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讨论法教学方法

讨论法教学方法

讨论法教学方法

讨论法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讨论式教学法 方剂学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Discussion Method in Prescriptions Teaching

DONG Yannan

(Hubei College of Chinese Medicine, Jingzhou, Hubei 434020)

Abstract In the prescriptions teaching, use of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the stud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to discuss by their own and explore the problem, which has great benefit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objectiv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strategy to use discussion method in prescription teaching.

Key words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s; prescriptions teaching; application

作为开放式的教学形式之一的讨论式教学,它组织和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材料,论述和阐明对某一教学基本内容的理解,并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与讨论,获得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正确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有效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获得良好培养,并且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也有极大的提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论述了方剂学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的方法。

1 在方剂学教学中开展讨论课的作用

(1)有效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作用是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那么就得教会学生寻找方法使之能学、会学。而讨论教学法基本要求就是学生能依据教材和其他相关资料对讨论的问题认真地去思考,并寻找理论依据来证实,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发言,把自己的思想观点展现出来。这一来,不但使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有效地激发出来,重要的是他们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且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2)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导学能力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那么,在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摸清规律,改变课堂信息单向传递、单向控制的情况,并且重要的是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要总结出一套经验,并最终形成概念。同时,主动去了解学生,教会他们思维方法和思考方式;自己还要能很好地把握教材,把信息准确通俗地传递给学生,还能及时解决学生们的问题。

(3)拓宽了学生知识面。我们知道,不同教学方法导致的教学效果会不一样,而讨论教学法是课前布置预习讨论问题,这样的做法是学生先温习旧知识,且带着问题去接触新知识,还要查找相关资料,汲取新信息。那么旧的知识得到了巩固,知识面也拓宽了。

2 讨论式教学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转变认识,要有教学明确目标

讨论式教学法实施时,教师的认识很重要,他们要能意识到教育实践的本质在于学生的发展,要能破除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而让新的教学方法付诸实践。同时,在教学中目标明确。总所周知,在中医学专业中方剂学是十分基础的一门课,那么,在教授的课程中,不但要将前期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等相关知识灵活地融合衔接,还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中医辩证论治思维与表述方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为后续的临床课程学习做好基础性铺垫,那么,在方剂学教学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的目的便不言而喻。

2.2 精心进行课前设计

实施好课堂教学讨论的效果好坏与否,课前的准备工作的是重中之重。所以作为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把教学内容熟悉吃透。对于方剂学进行讨论课问题设计的思路,具体按以下展开:第一,归纳总结旧知识并使之讨论。如在学习固涩剂固崩止带一节的时候,那么就可以要求学生联想以前所学,把治疗崩漏方剂一一列出,哪些方剂可以用治疗带下。归纳出异同点在讨论总结。第二,选取重难点讨论。比如六味地黄丸是一首补阴的方剂,为什么在使用“三补”的同时,又配伍了“三泻”之品等等。第三,可以布置一些病案展开,并且讨论时很好地得到正确的辨证、立法、处方。当然,在选取病案时要有一定要求,首先,不能太简单,没有挑战性;其次,尽量寻找教材中所涉及的方剂相关的;在就是病案的来源尽可能是真实的,不要自己去编写,当然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案例等。

2.3 认真开展课堂讨论

我们知道,要使得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并取得效果,课堂讨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其首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有成就感和充实感;其次是要认真对待学生的发言,在依据自己的分析讲授,使他们能真正理解所讨论的问题。最后就是以讨论的方式激发他们去钻研方剂,并掌握下来。那么,可以按照以下几步进行展开课堂讨论:第一步,将讨论主题内容提前确定,尽量提前一至二周让学生,尽量写好讨论稿或讨论提纲。第二步,实施学生课堂讨论。讨论问题尽量要先简单再深入,抓住重点。讨论这个环节是很重要的,最能体现学生的能动性,所以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去阐述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以讨论者的身份展开,不能把讨论过程变成讲授,当然,在讨论时要有效地引导,让学生依据思路一步一步地摸清问题,理解问题,使得讨论真正起到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讨论中要是出现了不对的观点甚至是错得离谱的概念,作为教师不能正面去批评学生,而是引导加以纠正,使他们保持很好的激情参与讨论。第三步,讨论完后,教师对讨论结果加以点评并且做好总结。

