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缆设施保护条例

电缆设施保护条例

电缆设施保护条例

电缆设施保护条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海底电缆,海底滑坡,海洋地震,电缆病害,地质灾害

随着我国海上油、气、风电资源开发、跨海通讯、跨海输配电联网等工程的建设,海底电缆在国民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海底电缆运营期间的病害特征及保护对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海底电缆建设现状

根据维基百科(Wikipedia),正在运行的大型海底电缆至少有25条,近期计划铺设的大型海底电缆至少有9条。已建设完成的海底电缆主要分布在西欧和北欧地区。其中,NorNed 高压直流电缆(HVDC)包括两个长达576公里的独立导线,连接挪威Feda和荷兰Eemshaven,是当今世界最长的海底电缆。挪威国家电网公司(Statnett)目前正与英国国家电网公司展开合作,拟建造连接挪英两国的海底电缆。此条电缆长约800公里,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跨国电缆,预计于2017-2020年间完工。届时,挪英两国可通过该电缆实现电力互换,并共享北海海上风电。

2.海底电缆运营期间的病害特征

海底电缆的埋深通常较大,常常使人误以为它很难遭受到人为破坏,更多的是自然力破坏。其实不然,150年来的运营经验表明大部分海底电缆破坏是由人类活动引起。人类活动第一次破坏海底电缆的事例是1850年一个法国渔夫故意破坏了Dover-Calais通讯电缆,而且是在Dover-Calais通讯电缆刚刚安装完成几天后[3]。这个渔夫把海底电缆误认为了一种新型海藻,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个渔夫是为了从导线中获取金子。海底电缆第一次面世即遭到如此荒诞的故意破坏,以致于部分人们认为海底电缆铺设与运营是无法控制的行为。事实上,只要我们正确分析了导致海底电缆破坏的原因,并充分考虑安装和运营条件,是可以规避掉很多运营风险的。

2.1人类活动破坏

许多专家和学者总结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海底电缆破坏案例,对海底电缆的破坏原因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根据Wood 和 Carter的研究成果,人类捕鱼活动和停靠船只的锚害占海底电缆破坏总体的80%,而自然力对海底电缆造成的破坏总体来看小于10%,但是在人类活动难以触及的深水区,自然力破坏占到30%。

2.2海底滑坡破坏

海底滑坡指海底斜坡上未固结的松软沉积物或有软弱结构面的岩石在重力、地震力或浅层气体凸涌作用下沿斜坡中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滑动的现象。海底滑坡是海底分布最广泛、发生频率最高的不良地质作用,是最常见的危害海底电缆运行的自然现象。发生海底滑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沉积物内部结构和动力条件,如海底沉积物中粘土物质的含量较多、天然气产生的高压等;另一方面是某些外部诱发条件,如地震、海浪等[2,4-5]。

1929 年11月18 日, Grand Banks 地震触发了20km3 的海底滑坡,滑坡形成了浊积沉积物流把200 km3 的碎屑带入深水中,导致跨大西洋的海底通讯电缆被切断[1,3]。一系列电缆被切断的时间序列分析表明,浊流的速度高达65 k.p.h。海底电缆通常埋设在近岸浅海区域,大型滑坡稀少,但小型滑坡也是特别危险的。大陆边缘存在大量海底滑坡留下的滑坡壁,这些滑坡壁的规模和形状表明在这些滑坡事件中被搬移的大量物质可能有数十甚至数千立方千米。无论是被动大陆边缘还是活动大陆边缘,都经常有海底滑坡产生。尽管陆坡坡度一般很小,但这些地区较大陆架地区仍然有着较大的坡度和强烈的地质作用,如地震、水合物分解和超压异常等。大陆架边缘和大陆斜坡地区的高沉积速率、超压异常对海底滑坡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大陆边缘环境下的海底滑坡对海底电缆的开发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单一滑体可以沿着十分平缓的斜坡角(0.5°~3°)将沉积物运移数百公里。一般来说,这种事件可以持续1小时到数天不等。

