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泰国文化概论

泰国文化概论

泰国文化概论

泰国文化概论范文第1篇

    泰国现今的曼谷王朝,是个拥有着200多年悠久历史的王朝,从固步自封到打开国门与西方打交道、从自上而下的改革到自下而上的革命,从绝对的君主专制到立宪君主制的确立,曼谷王朝经历了一系列的风风雨雨。在封建王朝纷纷垮台倒地,东南亚国家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之时,曼谷王朝却仍能延续其传统,并利用其娴熟的外交技巧而使泰国免于沦为西方殖民地之时,我们不得不为其顽强的生命力感到惊奇。1932年,泰国爆发了一次推翻君主专制的立宪革命,自此泰国进入了君主立宪时代,也进入了一个民主化时期。然而自1932年以来,泰国却经历了长时期的军人统治,并伴随着一系列的军事政变。从1932年至今,泰国已发生了20次军事政变,平均每3.7年就发生一次,是政变高频率发生的国家之一,而且每一次政变的发生几乎都要颁发一部新宪法,以显示新政府的合法性。由此可见,泰国的宪政基础是相当薄弱的。从1932年到2007年这75年间,泰国除了军事政变不断刷新记录外,在民主政治发展上却毫无建树。从1932年起,虽然各届政府都自诩为“民主制度”,但是,泰国人,特别是政府官员,还没有从旧统治制度的合法性的框架中走出来。那么在这漫长的70多年时间,在泰国经济已取得高速增长的时期里,泰国政治为何仍止步不前?这不得不引起了我们疑惑与深思。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是一个国家乃至个人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的历史积淀。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就可以了解这个国家的行为习惯与价值取向,就可以厘清一些看似矛盾却符合其文化传统的行为。这样,文化在了解某一国家的行为与政治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泰国亦不例外。因此本文用政治文化来解释泰国在经历了70多年的“民主实验”以及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之后,政治缘何依然如此地低度发展。对泰国政治的低度发展虽然也有不少的学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但很少有人从政治文化传统的角度来予以解释。因此,本文运用政治文化因素来解释其对政治发展的作用,促进的抑或阻碍的作用。用政治文化来分析泰国政治的发展,对于了解和掌握泰国的政治文化背景,是很重要的,而且这对于本文此后的分析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泰国的政治文化背景。在论述泰国政治文化背景之前,我们首先来厘清一下本文所要论述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这两个概念。学者们对这两个概念的定义是,政治文化,即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是政治关系在人们精神领域内的投射形式。它是一个民族在其特殊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并对该社会人们的政治行为模式、对政治系统的要求以及对法律的反应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政治发展的含义,从狭义上讲,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如从习俗、惯例、传统治理向法律、制度治理的转变,从政治、行政合一的体制向官僚行政体制的变迁,从全能、集权政府向有限、分权政府的转化等等。政治学研究的政治发展,主要是集中在狭义的概念,即政治体系内部的政治发展,尤其是指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发展。厘清了这两个概念后我们再来看一下泰国的政治文化背景。

