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护理科普知识

医疗护理科普知识

医疗护理科普知识

医疗护理科普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普外科 护理 纠纷

普外科是外科系最大的专科,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方法对肝脏、胰腺、血管疾病、胆道等疾病进行治疗的临床学科[1]。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都成为医疗纠纷持续上升的原因,护理纠纷就是其中的一种[2]。护理纠纷主要是指护患双方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产生分歧,或者是护理结果不符合患者需求而导致出现的纠纷。普外科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救治的患者数量多,由此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繁重而复杂,若出现护理纠纷则会打乱医院的正常工作,增加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因此,医院要加强对普外科护理纠纷管理,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和谐护患关系。

1 普外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

1.1 普外科的特殊性

普外科的患者都有共同的特点,多急症、病情重、病情变化快而复杂、抢救多,而且大多数的急症患者都伴有其他的基础病,甚至会由于突发事件而出现大批救治的患者。普外科的护理人员在面对急躁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时,心理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因为工作繁杂,护理人员无法对患者进行详细解释,无法及时处理患者的伤口,记录也不详细,由此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不满情绪,发生护理纠纷。

1.2 护理人员的因素

1.2.1 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足。普外科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够冷静的面对突发事件,及时对重症患者进行处理。但是通过调查,我国大部分医院的普外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足,技术操作水平低,甚至对于一些急救措施的掌握并不熟练。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因为自身业务能力不足,导致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低,由此引发护理纠纷。

1.2.2 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普外科的护理工作量非常的大,而且医院施行的是倒班制度,护理人员面对超负荷的工作,不分昼夜的工作,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护理人员会经常性的出现情绪失控,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对待患者态度冷漠,沟通时语言生硬,无法耐心的回答患者的问题。而且大多数的护理人员心理承受能力差,在面对突发事件时,面对焦躁的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时候,会无法冷静,以产生情绪失控,并由此而导致与患者出现冲突,引发护理纠纷。

1.3 患者原因

1.3.1 患者法律意识提高。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而且患者的价值观念也出现了转变。患者在进入医院后,都会考虑利用法律来为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若是在护理过程中,遇到任何不理解的行为时,都会要求护理人员进行解释。但是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于医院知识掌握不够,因此,对于护理人员的正当解释和护理行为不理解,由此而发生护理纠纷。

1.3.2 患者重医轻护思想。大多数的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大多数的患者将普外科治疗费用高、治疗效果不理想等不满情绪转嫁到护理人员的身上,对护理人员发脾气、恶语相向。患者的态度使护理人员感到委屈,情绪失控,导致护理工作不到位,恶性循环,由此导致护患关系恶劣,引发护理纠纷。

2 减少普外科护理纠纷的管理措施

2.1 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

减少普外科护理纠纷的关键在于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医院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的培养。组织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学习,并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和规章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掌握。在日常工作中,医院之间要进行安全信息的互通有无,让护理人员加强对重要环节的护理工作。医院还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让护理人员可以熟练掌握护理工作中的各种操作技能。护理人员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可以增强自身的护理风险防范意识,一切护理工作均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来进行。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也要采取法律武器来保障自身的权益。

2.2 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三查七对是护理工作的规范,是经过科学研究和广大医护人员的临床实践验证可行的操作规范。护理错误常常会导致纠纷的产生,因此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能够有效防范问题的发生。责任心不强的护理人员常常不严格遵守规范,这是在护理工作中导致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如在发放每日的药物时凭借记忆或者主观的判断而不是再次核对,这常常是护理错误发生的原因。因此需要对各项规范严格遵守,进行奖惩,规范化操作,这不仅能够防范差错的发生,在纠纷发生后也是解决纠纷的有效依据。

2.3 加强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由于患者和家属临床专业知识缺乏,对于疾病及治疗方案认识可能并不深。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患者家属对医生采取的治疗方案的不理解、不信任与不配合,而护理人员与其接触频繁,患者的不满可能会发泄在护理人员的身上。及时和患者进行沟通,让其了解自身的疾病和治疗的意义和重要性能够使其配合治疗、减轻心中的不理解,有效减少了纠纷。

