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运营工作设想

新媒体运营工作设想

新媒体运营工作设想

新媒体运营工作设想范文第1篇

第一、内容要以体系化呈现

自新媒体产生以来,不管是微博,还是微信,都是火遍大江南北的新媒体。紧跟着新媒体出现的就是新词,新词中属“碎片化”最热。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有的更多的就是碎片化的时间。而新媒体就是抓住了现代人的生活常态,利用人们碎片化的时间,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当然人们的时间是碎片化了,同时人们的知识也逐渐的碎片化了。往往是东一点西一点的,就知识体系而言根本就不能让广大的读者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那么,对于正在做新媒体运营的小伙伴或者说有志想做新媒体内容运营的小伙伴们,在今后的运营工作中要做到的是,要准确的定位新媒体公众号。对于公众号的内容还是需要做一个系统的规划。最好的状态就是把公众号的内容如书本一样形成一个一个的章节体系,给读者提供持续性且连贯的知识。最简单的概念就像连载小说一样。这样每个公众号都有自己一个独特的特点,为读者提供如书一样成体系的知识。对于提高读者的粘性具有深远的价值。

第二、打造更专业化的内容团队

现在很多企业虽然都是很重视新媒体的运营,但是在组建团队的时候往往过于随意话或者说过于边缘化。菜頭先生曾经随便看了几家企业关于新媒体运营的招聘启事。条件基本要求是中文、新闻、广告、市场营销等专业,虽然专业看起来很对口,但是在给出的经验要求及薪资要求确实一个初级的水平。在传统的新闻媒体概念中,我们都知道一个编辑团队,不说很高大上,但起码给外人的感觉就是非常的专业,或者说只有专业人士的稿件才会进入这样的媒体编辑部。

新媒体运营工作设想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新媒体;传播优势;媒体运营;品牌形象新媒体

和大学品牌形象之间的内在关联

第一,必要性。高校在社会上的形象,是“自塑”和“他塑”结合的产物。特别是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竞争,要在激烈的内外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不断拓展传播渠道,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新媒体传播力,是高校适应时展需求、承担大学职责使命、推动文化传承创新、满足师生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第二,可行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主流社交工具,显示出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极大优越性。新媒体最大的特点是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权利,社会化媒体的“社会化”特性将媒介与社会联系起来,使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结合在一起。这为高校利用新媒体传播优势、扩大传播效果、塑造大学形象提供了可行性。第三,紧迫性。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加快战略转型、深化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高校在改革发展的同时,不免会面临内外部的嘈杂声音,对外需要获得更多社会认同和支持,对内则需要凝聚师生校友共识、集中力量干大事。必须充分运用舆论引导作用,引导师生、大众与学校间的双向互动和表达,不断巩固师生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提升高校新媒体传播力紧迫性与日俱增。新媒体服务大学品牌建设的现状及问题第一,认识程度方面仍存在深浅不一的问题。当前,许多高校对于新媒体运营仍缺少必要的、应有的重视,对其意义、地位、功能、作用等认识尚不够深入,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工作才是硬指标,宣传是软指标”的观念,重实干、轻传播的现象普遍存在。第二,顶层规划方面仍存在不明不晰的问题。一些高校无论是从人力、物力、财力等配置,还是从规划、方案、实施等操作,都把重心放在了更有显示度的外媒报道上,没有意识到新媒体在对外宣传中的实际作用。此外,很多学校校园媒体平台之间条块分割严重,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缺少交流沟通协调统筹机制,学校官方平台和二级平台“两张皮”,使新媒体工作经常陷入“独自为政”的尴尬境地。第三,传播内容方面仍存在不精不新的问题。目前,仍有一些高校传播工作思路、方法还停留在传统媒体时代,不敢或者不愿意进行工作模式的创新,习惯于用传统的思路和办法做新媒体工作。一些高校在运营新媒体时直接将传统宣传的内容原封不动地复制到新媒体平台,导致平台运营陷入僵化、缺少关注的困境,有些传播内容受众不爱看、看不懂、看后无法“消化与吸收”。第四,互动渠道方面仍存在不畅不通的问题。传统宣传模式下,高校更注重信息传播而忽视受众反馈,一味采取冷冰冰的单向传播模式,导致新媒不“新”。在热点与舆情事件发生时,少数学校会使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回应,多数高校担心新媒体平台使用不当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通过新媒体平台和师生、公众的交流与面对面对话的情况仍非主流,导致新媒体的互动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第五,人才梯队方面仍存在不强不专的问题。新媒体工作对人才素质有特定的要求,既要具备新媒体传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还要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这些都对新媒体从业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使他们普遍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高校普遍存在新媒体人才不够用、不适用、不被重用的现象,新媒体工作人员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队伍建设薄弱,使高校新媒体建设受到制约。

