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账务处理问题

账务处理问题

账务处理问题

账务处理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账务处理;企业;问题与建议

一、前言

在财务报表形成的过程中,主要由账务处理工作上的凭证填写制作、登记账簿以及编制报表等工作构成,因此可以说账务处理工作在操作上是否规范合理直接关系到财务报表的质量。而企业财务报表向外披露时,主要提供给企业所有者、债权人、财税机构以及所在开户银行等等,因此财务报表必须具有完整性与真实性,是企业财务活动的真实体现。对其进行工作时一旦出现瑕疵或者缺漏,向内可能导致企业董事局与高层管理的决策失误,对外将会严重的损坏到企业的声誉,导致未来融资与银行贷款业务难度的加大,使市场竞争力不断降低。因此,可以说企业账务处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与财务运作的重要一环。

二、企业账务处理在认识不足造成的问题

1.缺乏正确的纳税人成本核算

部分企业错误的认为,企业在选购相关货物时,如果不需要对方开取发票,将可以得到更多的折扣而减少购置成本。从企业角度的表层来看,这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购置成本的支出。但是由于缺乏正规进票,企业再把一部分货物实现增值并进行销售时,由于在结转缺乏正规的依据,企业提供给代账会计的依据发票往往只是销售的发票,因此代账会计对账务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一般只是简单的以暂估为主对进货情况进行登记与处理,然后按照所估计的毛利率对结转成本进行核算,而这一部分的核算过于简单,并不能实际的反映到企业的真实情况。另外,我国在今年大范围的执行“营改增”试点工作后,出于降低企业重复纳税与扶持企业正常发展等方面的考虑,出台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一部分的纳税额的规定,因此如果缺乏正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纳税将会提高。这种做法属于得不偿失的,既不利于企业的正常发展,又损害了国家利益。

2.缺乏正确的进货与销售关系

部分企业出于为税务机关提供发票核查工作的需要,在购置相关货物时也会有选择性的开取发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上,部分发票和销售业务并没有正确的对应关系,往往是东凑西凑而来,因此并不能完成的反映到企业的进货情况,虽然说税务机关在核查上只看重企业的总账,但是如果进货与销售关系过于零乱,企业在往后的财务报表上也会出现无法统一的现象,从而导致报表工作的失误。例如,对于提供视频监控设备安装与维护的企业来说,其业务在进货上主要有屏幕、电线、插座以及开关等,但是这部分货物在购置上过于分散,或者在较小企业中购置,因此所开取的发票有限。而部分企业为了提高费用,在这方面的对应关系上选择了运输发票等,而这明显是不符合逻辑的。

3.在银行账户的管理上存在问题

企业在资金的管理上,一般都有选择性的把资金交由银行进行打理,进而降低资金在使用上的风险,也为企业银行贷款业务提供重要渠道,因此企业在资金的使用上,其主要活动轨迹在银行是有明显记录的。因此,对于销售产品而不开取发票但是已经转入到基本账户中的收入,部分企业有选择性的反映为“预收账款”项目上,但是税务机关一旦进行查账工作时,只要调出基本账户的主要记录,从而核对账单一般都可以发现端倪的。但是,如果企业在开户选择为一般形式的存款账户,把不开取票的收入转入一般存款账户,税务机关是非常难以发现的。而这样企业就可以达到降低税务机关检查出问题的风险,从而达到漏税、逃税的目的,使国家遭受到严重的损失。不过从一时来讲,这的确有利于企业表面资金的提高,但是只要国家税务机关发现相关问题,随之而来来的必然是高额的罚款,在此之后,企业的市场声誉与融资贷款信用度将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做强做大。