3 方剂学教学开展讨论课时注意的问题分析

在方剂学教学讨论课实施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的观点是十分独到新颖且有创造性,并且在课前讨论问题准备中,学生也是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在讨论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引经据典。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且很有创造力,他们的想法和观点特别富有新意。所以,相比传统讲授法来说,讨论式教学法确实具有相当的优势。当然,任何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语言表达技巧有时候不好掌握分寸;其次,对讨论内容以及讨论时间不能很好地驾驭;其三,也存在板书规范性问题,课堂活跃气氛难把握。如果学生授课时间太长,或采用次数太多,则影响听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内容作恰如其分的安排,并最好设计多种教学法综合运用,以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 张胜,秦竹.讨论式教学法在方剂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26).

[2] 顾伟,潘静娟.中医内科学“讨论教学法”应用初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

[3] 张鸣,金晓东.方剂学病案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8(6).

讨论法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继续教育;教学改革;自学能力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仍是现在的主要教学模式。然而,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容易养成学生对教师的严重依赖,教师没有讲授的内容,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终生学习。学生毕业后,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适应工作的需要,就必须在工作中不断地自我学习。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中值得重视的问题。近几年来,我们教研室在医学继续教育的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和本科班的生理学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采用“自学结合课堂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1-3],对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支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校与南方医科大学联合办学的医学继续教育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班、本科班学生共125人。

1.2 方法

我们选择“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一节,采用“自学结合课堂讨论”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1.2.1 预先布置讨论题和自学提纲。

在课堂讨论前2周预先布置讨论题:(1)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及如何影响动脉血压?(2)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高血压的原因?(3)如何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4)高血压病的治疗原则怎样?(5)根据血压形成原理,治疗高血压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使用降压药物?要求每个学生在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的基础上,写好发言提纲,并在讨论课后交教师检查。

为了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在自学过程中学会做笔记,归纳总结学习的内容,我们还列出了自学提纲:(1)怎样正确理解动脉血压的概念;(2)动脉血压形成的机制与条件是什么;(3)怎样正确测量动脉血压;(4)健康成人动脉血压的正常值是多少;(5)动脉血压相对稳定有何生理意义。

1.2.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时,教师只是起组织者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围绕讨论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对讨论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表态,由其他同学回答,相互补充。对某些问题的讨论,可以让学生充当教师,在讲台上发言并在黑板上板书。在讨论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最后教师作归纳总结。

为了了解学生对“自学结合课堂讨论”教学方法的看法和教学效果,我们在讨论课结束后一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25份,回收125份,回收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表明,对该章节教学内容的学习,91.5%学生认为采用“自学结合课堂讨论”方法较好,3.5 %学生认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较好,而5.0%学生对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表示无所谓。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学结合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

问卷调查结果还表明(见表1),97.6%的学生认为“自学结合课堂讨论”方法有助于掌握自学方法和提高自学能力。此外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能力(95.2%),提高学习的主动性(92.0%),提高自信心(85.6%)和语言表达能力(83.2%)。说明“自学结合课堂讨论”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3 讨论

3.1 “自学结合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传统教学方法显然有其不足之处,但是不能由此而否定传统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时,我们除了应该注意避免“满堂灌”,使用问题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外,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其他的教学方法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这样才能达到取长补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自学结合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首先以问题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通过自学来获取知识,使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渴求和需要。同时,学生通过自学和对问题的钻研,从中学会自学方法,这对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地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将有很大的帮助[1-2]。

“自学结合课堂讨论”方法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和接受心理。在课堂讨论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

3.2 “自学结合课堂讨论”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2.1 选择适当的自学内容和对象。