3 小 结

通过分析普外科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我们认识到普外科的特殊性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过大、心情负担重,由此导致护理人员的情绪失控,容易与患者发生冲突。而患者由于对医学知识认识不足,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不理解,由此引发护理纠纷。面对护理纠纷,医院只能从主观原因出发,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如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意识、要求护理部加强对重要护理环节的管理,并针对常见的护理纠纷,制定相应的措施,以此来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医疗护理科普知识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140-02

近几年,医疗纠纷的投诉已成为公众关注的一大社会焦点问题,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的“大环境”因素,也有医院内“小环境”因素。对此,笔者就精神科护理纠纷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1精神科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

精神科是一项特殊的专业,其护理纠纷产生的原因也有其特殊性,除具有普通科室护理纠纷的共性外,还有其自身特点和内在的规律。

1.1 社会“大环境”因素

由于精神病人发病期间常失去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可做出一些使常人难以理会或难堪的事,甚至出现冲动伤人等行为,因此,社会上出现对精神病人产生歧视或偏见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精神卫生知识普及不足,人们对精神疾病不了解和对精神病院的神秘感,由此也看不起从事精神卫生事业的医护人员,对护理人员更具有偏见,护理人员一旦在治疗护理上有些不足或态度冷漠就容易引起纠纷,大多数病人及家属缺乏精神疾病知识,认识不足,他们不了解精神疾病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如胡言乱语、冲动伤人、自杀、出走等行为,当护理人员为阻止这些行为给予保护措施时,就可被视为动作粗暴而引起纠纷。再由于人们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医院管理方法的落后,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淡薄,就容易产生护理纠纷。

1.2 医院内“小环境”因素

1.2.1专业思想不牢固精神科与普通科在工作上的最大区别是服务对象不同,护理的是一些思维情感障碍、意志行为紊乱的病人,而精神科病房大多数采取封闭式集中管理,部分护理人员专业思想不牢固,不愿长期在精神科工作,认为精神科护理工作单调无意义,由此而造成工作责任性不强,工作时疏忽大意,不负责任,甚至造成病人逃跑、自伤等意外事件,这是产生医疗护理纠纷的因素之一。

1.2.2收治范围扩大,而业务素质未相应提高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精神科的服务范围在不断扩大,不论是精神疾病并发身体疾病,还是身体疾病并发精神症状,只要需要住院,家属愿意,我们都列入收治范围,这无疑对精神科医护人员在业务素质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神科护士不但需要具有精神科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还需要有综合科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而今精神科护士往往缺乏综合科的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考虑问题比较单一,观察病情只注重精神症状,忽视身体症状,有时身体症状观察到了,但也很难联想到与某种疾病有关,这就会延误治疗甚至错过抢救的机会。

1.2.3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护理管理上制度很多,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保护性约束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精神科探视制度等,这些制度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如果我们护理人员能严格遵守这些制度,按照规程操作,差错事件就易避免。但是有个别护理人员思想上不重视甚至有章不循,导致差错事件的发生。如发药时查对不仔细,只喊床号、姓名,不看面孔,就容易发错。交接班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就会给病人提供自杀或出走的机会。如保护性约束制度执行不严,为了贪图管理方便,任意扩大约束范围,约束时间过长,约束以后没有仔细观察、定时松解,造成病人肢体肿胀,皮肤破损等,就会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如探视制度执行不严,没有向家属交待不能将刀、剪等危险物品带入病区,就容易发生意外,产生纠纷。

1.2.4记录不及时或不全精神科护士在记录上只注重精神症状,对身体症状的记录很少,按级别护理记录比较及时,但有病情变化随时记录往往被忽视,有时病情观察到了,也做了相应处理,但忘了记录或记录不全,一旦有医疗纠纷就无据可查。

1.3管理者因素

1.3.1 护理人员短缺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室减员增效实行成本核算已是各医疗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本是开源节流的好举措,但科室减员往往从医护人员入手,把原本缺编的护理人员再减员,认为精神科治疗护理操作少,殊不知精神科的管理责任有多重,护士忙于应付繁忙的工作,如一名护士既要管三四十位精神病人,又要开门接待病人家属的探视,减少了对病人的观察和心理护理,这就存在着隐患,是发生医疗护理纠纷的诱因之一。

