不仅仅是受教育者,还是身心健康发展的个人,所以学习的兴趣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着重要的作用的。由于音乐课长期以来得不到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的重视,所以对于音乐课的作用,学生并不能够进行正确的评价和理解。而激趣法不仅能够增加课堂上的活跃气氛,而且对于学生来说。还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积极心,从这一层面来说,激趣法就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且能够是学生进一步的对音乐进行了解。除此之外,积极的音乐课堂,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够环节学生学习的压力,是学生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一定的放松,而且在此基础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2 从教育体制方面来说,促进了改革的进一步的发展。根据调查,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在大多数学校得不到基本的重视,相较于小学课程来说,初中的音乐课堂效果还不到小学课堂的二分之一,原因不仅仅在于音乐教师层面,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而且初中的音乐课堂大部分都会被其他学科的教师所占用,这严重的阻碍了教育方针的实时。而在新课改下的课堂进行激趣法的教学,不仅仅能够保证课堂的基本效果,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在此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了教育事业的积极发展。这就大大符合了教育的政策,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实施和发展。

3.激趣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实际运用

激趣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运用主要包括室内教学法和户外教学法,其中的室内教学包括快乐学习法,户外教学法主要指的是与自然的接近,进行开放自由的音乐课程,下面本节就从这两个具体的层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3.1 快乐教学法之游戏法。所谓的快乐教学法就是寓教于乐。对于音乐课堂来说,音乐课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娱乐性,所以快乐教学法就更加容易的被实施。通常来讲,快乐教学法一般用游戏法来进行,也就是通过游戏的方法来激起学生的兴趣,当然还有些竞争法、模仿法等方法。但是游戏法还是教师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方法。比如说,在音乐课堂上,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让学生以歌词对接的形式来进行比赛,并且有时间限制,最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获得分数最高的组获胜。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学生树立团结的意识。

有趣的初中校本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本课程;地理;兴趣

开好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应把地理专业知识融于校本课程,目标要明确,教学计划要详细,让校本课程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一、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地理教师发展为前提

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策划者和实际执行者,在课程开发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师根据自己对学校和学生的了解,开发出符合本校特色和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

(1)教师要转换角色,做课程的设计者、研究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被当作是一种课程实施的“工具”,而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具有自。教师需要考虑课程是“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成教学的研究者。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能够发现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并对此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做法以求有所改善。教师的研究应该在实践中进行,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修正―再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

(2)教师要扩充专业知识,学习课程论知识。课程论是关于学科知识如何组织成适合学生学习规律并便于实施和测量的理论体系方法。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局限在某个专业领域,但更多的是需要跨学科交叉的知识。所以只熟悉某一学科的单一型教师已不能胜任新的教学要求,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视野广阔、与时俱进。教师要成为这样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全能型教师,必须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扩充知识领域,广泛涉猎各科知识,更新学科知识。此外,教师还应该学习课程论知识作为知识储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及技能时,自己还必须了解教学内容及其组织结构方面的知识,以及知道多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学校层次、学生层次和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

(3)教师要增强课程意识,掌握课程编制技术。要开发课程,首先要增强课程意识,教师作为课程方案的设计者要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来达到课程目标,理解课程方案设计对课程要素一致性的内在要求;教师才能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境对课程设计进行适当调整。其次,教师还需要掌握课程编制技术。课程编制即完成一项课程计划整个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它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和评价课程等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可合并为课程设计阶段。教师需要掌握课程编制每个阶段的基本技术,如制订具体的课程目标;确定每一教学单元的范围,组织内容,拟定教学计划;制订课时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等等。

二、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学生为主体

校本课程以学生为基础,直接指向本校学生发展中的个性、特长、兴趣。校本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完善学校办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他们的终身发展为目标。

(1)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让校本课程更具活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校本课程活动本身感兴趣,才能发展为对校本课程内容和结果感兴趣。因此,我们必须多开发有利于激发兴趣教材。针对初一学生对地理知识理解少,学生好动、好奇,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简单、易懂的教学内容,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时尚、一种追求,因此,初一开设校本课程是“钦州特色旅游”。初二学生已有一定的地理知识,了解一些地理现象,开设“生活与地理”。

