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容易总设计师简历

容易总设计师简历

容易总设计师简历

容易总设计师简历范文第1篇

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学生的开创性思维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因为现在的高考试题就很注重思维能力),还为学生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开创性思维能力更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我这里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岳麓版)历史教材为例,说明在教学中巧妙设计历史问题,的确能够提高学生的开创性思维能力。

在这些教材中,无论是每一课的内容上,还是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它本身就有不少设计巧妙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开创性思维能力,这当然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很好地加以利用。

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肯定应该自己也要创设一些历史问题,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开创性思维能力。而如果教师简单地设计一些历史问题,比如,在《历史》必修(I)第13课《鸦片战争》,提出这样的设问:《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有哪些?或者设问: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不平等条约,列强强迫中国开放了哪些通商口岸?这样的设问,除了能增添课堂的一点气氛外,对学生的开创性思维能力没有什么帮助,因为课本上就有明确答案,学生只要读一遍就够了,又怎么能谈得上提高开创性思维能力呢?

也正是因为有不少教师不积极主动地设计一些巧妙的历史问题。总是拿一些不用思考就能轻易地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致使许多高中的历史课堂,看起来很活跃,骨子里却背离了新课程的理念,这样的教学,若是放在初中历史教学,还有一定的活跃课堂的意义,但放在高中的历史课堂中,却显得有些别扭。

以下一些问题的设计,我觉得可以提高学生开创性思维。

在《历史》必修(1)第11课《民族国家统一之路》,在教学过程中,讲完“简要评价德意志民族统一”这一问题后,可以马上提出这样的设问:从“简要评价德意志民族统一”的要点中,我们可以受到哪些启示?学生思考几分钟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随后教师进行概括总结:(1)“德意志完成统一,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从这一点评价中,说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强大,有利于民族的迅速崛起。同样,中国要强大,经济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必须要维护国家的统一。坚决反对台湾的分裂。――教师还可以补充说,有位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曾说过,如果中国大陆完成对台湾的统一,那么中国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就更加迅速,因为有中国大陆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力,有台湾大量的资金和高新技术,有香港的现代化管理方法,有海外数千万华侨的庞大的资金,把这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的明天肯定是更加的美好。(2)“德意志完成统一,又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又使德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最富侵略性的国家。”从这一点评价中,说明国家要强大,经济要发展,不能走侵略扩张的道路,而应该走和平蛔起之路。中国现在的崛起正是走和平崛起之路。

这样的设问,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以及人文思想等价值观,同时又能与时代的气息紧密相连,具有很强的现实感。

又如,在《历史》必修(Ⅰ)第13课《鸦片战争》,讲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后,可设计一个这样的问题;“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你认为是利还是弊或是利弊都有?如果是利弊都有,利在哪里?弊在哪里?”学生思考几分钟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随后教师进行概括总结:利弊都有。(1)利在它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产生和发展(近代化包括科技、经济、政治、军事、教育、外交等等)。――教师还可以引用马克思说过的一段话来进一步解析,马克思曾说,鸦片战争,就如打开了中国清王朝这座古老的坟墓。清王朝政体就如古老坟墓中的木乃伊,只有在接触了新鲜空气后,清王朝政体这具木乃伊才会加快腐烂。马克思这样评价,说明鸦片战争有其积极的因素。(2)但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弊端也是明显的,它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从此,西方列强疯狂地掠夺中国的廉价原料,又把中国当成其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压榨和剥削中国人民。

这样的设问,同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打破学生的狭隘的爱国思想。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既要培养学生有爱国思想,又不能把学生的爱国思想培养成狭隘的爱国主义者,又要用世界的眼光来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又如,在《历史》必修(Ⅰ)第13课《鸦片战争》,讲到《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时,教师设问:你认为如何快速地科学地识记《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教师总结说:(1)从南到北:广、厦、福,宁、上――这样即记住了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五个通商口岸”,又能基本上掌握了他们的地理方位,在应对试题中出现的有关地理与历史知识相结合的题目时,学生也更容易应对,(2)割岛――尽管只是二个字,但却使学生明白,不是割让香港,因为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而这方面的内容已经高考过几次了,(3)关税双方协定――这点内容,高考也考过,既记住了要点,又简单明了,学生如果能自己想到这样识记,当然更好,如果不知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识记起基础知识来也容易得多,(4),(5)、(6)内容就可以识记为“裁(领事裁判权)、最(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租(地)”四个字,加上前面的“五(五个通商口岸)、岛(香港岛)、税(关税双方协定)”,基本上就能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了。

