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泰国自由行

泰国自由行

泰国自由行

泰国自由行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 东盟; 自贸区; 中泰贸易。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的背景。

我国与东盟各国间的交往由来已久,且地缘相邻,文化相近,经济上共同发展,政治上相互尊重,具备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条件。在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与东盟各国感同身受,大家都认识到,只有加强互利合作,促进经济一体化进程才是实现共同繁荣的正确道路。2000 年11月,朱镕基总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响应。次年 11 月,中国和东盟在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达成共识,正式宣布将共同努力在 10 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与东盟国家交流频繁,关系密切,投资和贸易总量快速增长,技术合作向高层次、多领域发展。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双方在各领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共同的政治愿望下,中国和东盟不断密切相互间的经济、文化等多边合作,这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全面建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2002 年底,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经过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共同努力,中国与东盟双方分别于 2004 年、2007 年和 2009 年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2009 年 8 月 15 日,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投资协议》,这项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双方成功地完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的主要谈判,意味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如期全面建成。”在东亚,以 90% 以上的产品实现零关税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已于 2010 年 1月 1 日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继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自由贸易区后的第三个世界级的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上地域最广,惠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拥有 19 亿人口、约 6 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 5 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东南亚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体现,同时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将携手共进,互助合作,共同迈向繁荣。

二、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后的中泰贸易现状。

自 1975 年中泰正式建交以来,中泰间的贸易往来就不断发展,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景象。按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商讨的决定,到 2010 年 1 月 1 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中国从东盟进口的约7 000 多种产品将实行零关税,占进口总产品的 93% 。与此同时,东盟国家也将对中国出口东盟的产品实施零关税。以泰国为例,泰国将对我国 90% 以上的产品实行零关税,约占中国出口泰国商品总量的 90% 以上。在此背景下,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的中泰贸易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并且中泰双方贸易呈现出了以下的一些基本特征。

( 一) 自贸区建立后中泰贸易继续增长。

自 2010 年1 月 1 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来,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在不断密切的中国与东盟关系背景下,中国与泰国的贸易也得到不断地发展。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0 年 1 至 5 月,中国是泰国第一大产品出口国。在此期间,泰国对中国的产品出口总额为 83. 3892 亿美元,与 2009 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3. 25%,占2010 年1 月至5 月泰国出口产品总额的 11. 11%。2010 年 1 月至 11 月泰国对中国的产品出口总额为 194. 028461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6. 24% ,占泰国 1 月到 11 月份出口总额的 10. 90% 。这比 2009 年 1 月至 11 月泰国对中国的产品出口总额占泰国产品出口总额的 10. 33%多出 0. 54 个百分点。

在泰国进口中国商品方面,截止到2010 年9 月,中国是泰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日本。中国是泰国的第一大出口对象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0 年 1 月至 5 月,泰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为 91. 729166 亿美元,与 2009 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7. 33%,占泰国2010 年1 月至5 月进口贸易总额的 12. 92%。2010 年 1 月至 11 月,泰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为 221. 18625 亿美元,与 2009 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44. 45%,占 1 月至 11 月泰国从中国进口货物贸易总额的 13. 32%。由以上数据可知,2010 年 1 月至11 月中泰的贸易总额为 415. 21 亿美元,并比 2009 年同期增长了 28. 82%。

通过对泰国对中国1 月至11 月的商品出口数据分析,可以发现 2010 年 1 月至 5 月泰国对中国的商品出口量增幅比较大,从 6 月份到 11 月份泰国对中国的商品出口放缓。尽管如此,中泰的贸易总额增长还是较大,充分体现了中国与泰国在 2010 年 1 月至 9 月的贸易往来持续增长。

( 二) 中泰双边贸易产品结构优势互补。

拥有 6,000 多万人口的泰国是中国在东南亚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由于相互贸易往来频繁,双方的贸易总额也在不断地攀升。贸易的主要产品也渐渐地从单一的农林产品向多元化的产品发展,并且逐步协调。中泰间高科技产品贸易的比重也在不断的增加。从中国商务部公布的 2010 年中泰贸易的主要产品来看,泰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有电脑及零配件、电动机械及零配件、机械设备及零配件、家用电器、化工品、钢铁、日常用品、布匹、集成电路、金属产品、废旧金属、塑料产品、化肥、杀虫剂、珠宝、宝石、果蔬、电路印刷版、光纤电缆、科学工具用具、汽车配件、室内装修、丝线、医药用品、半导体等。泰国出口中国的主要产品依次是电脑及零配件、天然橡胶、化工品、塑胶粒、橡胶产品、木薯产品、成品油、集成电路、木材、电器及零件、马达及发电机、机械设备及零配件、光学镜头、飞机零配件、水果、钢铁、塑料产品、大米、半导体、汽车零配件等。

从以下的表 1 和表 2 可知,泰国向中国进、出口贸易中十种主要商品的比重占泰国进、出口中国商品总额的绝大部分。泰国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十种商品中自然资源类的产品占到 50%,如天然橡胶、橡胶产品、木薯产品、成品油和木材。尽管中国资源丰富,但是随着经济增长速度飞速发展,国内许多行业对原材料的需求日益明显。此外,由于地理位置等原因,某些资源也不是中国之所长。因此,通过从资源丰富的泰国进口中国国内急需或缺乏的产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资源需求的压力。2010 年泰国出口到中国的高端产品也占据了泰国出口总额的很大一部分,如在电脑及零配件一项就占了出口总额的 23. 46%,集成电路板和电器及配件各占 3. 76%和 2. 2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与泰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呈互补型,泰国向中国出口的资源类产品增长迅猛,泰国向中国进口的科技类产品增长迅速。