(2)让生活融入课堂,校本课程更有效。“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在教学中强调“生活化”的知识,要让现实生活的理论、现象走进课堂教学。在“钦州特色旅游”教学中,介绍钦州有名的旅游景点:浪漫的三娘湾、云海的五皇山等;再通过多媒体播放旅游景点,在观看森林公园五皇山时,让学生说一说五皇山的美,五皇山最吸引你的地方等活动,因此说学校在校本课程的设计上特别注重钦州地方特色,围绕家乡的美,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以钦州为荣的感情。

有趣的初中校本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田径;兴趣培养;初中

在中学体育《体育与健康》中我们明确了初中体育课程的总目标为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运动中去,学会一定的运动技能,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使学生逐渐适应社会。这一系列的目标表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总目标,且促进学生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等全面发展。在体育众多大项中田径运动项目,作为各项目的基础,对于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意志品质等具有积极作用。而且田径学习在中学课堂开展课时最多,同时在学生中开展最为广泛,且对于场地的要求相对较低。但是田径这种单一性的体育运动也只是停留在学校课堂上因为它难以激发学生对它的兴趣,因此田径运动在中学生中发展是不理想的。田径的尴尬地位因此而来。所以开展田径兴趣培养具有极大必要性性与可行性。

1晋中市田径兴趣培养现状

山西省晋中市贫富差距不尽相同,因此初等学校人文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场地器材等也有巨大差异。但基本是以课程总目标为方向开展体育教学。

1.1市县级初等中学田径兴趣培养现状

在市县级初等中学,场地等硬件设施普遍良好,师资力量相对雄厚。且初中体育田径课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田径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展学生跑、跳、投基本能力、基本技术与不断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品质。但是在课程目标明确、在田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只有少部分同学对于田径的学习有着浓烈兴趣,大多数的同学只是在上课完成课堂任务对于田径缺乏兴趣,还有最后的一小部分同学厌恶田径课上课敷衍了事。体育课后大多数同学并不会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只有少部分参与运动但大都是足球、篮球等球类运动。很少部分参与田径运动。

1.2城镇农村初等中学田径兴趣培养

相对于市县级初中,农村中学场地等硬件设施条件较差,体育教师人数较少田径教学能力也有所缺乏。田径课程目标未能按照初等中学《体育与健康》来实施。所以学生对于田径的认识较低,对于田径的兴趣与城市学生大致相同。但是农村中学生求知欲望相对城市学生更加强烈,如果正确引导培养田径兴趣也未尝不可。

2开展兴趣培养的田径项目分析

2.1兴趣培养的田径项目与学校田径项目的区别

①以兴趣培养为目标的田径项目不在是以让学生单纯的学会动作。而是让学生问动作为什么是这样,知道动作为什么是这样。让他们对田径项目产生兴趣。②项目难度降低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③弱化对成绩的看法,提高对动作完成的评价。

2.2兴趣培养的田径项目与学校田径项目的联系

①两者都是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提高中学生体质为目的。②对运动场地、器材的规定没有严格要求。③有专们的比赛项目、规则。

3影响田径兴趣培养可行性分析

3.1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的影响分析

由于经济、气候环境和地域条件等差异田径器材、场地等相关设施在多数城镇农村和少数县级初中未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所以田径项目中对场地要求较高的项目如背越式跳高、标枪等未能满足条件,无法开展学习。这就致使开展田径项目减少,使学生对田径项目产生无聊感。对田径兴趣培养造成负面影响。

3.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影响分析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对于田径兴趣培养有直接的影响。《体育与健康》一书明确提出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田径运动发展身体健康和技术方面的要求,选择适应的教学项目作为田径教学的主要内容,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和更好的发展身体素质。教学内容契合适龄初中生对于兴趣的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如发现法教学、启发式教学等。但更多的教学方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仍旧停留在理论阶段,对于实践教学意义不大。教学方式无改变居多,所以教学方式对培养田径兴趣不容乐观。