4.缺乏一般纳税人进销存明细账

在“营改增”后,对于缴纳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来说,我国税务机关都会按照到我国税法的要求,监督与帮助企业建立起商品以及材料在进销存等方面的三级明细账,但是我国部分企业在三级明细账的处理与操作上还较为缺乏规范性。这是因为,我国税务机构对一般纳税人进行征税的工作时,对增值税税负比例有明确的要求。其中,对没有达到税负比例要求的企业,税务机关将会对其纳税工作进行评估与查账,核查企业对进销存的明细账进行处理时,其处理过程与结果有没有和总账相同,从而得出企业在增值税税负上没有达到合格比例的真实原因,避免企业偷税、漏税。因此,企业在开具相关发票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按照要求做好相关分项的登记工作,此时企业也会进行进销存明细账的设立。但是,从实际的操作工作上来讲,企业在进行进销存结转成本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成本偏低的现象,因此企业在所得税的缴纳上就会加重。所以,部分企业出于提高自身的利润空间,把一部分价值高而销售量较小的商品和价值低而销售量较大的商品进行混合,然后以加权平均法为基础对结转成本进行处理,而利用到此种“偷梁换竹”的方法后,结转成本将会出现偏高的现象,因此企业在缴纳所得税时无形的减少了支出。

三、企业账务处理实际操作的相关问题

1.会计凭证取得及填制不规范

从部分企业的实际业务上,发现其在账务处理工作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例如会计凭证在获取与填制上不规范等,下面进行简要的列举。

(1)原始凭证不合法与不规范。部分企业在原始凭证上没有填制企业的公章,也没有对凭证企业的实际名称进行填制;而像大写金额这样基础的要求也没有进行填制,对单价、数量以及业务记录等过去简单笼统。

(2)记账凭证填制不规范。①在相关要素的填写上缺乏完整。例如,部分会计人员没有对原始凭证张数进行填制,另外在稽核上与记账上也会缺少会计部门负责人的签名与盖章。②多借多贷。把属于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进行汇总时,没有做好分类工作,错误的填制到一个记账凭证上,从而导致账户的对应关系模糊,使业务的实际内容出差错。

(3)会计凭证整理不规范。在对会计凭证进行填制并完成相关工作后,部分企业没有及时的收集与整理,因此更不用说装订成册了,只是简单的进行放置到档案袋上,因此在存放上较为散乱,不利于管理与存储。

2.登记账簿不规范

(1)在运用到新的会计账簿时,部分会计人员并没有对扉页进行信息的填写。另外,对于利用会计电算化进行账簿的完成时,缺乏真正的启用表。因此,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有工作需要调动时,一旦交接手续不及时或者不完整,往后的账务处理将无从下手。

(2)部分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及应进行外币复式登记的明细账,未记录数量、单价,未登记外币金额、折算汇率。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由于个人能力与篇幅有限,只是对企业的账务处理在认识上不足造成的问题与实际操作上所出现相关问题进行浅谈,当然各企业可以在参考自身实际情况下,有选择性的挖掘自身的不足,然后在充分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寻找符合自身模式的解决方法,从而可以进一步的促进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蓝泗方.成本法下投资方留存收益转增资本的账务处理[J].财务与会计,2014(04):35-36

账务处理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账务处理 教学

职业教育就是学者有其能,能就是技能,有技能就能就业,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学生优势是在岗位上能迅速上手,工作能快速顶起来。会计信息化是财会专业学生就业时必须掌握的技能,学好这门课至关重要。财会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等理论学习后,即开设会计信息化这一课程。笔者在多年会计信息化教学工作中,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困难,针对性地浅谈几点体会。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1 关注学生发展,最终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应全面提高学生的会计信息化的水平和素养

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另外还要教会操作技能,培养较高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让学生在以后的岗位中能独立完成工作,灵活处理工作中遇到的未知问题。传统教学将知识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总结后灌输给学生,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和智力的内在联系,放弃了学生的思考的个性,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但是单纯地以接受为主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学生在学校学得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且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落后,因此教育的目标应当是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应以学生理解、体验、感悟为基础;教学应当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的活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项目和任务形式呈现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能力。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可分为三个基本部分:财务、购销存和管理分析。其中财务部分主要由:总账(账务处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付管理、应收管理、成本管理、会计报表等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以账务处理为核心,为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供全面、详细的解决方案。账务处理包括系统初始化设置、日常处理和辅助核算功能、期末处理三大部分。在教学中将其分成四个项目:系统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出纳管理、期末业务处理。每个项目都制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操作内容,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完成各项任务。

另外,课堂讲授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可以和一些商业会计软件公司,如用友、金蝶等公司进行双赢式合作,借助外援力量,不断获得最新版本的会计软件,使学生感受会计软件及管理软件的前沿动态,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距离,避免学生刚毕业就落后的尴尬。我校与用友公司合作,开展技能竞赛,学生成绩优秀的不仅可以获奖而且能获取ERP证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能动性。

