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一、做好上下沟通协作

妇幼健康事业是基础的民生事业,关系到妇女儿童的健康,更关系到人口素质的提升,相关项目也是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为此,全区妇幼健康工作者要有大局意识,讲担当、尽义务。区乡村三级要协调一致,数出一处,遵章守制,扭转提升工作。卫健局妇幼科要发挥行政监督指导全区妇幼健康工作的作用,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和监督,要及时准确的向卫健局和上级业务指导机构上报工作信息和进度,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要遵守工作纪律,学习业务知识,及时准确完成工作任务和要求。

二、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

落实肺炎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妇幼保健机构院感防控工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对辖区内妇幼保健机构进行随机抽查,加强对孕产妇合并肺炎等危急重症救治指导力度,做好对重点病例的救治工作指导。开展儿童肺炎疫情监测。加强孕产妇和儿童病毒肺炎防控知识宣传,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的妇幼健康管理工作。

三、统筹推进妇幼健康事业发展

做好“两纲”、“十三五”、妇幼健康扶贫终期评估和经验总结,按照“十四五”、新“两纲”要求,部署落实妇幼健康重点工作任务,做好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衔接。坚持“大健康、大妇幼”理念,推进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加强部门协同,争取社会支持,共同推进妇幼健康事业协调、开放发展。

四、全力保障母婴安全

继续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巩固母婴安全五项制度。密切监测母婴安全形势,推行巡回指导,切实将母婴安全工作责任落实落细落到人头,强化孕产妇的健康闭环式管理,全力避免孕产妇死亡。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能力建设,开展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技能培训和竞赛演练,积极推进多学科协作诊疗,提高妇幼健康服务人员能力素质,坚持强化风险意识不放松,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推动孕产妇危重症评审。组织开展孕产妇死亡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加强新生儿复苏和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等适宜技术的推广。加强医疗机构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危儿管理,降低婴儿死亡率。加强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及孕期随访,降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启动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提高梅毒孕产妇治疗率和梅毒产妇所生新生儿的预防性治疗率,有效阻断母婴传播。

五、创新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推进妇幼健康保障工程。全面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通报考核结果。落实“两个允许”要求,探索建立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与规范化管理。推广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落实妇幼健康统计调查制度(2021版),加强妇幼健康信息质量控制,反馈、通报质控结果,妇幼卫生信息年报表每季度上报前需由妇幼保健机构主管领导签字确认后上报。推广先进地区“云上妇幼”典型经验做法。推进母子健康手册使用。

六、强力推动妇幼健康信息化进程

落实《省妇幼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管理要求(试行)》,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全市妇幼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积极推动助产机构完成系统对接。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分娩信息24小时内准确无误录入妇幼健康信息系统,确保及时导入出生医学证明系统,达到信息及时共享。注重防范网络信息与数据安全事件发生。

七、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落实《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方案》,抓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开展预防出生缺陷日主题宣传和公益活动。推进婚前孕前保健服务,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和增补叶酸项目工作管理,优质高效完成工作任务。落实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相关标准规范,强化服务质量监管,规范全市听力筛查中心建设,明确转诊流程,按要求及时录入妇幼信息系统,提高全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率。推动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落实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做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工作。

八、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继续实施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加强0-6岁儿童健康管理,强化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等保健服务和儿童营养喂养咨询指导。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加强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和婴幼儿养育照护科学专业指导。加强爱婴医院管理和母乳喂养社会宣传,巩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成效。

九、推进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推进妇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加强青少年保健、更年期保健服务适宜模式推广。推动落实基本避孕服务,促进生殖健康服务融入妇女健康管理全过程。继续开展“两癌”筛查项目,免费为城镇低保、特困供养家庭有意愿的适龄妇女提供宫颈癌、乳腺癌检查服务,加强质量控制,提高筛查质量和效率。

