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Word教学;任务驱动法

中图分类号:G4

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自主性较强的素质人才。而教学改革要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施,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改革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1、内容分析

Word是Office组件之一,也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践性很强,非常实用的一章节内容,而该课程是中职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要求学生具备灵活应用word处理文档的能力。学生在学习word之前,已经学习了windows,会使用记事本、写字板。再听教师讲授word时,普遍感到简单乏味,但真正操作起来会有很多问题。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完成对新内容的学习。也就是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过程,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将知识点贯穿到不同难易程度的任务中,使学生能自主、探索性学习。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及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认知主体性。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这种学习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境性、协作性。

2.1、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因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因素。

"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烧陶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并能向指导者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2.2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学习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协作学习-效果评定。

2.2.1情境创设: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知识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2.2.2任务驱动:指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要求教学从问题开始,而不是从结论开始,将新知识点巧妙地隐含到一个个的任务中。

2.2.3协作学习:指多人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多人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通过群体思维与智慧,实现知识、信息的共享,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会得到拓展。

2.2.4效果评定:就是通过自评与他人评价,使学生认清自己在完成教师交代的任务的过程中,有什么长处与不足,提升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培育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它除了起到学习诊断作用外,还能培养学生敢于自我剖析的品质,增强了心理素质,也是情商教育的有效手段。

3、建构主义理论在Word教学中的应用

3.1情境创设

激发兴趣、导入新内容。教师展出自己用word制作的一份板报,并提问: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设计一份板报呢?这样就设置了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情景来架设生活与教学内容联系的桥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2任务驱动

以教师的板报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组成要素有哪些,如:艺术字、文本框、表格、图片、边框等。并分解子任务。通过任务分解,使学生对整个任务有明确的认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特长、性别等特点进行分组,让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份板报。要求:一、主题鲜明,内容健康。二、要插入艺术字、图片、表格等。三、要有自己的风格。

3.3协作学习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选题并规划设计板报样式,并制定规划表交给教师。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各显其能,通过报纸、期刊、网络查找资料,为开始创作做好准备。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和观察各组的制作情况,密切注意各组对各个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上存在的问题,及时穿插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最终完成任务。

3.4效果评定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分析各组的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提出合理的建议,并演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教师可以再拿几份有特色的板报,让学生指出其编辑所采用的技术,是如何实现的?进一步巩固了word知识。通过该任务的完成,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结,达到了意义建构的目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团队精神。

3、结束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课程教学中已广泛应用。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一个个任务,将知识点贯穿其中,使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最终成为知识的灵活应用者。

【参考文献】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 合作学习 交互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8-0214-02

自我院开展《营养学》这门课程后,作为一名课程主讲教师,在探索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我逐渐摸索出一套合适的教学模式以及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新的学习观。

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的殿堂,很多人对学习方式的转变感到无所适从。中国的教育还处于一个传统阶段,即被动接受式,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作为主体,很难开发出学生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并且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很差。这种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潜力,甚至有些大学课堂中还在延续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缘故,我们需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并且探索出新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是针对传统教学的诸多弊端而提出的。有人(Gabrys等,1993)对传统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做了这样的概括:(1)不完整(incomplete):过于空泛,过于脆弱;(2)惰性(inert):无法在需要的时候运用;(3)不灵活(inflexible):无法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应用。如何缩小学校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这是建构主义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学生在学习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而缺乏对问题的分析,缺乏自己的见解,在这种教学中,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批判性和独立性受到压制,而求知欲也被消磨在机械、枯燥的学习活动中。如何发挥学习者在教学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是世纪末教学改革所面临的普遍问题,而建构主义的发展正是对这一问题所做的回应。基于对它的研究,我将建构主义应用到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受益匪浅,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构在教学当中的应用

(一)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学习观中,更多的是强调教师的教,强调接受,强调重复性学习。我们并不否定教师在教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不否定接受学习的形式和重复性学习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占的位置,但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知识在许多同学的眼中是枯燥无味的,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改变这种现象,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我在课堂上有意地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维生素C的学习中,我会调查是否有同学牙龈经常出血;在教无机盐铁时,我调查是否有缺铁性贫血的同学。另外,还会在教授的过程中采取给同学播放有关营养方面的讲座光碟等一些新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式,使同学们了解到,食品营养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非常有用的一门学科,因此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同学们的实践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素质,还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中为同学们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实验课及教学实习,例如科学的营养配餐是如何进行的,食物中各种营养素通过哪种方法提取,等等。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学生会自觉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并会为自己和家人设计简单营养食谱,学以致用得到了较好体现。