现在的软件大多都有说明、演示、帮助、安装、设置等辅助文件,在财务软件教学中,如果教会学生利用这些文件来学习软件操作的技能,那么他们以后就具备了学习各种软件的能力,学生也有了后继发展能力。

2 关于学生在学习中操作员角色不清晰的处理

信息化教学中,可以安排若干角色。在账务处理模块学习中,分别让学生扮演企业中不同的角色,如系统管理员、出纳、总账会计、会计主管、账套主管等,老师先行指导学生各个角色在经济活动中的任务,进行角色演练,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让学生体验到财会人员实际工作的职责,对技能的把握能迅速而深刻。

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系统地完成一整套账务处理,包括凭证录入、审核、记账、结账、编制报表等,因此在操作中容易造成会计工作一人身兼数职的困扰。学生操作中不会更换角色,如实训案例中要求审核凭证,原操作员是出纳,点击审核,系统提示无此权限,(操作员没有的权限在软件界面无法显示),学生自己就无从下手了。

在增加用户和设置用户权限时,要强调用户设置的作用是通过系统管理员或账套主管对所有软件操作员进行工作上的分工,并授予一定的权限,以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性。学生在操作中把自己当作机器人,没有去意会操作中蕴含的会计原理,只是去生硬地学习操作步骤,没把自己当做会计人。

系统管理员可以建立财务账套,增加用户及用户权限。账套主管可以登录本单位账套,进行账套基础信息、基础档案编制,以及总账、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的初始化。总账会计可以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凭证录入,工资变动、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等信息的录入。出纳可以进行出纳签字、现金、银行存款业务的处理等操作。月末的期末处理,会计主管或进行凭证审核、记账;总账会计进行月末转账处理,出纳进行银行对账。在日常业务和期末业务完成后,账套主管或会计主管进行结账、编制报表。

在实训中对于每个项目的任务,要求学生先分析此权限哪个用户才拥有,要正确地使用用户及功能权限。

3 学生对于期末结转不理解的困扰

账务处理系统中期末业务处理的主要工作是:期末摊、提、结转业务的处理,对账、结账业务的处理。期末摊、提、结转首先要定义转账凭证以便日后自动生成转账分录。自动转账主要包括自定义转账、对应结转、销售成本结转、汇兑损益结转、期间损益结转。

用友ERP-U8期末自动转账工作一般分为两个步骤。①设置自动转账分录,即自动转账凭证取数公式的定义。包括自定义转账、对应结转、期间损益结转等。自动转账分录的定义完成后可长期使用,只有在所定义的转账内容发生变化时,才需要重新修改。②执行自动转账,即生成自动转账凭证。

在操作中普遍认为最困难的是公式的设置和修改。究其原因,一是对自动转账的作用和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自动转账的设置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其中对于自定义结转公式的设置学生大多觉得难掌握。如:按短期借款期末余额的0.2%计提当月借款利息。此题分录:

借:财务费用——利息

贷:应付利息

此题取数公式:

借:财务费用——利息6603 借 JG()

贷:应付利息 2231 贷 QM(2001,月)*0.2%

学生初学时取数公式的设置觉得很困难,不理解为什么JG后括号里应是空的,这还好说,因为JG是用友账务取数函数,但部分同学连应付利息的取数公式都不懂,其实还是没有把会计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在教学中要强调人脑最聪明,要掌控电脑,我们不是简单地学习操作步骤,而是要有自己的思维,要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要能应变。学生在设置好以上自动转账分录,执行自动转账生成自动转账凭证后,常见错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生成的转账凭证有多张相同;第二种:没有计提利息财务费用这条分录。

分析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一种问题是由于进行了多次结转,生成了多张自动结转凭证。在账务处理过程中,由系统根据预先设置好的自动转账凭证生成记账凭证,并完成相应的结转工作,但这种机制凭证每月只进行一次结转,多次结转就会产生多张相同凭证,造成账簿记录错误。第二种问题是期末结转时,没有根据业务特点分批按步骤来进行结转。由于多数期末结转业务都从账簿中提取当前数据,所以在确认结转前要将所有的记账凭证都登记入账。尤其是对后继有影响的期末业务凭证生成后,一定要立即审核入账,登账完成后才能处理后续转账业务。具体到以上业务,没有计提利息财务费用这条分录,这可能是由于“短期借款”的数据没有登记入账,导致生成期间损益凭证时“财务费用——利息”取不了数。