以新媒体助力大学品牌形象构建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运营工作设想范文第3篇

1 宣传是广播电视媒体的神圣职责和永恒的主体

1.1 坚持以宣传为中心

切实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优势,为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作用和思想保证。组建媒体集团,就是要形成新的新闻宣传强势,来促进节目,拉动广告,拓展与广播电视媒体相关的产业,这才是组建的意义所在。否则,就失去了组建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把新闻宣传工作做大、做强,从新闻创新到塑造新闻的品牌,特别是在新闻独特内涵上更要功夫。

1.2 把宣传与经营分开

除新闻宣传外,要节目市场化,努力提高节目质量,多出舆论正确、制作精良、感染力强、社会影响强烈的精品,接受观众监督。组建集团的目的,就是对新闻资源的重组与调度,是对宣传模式、方法和手段等有效调控,使之更科学、更高效。深化节目改革,推进频道和频率的专业化建设。更加严格的控制频道,大力发展专业频道,不断推广共同频道,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3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这是广播电视媒体工作的基石。努力提高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提高对听众或观众的引导能力和引导效果,使节目主线突出、思想鲜明、主调唱响。另外,还要注意新闻宣传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和实效性等特点。新闻宣传工作是否体现这几个特性,要从它的影响力和收听率来评估。舆论导向是我们广播电视工作的指南针,只有牢牢的把握舆论导向,才能实现有效的传播,才能使我们的集团化经营改革顺利实现。

2 加大播电视媒体集团化产业经营的力度

2.1 形成集团优势

我们要加大广播电视媒体产业化经营的力度,才能使其健康的发展下去。广播电视媒体多年来的运行规律充分表明,传媒产品是高智力、高技术与高财力相结合的“三高”产物。事实证明,这“三高”结合的水平愈高,它们的产品附加值和品位也就愈高。所以,广播电视产业化,其实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全行业形成一股合力,以长远发展的蓝图作为奋斗目标,全面提高全行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我们确立以电视发展为龙头,以网络传播为依托,以有线台发展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把电台、电视台、有线台携起手来,形成集团经营的整体格局,打破传统的体制,全面打入市场,以资产为纽带,形成整体合力,走集团化、集约化的路子。

2.2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精神产品同样也要当适应社会文化消费市场需求,成为文化消费商品。精神产品也要有占领市场的意识,尤其是对那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精神产品,要力争将其推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这是社会发展对广播电视产业优化的必然要求。当然产业化也并非就是纯粹的市场化和商业化,那种纯粹的市场化和商业化,是广播电视媒体产业化发展中应当努力避免的。我们应该正确的确立文化传播与产业经营的双重取向,建立起文化传播与产业经营的互动机制和模式,也就是把文化传播视为媒体首要的根本的角色行为,并把它看作媒体产业经营的基础,又以媒体产业化经营所生成的新资源补偿机制所获取得新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来促进和发展媒体文化传播的社会职能,更好实现和履行其职责,以确保广播电视媒体发展走向良性的发展轨道。