    二、泰国的政治文化背景

    对于泰国的政治文化背景,本文拟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历史传承,一是宗教影响。每个文化都有其历史性,是由历史沿袭下来的传统,因此了解其历史就是了解其政治文化演变的线索,这对于把握其政治文化发展的脉络是很重要的。至于宗教则是其文化哲思的反映,不管这种宗教是外来的还是土生土长的,它都要适应于一定的本土文化。宗教上的这种哲理文化,不仅能给予人们一种精神上的依托,亦能给予人们解释某种东西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把这种理论作为人们的行事原则。因此,宗教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宗教文化是了解某一文化的钥匙。从历史传承和宗教影响两个方面来了解泰国的政治文化背景,是本文的两个基本研究途径。1、历史传承: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讨论1782年以降的曼谷王朝的文化传承。曼谷王朝(1782年至今)虽是从吞武里王朝(1768—1782)手里夺过来的,但其政治文化则是从阿瑜陀耶王朝(1369—1767)的废墟上延续而来的,深受阿瑜陀耶王朝的各种政治文化的影响。其中影响最突出的就是家长制原则。国家被看成是家庭的扩大,而国王就是这大家族中的家长。这一原则扩大下去就是各地方官员不仅是各地方的统治者,也是各地方的家长。这种家长制在实施统治过程中,需要确立“家长们”的权威,以使上层统治阶级的意志得以执行。其次,曼谷王朝延续了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的神权观念,把国王等同于宗教神明,国王被视为湿婆神和佛陀的化身,树立了国王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这样曼谷王朝把对神的崇拜演变成了对国王的崇拜,并规定国家的一切法律、命令均由国王颁布,全国的行政事务都要以国王的名义进行处理,国家大事须由国王亲自裁决。任何人都不得平视国王,见到国王时须行俯伏膜拜礼,强化国王的神秘性与权威。此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曼谷王朝还恢复了封建等级制,按照官员职位的高低赐予不同的爵位,如最高等级的爵位为昭披耶(Chaopya),其后依次为披耶(Phra)、銮(Luang)、坤(Khun)、曼(Man)等爵位。不同的爵位授予不同的田数来作为官员的薪俸,这种制度亦称为“萨克迪那制”(SakdiNa)或“食田制”。通过这一制度封建王权确保了下层社会向上晋升的通道,也让社会等级鲜明有序,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和王权的集中。这样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再加上家长制与神权的结合,这就演变成了现代政治中的权威主义与专制独裁主义。进入19世纪50年代后,在外部的压力下,泰国开始与西方国家签订一系列条约,打开国门与西方国家进行接触,并开始着手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在蒙固王(1851—1868在位)与朱拉隆功国王(1868—1910在位)两代国王的努力下,泰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涉及社会、经济、行政、财政、军事、教育、法制、宗教等内容。朱拉隆功国王曾认为,国王的权力应保留原规定中确实可行的部分,放弃一些离奇的提法,如称国王为“生命之王”。抹去了其王权上的神圣光环。不仅打破了国王神圣不可接近的陋习,还废除了封建等级的“萨克迪那制”,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使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为泰国向近代政治体制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使泰国免于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但是,作为自上而下的改革,作为只有外部压力而没有内部因素刺激的改革,这种改革是不彻底的,君主依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依然不受法律的制约。1932年后,泰国政治虽然引进了西方的政治思想,但其本土的政治文化依然根深蒂固,并未能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政治文化在社会、政治、经济和人们观念中的统治地位。这也就注定了泰国民主政治此后的磕磕绊绊。2、宗教影响:泰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是小乘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因此泰国又有“黄袍佛国”之称。宗教在泰国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泰国学者披耶阿努曼拉查东说:“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就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从根本上说,泰国文化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即宗教。”早期的小乘佛教在泰国虽占统治地位,却也融合进了大乘佛教和印度教的一些因素,以及本土文化的一些因素如祖先崇拜等,因而泰国的佛教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小乘佛教的主导思想是劝导人们行善和积功德,其核心是“业”。认为个人得救主要就是他的“业”,今生受的苦即是前世造的孽;而今生的行善积德,则为将来进入涅 世界打下了基础。在泰国,每个人都要到寺院去出家为僧一段时间,出家为僧是泰国人行善积德的一种方式。佛教对“业”的倡导使得人们注重的是现世和将来,而对于过去则很少在意。佛教强调“人生皆苦,苦因无知”,摆脱无知的方法就是求知于佛陀。因而佛对芸芸众生是不存在歧视的,只要你肯向善、肯求知于佛陀,那么你就会得救。佛教思想的业(Kamma)整个地影响了泰国人的世界观,并注入了两股有些自相矛盾的思想。根据佛教的轮回说,一方面,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他前世的业,但另一方面,人们在很多方面又可以掌握他们自身的命运,因为一个人今生的所作所为决定了他的业。因而在泰国,行善积德被认为是明智的,而行恶则被认为是愚蠢的。这种业报轮回说倡导人们去行善积德,而又对现状的困苦归因于个人前世的孽和不信佛,因而把大众的视线从政府的过失上移开,并加强对个人的内审和行德,形成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是这种宗教影响,使人们有了一种精神上的依归和安慰,人们把所有的磨难和不幸视为当然,只有今生的积极向善,将来才有获救的可能,因而佛教也就成为解救他们苦难的唯一希望。依据佛教的学说,那些处高位者之所以能处高位,是由于其前生的“业力”修来的,因此每个人都应当恭顺地对待有权位的人。正是这种消极的宗教观,使人们形成了对王权的敬畏和对权威的顺从,造就了人们对政治态度的冷漠和消极,加上权威主义的存在,使人们更易于听从那些具有更高的“业”的人来使唤,形成惯于服从上级和不敢反抗特权的习惯。这虽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却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佛教思想的“业”,导致了广大民众政治参与意识极低,加上传统上形成的对权威的认可,使人们在政治参与态度上,表现出顺从和逃避的倾向。长期封建体制的压制和权威观念的熏陶使普通百姓的政治逃避成为惯性选择。由于对威权的敬畏和对政治的逃避,以及佛教的业报轮回说,使得人们不问有权的人权力是怎么得来的,只要他有权,他就是合法的理应受到尊敬。这也就是泰国军事政变屡屡发生,而人们又甘于忍受政治独裁,并且每次成功的政变者都宣布其政变是合法的原因之一了。由于佛教和平主义的影响,他们反对冲突、流血,强调温良恭谦让,与人为善,避免为难他人和损害其尊严。这些妨碍了对政府的批评。凡此种种,都或多或少地延缓了泰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

泰国文化概论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在商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的今天,包装设计已经成为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成为消费者识别商品好坏的方法之一,所以被许多厂家重视,同时包装设计可以提升商品的品牌效应,本文就泰山土特产的设计包装说明包装的重要性。 

许多商家总是是希望能够借助一种方法,让原本雷同的商品以差异化形态展现在顾客眼前。无疑,跳眼的包装以其出众的视觉识别力所形成的感官高度评判,会帮助我们的商品从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使消费者留意、停顿、观察,赞赏并产生购买行为,这也是每个商家所追求的最理想化的包装。泰山的土特产数不胜数,其中泰山煎饼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绿色食品。它的独道之处,离不开泰山水的滋养,泰山三美当中,以水为先,不但泡茶清香可口,生喝没有异味,烧水,壶上不结水垢,只有用它孕育的五谷杂粮,制作的煎饼,才是闻名于世的泰山煎饼,才具备泰山的神韵。如何让消费者看到产品的特色,泰山土特产应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让包装设计给绿色食品穿上漂亮的衣服。 

从字面上讲,"包装"一词是并列结构,"包"即包裹,"装"即装饰,意思是把物品包裹、装饰起来。从设计角度上讲,"包"是用一定的材料把东西裹起来,其根本目的是使东西不易受损,方便运输,这是实用科学的范畴,是属于物质的概念。"装"是指事物的修饰点缀。这是指把包裹好的商品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美化装饰,使包裹在外表看上去更漂亮,这是美学范畴。单纯的讲"包装"是将这两种概念合理有效地融为一体。包装设计中的功能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设计怎样的造型都应赋予它简洁的原则,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结构,构成一种对产品安全对使用者方便的包装。有时设计者会一味追求新颖的材料和新奇的造型,从而忘记包装的基本要求,安全可靠性和方便性,这是设计中的一大忌。 