( 三) 农产品贸易是中泰贸易的重要领域之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以来,中泰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继续保持着它在中泰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并不断地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由于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中国的这些劳动密集型产品是泰国经济发展中需要不断增加进口的产品。泰国出口到国际市场的较有竞争力的农产品主要包括天然橡胶、木薯、水果、大米、海鲜等。由于泰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原因,高质量的农产品一直是泰国出口的重要商品。因此,毫无疑问,在中泰贸易中,泰国的农产品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正如表 1 所示。

三、零关税在中泰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具有广阔的市场。

而泰国是中南半岛上一个光彩夺目的国家。尽管泰国在 20 世纪末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严重影响,经济恢复缓慢,但经过长期的努力,2010 年泰国的 GDP 增长已达到了 8. 1%,由此可见中泰两国的双边贸易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以来,中国和泰国的贸易往来更是不断地发展,贸易额也在持续上升,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障碍,如泰方暂缓全面实行执行零关税的决定; 泰商担心中国的商品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入泰国,对他们造成巨大影响; 部分泰国人士也认为,中国在泰国投资的增多,也会加大泰国内部投资的竞争。

为什么泰国会暂缓执行零关税的决议呢?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中国和泰国双边贸易的商品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比重较大,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由于贸易双方的产品中比重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源密集型产品和初级产品,需要的生产技术不高,而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成本。因而,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具有比泰国更丰富和廉价的劳动力,这就直接导致了中国的产品在中泰贸易中更具有竞争力。此外,中国还有不少的其他产品都较泰国的产品具有竞争力,这势必对泰国的传统农业和工商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第二,在中泰双边贸易的产品中,泰方出口到中国的绝大多数是属于自然禀赋的传统型产品,其生产设备和技术水平偏低。如天然橡胶、塑胶粒、橡胶产品、木薯产品、大米、木材和水果等自然禀赋的传统型产品占据泰国出口到中国产品的很大比重。生产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底,劳动力成本高,因此就会导致竞争的门槛底,范围广。而泰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以技术型产品为主,其中深加工产品占主体,初级产品较少,如电脑及零配件、电动机械及零配件、家用电器、机械设备及零配件、化工品、钢铁等。

第三,中国是一个商品生产大国,具有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和丰富的资源。在当今世界上,拥有约 13 亿人口的中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作用下可以生产出大规模物美价廉的产品。中国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远销世界各地。泰国的总人口为 6,000 多万,从劳动力的规模上来看,它要比中国的劳动力少很多,劳动力成本也高于中国,因此,泰国政府及商人担心在如此大规模的、较具竞争力的产品通过零关税之后进入到泰国,势必会对整个泰国的经济体系带来巨大的冲击,所以才会提出暂缓执行零关税的决定。

第四,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泰对中贸易短期效益尚不明显。从长期来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区域性经济合作的步伐,加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关系。但是,从近两年中泰双边贸易的情况看,中泰双方的短期效益不是很明显,如 2009 年和 2010 年泰国进口中国产品的增长率为 -15. 52%和42. 34%,而2009 和2010 年中国进口泰国的产品总额分别为 - 0. 44% 和 33. 21%。由此可见,尽管中泰双边贸易都在发展,但是 2009 年泰国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增长率为 -15. 52%,说明其在 2010 年增长率的基数较低,所以双边贸易稍有发展便体现出2010 年的增长率为 42. 34% 。同理,2010 年中国向泰国进口产品的增长率也一样。此外,2008 至 2010 年泰国从中国大陆进口的总额分别为 20,156. 306 百万美元、17,028. 9139 百万美元和 24,239. 3682 百万美元,而这三年中国从泰国进口的总额分别为 16,190. 5816百万美元、16,119. 3929 百万美元和 21,473. 1953 百万美元。可见,2008 至 2010 年泰国在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中连续三年均为贸易逆差,分别为 - 3,965. 7244 百万美元、-909. 521 百万美元和 - 2,766. 1729 百万美元。连续的贸易逆差显示出了中泰双边贸易不平衡的问题,这对中泰双边贸易的长期健康发展是不不利的。这正是泰方暂缓实行零关税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中泰零关税贸易发展的建议和展望。

中泰双方应加强相互理解,正确和客观地分析与认识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并做出相应的对策,以便达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

一是正确认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阶段,树立战略思想。正确认识中国与泰国的双边贸易在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发展阶段,可以有效地为促进零关税进程提供正确的政策依据。目前,整个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中泰双方的零关税协定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如双方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模式、对零关税贸易的思想认识,中泰双边贸易产品结构等方面。因此,中泰双方政府有关部门要做好调研工作,正确认识中国与东盟自贸区的发展阶段,树立战略思想,循序渐进地实行零关税贸易协定,以推动中泰双边贸易互惠互利,推动零关税进程平稳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是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程度和规模经济效益。

产业集中对产品的竞争性可谓具有重大的意义。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产业集中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比泰国高。泰国的汽车及零部件、橡胶等行业已发展到较成熟的阶段,通过联合,他们提高了集中程度的同时又降低了成本,这使其在竞争中具有较强的优势。此外,泰国除了在曼谷、沙末巴干府、春武里府、罗勇府等地的产业集中化程度高些外,其他的府产业集中程度还不高,甚至较低。这就导致了资源没有能够很好的优化配置,产品成本投入高,市场竞争性不强。要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泰国的产业需要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行产业管理改革,以先进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为基础来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加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进一步加快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零关税的进程。

