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抗旱造林技术

抗旱造林技术

抗旱造林技术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山区;植树造林;干旱区域

中图分类号 S7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145-01

干旱对于我国山区的造林来说,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同时又是我们近期在进行人工造林过程中面临着的一个严重的问题。随着我国对植树造林重要性全面的认识和分析,大范围的植树造林活动进入到山区的干旱地区。而最近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山区的干旱情况逐年的加剧,这就造成的土壤逐渐向沙漠化发展,水资源枯竭,沙尘天气不断发生。而进行植树造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这种问题,从抗旱造林的技术手段入手,探寻造林工作过程中主要的技术要点真正为林区的工作发展奠定坚持的基础。

一、山区抗旱造林技术

(一)雨水造林技术

这种造林技术主要是对土壤进行改进的一项造林技术,通过对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有效的改变,或者在植株造林过程中向土壤中添加吸水凝胶,保证树木周围的土壤能够有效的保存天然雨水或者表面的流经并形成稳定的水源,使其能够在干旱的环境下为树种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满足树木生长所需要的各种环境和对水的需求。雨水造林技术对于提供经济林的产量,确保苗木成活率有着积极作用,是抗旱条件下一项新型的造林技术。

(二)固体水造林技术

固体水造林技术主要是利用高分子技术和材料而进行的一种山区抗旱造林技术,其实质是利用高分子化学材料将水的易流动性、易蒸发和易冻结和易融化的性质加以改造,并将水固话在高分子材料构成体系里,然后利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将其分解出来,并逐渐地的释放出水分,为植物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同时,高分子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作用,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对森林的生态系统不会早成额外的影响。是我山区抗旱造林技术比较适合的一种造林技术,值得在造林区域内大面积推广应用。

(三)容器苗造林技术

在干旱的山区土壤中水分含量是十分低的,同时,土壤的理化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贫瘠的特点,因此,在干旱的地区进行造林会因为土壤干旱和贫瘠的问题导致造林的成活率不高,林木因为缺水而出现严重的生长缓慢的现象,最终在山区形成了恶性的循环。而采用容器造林及时能够有效的解决山区土壤贫瘠以及水分含量不高的问题,在我国东北地区,早春干旱情况一般都比较严重,因此在造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早春干旱树苗出现脱水的现象,最终导致了树苗出现严重的死亡现象。采用容器造林技术主要适合对松柏类树苗进行繁育,主要的技术要点是在一个固定的容器中盛装有丰富水分和养分的基质,在良好的环境温度和水肥条件下进行发芽和育苗活动,这使得苗木在发芽生长的初期获得的温度、湿度以及营养都比较适合,有利于对苗木的培养。然后当苗木进行移植阶段之后,将容器苗直接植入到造林的区域内,由于在造林过程中一直会有容器存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运输过程中对树苗根系的伤害,又可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为苗木提供稳定的水分和养分。这种容器又同时具备了可降解性,随着树木的生长其逐渐会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掉。从经济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种造林技术有着极大的推广价值,是山区干旱地区进行人工造林的一种有效手段。

二、山区抗旱造林的技术要点

(一)选择合适的抗旱性树种

在山区干旱的地区进行人工造林过程中,要做到适地适树的原则,在保证造林成活率、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植树造林的各项效益。在造林过程中树种选择的是否合理不严重影响着树木的成活率和未来的生长,同时对树木效益的发挥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树种的选择通常都是将其和当地的环境进行有效的结合,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保证选择的树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树木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使抗旱造林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造林整地的技术要点

整地时造林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境,在干旱地区合理的进行整地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其实提高树木成活率和改善幼猫生长环境的一个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经验我们总结出,在干旱地区进行植树造林过程中一定要提前做好整地工作,这样可以保证土壤有效的蓄水,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林业生产的环境、光照的条件以及通风的条件,使得土壤德芙肥力不断地增加。通常情况下,在半干旱的地区进行植树造林,应该提前半年对林地进行有效的整理,这样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在我国北方山区的干旱地区提前进行整地有利于土壤更好的进行蓄水,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三)抗旱造林过程中起苗和种植的要点分析

在山区干旱地区进行造林过程中,对于起苗的时间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起苗工作是在上午或者是在阴雨天气中进行的,同时为了保证树苗种植之后的成活率,在起苗过程中有一定要保护好树木的根系,保证树苗根系的完整性。对于苗木过高的额树木还应该及时的对其进行修剪,并切口要做好及时的保护,采用塑料薄膜将切口进行严密包裹。在树苗种植过程中,种植的关键在于减少树苗自身水分的蒸发,在种植过程中一定要遵守“三埋两踩一提苗”的原则,确保种植的质量,从而提高抗旱造林的成活率和造林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时树艳.平原地区干旱贫脊盐碱地造林技术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1)