包装设计在满足产品的基本要求之后,我们应更多考虑的是设计中的内涵部分。如果说包装设计的概念是无服饰艺术包裹、修饰的人体,包装设计的表现形式是人的衣着装束的话,那么,包装设计的内涵就是这个人的精神文化思想。一个人的装束能反映他的思想和修养层面,包装设计也能反映出产品、品牌、企业等不同的内涵。 

首先,我们要找到产品的个性特点,同一年龄层次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产品也是一样。同类型的产品也有其自身和特征。比较同类产品找出异同点,针对目标市场划分消费阶层,给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位,符合产品鲜明个性,这些是包装的第一个切入点。以泰山土特产中的泰山煎饼为例,它的消费群体包括老中青三个层次。针对这一消费层心理,从设计的要求上取自人们喜欢的煎饼固有颜色土黄色彩,又因为它是绿色食品可以把它设置为绿色,利用简明的金黄和绿色把泰山煎饼的特征表现的一目了然,也能被广大消费者识别。包装为产品而设计,产品出自于企业,包装设计无疑也折射出企业的文化形象。比如:泰山爱迪利食品公司的包装设计不但赋予的产品品牌内涵,更是企业文化积累的一种反映。利用金黄色和绿色表现了泰山的文化底蕴,还表现了泰山人民的辛勤和智慧。能够让消费者一眼就有感觉到泰山人朴实的品质和泰山土特产的品质,人们总会感觉到泰山那固有的文化精髓。 

其次是图形的选择。选取传统图形的资料进行平面造型设计,常见的有:图腾,传统的花边纹样、国画、民族服饰、民间图案纹样、民间寓意吉祥图案、历史文化遗产、名胜古迹等等。传统的纹饰在现代包装中运用十分广泛,无论是作为底纹,主体图案还是边饰或角饰,都能带来一股古朴、清新的气息,并具有强烈的装饰感。 

最后是字体的设计。字体本身是一种艺术形象,具有形体美和抒发感情的特性,在设计时不仅满足文字的可辨性和可读性,还应灵活运用文字的装饰性。文字源于图画,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提及:"既是字,又是画"汉字可以说是物象符号化,语义图案化的典范,在设计中适当运用文字象形这一历史成果,仍不乏产生耐人寻味的构想。中国的书法具有奇特魅力,如篆书古老雍容,流畅宏伟,李斯书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残石,给人一种图案花般的装饰美。利用古老的泰山文化更能表现泰山土特产的历史悠久。 

在包装设计中,不能把包装和设计分开,而应与整体版面布局密切合作,使整体视觉趋于完美,从而确立独特的风格。泰山土特产就是泰山文化的一个缩影,应该让泰山土特产的品格与泰山文化一样得到提升。 

泰国文化概论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诠释学;“理解”;表达式;精神科学;狄尔泰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1833—1911)是一个长期被人忽视的哲学巨人。他是西方哲学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师级人物。在哲学史上,他获得了多项桂冠。例如伽达默尔认为他是开创诠释学的哲学时代的人。而英国学者里克曼则从理解当代德国思想的角度阐发了狄尔泰的重要性,即当代德国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的作品正在被译成英文,而追溯到狄尔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类作品。狄尔泰是一般诠释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位至为关键的人物。当代德国的哲学,特别是哲学诠释学,与狄尔泰有着密切的联系。 

狄尔泰知识渊博,兴趣广泛,勤于探索,著作等身。正如里克曼指出的,无论就范围还是就数量而言,狄尔泰的学术知识和学术成果都是令人望而生畏的。他的哲学著作囊括了哲学的本质、知识论(或认识论)、道德哲学、美学和人文科学的哲学等内容。此外,他还有心理学和教育理论方面的著作,并写作了不少思想传记和大量有关文学的论文。确实,狄尔泰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涉及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思想史等多门学科,几乎汇集了当时所有的思潮,形成了一种“创造性的综合”。狄尔泰的思想,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广泛反响。从哲学上讲,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重要流派,如雅斯贝尔斯的精神病理学、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等,都带有狄尔泰论述的烙印。狄尔泰的诠释学思想,开启了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的先路。海德格尔在1923年夏季学期讲座中,谈到他1917年集中研究了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的思想。他认识到,施莱尔马赫影响了狄尔泰,而狄尔泰反过来也强化了施莱尔马赫的影响。相对于施莱尔马赫来讲,狄尔泰对海德格尔的影响更大。受狄尔泰的历史生活哲学(生命哲学)的积极影响,弗莱堡早期(1915—1923)的海德格尔,既关注现象学,也关注诠释学,并最终完成了现象学与诠释学的结合,也就是胡塞尔与狄尔泰的结合。这种结合的理论结晶就是海德格尔的“实际性的诠释学”,它标志着现象学的解释学转向。狄尔泰对海德格尔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晚年的狄尔泰抛弃了心理学作为精神科学的基础,认为诠释学才是一切精神的基础,而诠释学的基本活动——理解,才是精神科学的基本方法。1860年,是狄尔泰从事诠释学的开端。1900年,狄尔泰受到胡塞尔《逻辑研究》的启发,在《诠释学的起源》中赋予了诠释学更加重要的意义。他认为,概念和范畴现在不只是被应用在说明生命事实之中,而且还在这种说明之中反过来对概念和范畴进行考察;解释不再只是对生命世界的分析和阐述,各种各样的世界观也从属于解释;语言原来就是生命的表达,现在语言还是世界和生命的解释手段。诠释学已经从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层面发展到具有认识论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狄尔泰是现代诠释学的开创者。在《诠释学的起源》中,他还指出,内在经验中的精神实在是很难客观加以把握的。我们不能通过内省直观直接把握心灵,而只能通过它的种种表达式。诠释学不是通过内省,而是通过对精神表达式的解释来把握精神实在。在狄尔泰看来,表达式是传达一种精神内容的物理事件。狄尔泰把表达式分为三类:一是语言的使用。狄尔泰不仅把各种民族语言包含在“语言”名下,而且把辅助的符号系统如代旗语、摩尔斯电码也包括在“语言”名下。由于这两类语言在我们的生活中共同起着突出的作用,狄尔泰把对它们的理解看作是“理解”的典型例证。二是人体的表达式或生命表达式。在这里,狄尔泰指的是面部表情、手势、姿势、声调,以及自发行为,如微笑、眨眼、恐惧的尖叫以及耸肩等等。狄尔泰相信,人们通过他们有意或无意的微笑、挥手、哭泣或踌躇,不仅揭示出他们有意识的思想和感情,甚至还揭示出他们自己也不曾意识到的精神状态。三是行为。这类表达式的主要特征在于:它们都是有目的的行为,尽管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交流。行为也揭示行为者之精神生活的某些内容。表达式是通往理解的桥梁。对于任何近代诠释学理论来说,理解理论总是一个关键的内容,因为只有通过理解对象的意义才能被把握,才能被阐发出来。阅读狄尔泰,理解狄尔泰,绝不能绕开狄尔泰哲学的“理解”理论。

