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范文第1篇

产业引领、助力乡村振兴。根据自治区、上级工作部署要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优化乡村结构。大力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建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补齐季节性农产品短板。现将我区冷链物流仓储建设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冷链物流仓储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基础建设初具规模。

目前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业正在探索以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区域性、综合性、专业性冷链物流市场为依托,以企业为载体的多元发展格局。全区已建成广西东糖糖业、湘桂糖业大型农产品保鲜仓库总容量约35万吨;新建成红河红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区、平阳镇三木蜜枣产业示范区、八桂粮油有限公司等规模性冷冻库17家、总容量15702.88个立方米,全区在建冷冻库容量1200个立方米;据统计,全区2020年计划新建中冷优吉屯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市润百家食品有限公司等冷链仓储12万个立方米。   

(二)先进技术逐步推广。

冷库建设正由传统冷库向现代化的钢结构单体拼装库快速转型,制冷工艺从高温、低温发展处理器,为预冷、气调、超低温、速冻、恒温、制冰等各种类型。运输车辆向高温、低温和常温“三层温”冷藏车发展,恒温控制运输和蔬菜真空预冷技术逐步推广。

(三)冷链企业稳步发展。

一批肉类食品、农产品批发市场、田间地头冷链物流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了三类经营主体:一是以批发市场为经营主体的冷链物流企业,如桂中农贸万吨冷库;二是以农产品生产基地或农村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的冷链企业,如广西红河红晚熟柑橘产业示范区、平阳镇三木蜜枣产业示范区等;三是加工企业冷链仓储,如广西东糖糖业、湘桂糖业大型农产品保鲜仓库。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政策扶持、社会建设积极性不高。

近年我区冷链物流业迅速,不少社会企业建设冷链仓储需求量大,但相关扶持冷链物流业政策少、上级奖补标准过低;又因基础建设投入大,难以推动大型冷链仓储规模建设。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薄弱。

冷链物流信息化程度低,冷藏运输及配送过程监控缺乏,冷链物流企业间资源共享程度低。一些季节性的生产性冷库在淡季时没有进行市场调节,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而且冷库较长时间闲置易造成非正常损坏和老化加速。   

(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现有冷链物流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经营规模小,除桂中万吨冷链以冷库租赁为主外其他企业经营模式多为自建自用,没有形成区域化、连锁化、规模化的服务网络,难以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化的冷链物流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编制产业规划,做好顶层设计。

联合相关部门,委托有资质的规划设计院编制《冷链物流产业发展三年规划》。产业布局优化引导市场发展,结合我区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特色,在有效整合资源、强化集约发展的基础上,优化冷链物流业发展布局,建立以城区为中心、寺山镇、蒙村镇、小平阳镇、陶邓镇等东、南片区区两条肉类冷链物流体系,以凤凰镇、迁江镇、大湾镇等西、北片区种植业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二)加强宣传动员、注重社会参与。

联合发改、经贸、管委会等部门及时出台冷链物流建设优惠政策,强化政策落地见效,利用政府官网、广告牌、微信媒介加大政策宣传,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对接双汇、顺丰等冷链物行业巨头打造“兴宾牌”冷链物流仓储体系。动员社会参与投资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线上线下运营体系。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范文第2篇

(一)信息系统分散,食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控性差

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在冷链物流管理中全程应用了先进的一体化低温控制系统。众多企业在冷链加工车间和库房能够进行很严格的温度检测控制,却无法在冷链全程中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统一监管。且每个冷链合作企业所使用的信息系统基本都是独立的,合作部门与企业间的信息无法进行实时传输,导致食品冷链物流实时监控性差。这导致冷链物流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对问题食品进行追溯,加大了食品冷链相关企业的安全隐患。

(二)标准化程度不高,食品冷链物流协调性弱

食品冷链的时效性要求将冷链物流活动中的采购、生产、销售、运输、库存及相关的信息流动等活动打造成动态的一体化系统。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数中小冷链合作企业缺乏配套的冷藏物流设备和现代的冷链物流技术,无法实现标准化管理规范和全程可控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导致食品冷链物流整体协调性较差。

