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少儿美术教学方法

少儿美术教学方法

少儿美术教学方法

少儿美术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少儿;美术;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2

少儿美术培训不仅有利于发展少儿的智力、发挥少儿的创作力和想象力,而且可以提高少儿美的世界观、培训少儿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因此,美术培训是少儿在成长过程中,非常好的学习项目。但由于少儿美术培训的对象不仅年龄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对美术的理解和相应的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在进行美术培训教学过程中势必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少儿美术的培训方法进行研究,以此提高美术课的培训效果和课堂培训效率。

一、少儿美术培训的作用

(一)美术培训有利于发展少儿智力

由于美术不仅包括绘画而且包括折纸、泥塑等手工制作,这些美术课堂活动,可以提高少儿的反映意识和动手技能,通过肢体的活动和训练可以对相应的大脑皮层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通过大脑和动作的不断相互反馈和作用,可以增强大脑和动作的反应能力。手的活动越多、越复杂越能刺激大脑皮层相应的生理区,越能促进大脑的思维和反应能力。因此,美术培训可以让动手能力得到增强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少儿智力的发展。

(二)美术培训有利于发挥少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由于少儿在这个年龄阶段很少受到传统教育的束缚,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而美术可以让少儿的抽象思维具有表象化,通过绘画或泥塑等可以很好的把他们想象力发挥出来,想象力与具体的水彩、油画、儿童中国画、泥塑相结合,可以使少儿的创造力发挥出来。比如,让少儿画你心中的果树,让少儿自由发挥,果树不一定就是一种果实,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果实。在美术培训中,美术教师要注意不一定要按照常规的想法,束缚少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有效的促进少儿右脑的发展。

(三)美术培训有利于提高少儿美的世界观

美术培训有利于提高少儿美的世界观,提高少儿的审美能力。由于少儿在接触美术培训之前,在日常中接触的美的事物是有限的。美术培训不仅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美的实例,而且可以提供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有关的美丽景象。而且通过美术知识的讲授,使得少儿对美的认知,更加具有深度,有效的在少儿的世界观中渗入了美的因素,并且通过日常对美的接触,也提高了少儿的审美能力。

(四)美术培训有利于培养少儿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通过美术培训不仅可以让少儿感受到色彩美和形态美,而且可以让少儿增强对大自然的认知,增强和其它同学的沟通和交流,使得少儿更加开朗乐观。另外,当少儿遇到不高兴的事情,时通过绘画或泥塑等可以把不良情绪释放出来,降低情绪的负面影响,使得少儿心理更加健康。通过与同学相互比较学习和沟通交流,不仅可以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可以培养积极的进取精神。

二、少儿美术的培训方法

少儿美术培训方法主要包括示范法、举例法、引导法、音乐法和比赛法五种。

(一)示范法

示范法是指在少儿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和行为,教授美术有关的知识、方法和姿势,以让少儿通过模仿进行的教学方法。示范过程要注意一方面,示范用的纸张和材料面积应大一些,以让全体少儿都可以看清楚,另一方面进行讲解和示范的动作要慢一些,以免少儿跟不上思路和动作。

示范的方法有四种形式:

(1)分步示范法。分步示范法是指把美术教学的过程分成若干个教学单位,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逐个教学单元进行示范讲解的方法。此方法要保证上个教学单元学会后,再进行下一个教学单元的学习。这种方法适合技巧性和连贯性比较强的美术教学,如果上一个步骤没有学会,下面就很难进行学习的教学内容,比如折纸教学。

(2)全程示范法。全程示范法是指美术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一次性把所要教学的内容全部做完的演示方法。此方法适合简单的美术教学,通过一次性的示范就可完全掌握的方法。比如水墨画教学。

(3)重点示范法。重点示范法是指美术教学的内容中,仅有个别的地方比较难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仅对难学的内容进行讲解和示范的方法。此种方法适合已经具有美术基础,简单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很快掌握的情形。

(4)个体示范法。个体示范法是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针对个别学习比较慢的同学,或对姿势和方法掌握不明确的同学进行示范的方法。此方法是在常规示范后,对少儿绘画或手工作业地点进行检查巡视时候常用的方法。

(二)举例法

举例法是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把少儿学生中绘画或手工最好的作品,拿到讲台进行展示的方法。举例法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认为美术难学的心理,另一方面可以对其它同学产生激励作用,增加少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引导法

每个少儿心里都有自己的认知世界,非常富于创造力,美术教师应该正确的认知此种现象,并在美术教学中注意引导。引导法就是针对少儿独特的年龄阶段,通过引导少儿个体进行想象绘画或做手工的方法。比如,让少儿画太阳。课前把彩色水笔、油画棒、大号水粉笔、水粉颜料、调色盘、绘图纸等准备好,并且在教室中随意的布置一些太阳的图片或资料。通过录音机播放《种太阳》歌曲,让少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太阳绘画,并把优秀的作品贴到教室的墙上,给予表扬或奖励。

