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剖宫产术

剖宫产术

剖宫产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剖宫产术式;再次剖宫术;腹腔粘连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2.054

剖宫产是妇产科常见的手术, 是处理高危妊娠与异常分娩。随着近年来麻醉学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各种剖宫产术式日趋完善, 多种原因使剖宫产率不断上升, 二次剖宫产率随之升高。本院从1998年开展新式剖宫产术, 其特点之一为不下推膀胱、不缝合腹壁腹膜及膀胱子宫反折腹膜, 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随着再次妊娠后再次剖宫产术, 新式剖宫术的某些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本院1998年1月~2007年12月开展新式剖宫产术, 2008年至今开展改良新式剖宫术, 本次旨在探讨两组剖宫产者再次剖宫产术, 对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有效地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粘连发生率及粘连程度,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住的84例再次剖宫产产妇, 其中44例首次手术主要为新式剖宫产术作为对照组, 40例首次手术方式为改良新式剖宫手术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麻醉术式:腰硬联合麻醉。新式剖宫手术式参照文献[1]。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方式进腹方法同新式剖宫产术, 腹膜纵向剪开, 用微乔线宽间距连续缝合子宫膀胱反折腹膜与腹膜, 不缝合脂肪层, 活动性出血予以结扎, 皮肤用3.0可吸收微乔线皮内缝合, 术后加压切口2~4 h。观察组和对照组区别:观察组用微乔线宽间距连续缝合子宫膀胱反折腹膜。

1. 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情况包括开腹时间、手术全程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粘连情况。

1. 4 腹腔粘连程度判断标准 参考Phillips和仲剑平分级标准[2], 再次手术时发现粘连的分级:0级:完全无粘连;Ⅰ级:粘连有少量膜状粘连, 易分离, 分离不出血, 面积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观察组再次手术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腹腔粘连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粘连发生率20.0%, 出现轻度粘连, 未发现重度粘连, 对照组粘连发生率40.9%, 并出现2例重度粘连病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腹腔粘连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粘连的形成与腹膜间皮细胞纤维蛋白释放和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之间的不平衡有关。腹膜是由间皮细胞和结缔组织构成, 腹膜损伤后间皮细胞迅速再生, 形成新的腹膜。机体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有着巨大的修补恢复能力, 修复后可完全或部分恢复原组织结构和功能。

新式剖宫产术存在主要问题是术中撕拉、剥离等操作较多, 腹直肌和腹膜剥离面较大, 腹直肌分离时有不同程度的肌纤维损伤, 胎儿娩出后腹壁松弛, 加上术后搬动, 游离腹膜很快错位, 腹膜组织无法充分对接吻合, 造成筋膜与腹腔相通, 是造成腹壁、腹腔粘连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3], 并且不缝合腹膜壁层与脏层, 不能达到腹腔脏器表面的腹膜化, 子宫切口粗糙面在腹腔中, 的粗糙面直接与腹直肌前鞘接触, 也直接接触大网膜、肠管, 所以形成粘连。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采用微乔线宽间距连续缝合子宫膀胱反折腹膜, 不易引起缺血坏死, 同时起到固定腹膜正常位置, 短时间愈合, 可起到机械性隔离作用, 直接杜绝子宫切口与腹直肌前鞘的粘连, 有利于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

综上所述,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 能够降低腹腔粘连程度, 同时还能降低再次剖宫产术中风险和损伤,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41-44.

[2] 沈红玲, 任芬若, 李红雨, 等.剖宫产术对再次妇科手术的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2, 18(10):615.

剖宫产术范文第2篇

结论 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剖宫产在再次剖宫产术中难度增加,但术后切口并发症少及住院天数少,降低了患者的费用。但不应盲目采用新式剖宫产,在新式剖宫产术中尽量避免腹肌拉断及损伤, 彻底清洗腹腔及切口,用可吸收肠线缝合脏、壁腹膜,恢复解剖层次减少粘连,为第二次手术创造条件,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风险。

【关键词】 不同术式;剖宫产;再次剖宫产;影响

近几年来,各种原因导致的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再次剖宫产率也随之升高。剖宫产是否会影响二次剖宫产成为产科医生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现回顾分析2008~2010年我院二次剖宫产的病例资料,以探讨不同剖宫产术式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2010年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孕妇240例,经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两组不同的剖宫产术式,观察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式(120例),年龄21~38岁;对照组采用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120例),年龄21~39岁;二次剖宫产距前次剖宫产时间21个月~10年。两组在孕周、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孕妇入院后均未试产。