而有些期末转账凭证的数据必须依据另一些期末转账业务产生的数据,也就是说,对于一组相关转账凭证,它们之间同本月其他经济业务有一定联系,必须在全部相关业务入账后使用,并且要按照合理的先后次序逐一生成凭证,在某些转账凭证已经记账的前提下,另一些转账凭证才能生成,否则就会发生取数错误。即如果涉及到多项转账业务,转账生成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转账凭证的生成有严格的顺序,比如计提福利费一定要先于结转制造费用,而结转制造费用则必须在结转生产成本之前。同理,结转汇总损益、摊销无形资产等所有摊、提事项都必须在结转期末损益前完成。

期末业务处理的自动转账,可以提高会计系统的工作效率,但不注意期间的数据关系和转账生成的时间顺序,会造成生成的凭证数据错误,影响后续工作的正确性,在学生进行学习及实验时,要使其了解透彻,掌握其要点。

参考文献:

[1]刘学敏.会计电算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账务处理问题范文第3篇

一、月末暂估入账的方法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对材料已到达并已验收入库的物资办理暂估入库,以保证存货的真实性、完整性。暂估入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材料已到达并验收入库,但相关化验数据还未出来,未制作结算清单;2.已对外结算但增值税发票等结算凭证未收到;3.已对外结算、发票也到企业,但业务人员未到财务部门进行报销的采购业务。企业应于月末按照材料的暂估计划金额进行账务处理,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科目。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又将对大宗原燃料如矿石、焦炭、生铁、合金等重要物资引起特别关注,出于内控考虑,我们在供应部门设置了专职结算员负责对外结算、计划员负责材料的收发存工作。对于第一种情况,我们要求结算员根据历史化验数据和计量单据进行预结算,制定出结算清单,然后计划员根据预结算清单填制暂估入库单的数量、计划单价、计划金额等相关栏次,然后将暂估入库单与预结算清单一起交材料核算会计,材料核算会计根据暂估入库单的计划金额进行暂估入库的账务处理,借记“原材料”、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科目,同时将计划金额与预结算清单上的不含税货款金额间的差额暂估为价差,借记“材料成本差异”、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款”。这样做是由于近几年伴随着钢材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引起大宗原燃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导致我们年初制定的计划价与实际采购价有较大差异,如果我们不对该差异作出暂估处理,我们又领用了当月暂估入库部份的物资,那就会使我们当月反映的成本不真实,从而造成产品成本的异常波动。次月月初先将暂估入库和暂估价差全部红字冲回,同时伴随着该笔业务的正式结算、采购报销工作,财务按正常入账,这样次月产生的差异就会很小,就使上月已耗用物资以最接近市场价格的价值入账,防止上月已耗用物资对当月成本产生影响,同时也符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对于第二、三种情况,所不同的是结算清单已正式制作,结算货款金额是确定的,按照以上方法入账,次月增值税发票收到、采购报销时也就不存在该暂估差异的调整了。

二、外购物资计划价的修订及其账务处理

1、计划价及其修订。

企业制定的计划价应尽可能接近实际采购价(不含税),并包含由企业承担的应计入材料实际成本的杂费。计划价不同于企业内部市场的计划限价。制定计划价时要认真仔细,考虑全面,减少出错或偏差情形,并要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内采购价的变动走势因素。

除一些特殊情况外,计划价在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在计划价偏离实际价较大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修订计划价,最好选择在年初修订计划价,这样让物资管理部门(或仓储部门)过账更方便、直观。

企业修订计划价必须要有一套明确、完整、规范的计划价修订机制,并与物资管理部门协调好,基准日把握一致,财务、物资管理部门双方步调一致,这也是“账实相符”一种形式上的反映。

