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冷链物流的研究目的

冷链物流的研究目的

冷链物流的研究目的

冷链物流的研究目的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冷链;课程;岗位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阶段,在外需疲软、内需回落、深层次结构变动等力量综合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剧。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步入7万亿俱乐部的经济大省江苏,面临“爬坡过坎”关口的考验,传统产业需要转型升级,外向经济需要提升档次,农业需要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不仅要关注农业生产,还要关注农业流通,尤其是影响农业流通效率的物流。推动农产品物流发展,冷链专业人才是生力军和主力军。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作为全国农业高职院校的排头兵,应结合产业特色和学院优势学科,重新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为江苏、全国培养更多的冷链物流人才。

1.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需求背景

1.1农业生产平稳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每年约有4亿吨进入流通领域。201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8707万吨,比上年增长2.0%,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增长4.5%;江苏蔬菜产量5416.971万吨,瓜果555.4563万吨,肉类3794576吨,禽蛋1969679吨,牛奶产量607200吨,生猪出栏3073.6万吨,家禽75739.6吨,水产品518.8万吨,农业生产平稳。

1.2冷链物流需求激增

2014年是我国冷链物流真正快速发展的一年,天猫、京东、苏宁易购、顺丰优选等一线电商纷纷高调进军生鲜市场,生鲜电商崛起赋予了冷链产业新的商机;冷链市场达11200万吨左右,较2013年增长了近22%,地域范围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天津、大连、山东、上海、广东、江苏等;全国冷库总量达3320万吨,比2013年增长36.9%。2015年,全国增加冷库库容1000万吨,冷库库容年均增长20%,新增冷藏车4万辆,年均增速32%。

1.3冷链物流人才严重不足

我国开展冷链物流研究和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开设冷链物流专业院校不足15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以快递、国际货代、仓储管理、货物运输等方向为主;部分院校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制冷技术等不同层次专业,可以培养冷链相关人才。全社会冷链物流从业者基本上是从工业品物流或其他工程技术类专业改行,国外优秀人才回国较少,全社会冷链物流人才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企业人才需求,更不要说疫苗等医药冷链物流企业。

1.4涉农院校专业特色明显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乃至南方14个省市唯一以培养农牧科技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的高等院校,学院紧扣农牧产业链办学,设有动物科技、食品科技、水产科技、动物药学、农业物联网、农商管理等10个二级涉农院系,设置46个涉农专业。现有2个部级、14个省级、12个市级及8个院级研究平台或研究所,学院农业特色优势明显。

2.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需求

2.1冷链物流典型工作分析

冷链物流是指一些特殊产品需要从原料生产、采购、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中保持全程适度低温,主要产品包括果蔬农产品、肉类、水产品、禽蛋、奶产品、特殊食品及部分医药产品。根据相关产品特点及业务内容,冷链物流不仅要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自然、经济、制冷、冷冻冷藏、生物、保鲜、检验检疫、包装、通讯、定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自动识别、物联网、冷链物流追溯、冷藏运输、冷链物流标准等专业知识与技术。结合作业流程及工作任务,冷链物流主要分冷藏冷冻货物采购、冷藏冷冻货物储存、冷藏冷冻货物运输、冷藏冷冻货物销售、冷藏冷冻货物配送、冷藏冷冻货物信息处理等岗位,每个岗位下面包含若干个子岗位,例如,采购岗位需要有自然与经济调研、订单与合同处理、包装、检验检疫等专业岗位人员,冷藏冷冻货物储存岗位需要理货、库管、检验、生物、保鲜、制冷等人员等。

2.2冷链物流人才技能素质分析

根据社会需求和职业教育特点,高职冷链物流教育应培养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注意能力中的技能培养,但也离不开知识和素质教育,知识与素质是学生提高与发展的基础。冷链物流知识不能仅限于传统物流知识点,还应包括制冷原理及选择、生物保鲜、包装材料、食品营养与质量、特殊品检验检疫、堆码等;冷链物流能力包括冷冻冷藏技术应用、保鲜技术应用、信息及通讯技术应用、冷链物流组织与协调、电商营销、冷链流程优化与供应链管理、问题分析与改进及社会交际能力等;素质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严谨的思维模式等。