(三)冷链流通比例低下,食品货损率高起

我国食品冷链流通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物流途中耗损严重,直接导致零售终端价格昂贵。根据近几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农产品仅有15%进入冷链物流中,其中果蔬的流通腐蚀率高居第一位,达20%-30%,水产品位居第二位,达到15%,肉类也达到了12%。与中国相比,发达国家食品损耗率要低得多,农副产品的流通损耗率普遍为5%-6%左右。

二、食品冷链物流环节对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需求分析

冷链物流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全程一体化的需求,催化了对新型物流技术应用的管理需求,其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巨大效应最引人关注。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缩写为“IOT”,指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一种建立在互联网上的泛在网络,并在互联网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可使物与物之间具有通信功能,进行快捷的信息交换、传输和自动识别。物联网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物联网产值将是互联网的30倍,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将达到万亿级。物联网从技术和产业的角度,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传统的食品冷链物流面临的许多问题,满足食品冷链物流不同环节的管理需求:

(一)食品冷链物流加工环节均衡生产的需求

由于无法对整条食品冷链物流加工环节进行全程跟踪和识别,不能及时获得补货信息,导致加工产品数量不准确,难以有序控制进行均衡生产。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辅助定单生产,实现流水线均衡生产,定量完成食品加工任务。

(二)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智能调度的需求

传统的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多依赖运输司机对运输路线和冷藏食品的人工控制,难以做到全程跟踪管理和实时监控。通过物联网技术的电子标签和接收装置,可实现运输环节全程可视化监控。同时,可利用物联网采集的数据计算行车路线,进行多种路线和联运方式的综合调度,实现食品冷链物流运输高效管理环境下的智能调度。

(三)食品冷链物流配送环节协同管理的需求

利用物联网技术先进的信息定位系统,能考虑到实时交通路况,使得各食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配送管理与信息管理形成协同效应,在不同交通路况下,以成本最低、时间最短的方式完成配送工作,实现配送路径的最大优化。

(四)食品冷链物流仓储环节低库存成本管理的需求

传统仓储管理模式,效率低,耗时长,人工失误率高,容易造成仓储货损。物联网FRID技术能自动识读产品标签,完成库存盘点,同步传输至数据中心,快捷高效地管理库存数量,降低食品冷链物流库存成本。应用物联网技术不仅能提高供应商库存管理效率,还能有效识别假冒伪劣产品,进行智能化库存成本管理,提升食品冷链物流库存管理水平。

三、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中物联网技术应用的优势分析

食品冷链物联网技术运用主要分为三个层次:食品冷链物流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食品冷链物流感知层主要是感知设备的配置和运用,比如:核心传感技术二维码技术、RFID技术等设备的数据采集处理。食品冷链物流网络层主要是通过各种通讯技术将感知层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处理与传输。食品冷链物流应用层则是针对食品冷链行业通过之前感知层和网络层的资源整合,提出实现冷链食品行业的解决方案。通过以上三层次的共同作用,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有:

(一)物联网技术有助于食品冷链物流信息的标准化

食品冷链物流营运时产生的信息量非常巨大,且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对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较高,高效的信息流动是整个冷链物流系统运作的基础。传统的食品冷链信息系统存在数据格式不统一、各子系统不兼容、信息孤岛等信息不协同现象。为解决多个冷链物流子系统协同运作的问题,信息标准化是当前行之有效的关键方法之一。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领域的应用,通过食品冷链企业内部各职能管理部门间信息互通、高效传送和企业外部与上下游厂商、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整个冷链物流系统数据的采集、传输、、共享和融合的信息标准化,保障整个食品冷链物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二)物联网技术有助于提高食品冷链物流信息反馈效率

冷链食品的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储藏与流通时间、温度和产品的耐藏性,冷链食品流通时间的有效管理,直接决定了冷链物流系统运营的效益。通过广泛在食品冷链企业中应用物联网感知层RFID技术,可实现对冷链食品的唯一标识,保障冷链食品信息在加工、运输、配送、仓储和销售环节涉及的众多冷链企业中无障碍流转。例如,物联网传感器技术融合多种类型的感知节点,实现物体信息及其所处环境信息的动态感知。冷链物联网移动GIS技术可以观测冷链食品的运动轨迹,实现实时温度监测,并监管冷链企业冷链中断等问题。物联网数据采集技术,实现了对感知商品的大批量信息采集,替代了手工录入的繁琐,提高了冷链物流系统营运效率。因此,采用新型物联网技术后能帮助冷链食品物流信息的反馈效率得到很大提高。