3.3田径本质特点的影响分析

田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激烈的竞争性、严格的技术性和能力的多样性本质特点。田径的这些本质特点对中学生田径兴趣培养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田径广泛的群众性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大环境,无论是在学校的体育课堂还是在日常的身体锻炼中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具备的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就不会相同。田径的项目不同所需的能力也是多样性的,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来因材施学,对学生本身起到锻炼身体和发展自信的作用,更能促进兴趣培养。田径因为激烈的竞争性充满激情,因为严格的技术性变得好看。但对于初中生它们确是两只拦路虎,面对激烈竞争和高难技术往往让学生望而却步。总之田径的本质特点如果不发挥得当只会如逆水行舟。

3.4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分析

进入新世纪以来体育的影响力在不断的扩大,体育在人们心目中地位不断提高,学校体育也得到了发展。但发展的速度和程度是跟不上理应发展的进度的,总的来说现今学校体育实际的地位是降低的,学校体育发展程度不足在一定意义上影响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认同感,易造成对体育的轻视。这为田径兴趣培养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有趣的初中校本课程范文第4篇

一、农村中学生历史学习情况

(一)中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高于对历史课堂的兴趣

因为初中生有着较高的求知欲望,但是他们对历史课堂的兴趣明显低于对历史知识本身的兴趣。例如他们非常喜欢有关历史的电视、电影、历史小说和故事等文学作品。据笔者调查发现,本校初中生中有52.34%的学生表示对历史知识很感兴趣,有35.12%的学生表示对历史感兴趣,但是只有6.8%的学生表示对历史课程很感兴趣,28.54%的学生表示对历史课程感兴趣。在历史知识和历史课程之间巨大的反差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引导方面有关,同时也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关,我们要从教学策略的调整等方面去改变这个现象。

(二)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的兴趣程度不同

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在不同年级之间也有着较大的差异。对于他们的学习兴趣提升要采取一定的策略和心思,分析他们的心理和身体特点,从而选择更好的教学手段和措施。例如通过对本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初一年级只有6%左右的学生对历史课程感兴趣,但是初二和初三的学生明显比初一的学生对历史课程更感兴趣。原因是学生在初一阶段刚刚接触到历史学习,很多内容都理解不了导致兴趣缺失,但是随着年龄增长和理解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

(三)农村初中生历史阅读书籍匮乏

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学习书籍的购买本身就是一项较大的负担,而且这方面大部分都投入到了语数外这类升学考试的主要学科中了。很少能够购买历史相关的阅读书籍,甚至会被认为是“闲书”。这就导致农村初中生对历史知识的来源主要是历史课本和历史老师的讲授。他们的历史阅读量偏窄,历史知识来源有限。

二、影响农村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因素

(一)来自学校的因素

长期以来,在初中教学中一直被视为“副科”。很多学校在课程安排中,都减少了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学时,降低了这类学科的教学要求和目标。甚至要求只要语数外等重点课程能够达到一定成绩,则历史、地理这类“副科”成绩及格就行。低标准和不重视的态度,让老师和学生都降低了对历史教学和学习的重视程度。教学质量下降了,则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不高。

(二)来自老师的因素

很多农村初中学生对历史不敢兴趣的主要原因还有课程内容枯燥有关。据笔者调查发现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原因中,选择历史老师上课枯燥的占56%以上。证明历史老师的授课模式和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如果采取不恰当的教学方式,只是照本宣科的话,根本没有有效的主导课堂学习,更遑论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初中师资力量匮乏,很多历史老师都是兼职教学,少有历史专业的教师。

(三)家长和社会因素

在农村因为家长很少有从事历史相关工作,也缺乏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自然不会要求孩子提高历史学习。而且望子成龙的心态让他们只关注学生的升学考试,而不会主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而在社会,部分人金钱至上的功利主义引导下,历史无用论成了大众心理,很多人认为历史对现实生活没有帮助,自然也会影响到初中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和主导者,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要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对历史教师的个人专业修养和教学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首先,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有着渊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这是初中历史教学成功的基础。因为只有树立起先进、科学的教学观才能把新课程倡导的各种理念深入细致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素质和学习兴趣。其次,还要求老师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特征。历史是为了提高学生历史辩证主义价值观的,只有老师的浩然正气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渴望和历史课程的学习兴趣。再次,还要求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由于农村中学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历史教师就必须重视对课本插图的讲解,因为图片直观性较强。通过课本插图和教师丰富生动的语言讲解,也能激发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最后还要求历史老师能够具备幽默、诙谐的教学风格,来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把枯燥的历史知识演变成风趣生动的故事演绎。因为一个善于旁征博引的老师比照本宣科的老师更受学生喜爱,也更容易把知识点融会贯通、选准兴趣的激发点。