2.3冷链物流人才层次分析

培养冷链物流人才是提高农产品、食品及医药用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冷链物流人才主要包括研究型冷链物流人才、管理型冷链物流人才和操作型冷链物流人才三类。不同类型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定位,选择培养不同层次人才,如研究生和研究型本科教育着重以培养冷链理论研究、冷链技术研发等研究型人才为主,如生物保鲜技术开发员、新型保鲜材料开发员、物流技术和设备研究员等;应用型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可以培养冷链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类管理人才,如冷库主管、冷链运输调度员、冷链项目主管、配送中心主管等;高职及中职院校培养以冷链物流技术操作的现场作业人员为主,如冷库保管员、收发货员、配货员、品控人员等。

3.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冷链人才培养路径

3.1明确专业冷链人才培养方向

目前,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于储配物流,储配物流涉及仓库管理、配送管理、货运管理等作业内容,涵盖企业有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学习知识点多,特色不明显。新常态经济下,未来五年内,学院可以结合现代农产品流通和本地生物医药产业特点,适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学院不仅有畜牧兽医、动物药品、水产、食品技术等特色专业,而且有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关联专业,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可为:面向农业生产与经营企业、药品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培养掌握现代冷链物流技术、保鲜技术、冷库、冷链配送及运输等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物流人才。

3.2确定专业冷链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开展冷链人才培养较晚,冷链企业生产与经营处于摸索阶段,冷链技术仍在引进与研发。学院应加强与河南众品、雨润、顺丰优选、国药控股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研究企业物流冷链人才需求,制定“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工学交替、顶岗实训、教师顶岗、企业导师进课堂及实验室资源共享等形式;加强与冷链研究机构合作,物流、食品技术、水产技术、药剂等专业老师与科研院所不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前沿讲座、科研项目合作,提高学院制冷、食品工程、食品分析等理论与实践水平,形成“学校+企业+研究机构”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3.3建立专业冷链课程体系

针对冷链物流人才岗位特点和素质要求,结合冷链运作作业过程,设置冷链物流课程体系。除公共基础课外,职业技术课中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经济数学、管理学基础、统计学基础、会计基础、经济学基础、物流基础、经济法;职业技术课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冷藏与速冻技术应用、冷链仓储与配送管理、冷链运输管理、食品及药品工程技术应用、冷链采购管理、冷链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冷链基础技能训练、冷链专项技能训练、冷链综合技能训练及冷链企业顶岗实习等;职业技术课中辅助课程包括食品与药品检测、动植物检验检疫、企业经营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英语、素质拓展等;职业拓展课包括ERP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国际货运与保险、物流与电子商务等。随着技术变化及师资与实训实习条件完善,可以适时对课程体系和相关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与优化。

3.4配置专业冷链教学资源

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训室主要有基于供应链实训室、仓储与配送作业实训室、ERP实训室,实习场所主要有动物药品成品库、知名药企成品及辅料立体仓库、知名快运公司,适合药品和消费品仓库管理、货运管理、配送管理实习实训,冷链物流设施欠缺。学院需加大冷藏冷冻、保鲜、温度湿度监控等设施配置,同时面向物流专业开放农业物联网、药品检测、食品技术、动物检验检疫等实验室。加强冷链师资引进与培养,引进国内外企业和研究机构冷链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尤其是制冷人才、生物技术人才、冷链运作人才;不定期将物流管理、食品技术、动植物检验检疫、生物技术等专业相关老师送至冷链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挂职锻炼,定期召开课程建设专家会议,提高专业整体教学水平。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物流产业发展呈现新特征,不同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优势,错位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应以物流管理冷链人才培养为抓手,结合人才岗位特点与专业技能要求,制定“学校+企业+研究机构”人才培养模式,编制职业技术课与职业拓展课相结合的冷链课程体系,配置与整合冷链人才培养的设施设备及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新常态下的江苏农牧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才能转型成功,学院人才职业竞争力才会更强。

参考文献:

[1]刘广海,谢如鹤等.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特色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年10期:141-142

[2]兰必近,韦克俭等.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J].高等农业教育,2014年2期:65-69.

[3]初叶萍,红.湖北省应用型冷链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路径选择与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年9期:152-155.