(三)物联网技术有助于提升食品冷链物流的服务水平

传统食品冷链物流服务仅仅是以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不断增长的物流需求为目标,缺乏物流服务方式创新,无法提供个性化和智能化物流服务。物联网三层面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个性化智能物流服务解决方案。物联网感知层识别技术(RFID)能够实现高度的物流信息化、自动化和便利化,确保基础性食品冷链物流服务的有效实施。物联网网络层数据处理与传输技术,在冷链物流上下游实体中快速反映客户的服务需求和期望,能准确、及时调整物流计划,实现物流服务能力的最佳匹配,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冷链物流优质增值服务。物联网应用层技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区域内物流作业、物流过程和物流管理的相关信息进行资源整合,满足客户的订单生产、销售频率等个性化服务需求,实现物流流程需要同客户服务需求无缝对接,实现整个冷链系统的高度组织协调性。

四、食品冷链物流主要环节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

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的业务流程和物流环节的广泛应用,实现了食品冷链物流技术和业务模式的创新。

(一)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采购环节中的应用

通过在食品冷链物流企业中广泛使用电子标签和FRID读写器,能优化食品冷链物流的采购方案,确保冷链食品的精准化采购水平。首先,通过对所有冷链食品原料粘贴电子标签,让每个标签含有符合EPC(ElectronicProductCode产品电子代码的缩写)规则的商品信息。当买方输出食品原料采购订单前,通过FRID读写器对采购食品原料进行电子标签识别,就可以获得有关采购食品的所有信息,还能获悉采购食品原料在整个冷链物流中的流转情况和变化信息,为优化采购方案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同时,数据还能帮助买方掌握食品原料准确的消耗量,精准制定合适的采购时间、采购周期和采购数量。此外,物联网技术还确保卖方所供给食品原料的数量、质量和品类符合要求,并极大缩短食品原料检测时间。这不仅使采购作业更加科学,而且节约采购时间和资源,降低食品冷链企业采购成本。

(二)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生产环节中的应用

当带有电子标签的食品原料进入冷链物流生产环节时,生产工序流水线上的读写器装置就会对其进行识别,并将每道工序的具体信息数据写入电子标签,最终产成品的电子标签会集合所有的加工信息。这些数据上传到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了解自身产能、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制定精准的生产周期而提供基础信息保障。在日常生产管理活动中,物联网技术能帮助生产企业准确获知生产订单的执行情况,进行生产进度跟踪与控制,监督产成品质量完成状况。这不仅优化生产流程,为交货期预测提供决策支持,还为员工绩效考核提供参考,提升食品冷链物流生产企业的生产力。

(三)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仓储环节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仓储业务流程中的应用,能大大缩短仓储作业时间,同时提高冷藏食品的库存精确度。采用物联网技术的仓库出入口处,安装有读写器和红外线接收器,主动对通过出入口带有电子标签的货物进行扫描,将货物信息传输到物流仓储后台管理系统,实现物品出入库控制智能化。缩短出入库流程消耗时间的同时,避免人工操作的繁杂业务,使出入库作业更加便捷、准确、快速。通过在仓库的每个区域安装位置读写器,能帮助仓储管理人员迅速、精确地进行储位货物定位。当仓库进行货物盘点时,仓储工作人员仅需通过手持式读写器进行仓储货物扫描,货物信息将自动传输到仓储管理数据系统,繁重的货物清点工作变得便利、高效和精确。

(四)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冷链物流运输环节中的应用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范文第3篇

疫苗事故折射断链风险

针对疫苗运输、储存,《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有如下的规定:

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脑灭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在2°C至8°C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

脊灰疫苗、麻疹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风疹疫苗在-20°C至8°C的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

其他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要求按照药典和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