三是优化中泰双边贸易产品结构。中国一直是泰国重要的商品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在中泰双边贸易中,由于双方的产品绝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所以,“中国的基础工业产品具有比较大优势,如机电产品就是中泰贸易中互补性很强的产品,中泰两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则表现出了很大的竞争性,不仅是在双方贸易的市场上有竞争,而且在第三方市场上竞争更为激烈。”这体现出了中泰贸易的不平衡性。此外,“鉴于日美等发达国的对泰投资,泰国的电子、电器主要出口的市场是美国、日本等,出口到中国的较少。所以中泰贸易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应注重贸易结构的调整、高层次的分工协作。”这就需要中泰双方根据自身优势扩大双边贸易中具有互补性的产品,优化进出口产品的结构,对竞争性强的产品进行合理的调控。此外,还要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尽可能的缩小双方同类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差距,增加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提高产品的质量,以便使中泰双方以货物产品为主的进出口双边贸易向文化类、信息类和技术类产品贸易发展,从而达到中泰双方在零关税协定实施过程中共同发展,双方获利的目的。

尽管中国和泰国长期依赖的传统出口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打开零关税贸易的局面,但是中国与泰国更加迫切地需要加强各领域的合作,共同促进相互间经济、金融等方面的稳定健康发展。可以预计,未来中国与泰国的零关税贸易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于 2010 年 1 月 1 日正式建成,它必将是一个继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自由贸易区后的世界上第三个双赢机制的贸易区; 是在充分照顾协定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市场准入、消除贸易投资壁垒的贸易区; 是实现各方经济一体化效益的自由贸易区。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的中泰零关税双边贸易,将极大促进中泰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双方的经济发展,增强两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陈庶平,文淑惠。 中国—东盟自贸区框架下的中泰贸易效应实证研究[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 06) .

[2]甘宜沅,黄晓,阮振华。 中泰贸易分析[J]。 东南亚纵横,2005,( 11) .

泰国自由行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政策;泰中关系

中泰自古以来就有密切的贸易联系,古代泰国对中国单向朝贡,逐渐出现了船运贸易,即便在中泰建交前,也有一些中国商品在泰国销售。20世纪70年代初,泰国转变对中政策,两国往来增多。1975中泰正式建交,中泰两国间经济往来发展迅速,直到中国成为泰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3年,中国成为泰国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而泰国成为中国的第十三大贸易伙伴。2015年,中泰双边贸易总额为22044.29亿泰铢①。而中泰刚建交时,两国贸易额仅为7.35亿泰铢。2015年中国有81个对泰投资项目获得投资促进批准,中国是泰国的第六大投资国,投资金额为281亿泰铢(而1988年该数字仅为10.272亿泰铢),占外国对泰直接投资总额的5.69%②。2015年泰国对华投资为4400万美元(在1978年至1982年的十年间该数字为600万美元),占外国对华投资总额的0.39%。可见,中国在经济上对泰国的重要性逐年增加,泰国在经济上倾向于依赖中国。

一、1975—2015年泰国对华经济政策

1975—2015年泰国对华经济政策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两国关系复兴和发展时期(1975—1989年)

1975年中泰正式建交以来,两国关系良好,合作大于冲突,在此期间泰国对华经济政策侧重于恢复两国间关系与合作,尽量消除在泰国排华时期形成的贸易壁垒和限制,并开始启动贸易合作和投资协议,从1978年开始的贸易合作,扩大到1985年的投资合作。期间当时的总理塔宁·克雷维钦出于国家安全的疑虑,合作进程曾停滞过一段时间。中泰关系因冷战中断期间,泰国偏向自由派,外交政策主要关注国家安全。随着中、美和苏联等大国关系的改变,美国对华态度好转,泰国也随之与中国建交。1979年石油危机,泰国面临国内经济问题,包括农产品供过于求等,与中国建立贸易合作关系有利于解决泰国经济问题,符合泰国国家利益。1978越南入侵柬埔寨引发了东南亚的安全危机。泰中双方都将柬埔寨危机视为威胁,为维护两国共同利益,中泰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多次向泰国购买农产品,并以友好的价格向泰国供应石油。中国开放国门并进行市场化改革后,需要大量的外国投资,而泰国需要中国购买农产品,中方提议泰国将两国间的经济往来从贸易扩大到投资。此外,国际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即由于1985年《广场协议》的影响,投资地转移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南亚国家;各国为自身利益更多地实施贸易保护政策;世界经济也开始好转。在美国减贫战略支持下,泰国经济得以发展起来,泰国的各利益集团(尤其商业资本集团)也有在中国投资的意望,他们说服泰国政府通过多种渠道支持对华投资。同时,泰国国内政治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除官僚集团以外的社会经济力量有更多的渠道参与到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包括泰国商业资本集团面临的投资问题和投资障碍的相关政策的制定。而且泰商对华投资也符合中国对外国资本的需求,尤其是早期值得信任的泰国华侨的对华投资。