冷链物流的研究目的范文第2篇

1.1 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据有关资料统计,2012 年我国肉类总产量 8384 万吨,禽蛋产量 2861 万吨,牛奶产量 3744 万吨,水产品产量 5906 万吨;2013 年我国肉类总产量 8536 万吨,禽蛋产量2876 万吨,牛奶产量 3531 万吨,水产品产量 6172 万吨;2014 年我国肉类总产量 8707 万吨,禽蛋产量 2894 万吨,牛奶产量 3725 万吨,水产品产量 6450 万吨。尽管我国生鲜农产品产值在不断增加,但是生鲜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耗损情况却不容乐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蔬菜水果、水产品和肉类在流通环节的耗损率分别高达 20%~30%、15%和 12%;每年蔬菜的耗损量达 1.3 亿吨,水果耗损量高达 1200 万吨,仅果蔬一项的耗损金额达到 1000 亿元以上。耗损量之多,耗损金额之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户们利益的损失。所以,生鲜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耗损控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涉及的产品种类繁多,且多为肉蛋、海产品、蔬菜等易腐易坏产品,不同的食品,其质量以及安全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监管部门的管理难度加大,物流企业确保食品安全的困难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联的食品行业近些年来频繁遭到质疑,例如福喜过期肉、顶新“黑心油”、昆明毒米线等类似这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屡见不鲜。这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根据中国公众环保部门调查的民生指数显示,其中 82%的居民都时刻关注着食品安全问题,而 38%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过食品安全问题。可见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保障农户们的利益和消费者的权益,国家发改委在十二五规划中编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地区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批冷链物流企业,形成设施先进、管理规范、网络健全、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以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和流通成本,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产品品质和消费安全。

加大冷链物流的投入比例可以更好地保证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减少流通中的耗损,维护消费者的权益,而冷链设备的投入必然花费更多的成本,使得成本的比重有所增加。因此,如何在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去研究生鲜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耗损控制便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我国虽是生鲜农产品的产出大国,但是我国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耗损情况却不容乐观,加之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发生,使消费者们对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问题的关注程度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因此,生鲜农产品的耗损情况和安全性问题已然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整个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模式和不同冷链物流模式下物流系统的特点以及网络结构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并以此为前提,建立有成本约束和无成本约束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耗损控制模型。其中安全可靠性表现为通过控制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使生鲜农产品在经过整个物流系统的流通后,仍然可以安全食用。最后通过对耗损控制问题的研究,用以增加农户的收益,对整个生鲜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发展也能给出一些良好的政策性建议。

1.2.2 研究意义

生鲜农产品本身具有易腐蚀性,加上我国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效率不高,造成了我国生鲜农产品耗损严重的现状。目前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问题的研究中,大都是对耗损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即在指出耗损现状的前提下,给出控制耗损的一些政策性建议。而对于成本投入和耗损控制这两方面进行的定量研究却很少。因此,本文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建立具有成本约束和没有成本约束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控制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另外,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各个地区都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建设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连续增收的长期有效的机制,用以适应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保证居民的食品安全。本文的研究则严密贴合了这一规划中所指示的实践意义,即能保证消费者们的食品安全需要,又能控制耗损,尽量减少农户们的成本投入。

总之,在食品安全、物流耗损和成本投入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的情况下,建立一个科学、完整、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控制体系,有利于保证食品的安全,有利于减少生鲜农产品的耗损,有利于增强生鲜农产品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生鲜农产品工业及其相关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以及创建和谐的节约型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符合国际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

.........................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生鲜农产品

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经由农业生产基地生产或养殖场养殖的,没有或经过一些初步处理的,在正常温度下不能长期存留的初级农产品。一般包括蔬菜、水果、肉制品、花卉、蛋、奶和水产品等。在我国,消费者一直把生鲜农产品当作重要的食品营养来源,所以生鲜农产品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2.1.2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十二五规划中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指出: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蛋、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生鲜农产品从生产地和养殖地经过采摘(或者屠宰、捕捞)后,在农产品的加工、储藏、搬运、配送、销售等各个物流环节都处在适合的低温控制下,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2.1.3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 在物流运作中,生鲜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会随着物流运作过程和物流时间的推移渐渐发生耗损和蜕变。所谓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就是指生鲜农产品由于产品本身的生理特性、产品物流环节技术落后、物流经管不善等原因,造成生鲜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数目的 减少和重量的降低,以及物流产品的新鲜度下降、安全性降低、营养品质的耗损。

.........................