运输疫苗时应使用冷藏车,并在规定的温度下运输。未配冷藏车的单位在领发疫苗时要将疫苗放在冷藏箱中运输。

疫苗一旦脱离规定的存储环境,即使是质量过关的疫苗,也可能成为质量异常疫苗。

在部份医用药品在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等多个环节应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也就是说,从生产到交到消费者手上的过程里,药品应该全程处于低温之中。然而,医药冷链各环节存在容易忽视的地方,引起医药物流断链的现象。简单假设这样的物流过程,药品生产以后,经过了:药厂——(运输过程)——仓库/配送中心——(运输过程)——医院/药店——消费者。从管理药品最长时间的仓库或者配送中心(以下以仓库为例)的角度,冷链管理中有可能出现的盲点包括:入库过程中药品的高温暴露问题、储存环节仓库的温度控制问题、发运环节药品包装的规范性、运输配送环节冷藏车的监控。那么,针对这些盲点,物流企业有哪些管理方法?现行监管条例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入库,药品高温暴露

仓库接收从药厂运来的药品,可以自行派车,也可以由药厂运输。记者采访国药控股广东物流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陈杰烽副主任,了解到国药物流在收货的时候,以上两种方式都会采用。作为第三方的物流公司,陈先生坦承,国药物流能做好的就是管理好自身冷库运作和收货、发货的环节。对于上游药厂的储存环境、冷藏温度的情况,还未能监督到。

针对这一盲点,在现实中,仓库如何见招拆招呢?

今年4月,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修订草案)》(简称GSP)发出了征求意见稿,对冷藏药品验收入库有这样的指引:“冷藏药品到货时,应当对其运输方式、运输过程温度记录、运输时间等质量控制状况进行重点检查并记录,对不符合温度要求运输的应当拒收。”

那么,仓库有权要求提供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记录数据,并且验收时检验药品温度。陈杰烽先生表示,一般来说,自行派车提货的车厢会按照每一批次放置一个温度记录仪,入库检验也比较省心。而药厂运输的冷藏车,部分配备温度记录仪、部分则没有配备,而温度记录仪的放置数量也有差异。这时,利用红外测温仪测量冷车的温度,用冷藏箱放置药品测量冷藏箱的温度,从而完成冷藏药品的验收,药品是否遭受过高温暴露的情况,便一清二楚了。

储存,仓库温度控制

冷藏仓库是药品存放最长时间的地方,但也是相对而言较安全的地方。得益于固定的存放位置、稳定的人员配备和设备运作,冷库的安全系数大大飙升。要维持2-8°C的库温,实时的温度记录和灵敏的温度报警系统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国药物流的冷库里,根据三个冷藏库的不同面积,在内放置六到八个温度探头。

冷库门外的显示屏幕上实时反映每个探头记录到的温度和湿度大小。只要情况一出现异常,现场的指示灯亮起、报警声响动实现声光报警;随之电话报警系统启动,将异常信息即时传达到二十四小时值班的监控人员处。另外,监控人员每两个小时巡查仓库,定期验证冷库的温度储存条件。

每年,温度计都会送到权威机构进行校准。有了这一系列措施的辅助,冷库可以常年维持2-8°C的条件,达到GSP的温度控制要求。

发运,药品包装

根据GSP标准,药品出库前要核准三项内容,包括:

(一)发运前应当检查冷藏运输设备的启动、运行状态,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发运,并记录发运方式、运输工具和发运时间等内容;

(二)使用车载冷藏设备运输药品的,应当在冷藏库内完成药品的装箱、封箱工作;

(三)车载保温和冷藏设备使用前应当符合相应的温度要求。

另外,出库的时候还需要核对药品的基本信息,例如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发货数量等。冷藏药品的包装至关重要,不仅影响到运输过程中温度的保持情况,还关系到药品所处环境的卫生清洁条件。

冷藏药品的包装按照一定的方法。举例来说,需要航空运输的药品按照存放的温度需求,选择不同数量的“软”“硬”冰排。“软”冰指代-5°C的冰块,“硬”冰指代-18°C的冰块。冰和药品的接触距离要有讲究,药品紧挨着冰块将会对其保质情况有负面影响。货物外包装十分清洁。在冷藏药品的发货清单上,明确记录每箱货物的包装情况,例如“软”冰、“硬”冰的数量。还分段标注药品所需的温度要求,监控人员必须在相应的时段测量并记录货温、并签名确认。完成包装的冷藏药品货物暂存在发货区等待,期间发货区保持20°C以下的温度。