理解概念在狄尔泰所有著作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概念几乎成了狄尔泰特有的标记。狄尔泰“理解”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我们该作何理解?里克曼指出,在狄尔泰那里,“理解”一词一般的用法已经引起了某些误解。主要有两方面误解:一是认为狄尔泰的“理解”范畴包含对物质关系的领会,而事实并非如此。他明确主张“理解”在人类世界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即理解限定在精神科学的特定的领域之内。在《诠释学的起源》中,狄尔泰写道,我们把这种由外在感官所给予的符号而去认识内在思想的过程称之为理解。这是一种语言术语,只有当每一个已经牢固铸造了的、清楚而有用的被界定了的表达式被所有著作家稳定地掌握时,一种我们急需的固定的心理学术语才能建立起来。对自然的理解是一种形象比喻的说法。但是,即使对我们自己状态的把握,我们只有在非本来的意义上才说是理解。的确,我可以说:“我不理解我是怎样做那事的”,“我再也不理解我自己”,但以此我是想说,某种在感性世界里出现的对我的本质的表现就像一个陌生东西的表现一样处于我面前,我可能不把它解释为这样的东西,或者是指另一种情况,我陷入这样一种状态,我惊异于它,好像它是一个陌生的东西。所以我们把我们由感性上所给予的符号而认识一种心理状态——符号就是心理状态的表现的过程称之为理解。 

狄尔泰接着说,这种理解所囊括的可以从对孩童喃喃口语的把握一直到对《哈姆雷特》和《纯粹理性批判》的理解。同样的人类精神从石头、大理石、乐声,从手势、话语和文字,从行为、经济体制和宪法对我们诉说,并且需要解释。此外,理解过程必须具有共同的特征,因为它是由这种认识方式的共同条件和手段所规定的。在这种基本特征里它是同一的过程,例如,如果我想理解达·芬奇,那么行为、图片、画面和著作的解释在这里共同起作用,并且处于一种同质的统一的过程之中。对于这段论述,彭启福教授分析,理解显然指向的是人类精神的存在,理解的对象乃是人类的精神及其外在的表现。需要指明的是,尽管狄尔泰也讲到“石头、大理石”这类对象,似乎它们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但其实不然。在这里,所谓的“石头、大理石”乃是一种艺术的元素,是雕塑和建筑艺术中的构成性材料,它们和乐声、言语、文字、行为等一样,成了人类精神的载体,成了生命体验的表现。既然理解只是指向精神世界,那么在理解的方法上,显然也不同于对自然的解释之方法。一般认为,在狄尔泰的诠释学里,理解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的解说方法的精神科学的特有方法。狄尔泰的确说过,我们解说自然,我们理解精神。狄尔泰从来就不认为理解是理解主体的一个主观的精神操作,而是认为理解是生命的自然的实践的态度,是我们生命行为的基本前提。理解的对象不是与我们生命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而就是我们内在的精神生命。 

关于狄尔泰“理解”概念第二个方面的误解是,把“理解”与“同情”混为一谈。但是,如果我们把狄尔泰的思想看成是一个整体,并且估量一下他的探讨所具有的含义,那么毫无疑问,狄尔泰显然是把“理解”看成是一种理智的过程,而不是一种情感的过程。显然,理解人们所说的东西,不仅包括理解那种组成柏拉图哲学或者美国宪法的复杂的命题网,而且也包括理解“2+2=4”或者“把窗打开”这样的陈述。“同情”不可能靠着想人非非而成为理解上述命题的主要因素。当然,在某些情况下,“同情”也是有帮助的。但是,在何处以及在何种程度上有帮助,则仍然是一个纯粹经验的问题。 

狄尔泰探索了客观精神和基本理解的关系问题。狄尔泰的客观精神实际上是精神的客观化。他指出,客观精神的范围从共同体所建立的生活方式、交往形式以及目的性关系到道德、法律、宗教、艺术、科学和哲学。客观精神体现的是社会生活中个人之间的共同性,是这种共同性客观化在感觉世界中的产物。客观精神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世界,因为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就从这个世界汲取营养。这个世界也是一个中介,通过它每一个社会成员才得以理解他人及其生命表现。例如,孩子早在他学说话之前,就已经完全置身于共同性的媒介之中了。他之所以学习理解姿势、表情、动作和叫喊、词语与句子,只是因为这些东西始终作为同样的东西,作为与之所意指和表达者处于同一关系中的东西呈现在他面前。个人就是在客观精神世界中进行理解的。