(二)从战略伙伴关系到经济合作的转变

(1990—2000年)这个时期强调两国间经济合作关系,泰国把对华政策更多地从双边扩大到区域和多边。该时期泰国对华国际经济政策旨在实现相互间的经济一体化和更大程度的贸易、投资自由化。20世纪90年代初期泰国的经济政策侧重于支持泰国的对华投资,然而1997年的经济危机后,泰国对华经济政策的重点是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到泰国,而对华投资促进政策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从两极转向多极,国家间和地区内的政治氛围开始好转。泰国对外政策从关注安全转向关注经济,强调贸易外交或商业外交,非常重视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关系。20世纪90年代后,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迅速,全球化、经济一体化、区域主义等门户开放政策使泰国经济增长较快。泰国开始致力于成为地区经济中心,强调其在东盟地区的领导作用,重视地区主义,并加入多个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此时期,泰国对华的国际经济政策更多是采用区域框架内的多边合作形式,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下的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等。1992年邓小平南行和中国的西部大开发,中国出台更多吸引外资的政策,泰国投资者也希望更多地对华投资。同时,泰国的政治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关注经济的民选政府上台,泰国华裔商业资本集团能够在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有更大的话语权推动泰国出台支持对华投资的政策。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泰国和亚洲的经济,泰国商业资本集团撤回了对华投资。这次东南亚经济危机可以看作泰国对华投资的转折点,该次经济危机后,泰国对华投资减少,中国对泰国的投资增加。由于泰国要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大量需要外资。泰国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贷款,并出台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投资政策。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保持着高速的经济增长并实施“走出去”战略,使得中国对泰国有更多的投资。

(三)积极的经济政策时期(2001—2006年)

他信·西那瓦任总理时期,泰国采取积极的经济政策。为成为地区性的领袖,泰国奉行前瞻性(ForwardEngagement)、全方位的外交政策(omni-directiondiplomacy),积极与各国建立盟友关系,尤其是对有经济实力的国家。该时期泰国关注出口的增长,并强调利用经济外交来达成泰国成为地区经济中心的愿望。泰国还凭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制定积极的市场营销政策,强化现有市场,并拓展新市场,中国被认为是泰国必须重点关注的潜在新兴市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泰国高层意识到中国的崛起[1]。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和世界主要生产国,全球经济体系的权力结构开始更多地向亚洲转移,而中国在其中处于领先地位。泰国领导人对中国高度重视,泰国总理频繁访华。这一时期泰国对华的经济政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积极,在投资政策方面:重点推动来自中国的投资,这也符合中国“走出去”的战略。这一时期是之后泰国一系列改善和发展贸易新政的起点。在贸易政策方面:泰国的战略是着眼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泰国政府为与中方达成双边协议做出了巨大努力,泰国总理及高级领导每次与中国领导人会面时都试图讨论自由贸易区建设,直至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一泰中经济合作的重要框架下,率先实现中泰果蔬产品自由贸易。中国也看到泰国重要的战略地位,“西部大开发”促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协议。此外,中泰间还有多个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如清迈协议(CMI)、伊洛瓦底江-湄南河-湄公河经济合作战略组织(ACMECS)以及亚洲合作对话(ACD)等。这一时期,官僚资本集团之外的商业资本集团获得了相当大的政治权力,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影响对华经济政策的制定,他们以国家利益的名义寻求自身利益[2],各利益集团间的冲突使得对华经济政策的制定更像是利益分配的权衡。在此期间,泰国国内的利益集团是对华经济政策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后他信·西那瓦及泰国政局动荡时期

(2007—2015年)这一时期,泰国国内政局动荡,导致外交政策停滞不前,没有明确的积极外交策略。尽管如此,中泰关系依然牢固,尤其是政治关系,中方对泰国发生的政治事件表示理解,不干预泰国政治。随着高层领导人互访,泰国的经济政策日益转向亲中。另外,2008年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也使泰国采取更加以中国为中心的经济政策。这一时期参与影响泰国对华贸易、投资政策的主要机构和利益集团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委员会、商务部以及商业资本集团等(商业资本集团通过“解决国有及私营资本经济问题联合委员会会议”随总理代表团访华)。该时期的后半段,泰国的经济外交战略相对清晰,即促进地区内的互联互通,在地区内连接各国生产基地并通往中国南方,尽管泰国政治结构频繁变化,但政策实施仍具有连续性。这个时期对华政策着眼于发展交通运输、物流基础设施等有利于地区内货物、资金和人员的流动区域内的经济互联互通。泰国更多地通过多边合作框架来实施其贸易政策,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合作框架,也符合中国支持东盟为区域中心的政策。东盟“钻石时代2+7”框架,符合中国的自由贸易战略。同时,也是反驳美国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为经济手段重返亚洲围堵中国的国际政治战略。泰国投资促进政策为中国对泰投资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双边或多边(特别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国家)的铁路基础设施开发项目的合作。泰国的投资促进政策与中国“一带一路”将东盟各国与中国交通网络相连接的目标相一致,中国也采取了一系列主动的行动。此外,泰国建立经济开发区的措施和中国“走出去”的战略,也使中国投资者提高了对泰投资的兴趣。

二、影响泰国对华经济政策的国际因素

(一)国际政治环境

由于国际政治体系两极的变化,泰国对华经济政策也发生转发。例如,在中泰两国关系恢复的初期,国际政治体系的大背景是冷战时期的两极体系。美中苏超级大国间关系的变化,促进中泰彼此间的更多合作,两国交往密切,中国对泰国的经济政策有良好回应,如购买泰国过剩的农产品、以友好价格出售石油给泰国,以及投资合作等。

(二)国际经济环境

这是促使泰国必须调整经济政策的结构性的因素。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化、经济一体化以及地区主义促使区域、次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使泰国的对华经济政策转向基于原有的双边协议框架(APEC、GMS等)和区域性合作框架(如泰北四角经济区、东盟+3等)。这是泰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通过互惠互利、发展国家经济来解决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经济危机做出的相应政策调整。

(三)中泰关系

密切牢固的中泰关系促进了经济上的互利合作。例如,柬埔寨危机期间,中泰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促进了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在总理差猜·春哈旺访问中国讨论柬埔寨局势时,同时进行贸易谈判。此外,两国高层领导人间的频繁会晤也让中国对泰国的经济政策更加认同。比如在他信·西那瓦总理多次访华,一再提议下,中国同意在“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协定框架”达成之前,先降低了中-泰水果、蔬菜贸易关税。