1.2 手术方法 均采取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式,取耻骨联合上3横指切口,切开皮肤,裁开筋膜,撕拉式钝性分离脂肪层,在子宫下段浆肌层中央切开2~3 cm 横切口,左右撕开子宫肌层约10~12 cm,胎儿胎盘娩出后,用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全层,不缝合腹膜,用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筋膜层,4号丝线间断褥式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3针。对照组采用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取下腹正中线纵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长约15 cm,裁开筋膜腹膜,子宫下段横向剪开膀胱腹膜反折,并下推,在子宫下段肌层正中横切2~3 cm,向两侧撕开10~12 cm,胎儿胎盘娩出后,用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肌层和膀胱腹膜反折,1号丝线连续缝合腹膜,7号丝线间断缝合筋膜,4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

1.3 观察指标 记录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盆、腹腔粘连程度。术中出血量用容积法+称重法计算,1.03 g相当于1 ml血液。盆、腹腔粘连分为3度:轻度粘连:腹壁与腹膜粘连,腹膜与子宫粘连,部分网膜与子宫粘连,腹膜与部分网膜粘连;中度粘连:膀胱与子宫粘连或腹膜与子宫体广泛粘连;重度粘连:膀胱与子宫严重粘连,且肠管与子宫粘连。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见表1。

2.2 两组盆、腹腔粘连情况 见表2,观察组的粘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新式剖宫产是1988年由以色列的Stark医生创建。该术式在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及恢复快等优点,在基层医院也很普及[1,2]。新式剖宫产采用Jool-cohen切口,该切口与下腹皮肤张力一致,缝合时对合准确,愈合后瘢痕纤细,该切口的位置远离锥状肌,且不缝合腹膜,具有手术时间短、术时损伤少、术后切口疼痛轻、产妇下床活动早、排气早、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3]。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时均按原切口原方式通过腹壁各层,不需切除原瘢痕,切口与皮纹方向一致,术后切口疼痛轻。但这种手术操作较复杂,腹直肌剥离面大,因而会造成二次手术时由于腹直肌与筋膜、腹膜粘连严重,而使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增多、手术难度增加。有时膀胱粘连牵拉上移达腹壁切口甚至其上,极易损伤膀胱,造成严重后果[4]。而且,新式剖宫产对麻醉的要求更高,若麻醉效果不理想,术中肌松弛不够,腹直肌在两横切口间形成一道阻力,可导致胎头娩出困难,从而增加手术难度及风险性[5]。本文结果显示,新式剖宫产二次手术的盆腹腔粘连程度较下腹正中纵切口粘连严重,而且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大于下腹纵切口,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新式剖宫产较传统剖宫产在再次剖宫产术中难度增加,但术后切口并发症少及住院天数少,降低了患者的费用[6]。但不应盲目采用新式剖宫产,在新式剖宫产术中尽量避免腹肌拉断及损伤, 彻底清洗腹腔及切口,用可吸收肠线缝合脏、壁腹膜,恢复解剖层次减少粘连,为第二次手术创造条件,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手术风险。

参 考 文 献

[1] 郝长宏.不同剖宫产术式盆腹腔及腹壁粘连情况的对比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11:40.

[2] 姜丽艳.剖宫产不同术式对再次剖宫产术的影响.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24.

[3] 陈菊兰.谈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7(73).

[4] 沈红玲.剖宫产术对再次妇科手术影响.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0):616.

剖宫产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剖宫产术式;传统纵切剖宫术;改良横切剖宫术;临床分析

1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采用剖宫产的比例越来越高,剖宫产手术的方式随着医疗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剖宫产的技术水平也越来越好,更多的女性倾向于剖宫产的分娩方式。现代新形的剖宫产手术方式具有手术后恢复快、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等优点,但是这种剖宫产方式对女性的再次剖宫产的影响,尤其是盆腔粘连等问题成为了孕妇所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改良横切剖宫产与传统纵切剖宫产的临床分析及比较,深入的探讨了不同的剖宫产手术方式对产妇再次剖宫的影响。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采取剖宫产的孕妇共140例,将孕妇随机分成A、B两组,对A、B两组孕妇分别运用不同方式的剖宫产手术,其中A组的80例孕妇采用改良横切的剖宫产方式,A组孕妇的年龄在23到4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28岁;B组的60例孕妇采取传统纵切的剖宫产手术方式,B组孕妇年龄在22到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岁。对A、B两组孕妇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分析两组的盆腔粘连的情况,其中A组再次剖宫产的孕妇共40例,而B组再次剖宫产的孕妇30例,两组的剖宫产孕妇在孕周、平均年龄以及平均孕产次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别,两组具有可比性。