2.3地震作用力破坏

迄今最严重的海底电缆破坏事件是由地震作用力造成的。2006年12月26日晚至27日凌晨台湾地区连续发生7次,最大震级达7.2级,是台湾西南外海地区百年来最大的地震。此次地震导致台湾南部大约300公里海床上的电缆受到影响,而且严重程度超过预期,共计9条21处损害,最终调用11条海底电缆修造船耗时49天恢复正常。

地震作用力对海底电缆的破坏多数是由海底滑坡间接导致,少数破坏与地震同时发生,这种与地震同时发生的破坏不是由海底滑坡间接导致的。在台湾Hengchun地震中人们发现更多的电缆破坏在地震之后持续发生,例如距离震中110km的一条电缆在地震发生4小时后发生破坏,另一条距离震中173km的电缆在地震发生9个小时后发生破坏。这些后续的电缆破坏就是由大型海底滑坡造成的,破坏原因是海底电缆移位和覆盖层厚度大大增加。根据海底地形测量和其它调查成果,Hengchun地震诱发的大型海底滑坡以平均速度20km/小时移动,这相当于世界级的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图2给出了Hengchun地震海底电缆破坏点分布图,红色圆点代表震中,黄色圆点代表海底电缆破坏点,紫色线条代表海底电缆路由。

3海底电缆保护

由于海底电缆工程被世界各国公认为复杂困难的大型工程,从环境探测、海洋物理调查,以及电缆的设计、制造和安装,都应用复杂技术,目前我国应用的海底电力电缆仍然需要进口。以海南联网工程为例,据估算,一旦海缆遭受破坏,需要外方的专业船舶到现场才能维修,将导致接近2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而且修复工期长达3个月。可见对海底电缆进行妥善的保护非常重要。

对海底电缆的保护应覆盖设计、施工和运营三个过程: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所处海域的化学环境、人类活动、区域地震地质条件、岩土条件等方面,选定正确的海底电缆路由和进行恰当的电缆选型和设计;施工阶段应充分认识不断变化的岩土工程条件,选择恰当的施工机械和埋设方案,并做好海上路由清理、沟床开挖、海上船只导航信息、安全监护等各项工作;运营阶段应定期检测海底电缆的路由位置、覆盖层、周边环境等,做好海缆通道的日常监控和安全防护工作,确保海缆避免遭受锚害,必要时设立禁渔禁锚区。

海底电缆工程作为世界性的难题,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种种困扰。当遇到技术难题时,应积极寻求国际电缆保护委员会(ICPC)的帮助。

4结论与建议

电缆设施保护条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枢纽变电站;通信光缆;双沟道

如何推进通信标准化建设,是以提高通信系统运行可靠性为目的。如何做好枢纽变电站通信光缆双沟道管理,是“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活动的重要内容。工作理念是:注重过程抓细节,全面实现枢纽变电站通信光缆双沟道。滁州公司通信专业管理范围地区调度对象:6个县公司、220KV变电站、110KV变电站、35KV变电站的通信设备和电路,其中涉及华东网省网主干线路的枢纽变电站有6座。

1、枢纽变电站通信光缆双沟道改造主要做法

1.1对枢纽变电站通信光缆双沟道改造现状调研

近期国网公司通信系统多次发生光缆故障,暴露出厂站内光缆单沟道、通信光缆与强电电缆防火隔离等明显存在的安全隐患。滁州公司通信检修维护人员在对公司包括中心站在内的40余座变电站的站内光缆隐患排查中,排查出枢纽站站内主干线路双通道不完整及部分变电站的电缆沟处为单通道且多根光缆都未做防护处理,而经排查这些光缆都为我公司主干环网光缆目前处于运行状态。这些光缆工程是由于多年前,安装工艺规范不够细致完善,导致这些运行的光缆不能够满足目前通信十八项反措的安全需求。

滁州公司主干线路进入公司枢纽变电站后,路径为站内构架处引下后进去电缆沟道,路径单一,因初期建设时为光缆单一通道,无第二路径,若此通道中断,存在很大风险。若枢纽站路由中断,将导致滁州地区通信网故障,且并无第二条备用路由。按照省公司要求,进入枢纽站站通道必须做好双路由改造,提高主干光缆路由安全防范等级。