2、账务处理

修订计划价后账务处理格外重要,否则就会造成财务的原材料科目账面余额与物资管理部门材料结存余额不符。

如果企业决定在年度的1月1日启用修订后的新计划价,那么此时尚且存在着一批因发票账单未到达而尚未报账的验收单(即上年末的暂估验收单),这些验收单在上一年度出具,上面的计划价都是老计划价。针对计划价的修订,账务处理有两种方案。这两种方案的核心原则是要保证暂估验收单(即入库单)新旧计划价之差额对应的材料成本差异只能释放一次。

企业可以选择在年初进行与计划价修订相对应的账务处理,或者选择于上年末在企业当月材料成本差异分配后进行账务处理。

方案一:修订计划价时对暂估验收单的计划价同时进行更改,今后这部分验收单报账时使用新计划价。这种方案工作量大,更改验收单计划价时容易出错。

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这个数据来自物资管理部门,是物资管理部门上年末结存材料的新旧计划价总额之差额;企业同时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这个数据来自汇总的上年末暂估验收单新旧计划价总额之差额。

这时就相当于将上年末暂估验收单调整成新计划价进行暂估了,此时暂估验收单新旧计划价差异尚未释放,在今后以新计划价报账时再进行释放。

根据公式,上月末暂估验收单计划价金额+本月新验收单计划价金额=本月报账的验收单计划价金额+本月末暂估验收单计划价金额,这属于推导公式的两边同时缩放(上年末暂估验收单调整成新计划价,在本年度报账时也使用新计划价),在上年末的暂估验收单全部报账后,公式两端实现平衡。

方案二:直接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不再进行其它账务处理。这个数据同样来自物资管理部门,是物资管理部门上年末结存材料的新旧计划价总额之差额,相当于上年末暂估验收单新旧计划价对应的差异已全部释放出来。上年末暂估验收单此后报账时仍全部使用旧计划价,验收单上的旧计划价不必更改。

根据公式,上月末暂估验收单计划价金额+本月新验收单计划价金额=本月报账的验收单计划价金额+本月末暂估验收单计划价金额,公式仍平衡。这个办法简单实用,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采用这种方法。

3、其他。

(1)如果企业不是大规模修订计划价,需要个别调整偏差较大的计划价的,除可以通过以上方法调整外,还可以通过需打出库单的方法进行调整,按照旧计划价打蓝字领用单(清空旧账页),再按照新计划价打红字领用单,通过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进行过渡。先是按照蓝字领用单计划价金额,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蓝字);再按照红字领用单计划价金额,借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贷记“原材料”科目(红字)。调整结果类似于 “方案二”。

(2)如果企业因为管理上的需要,要将已存在计划价的总成件拆分成零散件并逐个制定计划价的,应保证拆分的零件计划价之和等于其总成件计划价之和。

三、关于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

采用计划成本法的企业,应当在月份终了时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据以分配当月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材料成本差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的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1、从理论上来讲,构成公式分母的“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不包括暂估入账的材料的计划成本。因为公式分子中没有暂估材料对应的材料成本差异,如果不剔除公式分母中暂估入账材料的计划成本,则会造成公式分子与分母口径不一致,违背了会计上的“配比原则”。

具体来说,月末暂估入账的原材料,其本身的材料成本差异在暂估当月并未体现出来,但却参与了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计算。等到以后月份该批材料结算的发票账单到达,其材料成本差异才登记入账,并参加下月份耗用材料成本差异的分摊。在这种情况下,在材料暂估入账的月份及其以后月份,实际发出材料的成本反映就会失真。当该批材料的成本差异为正值时,就出现了低估该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而高估以后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的现象;反之,则会高估该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而低估以后月份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这样就违背了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辅导教材就支持这种观点,不过是一笔带过,我们在实务工作中也根据需要,对书本知识作了灵活运用。

2、有关会计实务。经笔者调查,目前许多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的企业(包括许我公司),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时公式分母并未剔除暂估入账的材料的计划成本。因为我们已将当月暂估入库的预计价差以暂估形式体现在了“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因此作为暂估入库的物资与正式入库的物资价值已相差无几,可视同为正式入库的物资处理加入材料成本差异率公式分母。