(四)中国政策

中国国内政策会影响泰国对华政策的制定。例如,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宽投资限制,采取吸引外资的措施,增强了泰国资本到中国投资的意愿,从而促使泰国资本集团说服泰国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泰国对华投资。

三、影响泰国对华经济政策的内部因素

(一)国家利益因素

泰国政府把对华经济合作视为达成泰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途径之一。泰国政府近年来在双边和多边层面支持推动与中国在运输和物流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希望凭借泰国在地区内地理中心的位置,成为通往东盟的门户和经济交通的枢纽,提高泰国商品和服务在地区内的竞争力,解决泰国国内经济危机,发展产能,增加贸易投资出口,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实现改善民生等目标。在国家政治安全的利益方面:由于与美国和西方关系的降级和突然终止的合作协议,泰国必须加强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关系,以维护国家地区的稳定安全。

(二)政策制定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因素

外交部、商务部、财政部、工业部在对华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例如,外交部负责与中国的双边(或中国参与的多边)协议/备忘录的内容制定和文件保管、参与谈判、表明泰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和立场。商务部负责与中国的双边或中国参与的多边(例如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以及区域经济伙伴协议等框架下的多边贸易)的贸易谈判。财政部负责关税、贸易协议和贸易规定。工业部投资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投资。交通部负责公路、铁路开发项目等。此外,在经济政策制定过程中还建立了一些新机构,例如,在炳·廷素拉暖将军执政期间,为更准确及时地解决当时国内经济危机问题,为直接涉及问题的企业开放参与经济政策制定空间而设立的“解决国有及私营资本经济问题联合委员会”。各个时期、每界政府参与政策制定的机构不一样,取决于哪一方在政治结构中拥有权力,那些机构将被纳入政策制定的过程中。

(三)利益集团因素

利益集团在泰国对华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最大。以前,商业资本集团大多通过支持权力集团和技术官僚间接地影响经济政策的制定。泰国政治结构更加民主化后,资本集团在经济政策制定中不仅发挥间接作用,还在内阁中直接发挥影响力。在有几届内阁中,商人背景的部长超过50%[3]。但也只有大型的重要商业集团才有能力影响泰国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而像小农、中小企业主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不能(或很少能)参与或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表意见。因此,经济政策的制定并未能平等地将利益分配给利益相关者和公众。例如,他信·西那瓦总理执政时期,商业资本集团在泰国国际经济政策的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时泰国贸易政策的重点是与外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泰国急于达成果蔬菜减免关税协议。由于没有小农团体的参与,未听取小农团体的意见,宣传和信息披露不充分,导致小农无法应对中国农产品涌入的影响,而该政策的真正受益者是在中国投资与中国达成协议的大公司[4]。

总结

泰国对华贸易投资政策不同时期的变化需要从国际政治体系、国际经济体系、泰中关系、中国政策、泰国国家利益、国内机构/政策和利益集团等国内国外多方面因素综合分析理解。①来源:泰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司(2016年2月),泰中贸易数据,检索于2016年5月20日.②来源:泰国投资委员会办公室(2015年7月8日),ForeignInvestmentfromMajorCountries.检索于2015年7月15日,

参考文献:

[1]PawinTalerngsri,PimchanokVonkhorporn.TradePolicyinThailand:PursuingaDualTrackApproach[J].ASEANEconomicBulletin,2005,22(1):73.

[2]SophitNasueb.他信·西那瓦政府领导下的泰国对华政策:以泰中自贸区建设为例[D].曼谷:朱拉隆功大学,2004.

[3]SophitNasueb.他信·西那瓦政府领导下的泰国对华政策:以泰中自贸区建设为例[D].曼谷:朱拉隆功大学,2004.

泰国自由行范文第3篇

【关键词】出口情况 存在问题 对策

一、泰国大米概况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泰国香米在三方面的品质均优于其它国家的大米:首先是从它的外观品质来说,泰国香米的米粒长,且晶莹剔透,米粒整齐,新米表面富有光泽,具有很好的“卖相”;其次是从它的蒸煮品质来说,新鲜的泰国香米本身具有一种芬芳的香味,在煮熟后,更是香味扑鼻;且煮出来的饭面平整,表面富有光泽;每一粒的米饭均大小相同,富有弹性,口感很好;最后是它的储存品质,泰国香米的水份不高,不易受自然气温影响而变质,便于储存。

谈到它的品质,当然也要提到泰国香米的加工技术。泰国自70年代以来,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大米加工技术人员。泰国稻谷在经过严格的熏蒸后,杀死其中的虫卵,再经过先进的加工工艺流程,除砂、水磨、色选等环节;确保产品在出口到其它国家时,都能保持较高的质量。

二、泰国大米出口到中国的情况及分析

(一)加入世贸组织前后的情况

加入世贸组织前,中国对大米的进口关税为1%,并且对大米其口实行配额制度,如果超过进口配额,其关税为114%。泰国出口到中国的大米配额为20万吨/年。2001年中国进口大米总计为238,615吨,其中从泰国进口大米的总量为238,050吨,占中国所有进口大米总量的99.70%。

从2002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对大米的进口配额增长为3.99百万吨/年。2004年其大米进口配额增长为5.32百万吨,关税保持还不变。但大米进口量超过配额的部分其关税减少为65%,而且对进口过程采取妥协的措施。

(二)泰国米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后的情况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后,中国对泰国及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国家收集关税降低为0%。虽然建立东盟后使其他非关税的措施消失以及使东盟内部的自由贸易是完整,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可能影响到:

(1)在供应方面:因为关税降低为0%,而且没有限定配额。配额扩大影响泰国大米业有增加以及出口到中国有更多。

(2)在需求方面:中国人收入增长会影响到泰国大米的需求有相应增加。

(3)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前中国从泰国进口较多是长粒大米。因为美国也能够产生长粒大米,它的长粒大米的质量也越来越提高,但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泰国会比美国有竞争力优势。

(4)非关税和非配额的自由贸易区影响到的不是世贸组织的成员,而是作为东盟成员的东南亚国家也能够进入中国市场,对泰国形成很重要的竞争。这些国家种的大米跟泰国大米相似,但是成本更低,例如越南等国家。因为在自由贸易区的协议之下中国也对越南、柬埔寨、老挝和其他国家一样进行进口措施。

三、存在问题

目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泰国香米大部分是在中国包装产品,使的中间商人为了下降成本而把其他品种质量比较低的长粒大米来混合,而且还使用他们自己的商标。这样中国消费者就不知道真正泰国香米的质量和味道,在泰国出口商也没有机会做市场和创造自己大米商标。所以政府应该支持在泰国自己出口包装及使用泰国真正的商标,包括在出口方面有多元化的大米产品。

四、政府对策

(一)竞争中国香米的对策

生产方面:在泰国Guralonghai是有名种植、生产香米地区指派香米生产经济区,应该支持提高生产力,调整基本结构以及支持使用质量好的种子。宣传发展技术给农民,并成立了大米生产质量认证。

加工方面:应该支持及改善碾米厂的功效得到标准,为了能够磨米产量多,能够保存香味及白色优质。

市场方面:限定香米的标准为同样的标准,限定商标的标准以及发展包装,并继续多广告泰国香米为好质量,而必需要增加米商管理的能力达到国际标准,会能够在市场上竞争。

(二)打开国际市场的对策

为了打开国际市场,泰国政府采取了下列方面的措施:

(1)组建一个国际市场大米的营销信息网络。关注国际市场的行情,及时调整出口量和价格。

泰国自由行范文第4篇

中泰两国的贸易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1978年3月,两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1985年,两国政府签订关于成立中泰经济联合委员会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进入21世纪以来,中泰经贸合作发展迅速,双边贸易额逐年上升,2005年达到218.1亿美元。两国政府计划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00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将达到65亿美元。经营环境的改善,中泰经贸合作蓬勃发展态势等诸多有利因素,为中国企业到泰国投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一、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发展 进人21世纪以来,中泰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中国作为泰国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双边的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据泰国海关统计,2005年中泰双边贸易总额达到202.5亿美元,同比增长32.7%。其中泰国向中国出口91亿美元,同比增长28.5%,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从中国进口111.5亿美元,同比增长36.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泰方贸易逆差20.5亿美元。与2011年相比,2005年中国在泰国进出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均有提高,其中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至8.3%,在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提高0.8个百分点至9.4%。据泰方研究报告显示,由于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呈缓慢增长趋势,泰国对中国的出口成为推动泰国整体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中泰双边贸易的第一大类产品是机电产品。2005年泰国对华出口的机电产品达38.3亿美元,占泰国对华出口总额的42.1%,同比增长42.9%,高于上年27.8%的增速。塑料及橡胶制品是泰国对华出口的第二大类产品,尤其是泰国的天然橡胶一直是对华出口的传统产品:2005年泰国对华出口天然橡胶(HS4001)6.2亿公斤,价值8.1亿美元,同比增长3.8%。矿产品(HS25-27)是泰国对华出口的第三大类产品,2005年出口额8.2亿美元,同比增长22.8%,占对华出口总额的9%。植物产品是泰国对华出口的第四大类产品,泰中两国的“早期收获计划”的实施继续促进双边蔬菜及水果的贸易活动。2005年泰国对华出口蔬菜(HS07)2.96亿美元,同比增长38.7%;出口水果(HS08)0.99亿美元,同比增长35.9%,远高于上年5.9%的增幅。谷物出口中,稻米(HS1006)对华出口锐减,由上年的7.2亿公斤降至5.2亿公斤,出口额由2.2亿美元降至1.9亿美元,同比下降13.5%。 进口方面,除机电产品外,贱金属及制品(HS72-83)、化工产品和纺织品是泰国从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2005年泰国自华进口机电产品59.4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43%,占自华进口总额的53.3%。贱金属及制品是泰国自华进口的第二大类产品,2005年进口17.9亿美元,同比增长50.7%,占自华进口总额的16%。铝及制品进口1.4亿美元,增幅比上年明显下滑,由47.1%降至8.2%。化工产品方面,2005年泰国自华进口8.7亿美元,占自华进口总额的7%,同比增长18.4%,纺织品(HS50-63)自华进口6.9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占自华进口总额的6.2%。 二、其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 两国在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体育、司法、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稳步发展。双方签署了《科技合作协定》、《旅游合作协定》、《引渡条约》、《民商事司法协助和仲裁合作协定》、《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卫生医学科学和药品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关于高等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关于加强禁毒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文化合作协定》、《刑事司法协助条约》等。两国军方也长期保持友好交往,领导人经常互访,军事院校定期互换学员培训。 此外,双方还成立了中泰科技合作联委会、泰中友好协会、中泰友好协会。两国还缔结了10组友好城市和省府:北京市-曼谷市;上海市-清迈府;云南省-清莱府;河南省-春武里府;昆明市-清迈市;烟台市-普吉府;南宁市-孔敬市;葫芦岛市-碧武里市;广西自治区-素叻他尼府;陕西省-素可泰府。 (一)双向投资 近年来,中国企业对泰国投资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截至2003年底,中国在泰国投资共计245家,中方投资额2.64亿美元。中国在泰投资主要集中在加工贸易、机械制造、卷烟制药、贸易和房地产等行业。 从泰国对华投资的领域看,行业主要涉及饲料、养殖、食品加工、摩托车、纸张、泥疗制品、电力、建材房地产金融等,并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随着中国吸引外资的政策开始向东北部、西部地区倾斜,泰国企业在内地的投资也开始增加。截至2003年底,泰国在华投资的企业共计636家,累计投资总额为29.3亿美元。在华投资的泰国企业主要有增大集团、协联集团、遏罗机械集团、中华总商会、泰中促进贸易商会、盘谷银行等。 两国双向投资情况良好。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批准泰来华投资项目3537项。合同外资金额71.2亿美元,实际使用27.42亿美元。 1985年两国成立部长级经贸联委会。2003年6月,两国决定将经贸联委会升格为副总理级。2011年7月,吴仪副总理与差瓦利副总理共同主持联委会首次会议。 (二)在泰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中国在泰国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始于1980年,两国于当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泰王国政府关于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的协议》。目前,中国已是泰国重要的工程承包商之一,中国共有20余家具有对外经营权的企业在泰国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据统计,1980-2011年底。中国公司在泰国累计签订工程承包和劳务合同总额达28.60亿美元,累计完成营业额16.43亿美元。2005年7月,两国又签署了《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了优先开展合作领域的又一里程碑。 2000年4月22日、中、泰、老、缅四国正式签署了《澜长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议》。2001年3月,四国交通部又签署了《实施四国政府商船通航协定谅解备忘录》,建立了澜长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调联合委员会。2001年4月,中、泰、老、缅四国实现了正式通航。中国昆明至泰国曼谷的公路是中国与次区域国家间的重要陆路通道,是目前由中国大西南陆路连接泰国最直接最便捷的路径,全长1887公里,中境内段共747公里,已经于2002年全部建成通车,并于2011年实现全线高等级化。两国还共同在北京签署《关于泰王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购电的谅解备忘录》,泰将鼓励向中方购电,预计2017年从中方购电将达到300万千瓦,泰国发电局已把从中国购电计划列入其电力长远发展方案。 2000年6月,中泰双方签署景洪合资建设百万千瓦级大电站的投资意向书,总投资为100.44亿人民币。该项目预计2006年动工,2013年投产发电,2014年向泰国输电。 三、存在的问题 (一)双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中泰贸易在过去的20年里,确实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同时也应看到双边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泰币贬值等原因。中国从泰国进口增长迅猛,而对泰出口缓慢,从而造成中国对泰贸易逆差较大。中国企业在泰开展承包工程业务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受泰总体经济形势的影响,在承包工程领域,由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滞后负面效应尚在延续。承包工程市场项目竞争空前激烈,“黑箱”操作盛行,围标现象屡禁不止。由于缺乏资金,带资承包成为承包工程市场的主流。传统经营的承包方式也受到挑战,出口信贷条件越来越成为企业夺标的前提条件。中国企业对外经营环境渐趋严峻。2、中国对泰输出劳务规模受限。泰国是世界劳务输出大国,对外来劳务控制严格。政府不给外来普通劳务发放工作准证。中国对泰输出劳务每年在2000人次徘徊,其中有近一半系通过承包工程输出.其余为当地稀缺工种,如纺织、电子、冶炼、港口运行工程师、管理人员及珠宝加工、中文导购等。 (二)投资领域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泰两国社会制度的不同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两国企业在相互投资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一些共性的问题主要有:投资者对对方的国情不了解,投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投资者对当地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规定了解不透,遇到纠纷难以解决。中泰两国由于社会制度不同,人们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的私企与泰国的私企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对合作对方缺乏了解,上当受骗时有发生。对合作伙伴过于信任,所有的事都全权委托对方办理。合作双方一旦发生纠纷就难以解决,少者2-3年,多者7-8年都解决不了。有的泰方投资者反映,中方投资环境还不理想,如政策多变,领导人换了(地方),所有承诺也不算数了。另外,还要求外方承担一些与 投资业务无关的事宜,如负责居民搬迁,在企业内建学校、医院等。 四、中泰经贸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过去的双边经贸合作中,两国政府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陆续达成了一系列的经贸协定,如贸易协定、科技合作协定、海运协定、经济合作联合委员会协定、关于促进和保护投资的协定、关于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等,这些协定为促进双边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现阶段,就中国方面而言,应进一步加强与泰方一道落实已经签订的各项协议,协调经贸政策,扩大对泰的出口规模和投资规模,推动泰中贸易合作稳步、持续向前发展。 (一)加强与泰国经贸政策协调 中泰两国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各自的对外经贸政策都要符合世贸组织的各项协定,包括政府制定的关税、配额、补贴或国营企业贸易政策等,都要遵守世贸组织有关非歧视、平等、互惠等规则。因此,进一步拓展两国经贸合作可以从政策协调方面开始,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 1、加强两国间部长级会谈和政府官员的互访,建立定期的经贸合作谈判制度,在WTO和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框架下,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与合作中,加强和完善双边贸易的便利化和自由化措施。 2、在货物的进出口政策的协调上,双方遵循WTO规范的贸易制度和政策要求,全面履行WTO成员义务,相互扩大贸易开放度,贯彻贸易自由化原则,继续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调整贸易制度,逐步开放市场,并按《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规定的时间表,逐步将大多数相互进口商品的关税降至零。对部分商品也可避免布点调整带来的混乱。在服务贸易方面,双方应相互给予完全的国民待遇,继续加强工程承包等领域的合作。 3、两国政府应积极支持商会和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互访和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双边贸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两国政府应鼓励组织合作举办各类商品交易会、招商会和其他各种商务促进活动。当出现争端时,应尽量通过相互协商解决,可通过《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规定的方式协调解决。 (二)扩大出口适销对路的产品 尽管这几年中泰两围在双边贸易方面发展顺利,规模不断扩大,但在货物贸易方面中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究其原因,除前面提到的与近年来中国扩大从泰国进口农产品有关外,在出口方面,中国商品进入泰国市场仍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中国企业一般较重视对欧美、日本和韩国市场的开拓,而对泰国因其人口较少、市场规模较小、人均收入不高而缺乏开拓力度。一些企业对泰国市场缺乏了解,没有把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引进泰国市场,也没有相对长的市场开拓计划。而欧美和日韩企业一般在泰国均已有长时间的发展,如三星、日立、LG、伊莱克斯、东芝均在泰国设有合资厂家,从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均已形成规模和较完善的体系,建立了固定的产销市场。而中国一些产品虽然价格低廉,但质量并不稳定,没有完善销售体系,同时又不能提供有效的售后服务,泰国客户对中国产品缺乏足够的信心,中国企业在与西方产品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应寻找适销对路的产品,避免与欧美、日韩企业在泰国市场正面竞争。 泰国目前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承包市场仍然十分活跃,对工程机械、水力发电设备的需求量较大。中国出口泰国的工程机械产品,包括推土机、压路机、液压机、筑路机、粉碎机等都深受欢迎。因此,中国在泰国投资建立工程机械厂,既可带动零部件和技术的出口,又可降低关税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此外,近年来泰国对钢铁及其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而中国市场上这类产品的竞争已十分激烈,企业可考虑向泰国转移生产,利用两国便利的交通运输,加强钢铁生产领域的合作,带动相关产品出口。 (三)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对泰国投资 中泰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导致中国企业在对泰国投资方而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对当地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还不够充分了解,遇到纠纷难以解决。中国对一些国有企业与泰国的私营企业在经营理念、管理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差异,由于对合作方缺乏了解,过于信任,上当受骗时有发生,但这不应成为影响中国企业扩大对泰国投资的因素。由于泰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尤势,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点国家之一。中国政府应继续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对泰国投资,引导企业投资“有利可图”的领域。泰国的一些自然资源,如钾盐、橡胶等比较丰富,是中国企业可以 投资的重要领域。泰北的钾盐矿储量丰富,中国明达化工厂等公司已在泰国注册成立公司,将进行钾盐资源的勘探、开采、加工、销售等业务。泰国是世界第一大橡胶生产和出口国,橡胶作为一重要的战略资源.今年的价格不断上涨。中泰合作进行橡胶的种植和开发,也是不错的投资项目。在进入泰国市场的方式上。应充分发挥中国产业优势,把在国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推向泰国等东南亚市场。国内初具投资实力和有海外投资意向的企业,可以通过中间商出口一直接出口一设立海外销售部,以海外投资生产的逐步国际化过程,向国际市场扩展。