运输配送,冷藏车的监控

市面上的冷藏车都会在车身有温度计、车头有温度控制器,从事干线运输的冷车会装上GPS。记者采访过第三方冷链运输服务商以利物流。他们的GPS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每辆车的行驶情况。利用系统中实时跟踪的功能,查询到每辆车的位置、时速、车厢温度、发动机温度、油量;出现异常情况,司机启动报警功能向公司请求协助;回放轨迹可以查询过去三个月保存的数据,还原某辆冷车在一段时间里面的状态、行驶线路。

不过,对于冷藏车的管理,市面上还存在没有统一规范的地方。例如车厢内放置温度计的数量和放置的位置、车厢的洁净程度有哪些衡量标准等等,令冷藏车的管理存在隐患。

新版GSP全方位鞭策业界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范文第4篇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冷库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各种冷库企业应运而生,全国冷库的体量和规模都得到了翻倍增长。但各地盲目建设、配套不完善、重低端轻高端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调整冷链产业结构、改变发展重心、保持冷链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成为了我国在“十三五”规划时期冷链物流行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市场的变革带来的是企业间的残酷竞争,在此期间诞生的许多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足或定位失误而折戟沉沙。同期成长起来的上海浩爽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浩爽制冷”)却凭借其专业的实力和集成化的服务在冷库行业站稳脚跟,发展壮大,成为我国冷库行业的佼佼者。

浩爽制冷集冷库工程设计、冷库建造、冷库安装、售后及商超配套制冷设备销售为一体,专注于制冷行业10余年。公司以售后为制冷项目的重点,扬长避短地实现从传统的冷链工程的设计、采购、销售、安装到制冷领域的配套工程产品设计、采购、销售、安装的一体化集成商的转型。业务范围己经从全国各地延伸至海外各发达国家,涵盖生物医药业、食品生产业、冷链物流业、农产品种植业、科研院校研究业、化工工贸业、餐饮连锁业等多个领域。继2015年亚洲生鲜配送展参展获得良好反响后,浩爽制冷今年将三度参加亚洲生鲜配送展。据浩爽制冷营销总监(中国)方险玲表示,亚洲生鲜配送展最大的优势在于对专业观众的邀约力度。在2015年展会期间,浩爽接触到了来自生鲜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经销商、以及物流配送行业的许多目标客户,现场气氛热烈。方险玲希望亚洲生鲜配送展能够继续不断完善,为行业上下游搭建沟通平台。浩爽制冷总工程师王树友(以下简称“王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对2015年亚洲生鲜配送展的展出成果表示满意,并对我国目前的冷链物流形势发表了看法。

记者:在去年的亚洲生鲜配送展上,贵司展出了哪些产品,获得了怎样的反响?在本届亚洲生鲜配送展上又将新加哪些特色?

王工:在2015年的亚洲生鲜配送展上,浩爽制冷围绕“生鲜”、“冷链”两个关键词,通过仿真模型,展示了生鲜冷链环节中物流存储及配送等冷链关键环节;同时针对冷链环节中终端销售的生鲜食品的保鲜储存及展示问题,实体展出了适合水果生鲜超市的保鲜制冷设备,以其明晰的讲解和良好展示效果获得了生鲜食品终端零售行业朋友们的青睐。很高兴通过亚洲生鲜配送展,看到冷链环节的各界朋友们对生鲜食品有如此强烈的低温意识。

随着整体冷链意识的提高,各类低温冷库的建造率也有所上升,但各类生鲜食品滞销,尤以果蔬滞销新闻屡见于各新闻页面;与此同时,相隔不远的地区却出现该类果蔬价格水涨船高的现象。这其中除行情等因素外,货品流通信息对接不及时、各地库存量信息闭塞等因素也是导致上述情况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浩爽制冷在做好冷链低温仓储冷库、物流冷链冷库及各类终端零售制冷设备的同时,亦将在此次生鲜配送展上向各食品原产地及经销等各界朋友们传达出以下讯息:利用浩爽持有的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货品库存信息优势,对库内信息货品信息进行及时整合,并定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公开对接,实现跨区域性库内流通,解决各类货品滞销、断货等现象。