十、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属地整改措施

卫健局要落实属地妇幼健康服务行政管理的主体责任,针对本地“十三五”期间母婴安全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妇幼健康项目、重点信息监测等各方面工作上的短板弱项、研究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推动执行落实,为“十四五”开好局。区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要落实好区域妇幼健康服务业务监管和指导责任,认真总结分析具体工作的薄弱环节,研究落实改进办法,加强对各级相关医疗机构的业务监督与指导,切实提升全区妇幼健康整体服务水平。要强化卫生行政部门与属地妇幼保健机构间的协调配合,上下联动机制,促进行政与业务有机融合,更有力的推动妇幼健康事业更快更稳发展。

十一、加强妇幼健康行业监管与行风建设

强化妇幼健康行业重点技术、重点领域、新业态的风险排查和防范,严防系统性风险。推进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技术综合监管,禁止助产机构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开展产前筛查相关项目(血清学、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指导各地开展孕产妇住院分娩实人实名认证工作。加强妇幼健康行风建设,塑造行业良好形象。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宣传、实施“一法一办法”整体情况

XXX区近年来认真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加强妇幼保健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规范母婴保健行为的重要法律依据,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能够严格按照《母婴保健法》“一法一办法”等文件规定开展工作,确保各单位服务项目与许可项目相符,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对出生医学证明规范化管理,做到有专人保管,证章分开,严格执行了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与此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抢救流程及孕产妇报告制度,建立了产科质量管理制度及产科质量标准。各乡镇、街道结合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区创建、省级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示范中心创建。各类健康宣传日,充分利用禹立潮头公众号、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媒介,加强《母婴保健法》“一法一办法”的宣传。

二、政府将母婴保健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情况

1.母婴保健服务体系建设政策落实情况:我区共有医疗助产机构xx个,其中三级机构xx个,二级机构xx个,一级机构xx个,均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拥有《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共计xx人,其中产科医生xx人,助产士xx人,每年都能定期参加市妇幼保健院及其他相关业务单位举办的各类技术业务培训。

2.出生缺陷防治政策落实情况:通过一系列免费婚前检查、孕前检查、早孕建册、产前筛查等政策的落实,出生缺陷率发生率已逐年降低,202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6.2/万),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率98.9%。2021年随着我区婚检孕优一站式门诊的建立,将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几率。

3.生殖健康服务政策落实情况:2017-2020 年开展免费妇女病普查率均能达到两纲指标要求,从连续三年的总体情况来看,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妇女保健的宣传力度,在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普查工作的同时,拓展新项目,提高普查率。我区目前发病率位于前二位的依次是阴道炎、宫颈炎。

4.母婴保健财政投入情况:主要来源于基本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经费和其他妇幼相关的专项项目经费。

5.妇幼保健机构基本建设经费:无。

6.妇幼保健机构人员工资情况:区级妇计中心在编人员与编外人员的工资均能够正常发放,且也都能够按照区人社局文件标准发放各项奖励绩效等。

7.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经费保障情况:主要来源于基本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经费和其他妇幼相关的专项项目经费。

8.各级母婴保健设施建设和改善情况:2020年底,全区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医疗机构均按要求配置母婴设施;其他公共场所应配置母婴设施的,配置率不低于60%;所有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基本建成标准化的母婴设施。

9.母婴保健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培训情况:辖区内取得《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证》的医务人员每年会进行医学继续教育,并取得相应的学分证书,市级妇幼保健机构每年举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培训班,接受新办证和老证换新证的业务培训。

三、婚前保健方面

1.婚前医学检查制度落实情况:按照《母婴保健法》和《安徽省免费婚前检查规范》要求制定婚检的各项制度和行为准则,并能够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婚检医生进行一日一总结一日一归纳,主检医生负总责,实行全程的质量控制。