当然,如果学生能提出更好的识记方法,那就再好不过的事情了。这样的设问,不仅是学生相互交流识记方法,也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是使学生学会抓住内容的关键词,抓住问的实质所在,在众多的知识点面前,在高考压力面前,能够简明扼要地识记住关键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自信,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容易总设计师简历范文第2篇

(1)对民族传统图形的继承和革新是促进现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继承性是艺术的发展是有其内在需求,这种继承性,是前代艺术对后代艺术的巨大影像和感染,以及后代艺术对前代艺术的积极成果的传承和保留。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观念的延续性和革新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进而来改变历史,传承历史。同样,艺术设计也在以延续历史的轨迹发展着。现代艺术设计对民族传统图形的延续和发展会随着时间和特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是艺术自身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

(2)民族传统图形和现代艺术设计辩证统一的,正如画家吴冠中所说“风筝不断线”,形象地说明了艺术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土壤,用本民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艺术创造。同时我们也看到,艺术本身是无国界的,其民族和国家的优秀文化和艺术成果,既是其本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因而现代艺术设计也是对民族传统图形的传播和发展。东西方各民族很早就已经开始了文化艺术交流,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不仅是横贯中西的贸易之路,而且也是中外文化艺术交往的通道,图形作为艺术的语言在相互交流传播着。

(3)民族传统图形在现代艺术设计的应用,既是建立在批判的继承原则基础上,还要坚持在艺术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设计语言、创造手法等方面的塑造,不断的适应不同阶段不同时期人们对于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民族传统图形的发展需求。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图形成为各民族间交流的语言,这些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标志、招贴广告以及产品的符号中不难看出。民族传统图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寓意,超越了图片的画面范围,其不仅仅局限在设计作品的形态和结构元素上了,而是上升到图片所反映的民族内涵和民族精神。纵观历史,在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继承、借鉴是手段,创新是目的。人类的民族传统图形正是在艺术潮流中不断更迭、不断的发展、不断的创新。

2民族传统图形如何走向世界

在信息交流快捷频繁的今天,封闭发展已不可能,生活方式趋同、价值观趋同、审美趣味趋同,因而艺术创作受到国际化的影响也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在任何时代,本土文化都是在国际交流中发展的,民族性与本土文化在世界交流中不断生成新的内容,带有本时代的新特点,本土文化和艺术并不在历史中凝固,而总是在当下的时代中演变延续,形成人类文明和民族艺术生生不息的脉络。由此可以得出,民族传统图形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接轨应该是在合理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保持、弘扬民族传统图形文化精神。不难看出,在众多优秀的设计当中,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本民族文化图形的痕迹。如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将中国民族传统图形运用到来,不是简简单单的将民族图形的某些元素套用到现实设计中去,也不是简单将民族服饰、美食和风俗简单的堆积到设计作品中,更不是对图形的拼凑,而在于是否表现了民族精神、是否用民族精神去提炼图形引领现代艺术设计。这不仅依赖当代的科学技术水平,还必须依赖设计师丰富的想象力和随之产生的创作灵感。

在当今国际化的设计背景下,后者更能够帮助设计师取得胜利。一旦明了了民族传统图形和现代艺术设计的真实关系,设计师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也就有了更广阔、更明确的创作思维空间。由于不同的国别和地区在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风格上有着特定差异,因此在现代设计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始终研究和探索国家和民族的自我传统的设计,来表现现代艺术设计,传承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将现代艺术设计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使民族图形走向世界,这是广大的艺术设计者们亟待考虑的问题。在技术设计、形象设计、观念设计已成为三位一体的现代社会,设计师应该注意到三者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学科关系,设计师要全方面的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结构,掌握彼此间的话语特点。现代艺术设计所要传递的信息,决定了民族传统图形的具体内容,民族传统图形的内容形式启发了新的现代艺术设计,并且这种关系越紧密、越频繁,设计的作品就越精彩,意思表达就越全面。