(四)音乐法

音乐法是指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把美术的教学内容与相关的乐曲或歌曲进行结合,以使美术教学更具美感、喜乐感,更具效率的教学方法。比如中秋节临近的时候,让少儿画月亮,可以播放《小白船》的歌曲,让少儿根据歌曲产生联系,进而进行美术创作。

(五)比赛法

比赛法是把少儿进行创作、美术教师进行指导的作品,参加由美术家协会、艺术家协会、少儿书画研究会等主办的市级、省级或部级等书画比赛的方法。此种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少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少儿学习美术的热情,而且获奖后可以提高指导老师和所在学校的知名度。

三、少儿美术培训中应避免的误区

(一)对少儿美术作品过于挑剔

由于少儿所处的年龄阶段,其思想意识没有完全成型,不能对于少儿的作品过分挑剔。当少儿画的与样本差距较大时,进行过分的职责,那样不仅会严重挫伤少儿的积极性,而且会降低少儿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采取过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课只设置了模仿样本进行作画或做手工的课程,而没有设置发挥少儿想象力的美术课程,那样不仅会严重抑制少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会使少儿产生范例的依赖性,没有范例就不知道应该如何作画或做手工制作。

(三)对少儿的作品过于肯定

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标准。对于少儿作品不能过分挑剔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少儿的作品不能过于肯定,少儿做出什么画都给予肯定的态度,那样一方面会使少儿产生盲目作画的冲动,忽视教师的培训辅导,另一方面可能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把肯定的态度和严格的态度相结合,在肯定美术作品的同时,进行有效的改正指导。

(四)不要替少儿完成作品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少儿的美术作品和绘制过程,避免按教师自己的意愿替少儿完成画作或手工作品,最多给予其进行示范,因为替少儿完成作品,不仅不利于提高少儿的动手能力和创作感知度,而且会让少儿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非常不利于少儿绘画或手工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美术培训不仅包括水粉、水彩、油画等,而且还包括折纸,泥塑、拼贴等手工制作。美术培训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少儿的智力发育,而且可以提高少儿的学习乐趣,是当代少儿进行培训的重要项目。在少儿美术培训方法方面,本文仅作了简单的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信息科技和数字传媒的发展,后期势必会出现更先进的培训方法,我们还需多加关注并及时应用到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1]杨晓娜.浅议美术教育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11)

[2]王亦慧,陈平.让孩子画出心中的色彩――儿童美术教育之我见[J].大众文艺. 2010(13)

[3]周金海.浅谈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J].科技致富向导. 2010(23)

少儿美术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少儿;绘画情感;实践

一、美术教育中激发少儿绘画情感的意义

美术教育教学是培养少儿审美能力,提升少儿学习能力,引导少儿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美术教育中,激发少儿的绘画情感,是提升少儿美术学习的一个途径。

通过激发少儿在美术知识学习中的绘画情感,首先最重要的,是能够激发起幼儿学习美术,学习绘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兴趣的培养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和入门。激发少儿的绘画艺术情感,是情感教学的一个途径,通过情感的唤起,让幼儿从内心的感情中对美术学习,绘画学习有不一样的认知。很多孩子在少儿时期对于各种课程的学习比较有排斥心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少儿学习的质量,对于少儿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实现都是不利的。当前,针对少儿学习的标准和少儿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少儿教学内容的重点部分,兴趣培养和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激发之间联系紧密,因此通过美术教学中对少儿进行情感激发,能够更好地辅助少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融入学习环境,并萌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此外,激发少儿的绘画情感,也是从内心提升少儿绘画思想,培养美术思维的一种方式。美术学习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掌握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要端丽一种美术思维,绘画是一种艺术,艺术中贯穿着思想,如果艺术的思维思想匮乏,绘画者就不容易创作出更好地作品。因此,美术教学培养少儿的绘画情感,激发他们对绘画的热情和情感,是提升他们创作水平的举措,也是保障少儿绘画过程中,有更加优秀的作品的途径。

二、美术教育中少儿绘画情感激发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美术教育中,激发少儿的绘画情感对于培养少儿绘画能力,提升他们的美术学习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是美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的整体课堂设计等,都存在着激发少儿绘画情感能力不足的情况。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教师不重视少儿美术教学中绘画情感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少儿绘画情感的培养需要教师来引导,具体的少儿绘画情感培养的效果,需要教师来衡量,并且直接能够反映在绘画作品上。当前,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很多教师对于少儿绘画情感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师对少儿美术能力的培养更加侧重于绘画基础知识的培养,培养幼儿掌握绘画笔法,绘画色彩搭配以及总和绘画能力的提升等。所以,教师对于少儿绘画情感的培养重视程度有限,少儿自身缺乏对绘画情感思考的意识,长此下去,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学生能够被激发的绘画情感会被压制,绘画的能力也会受到制约。错过了少儿时代的绘画情感激发培养,未来的少儿美术教学面临的的情感激发压力也会增加。