2.2手术方法

(1)A、B两组都运用联合腰部麻醉或者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法;(2)A组运用改良横切的剖宫产手术方式,沿着Pfannenstiel皱纹上两厘米,以腹中线作为中心横向切开皮肤,全层长大约11厘米;(3)在切口的正中位置切开大约两厘米的脂肪层至筋膜层部位;(4)在正中位置切开筋膜大约两厘米,使用手术剪刀沿着已经分离开的脂肪层的下端横向将筋膜切开,切开的两端分别比皮肤长约两厘米;(5)由于改良之后的切口比原来的切口位置较高,因此没有必要钝性分离筋膜黏着部位与肌脞部位;(6)使用血管钳将两侧腹直肌部位分离2到3厘米,用手指撕拉腹直肌,将其与耻骨所连接部位剪开;(7)使用血管钳将腹膜处脂肪分离,避开膀胱,上部穿透并分开一个小口,钝性的撕拉,使其不影响手术的视野。B组运用下腹纵切口子宫线段的剖宫产手术方法。

2.3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运用X平方检验,计理资料运用t检验,判定P

3结果

3.1两组初次剖宫产手术后恢复状况

A、B两组孕妇初次剖宫产手术后恢复状况的比较(见下表)

组别 例数 住院天数 排气时间 产褥率

A组 80 6d 22h 5.3%

B组 60 8d 42h 7.8%

3.2两组剖宫产手术中状况

A、B两组孕妇二次剖宫产手术中的状况比较(见下表)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 胎头娩出困难率 手术出血量

A组 40 45.3min 7.9% 243.67mL

B组 30 54.3min 25.1% 328.34mL

3.3两组二次剖宫盆腔粘连状况

A、B两组孕妇二次剖宫产手术盆腔粘连状况的比较(见下表)

组别 例数 大网膜 腹膜 腹直肌

A组 40 23.8% 61.3% 74.0%

B组 30 48.5% 84.2% 88.6%

4讨论

通过对A、B两组孕妇的两种不同剖宫产手术的分析以及研究发现,改良横切剖宫产手术在孕妇初次剖宫产手术排气时间、恢复状况、产褥率以及住院天数方面都比传统纵切剖宫产手术方式效果良好。经改良横切剖宫产手术之后二次手术的优点包括:腹壁切口比较纤细,二次手术时能够按照原来的切口以及原来的方式经过腹壁层,不再需要将原瘢痕切除,手术的切口方向是和皮纹方向一致的,手术之后切口的疼痛感较轻。

就麻醉状况来看,改良横切剖宫产的麻醉效果要比传统纵切剖宫产的麻醉效果好,应该选用联合腰部麻醉或者硬模外麻醉的麻醉方法。如果麻醉的效果不太显著,肌肉松弛状况以及镇痛情况不够理想,子宫的下端暴露与腹直肌分离间隙均受限制,这都会大大的增加抬头娩出困难的发生率。如果过度的用力撕拉腹直肌,就会导致血管损伤和肌肉损伤,也很容易使腹膜以及腹直肌发生粘连。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剖宫产手术之前的麻醉效果不够良好时不可以采用传统纵切剖宫产手术方式,应采用改良横切的剖宫产手术方式,以减少手术的风险,降低孕妇分娩的痛苦,达到最好的手术效果。

除此之外,改良横切剖宫产手术的盆腔粘连率远远低于传统纵切剖宫产手术。此项临床研究尚未发现A、B两组在切口感染率方面有任何较为明显的差别,需要通过扩大病例的数量来作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参考文献:

[1]张立弘.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4).

[2]李玉.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影响的临床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0(35).

剖宫产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不同剖宫产术式;再次行剖宫产;影响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801201205采取再次行剖宫产孕产妇224例,依据首次剖宫产方法分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组(腹壁纵切口)104例,新式剖宫产术组(腹壁横切口)120例, 年龄24~39岁,平均年龄(25.6±4.6)岁,两次剖宫产间隔时间2~6年,平均(4.3±1.2)年,两组在年龄、产次、孕周、剖宫产间隔时间上无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

1.2再次剖宫产方法两组病例均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根据产妇前次剖宫产术后遗留瘢痕情况进行切口选择,切除旧手术遗留瘢痕,采用新式剖宫产术方式完成再次剖宫产。

1.3观察内容对两组病例进行手术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采取棉垫称重法及负压瓶吸取测量法[2]),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比较。并对手术中腹腔粘连情况进行评估(轻度腹腔粘连:手术切口处与腹腔网膜有少许粘连,对粘连部位进行分离无出血;中度腹腔粘连:手术切口处与腹腔网膜、腹壁、膀胱部分粘连,对粘连部位进行分离有少出血;重度腹腔粘连:手术切口处与腹腔网膜网膜、腹壁、膀胱、肠管发生广泛粘连,对粘连部位进行分离困难,粘连部位出血多。)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观察内容对两组病例进行手术开腹时间,开腹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比较,具体见表1。