容易总设计师简历范文第3篇

    图示历史,就是用符号、文字、数字组成图形,表示历史过程内在联系和本质的一种教学方法。中学历史 教材知识的叙述有选择,有结构,所以我们就有可能把它图示化,用图示的形式来表达某一事件或某一章节的 内容。

    1.运用图示法把教材内容制成投影片,起到浓缩教材,突出重点的作用

    图示法投影教学的关健是要设计好图示,其实是把用文字来叙述的历史知识结构,用图示的形式加以表现 。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简约性。图示除用符号以外也用文字,一般用词组,因此比长篇的文字叙述要简约。有 些过程省略了,有些过程用符号来表示。

    如讲到“殖民主义罪恶”时,其中“奴隶贸易”可用下图表示:

    附图{图}

    图1

    欧洲殖民者的商船在欧洲装上少许廉价商品前往非洲(出程),在非洲海岸购进或掠得成群奴隶运往大西 洋(中程),用这些黑奴在美洲换取巨额的货物运回欧洲(归程)。在这三角贸易中,黑奴成为真正的商品, 累累白骨给西方世界带来了灿烂的黄金。

    这幅图示就形象地反映了贩卖黑人奴隶的“三角”贸易。

    学历史既需要形象思维,也需要逻辑思维。使用图示时,必须配以教师生动具体的讲述,这样就可以达到 省时省力,又取得好效果的目的。

    2.运用图示法把复习课内容制成投影片,纵横串连,进行知识归类

    图示法投影教学的第二大特点是系统性,图示能表示历史事件之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关系,形成一个完整 的知识系统。

    复习课中,为了把知识学活,教师要打乱教材章节,割块连线,纵横联系,把同一类型同一性质,同一意 义的历史事件联贯起来进行专题复习。

    如我在复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抗斗争”时,按背景、经过、纲领、失败原因、意义、教训 等方面自制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4张投影片。 一节课复习 一个专题,容量大、节奏快,而且知识系统性强。

    3.运用图示法把复杂的历史问题制成投影片,使复杂问题条理化

    图示法投影教学的第三大特点就是条理性。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内容错综复杂,高一的学生学起来很吃力 ,我利用图示法把这个问题简化成纲要信号制成投影片,可以起到统摄全貌,提示全章的作用。

    附图{图}

    图2

    这样,学生在阅读教材,了解本章的节、子目基础上,思考法国革命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再读图,这个 复杂问题简单多了。

    4.运用图示法把练习制成投影片,巧设问题,培养能力

    近年来,历史高考愈来愈注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投影片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独特的优点。 我在用图示法制作习题投影片时(复合片),利用投影片的文字、图表的可遮性和可加性的特点,首先将要解 答的题的“主干”用投影片映出,然后将所有解答的题的“支干”先后依次映出,逐步培养学生审题、分析、 综合、评述等能力。通过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不仅防止了题海的泛滥,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增强了记忆的效果。

容易总设计师简历范文第4篇

1.难易失当,针对性不强。

很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常常“一刀切”,布置作业一律同样要求,让学生吃“大锅饭”,没有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来布置。有的作业又太简单,既不能有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结构的形成,更不能激起他们做作业的兴趣。这种过难或过易的作业,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结果常常是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

2.缺乏有效情境的创设,缺乏活泼性。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不仅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每个教师要积极探求的教学策略。但是,传统的作业往往围绕书本知识做文章,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为依据,作业的内容常常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知识点到知识点,很少向课外延伸;在作业过程中,师生往往是按部就班,先完成教科书上课后的作业,接着完成练习册的相关作业。师生像机器一样,按程序在工作,缺失一种灵动鲜活的学习氛围。这种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作业模式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作业中要解决的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脱离,学生完成作业也不需要深入生活。

3.忽略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考虑。

关于作业设计,所有教师都认为是通过全面、深入地剖析知识,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解题思维,提高解题能力。作业设计的出发点是学生,应该以学生为主进行操作,但实际情况是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

4.形式单调,缺乏方式方法。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指出:“真奇怪,我们期望学生学习,然而很少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历史教师教学时不能局限于历史知识本身,还要关注认知规律,关注学生学习的策略;不仅教师自己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更要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历史有效练习设计研究的对策思考

(一)精选题目

1.有效历史练习设计应符合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这些理念是指导教师实施历史课程的准则,也是指导教师作业设计的方向。