(二)在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与交互式教学

1.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

在实践中,我经常给同学们分成小组。经常给学生们提供一些专题,例如科学减肥的专题,每个小组各讨论一个问题:剧烈运动能达到减肥的目的吗?素食是减肥的有效方法吗?喝水有助于减肥吗?等等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学生借助各种资源途径,查找翻阅大量资料及互相讨论,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课外获得的知识,其乐融融,解决了如何科学减肥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极大地培养了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水平。

2.交互式教学(reciprocal teaching)。它是一种以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思想为基础来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有两个特点:(1)着眼于培养学生以特定、具体的,用以促进理解的策略;(2)这种教学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为背景。教师需要帮助学习者更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观点,有时还作为一个成员参与到讨论中。这时,教学活动成了一种对话,一个学生问了一个问题,另一个人回答,其他同学再对这一回答做评价。在交互式教学的开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他要更多、更具体地示范各种理解策略的使用,而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便逐渐更多地引导学生来使用这些策略(开始还很困难),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教师逐渐提高要求,直到他们能独立地运用这些策略,这体现了教学控制由教师向学生的动态转移,而这正是支架式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在质疑中互相交流

在《营养学》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运用“质疑交流法”。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围绕课题发现、提出问题,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问题,也就是说,让学生具有对知识的好奇,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然后再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解除自己认知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活动来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

在实践中,可借一个问题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例如:针对食品营养的强化这一问题,很多同学会纷纷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什么是营养强化?哪些食品属于强化食品?强化食品的消费情况如何?食品营养强化的意义何在等等。这时可以组织同学进行市场调研。学生从中领悟到:遇到问题,可以去做调查,调查之中发现问题,还可以做第二次调查。科学探究需要有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

这个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从课题的提出到课前的质疑、课外的调查探究、课内的反馈交流、课后的延伸都由学生为主体,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调查解决问题,又进行更深入的探究。老师只是学生的合作伙伴,起点拨和指导作用。

(四)注重学科交叉

学科交叉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从学科的整体发展与综合化出发,合理构建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合、重组课程无疑是构建培养方案时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营养学》就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烹饪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标准化等一系列相关学科。

教师要给学生整体性的知识,注重其他学科知识对本学科的影响及在本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更要在精选知识、交叉融合上下工夫,搞好整体优化。切忌将新知识机械地叠加或简单地照搬相关专业的课程。此外,要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技术与发展动向,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选择、有独创性地学习,使学生能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对自己今后的学习前途和人生道路有美好的憧憬和丰富的想象力,并有实现理想的愿望和责任感。将建构主义应用于《营养学》的教学改革中,对教育者来说也是一种创新。通过新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和独立性,挖掘自己的创造力,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正确运用建构主义,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留有足够的余地。建构主义提供的各种不同的教学理论,为教学改革展示出了更宽广的思路和前景。

【参考文献】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时代;外语教学;建构主义

一、传统外语教学的局限性

传统外语教学强调对学生外语知识的灌输,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权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被重视。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授课时不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主要依赖教材的编排展开教学,课件内容也往往只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罗列,缺乏多变的教学形式。教学材料不够丰富,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教材更新速度慢,内容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方式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限制。教师的权威使学生在课堂上害怕发言,不敢自由发表观点,语言表达能力难以提高。师生之间,尤其是学生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讨论和协作,难以共享集体思维成果。传统外语教学的这些局限性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重知轻行,可以较好地掌握教师传授的语言知识点,却缺乏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瑞士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柯尔伯格、斯腾伯格和维果斯基等人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要为学生创设有助于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和有助于交流协商的学习共同体,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

三、现代信息技术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现代信息技术是建构主义理论得以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即“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只有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才能得以充分体现。首先,互联网、多媒体及人工智能、3D打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信息技术是创设真实学习情境的有效手段。其次,基于互联网的各种音频、视频软件、微课、慕课、手机教学App等都极大丰富了外语教学资源,而且呈现方式多渠道化,给学生带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过程非常有利。再次,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教学软件、学习系统及移动设备、即时通信软件的使用为会话和协作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而且这种会话和协作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一般只用来辅助教师的教学,是“教的工具”;而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外语教学中,信息技术则更加倾向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成了“学的工具”。