1.2枢纽变电站通信光缆双沟道改造的主要做法

光缆不同于通信网络中的其它设备,它分布范围广,存在很多人为因素的破坏而阻断,致使业务中断。针对这类问题,很多公司在设备上做足了文章,例如让网络上的节点成环,设备分散分担业务,但在实际应用中,光缆分纤成环、同缆环、不同层面的节点用同一条光缆中的不同纤芯的问题屡见不鲜,为通信网络的安全造成了极大的隐患。

电力光纤通信传输系统本身虽然有保护功能,但在实际运行中,只靠传输设备自身的保护功能,在核心业务光缆线路发生全阻断故障时,是很难确保通信安全和通信畅通的。例如,具有环路自愈功能的SDH传输系统,如果光纤传输环不是真实的物理光缆环,在枢纽变电站某单一通道处光缆线路阻断后就有可能造成SDH传输环的中断。同时,主干线路一条光缆发生全阻断或部分纤芯阻断后,对于那些没有通过另一条物理光缆传输路由保护的光通信系统也会造成较长时间的传输中断。目前,滁州地区本地网中的主干光缆大都在24 芯以上,光缆中的大多数纤芯都已被占用。当光缆被阻断后,即使有较好的现场条件,从阻断到完全修复也得需要6-10小时,这对于高速、宽带、大容量、多业务的电力光纤传输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尤其是对传输系统多、中断时间长的重要业务光缆阻断故障,不仅会给地区或省网级电力通信网造成严重的生产故障和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对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物理光缆双路由互保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为了确保核心通信网络的安全,特别是在传输网络中处于核心层、汇聚层节点及接入层而带环较多的中心站,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减少光缆外破中断后处理故障历时和减小光缆割接时对通信的影响。在众多方法中,枢纽变电站通信光缆双沟道改造对传输网络进行互保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同时改造时间短,难度小(结合市政工程),可大大提高整个网络的安全性。改造后,无论是省主干网还是地区网,核心层节点能用可靠的物理光缆双路由进行保护,不管是突发性的光缆线路阻断还是光纤链路阻断,或是进行光缆割接,都能保证通信不会有明显的中断,或者仅有瞬间的中断,而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对于核心层的节点进行物理光缆双路由的改造对于省网主干通道及整个滁州地区通信网络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2、枢纽变电站通信光缆双沟道改造实施方案

以枢纽站220kV定远变电站为例(见下图)

2.1进站路由一埋设光缆2根,分别从朱马312线1#铁塔、大桥318线引出架空光缆经线杆至围墙根部打孔布入50镀锌钢管(一根光缆穿一根钢管,钢管内穿硅芯管),沿内围墙根至110KV变电区电缆沟,钢管布入后围墙根部用水泥砂浆封堵,沿途需要破路;转角处设立标识地桩;站外部位用土回填,站内路面回填夯实后恢复水泥路面,破坏的绿化恢复;

2.2电缆沟内每根光缆单独穿25#PVC管,转角用弯簧把PVC管弯成弧度,PVC管一直布放至通信屏;按照实际情况有双路由的尽量从两个方向走线,没有双路由的按照左右分离、上下分层的方法布线。光缆进入通信屏位置预留10-15米,余缆在角钢塔盘入余线架;熔接后光缆预留不超过5米;

3、枢纽站内双沟道双路由改造开挖及布管注意事项

3.1相关人员须经过相关的安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取得要害部位出入证方可进站工作

3.2站内工作时须遵守安规,落实现场安全措施、服从现场工作负责人的指挥,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3.3本次工程涉及到的阻燃点、屏柜、引下钢管,将邀请专业封堵人员进行封堵。

4、结束语

枢纽变电站通信光缆双沟道通过改造后,在光缆运行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降低了因光缆外破或断裂造成通信中断的安全风险,规范了以后的电力通信主干光缆安全防护作业行为。在日常主干线路的维护中大大缩减了主干光缆线路的外破次数,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大大提高了通信线路的正常可靠运行率,使得电力通信的维护费用大幅降低,间接的取得了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

参考文献

[1] 樊剑辉.通信光缆案例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探讨[J].电力系统通信,2009,11(05).