记者:我国粮食年年增收,却年年需要进口,粮食的保存率较低,体现出我国粮食在预冷、科学保存等方面存在不足。您认为我国在冷藏仓储方面的短板体现在哪些方面?未来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王工:近年来,我国在粮食增收上一直保有不菲的成绩,而粮食每年因贮存问题导致的保有率却持续走低,这体现出相应的粮食贮存技术或方式显然与粮食增收比率不成正比。

目前我国粮食储存方式还较为“原始”,忽略了粮食在贮存过程中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粮食在采收之后并非立即失去生命特征,在普通的存储环境中,仍会产生大量“呼吸热量”。这些热量若不及时排除,会引起贮存粮食的仓库温度过高,并释放大量二氧化碳,继而造成氧气含量降低,导致粮食霉变。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粮食储藏库因粮食呼吸作用产生高温而导致的霉变损坏率非常高,特别是在长江以南区域,在梅雨季和夏季的粮食霉变率相较北方地区更高。

虽然部分粮食储存方已针对该问题进行了相应的仓库改造,譬如采用“地下沟渠式”输风通风法来保持库内的温度及空气浓度,但仍不能准确地保证库内温湿度在最适宜粮食储存的标准上。在最近的一例马铃薯保鲜冷库工程中,浩爽制冷在传统的疏风环节上,加入机械的方式进行温度和空气调节,保障输入和循环的冷气温度保持在最适宜作物的15℃,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均保持3%左右。在食品质量安全日渐被国人重视的当下,粮食储存技术不但要保障粮食不霉变腐烂,更要从“保鲜”这一概念着手,致力于粮食品质、口感等的提高。

此外,食品入库前的前期预冷对后期的存储至关重要。目前很多预冷过程中出现的食品耗损,与冷库在预冷间与卸货月台间的调度冲突有关。尤其粮食类食品进库数量庞大,老旧的卸货区无法满足正常的货品卸货及预冷,浩爽在针对像粮食等数量较为庞大的货品进行冷库工程规划时,不但考虑到预冷间的体积、用途等问题,在物流卸货月台乃至物流园区规划上,也会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情况来进行合理地规划设计,将粮食在卸货及预冷环节的耗损降到最低。

记者:中国的冷链产业虽然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发展阶段。您认为中国冷链未来需要向哪些方向发展?

冷链物流仓库设计范文第5篇

近几年来,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食品越来越丰富。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政府对食品冷链物流的建设和发展也越来越关注,保持易腐食品品质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需求。与此相适应,我国冷库业即低温仓储业也在最近几年得以快速的发展。但是,尽管如此,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低温仓储业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据中、美、日三国的最新资料统计显示,按人均占有的冷藏库容积进行对比,美国是中国的8.58倍,日本是中国的7.34倍。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冷藏库建设方面的差距是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很大的。

冷库一半以上在东部地区

进入2l世纪以后,我国一些经济较为发达或者食品资源较为丰富、集中的地方,冷链物流体系基本上已初步建立和运作起来。有些地区如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环渤海地区的冷链物流发展非常迅速,而且还逐步走向规模化、专业化。

至2008年底我国冷库容量已超过1100万吨/次,年增长率达10%。在1100多万吨/次低温仓储总容量中,按主要储存商品品种划分,其中肉禽类冷库近600万吨/次,水产类冷库近300万吨/次,其余200多万吨/次为蛋品、果蔬和冷冻饮品类冷库。

我国地域广阔,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冷库建设发展也有很大差距。据现有资料分析,全国2008年建成的冷库中,东部地区占全部建成冷库的57.69%,中部地区占24.89%,西部地区占17.42%。在建冷库中,东部地区占全部在建冷库的74.76%,中部地区占6.58%,西部地区占18.66%。计划建设的冷库中,东部地区占全部计划建设冷库的60.67%,中部地区占21.63%,西部地区占17.70%。