(二)教师课堂课堂设计缺乏情感激发途径

在少儿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少儿的绘画能力进行培养,特别是艺术情感的表现,艺术思想的升华,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小对少儿开始发掘,而对少儿美术能力发掘的过程,就是教师激发少儿绘画情感的过程。如何实际的做到对少儿绘画情感的激发,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

当前在少儿美术教学中,很多少儿美术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设计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少儿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由于教师课程的设计缺乏积极的激发途径,导致了少儿很少有机会通过美术绘画课程的学习发散自己的绘画情感。教学设计对于教学成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少儿美术教学中,教师没有能够较好的对少儿绘画情感进行激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教学设计的水平较低,教学的方法比较传统,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机会突出展现绘画热情和表达绘画情感。所以,这种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也是少儿美术教学工作的重点。

三、美术教育中少儿绘画情感的激发措施分析

美术教育对于少儿美学思想的培养,审美意识的培养等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美术教育中,对于少儿绘画情感的激发还存在不足,少儿绘画情感的表达受阻,未来,如何做好少儿绘画情感的激发,提升少儿绘画情感的表现力,是美术教育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的内容。

(一)提升美术教师对少儿绘画教学情感激发的重视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美术教师对于少儿情感培养情感激发发挥着引导作用。当前很多少儿教师不注重对少儿的情感激发,在教学中不侧重于对少儿的情感培养,这是不对的。

未来,学校要加强对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关注度,给与少儿美术教师更多的机会掌握更加充分的教育手段,提升少儿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在少儿美术教师的教学思想培养方面,要更加侧重对美术教师教学思想的提升,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少儿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美术教学中绘画情感对于少儿未来美术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美术教师才能够在未来的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方面更加侧重对对少儿的绘画情感培养,这将更加有助少儿绘画情感的表达和激发。

(二)教学内容设计从兴趣入手

培养少儿绘画的情感,在教学手段方面需要教师深入研究,特别是兴趣教学,对于少儿绘画能力绘画情感的激发是非常重要有意义的。学生在少儿时期,对于社会事物的兴趣度比较高,因此,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抓住少儿的兴趣点对他们进行美术教育和绘画培养。例如在上课过程中,动物是少儿更加感兴趣的事物,但是常见的小猫小狗等动物对于少儿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在兴趣吸引力方面的力度比较薄弱。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绘画一些不常见的动物,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绘画过程中还可以穿插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内容,更好地吸引少儿参与到绘画课程,并且从中激发他们的绘画情感。动物绘画方面可以选择企鹅,孔雀等不常见的动物,这样,可以放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凭借自己的印象和认识去绘画,教师可以辅助一些相关的小故事,这样能够对幼儿更有吸引力,激发他们的绘画情感,更好地将情感凝聚在绘画过程中。

(三)教师要在教学中强化对幼儿的引导作用激发绘画情感

教师对于少儿绘画情感的激发发挥着主动的作用,针对少儿绘画情感激发不够充分的问题,未来,少儿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对少儿的绘画情感的引导,在教学设计方面,要将绘画情感激发目标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将教学设计的内容与少儿绘画思维和绘画情感结合起来,提升绘画情感激发在教学设计目标中的地位,更加全面的对少儿情感激发提出全面的设计方式。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方式,加强课堂的教学沟通,这样一方面凝聚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跟着教师设计的思路去表达绘画思想,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迸发出绘画思想,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成果,这需要教师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寻找更加广泛的渠道来实现。

结束语

美术教学贯穿于少儿教学的始终,未来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更加重视对少儿绘画思想和情感的激发,同时,设计多种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拓展少儿的绘画思维,更好地促进美术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佩营.美术教育中幼儿绘画情感激发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交际,2014,08:148.

少儿美术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综合材料;创新性;少儿美术教育

1综合材料绘画的概念及在少儿美术教育中发展的现状

综合材料绘画形式丰富多样,运用在各个艺术创作领域中,形成了不同的姿态。相对于传统的绘画,综合材料绘画形式更为丰富、表现力更强、更能冲击人的感官视觉,在创作过程中并不是单一技法的表现,而是各种技法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目前国内的少儿美术教育普遍以传统绘画方式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提到房子都是三角顶方形身,可这并不是学生本身的思维创新,这种观念下的教学往往是临摹,而临摹会剥夺学生观察的过程、减少学生探索表现方法的动力、禁锢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想象力的发展,而学生最不缺的就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事物的能力。少儿学习美术的目的不是使他们画什么像什么,而是通过学习美术,提高动手动脑能力,对绘画创作有更深刻的认知。生活中有很多材料容易引起儿童绘画的兴趣,比起单一的用纸笔绘画,他们更喜欢运用各式各样的材料,他们会有目的地选择不同的材料完成他们的作品,喜欢把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堆砌、拼合等,通过作品来表现他们内心的世界。在孩子眼中,这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表现方法,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2综合材料在少儿美术中的表现特点