2.3 扩大产业经营规模

利用频道和版面经营是电台、电视台和广播电视报社经营的主战场,要整体策划与设计。要根据观众口味的变化不断调整结构和布局,要准确把握观众和听众的收听、收视的喜爱,设计出匠心独具的节目。其次,利用广告经营来提高电台、电视台经济收入,这是广播电视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广告要有创意,能让观众和听众入耳入眼,广告信息要真实可信,不搞虚假误导。要不断提高广告设计能力和创作能力,创造性的开展广告经营。最后,利用广播电视是信息传播媒介的特殊优势,广开门路,广泛采集信息、传输信息,扩大信息的经营范围,把生产信息、销售信息、金融信息、投资信息、科技信息等都纳入我们经营的范围。

2.4 应用高新技术加快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等逐步渗透到广播电视领域,对广播电视的科技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认真研究学习,努力掌握高新技术,以加快广播电视的进步。在节目制作、播出、传输、管理等过程中,都要使用高新技术。另外,我们要利用现有技术和优势,不断扩大技术服务业务,在做好设备保养维修的情况下,可全面承接广播音响、有线电视、地面卫星接收、宾馆饭店视频点播系统工程的设计、安装与维修,开发有线广播电视网的音频、视频点播等功能。通过兴办与广播电视技术相关的企业和经济实体,进一步拓展经营范围,课开发网络经营,加速推广广播电视综合信息网建设,积极搞好多功能高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进一步提高网络技术运营的经济效益。

总之,广播电视媒体集团经营要面向市场,不仅面向国内还要面向国际大市场。同时应该看到,进行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提高,是一个专业化的生产过程,需要对人才、技术、财力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分配,这是一个现代企业化运作过程。过去那种简单的行政管理、简单的台部运作、简单的管理模式,与这种专业化、市场化生产是不相适应的。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市场竞争力增强,更要求我们要以现代企业的管理运作方式来经营广播电视媒体。

参考文献

[1]李良荣.当代西方新闻媒体[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新媒体运营工作设想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媒体;新媒体;高校党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125-03

全媒体时代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平台的兴起,我国高校舆论宣传工作,党的建设工作,统战工作等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交替与融合的趋势下,我国高校舆论宣传以往的工作模式逐渐与新的媒介环境不相适应,暴露出诸多问题,如舆论宣传工作未覆盖到所有媒体领域,未能及时监控与处理大量信息并消除其给高校舆论宣传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另一方面,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高校舆论宣传工作而言亦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全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舆论宣传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拓展了舆论宣传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同时也提供了新的舆论信息载体和舆情观测场域。而在全媒体时代高校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的诸多手段中,尤其以新媒体表现最为突出,以其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点,突出表现了当下高校舆论宣传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全媒体时代下的高校舆论宣传工作

(一)全媒体及全媒体时代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增多,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传播形态,即全媒体时代。

全媒体是在信息、通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条件下,各种新旧媒介形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借助文字、图像、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各种表现手段,进行深度融合,产生的一种新的、开放的、不断兼容并蓄的媒介传播形态和运营模式[1]。

全媒体时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当下的全媒体时代是一个包容的时代。各种形态的传播媒介互相融合,互补发展。在全媒体时代下各类传播媒体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最终融汇成为一个具有系统性和包容性的传播形态。

2.全媒体时代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全媒体时代是在信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媒体的发展对于传播形态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下的全媒体时代,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传播者的特点愈发明显。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人们可以自由地在网络平台上言论,并且得以较为迅速和广泛的传播。

(二)全媒体时代为我国高校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高校是为我国建设输送人才的摇篮,注重高校的党建工作,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党员,培养我国党和国家事业的新生力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媒体时代下,高校的党建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全媒体时代下新旧传播媒介互相交融,传播形式和传播方法日趋多元,为高校的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提供了机遇。

1.全媒体时代为党建引导和宣传工作的方式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全媒体时代,可借助多种传播媒介,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传播文字、声音、图像以及影像等丰富的信息。全媒体为高校的党建工作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信息传播形式,搭建更加广阔的信息传递平台。