[2] 刘丽.通信站光缆竖井失效事故预想及处置预案[J].华中电力,2010,(03):57.

电缆设施保护条例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交联电缆;故障;原因

近年来,我国的用电量逐渐增加,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552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在用电需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我国城市电网建设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考虑到城市高楼密集,为了节省城市空间、美化城市,高压输电线路越来越倾向于向地下发展。与架空输电线路相比,电缆线路具有占地面积小、供电安全可靠、敷设方便、美化城市等显著优点,在城市电网中应用广泛。但是,地下电缆一旦发生故障,故障查找及抢修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带来的危害程度更为严重。为此,110kV及以上高压交联电缆运行使用中,应加强故障分析,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以及时消除运行中的安全隐患,有效的规避运行风险,确保高压交联电缆运行安全可靠。

1 110kV及以上高压交联电缆线路应用

目前,从城市已经投入运行的电缆线路运行情况看,国内电缆运行可靠性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110kV及以上高压输电线路中,交联电缆以优越的技术优势,逐步替代油浸纸绝缘电缆,为高压输电安全提供了进一步保障。但是,随着高压交联电缆规模越大,运行时间越长,其在城市覆盖范围变大,地下线路变多,由于电缆维护点分散,为高压交联电缆故障查找及抢修带来了一定难度。

调查显示,国产交联电缆的击穿故障率高达0.5次/年-100km左右,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已下降到0.2次/年-100km,主要是国内交联电缆生产环境较差,杂质易进入电缆绝缘,降低了电缆的绝缘性能。110kV及以上高压输电线路使用的交联电缆以国产为主,无形中加大了110kV及以上高压交联电缆故障率,对城市供电影响巨大。加强110kV及以上高压交联电缆故障研究势在必行,这是供电可靠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城市电网建设的必需条件。

2 110kV及以上高压交联电缆故障

在实际运行中,110kV及以上高压交联电缆故障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故障不同,原因不同。基于多年工作经验,110kV及以上高压交联电缆故障发生概率呈现陈“高-低-高”特征。投入运行初期,交联电缆本体质量缺陷及敷设安装问题造引发故障,故障发生概率较高;投入运行中期,交联电缆本体及附件运行性能稳定,故障发生概率相对较低;投入运行后期,交联电缆本体及附件逐渐老化,使用性能下降,故障发生概率有所提高。整个运行期间,易发生故障的部位主要是交联电缆本体、接头、终端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生产制造、安装调试、外力破坏、设计等方面。

3 生产制造造成的故障

3.1 本体缺陷

从技术条件看,我国高压交联电缆生产制造在原材料、机械设备上已经比较成熟,出厂前经过交流耐压试验,合格后才允许流向市场,一般不会出现交联电缆本体存在质量缺陷的问题。但是,由于生产环境较差,技术人员检验不到位等,交联电缆生产制造中易出现绝缘偏心、绝缘内有杂质、交联度不均匀、电缆金属护套密封不良等问题,导致高压电缆投入运行后不久就出现故障。

案例:某110kV高压交联电缆竣工后,通过了交流耐压试验,正式投入运行24h后,发生电缆本体击穿事故。经过故障原因分析,是由电缆内外屏存在杂质引起的,电缆绝缘性能部分损坏。

3.2 接头缺陷

受生产工艺及较差的生产环境等影响,高压交联电缆接头生产制造中,绝缘带层易进入杂质,或存在气隙。投入运行后,电缆绝缘屏蔽断口处常常容易发生故障。

案例:某110kV高压交联电缆线路采用的是预制式中间接头,投入运行一年后,硅橡胶应力锥被击穿。技术人员解刨应力锥本体后,发现接头存在滑闪放电现象,是硅橡胶应力锥被击穿的主要原因。