与大多数人一样,狄尔泰也认为,理解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理解不是一种专门的技术,不是由哲学家或某一门学科专家发明和设计的东西,它如同我们经常看到和听到的东西一样平淡无奇。狄尔泰还认为,理解虽然平平常常,司空见惯,但在人类生活中却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根本性的。没有理解,人类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家庭的和谐、工作中的合作、各种形式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都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在这里,理解被提高到这样一个高度:人不仅具有发明、发展和使用系统复杂的语言能力,人还有创造、传递和理解各种纷繁复杂信息的能力,它是人区别于宇宙间一切其他事物的显著特征,并使人类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各方面的成就成为可能。观察和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各样的表达和理解的过程,进而理解人的体验,把握世界的真实,是精神科学的重要任务。 

在狄尔泰1910年写的《对他人及其生命表现的理解》中,他遵循洪堡和施莱尔马赫的思路,也把理解区分为理解的基本形式和高级形式。理解的基本形式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于实际生活利益的理解。理解产生于实际生活利益的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依赖于相互交往,人们必须相互理解,一个人必须知道另一个人要干什么,这样,首先形成了理解的基本形式。这些基本形式就像字母一样,其相互组合使得更高形式的理解成为可能。 

在理解的基本形式中已经埋下了向高级形式过渡的种子。在理解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从个别的生命表现到生命关系总体的归纳推理。理解的高级形式,概括起来,其共同特征是:从单一的生命表现出发,通过一种归纳推理,理解一种整体关系。理解始终以个别的东西为其对象。在理解的高级形式中,理解从对同时存在于一部作品或生命中的东西的归纳性概括,推出一部作品、一个人、一个生命关系中的关系。狄尔泰的理解的基本形式和高级形式,类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泰国文化概论范文第4篇

关键词:泰国国王 政治 文学 历史与文化 影响;

一、泰国的基本概况

(一)泰国基本地理人文概况

泰国,全称“泰王国”位于亚洲东南部,中南半岛中部,面积513115平方千米。泰国的北部和东北部与老挝接壤,北部和西北部与缅甸交界,东连柬埔寨,南接马来西亚,东南亚临太平洋泰国湾,西南濒印度洋安达曼海。地形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山脉、河流、森林和矿产资源,属热带季风性气候。

泰国是一个多的国家,全国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素有“黄袍佛国”之称,佛教文化也是泰国文化的核心。泰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泰国的文学、艺术、传统习俗等也不无打上佛教文化的印记。

(二)泰国基本历史文化概况

泰国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与文化。兰那是泰国最早由泰人建立的国家,13世纪后文化昌盛,长期保持独立地位,直到16世纪中,才沦为缅甸东吁王朝的附属国,1774年摆脱缅甸统治,1804年正式进入曼谷王朝版图。兰那的南邻,是泰人的素可泰,素可泰的建国年代,过去多认为在1257年,现在许多学者认为在1219-1238年间。素可泰王国是初期的封建国家,其国王是兰甘亨国王,由于王国版图的扩张都是依靠武力征服各部落小国,各地区之间缺乏经济联系,王国对各地的统治不稳固,在兰甘亨国王死后,素可泰王国就开始衰落下去。1350年,阿瑜陀耶王朝开始崛起,1438年,阿瑜陀耶王朝吞并了素可泰王朝统一了泰国,阿瑜陀耶王朝历时417年,是吴哥王朝之后东南亚历史上统治世间最长的封建王朝。其国王是乌通王。阿瑜陀耶时期奉行萨迪纳制,在行政上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国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被宣布为全国土地、财富及全部臣民的主人,国王还垄断了对外贸易。1767年阿瑜陀耶王朝被缅甸灭亡以后,郑信王打败缅甸军队恢复了国家独立,建立了吞武里王朝。1782年,披耶达信的部将却克里利用僧侣和人民的不满情绪,杀死郑信,建立了却克里王朝,号称拉玛一世王。又称曼谷王朝,曼谷王朝开始即现在人们众所周知的王室家族更迭从此拉开序幕。总体来说,泰国在历史上被划分为四个朝代即:素可泰时期、阿瑜陀耶时期、吞武里王朝、曼谷王朝。到目前为止,曼谷王朝已经经历了十位国王,现任国王是拉玛十世,在泰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和颇有造诣的有朱拉隆功王、蒙固王、瓦栖拉兀王等。

二、泰国国王对国家历史与文化的影响体现

(一)国王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早在阿瑜陀耶中期,行政上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以及实行萨迪纳制以来就确立了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利,被宣布为全国土地、财富及全部臣民的主人。在素可泰初期,才从部落社会过渡到君主制,因此,氏族部落的残余极为严重。国王称“波坤”即“父君”,郡主与庶民的关系被喻为家长同子弟的关系,因此,国王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宗法关系。

近代以来,泰国国王如蒙固王、朱拉隆功王、哇栖拉兀王等,都不仅是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统治者,也是思想上的领袖。他们在维护泰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较多的接受西方文化思想,较为主动的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的改革。他们的思想、著作本身就是近代泰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直到1932年革命前,一直居于统治地位。