2.有效历史练习设计应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需要。

学生的学习不是靠自己想出来的,也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更不是靠简单、重复、盲目的练习练出来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个独立的行为个体。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个体的特征及个性。任何一门课程(包括历史)的学习应包含着一个交流、反思、改进、协调的过程,作业应避免简单重复,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量的大小和作业的层次感等因素,从而改变低效课堂的现状。

(二)建立练习设计合理的评价和改进机制

1.学生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地位的体现不仅仅是在教学中体现其主体地位,而是教学的各个环节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包括作业的设计。学生参与作业设计不仅能体现他们的小“主人翁”地位,而且能在作业设计中了解了命题者的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即训练其解题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鼓励学生个别进行作业设计,并做到及时反馈,信息共享,同时定期给班级所有人布置作业设计类的任务。其设计的作业本身并非所有的都很高明,但它能带动一批人,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的另外一个做法是每一次作业后都给学生布置任务:本次作业,你觉得哪些是亮点?哪些有待改进?提出改进意见。这个做法一方面可以帮教师对本次作业进行反思,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对问题的思考。

2.教师团队合作进行作业设计。

容易总设计师简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历史 教育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参与者。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有效地组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践行,自求理解,自获结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以平等的态度参与互动,更多的发挥组织作用和启发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充分地发表意见见解。历史课新《课标》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要研究和关注学生在什么样的过程中、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学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历史课堂不应是老师的课堂,而是师生互动,使学生全方位参与的课堂。

旧的教育观念认为,课堂提问的方式是“教师题问,学生回答”;提问的目的是检查和巩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这样的提问不能很好的发展学生的能力,也不能关注学生的发展。而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知识不再以完全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而是师生之间共同交流、合作、探究来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课堂有效创意设问就能把学生引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主动探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就能凸显学生是问题解决的主体。

历史学科内容多,既有中国历史,也有世界历史,跨度大,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那么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怎样创疑设问促使学生生疑,在解答疑问过程中愉快地获得知识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平时课堂教学的经历,我对实施创疑设问的策略作了一些思考与总结。

1准确选择课堂创疑提问的内容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课本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要求展开,所提问题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才能提高课堂效果,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的思考,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课前应该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

课堂创疑设问时应先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掌握程度。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基础)和实际适度设问,提出的为问题要目标明确,难易适度。提出的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产生自卑心理,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容易骄傲自满,产生思维情性,会过于自满自大。

3创疑设问面要广,注意调动积极性

教师课堂创疑设问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局限于少数优秀学生,要使班里好、中、差同学都有回答的机会,参与的机会,现代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很强,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座知识的宝库,那就看我们老师如何去挖掘。所以尊重学生,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并且加以引导,将书本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使示他们理解掌握。

4创疑设问应具有层次性和梯度

教师在突破重点、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通过教师启发学生循序渐进,让学生的思维沿着一定的梯度发展,最终使学生形成较明确的认识。这样,把问题一个一个地提出,又一个一个地被解决,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既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智能素质。控制问题难易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问时可以在问题的难易程度上做文章,利用问题的系统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阶梯式的问题,不仅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当堂能积极思考,而且给他们指出攀登的途径,激励了他们攀登的勇气和探究的欲望。达到突破重点,难点。

5把握好创疑设问的时间和数量进行“点穴式”设问

教师创疑设问的目的在于思考问题,解决疑问,通常应选在知识重点,难点和关键处,容易产生疑问矛盾的地方。学生将这些“穴道”弄通畅,“气血运行”顺畅了,我们教学目标自然而然就达到了。

6设问的时候,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学生来说,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效。引导学生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思维方式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改变以往课堂提问中生从师问的被动局面。

7所提问题要有开放性

历史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个人生活,使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教科书;评价方式从追求惟一的、固定的结论转变为注重个性化的思维过程,从单纯的纸笔测试转变为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教学环境也从课堂的狭窄范围扩展到社会的广阔空间。因此历史是开放性的课程,课堂提问自然也是开放性的。所谓开放性是指问题没有固定的唯一答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相对于封闭性问题而言的。课堂提问设计的开放性,是影响学生思考与表达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相关期刊更多

医学美学美容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东方美容科技文化研究所

医学美学美容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东方美容科技文化研究所

中国美容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