四、信息时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情境式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外语课堂上创设接近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语言交际,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增强其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实现从语言文化知识到语言应用能力之间的跨越。以德语服饰类单词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前通过网络向学生发送以服饰为主题的图文声像电子课件供学生自学,并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学习资料。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呈现一个商店和种类繁多的服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购物对话。电子课件内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对学生造成各种感官刺激,再通过小组讨论、实际语言练习、聆听其他小组同学的对话,学生可以在逼真的学习情境里实现对单词的记忆和应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做适时的引导,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外语教学带来了丰富多彩且实时更新的学习资源,这大大弥补了以往教材固定、单一的缺陷。有了丰富学习资源的支持,学习者能更好地进行信息的获取,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从而更全面地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另外,学生的个体特点、学习动机、认知风格及原有知识的基础都会影响他们的外语学习[2]。网络上的外语学习材料难度不同、类型各异,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可以各取所需,这极大地满足了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对不同学习个体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以大学德语教学资源为例。除了通常使用的国内外教材外,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很容易找到各种用来支持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的网站和资源,比如Tagesschau、Spiegelon-line等实时新闻类网站,DeutscheWelle德国之声广播电台、沪江德语学习网站等。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范文第4篇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产生

什么是“建构”?“建构”本来用于建筑或木器加工中,指为了某种目的而把已有的零件、材料制成某种结构。当把“建构”这个词引入到教育心理学领域后,便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建构就指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调整和重建自己的经验结构。在建构的过程中,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并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的经验本身作出某种调整和改造,实际上就是同化与顺应两个方面的统一。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

2.学生观

建构主义学生观不是把学生当作一种知识的容器来任意地往里面装入新的东西,而是把学生当作一个有思想、有理性、有经验、有感觉的人来看待,把学生置于教育的中心位置,更加注重于学生个体的自我发展。同时,建构主义学生观还 着重强调了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3.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教和被灌输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4.教学观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要把学生自身的努力放在教育的中心地位,学校教育的目的除了使学生掌握各类知识或能力外,还应培养学生进行社会协商和合作建构意义的能力,并促使他们意识到自身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建构主义教学观提出教学的目的是学生知识经验的生长,还强调学生要从多角度理解复杂的内容,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1.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了一种概念框架。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学习者能够逐步深入理解。

例如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之一的Podash;—计算机硬件的安装:

①创设问题情境: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中,计算机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并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学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所使用的计算机,是由哪些硬件组成的?如果你想拥有一台计算机,该怎样组装这些硬件设备?

②教师示范:教师将装机所需要的单个硬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包括机箱、主板、CPU、内存、硬盘、显示卡、声卡、网卡、光驱、显示器等。教师在示范装机前,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外部支持,如:让学生先识别和熟悉学生即将安装的每个硬件设备,了解每个硬件设备的基本功能。之后,教师给学生示范每个硬件安装的过程,最终,展示安装完成的样机并试运行。

③合作探索:教师将每3名学生组成一个“装机组”,并以

每个“装机组”为单位,以教师的示范为基础,让学生们相互合作,亲自动手,共同探索计算机的装机过程。在合作探索的过程,每个成员都具有不同的认知图式和知识背景,这本身就是一种丰富的学习资源。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交流、讨论,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团队意识。

④反思评价:每个“装机组”完成安装后,逐个进行试运行。若运行出现问题,则让该组对所出现的问题和装机的过程进行反思,独立查找问题的原由。经过反思与检查,若问题得以解决,则由该组成员做出总结,为全体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若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则将问题提供给全体学习者,让全班学生共同思考解决。同时,每名学生反思自己的装机过程,再次改组自己的认知图式,对新知识形成正确的建构。

⑤回顾与思维拓展:要求学生以正确的方式重新进行组装,并在组装过程中思考开机后安装的各硬件的运行顺序及过程。这不仅使学生具有了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从理论高度上理解了计算机基本的工作原理,使学生达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3.随机通达教学

随机通达教学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每次提供互不重合的学习情境,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方法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是根据认识灵活性理论的要求而提出的。