3.3 安装调试造成的故障

高压交联电缆安装工艺要求高,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受限、施工队伍技术水平,敷设安装时常因工艺操作不当而出现电缆本体弯曲半径偏小、附件安装错误、电缆外护套划伤等现象,造成电缆本体出现机械应力内伤、电缆受潮等,容易引发电缆运行故障。

案例:某220kV高压交联电缆线路投入运行11个月,绝缘屏蔽末端上部发生击穿故障。解刨终端后,确认事故原因是安装时没有把应力锥弹簧机构锁死,降低了应力锥与电缆绝缘结合界面的强度,造成界面放电而发生击穿故障。

3.4 外力破坏造成的故障

外力破坏是导致110kV及以上高压交联电缆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电缆主要敷设在地下,隐蔽性较强。敷设的电缆线路由于竣工资料不全、线路变动却没有及时记录等原因,现今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极容易损坏电缆线路。特别是直埋敷设方式的高压交联电缆最易遭到外力破坏,在电缆沟槽和隧道内的高压交联电缆相对不宜受到外力破坏。

案例:2010年,某地建设工厂,施工单位进行地基施工时,锚杆直接打穿电缆隧道侧壁,回拉锚杆时致使高压交联电缆严重变形、损坏,造成该片大面积停电,对电网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影响。

3.5 设计因素造成的故障

部分设计单位缺乏专业的电缆专业知识,没有单独的电缆设计,而是把电缆放在变电中进行设计,或是对敷设现场的地质、气候条件考虑不周全,造成电缆设计与实际不符,易埋下安全隐患。我国高压交联电缆设计技术水平不高已经有目共睹,不高的设计水平,极容易造成高压交联电缆存在设计上的缺陷,这对设备安全运行的影响是致命的。

案例:某110kV高压交联电缆竣工运行1个月后发生故障,技术人员维修中发现电缆系统设计中没有设计接地点,高压交联电缆在运行1个月期间一直被当做母线使用,电缆金属护套对地放电,最终两设备绝缘烧穿。

4 110kV及以上高压交联电缆故障防治措施

针对以上故障表现及原因,为维护110kV及以上高压交联电缆线路运行安全,除了提高高压交联电缆设计、生产制作水平,减少质量缺陷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质量检验,确保电缆生产质量;采用新的交流耐压试验手段,确保电缆使用性能良好;提高设计图深度和敷设安装质量,杜绝因工作失误等主观原因降低电缆性能,使高压交联电缆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加大运行检测力度,实时了解电缆运行状态,以便及时发现故障隐患。

5 结束语

110kV及以上高压交联电缆线路在城市电网中应用广泛,为保证运行安全,应针对故障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及时规避运行风险。在今后发展中,应加大科研力度,积极汲取西方国家先进的技术优势,提高我国高压交联电缆生产技术技术,使之满足我国电网建设和运行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明华.交联聚乙烯高压电缆故障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2(6).

[2]陈斌,霍光.交联电缆耐压试验方法的探讨[J].电气应用,2010(14).

电缆设施保护条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力通信 鼠啃光缆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1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174-01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电网的不断壮大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信息化管理对电力通信传输网依赖性越来越大,因此,在电力系统中,通信网也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电力光缆作为支撑电力通信网的基础资源,已覆盖35kV及以上变电站、乡镇供电所和各调度机构。在光缆建设中,根据线路结构、地理环境和经济等角度出发,光缆敷设的方式也不一样,对于植被发达的武陵山区,多种结构的光缆常常因为鼠啃而频发线路通信故障,几年来,铜仁西部片区架空ADSS光缆因鼠啃造成通信中断已达十余次。为解决鼠啃光缆在运行维护中的困扰,防止鼠啃光缆引发电力通信事故事件,本文以铜仁电力通信网为例,简要分析鼠啃光缆的原因,并对相关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2 电力光缆的主要敷设方式