2.2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欧盟将冷链这一概念界定为:冷链物流是指从原材料的供给,经由生产、屠宰或初级加工,直至最后消费为止这一系列有着严格温度控制的经过。冷链就是用来描述冷藏和冷冻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配送和销售这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操作术语。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即FDA,将冷链这一概念界定为:使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这一连串过程中都维持在一个准确的温度,从而防止细菌的滋生。

日本将冷链这一概念界定为:通过采用冷藏、冷冻和低温储藏等方法,使生鲜食品在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过程中都能够维持一定的新鲜度。

随着冷链物流的兴起,国外的学者们也展开了对冷链物流的研究。其中,DG Richardson分析了在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记录易腐产品温度的几种方法。R.Montanari指出,为了使冷链中的物流成本达到最小化,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最终明确了一种最合适实际使用的方法。S.J.James,C.James J.A.Evans指出,之所以开展冷链运输是为了保持食物的温度,保证食品的质量,而不仅仅是为了制冷,也指出了几个参数在食品冷链运输建模时是需要考虑的。K.Likar,M.Jevsnik指出了在食品贸易(从运输、储存、配送一直到零售的全部物流过程,包括进出口环节)中进行冷链运输的重要程度,并采用了HACCP 体系对食品质量进行了分析。Jiang M,Luo Y P,Yang S Y和Claudio B.Cunha,Marcos Roberto Silva集中研究了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网络算法方面的研究,指出在轴辐式网络中,最短途径的选择在经过最优化算法计算以后,可以得到简化,同时也有利于网络中枢纽中心点的网络布局和选址决策模型的求解。Gabriela Mayer和Bernd Wagner的研究重点是,生鲜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网络节点的选址优化决策问题,并构建了多节点的选址位置模型、最优选址模型以及双层优化模型;在研究选址问题决策时,考虑车辆运输路径问题,构建选址、路径问题组合优化问题。

由此可见,国外学者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过程中温度的追踪记录,物流成本的研究,物流节点的选择等几个方面,这些研究能够较好地反应冷链物流在运输环节所涉及的问题,但是很少有研究同时考虑生鲜农产品在冷链物流过程中的成本与安全可靠性问题。

.........................

3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模式.....................12

3.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历程............12

3.2 以组织形式为划分标准的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13

4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耗损分析..........................18

4.1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原因分析....................... 18

4.1.1 生鲜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上的耗损.................. 18

5 有/无成本约束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耗损控制模型分析..................22

5.1 可靠性理论...........................22

5.1.1 系统及其可靠度函数...................22

5.1.2 系统的结构.......................22

6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控制的政策建议

通过前面几个章节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的原因、冷链物流耗损的影响因素以及具有成本约束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模型的分析与冷鲜肉算例的实证分析,基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现状,本文提出了以下几项建议来进行控制。

6.1 抓住主要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是由一系列物流环节组成的复杂系统,这些物流环节对于物流系统来说缺一不可。但是,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各个物流环节对物流系统的重要性是不同的。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控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耗损,需要找到那些对于物流系统起关键作用的物流环节,并对这些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控制耗损的措施,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通过以上的算例可知,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长途运输、上架销售和冷却这三个环节对于整个物流系统的影响较大,为了降低物流系统耗损,在运输过程中应当依次对这三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耗损控制进行研究可知,生鲜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运输特别是长途运输在整个运输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生鲜农产品的流通中,首先要确保物流渠道的通畅,使生鲜农产品不至于因为时间的耽搁而增加耗损程度。其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相关技术,如冷链信息化技术、机械制冷贮藏技术、温湿度实时监控技术等对流通中的生鲜农产品进行随时的温度和湿度调节,调整生鲜农产品微生物的生长环境,使生鲜农产品达到一个最佳的保存状态,减少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耗损;另外,要加强对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套的实施跟踪和检测设备的建设(例如RFID技术等的使用),以实时监测物流设备的状况,减少因为冷链设备的原因而造成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不通畅所引起的耗损。

.........................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本文以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为研究背景,以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耗损为研究对象,以在成本约束条件下去控制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耗损为目的,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方法对具有成本约束和没有成本约束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耗损情况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本文得到了以下几个结论:

(1)在考虑成本的前提下,通过降低一些物流环节的温度可以降低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耗损。