2.1丰富性

材料是绘画语言中的一部分,以多种材料作为媒介,可以促进绘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在现在的少儿美术教育中,除了传统的绘画教育方式之外,融入综合材料的儿童绘画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儿童绘画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少儿学习美术没有固定思维,不需要规则,多样的材料能够给少儿的绘画提供更多的选择,提高少儿绘画的兴趣。

2.2实践性

综合材料各式各样,在少儿美术绘画中融入综合材料有无限创作的可能,不同类型材料的适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儿童在使用综合材料进行绘画创作时,只有用手去触摸、用心去感受,才能深入地认识和掌握它。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等,在创作中切实感受材料带来的不一样的效果,通过亲自实践了解材料的性能及功能,获得材料在创作表现中的使用特殊性和体验感。

2.3创新性

儿童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创新,意识到传统绘画的单一,其次是材料语言的创新。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儿童在创作时,除了表现内容以外,更多是从材料及表现技法方面入手,探索、尝试新的材料带来的新的表现手段和表现形式,通过不同材料表现不同的画面创作形式,材料间的互相碰撞产生的不同画面会给儿童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材料的更新就是创新思维的体现。

3综合材料在少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3.1不同的材料可以激发少儿对绘画的兴趣

不同材料都有其特点,给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儿童对各种事物有极大的好奇心,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利用综合材料带来的好奇心,能够更好地发现绘画的美,也更能在创作的过程中拓展思维,如儿童喜欢的彩纸、亮片、五颜六色的陶泥、花朵塑料等,都能激发孩子的兴趣,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通过剪贴、拼接、做各种造型等,会产生不同的感官效果,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3.2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少儿的艺术作品在幼儿阶段有一段时期的抽象性,主题层次并不鲜明,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事物的认知会有不同的变化,伴随成长潜移默化地进行。传统的简笔画会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但同时也会磨灭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无法激发少儿在艺术绘画方面的潜能。在少儿美术教育中融入综合材料,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创作,可以展现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少儿美术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中国美术馆迄今已举办过八届“我在中国美术馆画画儿”活动,一批批小画家在此平台上脱颖而出。本次活动既是“我在中国美术馆画画儿”活动的延伸与拓展,也是中国美术馆与兄弟美术馆在少儿教育领域合作的尝试。

展出作品精彩,展览形式活泼

2012年6月4日上午,“童心·创想——全国少儿绘画大赛获奖作品展”暨“共赏·共识——少儿美术作品交流展”在郑州美术馆开幕,展期为6月1日至13日,共有230件少儿美术作品参展。展品中不仅有中国画、油画、色粉画和水彩画,还有陶塑、泥塑、折纸、拼贴等手工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马国强在开幕致词中强调,孩子们的作品生动活泼,是艺术天分的自然表达。儿童画的某些因素最接近艺术的本体精神,因而我们要善待孩子们的创造性,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天性,展示艺术才华。

研讨会上发言踊跃,内容丰富

展览开幕式后,主办方召开了为期一天的“美术馆与少儿教育研讨会”,由郑州美术馆馆长朱广健担任主持。来自中国美术馆、郑州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福建省美术馆、山东美术馆、河南省美术馆、石家庄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武汉美术馆等国内十余家美术馆从事公共教育的业内人士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广州市少年宫等多家少儿美术教育机构的专家教师都做了精彩的发言。与会专家围绕主题,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切入。有的专家从宏观视角出发,阐述国内公共美术教育现状并对未来发展作出计划与展望,有的则从教育从业者的身份思考美术与教育的关系及它们与社会资源之间的结合,还有专家将少儿公共教育的普及上升至人文理念的传达,等等。虽然角度各不相同,但共同表达出对这一教育事业的热切期待与美好祝愿。