2.医疗保健机构为公民提供婚前卫生咨询服务情况:2020 年婚检共检出各类疾病异常238人,均进行医学指导,并采取医学措施,项目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医疗保健机构为公民提供婚前卫生医学检查服务情况:婚前医学检查是近几年的民生工程,实施免费婚前检查有利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自我区免费婚前医学检查项目启动以来,辖区婚检率已有显著提高。2020年共完成婚前医学检查xxxx对,检查率87.71%。比较近5年的数据,婚检率均能够达到85%的两纲目标要求。

四、孕产期保健方面

1.医疗保健机构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母婴保健指导情况:对于结婚前和怀孕前的育龄妇女进行免费婚前检查和孕前优生检查服务,我区近3年每年完成数都能达到应检目标人数的80%以上。对于孕产妇提供免费早孕建册和5次产检服务,孕产妇产后社区妇幼保健人员会进行1-2次的产后访视,对产妇产褥期的一些生理性变化和新生儿常见症状及喂养进行指导,我区近几年的早孕建册率能够达到90%以上,产后访视率在95%左右。

2.医疗保健机构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咨询情况:我区医疗保健机构开设了孕产妇营养中心和高危门诊,对有需求的孕产妇进行一对一的营养指导,并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专案登记,定期随访。

3.医疗保健机构提供产前定期检查情况:XXX区2020年全年活产2081人,孕产妇系统管理1813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7.12%;住院分娩2081人,住院分娩率100%。近年来,孕产妇建卡率、住院分娩率、产前检查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率逐年提升,达到预期目标。孕产妇死亡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

4.医疗保健机构监护胎儿生长发育情况:不涉及。

5.医疗保健机构为新生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情况:对辖区医疗机构内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免费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和听力筛查。2018年,机构内出生活产数5855人,新筛率97.9%,出生缺陷数35人;2019年,机构内出生活产数4931人,新筛率97.7%,出生缺陷数32人;2020年,机构内出生活产数3600人,新筛率98.9%,出生缺陷数22人。

五、婴幼儿保健方面

1.医疗保健机构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情况:每年辖区内医疗保健机构依托孕妇学校、母乳喂养周等活动,向孕产妇及其家属宣传科学喂养、母乳喂养等知识,近几年母乳喂养率逐年提升。

2.医疗保健机构对婴幼儿进行健康检查情况:2020年7岁以下儿童20543人,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19106人,保健管理率93%;3 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6322人,3 岁以下系统管理率87.27%;经四年数据对比,各指标虽有小幅度波动,但均在各项考核指标要求的范围内。

3.医疗保健机构对婴幼儿进行疾病筛查情况:2020年区内助产机构活产数为3600人,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率为98.89%,听力筛查率为96.5%。

4.医疗保健机构对婴幼儿进行预防接种情况:不涉及,由区疾控中心负责。

六、技术服务资格方面

母婴保健机构和从业人员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等许可开展业务情况:我区共有医疗助产机构7个,其中三级机构2个,二级机构2个,一级机构3个,均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许可证》,拥有《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的共计102人,其中产科医生50人,助产士52人。

七、医学技术鉴定方面

1.开展婚前医学检查的医学技术鉴定情况:不涉及。

2.遗传病诊断的医学技术鉴定情况:不涉及。

3.产前诊断的医学技术鉴定情况:不涉及。

八、监督管理方面。

1.卫生行政部门对提供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监督管理情况:未发现有违反规定的情况发生。

2.卫生行政部门对提供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情况:未发现有违反规定的情况发生。

九、在贯彻实施“一法一办法”及开展妇幼保健工作中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意见建议。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体来说,我区妇幼保健工作在基础管理、业务开展以及功能完善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辖区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提供了较好的服务。但妇幼保健是一项长期的、连续的、公共的、公益性较强的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机构编制短缺,专业人员严重不足。辖区母婴保健工作主要由区妇计中心承担,基层妇幼健康工作量大,卫生医疗专业人员不足,人才断层现象严重,知识结构偏低,缺少进入和退出机制,部分业务人员身兼多职,承担数项工作,工作压力过大。