我们认为,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自学。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自学方法时,自学内容不宜过于复杂和理论性过强,否则,学生可能由于对自学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反而对自学失去信心和兴趣。因此在开始自学时,教师应选择相对简单的、估计学生通过自学能掌握的内容作为自学内容。在使用“自学结合课堂讨论”方法时,还应考虑适当的教学对象。医学继续教育的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本科班的学生以前曾学习过生理学,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同时也有较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自学结合课堂讨论”的学习效果较好。但对于在校中专学生、医学继续教育的护理专业班的学生来说,这种方法的效果可能就不理想。

3.2.2 加强自学的指导和检查。

自学不等于放任自流,相反,教师应加强对自学的指导和检查。在自学前,我们给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提纲有助于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学会自学方法、学会归纳知识要点和学会做自学笔记。同时我们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讨论题写好发言提纲,这样既可以为讨论课作好准备,又便于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和发现自学中存在的问题。

3.2.3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讨论氛围。

为了使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课教学的全过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讨论氛围。对学生的错误意见,教师不要急于否定,而要对其积极参与讨论的态度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在讨论过程中自己认识到错误所在。这种做法不但有利于消除学生不敢说话,怕说错话,怕丢面子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建立良好的教学互动局面[3]。

3.2.4 注重自学结合课堂讨论教学的反馈效应

对于学生正确的解答和学习积极的表现,教师应适时给予支持和鼓励,一个亲切的微笑和点头的赞赏均有利于建立的正面反馈强化。对于学生缺乏自学能力的不足之处应及时指出并耐心教导,注意反复打造,倾注爱心,充分挖掘其闪光亮点,让学生乐于接受正面的教育,培养自主学习的信心,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

我们认为,“自学结合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有利于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和接受心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的刻苦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瑜. 运用自学辅导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9):68~69.

讨论法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一 问题情境的设置

讨论是由问题引发的。要使讨论富有成效,引发讨论的问题就要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能够引起师生思维活动的展开。教师在确定讨论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开放性

即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究问题的多种答案。开放性问题因其思维容量大,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所以能够引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和讨论的兴趣。

2.挑战性

对现有能力水平提出挑战的问题同样能够引发真正的课堂讨论。人类生来就有一种探究的本能,提出对学生构成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正切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只有那些处于“最近发展区”的经过跳跃就可以摘到的“果子”,学生才有摘取的兴趣,而讨论这种集体活动恰是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最佳方式。

3.两难性

在确定讨论的问题时,将容易产生模糊认识的问题让学生来讨论,可以使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得出正确结论。

4.生活性

讨论问题的设计要考虑抓住学生生活这个源泉,贴近学生生活的讨论主体或情境,能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

回顾以往,教师提交讨论的问题,答案往往是现成的,求解的思路往往也是现成的,学生只要“按图索骥,照章办事”,就能获得与标准答案相同的结果。这种虚假的讨论并非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活动,不但让人看了很不舒服,而且压抑了学生求异置疑的精神,妨碍了创造性的发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二 课堂氛围的营造

讨论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气氛,关心爱护每位学生,给学生以充分尊重和信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即使学生的意见或提出的问题错了甚至很荒谬,也决不能指责和嘲笑学生,而应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敢于表达不同的意见。

三 讨论的组织形式

目前,课堂讨论采用较多的组织形式是小组讨论。但课堂上小组讨论的分组基本上是按座次顺序就近搭配的,随意性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组员之间的不公平参与。近几年来推崇的“合作学习”在这个方面有所改善。

互助合作小组同传统的学习小组有一些区别。它的主要特点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公平竞赛,合理比较;分配角色,分享领导;既有帮助,又有协同。“合作”学习对小组成员的搭配、角色、作用都有明确的规定,其目的是克服传统小组学习中的由几个愿意出头露面,稳操胜券的组员一手包办讨论结果的做法,使学业较差、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参与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参与的思想。

为了拓宽师生互动的空间,可以将传统课堂教学的空间构成由“秧田型”改为“马蹄组合型”。相比而言,“秧田型” 的空间构成有利于教师的系统讲授及控制学生的课堂行为,而“马蹄组合型”的多元空间则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中的相互交往,扩大教师与学生的活动空间。