[2]赵杰,杨瑞卿.徐州市居住绿地植物调查与分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

[3]季蒙,杨茂仁,王晔平,崔清涛,何晓平.内蒙古公路绿化树种现存问题及选择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17)

[4]景利萍,胡林林.白泉山生态公园的林种规划及树种选择[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0(21)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第2篇

1.栽植前对苗木进行调运和处理的技术在造林工程开工之前,起苗时,要求所有苗木的根系尽量保持完整,如果在起苗过程中出现了损伤根系的情况,就必须对出现问题的苗木根系进行修根。而对于一些针叶类苗木来说,还要在起苗前进行打泥浆;另外,对于阔叶类的苗木来说,在栽植之前还要进行浸泡,浸泡时间必须要达到48h才行。之后,再根据不同苗木种类,对所有的苗木进行修枝,这样可以减少苗木自身的水分蒸发。

2.栽植过程中的抗旱技术对于针叶树苗木来说,在栽植的过程中,要在实际的造林地上对其进行2次打浆泥。打浆的时候要把苗木全部放入水桶,在水桶当中加入适量的水,这样就可以方便随时对苗木进行放苗和栽植。栽植的时候最好先在地上挖一个垂直于地面的壁,然后再把苗木轻轻放入到其中,并进行适度提升,这样可以使根系尽可能舒展开来,然后再在坑内填入少量的土,让根系更加踏实。栽植工作完成以后,还要视造林地所具有的特定条件,根据不同的苗木品种,采取相应的抗旱措施。覆膜措施所谓覆膜措施,就是用一块地膜覆盖栽植穴,地覆要比栽植穴大一些。铺膜以后,在地膜的中间捅出一个非常小的孔,然后把其从植株的头部伸进去,直到覆盖住整个苗木的根系位置,然后将地膜四周用土压实。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土壤当中的水分经过根系层不断的蒸发到空气当中。通过这样的办法,可以在土壤中蓄积比较多的水分,从而有效提高苗木的抗旱能力。栽植抗旱树种在部分石质山地,可以栽植相应的抗旱树种,比如油松等。栽后使用石片覆盖苗木周围,同样也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3.用枯草进行覆盖由于很多地方都推广了育肥技术,于是在很多宜林荒山或荒地之上就存在着大量的枯草。可以根据这种实际条件,在栽植完苗木之后,将这些枯草直接覆盖到苗木周围,这样苗木在夏季温度比较高的时候,根系层当中可以保持一个适宜的温度,就能减少土壤当中水分的蒸发,最终达到抗旱保苗的目的。但是冬季来临时要防止火灾的发生。

4.覆土抗旱在我国许多干旱和半干旱的地区,冬季和春季寒冷而且漫长,春季的风也非常大,因此,在造林之后的林地上,到了这个季节就会显得非常干燥,苗木的根部有时候吸收不到任何水分。但是对于植株本身生长的需要来说,它还必须时刻散发掉一定的水分,这就很容易使得一些苗木出现生理上的干旱,造成部分植株由于缺水而死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晚秋到来的时候,最好对苗木进行覆土,具体来说就是将当年生的小苗木用一些虚土来进行掩埋,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水分散发。

二、抚育技术

1.夏季浇水夏季虽然多雨,但是气候十分炎热干燥,苗木蒸发作用非常强烈,所以要适时利用各种措施进行蓄水,然后将蓄积的水分浇灌到苗木的根部,每次每株苗木注水大概在0.85kg左右,而一次注水之后基本上可以抵抗15d左右的干旱。

2.松土和除草技术造林地进行松土,可以有效防止干旱的发生,因为这样可以割断苗木与周围土壤当中毛细孔结构的联系,也就大大降低了苗木周围所发生的土壤水分蒸发强度。另外,对造林地当中,尤其是种植穴里面的杂草也要进行清理,这样可以减少杂草所吸收的水分,也就能够提高种植穴当中土壤的实际持水能力,最终达到有效抗旱和保墒的目的。