冷链物流的研究目的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生鲜食品是指由种植、采摘、养殖、捕捞等形成的,未经加工或经初级加工,可供人类食用的生鲜农产品。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果蔬、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生鲜食品的供给和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人们普遍关注的是供给数量,现在人民更多的关注生鲜食品的质量安全,尤其是流通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同时也推动了作为生鲜食品质量安全重要保障的冷链物流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冷链物流总体上还处在起步阶段,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之间缺乏组织协调性,服务水平较低,存在很多服务质量问题。由于生鲜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与检测水平低,相应的监管措施和行业标准不到位,致使部分冷链物流企业虽然意识到了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却不知道该如何着手进行改进。因此,确定影响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建立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冷链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以提高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对保证我国食品安全工程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 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

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一套完整而全面的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同时也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长期以来,在对物流服务质量研究的过程,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开发了一系列的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比如服务质量差距模型、SERUQUAL模型以及LSQ模型等。尽管这些模型都很经典,也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但这些模型中所涉及的评价指标并不完全适用于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评价。因此,我们通过调查北京地区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经营现状,收集整理有关冷链物流服务流程监控与质量管理文件及资料,比较冷链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造成冷链物流服务质量差异的原因,从而抽象出评价指标。在选取评价指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从流程描述中科学的选取指标

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涉及众多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要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客观描述、抽象、概括而得来,其定义要清晰、明确,同时对这些指标的评价也要符合客观实际,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因此,要想建立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必须要对冷链物流服务的整个流程有清晰、全面的认识。然而,全面了解和认识冷链物流的流程第一步要做的事情是对冷链物流的流程进行描述,对生鲜食品从产地采收到最终消费的整个流程进行深入的剖析,建立冷链物流服务全过程的基本作业流程。对流程中的每个环节做到进行细化,并试图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建立不同的作业流程,然后进行对比,探究整个流程的关键步骤。

(2)从流程优化中系统的提炼指标

物流服务质量涉及物流服务的整个流程,不仅受内部因素的制约,同时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建立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该在优化流程的基础上,采取系统设计、系统评价的原则,使所设计的指标体系能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情况。

在流程优化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系统改造的方法,将原有流程中的非必要、非增值性的活动予以清除,比如:不必要的等待、迂回运输与对流、不必要的加工以及反复检验等,在现有流程的基础上创造提供所需产出的新流程。在优化流程的过程中,可以获取多个评价指标,但所获得的指标并不是每个都有必要纳入最终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因此可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贡献率大的指标列入评价指标体系。与此同时,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其所涉及的作业流程中存在不同的环节,可以把这部分内容作为研究对象本身的特性列于指标体系中。

另外,在分析影响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过程因素时,可以引入HACCP理论方法,确定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过程中的危害和关键控制点,建立对应每个危害和关键控制点的监测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这是开展这项研究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一大难点。

(3)合理安排指标,使指标体系更具有层次性

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分层指标与分类指标兼具,并且二者都要层次鲜明,逻辑关系明确。对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也应该是在明确分类的基础上分层进行,确定各层次指标的重要性,使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4)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要使评价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必须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量化指标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评价过程的主观性,对无法量化的指标进行定性描述,从而弥补单一使用定性或定量方法的不足,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全面。

总之,在对作为物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生鲜食品冷链物流进行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要系统分析影响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因素,在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原则的指导下,从冷链物流服务的提供者、接受者以及专家三个角度对其进行评价。当然,其中专家重点评价冷链物流企业应当具备服务能力,冷链物流服务提供者以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作为评价对象,而冷链物流服务接受者则会对服务结果作出最直观的评价。另外,我们在选取指标的时候,除了注意相应的模型与方法的应用外,还应遵循准确性原则、内部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性的原则和经济性的原则。

2 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指标体系的内容

建立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是要全面地考虑要评价哪些方面的服务质量以及各项服务质量应具体考核什么内容,同时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科学的界定和评价。