2.全媒体的开放性使得高校党建工作更加活跃。在高度开放的媒介形态下,尤其是新媒体发挥着巨大影响力的状态下,高校的党建工作更加容易渗透进党组织和学生党员个体的日常交流互动中去。利用各种媒体的不同传播方式,尤其是网络的便捷和快速,将党建工作深入开展到每一个细节中去。

在全媒体时代下,我国高校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先,目前我国高校的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的手段难以适应于大学生日常获取信息的方式。大学生是年轻的一代,在当下的全媒体时代能够较快和良好的适应当下多种传播媒介的融合趋势,并能够选择较快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而目前高校的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的方式方法比较落后,难以为大学生提供较为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在对各高校的网络党建建设的调查中发现,高校利用新媒体对党建舆论的引导和宣传的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大多数学校的党建工作仍重点通过校园报纸、广播、电视等较为传统的方式进行。

其次,大学生仍处于建设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面对复杂的全媒体时代下的信息社会,各种信息错综复杂的充斥着大学生的视野,大学生怎样提升自己选择接受信息的能力,如何避免垃圾信息的侵蚀尤为重要。高校党建工作在这样的信息社会背景下开展,有着巨大的挑战性。

二、新媒体在高校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中的特殊地位

在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止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网民个人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终端集中,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其中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例最高。

党的十以来,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工作。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4G网络的发展和成熟,校园Wi-Fi的大面积覆盖使得高校的党建工作面临着全新的新媒体环境。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运用到高校党建工作中已经成为了当下时展的必然要求。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新媒体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已经建立了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的新媒体平台。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是各大高校建立的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笔者以抽样调查的方式,根据新榜、清博指数等新媒体大数据平台提供的高校新媒体排行榜,选择新媒体平台影响力较大的十所高校,综合地域、高校类型等因素,以陕西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山东大学十所高校为例,分析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情况。

在对各大高校的新媒体党建平台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各大高校的党建新媒体平台已经初具规模,在舆论宣传和引导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高校新媒体党建平台多以弘扬正能量,传递新资讯为自己的内容核心,长期在新媒体平台上以丰富多样的形式信息,提供及时的信息资讯并且承担一定的服务功能。从而在校园内部形成正面的舆论氛围。在新媒体运营的过程中,组织成立了专门运营新媒体平台的学生组织,培养了一批掌握新媒体运营技巧的优秀学生干部。

各大高校建立党建新媒体平台的情况各不相同。从表1中看到,大多数高校在建立官方微信、微博的同时建立了党委、团委官方微信微博。并且成立了隶属于党委、团委的学生组织运营新媒体平台。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在校党委宣传部建立了新闻中心,下设微尚工作室运营陕西师范大学官方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团委建立青年传媒中心,设微扬工作室运营陕西师范大学团委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武汉大学团委成立隶属于武大团委的学生组织青年传媒中心运营“武大小青媒”和“武汉大学青年传媒”团委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和新浪微博账号。同时,各大高校各学院也以学院党委、党总支部、团委为中心设立院部官方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平台。

笔者以2016年全国两会为时间契机,调查了以上十所高校的官方微信公众平台2月29日至3月27日的推送内容及阅读量等数据。调查中发现有些高校虽未建立党、团委官方微博微信,但在校园官方微信微博上党建内容。如: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在两会召开期间推送的《两会开幕,这“十大热点”值得关注》、四川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分享乐 |川大人热议新闻舆论观》等。但根据笔者调查数据显示,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党建内容阅读量远远低于其他类型的内容。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在两会召开期间推送的《两会开幕,这“十大热点”值得关注》(头条)的阅读量为5676,选低于上海交大2月29日至3月27日头条平均阅读量27355.6。而建立了党委、团委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推送较少,主要集中在党委、团委建立的官方新媒体平台上进行党建工作。