1.3.2 护理专业过度操作化长期以来,护理处于一种以技术操作为主的技能工作状态[1]。护理管理者在管理上热衷于抓操作、抓培训、抓演练,形成了护理专业的过度操作化,但精神科病人的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忙于操作,很少给病人做心理护理,对病人及家属的要求和意见了解不多,也是造成医疗护理纠纷的因素。

2防范措施

2.1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精神卫生工作,普及精神卫生知识,而社会宣传搞好精神卫生工作对维护社会、家庭的安定,保护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神科病房可适时向人们开放,揭开精神病医院神秘的面纱。人的一生中谁都有可能患精神障碍,对精神病人要消除偏见,给予关爱。精神科医护人员更有责任向人们作好宣传工作,使人们认识到重视精神卫生事业是崇高和艰辛的,给精神科医护人员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让全社会重视精神卫生工作。

2.2 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2.2.1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加强考核护士长例会制度,分析不安全因素,提出薄弱环节,研究对策。建立科护士长查房制度,病区成立护理质控小组,充分发挥护理骨干作用,做好现场控制,及时纠正护理偏差,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科学有效、严谨完善的管理方法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预防医疗护理纠纷的重要措施。

2.2.2 加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目前护士的学历普遍只有中专水平,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精神科收治范围的扩大,护士仅有的学历水平已远远不能满足医疗需求,护士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读夜大、自学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医院要派选护理骨干到综合性医院进修学习,熟悉精神科以外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加强技术操作,以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观察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当精神病人在病情危急时,我们精神科护士也能像综合科护士一样,能够迅速采取应急措施,以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术操作为病人赢得抢救时机。

2.2.3严格规章制度管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是最基本的法规,也是保证护理工作秩序,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差错事件的重要法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考核标准,使全体护理人员有章可循,考核结果与奖金、晋级挂钩,这是防范护理差错事件的有效措施。护理部结合护理工作特点,将护理人员的绩效工资分成两块,40%作为职称工资,60%根据各班工作任务的轻重、出勤多少,对病区护理质量管理所负责任大小、论文撰写等方面进行量化,使绩效工资充分体现知识性、技术性和艰苦性,改变了过去职称高低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轻重一个样的现象。通过这样的分配方案,激发了广大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工作责任感,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医疗护理科普知识范文第3篇

1  加强无菌观念的培养

普外科是外科的基础,从换药室操作、门诊小手术到手术室的手术,都应严格遵守无菌观念。作为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必要措施之一,无菌术的范畴已从单纯的消毒和灭菌,扩展到有关的临床工作程序和医院管理,即要求工作人员树立无菌观念,在一切诊疗工作中贯彻无菌术原则。对于初到外科的中医院校实习医师来讲,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例如:换药时不戴口罩帽子、夹取无菌用品时不合要求、穿戴无菌手套及手术衣时不规范等等。因此在带教中,我们首先加强自身无菌操作技术,同时也严格要求实习医师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从实习的开始就能够

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其次,带教医师应亲自完成操作让实习医师有感性认识,从理论到实践,在实习医师能够独立完成各种无菌操作后,也应作到“放手不放眼”,及时纠正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讲解正确操作的原理,逐渐培养实习医师良好的无菌观念。

2  外科基本知识的了解

对于完成了4 年课堂学习的中医院校的实习医师来讲,在学校所接触到的外科基本知识是相对较少的,有时甚至连最基本的手术器械的名称及用途都不了解。因此在临床带教中,我们需要耐心地从外科基本知识教起,从不同手术包的组成、各种医疗器械的名称及用途讲起,其中亦包括外科基本操作。例如:手术的显露、切口的分类与选择、止血的方法、缝合的技术、外科引流的原则与目的等,同时也重点介绍我科各种中药膏剂、散剂的临床适应症及用法。对于外科基本知识的讲解,我们更多地结合换药、手术等实际操作进行讲解,实习医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很快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3  进一步巩固解剖学知识