3.管护技术苗木栽植之后,要定期对其进行管护,尤其是在刚刚造林之后不久的时间之内,或者是苗木在越冬的时候,还应该在秋季和冬初,对种植穴进行埋土防寒,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年春天土壤开始解冻为止。否则,苗木就容易失去水分,从而导致生理干旱发生,甚至造成苗木枯死。除此之外,还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管护措施设计的时候,还必须要考虑到不同品种苗木应当采取的不同管护措施,有效增强整个林地水分的稳定性。在很多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由于整个区域内全年的降水都非常少,同时蒸发量相对来说又比较大,所以更好地利用苗木所具有的特定生理条件,将其与造林地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结合,采取更加有效、方便的管护措施,如人为地改善林地条件,也可以大大提高栽植成活率和保存率。

三、结束语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第3篇

蒲城县位于关中平原到黄土高原的过度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7′20″~109°54′48″,北纬34°44′59″~35°10′30″。海拔345~1282m。该地区属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仅550mm,且多集中在7~9月,一般占全年降雨量60%。土壤以善土和黄土为主,阴坡土层较厚,阳坡土层较薄,且有机质含量底下。土壤pH值6~7.5。从地貌上看,该区有大量的荒山荒坡,沟壑纵横,沟深坡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失去生态平衡。虽经多年治理,效果不佳。由于缺水,造林成活率低。因此在该地区推广花椒抗旱造林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技术内容

花椒抗旱造林技术是通过采用提前整地,苗木保护和科学栽植等技术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

2.1整地

整地方式根据立地条件而定。荒山沟坡采用挖鱼鳞坑和修反坡梯田方法进行。地埂台田采用人工挖穴。整地时间:每年夏秋季整地,第2年春季造林。整地方法:鱼鳞坑是在沟坡上修成60~120cm宽的带状梯田,外高内地,以利保墒蓄水。穴状整地:根据造林密度挖成60~70cm见方的大坑。挖好后将表土填人下部,生土填入上部。结合整地每穴施入有机肥1~2kg,磷肥50kg。

2.2苗木处理

苗木出圃后先进行分级。将1、2级苗木先在清水中浸泡2~5天后进行修根。然后取黏性黄土50kg,磷肥1kg加水和成糊状进行蘸根。蘸根前用ABT3号生根粉处理,效果更佳。

2.3栽植

栽植时间一般在苗木萌芽前20天左右为宜。先栽植后浇水,再截干。这样利于栽植深度一致,便于踏实。栽好后离地面3~5cm处将干部截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地膜覆盖)。然后用土将苗木封成15~20cm大的堆。待芽萌发后,将土堆去掉。

3.技术效果的评估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半干旱地区;杨树;抗旱造林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56-1

营林实践表明,采用杨树大苗营建农田防护林,成林早。然而,半干旱地区的严重春旱是制约杨树大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重要因素,影响农田防护林的建设质量。为此,我们开展了杨树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1 试验地概况

半干旱地区杨树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试验地设置在农安县境内。农安县位于松辽平原腹地,吉林省中部,北纬43°55′-44°55′,东经124°31′-125°45′,境内地势平坦。属于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7℃,年平均日照2590h,有效积温2800℃,无霜期145天。年平均降水量508mm,受季风影响,降水量月际分配不均匀,多集中在5-9月,7月份是降水量最多月份。全年7级以上的大风平均27次左右,且大多集中在春季,年平均蒸发量1680mm。土壤以黑钙土为主。

2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试验采用杨树品种的为小黑杨、小×黑、白林2号和白林3号;苗木苗龄为三根二干苗,胸径在1.8-2.5cm之间,苗木矮壮通直,有生长点、冠形完整、没有病虫害。采用机械起苗,保证根系完整,无机械损伤。起苗到栽植的时间要在24小时之内。

2.2 方法

该项研究应用灌水数量、灌水次数和栽植方式3种抗旱造林技术控制试验。3个因素的试验水平分别为:A因素灌水数量试验设置2个水平;A1,50kg/株、A2,100kg/株。B因素灌水次数试验设置2个水平;B1,1次/株、B2,2次/株。C因素栽植方式试验设置3个水平,C1树苗先放在栽植穴中填一半土灌足水或先灌一半再填土,栽植穴土快满时再灌另一半水;C2灌底水后树苗放在栽植穴中,然后将栽植穴填满土,或栽植穴灌底水后将树苗放在栽植穴中填土,填到栽植穴的一半时灌另一部分水,然后栽植穴用土填满;C3把苗木放入坑中间,灌水,然后回填土,埋土时扶苗人用手把住苗干,让苗根上下窜动几下,使栽植穴内水和土搅拌成泥浆,让泥浆糊住根,将栽植穴填满土,或先灌底水后将树苗放在栽植穴中填土,再灌半坑水,然后回填土,埋土时用手把住苗干,让苗根上下窜动既下,形成泥浆,让泥浆糊住根,将栽植穴填满土。