泰国自由行范文第5篇

短暂缓和中的接触

万隆会议后,威泰耶康亲王与时任泰国领导人銮批汶秘密磋商,决定由时任泰国政府最高顾问的乃汕担负秘密同中国联系的重担。起初,泰国尝试通过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建立对华关系,但因美国的侦悉而被迫中止。

后来,泰国方面和中国驻缅大使姚仲明取得联系,愿意派出国会议员讪・帕塔努泰和乃练为代表,同中国方面进行接触。讪・帕塔努泰还把自己11岁的次子和7岁的女儿送往中国学习。把他们安排在京城里的一个四合院住下,并委托专人负责其饮食起居和学习生活。何香凝女士还为这对兄妹取了中文名:常怀和常媛。

为增进了解,1955年9月泰国总理还专门派遣一个秘密使团前往中国,以打开中泰友好的大门,由阿利・披荣任团长。、等中国领导人热情招待了阿利・披荣一行,双方就各自关心和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中泰双方关系在慢慢缓和,但是,1957年时任泰国国防部长兼陆军总司令的沙立发动,銮批汶政府,由此中泰之间的缓和宣告结束。1959年1月,沙立政府颁布《革命团第53号法令》,切断了中泰所有来往。

对抗后的建交曙光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益。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取得重大突破。泰国领导人认识到,应该改变对中国的政策,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

1970年年末,泰外交部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专门研究对中国缓和关系的可能性。鉴于泰国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出现的变化,中国政府及时作出了回应――将对美国使用的“乒乓外交”运用到泰国上。

1972年9月,泰国乒乓球队应中国邀请参加了第一届亚洲乒乓球赛。乒乓球队的顾问是泰全国行政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业署副主任巴实・干乍那越。在此期间,接见了巴实。巴实回国后,对泰国政府报告说,中国对建立中泰友好关系很感兴趣,中国愿意在任何水平上同泰国进行贸易,而不附带任何先决条件,并且希望华侨遵守泰国的法律。

1972年,泰国外交部指示泰国驻各国大使,可以与所在国的中国大使联系;同时通知泰国驻联大代表,可以与中国代表接触,讨论双方关系中的问题,为中泰建交做好基础准备。1972年10月,中国邀请泰国派代表团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第36届广交会。

1975年3月19日,泰国时任总理克立在泰国民议会讲话时表示,泰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

相关期刊更多

国际太空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烟台果树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烟台市农业农村局

中国钛业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锆铪分会;宝钛集团有限公司;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