同时,QQ和微信等社交软件的使用已经渗透进高校党建的日常工作中。使用QQ和微信等社交软件建立党支部QQ群、微信群等,加强党组织对学生个体日常生活学习的了解,在网络中搭建正面的舆论引导和宣传平台,为青年学生营造正面的舆论氛围。

但是,在新媒体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对新媒体建设的不够重视,新媒体建设队伍不够强大等。

(二)高校新媒体党建的重要意义

1.高校的新媒体平台建设有其内容的针对性。新媒体平台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内容的定制化。高校在党建工作中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针对不同受众制定和不同的内容,实现点对点的传播。利用新媒体的这项技术支持,可以实现对于高校党建工作中不同受众群体不同消息的传达。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对不同人群实现定制化信息的传递,从而将信息更加直接准确地送达至受众。

2.新媒体平台信息更加及时。相对于传统媒介,新媒体在传播速度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微博可以及时短消息,微信、网站都可以通过网络迅速传播,手机终端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载体也是信息载体。高校党建工作的舆论引导和宣传可以使得在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及时将信息传递出来,的及时化可以吸引青年学生的注意力。

3.新媒体可以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元素为一体,将信息内容更加生动活泼的展示出来。高校的党建工作往往只重视到了内容的政治性,忽略了形式的丰富性,将新媒体的多种形式运用到党建工作中,通过网页、微博微信等平台制作相对具有趣味的内容,提升党建宣传的吸引力。

三、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的发展方向探索

新媒体的特点迎合了大学生的日常需求,碎片化的信息也符合大学生的日常阅读状态。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短信和电话的功能,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查询资料,上知乎贴吧等论坛交流问题也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新媒体所带给大学生的大量信息与其便于携带的特点使其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新媒体在大学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如何利用新媒体开展党建舆论的引导和宣传值得探讨。

(一)坚持传播内容的党性原则

高校建设党建舆论平台是为了提升高校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的能力。因此要坚持党性原则,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坚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原则,弘扬社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跟党的理论路线,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及时传播党的思想路线。

(二)提高对新媒体党建平台建设工作的重视

新媒体党建平台承担着校园舆论引导和宣传的重要责任,同时也肩负着搭建校园文化的义务。新媒体平台的搭建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支持,同时需要一批具有新闻敏感、政治觉悟的党建工作者。所以,要建设新媒体党建平台需要高校的高度重视,为新媒体的建设提供资金、智力等方面的支持。

(三)培养高素质的新媒体党建工作者队伍

在高校党建工作中,培养一批优秀的党建工作者是关键的环节。党建工作者的素质决定了新媒体运营的质量。高校一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新媒体运营团队提供学习实践的平台。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青年学生的培养。尤其是在学生党员中发现和培养优秀的党建工作者。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的帮手作用。培养有质量、有数量、有责任感的新媒体党建工作者团队。

(四)注重媒介形式的运用和传播内容的丰富性

高校在传播运用新媒体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内容的政治性,同时要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在传统的媒体中进行党建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中只能运用问题和图片等单调的形式进行,新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格局,因此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越性,利用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等多种元素,使得内容在政治性的基础上富有趣味性,能让青年学生深入理解传播的内容而非走马观花地阅读。

全媒体时代下高校党建舆论引导与宣传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新媒体迅速发展,推动着全媒体传播形态的形成,新媒体对于高校党建舆论引导与宣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如何运用新媒体丰富党建形式仍需要在进一步实践中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 王庚年.关于全媒体的认识与探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11).

[2] 张雪,静丽贤,王艳.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J].科技风,2015(24).

[3] 闻竹,刘炜炜.浅谈新媒体形势下高校党建舆论引导的研究[J].职业与技术教育,2016(16).

[4] 白强.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党建工作探索[J].品牌,2015(6).

[5] 韩亚超.新媒体条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与发展研究[D].渤海大学,2015.