《黄家驷外科学》指出:“解剖学是医学的大门,医学课程由解剖学开始,外科医生必须熟悉解剖学”。解剖学作为医学基础课程,多数在第一学年时讲授,且以系统解剖学为主。参加外科实习工作的医师往往对已经学过的解剖学知识非常陌生,但是外科的各项操作又与解剖学密不可分,因此就要求我们在实习带教工作中,首先以小讲课的方式,令他们进一步巩固学习解剖学知识,此时以讲解局部解剖学为主,其次结合临床换药、手术操作过程等,从实践中学习。例如:阑尾切除术前,以提问的方式,巩固复习腹壁的各层解剖学结构,而术中见皮肤、皮下脂肪、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腹横筋膜、壁层腹膜逐步的展现在实习医师的眼前,一些课堂教学中抽象的解剖学名称,一目了然,从而使实习医师更好地掌握术前所复习的内容。由理论去指导实践,这样实习医师会在一个更加宽松的氛围中,更快地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转贴于 4  培养其动手能力

在中医院校4 年的课堂教学中,仅有6 周时间的短暂见习期,且一部分学生被分配到护理工作中见习,所以,对于外科的各项检查及操作是相当陌生的,甚至是最简单的外科打结的方法及换药敷料的胶布固定等操作都不够规范。因此,在我们的临床带教过程中,把培养其动手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从实习医师第一天入科实习开始,我们就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首先从简单的外科打结法练起,如何穿戴无菌手套及手术衣,其次带领他们完成日常的换药操作,并带领他们参加各类门诊小手术及手术室的手术,在手术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实习医师的亲自动手操作,进一步培养其学习兴趣,掌握规范的手术操作,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

5  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常规

普外科的临床实习工作往往被分为两组进行,即门诊实习和病房实习。因此两者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对于门诊实习医师来讲,重点应掌握各种外科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各种门诊小手术的操作,例如脂肪瘤切除术、拔甲术、包皮环切术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往往让实习医师首先检查患者,并做出初步诊断,同时提出治疗建议,然后指导教师再指出他们诊断及治疗建议中的不足,从而提高其医疗实践水平。对于病房实习的医师来讲,重点则应放在住院患者整个围手术期的诊断与治疗、外科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面,同时提高手术操作能力。例如: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适应症,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各自的优缺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对整个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全过程有深入的了解,这样,在他们以后的学习及工作中,能对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有基本的认识,既使他们将来并不从事外科工作,也能够清楚的知道何时应该请外科医师来协助诊断与治疗。

6  掌握基本的护理学知识

医疗护理科普知识范文第4篇

目的对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对应干预措施。方法根据是否接受护理不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将我院普外科40名护理人员分为甲(未接受培训20名)、乙(接受培训20名)两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结果经过教育培训的乙组护理人员,患者对其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满意度也更高,同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普外科常见的护理不安全因素,需加大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管理工作,以此来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满意度

护理安全,作为有效评估护理服务重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前提所在。但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时常伴有各种护理不安全因素,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故文章选取我院普外科40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重点分析护理不安全因素与干预对策,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根据是否根据护理不安全因素采取对应干预措施,将我院普外科40名护理人员分为甲乙两组,每组20名。甲组未接受干预,均为女性,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为(28±2)岁;主管护2名,护师12名,护士6名,中专3名,大专13名,本科及以上4名;乙组接受干预,同样均为女性,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为(27±2)岁;主管护2名,护师11名,护士7名,中专4名,大专13名,本科及以上3名;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采取统一问卷调查形式调查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与满意度情况,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情况越好。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x-±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经过教育培训的乙组护士,患者对其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满意度也更高,同甲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3.1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①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缺乏,专业技术不成熟。由于护理人员法律知识的缺乏,使之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患者及其家属签字,或履行告知义务,缺乏必要的安全因素,从而发生护患纠纷。同时,因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不足,特别是年轻护士,因缺乏必要的护理经验与技术,在操作中时常出错,有些甚至对专业理论知识认识也不是很全面,无法准确评估患者情况,对护理工作缺乏主动性与预见性,从而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②沟通不足。在输液、药品发放与检查等护理中,因沟通不到位,语言使用不当,致使患者无法理解,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往往会因为其结果与预期效果有极大的差异,且加上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的了解不足,继而错误的认为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不良反应,是护理人员操作不合理所导致的,从而导致纠纷的发生,进而出现护理缺陷。