关于物流服务质量的理论研究已有40年的历史了,但对物流服务质量的定义还存在着争议,Lalonde和Zinszer将物流服务质量定义为:满足客户需求的活动;确保客户满意的绩效测量;公司承诺的哲学。而对物流服务质量的评价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Perreault和Russ于1974年提出的以时间、地点效用为基础的7Rs理论:货物正确率、货物完好率、准确的商品信息、送货准时率、送达准确率、时间性和价格;以及美国Tenessee大学的学者们通过对大量的物流企业和使用物流服务的企业进行广泛和深入的调查总结出的影响物流服务质量9个关键性指标:人员沟通质量、订单释放数量、信息质量、订购过程、货品精确率、货品完好程度、货品质量、误差处理、时间性。虽然这些理论得到很多学者的肯定,但它们毕竟是在西方国家的经济条件和市场环境下建立起来,并一定完全适用于我国。况且他们都只是从单一角度去评价物流服务质量,如7Rs理论是基于物流企业视角评价物流服务质量,而后者则是基于客户角度评价物流服务质量。

本文中我们探讨的是如何建立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众所周知,生鲜食品本身具有一些特性,如易腐性、季节性、地域性等,这些特点都会对最终物流服务质量的形成产生影响。Verbic教授也曾指出生鲜食品本身质量的高低是影响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探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根据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从综合角度出发,关注物流服务结果和服务提供过程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特性。因此,在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选取上,应该充分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物流企业应当具备的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二是关于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过程的评价指标,三是关于物流对象本身质量的评价指标。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将所要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对影响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的因素进行分类,然后构造一个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结的层次结构模型。模型的初步构想如图1所示:

3 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选择

在建立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除了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外,对各项指标进行量化、构造关系矩阵、确定指标权重,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些指标中既包括定量指标,也包括定性指标,并且这些指标由上到下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以前人们大多采用层次分析、模糊评价或者将两者相结合等方法对物流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但这些评价方法都没有考虑到方案层的各个指标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影响这一问题,而忽略这一问题有可能会使我们所得出的结论缺乏科学性。因此,在建立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除了运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外,也要考虑综合运用其他分析方法,如网络分析法等。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准则层的各项准则是彼此独立的,且只受目标层的支配,准则层中的每个准则的权重可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或模糊层次分析法获得;其次,方案层的各项指标不仅要受准则层的支配,而且要充分考虑方案层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构造方案层内部的网络结构,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分析。

总而言之,要根据研究的具体情况,选取适当的方法,既能满足对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需要,又简单、方便使用、便于掌握。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进行探索。

4 结束语

要以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接合的原则为指导,建立涉及物流企业应当具备的服务能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过程和物流对象本身质量的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流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HACCP原理方法,准确、全面、科学地选取评价指标。同时,运用层次分析法等一系列数理统计方法对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以期揭示冷链物流服务质量管理模式与生鲜食品物流服务质量的内在关系,初步形成冷链物流企业质量管理理论,以指导冷链物流企业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质量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励建荣. 生鲜食品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学报,2010(3):1-9.

[2] 徐建,刘俊强,方小昌. 物流企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物流科技,2006(1):48-51.

[3] 许良,俞明南,汪克夷. 连锁物流服务质量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2010,29(7):120-126.

[4] 许原. 国内外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相关研究评述[J]. 物流科技,2010(8):73-74.

[5] Miroslav Verbic. Discussing the parameters of preservation of perishable goods in a cold logistic chain model[J]. Applied Economics, 2006(38):137-147.

冷链物流的研究目的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一、冷链物流业现状

1.冷链物流企业主体不断壮大

冷链物流业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产业等综合优势,吸引了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国内知名大型物流企业加入。按照综合和专业相结合,产地、销地和集散地市场兼顾的理念进行布局,共同形成了全方面、多层次、高角度的冷链物流主体。

2.冷链物流技术逐步推广

冷链物流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是提升冷链物流业整体水平的重要核心,是推动产业跨域式升级的有效途径。目前,冷链物流企业基本都建立了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和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EOS、EDI),提高了冷藏库利用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3.冷链物流中心初具规模

冷链物流中心根据各自发展地位和功能定位,基本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储运技术、包装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技术体系,具备较为完善的仓储、配送、站场、信息网络、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物流基础设施。

二、存在问题

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

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且区域分布不平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同时,现在市场上冷藏库基本都是中低温冷藏库,库温度控制在-20℃左右,主要服务于肉类、水产品等食品的仓储,而高温库(气调库)资源供应缺乏,超低温库更是少之又少。

2.冷链物流技术推广滞后

冷链物流企业虽然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EOS、EDI系统,但是当前国际上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的应用少之又少。仍然停留在超低级的发展层面,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因为技术的不匹配,往往造成很大的麻烦。特别在互联网+时代,技术的落后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3.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缺乏