例如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之三——文字输入教学:

①创设情境:把与教学有关的教学辅助软件(如“陈桥五笔”、“金山打字通”、“轻松打字”等)安装在教师机上,学生可通过局域网,将学习软件下载到学生机上,作为辅助的学习工具。

②随机通达学习:学生只要启动任意一种打字学习软件,便可以选择不同的输入方式,如英文打字、拼音打字或五笔打字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通过打字学习软件提供的各种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和练习方式,学生有了自主权。

③探索练习:学生在学习了单个汉字的输入方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向更高一个水平进行探索,学习如何输入词组和成语。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 英美文学教学

1.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简介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识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建构主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是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和随机进入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支架式教学是以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思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依据的。支架教学中的“支架”应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支架作用不停地将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脚手架;(2)进入情境;(3)独立探索;(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听取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这种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1)创设情境;(2)确定问题;(3)自主学习;(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随机进入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这种多次进入,不是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这里的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这种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呈现基本情境;(2)随机进入学习;(3)思维发展训练;(4)小组协作学习;(5)学习效果评价。

纵观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几种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是以这种教学理念为准的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因此,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2.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英美文学教学

根据建构主教学模式强调的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这几个要素,可以构建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大学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教学模式。

2.1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情境创设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提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自己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但是,以建构主义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绝不能忽视教师的组织指导作用。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和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英美文学课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应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文学教学有其独特性。教学重点不在处理疑难词句上,而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欣赏、理解英美文学作品,学会文学批评的方法,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此外,鉴于文学学习内容信息量大,课时少(每周仅两学时),文学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和主体认知的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如VCD、录像带、教学软件和网络教学设备等为学生播放将要欣赏和评析的文学作品及有关背景知识。同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给学生列出需要阅读的文学作品或选读内容。教师让学生提前观看影像资料或阅读文学作品时,应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索,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其次,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值得他们去探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文学欣赏批评方法,使学生具备自主进行知识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同时学生根据教师事先提供的影视和文字资料,能够被引入教学过程。而且,生动逼真的“情境”教学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发个性的、独创性的思考。在这一教学阶段,教师是主导,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不可忽视。

2.2加强以学生为主的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互动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合作学习支持非常重要,因为与学习伙伴的合作(或协作)学习会给学生带来多项益处。合作学习中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协商和讨论来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从而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及生活经验,精心设计问题让各小组进行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比如在讲授19世纪上半期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必要的课前准备,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进行资料搜索,尤其让学生收集并了解当时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两大派诗人及其诗歌。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知识线索,给学生布置需要课堂讨论的问题及研读的诗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并将小组讨论的结果作口头汇报,教师给予小组指导和评价,并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在学生充分理解并对所学诗歌有了自己的认识和观点的前提下,教师可要求各小组以朗诵、故事复述或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竞赛。例如:小组成员可以朗诵威廉姆・华兹华斯的《我好似一条孤独的流云》或把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诗歌《古舟子咏》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演出来。这样的训练方式对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及提高学习文学的兴趣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3构建新的学习评价方式

学习评价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学习评估注重终结性评价,尤其以期末试卷为主通过考试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这种学习评价方式不能客观、科学地评估学生对知识意义的构建情况,尤其不符合文学知识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和主体认知的特点。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学习评价非常注重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评价。因此,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不应以最后的期末考试为主来决定学生的学期成绩。课程伊始,教师就要把评价的标准告诉学生。学生出勤和课堂参与、小组成员合作情况、读书报告及作业完成情况是评价的重要内容。期末考试内容则侧重考查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并非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所以应以论述题或短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核,并减少考试在整体学习评估中所占的百分比。总之,改变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构建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评价方式,对英美文学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紧迫感和积极性,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

3.结论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一种十分适用于英美文学教学的教学模式。因而在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中,可以积极地借鉴运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的情境创设、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这几个要素尤其要应用到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首先,教师积极主动地进行情境创设十分必要。其次,加强以学生为主的合作学习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学习文学的自主性和兴趣、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意义重大。再次,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价体系,构建新的学习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与文学教学自身的特点十分契合且有利于改善英美文学教学效果。总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融入英美文学教学对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Jackson,P.W.The Practice of Teaching[M].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86.

[2][美]布鲁克斯著.范玮译.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