四 教师角色的定位

讨论式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但不是说教师就不起作用了。21世纪的新技术革命和信息革命对未来的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把物理教育的“教”和“学”放到了一个新的“坐标系”中。为此,物理教师应实现从 “教书匠”的角色到 “学科教育专家”角色的转变。未来的物理教师应具有“四会”(会学、会教、会研究、会指导)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整个讨论中应始终起到“暗线引领”的作用。

1.论题的设计者

课堂讨论的内容一般是通过教师命题来引发的。因此,教师选择的内容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教师论题出得好才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所以,作为论题的设计者,教师在讨论式教学中的责任尤为重要。

2.讨论的引导者

在讨论中,学生有可能三言两语就无话可说了;也有可能离题万里,答非所问;还有一些学生可能会乘机开小差、说闲话,从而使讨论流于形式,学习效率低下。为了充分发挥讨论学习的作用,教师必须当好讨论的引导者。教师在讨论前要向学生提出讨论的具体要求,讨论中要以适当的方式参与其中并适时给发言的学生以启发、引导。对于学生在讨论中可能出现的离题现象和理解上的偏差等,教师要及时加以纠正,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地展开讨论,而不是提出问题后就袖手旁观,放任自流。

3.结果的评价者

学生对问题的讨论结束并不意味着讨论法就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影响讨论法作用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对讨论结果的处理。教师对讨论要做必要的归纳、总结与评价,使问题的结论更加明确,更有条理。此外,还可结合学生的讨论,对所讨论的问题做必要的扩展和延伸,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讨论法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悖论;问题链;高等数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155-02

一、引言

悖论一词源于古希腊,是逻辑学名词,主要指表面上能自圆其说的命题,但在逻辑中却相互矛盾,悖论常以矛盾为表现形式,每当悖论出现时,人们传统的观念就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因此,科学上每一个重大悖论的,都伴随着一个新理论的到来。

本文所探讨的悖论教学法与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不同,它是指把悖论适当地引入到教学课堂中,首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悖论A,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与质疑悖论A,再引导学生由已有的知识B否定悖论A,最后得出新结论C。这种教学方法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悬念,让学生的思维接受挑战,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主动思考与学习的状态,而教师只起到一个组织、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学生在一个个问题中既解决了悖论又学到了新的知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正是在这样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学生们慢慢进入了预创的课堂情境,学生在引入悖论的课堂中,非但没有使思维陷入误区,反而使得学生想清楚了很多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悖论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传统高等数学教学过程枯燥乏味,数学理论知识和题目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低下,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差。实施悖论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失调,这样反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通过引入悖论在课堂中创设新的教学情境,使其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产生矛盾,这种冲突带来思维上的刺激,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学生通过悖论教学过程认识到源于生活的数学,而不仅仅是书本上枯燥的理论和公式。

2.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和内涵。数学知识本身具备很多种属性,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是从表面情况到本质内涵的逐渐认知过程。高等数学中很多数学概念是以无限结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难理解,逻辑结构复杂,要想理解其中的内涵并不容易。悖论的课堂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了辨析等方面的练习,增强了思维的冲击力和曲折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逐渐从表层进入本质内涵。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知识的拓展和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悖论”的思索过程也是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过程。

三、悖论在高等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实践

悖论教学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根据教学目标,收集悖论素材;第二阶段,设计教学场景,引入悖论;第三阶段,正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否定悖论。