新媒体运营工作设想范文第5篇

(一)微博的特点

作为一种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微博于2009年传入后,2010-2011年,中国的微博活跃用户经历了一个爆发式增长后, 2012年开始,微博在中国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增长期。

微博已经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微博本身也从满足人们弱关系的社交需求上逐渐演变成为大众化的舆论平台,除了草根平民之外,越来越多机构及公众人物都通过微博来或传播信息。集娱乐、休闲、社交、营销于一身的微博,不仅满足了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里弱关系低强度的上网沟通需求,也吸引了大批重度用户,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思想传播平台,一种新的文化引领平台,一种新的教育实施平台。

(二) 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7月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其中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占比为26.8%。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网民中微博使用率达到了560%,。由此可见,对于大学生来说,微博成为他们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与交流平台。

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微博也为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有研究表明,微博的出现,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方向性、实效性以及秩序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1]微博出现后,多元化的信息内容,对舆论环境形成严峻的挑战;开放性的信息形式,对网络文化环境造成严重影响;高互动性的信息交流,给思想行为的引导带来极大的难度。[2]

但同时,作为一种新的平台,微博的出现在思政工作方面也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它增加了了解学生心理的机会,强化了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手段,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范畴。[3]微博的出现,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表自己想法的平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内心的紧张情绪。由于微博的草根性与自由性,在微博的交流中,可以拉近师生间距离,弱化师生关系的紧张对峙,在大学生及思想政治工作者之间搭建了一个平等对话的机制,有利于思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总之,微博的出现与盛行,开阔了大学生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思想,对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然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科技发展的节奏,在新媒体上开辟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科学有效地运用好微博,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政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三)易班微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便利性

“作为一个网络社会与传统学生组织的结合,易班网络平台是依托于传统学生组织而构建的一个网络小社会。”[4]相对于其它的网络平台以及传统的学生组织,易班有其独特性。首先,易班是一个由高校行政班级、课程班、以及学生社团等成员组成的熟人圈,它在网络上建立了一个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平台,更加便利于小范围内的信息传播、行为分享;其次,相对于传统的学生组织,易班又具有一定的网络效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信息传播与信息互动;第三,在管理较为自由开放的高校,易班能够以网络方式实现传统学生组织的功能,如投票选举、信息播报等,使学生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可以实现班级管理与事务参与。

易班微博的建立寄希望于利用微博这一新生平台本身的强大功能,搭建一个既能够引起青年学生注意、吸引青年学生参与,又能够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生活的帮助,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行为指导,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宗旨的网络沟通、交流、传播平台。

微博本身具有无序性的特征,但是,作为一个以教育引导为主要目标的网络平台,易班微博却需要将无序变为有序,将无意识变为有意识,将无目的变为有目标,尽力削减微博对高校教育功能的反作用力,又要尽力发扬其对高校教育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易班微博进行内容构建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二、易班特色微博的内容构建

(一)内容框架设计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也提到,广大青年一定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一定要勇于创新创造,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一定要锤炼高尚品格。

(二)内容框架的项目分类

在易班微博的内容构建上,共建立了五个纬度,即理想信念、学业修习、创新创业、自强奋斗、道德品质。各个纬度以下有明确的目标设计,活动的载体分布以及支撑单位及部门等,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载体及支撑部门以上海大学各活动组织及单位为例)。

三、易班特色微博内容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借力各所高校,整合上海教育优质资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易班是针对各大高校学生的一个网络平台,因此,各大高校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大学生提供最新、最全、最权威的优质资源。易班微博的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大高校的力量,挖掘各大高校的优质资源,整合上海高校的力量,合力为大学生打造一个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网络学习与交流平台。如在高校学生自杀事件发生后,可以邀请相关高校专家在微博上进行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讨论,在高校恶性杀人事件发生后,可以邀请相关专家进行以法律知识为主题的网络探讨,还可以借助于各高校各领域科研团队的信息,借以向全市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等。

(二)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学生力量,建立易班微博运营团队

易班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效用要正常发挥,就需要一支专业而完备的运营团队。同时,在运营团队的人员结构上,不仅要借力校内外专家及老师的力量,更要发挥学生主力军的作用。上海大学新媒体团队可以作为易班微博管理团队的一个雏形,可以作为高校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尝试,以下对于上海大学新媒体团队进行说明与分析。