1932年民党发动后,泰国旧有的君主专制政体被,取而代之的是以国王为首的君主立宪制。在这种制度下,国王作为国家、民族以及泰国君主立宪制度的象征被保留下来,并仍然被赋予了崇高的地位,泰国的宪法规定是国王尊贵权利与地位最权威的体现。泰国的历部宪法都对国王的权利和地位做了明确的规定,从法律上保证了国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荣誉。但是由于君主立宪体下国王不参与政治,所以泰国国王所拥有的权利只是形式上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国王在泰国的政治生活中应该是中立的、超政治的,他不能偏袒于任何一个党派,也不能参加选举和被选举。在立法权的行驶上,国会讨论通过的一切法律、法规提案都必须报请国王签署批准。经国会审查通过的法律草案交内阁总理在20天内呈国王签署,然后才能颁布实施。国王对国会通过的法律法规草案享有一定的否决权。

国王通过法院行使司法权时,各类法院对案件的审理都以国王的名义进行,并对国王负责。国王可根据被告的申诉,建议最高法院重新考虑已作出的最终判决。根据现行的宪法规定,国王还有权决定大赦。

(二)王对国家历史与文化的影响

国王是历史的造就者,也是历史文化的启蒙者,没有国王的存在就没有泰国历史与文化的传承,国王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是创国元首。没有国王的领导与治国之策,国家也就不复存在,也就无从谈论文化与历史。泰国的文化历史悠久,其佛教、建筑和艺术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历朝历代国王都很重视维护本民族的文化,认为泰国文化是维系国家团结的重要根基。国王普密蓬说过:“维护文化就是维护国家”。泰国文化方面主要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学方面

泰国文学自兰甘亨石碑起,经历了800年的风风雨雨,走过了从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到现代文学的曲折道路而逐渐成熟起来。其国王及王室对文学所做的贡献也是极大的,很多作品的作家都是王室人员,他们不仅是文学作品的传承者还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者。泰国的文学发展历史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泰国古代文学基本上是宗教文学、宫廷文学以及经过宫廷文人在创造的民间文学。素可泰时期的兰甘亨碑文到至今都还广为流传,碑文语句简练、易读易懂主要是用来记事、纪念和颂扬。阿瑜陀耶时期,松贪国王下令编写了讲述佛祖前世故事的《大世赋》。这一时期纳莱国王以及曼谷王朝时期的帕拉玛奴亲王一起编写了泰国第一首禅体故事《舍阔堪禅》

吞武里王朝时期郑信王创作了著名舞剧《拉玛坚》的四段剧本。泰国古代文学在曼谷王朝进入鼎盛时期,作家和文学作品大量涌现。

拉玛一世对文学的最大贡献,是组织人力物力抢救了一批文化典籍。他和他组织的宫廷写作班子共创作整理了五部作品,包括四部诗剧剧本和一部记行诗。他第一次整理了全本《拉玛坚》。

拉玛二世时期(1809-1824年)国内外形势比较稳定,国力得到恢复,文学也呈现初步繁荣。拉玛二世对戏剧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亲自写作整理了好几个剧本,创作整理和改写了12部作品,其中包括名著《拉玛坚》和《伊瑙》以及《昆昌昆平》的部分段落,有很多学者甚至一度认为拉玛二世一生最杰出的成就就是对文学的贡献。

拉玛三世时期(1824-1851年)基本上是国泰民安,文学继续呈现繁荣局面。由于国王的个人的认识和喜好,一些文学形式发生了变化。拉玛三世认为世俗作品过多,需要加强宗教宣传,于是鼓励翻译佛经,拉玛三世不喜欢戏剧,将宫中的剧团全部解散。

拉玛四世时期(1851-1868年)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泰国与英国、美国、法国等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泰国的独立地位和部分丧失,在这种国际形势下文学也受到了不少的影响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一时期散文类文学发展较大,一些文人作家出国学习创作了很多具有外国特色的文学作品。

拉玛五世鼓励创作和翻译,设立了金刚奖章对此加以奖励。拉玛五世末期,泰国文学作品发生了从诗歌到散文,从流行长篇叙事诗歌和中国历史演义故事到西方翻译文学作品和新创作小说的转变。

拉玛六世时期,作家摹仿的水平提高了,只是摹仿作品的某些部分,拉玛六世自己就用化名发表了摹仿之作《通因的故事》。

虽然泰国目前还不是一个文学大国,但泰国人民创作的丰富的文学作品,如同璀璨夺目的珠玑,装点着世界文学之林。

2、佛教与建筑方面 佛教在泰国的传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虽然泰国的信使仅有700多年,即从13世纪中叶素可泰王朝建立至今,但是在素可泰王朝建立之前,佛教就已经在今天泰国的这片土地上进行传播。泰国历任国王都非常重视佛教的建设与传播,所以泰国的建筑基本上以佛寺为主,他们也把佛寺修建的精美程度作为评价建筑物审美的标准,所以今天我们在泰国看到的很多壮观的建筑物多以寺庙为主,很多旅游胜地也以寺庙为名,例如金碧辉煌的大皇宫、玉佛寺还有黎明寺、卧佛寺等等有名的寺庙。

素可泰时期的第五代君王立泰王,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精通巴利文和三藏经,热心发扬佛教,在各地兴建佛寺和佛塔,铸造佛像。撰写了泰国第一部佛教文学作品《三界经》,立泰王曾受戒出家为僧,这是泰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位的君王出家为僧。此举影响了后来的每代国王和泰国男子,现在他们在一生中至少一次短期出家,以接受佛教的洗礼。

阿瑜陀耶时期乌通王进行佛教改革,派遣使节到斯里兰卡迎来斯里兰卡僧人,整顿僧伽组织。此后的历任君王都以扶持佛教为己任,大量修筑佛寺,修筑佛像,以及扩建原有的佛塔,促进了佛教在泰国的发展。

吞武里王朝时期,郑信王在位时曾大力扶持佛教,他命令修复黎明寺,并加以扩充,作为宫内的皇家佛寺,不住僧众,并下喻让在阿瑜陀耶陷落时奔赴各处避难流落的僧人,回归到原来的佛寺,并给予各种协助。