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徐沛君首先转达了中国美术馆领导对本次研讨活动的美好祝愿。他随后指出,美术馆不仅是艺术作品的保护单位和研究机构,还是美术课堂,并进一步举例说明公共教育部工作的重要性。他还解释到,由于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因素,目前国内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虽没有获得应有的地位,但相关的工作一直在积极地开展。未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将是整个美术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关系未来发展的少儿美术教育也是重中之重。北京画院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的陈倩表示,画院的宗旨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绘画和艺术精神,画院所属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活动也定位在保护和弘扬传统艺术方面,将如何传承中国传统艺术作为公共教育活动中始终贯彻的一个目标。为达此目的,制订出了一系列恢复传统艺术的教育项目,让孩子们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问题,更重要的是增强民族自信心,了解自身的传统文化。河南省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的姜珊谈到河南省美术馆的少儿活动项目时表示,在儿童作品的收集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不可思议”的作品,似乎不是那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够画得出来的。艺术的普及是美术馆的任务之一,今后会更多地从美术馆的特点出发,积极地探索美术馆公共教育更多的活动方式和智育开发点。郑州美术馆公共文教部主任张阳丽也对郑州美术馆获得2011年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项目作出活动介绍,并跟大家分享了他们在保护传统节日文化方面所作出的积极努力。石家庄市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的陈磊希望美术馆能够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的平台。以上发言多是以宏观架构,论及到美术馆公共教育的现状、意义及未来展望,进而强调少儿美术教育在公共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关于“美术”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尹少淳作了题为《“散点透视”少儿美术教育》的主题发言。他分析道,首先,美术教育的框架是由美术主义和教育主义构成的。美术主义的立足点是美术,它通过技法学习把专业的东西通俗化一点,然后传授给孩子;教育主义的立足点是教育,它主要通过美术教育来培养学生心智的成长与自我认知。“美术”为心智成长和社会关注提供了媒介和技术,“教育”为美术提供了素材与表现的目的,两者兼顾才能引发少儿身心发生良性的变化。其次,做少儿美术教育要有终身发展的眼光。少儿的身心发展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阶段,因此少儿美术教育是具有“未来学”意义的教育,它的战略是着力当下,放眼未来。无论他们将来是否以美术为职业,它已融入他们的素质中。第三,美术教育的表现内容与方法。作为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让少儿唤起记忆、丰富观察,通过讲故事、扮演、回忆、讨论,甚至观摩视频、参观游览等多种方式唤起自身的体验。第四,绘画能力的发展是少儿美术教育关注的焦点。少儿绘画能力的发展模式通常是表示(用图式来代表),写实,再进入到一种具有个性的图式阶段,因此少儿美术教学要引导学生观察更多的客观细节,逐渐地渗透技法。最后,他总结道,少儿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他们达到能够代表人类的美术水平,提高综合素质,所以一定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少儿美术。何香凝美术馆策划部的汪海以《美术馆与少儿美术教育的结合》为题进行发言。她指出,美术馆与少儿美术教育的结合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展览与少儿教育的结合,其二则是艺术与实践的结合。何香凝美术馆少儿画苑鼓励在生活中、在实践中激发出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

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部副主任庞桂馨强调了人文理念对少儿教育的重要性,为此她作了题为《美术馆儿童教育的人文化理念和策划》的主题发言。发言中,她以实际案例阐述了中国美术馆的儿童教育项目,指出美术馆对于儿童的吸引和教育是一个培养潜在观众的长远战略。在美术馆儿童教育的人文性关怀主题之下,她谈及四个方面:第一,善待儿童的天性{第二,尊重儿童的精神;第三,呵护儿童的文化;第四,珍视儿童的创造根基。她还呼吁美术馆、博物馆通过理论建设来丰富儿童教育策略,指出美术馆教育的优势在于实物性、经典性、现场感等,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把儿童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她认为应该将人文理念更多地融入少儿教育项目的策划中:首先,要提供专属的儿童教育空间。儿童专属的教育空间不仅为儿童提供游戏的场所,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自信心,可以有效地吸引儿童。其次,结合多元智能的理论,不断地推出多样、跨界的儿童教育活动,有助于发挥儿童不同的潜能,促进儿童全方位的发展。第三,策划有针对性的儿童教育展,通过展览让家长和孩子在一种最自然的氛围中实现美术馆规划的一个有目的的学习过程,使艺术性、知识性、游戏性、互动性融为一体,从而体现美术馆对儿童的人文关怀,也拉近了美术和孩子们的距离。第四,搭建网络平台,引入线上学习的新理念。教育作为美术馆的灵魂,通过一系列符合儿童心智和兴趣需求的教育举措,让儿童与美术馆发生更多有意义的联系,让美术馆能够成为儿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此外,许多专家还在发言中强调互动性对于少儿美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秘书长龙念南从教师的角度指出,美术馆不仅仅有助于课堂学习,也是儿童对生活体验的一个重要环节。美术馆的美术教育核心应围绕着艺术作品,通过艺术作品的导入把孩子的体验扩展。他指出:第一,希望美术馆不要局限在对作品的研究、理论的诠释上,应该让孩子们进行体验和交流。美术馆在公共教育上应该更多地考虑观众接受的形式和方法,通过教育活动让观众感受到艺术氛围。第二,目前大多数美术馆中,从事公共教育的人数极为有限,而教育从业者如果可以发挥能量帮助我们,美术馆教育会做得更好。他还进一步指出,在两者之间还存在一个特殊的群体——志愿者,如果美术馆能够形成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受众,不同年龄段,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讲解的志愿者队伍,他们将成为美术馆资源和社会受众之间最好的黏合剂。武汉美术馆教育推广部的负责人王南以及答璇在发言中介绍了武汉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互动模式,即主动邀请老师共同参与活动的规划,然后帮助参与活动的老师成为活动规划的主导者之一,这种模式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广州市少年宫特教中心美术教研员陈君君在讲到少年宫在和美术馆(博物馆)合作时,认为应该从教师、孩子以及家长三个层面去做工作,进而形成良好的沟通模式和规范化的操作模式。根据参观的内容设计有导向性的问卷,并通过问卷使参观画展的学生进入到清晰的文化脉络中。少儿美术教育的理念就是人人都能接受和享受艺术,能够享受教育资源的服务,把艺术教育和文化资源提高到人权的高度,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美术教育的受益者。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推广教育部副主任黄丽萍的发言则论及儿童观展礼仪的培养问题。她谈到,良好的观展礼仪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展览文化氛围,为达到此目标,首先要通过各种方式增强成年观众的礼仪意识,因为成人是儿童的榜样。其次,良好的观展礼仪培育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从业人员要有耐心。福建省美术馆公共教育部的丁旭明认为孩子们的作品自由活泼,想象力丰富,构思巧妙,让观众感触很深。山东省美术馆教育推广部的胡亚利认为,本次活动通过形象的讲解和生动的图文资料,恰当地阐述了少儿教育的一些较为抽象的理念。此外还有多家美术馆和教育机构的代表也在会上进行了发言,一再强调美术馆在少儿美术教育方面的重要性和广阔的合作前景。整个研讨会气氛热烈,大家就各自的工作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并就以后的工作方向达成共识。