2.1 OPGW光缆(也称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把光纤放置在架空高压输电线的地线中,用以构成输电线路上的光纤通信网,这种结构形式兼具地线与通信双重功能。由于光纤具有抗电磁干扰、自重轻等特点,它可以安装在输电线路杆塔顶部而不必考虑最佳架挂位置和电磁腐蚀等问题。OPGW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优越的机械性能、成本也较低等显著特点。因此,OPGW光缆成为电力系统中最主要的敷设方式,通常应用在500kV、220kV、110kV电压等级线路中。

2.2 ADSS光缆(也称全介质自承式光缆):用一种全介质(无金属)光缆独立地沿输电线路架挂在电力导线内侧(悬挂的位置主要根据悬挂处电场强度、地面距离、施工及维护便利条件等因素决定,目前较多的是架挂在电力导线的下方),用以构成输电线路上的光纤通信网,这种光缆称作ADSS。当输电线路已经架设有地线,且剩余寿命还相当长,需要尽快以低安装费用建设光缆系统,同时避免停电作业等前提下,采用ADSS光缆是有很大优势的。因此,ADSS光缆广泛应用于35kV、10kV等低电压等级线路中。

2.3 管道光缆:是电力通信光缆常用的一种敷设方式。管道敷设一般应用在城市地区或应急地埋光缆,管道敷设的环境比较好,因此对光缆护层没有特殊要求,无需铠装。但管道敷设前必须选下敷设段的长度和接续点的位置。敷设时可以采用机械旁引或人工牵引。一次牵引的牵引力不要超过光缆的允许张力。制作管道的材料可根据地理选用混凝土、石棉水泥、钢管、塑料管等。

3 鼠啃光缆的原因分析

截止2015年底,在铜仁电力通信网中,运行光缆近叁仟伍佰公里,其中架空敷设ADSS光缆壹仟柒佰余公里,占48%。在架空敷设的ADSS光缆线路中,大多数山区植被较发达,自然条件较好,这些区域往往生长着大量的鼠类动物,其别是松鼠,对光缆的啃咬破坏力最大。鼠类动物作为一种繁殖力和生命力很强的齿类动物广泛生活在世界上各个地区,由于其门齿发达且会不断生长,所以鼠类有啃咬物体保持其牙齿锋利的习性,而光缆护套的塑料材质特有的气味成为鼠类常啃咬的对象。从时间上看,鼠咬光缆发生同其生理周期有密切关系,其中每年的5月和9月是鼠害发生的高峰期。为什么松鼠喜欢啃咬光缆,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解释。可能光缆护套的硬度和化学组成都比较适合于松鼠啃咬。

4 鼠啃光缆的防范措施

基于生态保护和经济上等因素,光缆线路防鼠既不宜采取毒杀、捕杀等措施,也不宜如直埋光缆那样采取深埋来进行预防。因此当前的光缆防鼠措施必须得依靠光缆的结构设计和材料变化来预防。

常规的防鼠方案有在护套中添加化学成分、采用多层护套铠装等方法。美国康宁公司曾在泰国使用过双层金属铠装的结构用于架空防鼠,但光缆自身重量和外径较大,对架空线路杆塔的要求会提高,在山区雪凝天气和恶劣环境,会大大影响电力线路的安全运行。还有一种可行的结构是采用不锈钢带的方案,如果将不锈钢带分切并复膜后,其材料成本是常规镀铬钢带的5倍,经济上不可取。采取在护套中添加化学成分的方法,是在光缆护套中添加辣味素的方法。辣味素原本是从辣椒等天然物质中提炼出的化学物质,相关资料显示,在小白鼠试验中发现老鼠对辣味物质比较敏感,因此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驱鼠剂。商用的辣味素护套料是把一种类似的化学合成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到聚乙烯护套中。由于添加剂可能出现水溶和迁移等问题,必须考察其在护套中的迁移和水溶效果,才能确定这类光缆的驱鼠时效。目前,一些制造商生产一种玻璃纤维防鼠光缆,主要原理是在光缆中添加特殊玻璃纤维材料,由于玻璃纤维极细且脆,在鼠类噬咬过程中,呈粉碎状的玻璃渣将伤及鼠类的口腔,使之对光缆产生畏惧感,达到防鼠的效果。