A、B、C三种因素相互组合成12个处理,试验在2006年至2008年三个年度进行,每种处理每年20次重复,每个重复试验地面积为1亩地,小黑杨、小×黑、白林2号和白林3号4个品种杨树每年5次重复。试验地造林株行距为2m×3m。

3 结果与讨论

3.1 结果

小黑杨、小×黑、白林2号和白林3号4个品种杨树抗旱造林的12中处理、3个年度试验的造林成活株数见表1。

为了解不同处理对小黑杨、小×黑、白林2号和白林3号4个品种杨树抗旱造林成活数量的差异显著性,对数据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3。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灌水数量、灌水次数和栽植方式3种抗旱造林技术的个水平间对小黑杨、小×黑、白林2号和白林3号四个杨树品种大苗造林成活数量影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灌水数量与灌水次数交互作用对4个树种造林成活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灌水数量与栽植方式交互作用对4个树种造林成活数量影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灌水次数与栽植方式交互作用对4个树种造林成活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灌水数量、灌水次数与栽植方式交互作用对4个树种造林成活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区组对4个树种造林成活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

3.1 讨论

抗旱造林技术范文第5篇

1.合理整地、选择耐旱树苗

对于我国的干旱阳坡地区,其由于先天自然环境的因素,导致其存在着缺水、光照强、风沙大,从而也就致使这一地区林木幼苗的成活率较低,如果不能够对上述问题给予积极的解决与克服,就会很容易导致林木幼苗出现死亡率上升的危险。为此,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第一,开展合理的整地。地面土壤的翻动与挖坑等工作需要结合干旱阳坡地区的自然条件,应选择雨季来临时,或者空气及地表湿度较大的环境进行上述作业活动,不仅能够提升林木幼苗成活率,而且能够有益于节约上述作业所需劳动力;第二,选择抗旱能力强的幼苗品种。选择合理、成活率高、具有抗旱能力较强的品种,例如:可以选择花椒,或者是山杏等等此类具有较强耐旱能力的灌木,或者是乔木的林木幼苗。

2.掌握好造林时间

旱地阳坡所处的地理位置一般是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这一类地区除了有上述自然客观环境之外,还会在春季刮起大风,使空气中的风沙较大,从而导致这一区域环境的干旱情况出现持续时间较长。为此,在进行造林时,还应当充分把握好种植苗木的时间,通常需要选择在旱季开始之前,或者是雨季时根植幼苗,从而有效的避免由于旱季到来而使土地的水分蒸发严重,给幼苗的生长带来不利。另外,还可以在初春时期,干旱阳坡地区的土壤冰冻刚刚解除时,开始对林木幼苗进行栽种。通常是经由阳坡地区,向阴坡地区进行整体栽种。

3.科学造林技术研究

3.1截干深栽

对于旱地阳坡地区,可以采用截干的方式进行林苗的种植。通常在此地区种植的苗木都是属于阔叶树种,通过将这些苗木在其根部以上截掉大约十厘米,然后对其进行栽种,将能够有效提升成活率。另外,也可以采用深栽的方式。通过将苗木根植在距离土壤水平线大约十五厘米左右的地方,能够使苗木的根系更加容易接触地表水层,从而能够增强其成活的几率。

3.2底座水栽植

由于旱地阳坡地区的自然环境因素,可以在将要栽种于地面下植物的根系周围设置专门的底座。然后在底座当中注入大约一至两千克的水。通过这种方式的栽种,将使苗木幼年时期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水分,从而使其能够健康的生长。另外,对于水量的安排,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植物品种给予适当的调节,使其能够在有供水期间长出接受水分的根系,以便后期生长需要。

3.3营养袋容器苗造林

在旱地阳坡地区,还可以在苗木的根系周围设置具有营养袋,或者是营养液的容器。根据相关研究所获取的成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的幼苗具有更高的成活率,其相较于没有安置营养袋或者是容器的幼苗成功率高出百分之六十,并且生长的速度也更加快速。与没有安置上述营养液容器的幼苗相比,使用上述方法的幼苗在长出新枝条五厘米时,无营养液的幼苗才开始生长。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利用季节与天气的条件。

3.4蘸泥浆深埋

这种技术的使用同样是为了提升幼苗的成活率。通过在现有苗木蘸泥浆的厚度基础上,再将其进行超过现有厚度两厘米左右的距离进行苗木栽种,将能够极大的提升苗木根系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并且能够吸收更加多的水分用于自身生长。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