再者,笔者认为,即使核算时未将预计价差以暂估形式体现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时公式分母也并未剔除暂估入账的材料的计划成本问题也不大(必须建立在市场价格与计划价偏差不大的前提下)。因为从长期来看或从一个会计年度来看,公式分母是否剔除暂估入账的材料的计划成本对于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金额影响并不大。笔者认为,关键是发票账单报账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要正确,材料成本差异率并不是问题。只要每月材料发出金额足够大,材料成本差异很快就会分配结转出去。只要坚持材料成本差异率计算的“一贯性原则”,各年度保持一贯,“会计信息失真”的说法则言过其实。因为翻阅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辅导教材或其他教材,我们就会发现,在会计上还允许企业使用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分配本月的差异:

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

本月分配材料使用上月结存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率,与本月真正的材料成本差异率则相去甚远,因为各月真正的材料成本差异率主要取决于发票账单报账形成的新增材料成本差异的金额。如果允许企业使用上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来分配本月的差异,那么公式分母是否剔除暂估入账材料的计划成本就显得并不重要了,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四、验证财务原材料科目账面余额与材料成本差异余额正确性的诀窍。

1、除特殊情况外,财务原材料科目本期增加数与物资管理部门入库金额是完全一致的。

财务原材料科目本期增加数=本期验收单报账计划价金额-上期暂估验收单计划价金额+本期暂估验收单计划价金额=本期新验收单计划价金额

2、除特殊情况外,分配材料成本差异后,期末材料成本差异余额=期末原材料科目余额×当期材料成本差异率;即期末材料成本差异余额/期末原材料科目余额=当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账务处理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出院结账处 管理 问题及对策

在医院内部出院结账处主要的任务就是为患者办理出院结账手续,属于较为关键的服务窗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医院出院结账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院出院结账过程中,其是否能够满足患者,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医院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也会对患者造成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医院出院结账处的管理水平提升,本文主要对出院结账处管理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一、Y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某医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这期间出院结账处管理所发生的问题,一共有45例。

方法。对某医院2015年所发生的45例出院结账处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案例进行分析,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且按照其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

二、结果

某医院在2015年一共发生了45例出院结账处管理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内部、患者自身、信息系统、医保等原因,详情见下表1。

三、讨论

(一)出院结账处管理常见问题

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某医院院在2015年出院结账处管理常见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部原因。患者在结账过程中,医院内部也会造成一些问题出现。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医院内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问题,未能及时解决患者所存在的问题,再加上医保种类繁多,医务及结账人员对于有些医保制度不够了解,进而也会出现问题。由此可见,出院结账处管理常见问题内部原因占据的例数不少,而要想改善医院结账处管理常见问题首先就需要对其内部进行适当的改善,以此来完善其管理的质量;病人自身原因。在实际结账过程中,部分患者因为自身各方面原因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甚至会认为结账数目过大,进而不愿意结账;信息系统原因。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医保政策的要求,出院结账处已经全部应用信息系统,以此来对提高服务质量。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是会存在电脑运行缓慢、相关设备出现故障等现象,在本研究就出现了这一现象,而这些问题也会给出院结账造成影响。

(二)出院结账处管理对策

1、对出院结账处加强管理,并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为了更好地提高医院出院结账处服务质量和水平,医院一定要对出院结账处管理加强重视,对其加强管理,并且在结账过程中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此来保障管理的有效性。

2、明确医务人员职责,加强内部沟通

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在管理过程中明确医务人员职责,让工作人员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失责的现象,同时管理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也会更加的频繁,这样就能避免工作人员之间因为缺乏沟通和交流出现的问题,进而就能有效地减少出院结账处发生问题,切实提高管理质量,这样就能有效地提升出院结账处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品芬.出院结账处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浅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4,14(9):147-148

[2]郑虹岚.出院结账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探讨[J].卫生经济研究, 2013,36(2):61-62

[3]蒋丽.军队医院对军队医改病人出院结算时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 2014,47(7):88-89

账务处理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手工账;ERP;结账;凭证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2

由于信息技术的推动,财务电算化继续向纵深发展,已由初期的部分核算电算化发展到现阶段的企业资源管理电算化,即ERP或者ERPⅡ阶段。ERP在推动财务结账工作效率提升的同时,也在结账的方法上与手工账有很大的区别。