(二)充分开展第二课堂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从而引起历史的共鸣,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开展第二课堂,进行历史教学。因为历史无处不在,历史就在身边。利用乡土历史让学生真是的体会历史、感受历史。让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来对历史产生感同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贵州是一个有着历史文化沉淀的地方,例如在讲授近代历史时,可以结合贵州黔南的邓恩铭故里、黔南事变、北有卢沟桥、南止深河桥的深河桥抗日文化园等等。在讲到天主教在中国发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讨论本镇的天主教堂存在历史。拉近历史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对历史产生一种亲切感。只要让学生的思维通过场景投射到历史情境中,通过思维在脑海里构建真正的历史活动,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老师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讲学方法来激发农村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一是注重创建教学情境,进行课堂导入和兴趣激发。例如在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重演活动。让学生在表演或欣赏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兴趣。二是有效设置疑问,吸引学生的兴趣,因为好奇是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要在适当的时机设置问题,同时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问题要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三是组织不同的学习兴趣小组,组织学生主动参加互动,讨论他们感兴趣的历史知识,开展历史探索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兴趣。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让他们搜集历史素材,对某一历史现象进行辩论。

有趣的初中校本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现状及问题;教学质量;提高策略

一、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及问题

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要想学好其他主科科目,就必须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但是,现在的学校并未重视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存在许多问题。

1.教师队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

目前,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师大都来自于师范类的本科院校,学历层次较高,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创新意识。针对如今初中体育教育的诸多问题,学校本应组织教师“走出去”交流学习,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等原因,体育教师的进修机会明显少于主科教师,致使一些体育教师存在自卑情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比较严重。

2.教学场地小、设施少,不能保证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2002年,我国就已经颁布了《中小学体育器材设置配备目录》,但是,实施效果并不明显。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在体育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都要进行革新与完善。软件主要是指体育教学目标、教学观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硬件是指学校操场的建设以及体育器材的购置与维护。虽然改革已经在逐步进行,但是,目前许多学校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3.学生缺乏体育学习兴趣,厌学现象比较严重

初中生对体育的厌学情绪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体育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目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虽然开设了初中体育课程,但是,学生却没有选择权,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而体育课程时间也都以提高中考体育项目的分数为主,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致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严重。

二、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体育教学授课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针对目前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善:一方面,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在业余时间,多看一些和体育教育有关的书籍,保证在教学时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做到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另一方面,学校应转变办学观念,不能一味注重主科的发展,要兼顾体育教学的发展,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外出培训与进修。

2.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对体育教学充满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与活动中来,进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时,教师应抓住中学生好奇心较重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根本落脚点,选择的内容既不能过于浅显,也不能过于深奥,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展示自己在体育学习与发展方面的才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成功性喜悦”爱上体育学习。此外,要想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多给予赞美。对一些具有体育特长或者进步较大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赞扬,帮助学生树立体育学习的信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学习体育的兴趣,自觉、自愿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3.建立有组织、有纪律的课堂秩序

体育教学通常由课前热身、教师示范与讲解、自由锻炼三部分组成。由于体育教学灵活性较强,许多学生都把体育教学看成“玩”,缺乏一定的课堂纪律性。此外,在体育课堂上,由于一些体育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端正,在示范与讲解之后,便放任学生自由练习与活动,学生也未意识到体育对自身的重要性,使得体育课堂变得随意、散漫而缺乏组织纪律性。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应端正自身态度、严格治理,并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同时,做到课前、课后的点名,遇到违反记录的学生,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

4.分层教学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体育能力和体育特长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分层次教学法的使用。积极了解不同学生的身体差异以及体育特长,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初中生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中学教育在注重学生智育发展的同时,也应加强体育教育的发展,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体育与智育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洁.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