冷库建设在选址方面越来越重视区位优势和服务优势。随着近几年来冷库行业的完全市场化,冷库从原来储藏型向物流配送型,从生产型向公共型转变,使原来各系统的冷库可以在市场上寻找共同的客户,相互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此,冷库建设在选址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其区位优势和服务优势。

在区位优势方面,充分考虑新建冷库与航运、水运、陆运等交通网络方面的情况,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附近的交通枢纽优势,发挥冷库低温物流的作用。在服务优势方面,充分考虑新建冷库最大的服务半径和最多的服务客体。

冷库三种经营形式

2008年冷库建造形式是多层土建冷库与单层的装配式冷库兼而有之。多层冷库一般在6层左右,层高一般在5米以下。单层冷库高度一般在l0-12米,个别的也有14米。冷库建设主要有三种情况。

为高端用户服务的冷链物流中心。日进货量较大,年周转20-30多次。冷库以单层装配式居多。冷库功能已从“低温仓储型”向“冷链物流配送”型发展。大多冷库已考虑多品种、低温化和宽温带;对于目标客户可能为水产和冰淇淋生产经营商的,库温已普遍低于-18℃,在-22℃至-25℃之间,有的甚至更低。库房内采用多层货架和叉车运输,选用冷风机。并配有封闭式降温站台。

为中端用户服务的冷库群。库房进出货由库房业主管理,使用叉车为主,低温库库温在18℃以下,有较好的管理制度。部分新建冷库配有降温站台。库房内配置排管蒸发器居多,有的也配备冷风机。

为低端用户服务的冷库群。主要为民营的冷冻食品批发市场服务。建造形式大多是土建多层冷库。库房内除了留有走道外,大多用通风网格分成单独储货间,分租给客户。进出货、堆垛保管均由客户自行负责。库房内配置的是排管蒸发器。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因此,不能过分地强调建设大型的、新型的、自动化程度高的现代化冷库。无论是建造储藏型冷库还是物流型冷库、冷库建设规模以及冷库选址方面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因地制宜,因需而建。只有满足市场的需求方可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和谐。

节能型冷库已成为发展方向

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明显加剧,环境恶化问题日趋严峻,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性的研究课题。冷库节能也成为低温仓储业的重要课题。冷库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多年来一直是耗能大户。据统计,制冷设备能耗已占全国耗电量的15%左右。冷库耗能不仅影响着冷库产品的质量和成本,也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节能建设的战略方针。

新的《节约能源法》已于2008年4月1日正式实施,使节约能源成为我国基本国策。中国已经确定了“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目标。国家发改委《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也提出,到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为27亿吨标准煤左右,年均增长4%。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以节能减排为起点的产业新政策必将对我国冷冻冷藏行业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必将促使冷库节能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由于我国建国初期建造的冷库,普遍存在技术设备陈旧落后、冷库保温严重老化、自动化程度低,能耗高效率低的情况,使国内冷库普遍成为高能耗冷库,部分冷库的能耗已占企业成本的30%以上。因此,冷库在新建时已开始同时考虑建筑设计和系统设计两方面的节能。并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制冷系统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建冷库从商业运行的效益角度出发,同时为了保障制冷系统的安全运行,冷库制冷系统自动化配置进一步完善。制冷系统更注重在高效节能的工况下运行。在高、中、低压储液器的液位控制、氨泵压差控制、吸排气压力的过低、过高控制及系统自动放空气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加强。但是要实现整个制冷系统的自动控制、节能控制和无人值守的高自动化,根据目前国情和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还有待时日。

计算机开始介入冷库的全面管理。新建大型现代冷库已开始全面采用计算机监控技术,以进一步提高冷库制冷系统运行和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使制冷系统运行参数能做到随机、精确控制和调节,保证运行参数在最佳工况下恒定运行,以达到最大限度节能和保证商品的最佳储存条件,保证储存商品品质。

蒸发式冷凝器已基本替代了传统的水冷式(壳管式和大气式)冷凝器。综合比较蒸发式冷凝器与水冷式冷凝器及冷却水塔总耗电(制冷压缩机电耗+风机电耗+循环水泵电耗)可节电17%。新建冷库普遍采用了蒸发式冷凝器。