一、理解ERP结账的流程

手工账环境下,完整的结账流程是:凭证编制(未审核)凭证审核(反审核)凭证过账(反过账)结账(反结账)。在电算化环境下,常用财务软件(非ERP版本)都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开发和控制结账过程的。当然,ERP系统与“常用财务软件”有所区别,但是在结账顺序上是相同的,可以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ERP环境下的各种操作所处的结账阶段。

(一)“凭证编制”上的对比

在“常用财务软件”环境下,凭证编制是在凭证制作界面直接编制会计分录来完成凭证的制作。但是在ERP环境下,为了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依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和财务处理上的差异分为不同的模块,如应付模块、应收模块、资产模块、库存模块等等,各种业务分别在不同的模块里进行处理。各子模块在系统里面设置了相对应的会计科目,操作人员只需要录入相应的业务单据或是进行借方分配就可以完成凭证的制作,有些界面通过“查看会计方法”来查看生成的会计分录,有些界面只能看到账户别名,要理解业务所生成的会计分录还必须理解账户别名所对应的会计分录。单据录入后传送至总账模块,在总账未过账前,从结账流程上看都只能是完成了凭证的制作。ERP环境下除了子模块生成日记账以外,总账模块可以进行特定的凭证制作。总账模块手工创建的日记账从整个结账流程上看,也都只是完成了凭证的制作,这一点和子模块导入的日记账相同。

(二)“凭证审核”上的对比

凭证编制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凭证审核”,审核后的凭证才可以“凭证过账”,已审核后的凭证要修改还需要进行“反审核”将凭证状态返回到未审核状态。“凭证审核”是财务处理控制上的重要环节。再看我们ERP系统的凭证审核,因为ERP系统没有设置“审核”这一职能对录入系统的单据进行单独审核,所有单据的检查都是录入人员自行检查的,尽管ERP系统在应付模块也有发票验证功能,但是检查方式有限,不可能发现分配科目用错及分配类型与科目之间的一致性问题。一方面因为ERP系统是公司的资源管理系统,单据处理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独立设置单据审核职能会导致成本大量增加,另一方面,大量的审核工作也可能会对效率有所影响。ERP系统为了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而带来的控制弱化,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相形相生。作为补救措施,要求制定自查规范,尽量减少单据录入错误。

(三)“凭证过账”上的对比

凭证过账在手工账环境就是将凭证登记到“丁”字账户和明细账的过程,因为是手工账,所以工作量相当大,要消耗财务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电算化环境下这个过程是由系统来完成的,操作非常简单,速度相当快,这体现了电算化系统相对于手工账系统的优势,也是会计电算化系统在提高财务系统效率方面的一个直接表现。在过账的含义上,ERP和常用财务软件系统没有区别,都是将凭证或日记账登记到明细账和总账“丁”账户的过程。“常用财务软件”在过账以后可以“反过账”将凭证状态返回到未过账状态,而ERP财务系统只能反冲日记账,反冲后需要重做。在反冲日记账方面,这容易导致总账模块与子模块数所不一致,这一点必须引起重视。

(四)结账上的对比

结账操作表示会计周期里的经济业务已经处理完毕后在系统操作上的实现。在ERP系统里叫做关闭会计周期,含义都是一样,结账后方可依据结账后的系统数据编制各类会计报表,并在其后的期间里处理后续的经济业务。ERP财务系统和常用财务软件在结账上的区别在于这些常用财务软件系统在结账以后,如果要打开会计周期,则只能逐期打开。ERP除了资产周期和成本周期关闭后就不能打开外,其余子模块和总账模块的周期都可以单独打开。

二、结账工作总体目标

无论手工账还是电算化环境,会计核算的总体目标就是合法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这个总目标在结账工作中又可以分为很多细小的目标,如平各类中转、核对货币资金、核对内部单位往来、待摊和预提各类费用、提取各类资产折旧、分摊各类成本差异、核对总账与明细账、账实一致、结转成本与收入以及其他需要给予关注的要点等。因为会计核算事情较多,最好的办法就是列示一张清单,对每一件事情都明确列示处理的要求及完成时间,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避免遗漏。