估比较,具体见表2。

剖宫产术范文第5篇

1988年Stark首创的剖宫产术受到了妇产科医生的推崇和应用。作者对这一新术式进行多项指标的临床观察,并进行追踪随访,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999年4月至2004年4月,在本院分娩孕妇共8500例,其中初产妇剖宫产1700例,将受术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新式剖宫产510例,年龄23~38岁,中位年龄28岁。B组: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1190例,年龄23~37岁,中位年龄27岁。对两组患者术后追踪随访至2006年4月,观察再次妊娠、二次剖宫产时腹腔粘连的情况,其中A组再次剖宫产72例,B组再次剖宫产121例,两组剖宫产指征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72例再次剖宫产,其中距第一次剖宫产≤3年剖宫产9例,>3年63例;B组121例再次剖宫产,其中距第一次剖宫产≤3年剖宫产14例,>3年107例。

1.2手术方式

A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式,取耻骨联合上3横指切口,切开皮肤,裁开筋膜,撕拉式钝性分离脂肪层,在子宫下段浆肌层中央切开2~3cm横切口,左右撕开子宫肌层约10~12cm,胎儿胎盘娩出后,用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全层,不缝合腹膜,用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筋膜层,4号丝线间断褥式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3针。B组采用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取下腹正中线纵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长约15cm,裁开筋膜腹膜,子宫下段横向剪开膀胱腹膜反折,并下推,在子宫下段肌层正中横切2~3cm,向两侧撕开10~12cm,胎儿胎盘娩出后,用1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肌层和膀胱腹膜反折,1号丝线连续缝合腹膜,7号丝线间断缝合筋膜,4号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

1.3观察指标

对二次剖宫产的患者,进行术中术后观察,记录每例手术时间、娩胎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起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切口疼痛、产褥病率,术中主要观察开腹时粘连、子宫破裂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两组第1次手术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1。A组各指标均优于B组(P<0.01或P<0.05)。表1两组产妇第1次手术术后恢复情况比较(略)

2.2两组产妇再次剖宫产情况比较

见表2。除腹壁切口血肿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再次剖宫产两种术式比较(略

3讨论

新式剖宫产术的优点:新式剖宫产采用Jool—cohen切口,该切口与下腹皮肤张力一致,缝合时对合准确,愈合后瘢痕纤细,该切口的位置远离锥状肌,且不缝合腹膜,具有手术时间短、术时损伤少、术后切口疼痛轻、产妇下床活动早、排气早、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的优点:腹壁切口瘢痕纤细,再次手术时均按原切口原方式通过腹壁各层,不需切除原瘢痕,切口与皮纹方向一致,术后切口疼痛轻。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排气时间、起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A组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手术时作者发现腹壁各层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A组与B组(对照组)比较,切皮至娩胎时间、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产褥病率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至3个月,B超检查子宫内切口均愈合佳,无晚期产后出血发生。

本资料第一次采用新式剖宫产在再次剖宫手术的病例中,见到子宫与腹膜有粘连8例,其中疏松粘连7例,致密粘连1例;对照组再次手术病例中,子宫与腹膜粘连12例,其中疏松粘连10例,致密粘连2例。腹腔内粘连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温济英等[1]的报道一致。根据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发生盆腔粘连的原因是腹腔缺血、局部组织坏死、异物刺激,主要缘于腹膜的牵拉和缺血[2]。新式剖宫产术虽无缝合腹膜造成腹膜异物反应,但钝性分离腹膜却造成腹膜的损伤,由于手术中多种操作引起的机械性损伤和热损伤均可导致组织缺血,从而引起粘连的发生。

第2次剖宫产术中发现不全子宫破裂A组和B组各有1例。两组发生子宫破裂者均为2年以内的剖宫产且术后子宫内切口愈合欠佳者,说明新式剖宫产一层式缝合不影响子宫内切口愈合。

本资料新式剖宫产术式术后出现腹壁切口血肿3例,而B组未发现,可能是由于新式剖宫产术式采用撕拉式进腹,拉断肌肉的营养血管,而术中未发现,导致术后腹壁切口血肿形成。

总之,新式剖宫产术后恢复比传统剖宫产快,第2次手术仍可采用原术式,而且新式剖宫产因切口与皮纹方向一致,切口张力低,切口美观,术后疼痛比传统剖宫产少,可以不用镇痛泵等优点。但第2次剖宫产术时,如前置胎盘、宫口开全而产程停滞、胎盘早剥等急诊行剖宫产时,由于第1次新式剖宫产下腹横切口瘢痕形成,弹性差,娩胎相对困难,而且术中容易出血,出血多时缝合困难;传统剖宫产术野清晰,子宫容易托出,能达到准确缝合,从而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因此,作者认为,第2次剖宫产术前估计经原横切口手术有困难时宜改纵切口为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临床解剖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局解手术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解剖科学进展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