拉玛一世后大力发展佛教,利用佛教来维护国家的统治和社会的稳定,他下令修建和修复佛寺,以及收集古代的佛像收藏在新建或修复过的佛寺里供奉,或赐给一些佛寺供奉;

拉玛二世时期规定了佛教用语为巴利文,以及巴利文的九考试制度。

拉玛三世下令各地修建多所佛寺和佛塔,搜集丰富的史诗壁画和古代佛教艺术,将其重新刻画嵌在佛殿、亭台的廊壁上。

拉玛四世为了改革佛教,提倡严格戒律,于1829年创立“法宗派”,并制订多种管理佛教僧团规约,劝令僧人严格遵守戒律,加强僧伽教育,至此,泰国的僧团分为大宗派和法宗派两大派别。

拉玛五世领导编修了《三藏经》并刊印1000部赐赠多个国家,成立了“大僧长会”,以法律的形式将僧伽管理纳入法制的轨道。

拉玛八世时对原有的《僧伽法令》进行了修改和补充,按照管理国家的模式来管理僧人。僧王由总理提名、国王批准宗教事务在国家教育部宗教局直接领导下进行。

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是目前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他对佛教一直非常虔诚,除了大力扶持修建佛寺以外,而且还拥有属于皇家的佛寺数十所,供养了一大批佛教僧侣。每逢佛教节庆,国王全家必到佛寺礼佛、斋僧布施,祈求国运昌隆,1946年,拉玛九世将大舍利寺学院改为朱拉隆功佛教大学,1947年将玛哈蒙固佛学院改为玛哈蒙固佛教大学,完善了佛学教育制度与课程体系。

三、结语

曼谷王朝300多年来稳定的统治,百姓依赖王室,国王已成为泰国人的信仰或生活习惯。泰国的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其历代国王在这条文化长河里是主宰者也是传承的发扬者,无论是它璀璨的文学,还是它神秘虔诚的佛教或是它金碧辉煌的佛寺建筑都无不渗透着国王倾注的心血,可以说泰国的历代国王都是其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他们在泰国历史与文化的伟大篇章上画下了浓重的一笔。

参考文献:

[1]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2]陈晖,熊韬.《泰国概论》,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2012。

[3]金勇.《泰国民间文学》,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泰国文化概论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泰国;文化创意产业;价值源头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与泰国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通常指产品或服务包含大量艺术或创意元素成分所集结之关联产业,所涉及范围广泛且各国规定不一,通常包括软体开发﹑出版﹑广告﹑电影﹑电视﹑广播﹑设计﹑视觉艺术﹑工艺制造﹑博物馆﹑音乐﹑流行产业以及表演艺术等多种产业(定义来自曼谷台贸中心2009年的《“泰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专题报道》 )。

文化创意产业最早于1997年出现在英国,泰国则是在1997年金融风暴之后,为了进行经济复苏,在政府的带领下开发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分为四大类:(1)文化遗产(Cultural Heritage):手工业﹑历史与文化观光;(2)艺术(Arts):表演艺术;(3)媒体(Media):电影﹑出版﹑广告与音乐;(4)创意(Functional Creation):设计﹑时尚﹑建筑﹑广告与软体。

二、泰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以历史与文化观光﹑电影业﹑出版业及创意设计四个典型产业为例来说明。

(一)历史与文化观光

泰国无论是商店、娱乐场所、宾馆旅店、山川海滩、城市建筑都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到处有食在泰国、玩在泰国的奇特风味,历史与文化观光是泰国历届政府高度重视的产业之一。泰国在发展历史与文化观光业的过程中一直强调紧密结合当地旅游文化特色,通过举办旅游年活动,民族节目和不断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节目,如“泰国旅游年”、“泰国手工艺年”、“泰国妇女观光年”等等。

(二)电影业

泰国电影业近年来蓬勃发展,当代泰国电影崛起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运用现代电影技巧的基础上突出民族特色,挖掘应用本土民族文化资源,熟练地将一个个泰国故事包装在新潮的影像躯壳之内,最终制作成符合商业标准的颇具本土特色的类型电影产品。在电影创作中,泰国电影正是通过重建本土文化的“主体性”,以小搏大,发展壮大自我,从而与好莱坞影视作品相抗衡。

(三)出版业

由于发达的观光业使得泰国迈向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速,泰国的出版业不断朝国际化及多元化成长。泰国人不喜爱严肃的读书,但并不表示他们完全没有阅读活动。事实上,泰国的杂志可谓百家争鸣,成为泰国出版界的特殊现象,尤其是休闲时尚与设计等类杂志异军突起。无论是外国杂志发行泰文版,或是泰国本土的休闲时尚杂志,在质与量方面都可谓蓬勃发展,反映出泰国人民的创意文化,相对于严肃的阅读书籍更感兴趣,当然也造就杂志的创意产业兴起。

(四)创意设计

近几年泰国曼谷逐渐蜕变为充满原创设计的亚洲新兴生活风格都市。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泰国创意设计中心的建立。泰国政府近年来致力于设计的发展,为了提升全球竞争力,以“Bangkok Fashion City”为城市延伸,让曼谷晋升为欧洲人口中的“设计之都”,因此于2005年11月,在Emporium购物中心六楼成立泰国创意设计中心(Thailand Creative﹠Design Center,以下简称TCDC)。作为亚洲最具规模的设计研究中心,不但提供平台让专业设计师在此发表作品,还引进国内外创意思维让设计师可以来此取经。让设计变得平易近人,敞开设计大门,开放普罗大众来此参观,获得与时尚创意相关的讯息,成为名副其实的设计图书馆。