1.以上海大学当前的新媒体团队的营建为例

2013年,上海大学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努力实践,成立了一支由学生新媒体实践和研究队伍――上大信使新媒体团队。这支团队前身是几个学生自发的组织,以“上大信使”的身份活跃于 新浪微博上,在上海大学学生工作办公室的指导 下,“上大信使”团队在经过整合与技术改革后,正式成立上大信使新媒体团队。团队的主要宗旨是为在校师生服务,提供及时、丰富的校园资讯,弘扬上海大学的精神和文化,搭建上海大学师生、校友、各组织之间沟通的桥梁,推动大学生互联网新媒体的研究。

上大信使新媒体团队拥有两名指导老师,负责指导监督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设社长一名,副社长两名,下设编辑、运营、组织、研究、技术五部门对社团建设提供支持,各部门职能有明确分工。截止2013年9月27日,团队所运营的新媒体品牌@上大信使,目前在新浪微博拥有19227名粉丝,在人人网拥有5513名好友,腾讯微信拥有1707名关注者,深受广大师生、校友喜爱。团队所做的微博实践研究荣获第十三届上海市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目前承担上海市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一项。团队未来将整合、拓宽更多新媒体平台和渠道,以理论、技术为支撑,进一步深化新媒体的实践工作,立足本校,服务师生。

2.对上海大学新媒体团队的分析

上海大学新媒体团队建立以来,成长为一支组织架构完善、组织规则明确的校园网络团队,在校内外拥有了一批粉丝,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校园新媒体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然而,要成长为易班特色微博的管理团队的模式,上海大学新媒体团队在具备以上各方面优点以外,还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与完善。

首先,在运营方式上,易班微博管理团队不仅要具有在上海各高校间进行强大的信息搜集并进行的功能,还需要发挥易班微博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引导与实践功能。其次,易班微博管理团队在操作上可以学生为主力,但是在背后内容的策划与组织上,还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深度参与。第三,易班微博管理团队还需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与极强的政治领悟能力,对于易班微博的功能要有明确的认识,对于易班微博的目标的实现要有极强的使命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三)发动专家力量,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新局面

易班微博的内容要得以有效实现,离不开相关各行各业专家的有力支撑。作为一个网络平台,易班微博需要网络技术专家进行平台营建与维护的指导,作为一个思政政治教育的平台,易班微博需要一支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专家进行内容的策划以及教育方法的指导,作为一种传播途径,易班微博的运营离不开媒体传播专家的整体规划。因此,易班微博要充分发动各高校各行业专家的力量,确保网络思想政治在易班微博上的顺利展开。

四、易班特色微博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来自移动即时通信的冲击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1月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微博发展出现转折,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出现大幅下降。网民中微博使用率为45.5%,较上年底降低9.2个百分点,微博发展不再乐观。与此同时,即时通信用户规模提升至5.32亿,使用率高达86.2%。在现实高校中,学生微博用户的转移也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年轻学生追求新奇、时尚的本能决定了他们的“喜新厌旧”性,易班微博也必将受到用户流失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易班微博需要坚守已取得的阵地,另一方面,易班微博需要在评估其用户转移到一定比例时如其应时而生一样,应时转移其主阵地,开辟新的战场。

(二)微博本身的局限性

微博能传播、能交流、能分享,但微博只是台前工作者,其生存的质量与存在的方式由微博背后的工作运营团队决定。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微博只是一种工具,只是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微博只能作为一个信息与传播的载体,不能取代微博背后实际操作与设计的团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注意微博背后各团队的运营与管理。 没有一支强大而坚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来支撑,易班微博的强大思政教育功能就难以取得高效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明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博载体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11):126-129.

[2]杨立淮,徐百成.微博网络生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114-116.

[3]刘红斌.微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探析[J].教育探索,2012(11):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