目前,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较为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制造企业自用冷库大量存在,这不仅加大了企业的一次性投资,建成后的实际利用率不高,造成设施资源浪费,而且影响到冷藏业和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4.产业政策不够完善

现代物流特别是冷链物流是新兴产业,国家和国内东南部发达地区先后出台了扶持鼓励政策,使得这些地方的冷链物流企业和基础设施、经营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其他地区尚缺少详细的支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对冷链物流业发展建设的支持引导力度不够,配套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

5.组织化程度偏低

推进和培育冷链物流业建设与发展的管理体系尚未健全。目标管理、业绩考核等推进机制尚未建立,未能集中优势力量推动冷链物流业发展。同时,还没建立专门的冷藏库管理机构,为冷藏库的建设规划提供服务,优化资源配置,配套服务力度不强。

三、建议及政策

1.统筹冷链物流业发展规划

把冷链物流作为投资、政策引导和吸引外资的战略重点,加快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确立发展的重点、方向与目标,以及相应的措施。参照冷链物流的国际标准和国家以及各省市出台的鼓励政策措施,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

2.加大冷链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激励机制,积极协调政府各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研究制定包括资金、税收、土地、交通等方面,完整和系统的促进冷链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冷库建设、购买冷藏车辆、精密监测仪器、冷藏保鲜设施设备等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以及冷藏物流设备、冷藏运输技术、保鲜储藏新技术等冷链物流技术研发项目,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通过贴息、补助等方式扶持、奖励重点企业,提升冷链物流业整体实力。

3.加强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加快一些蔬菜批发中心和水产批发中心等的经营设施建设,优化经营环境,提升经营档次;改造提升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加快物流中心、冷链物流园等园区的内部和对外道路建设,畅通园区内外交通。加快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

4.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

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本地冷链物流企业与国内外冷链物流企业合资合作;鼓励中小冷链物流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求;鼓励冷链物流企业与金融、通讯、流通企业结盟,提高增值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冷链物流业领军型企业集团,壮大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规模,形成核心竞争力,提升综合服务档次。

5.注重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积极发挥冷链物流行业协会职能作用,注重与高校的无缝对接,实行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面向自己未来即将从事的岗位或者岗位群,了解自己应该掌握那种技能。同时与高校教师的科研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科研的全过程,企业负责做好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这样无缝对接,既达到了培养人才的目的,也减少了企业的培训和科研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谭兆涛.浅述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提升[J].肉类工业,2010,(03):43-45.

[2]郝书池.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前景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07):74-75.

冷链物流的研究目的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水产品资源和悠久的渔业文化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制约鲜活水产品发展的因素,针对现有的冷链问题,提出了适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冷链物流模式,将上下游企业进行有效地集成,形成冷链供应链模式;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鲜活水产品的流通现状,建立了批发型冷链供应链模式,满足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鲜活水产品流通的现实需求,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鲜活水产品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鲜活水产品 冷链物流 批发型冷链物流模式

研究背景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上接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下通长江,湖区水位受控于“五河”及长江的双盆影响,是一个过水性、吞吐型、季节型的湖泊。被誉为我国最大的“大陆之肾”和淡水湖泊仅剩的“一湖清水”,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之一(陈美球,2008;刘士余,2007)。2008年3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成为江西省第一个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不仅关系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长江流域甚至全国湖区的可持续发展。平衡资源利用情况与实现鄱阳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是当今鄱阳湖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物流术语》中对冷链的定义是“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温度保持在0℃-10℃范围内的仓库区域为冷藏区,温度保持在0℃以下的仓库区域为冷冻区。冷链物流不仅是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更是衡量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鲜活水产品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渔业经济之一。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生态经济区积极发展冷链物流,创新经济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且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是基于现有的物流水平与物流设施设备,冷链物流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运作过程中受到了限制,在具体的应用中功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加强冷链物流的有效运作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着重要的作用。