2.妇幼保健能力建设有待提升。区级妇计中心房屋难以满足目前妇幼健康工作的需要。办公条件和环境一定程度影响了日常业务工作的开展。乡镇计生办编制未并入妇计中心,导致区级中心人员编制不足,此外,乡镇社区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基层队伍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相关意见建议

1.补充人员,加强培训,稳定人才队伍。根据工作的需要,建议由市级统筹优化编制内人员招聘方式,有针对性的引进妇幼保健急需专业人才。加强人员队伍综合素质培训,努力营造尊重知识、重用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基层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建设稳定的基层妇幼人才队伍。

2.加大投入,保障到位,完善基础设施。妇幼卫生保健服务是集医疗、保健、健康检查、健康教育、预防和技术指导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妇幼保健工作的的倾斜和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合理运用经费,完善基础设施。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早期健康教育、营养治疗、体格发育、智力发育

人在一生当中,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就是婴幼儿时期,在此阶段婴幼儿的可塑性极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也是促进良好行为习惯、智力发育的重要时期[1]。有文献表示,在婴幼儿时期对婴幼儿尽早提供丰富、系统的养育环境以及信息刺激,能够帮助婴幼儿今后的生长发育,起到积极的作用[2]。我院对200名婴幼儿中的100名采用营养指导及早期健康教育,观察婴幼儿智力发育和体格之间的关系,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进行系统化管理的200名婴幼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婴幼儿男56例,女44例,年龄3-28d,平均年龄(20.3±1.3)d;对照组婴幼儿男50例,女50例,年龄5-30d,平均年龄(23.3±2.1)d;本次研究中排除核黄疸、早产、惊厥等可能对智力发育或体格发育造成影响的婴幼儿。两组婴幼儿无论是在年龄、性别以及一般资料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观察组婴幼儿全部通过我科自拟的0-6岁早期婴幼儿智能评估表进行评估,将评估结果以及相应的保健指导打印给家长,根据婴幼儿在体格或发育各个功能区中存在的缺点或优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医护人员对家长讲解潜能开发知识和保健指导,并对婴幼儿配上合适的玩具,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婴幼儿得到有效训练。定期在我院举办育儿讲座,与婴幼儿家长交流、沟通。专题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现代育儿理念和育儿中常见误区及科学合理的喂养方式等。根据我院婴幼儿情况编制了健康教育处方分发给家长。对于1-12个月的婴幼儿,我院均以400U/d剂量为婴幼儿补充维生素A、D,平日根据婴幼儿晒太阳的情况,适当补充维生素A、D。对照组婴幼儿均接受常规饮食。

1.3诊断标准

佝偻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以及维生素D缺乏婴幼儿诊断标准均根据我国颁布的《小儿四病防治方案》中相关标准。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婴幼儿12个月后患上营养性疾病患病率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为了能够拓宽儿童保健服务面,满足当今人们对儿童保健的高要求,在基层开展儿童系统化管理,合理科学的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健康教育,添加必要的营养素,除了能够提升家长的保健意识,降低婴幼儿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之外,同时还能够促进婴幼儿神经行为发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健康教育能够加强儿童和家长之间接触的机会,促进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和母子情感之间的交流,能够让婴幼儿能够适应从完全依赖到独立的过度。婴幼儿今后长大后能够更快的融入到新的同伴中,不会害怕接触新鲜事物,这对婴幼儿将来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3]。从体格上进行比较,两组婴幼儿无显著差异。崔文霞,黄淑珍, 赵立梅等人[4]研究发现早期对婴幼儿进行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婴幼儿体格进行发育,但本次研究表明两组婴幼儿体格方面无显著差异,这可能与儿童不能充分接受科学喂养和科学锻炼等因素有关。婴幼儿体格的发育同样与年龄、性别、遗传以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直接关系。――这段话麻烦老师看看有问题没有

为能进一步降低营养性疾病的发病率,应当大力推广早期健康教育与营养指导,能够帮助婴幼儿健康成长,对婴幼儿发育也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敬明,葛学英,王真波,等. 基层早期教育及营养指导与婴幼儿体格和智力发育关系的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02:134-135+138.