3.2护理不安全因素预防对策分析:

①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在新护士入岗之前,需做好相应的岗前培训工作,定期对护士就医院相关制度、护理工作流程与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巧等相关知识展开教育培训工作,并定期进行考核,以此来逐步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水平与护理技能[2]。同时,还需重点强化对护理人员关于药物知识的教育培训,通过外派学习、邀请药物学专家来院讲座等各种形式来提升普外科护理人员对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还需逐步强化对临床护理技能的教育培训,逐步提升普外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从而最大限度降低护理不良时间的发生,确保护理质量。②加大对护理人员的法制教育。要求护理人员在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需具备一定法律基础,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从而在遵循相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尽量避免可能导致护理纠纷的危险因素[3-6]。而且,医院也需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就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使之能够基本把握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相关法律常识,进而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最大限度避免威胁到患者权利,从源头上消除护理安全隐患。③强化护患沟通意识。在护理实践中,引导护理人员进行换位思考,从患者与家属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主动同患者沟通,主动同患者交流,主动了解患者情况,主动为患者服务,以亲切、真挚的态度来感染患者,使之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为其提供优质服务。

作者:何澍清 单位:本溪市铁路医院

参考文献

[1]杨明菊.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31):15-16.

[2]周仕丽,张萍.普外科护理中的常见的不安全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的探索[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3):290-290.

[3]王晓波.普外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14):126-127.

[4]李彦.普外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分析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7):272-273.

医疗护理科普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阅读疗法 医院图书馆

随着医学的发展,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需求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不仅需要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需要多层次、全方位、多元化、综合性的服务,即心理方面的、社会方面的服务。自从阅读疗法引入国内后,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阅读疗法这个新兴学科。阅读疗法主要是通过人心理过程起作用、改变人的精神状态来达到治疗目的,所以医学领域主要是集中于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与心理学联系非常紧密。作为医院科室之一的图书馆有义务也有责任改变医院传统的服务模式、为建立新型的医患关系助一臂之力。

1、宣传和普及医学知识,稳定患者情绪

患者在住院期间往往对自身的疾病和医院紧张的气氛感到恐惧和忧虑。医院主动为患者提供图书服务,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和不安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主动与医务人员配合,起到某些单纯的医疗手段所无法起到的作用。同时患者能通过阅读更多地了解医学知识,增加患者自我保健意识和提高保护自己健康及防病治病的能力,积极配合治疗,最大限度地康复,有利于全民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卫生保健事业的发展。

2、改善医患关系,增强医院竞争力

目前,医患纠纷不断增加使医护人员工作状态更加紧张,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更由此加深了医患矛盾。研究表明,书籍对读者发挥着暗示、投射的作用。书中的文字具有调节情绪,解除烦恼,淡化抑郁,宽敞胸怀,甚至能修身养性,健身益寿,特别表现在解答困惑,增进自信,培养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强化自我意识,改变行为和改善人际关系方面。阅读疗法同样可缓解医护工作者的压力,有利于改善医护工作者和患者及家属之间由于沟通障碍造成的紧张关系,有利于医院形象的改善和声誉的提高,给医院增添现代化色彩、文明气息,对提高医院声誉,吸引广大患者,增强医院自身的竞争活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3、医院开展阅读疗法的措施

(1)利用报刊图书摘编医学科普宣传手册和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卡赠送给患者,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内容着重介绍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与治疗以及病人和家属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康复锻炼及饮食指导等。

(2)医院图书馆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宣传阅读治疗知识并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使患者了解并接受阅读治疗,培养自觉而有效地利用图书来预防和调节各种心理问题的兴趣和习惯,排遣因于疾病而产生的消沉或焦虑,增强康复的信心。

(3)医院图书馆有较为完善的网络系统。网络的畅通一方面可以使馆员及时了解和掌握网络中阅读治疗最新进展、技术方法等,对与阅读治疗相关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地更新,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医护人员的心理动态,及时将有关阅读治疗的书目、方法、建议等直接传送给他们,快速准确地为其提供阅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