专家讲座深入浅出,重在促进实践

6月5日上午,今日美术馆启想儿童艺术中心主任罗珍举办了题为《美术馆的儿童教育与主题式儿童美术教学》的讲座。她以多个具体的美术馆教学案例为切入点,以生动直观的方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一线教学经验,使大家认识到艺术对儿童启迪之重要性,并了解到主题式儿童美术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她指出,美术是影响孩子未来生活的一个品质,他们的幸福指数、生活品质都与艺术有直接的关系。

关于美术馆教育,她总结出五点意见:第一,美术馆要尽可能利用展览资源,开发出儿童工作坊,有个性化地引导孩子。第二,根据孩子们的特点编排系列课程,把绘本和艺术、艺术家结合起来。第三,在相关的教育活动里做一些大型的儿童艺术活动,例如展览等。第四,对家长们的美育讲座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第五,美术馆与博物馆拥有着丰富的艺术资源,对于一个艺术主题的阐释,艺术家们采用的角度和表现手段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有助于开阔孩子的视野。

少儿美术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师;美术鉴赏力;艺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9-0031-05

2012年9月,我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颁布,或明确或隐性地对幼儿园教师的艺术素养,尤其是美术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第12条“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第34条“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第45条“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这些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技能方面的要求,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美术鉴赏力和美术表现力。

美术鉴赏力是指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美术知识和其他知识的能力。美术鉴赏力是美术素养的核心能力,也是具有美术表现力的前提。学者们普遍认为,美术鉴赏力不是一种一般的能力,也不是通过先天遗传而获得的,而是一种须经由专门训练才能获得的特殊能力。

那么,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美术鉴赏力水平如何?他们的美术鉴赏力能否支持其较好地完成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及开展环境创设活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图片讲述法,对湖北省部分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师进行了相关调查,以期了解他们美术鉴赏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一研究结果可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项目艺术类课程的设置、评价等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2013年元月,研究者对参加“湖北省(2012年)农村幼儿园教师国培项目”的学员(来自两个班,一个是骨干班,该班学员在幼儿园工作至少2年以上;一个是中小学、中职学校转岗教师班,该班学员无任何幼儿园教学经验)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学员来自湖北省的汉川、孝感、应城、大悟、恩施、云梦、利川、安陆、咸宁、襄阳、宜城、枣阳、老河口等13个地区、县(市)。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自编问卷。学员先填写部分问卷题目,再听“中外美术作品欣赏”讲座,最后完成问卷上的三个开放性问题。通过前后对比了解美术欣赏课程学习对学员“美术鉴赏”意识的触动程度。本调查共计发放问卷430份,其中骨干教师班发放210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转岗教师班发放22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问卷共计280份。

2.访谈

根据学员性别、职位以及在听讲座过程中的表现等,选择9位学员(其中两位是男性)进行小组座谈,目的是了解学员美术鉴赏力水平的自我评判、影响美术鉴赏力水平提高的原因、有效提高美术鉴赏力的方法等。