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水产品资源和悠久的渔业文化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制约鲜活水产品发展的因素,针对现有的冷链问题,提出了适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冷链物流模式,将上下游企业进行有效地集成,形成冷链供应链模式;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鲜活水产品的流通现状,建立了批发型冷链供应链模式。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就整体而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鲜活水产品流通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资源优势并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由于水产品量大、类多、易腐,保质与保鲜成为水产品价值得以延续的前提(陈淑祥,2005)。水产品生产分散,是典型的“小规模、大群体”、流通以批发型为主、部门和地区间存在壁垒、缺乏整体统筹和规划,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经营不稳定,而供应链的复杂性又使得物流信息反馈缓慢、零乱、失真,造成流通的盲目性。这些都降低了鲜活水产品的价值,制约了鄱阳湖地区渔业经济的发展。

鄱阳湖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为:

(一)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链较短

冷链物流,强调的是“链”。它将供应、生产、消费等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由一条“线”和多个“点”构成的完整“链条”。在这条链中,每一个节点都是必要的参与者。如果出现“节点”出现断裂,整个“冷链”就会失去意义。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鲜活水产品的开发、经营及销售相对独立,冷链物流的“链”没有发挥出相应的功能,没有将供应商与销售商乃至消费者很好的连接在一起。对“冷链”的认识,还处于冷藏(冷冻)库等片段的节点阶段。

(二)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

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冷链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缺乏灵活性,信息不对称、运输线路单一等因素制约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健全。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缺乏整体规划和整合,上下游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三)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程度低

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完整的配套体系。“鲜活”是水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鲜活水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因而水产品对物流的要求特别高,提高了仓储、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技术要求,增加了物流难度。冷链全程的质量控制难度大,而形成冷链物流的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质量以及接口环节的质量不相配套,使得鲜活水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丧失了鲜活的价值。

(四) 冷藏与冷冻技术不发达保温有限

冷藏与冷冻技术不发达保温有限鲜活水产品的加工、仓储、配送、销售等各个环节需要配备专门的冷藏车、低温仓库等特殊冷藏设施设备,而相应的冷藏与冷冻技术并不发达,保温有限。铁路冷藏车皮紧张,冷链公路运输设施也不乐观。使鲜活水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得不到冷链技术的支持,从而遭受损失。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的研究

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除了加大鲜活水产品的科技养殖和立体养殖,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建设水产出口基地,提高综合开发水平外,还应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水产品在产地收集后,经过预冷、冷却、加工、贮藏、包装等环节,配送到终端消费者(孙宁烨,2008)。因此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由以下组成步骤: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与配送、冷冻销售。如图1所示。

针对鄱阳湖鲜活水产品流通的现状,构建合理的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实现鲜活水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增值,促进当地渔业经济的发展,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夏佐铎、金江,2008)。打破原有各经济实体相对独立的运作模式,将它们有效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将原来的上下游关系的企业转化成一个纵向一体化的虚拟组织,即形成冷链供应链模式。提高了商品流通的速度,物流信息反馈及时,实现冷链物流一体化。如图2所示。

批发型市场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鲜活水产品流通的主要经济形式,也是主要的冷链物流运作模式。这种模式的主导者是水产品批发中心,参与者是水产品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构建以批发型为主的冷链供应链形式,实现各个环节的无缝连接,减少流通环节中货损与货差,是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益及生态经济区的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如图3所示。

结论

鲜活水产品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渔业经济主要收入之一,对整个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鲜活”是水产品的价值所在,整个运作程序在严格的低温控制下进行无缝衔接,而冷链物流是实现鲜活水产品的价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冷链供应链模式既可以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鲜活水产品的价值,又可以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整体的经济效益。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鲜活水产品的流通现状,构建批发型冷链供应链模式,满足了鲜活水产品流通的现实需求。加强鲜活水产品冷链的有效运作,实现其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和加工价值,是提高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批发型冷链供应链运作模式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鲜活水产品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美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确定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30(5)

2.刘士余.鄱阳湖湿地景观结构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

3.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会议纪要的通知[R].江西政报,2008

4.陈淑祥.简论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J].农村经济,2005(2)

5.孙宁烨.基于精益思想的食品冷链物流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8,1

6.夏佐铎,金江.湖北梁子湖地区渔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J].水利渔业,2008,28(3)

7.张平,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物流发展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10.5

8.粘君来,我国鲜活水产品冷链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0

9.洪玉兰,浅议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物流科技,2010.9

10.曾明星,基于供应链的准时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0.12

11.代湘荣,第三方物流RDC运作模式中基于SOP的服务创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10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