查阅相关资料的防鼠试验,被试光缆样品固定在两个封闭箱体之间,其中一个密闭箱体中装有充足食品、水和试验鼠,并强光照射,另一密闭箱体无光,由于鼠类存在噬咬和畏光特性,就不得不驱使其啃咬光缆。结果表明:普通结构的架空光缆完全不具有防鼠效果;钢带结构的光缆中,鼠类始终无法咬破钢带进入试验箱体的另一端,从而证明钢带对防鼠的保护能力;玻璃纤维层可以延缓鼠类对光缆的破坏,但在野外实际环境鼠类具有其它噬咬途径时,将会放弃对光缆的侵害。

5 防鼠啃光缆和应用举例

通过鼠啃光缆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从经济角度考虑,如果解决辣味素与PE护套料的相容问题,在光缆中添加辣味素可达到驱鼠的效果,是防鼠的最佳解决方案,但辣味素的毒性和挥发性,还需更深入地研究。从可靠性角度,通过鼠咬试验表明采用钢带防鼠的措施是有效的,但在鼠类啃咬下,边沿的镀层很有可能被破坏,从而造成局部被腐蚀的现象,必须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下,选用耐腐蚀能力更好的钢带。外护套内含特殊玻璃纤维结构的光缆在鼠咬试验中表现也较好,因此,2015年铜仁电网在改造35kV张家寨变至35kV竹园变防啃噬光缆中,选用外护套内含特殊玻璃纤维结构的光缆,通过一年的试运行和巡线报告,至今还没有出现鼠害侵袭的报告。这说明在光缆中添加玻璃纤维有一定的防鼠效果。

电缆设施保护条例范文第5篇

电缆线路投入电力系统运行后,运行管理部门就负起运行维护责任,保持电缆及其附属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确保电缆线路安全可靠供电,提高电缆线路可用率。

一、运行管理的基本任务

电缆线路的运行管理工作是多方面的,其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确保电缆线路安全供电和减少事故发生。基本任务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1.使电缆适应电网和用户供电的需求

电缆运行管理部门必须严密监视电缆的运行状态,使电缆线路始终适应电网和用户供电的需求,运行管理人员要使管辖范围的电缆线路处于受控状态。电缆的绝缘、导体和护层这三大组成部分,必须符合运行要求。

1.1绝缘一定要合格

电缆及其附件的绝缘,必须与电网的绝缘水平相匹配,而且,绝缘要有一定的裕度,以承受系统可能出现的内、外过电压。

1.2导体截面要足够

要能满足长期负载电流和短路容量的需求。电力电缆不允许长期过负荷运行。电缆过负荷运行有三个害处:一是加速绝缘老化,缩短电缆寿命;二是严重过负荷可能导致电缆绝缘的热击穿;三是过负荷运行增加了电缆的线路损耗,即提高了供电成本。

1.3电缆护层要适应运行需要

电缆护层,包括内护套、铠装层和外护套,要与运行环境相适应。首先,要有合格的内护套,油纸绝缘电缆和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要有金属护套。根据电缆运行中承受压力或拉力情况,要有相应的铠装层结构。根据电缆周围媒质情况,要有相应的外护套。

2.为电缆造就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

电缆线路发生故障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属于电缆和附件的内在因素,例如绝缘老化、护套浸水、设计、施工不良和制造及材料缺陷等。第二部分属于电缆线路的运行环境问题。两方面的原因,大约各占一半。电缆运行管理部门要为电缆线路造就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从而尽量避免事故,使电缆能充分发挥其传输电力的功能。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2.1依法做好电缆线路保护,防止机械外力损坏

根据《电力法》和国务院《电力设施保护条例》,运行管理单位应会同当地政府部门制定有关法规,建立保护地下电力电缆的管理制度。同时配备足够的电缆护线人员,设立护线专责部门。

2.2防止电缆护层遭受化学腐蚀或电解腐蚀

电缆直埋敷设,当金属护套受到化学腐蚀或杂散电流的电解腐蚀时,会导致护套穿孔,使水分侵入,造成绝缘损坏。防止化学腐蚀的措施是控制土壤的酸碱度,要求土壤呈中性,即PH值在6~8之间。