3.图片讲述

请学员从三本书中挑选出一幅最喜欢的画作,并简要说明原因。研究者对学员讲述的内容按照“形式”“内容”“体味领悟”进行分类分析。这一做法借鉴了“视觉研究方法”,即由被研究者自主选择对自己产生影响的图画,再口头讲述对图画的感受,以较为真切地把握被研究者关于美术作品的内在体验,通过对其赏析角度的分析,推断其美术鉴赏力水平。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农村幼儿园教师普遍缺乏美术鉴赏经验

1.职前接触的美术课程内容多为技能型训练

对学员“职前学习过的美术课程”进行调查发现,骨干教师班学员中有100人(占76.8%)、转岗教师班学员中有101人(占67.3%)在职前学习过相关的美术课程,包括素描、色彩、速写、水粉画、水墨画、剪纸、泥塑、布工、插花、简笔画等。职前从未学习过美术课程的学员。骨干教师班中有30人(占23.2%),转岗教师班中有49人(占32.7%)。

进一步调查得知,学员学习美术课程时,大多为接受技能技法方面的训练,骨干教师班和转岗教师班中没有一人在职前学习过“美术鉴赏”“艺术概论”等美术理论课程,学员偏爱的美术活动也多为技能型活动。

2.平时极少阅读美术书籍或接触中外经典美术作品

调查结果显示,骨干教师班学员中平时阅读过美术书籍的仅有21人(占16.2%),其中,读过画集、画报类的有9人次,读过绘画技法类(素描、剪纸、儿童简笔画等)的有11人次,读过赏析类(书法、色彩等)的为5人次。学员在听讲座前填写了“最熟悉和喜爱的美术家、最喜爱的美术作品”的仅有8人,占总人数的0.06%。此外,有80名学员回答“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次讲座给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这道题,答案为“大开眼界”“第一次看到这么多、这么美的作品”“了解了许多作品背后的故事”等的有52人,占40%。

转岗教师班学员中有19人(占12.67%)平时阅读过美术书籍。其中,阅读过美术史、美术鉴赏的有9人次,阅读过绘画技法类(素描、剪纸、卡通、儿童简笔画等)的有12人次。

3.从事美术活动的途径少、时间不充分

调查发现,学员从事美术活动的途径非常少(见下表),主要是组织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仅有9人次(占3.1%)有参加社会团体组织的美术活动的经历。

在每周用于从事美术活动的时间方面,骨干教师班学员中有47人选择了每周1小时,38人选择了每周1-2小时,15人选择了2-3小时,9人选择了短于1小时或长于3小时,另外有23人从不进行美术活动。选择1小时和1-2小时的,一般是将每周组织幼儿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时间算在里面。在业余时间因为兴趣和教学需要而进行美术活动的只有34人(占18.45%),其中,因教学需要(作品范例、墙面布置、主题活动等)而进行美术活动的有18人,因个人兴趣进行美术活动的有16人。转岗教师班学员中有36人表示每周从事美术活动的时间极短或根本不从事美术活动。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提升美术鉴赏力的意识不强

1.对幼儿园美术教育存在重“术”轻“道”的认识倾向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拥有较高的对“美的感受与体验”的能力。然而,本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往往将美术活动仅视为一种不得不完成的教学任务,他们在进修时最关注的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艺术欣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而只想找到一种快捷的“教”美术的方法。

对“美术领域教学中,最需要提高的内容”进行的调查显示,选择“造型技法”“美术教学方法”的分别有41人次和89人次,其总和超过选择“作品欣赏”的6倍。

讲座开始前,研究者向学员强调本次讲座旨在感受与欣赏中外美术作品。但是,讲座结束后学员在回答“用一句话概括本次讲座”这~问题时,不少学员明确表示“讲座很精彩,但不适用于幼儿教育实际工作”“对实际工作没多大用处,只是有听觉、视觉上的享受”“几乎全部着重于作品鉴赏,没讲解幼儿美术教学”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农村幼儿园教师提升美术鉴赏力的意识不强。

2.强调客观条件的限制,忽视自身素养的提高

在关于环境创设、美术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问题的回答上,骨干教师班学员强调客观条件不足的比较多,如没有美术专用室、人手少精力有限、幼儿园没有配备专职美术教师、管理者不重视等;反思自我美术素养不足的少,仅4人提到自己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和研究。

转岗教师班学员中,有15人明确标注“我是从其他岗位转来的”“没学过美术课程,不知道怎么教”等,对“班级是否需要开设美工区”“在美术领域教学最需要提高的内容”“对幼儿园环境创设有什么困惑”“较为偏爱哪些美术活动”等问题未给予回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幼儿园教师对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缺乏应有的认识,对自身在这方面的不足表现出较为消极的态度。

3.幼儿园对教师的美术鉴赏力未提出要求

调查发现,规模较大的幼儿园(班级数在8个以上)对每月更新环境的要求高于规模较小的幼儿园;公办园与民办园对环境更新要求无明显差异;在对环境无要求的13所幼儿园中,公办园7所,民办园6所。