三、对整个结账工作要有长远规划,精心安排

不论手工账还是电算化环境,结账工作事情很多,处理难度各有不同,如果不分先后,盲目入手,往往事倍功半。所以结账工作除了结账的目标要明确之外,还要有长远规划,理清头绪,从容易的事情入手,层层剥离,往往水到渠成。

(一)整个会计期都要关注的问题

核算工作中有些问题很重要,解决问题的周期很长,发生的频率较高,处理起来难度也比较大。这就需要在整个会计周期内都予以关注,以使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比如在整个会计周期内都要予以关注的:员工的往来科设置错误,其他应收应付设置成了应收应付;预付款的核销,对于长期的预付款含内部员工借款,及时催缴发票或催收借款;各类发票的入账工作,特别是内部往来单位发票的入账一定要及时,因为涉及到内部往来科目对账问题;各种科目余额的反常现象,如负债类科目余额为正数,资产类科目余额为负数,差异类科目余额过大或发生额过大;委外材料科目余额过大,对账和质量风险的揭示;账户别名的使用是否规范;凭证装订是否及时;应付账款、应计负债以及成本科目的清理;各类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等等。

(二)比较容易处理的问题

会计核算工作中,有些问题比较独立,往往在期末进行集中处理,如资产类中转科目,包括固定资产中转、长期待摊费用中转、待摊费用中转、在建工程中转、无形资产中转等。这些资产类中转科目对应关系单一,通常先做后做都没有什么影响。总账平资产类中转科目、总账与明细账核对相符以后,资产模块的周期就可以关闭了。另外按集团规定预提的各种费用、工资、涉及总账与子模块之间的调账及反冲事项等。这些问题比较独立,但是不能有遗漏,要逐项检查。

(三)往来中转科目对应关系比较复杂

应该说各类中转科目都是暂记科目,要求在结账时进行平账处理。使用中转科目是ERP的一个创造。首先,ERP分模块处理业务,如应付不处理收款,但收取供应商押金时必须反映供应商的负债,这又要求在应付处理,因此使用应付总账中转科目,通过应付总账中转在应付反映负债的同时在总账反映收款业务。中转科目的使用为模块之间的衔接提供了一个桥梁。其次,通过中转,不同岗位之间能达到交叉稽核的效果,通过总账稽核,可以使中转科目使用的必要性与正确性都得到有效的考虑。常用的往来中转科目有应收应付中转、应收总账中转、应付总账中转等。这几个中转涉及到应收、应付和总账等模块之间的转账事项,涉及的对应关系比较复杂,往往视实际情况而定。通常的对应关系有货币资金、供应商往来、客户往来、费用等。因此,要求各模块操作人员月底时将中转明细表通知总账,以利于总账核对和检查以便及时结平往来中转科目。

(四)核对货币资金余额和内部往来科目余额

将货币资金和内部往来的核对放在平中转科目以后,是因为货币资金和内部往来涉及到的对应科目较多,形式各异。因此在核对货币资金和内部往来时需要处理好其他的对应关系,除了平往来中转科目外还有应付模块的过账问题。通常情况下,这些问题处理好了以后,货币资金就只需要考虑账户之间挂错账的情况了,如果不存在账户之间挂错账的问题,货币资金大都是可以平的。在核对了货币资金、平往来中转科目及核对总账与明细账以后,应付模块的周期就可以关闭了。

(五)最后进行成本差异分摊

如果ERP实行的是标准成本,但公司对损益的反映是以实际成本为准的,因此要求对标准成本进行还原,将标准成本还原为实际成本。进行差异分摊就是要将当月以标准成本结转的成本还原为以实际成本反映的成本。对各类差异的理解也必须以实际成本为基准,否则很难正确理解各类差异。差异分摊需要在存货类科目总账和明细账核对一致、无余额异常、库存周期关闭的情况下进行。差异分摊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标准成本需要在多大程度上还原为实际成本。

(六)关闭会计周期的要求

各模块关闭会计周期的基本要求是该模块业务已处理完成,总账与明细账核对一致,账实一致,发生额和余额都无异常。总账模块的会计周期关闭一定要在子模块会计周期关闭以后,尽量避免子模块数据留在接口没有导入总账的情况发生。会计周期应由会计核算主管进行严格控制,因为会计核主管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组织者,最清楚会计周期打开与关闭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