2.3防止电缆遭受热机械力、震动和地沉的伤害

由于负荷和环境温度的变化引起热胀冷缩,使电缆本身受到一定的热机械力。这种热机械力有时会导致电缆或附件的损伤。电缆过桥,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震动的影响,地面的不均匀沉降,也会对电缆安全构成威胁。

二、电缆线路火灾成因

从电缆线路发生火灾的情况来看,分析电缆火灾的原因有:一是由于本身故障引起的,二是由于外界原因引起的,即火源或火种来自外部。

1.电缆本身存在问题

一是电缆在材料、型号上选择不当,造成使用寿命短,绝缘性能降低,发生相间短路,酿成火灾事故。二是电缆线路截面选择不对,长期连续通过负荷电流时,发热温度会超过允许工作温度,使绝缘加速老化,严重时引起火灾。三是电缆绝缘损坏,由于受到机械损伤,接触不良等,绝缘老化或达到寿命期,或短路故障都会引起火灾。

2.外界火源或发热引起的燃烧

一是电焊施工等明火作业引起可燃易燃物品造成的火灾。盖板或管路不密封、封闭不严密等使管沟混入木屑、油品等可燃易燃物品,此时进行电气焊(割),焊渣和火星落入管沟就会引发火灾,烧毁电缆。二是堆积在电缆上的可燃粉尘受高温起火。如果可燃粉尘散落在电缆架和电缆上,由于不及时清扫,受电缆表面高温或热风管道的烘烤,引起自燃起火。三是充油电气设备故障喷油起火。由于变压器保护装置振动而使变压器爆炸起火,把电缆线路烧毁。四是电缆线路遇高温起火。发电厂的汽轮机油系统,如漏油遇到高温管道就会造成火灾,从而引燃电缆线路,将电缆烧毁。五是电缆架设走向敷设位置不正确。如架设时靠近可燃物、油气管道以及建筑物等等,在发生火灾时很容易把电缆线路烧毁。

三、预防电缆线路火灾的措施

遏制电缆线路火灾事故,也要根据燃烧的3个条件来预防。应当从以下几方面采取预防措施:

1.要远离控制火源、热源

在架设和布置电缆线路时,要尽可能远离蒸汽和油气管道,控制线路与它的距离。如距离较近或在交叉处1m的范围内要采取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在可燃气体、液体的管沟内,不得敷设电缆线路;如敷设在热力管沟中,应有隔热措施;在具有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所不得架空布置电缆线路。

2.隔离易燃易爆物品

在敷设电缆时,容易受到外界着火影响的电缆区段, 电缆线路应采用防火槽,涂刷阻燃材料,用不燃材料设置隔离措施,以防止火灾的蔓延。对于处于充油电气设备附近的电缆管沟,应当采取密闭措施,外部需要包装好,最好采用埋地敷设,或者穿管设置。

3.将电缆线路途径的孔洞封堵严密

电缆线路布设走向非常复杂,对通过控制室电缆夹层的孔洞和管沟、竖井所经过的孔洞,都必须要用不燃材料封堵填空。穿过控制柜箱、仪表盘下部的电缆孔洞等,应当采用专用的耐火材料严实封堵。严禁使用木板等可燃材料临时封堵,以防止火灾通过电缆线路到处蔓延,造成严重后果。

4.按照电缆线路的布置设置防火分隔

在电缆线路的一定区段设置防火墙、阻火夹层,将火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不致蔓延扩大。在电缆隧道、管沟及托架的下列部位应予设防火分隔:不同车间和厂房的交界处,进入室内处,不同电压配电装置交汇处,不同机组及主变压器的缆道连接处,隧道与主控、集控、网控室的连接处,要设置带门的防火墙进行分隔。距离较长的缆道每隔100m的地方也要设置防火墙分隔。电缆竖井可采用防火夹层分隔,对于电缆中间接头的地方可设阻火隔离段来达到防火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