例如,在一次课堂设计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有限、无限、极限的概念,但由于有时候会忽略这些问题的使用范围,所以运用起来容易导致悖论。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引入这样一个悖论:任何一个物体要想由A点运动到B点,必须首先到达AB的中点C,随后需要到达CB的中点D,再随后要到达DB的中点E。依此类推。这个二分过程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这样的中点有无限多个。所以,该物体永远也到不了终点B。这个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立马有学生在课堂上做起实验来,但是学生从逻辑的角度并不能指出这个问题错在哪里,那么接下来教师带领着大家给出分析的过程:二者的距离可以无限趋近,那个极限值是可以求出的,但超过了极限值,量变便产生了质变,而悖论本身只是针对极限值之前的物理过程分析的,通过这个实例,我们再引出无限项求和的可能性,进而引出其基本思想方法,从而得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同样,在高数的解题过程中,有时候可能会因为一些虚假的前提而对问题判断错误,此时可引入这样一个悖论:有3个人去投宿,一晚30元。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元就够了,拿出5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服务生偷偷藏起了2元,然后把剩下的3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每人分到1元。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现在又退回1元,也就是10-1=9每人只花了9元钱,3个人每人9元,3×9=27元+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请问,还有一元钱去了哪里?接下来分析:每人所花费的9元钱已经包括了服务生藏起来的2元(即优惠价25元+服务生私藏2元=27元=3×9元),因此,在计算这30元的组成时不能算上服务生私藏的那2元钱,而应该加上退还给每人的1元钱。即:3×9+3×1=30元正好。从这个悖论出发,自然而然的就引出了高数中的分析论证法及倒推法。

四、悖论形成的原因及应用策略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合适、巧妙地运用悖论教学法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何搜集教学中需要用到的悖论呢?一方面由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在课堂学习或课外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往往就是我们宝贵的悖论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对概念理解的不到位、不全面导致的悖论;第二类,机械的套用公式,忽略问题背后的实际意义导致的悖论;第三类,对某些概念先入为主,存在思维定式或思维习惯从而导致悖论。另一方面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对教学内容准备的不充分或者课堂随机应变能力不足也可导致悖论的产生。

在悖论的应用上,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将其引入课堂。

第一,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悖论,导入新课,这种引入能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导致悖论,巩固知识。在一些概念、定理容易混淆的地方恰当设置悖论,可以冲击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并且对这些概念有了明确的辨别力和深刻的记忆力。

第三,悖论悬疑,自主学习。在课堂的结束部分,适当设置一些悖论悬疑,让学生始终带着一些问题有利于学生在课后积极思考,查阅文献,拓展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悖论教学法只是在特定场合下对悖论进行适当处理,精心设计,使学生在课堂上运用另外一种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悖论本身是一种矛盾性的错误,并不是所有数学概念、原理都适用于悖论教学法,因此我们不必刻意、机械的使每节课都要有悖论,更不必处处为引出问题或解决问题而设置悖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学生概念模糊、定理易混淆的地方适当引出悖论,给出学生强烈的思维冲击,让学生在悖论的反驳与论证中学习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五、悖论情境下的问题化自主学习

在讲解第一类型曲线积分中,学生总是对第一类型曲线积分及定积分和二重积分的概念和表达式区别的不是特别清晰,因此在很多题上错误率很多,在此,我们就可以实施以下教学过程。

第二,逻辑推导。两类积分都属于黎曼积分,思路都是分割―求和―取极限,然而定积分的分割是在区间上,第一类曲线积分的分割是在弧长上,所以定积分对dx没有要求正负,而第一类曲线积分则必须要求ds?叟0。

第四,引导总结。第一类曲线积分中的x,y是以点的形式出现的,x,y之间不独立,而重积分中的x,y是相互独立的。

在进行复结时,按照这样一个流程进行就会使学生加深印象,很清楚的区分出两类积分的异同,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六、结语

悖论教学法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方法,它是从矛盾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辩证的思维中解决问题,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要以课程目标为指向,以问题的预设和生成为途径,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的。

参考文献:

[1]颜冠群.悖论教学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4,7(下旬刊):134-135.

[2]吴政.悖论与问题化自主学习[J].中学物理,2012,41(7):15-17.

[3]柴维斯.问题式教学法与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1,(8):86.

[4]吴育平.悖论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社会科学,2006,(S1).