[2]李锋.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体格智能发育的作用[J]. 中外医学研究,2013,02:224-225.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现阶段社会对医疗卫生期望值太高,重医疗轻预防保健现象尚存,特别是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妇幼保健管理难度增加,母婴安全隐患仍然存在,流动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波动较大,制约了妇幼卫生工作的发展。针对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切实做好妇幼卫生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行政参谋和助手作用,认真地解决新阶段面临的新问题。

新探索的实践与做法

营造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近年来,苏州市政府实施了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母婴阳光工程、保障母婴安全工作等重大举措,把妇幼卫生主要指标纳入“两个率先”总体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科学发展观目标管理体系,纳入政府卫生工作目标任务,这为推动妇幼卫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全面开展政府实事工程2005年开始全面启动的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婚前医学检查一站式服务,以及母婴阳光工程等政府实事工程,以关怀妇女、儿童和特殊人群为目标,实行免费母婴健康咨询、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免费产前筛查诊断等系列保健服务。各地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将惠民措施贯穿于妇幼保健服务全过程,将项目内容延伸到流动人口,力争实现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加强母婴安全管理工作流动人口的大量融入,影响了妇幼卫生主要指标的完成。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我市推行了母婴急救共济制度,实行了危重孕产妇逐级报告制度,建立了危重孕产妇转诊制度,完善了母婴死因评审制度,实施了孕产妇死亡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快速启动母婴救治程序,特别在突发母婴危重险情时,组织相关专家赶赴现场,提高了全市危重母婴抢救成功率。加快推进妇幼卫生信息建设为做好妇幼卫生工作的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动态监测项目实施情况,我市将妇幼卫生项目纳入苏州市妇幼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涵盖了妇幼保健基础工作、妇幼卫生的业务管理、卫生部新开展的各项筛查管理、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等各种报表、证件管理,以实现系统管理信息化、业务资料电子化、监测统计自动化、保健服务便民化。目前已将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如妇女“两癌”检查和叶酸补服,以及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传播项目的内容拓展到信息平台,工作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认真落实重大妇幼卫生项目2009年以来,为确实保障广大农村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进一步降低我市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素质,我市按照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工作要求,加强了领导、明确了任务、推进了四项重大妇幼卫生项目工作的落实。项目实施以来,全市(至2011年9月)发现乳腺癌113例(其中癌前病变18例)、宫颈癌89例,癌前病变1418例;2011年1—11月全市婚检和孕产期保健中分别发现HIV阳性妇女1例和孕产妇9例,梅毒阳性孕产妇112人,乙肝阳性孕产妇3293人,年内完成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3293人,均按工作要求实施了母婴阻断。

新探索的效益与成效

提升了职工思想素质具体表现在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廉洁自律性,防腐意识和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明显加强,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并且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工作大局。同时,职工在妇幼卫生健康促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健康教育宣传栏和组织现场活动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传播。仅2011年全市开展宣传活动3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8万册,张贴宣传海报300张,发送母婴健康知识短信2万余条,发表科普文章10篇,社区巡回讲座30次,极大地促进了妇幼保健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全市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4年的9.33‰降至2010年的6.62‰、婚检率由2005年的4.61%上升至2010年的91.18%;6年中检出乙肝、艾滋病、梅毒等指定传染病人数3076例(其中性病848例),按照医学要求均采取了及时的治疗干预;2005—2010年期间,全市筛查和诊断重大缺陷胎儿1130例,其中79%终止了妊娠;发现新生儿先天性疾病851例,其中听力障碍儿546例,均采取积极治疗干预。由于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阻断了疾病的母婴传播,减少了严重缺陷儿的出生,降低了出生婴儿残障的程度,全市出生人口素质得到提高。母婴安全工作凸显成效危重孕产妇和婴儿的救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仅2010年全市救治危重新生儿874例,救治成功率为94%;救治危重孕产妇923人,救治成功率为98%,挽救了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全市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根据中国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34.2/10万和婴儿死亡率14.9‰的推算,2010年苏州市减少了26例孕产妇死亡和862例婴儿死亡,有2.5万名高危孕产妇得到良好的监护和治疗。母婴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几年来,全市以预防出生缺陷为先导,带动了母婴保健整体水平的提高,实现了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围产期保健、女职工保健、儿童保健工作的联动,促进了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的提高。2010年统计年度报告显示,全市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97.9%,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98.78%,孕产妇死亡率4.47/10万;婴儿死亡率4.18‰,达到了发展中国家先进水平。我市实施妇女“两癌”检查以来,共筛查确诊乳腺癌66例(其中癌前病变5例)、宫颈癌46例,癌前病变133例,由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了患病妇女的生存质量。