以骨干教师班调查结果为例。农村幼儿园更新环境的频率较低,要求每月随主题更新的幼儿园仅29所(占22.31%),要求“每季更新”的有79所(占60.77%)。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幼儿园教师美术鉴赏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环境创设的成败。大部分农村幼儿园对环境创设要求较低,对教师的美术鉴赏力未提出要求。

(三)农村幼儿园教师具有一定的反思和欣赏能力

1.听讲座后感受到美术欣赏和幼儿园美术教育非常重要

听讲座后,回答了“喜爱的画家、喜爱的作品”一题的人数分别为55人和62人。这些教师喜爱的画家主要是毕加索、达芬奇、凡高、齐白石、徐悲鸿等,喜爱的作品主要是《蒙娜丽莎》《向日葵》《蛙声十里出山泉》等。研究者发现,这些画家和作品大多是讲座主讲人讲解和推荐过的。

对于“听讲座后你对幼儿园美术教育有什么新的想法”,大多数学员认为“美术教育太重要了”“要让幼儿平时多欣赏经典作品”“要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等。可以说,这些学员对美术赏析类培训课程还是比较喜爱的,能够在听讲座、与主讲者互动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学行为与能力等进行一定程度的反思。

2.能够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初步的赏析

对自己喜欢的某幅画,学员们大多能够尝试从作品的表现形式、主题、意境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赏析。

如喜欢《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的学员,分析了画面上以冷、暖两种颜色进行色块构图的方式,使人感到“马蒂斯夫人有高傲、矜持的一面”,同时也有“热情的一面”。

如喜欢《山高水长》的学员,认为这幅作品很大气、沉稳,体现了一种“静谧、安宁”的意境。

如喜欢《圣母与圣子》的学员,觉得这幅作品上圣子的表情和动作传达出他此时非常开心和有安全感。

3.能提出合理的方法或打算以提升自身美术鉴赏力

当被问到如何提升美术鉴赏力时,学员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管理者多强调“以后应该多带老师们出来学习,开阔视野”(某教学园长),“寻找和培养会教(美术)的老师”(园长);骨干教师则认为“以后要加强学习,多进行美术实践”“要多阅读作品,拓宽知识面,提高理解能力”等。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调整农村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对象及课程设置

农村幼儿园教师美术鉴赏力总体水平偏低,为减轻这一问题对开展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影响,今后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有必要在培训对象、课程设置等方面作相应的调整。

第一,应对园长进行相关培训。如以专题讲座、沙龙等形式开设“中外美术作品鉴赏”“环境与艺术”等提升园长美术鉴赏力的课程,促使其转变教育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树立帮助教师提高美术鉴赏力的意识。

第二,培训主讲者应定期或不定期集体备课,以整合和优化综合类培训课程及艺术类培训课程。艺术类培训课程应将提高教师艺术鉴赏力作为核心培养目标之一,其他课程应将教师反思能力作为核心培养目标之一。

第三,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除重视培养教师艺术技能外,还应鼓励学员以说、画、演、制作、摄影等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在培训期间的收获和感悟,让学员充分参与艺术鉴赏实践和创作实践,学习并熟悉运用美术语言。

(二)较低的美术鉴赏力成为农村幼儿园教师内化和实践“环境育人”教育理念的瓶颈

幼儿园应为教师提高美术鉴赏力提供专业支持,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渗透美育思想,利用农村资源,组织开展相应的研讨活动。

如湖北某农村中心幼儿园,因地处偏僻、办园经费紧张、师资不到位等,环境创设水平较低。2013年春季,在收到一批精美的捐赠图书后,该园专门开辟了一间小书屋,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教师开展“读经典绘本”活动。最初是欣赏插图,要求每位教师从构图、色彩、造型等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爱的绘本,使教师们逐渐学会从构成要素的角度来分析美术作品;第二阶段,从图文搭配角度,分析图与文字之间存在的相互支持关系,学习欣赏插图中的细节处理手法,深入品味插图以把握幼儿的欣赏心理;第三阶段则鼓励教师广泛欣赏和阅读绘本,并按照绘画风格或者是故事叙述风格对绘本进行分类。体会绘本体现出的儿童观、教育观。活动开展几次之后,教师们发现幼儿园现有的环境创设存在很多问题。教师们提出把空白的室外磁砖墙作为幼儿的涂鸦墙;选择水泥操场一隅,重新填上泥土,还幼儿一方小田园;将楼梯墙面上的唐老鸭、米老鼠取下来,换上孩子的近照并配上有趣的生活故事;在楼梯间挂上孩子自己制作的“大书”……以前被忽视的环境,逐渐变得有灵气了,教师们慨叹:“真不能小看幼儿绘本,里面的学问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