讨论法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设计领域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各种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不断涌现,设计方法更为科学、系统、完善和先进。传统设计方法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广泛应用,必将为我国的工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对提高我国工业产品的设计质量,缩短设计周期,推动设计工作的现代化、科学化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设计方法种类繁多,而且课时有限,传统的讲解授课模式,教学效果必然是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觉枯燥、单调,为此应根据《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课程的特点,积极探讨教学方法,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应用为主导,适可兼并理论,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多侧面、多角度的向学生展示知识信息。

1.教学模式的探讨

1.1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比较

传统设计常用的设计方法有理论设计、经验设计和模型试验设计,设计过程是利用经验公式通过大量的手工或计算机计算,对所设计的产品的尺寸参数、性能等计算求解,制作模型样机,对实物样机进行试验分析、研究,有些试验是破坏性的,当通过试验发现缺陷时,又要回头修改设计制作样机,并再用样机试验,只有通过周而复始的设计——试验——设计过程,产品才能达到设计要求。

现代设计设计方法很多:优化设计、虚拟设计、有限元分析,并行设计,设计过程是利用现代设计手段,辅助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各种虚拟环境中真实地模拟产品的各种特性、工作环境,快速分析各种设计方案,进行对实物样机而言难以进行或根本无法进行的试验,直到获得最优的设计。

通过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比较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代设计的优点和传统设计的弊端,充分认识现代设计的设计过程、特点,以便更好的理解现代设计,利用现代设计方法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增加学习的积极性。

1.2理论教学与应用教学的统一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理论复杂,牵扯的内容深,范围广,本科生很难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学中多利用现有的、成熟的设计实例,介绍其在产品设计中的使用过程、分析方法,同时兼顾设计理论的要点,使学生即会利用设计方法的设计过程、特点,同时明白设计方法的理论及应用,这样对于设计比较复杂的产品、较深的设计理论,枯燥的设计方法学习使学生能够用得得心应手,游刃自由。

1.3多媒体观摩教学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必须进行教学手段的革新。多媒体技术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图形、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视频多种形式的媒体信息,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佳手段,可以按照教学需要、在诸多媒体元素之间建立起一定的逻辑关系,从而把它们有机的结合并呈现出来,同时完成一系列的人机交互式操作,并在这种交互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1.4网络教学

建立网上教学平台,以浏览器为用户界面,将课程教学文件、教学研究、学术动态及相关信息上网,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建立教学论坛,充分利用网络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2.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2.1开设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设计综合设计实验周

由于学生课堂学习有限,很难做到现代设计理论与应用的综合试验训练,通过开设综合实验周,使学生集中一定时间,利用产品现代设计与开发过程,综合练习、理解掌握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理念、应用和技巧,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充分掌握现代设计方法。

2.2现代设计方法与理论课外大赛

采用命题与自主命题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利用现代设计方法完成某个小产品的设计开发、并进行有关的性能分析。通过举办现代设计课外作品大赛,一是可以普及推广现代设计的应用,还可以增加学生利用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能力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融汇理解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3.考试模式的探讨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设计的能力,所以考试命题应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考试可采用多种形式,如笔试测验与产品设计应用大作业综合训练的方式进行。

3.1教师命题上机操作

上课教师根据教学的重点,选择适合的命题,要求学生利用一种现代设计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在计算机上完成产品的现代设计与分析试验研究;同时为了兼顾更好地、更多地掌握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可以笔试测验一部分现代设计方法,以更广泛的掌握理解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即采用实际操作与笔试联合考核的方式进行。

3.2设计论文

这种测试方法是把设计的内容、要求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完成设计,并提交设计分析论文,这种测试方法灵活性强,题目可大可小,也可以因人的能力不同,适合布置设计题目,同时设计题目可以是实际工程上的真题真做,也可以真题假做,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能动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创造性,在虚拟环境下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并议论文的形式写下来,这样既可以考核学生掌握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掌握,又能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结论

实践证明,通过教、学、考等环节的模式教学行之有效,可明显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增加教学的可视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使教学过程生动、鲜活、附有节奏感和时代气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性、参与性,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所学理论和技能应用于生产和科研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