婴幼儿健康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提高婴幼儿健康保障水平,使体弱儿及时得到干预,减少健康危险因素,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具体目标是年度辖区。

1、新生儿访视≥90%;

2、儿童健康管理率≥90%;

3、儿童系统管理率≥90%。

二、范围和对象

范围:辖区2镇,9个办事处。

对象:辖区内0-36个月所有居住儿童。

三、服务内容

1、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在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等。对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其出生时身长、体重,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和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

2、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新生儿满28天后,结合接种乙肝疫苗第2针,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随访。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情况等。对其进行身长、体重测量和发育评估。

3、婴幼儿健康管理:满月后的随访服务均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时间分别在3、6、8、12、18、24、30、36个月龄时,共8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特别是2、4、5、15月龄时。随访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这次之间的儿童喂养、患病等情况,为儿童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儿童6-8、18、30个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对发现有轻度贫血儿童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4、根据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根据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增加随访次数。对低体重、消瘦、发育迟缓、中、重度贫血等发育异常儿童分析原因,及时转诊。

5、儿童健康管理在时间上应与预防接种相结合。每次预防接种前,均要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禁忌症的评估。同时为满足生长发育监测的需要,除上述规定的访视和随访时间外,在儿童每次接受免疫规划范围内的预防接种时,应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生长发育图上。

四、服务要求

1、掌握信息,访视建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要及时掌握本辖区的儿童出生情况,获取婴儿出生信息,在婴儿出院后7天内进行第一次家庭访视,建立《婴幼儿保健手册》,填写《新生儿家庭访视记录表》,并收回第一次服务卡。

2、按时随访,定期指导。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时开展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和满月后婴幼儿的8次随访服务。每次服务后填写相应随访服务记录表,并收回相应服务卡。对发现的高危新生儿及体弱儿要实施专案管理,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及时转诊,定期随访。

五、组织实施

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是妇幼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组织,将其纳入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统筹安排,全面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一)明确职责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要通过孕产妇保健、预防接种、门诊等途径掌握辖区中的适龄儿童数。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为0-36个月婴幼儿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并做好辖区内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和体弱儿的初筛、转诊和随访服务,按时统计上报有关信息。

2、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

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指导下,协助承担辖区内儿童保健服务任务。

3、妇幼保健机构

区妇幼保健院是辖区内妇幼保健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心,要根据辖区实际,细化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结合儿童保健常规工作,对本辖区开展的0-36年月儿童健康检查服务工作实行专项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定期开展检查、考核与评价。

(二)设计、印制婴幼儿保健手册

《婴幼儿保健手册》和保健服务卡是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记录载体,是反映儿童健康管理业务开展程度重要凭据。区妇幼保健院要按照国家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要求,统一设计、统一编号,登记发放,严格管理。

(三)保障服务能力

1、开展儿童健康管理的机构应当具备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从事健康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并接受过儿童保健专业技术培训。

2、设儿童保健室、诊断室。

3、有诊断桌椅、检查床、资料柜、儿科检查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