三、泰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源头

从时尚﹑影像﹑家具家饰﹑插画到产品设计,他们创意的来源是什么?正是日常生活。仔细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认真用心地从日常周围的每件事获得感动,泰国人的慢活,活出了无穷无尽的创意。在全球化的洪流下,风格并不会因此而同质化,泰国人找到一条自己的路,未必适用于亚洲其他国家,但尊重自己文化﹑尊重周遭环境的态度,让泰国变成了一个极具特色及包容力的国家。风格是一种集体式思维的展现。泰国文化创意产业者的共同生活观概括起来有以下三方面:

(一)从生活细节中放大

“灵感可能有各种来源,可能是眼睛看到的,可能是记忆里深层的某部分,不过,这些全都是生活的集结。泰国人无一创意不是来自日常生活,泰国人以同一种语言沟通,以同一种步调生活,在曼谷有许多事情可以看,也很容易感到惊喜,这让我的创作变得非常容易。”曼谷著名的自由插画家Patreeda Prasarnthong开宗明义地说。

泰国文化创意产业工作者关注生活片段,认为每一个时刻﹑每一个片段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分钟都有可能是这一辈子最难忘的定格画面。走在泰国街头上,你随时可以发现美。可能是路边小贩切好的一包包可以媲美日本版《Elle a Table》的缤纷水果;可能是巷口小店里用月历纸编成的餐具篮;可能是神龛上祭祀的茉莉花串;也可能是上班族身上平整的衬衫。泰国人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专注细节能力,这让他们在生活的每一个面上都可以发挥到极致,每个人都想着“怎么样让生活更美”这个课题,而文化创意产业工作者更是擅长于从生活细节中放大,由此产生独特的创意。

(二)尽其所能的与众不同

泰国文化创意产业工作者从学生时代就展现出了他们想要“与众不同”的欲望。Raffles Design Institute 是新加坡排名前三的设计学校,在2002年成立了曼谷分校。当时Raffles的曼谷执行副校长陈国龙观察到泰国学生想要与众不同的欲望,他说:“泰国学生展现出的创意让人无法忽视。这些学生都有学校外的个人生活,而他们的个人生活则清楚的反应在了他们的作品里,有的学生家里做古董生意,创意来源就是古董;有的学生的创意灵感来自他喜欢的潜水活动,无论灵感来源是什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跟别人不一样,所以每个人都会尽其所能地展现自我。”

泰国文化创意产业尽其所能的与众不同,泰国的麦当劳餐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全球行走多年的麦当劳餐厅进驻泰国,需按照当地的规矩行事,首先将麦当劳叔叔半翘脚坐在长凳上的形象改变为起身恭敬地合起双手,用地道的泰国合十礼打招呼方式亲切地迎接众人的来访。其次,泰国的麦当劳餐厅在环境设计与氛围营造上不像过去麦当劳餐厅一样偏重于欢乐气氛的营造,而是将人文气息导入整体环境中,以较深沉的红﹑紫色调调和用餐环境,让人踏进这里只想停下脚步好好品味生活,让麦当劳以往的速食形象展现另一番慢活意念。面对美国连锁产业的全面入侵,泰国麦当劳向外界证实了连锁速食产业不再只是食物工厂的生产线,在讲求实效与速度的同时,更尽情地发挥无穷的设计创意。泰国文化创意产业者以本身对艺术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包容连锁速食产业既定的企业形象与体制诉求,却也强调本土化与独特性的展现,让连锁速食产业在泰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

(三)始于生活,终于生活

新加坡的学生到泰国曼谷读时尚设计,发现泰国同学之间相处非常友善,充满好奇心,几乎没有人沉迷电玩(由于新加坡升学压力很大,学生彼此竞争很强,为了排解压力新加坡学生除了念书,其余时间就是打电玩)。新加坡学生发现,在新加坡可以做的事情只有念书,在曼谷可以做的事情却很多。我国学生到泰国曼谷读媒体设计,发现泰国同学个性开朗﹑乐天随性。一位女生这样描述:“我的室友在路边捡来铁丝,就可以做成灯罩,泰国人很享受生活也乐在生活。虽然,一些泰国人可能在逻辑上比我们稍差一点,但慢活让泰国人在美的感受度上比我们强太多。除了时尚,泰国人最擅长的是产品设计,以笔者的观察,我们的设计通常不是很实际,或是辨识度不强烈,但泰国有太多产品设计,特别是家饰品,简单却很美,而且可使用性非常的强。连泰国电影的搞笑幽默都非常生活化,与香港著名笑星周星驰与日常生活刻意脱节夸张的电影作品很不一样。”始于生活,终于生活,正是泰国创意的不二秘诀。

四、从泰国文化创意产业价值源头中得到的启示

“泰设计”﹑“泰时尚”已经输出亚洲与欧美,在全球舞台上“泰”的容颜与风格轮廓相当鲜明亮眼。然而中国的设计与时尚,对全球或是国内的消费大众而言,形象似乎还是比较模糊。原因出在哪里?泰国和中国有什么不同?同处亚洲,同样是当代交通发达,历来多文化拼贴影响之地,按理来说中国这种多文化拼贴应该是释放出惊人创造能量的张本。“泰设计”与“泰时尚”或许提供了我们一些思考的线索。

泰国和善优雅﹑乐天满足的天性自然可以安安心心地把人生重心放在自己的生活上,专心地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有心思去关注大环境四季节气的流转,像河水的流向﹑光影的变化﹑摇曳中的花草﹑甚至是各种地形所呈现的不同风貌。

相关期刊更多

国际太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烟台果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烟台市农业农村局

中国钛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