制冷系统开始较多的选用进口监控阀件。为了改变过去考虑安全而选用多台循环储液器,造成机房面积过大,而增加系统灌氨量和基建投资等情况,现在为制冷系统中桶泵机组等配套的液位监视、控制、报警元件和自控阀门,开始较多的选用丹麦Danfoss、美国Hansen、Parker工业制冷控制阀件,使制冷压缩机更安全、氨泵再循环供液系统高效、安全运行。

国产制冷系统研发成功。目前制冷行业普遍使用的CFCS等人工合成制冷剂,对地球的臭氧层产生了严重的破坏,1987年签署的蒙特利尔议定书,限定了对臭氧层破坏的CFCS相关制冷剂的使用,1997年缔约国京都会议,又形成了削减温室气体的决议案,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寻找一种对大气气候和人类生态环境没有影响,并且安全、廉价、环保、节能的制冷剂。

到目前为止,已开发与应用的中温制冷剂中R22是我国复叠式制冷机组中应用最多的制冷剂,但它是HCFC类的制冷剂,是将逐步被淘汰的制冷剂;低温制冷剂中,R13是CFC类的制冷剂,已经禁止使用,C02作为一种自然制冷剂成为世界各国近年来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各国采用C02做制冷剂的研发步伐很快,中国是个能源缺乏大国,面临着很大的环境保护压力,C02作为一种制冷剂的应用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冰轮公司研发的《NH3/C02螺杆复叠制冷系统》采用的NH3和C02制冷剂均为对环境友好的自然工质,这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套NH3/C02复叠制冷系统,该研发项目实现了比世界同类产品先进水平的性能指标高出4%,走在了各国同行业的前列。

新型的高效节能保温材料进入市场。真空绝热板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保温材料。其主要特点为:导热系数很低。目前传统的保温材料导热系数一般都在0.02w/m.k以上,而真空绝热板的导热系数在0.004w/m.k以下。可见,真空绝热板具有很低的导热系数,绝热性能是传统材料的5倍以上。厚度薄。现在普遍的应用一般在10-30mm,与传统材料相比,减小了壁厚,增加了有效容积。

国内真空绝热板处于市场启动阶段,2008年开始批量供应市场。尽管真空绝热板具有优异的热屏蔽性能,但是它相对较高的价格限制了其在电冰箱,冷藏车,冷库、集装箱等极有发展前景领域的广泛使用。

新的冷链物流温度记录系统开始运用。随着冷链物流的发展,显示商品在全程冷链中的温度情况的温度记录系统开始在冷链物流领域运用。这种产品的硬件采用美国进口芯片。该芯片是一个封装在直径为17mm的不锈钢外壳内的计算机感温芯片,防水溅,防潮,污物和化学品等,并经过耐磨损试验,坚固耐用。其不锈钢外壳,像电子电池,干净卫生、方便消毒,直径为16.5mm,厚度约6mm,体积小,方便放置,内置锂电池,电池使用寿命最长可达10年,其系统功能包括:数据导出、数据分析、文件加密、报表打印、数据报警记录和管理信息输入。信息采集可在l一255分钟任意设置,并可根据物流记录需要,任意定时、延时启动记录仪。国内已开始在乳制品和冷饮行业中运用。

这种无线温度记录系统与GPS相结合,可以对冷链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目前,在我国医药行业、乳品行业和食品行业已开始运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有关食品冷链也将运用此项技术。

此外,新一代增强型电子智能记录仪也已研制成功,该产品采用USB通讯技术,无需专用软件即可下载数据,使用更加方便。所有设置都可在本机上设置。

(资料来源:中国仓储协会)

2008年,全球总体冷藏库容量大约是2.4777亿立方米(87.4997亿立方英尺)。全球冷链联盟/国际冷藏库协会(GCCA/IARW)2008年的报告收集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数据。这些国家和地区公共冷库的存储容量,与2006年收集的数据比较来看,其中17个国家和地区的冷库容量有所上升,6个国家保持比较平稳水平。

统计显示增长幅度最大的地区分别为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和巴西。这些国家的冷库总容量为63.5032亿立方英尺(1.7982亿立方米),即从2006年底到2008年底增加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