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宿舍心得体会

宿舍心得体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宿舍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宿舍心得体会

宿舍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一、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涵义。宿舍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构成核心,其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最为明显。大学生宿舍文化就是高校的校园文化在宿舍区的相应拓展,是在与校园文化的不断碰撞之中形成和发展的,对大学生素养的提升、个性的发展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特点。大学生宿舍文化具有如下四个特点。第一,动态易变性。大学生极易受多元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影响,在心理、情绪以及认知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第二,感染趋同性。在朝夕相处中,宿舍成员很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彼此间的观念、思想和行为等很容易相互感染,从而形成高度的心理认同感。第三,潜移默化性,个体所受到的宿舍文化影响并不是通过相关的规章制度或者条例实现的,而是在因宿舍文化而形成的相应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第四,平等民主性,在宿舍文化这一文化圈中,是不存在绝对服从与绝对权威的,个体成员文化特质融合成了宿舍文化,其个体起点和条件的不同并不会对其文化圈的参与资格与机会造成影响,每一个体都是平等的。

(三)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功能。大学生宿舍文化具有如下两种最主要功能:其一,教育导向功能。与课堂所不同的是,大学宿舍并没有局限性,宿舍成员均来自五湖四海,其生活习惯与生活特点等有着较大差异,而宿舍这一个大熔炉却将不同成员的思想观念以及兴趣爱好等进行融合,引导宿舍成员朝着更为积极的方向不断前进。其二,约束规范功能。大学宿舍中通常都会设有一些制度,宿舍也因此而形成了独特的制度文化,这些制度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一定的约束,进而培养起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促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

二、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与管理育人相结合。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学生也理应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所以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也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宿舍的实质并不是要极为严苛地对学生进行管理,而是要充分为其提供各种生活和学习上的服务,营造一个较为良好的育人环境。所以,在宿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个“管理”的力度,恰如其分地将管理育人与以人为本结合起来。

(二)开放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宿舍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系统,所以宿舍文化的建设也不能只局限在学校与学生参与上,要适度地向社会与其他学校开放,以公开方式征询建设方案,及时采纳各种良策。同时,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既包含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也包含了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宿舍文化建设时,一定要坚持开放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方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而宿舍文化作建设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则理应肩负起这一神圣的使命,时刻以此作为建设发展的方向。同时,这一建设并不是盲目进行的,所有的建设行为都必须建立在遵循了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说,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方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的作用

(一)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和与他人交际能力的培养。部分刚入学的新生,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常常感到焦虑不安、无所适从,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走上犯罪之路。健康积极的宿舍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促使其不断与他人进行沟通,学会和他人相处,学会信任和关心他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二)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教室资源随着高校的扩招而变得日益紧张,部分班级甚至没有专用的教室,所以宿舍就成为了很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场所。而宿舍的学习氛围又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健康积极的宿舍文化氛围更利于学生的学习,一旦宿舍形成了这样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宿舍成员之间就会相互影响,努力钻研、勤奋自勉,互帮互助。如此一来,占据宿舍主流的就是这些良好的学风,那些不良的、低级的思想和行为将会随之而被摒弃。

(三)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通常都是在宿舍中宣泄情绪和进行自我表现,这主要是因为,相较教室和其他公共场所而言,宿舍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场所。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着相仿的年龄,相近的文化素质以及相似的阅历等,非常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心理的互动。和谐健康的宿舍文化能够使大学生们从心底产生一种归属感与安全感,进而减轻了这些学生由学习和生活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宿舍的所有群体成员都相处得非常融洽,气氛非常和睦,那么人人都会很愿意向彼此袒露自己的喜怒和哀乐,并且,在这个宿舍群体当中,个体成员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与理解,从而使其情绪和心理上的不满得到调节和宣泄,享受到真正的自然和真诚,获得更为愉悦和丰富的情感体感,进而消除彼此间的偏见、成见以及对立情绪等,这些都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四)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规范文明行为。宿舍文化氛围以及共同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宿舍精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宿舍个体成员对宿舍这一群体组织相关准则和目标的认同感,培养自身对于宿舍的自豪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非常强烈的内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使得所有个体成员的目标被整合成为整个宿舍的总体性目标,非常有利于大学生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的培养。与此同时,宿舍文化还会对每一宿舍个体成员的心理、思想以及行为等产生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当然,这种规范和约束作用并不是通过硬性手段直接产生的,而是通过道德氛围、思想氛围以及行为氛围的营造而潜移默化实现的,这样的良好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宿舍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是以一种更为软性和间接的方式来实现的。而各种文明的、积极的、健康的宿舍文化的开展也能够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加以规范和制止,是全方位开展文明行为教育的重要表现。

四、结束语:

宿舍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心理健康

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原因[1]。大学是浓缩的社会,大学生身处其中,发展着同周围人的关系,随着“班级”概念的逐渐淡化,“宿舍”成为大学生最直接、最亲近的隶属群体。宿舍关系是否和谐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及其心理健康的发展。近年来,在高校大学生宿舍中出现的各种伤害舍友恶性事件给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亮出了“红灯",轰动一时的复旦投毒案更是引人深思,因此必须给予宿舍人际关系高度关注及合理引导。和谐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可以让宿舍成员获得归属感与幸福感,促进大学生心身发展;反之,不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会让人感到压抑、烦恼,影响大学生发展与成长。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由宿舍中的个体共同组成、维系,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在校生活质量,大学生是否能在学习习得的同时也获得友谊、爱与归属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大学生是否能够将自我融入群体,形成完善的人格,合理交往、恰当处世。本文将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作一综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1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现状

大学生宿舍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研究显示,宿舍关系根据学生独有特性,可以分为:和谐相处、关系融洽(67.5%);独立分派、互不干涉(14.7%);关系紧张、矛盾激化(17.8%)[2]。大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宿舍度过,宿舍舍友则是大学生人际冲突的主要对象[3]。我们通过深入南京医科大学学生宿舍,了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探寻大学生宿舍矛盾的普遍成因。在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的分析中得知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主流是和谐的,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思想单纯、精力充沛,人际交往需求强烈,大多数学生的人际交往是积极和健康向上的,但是,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以往调查相似,性格开朗、善于沟通、乐于分享的同学往往能够在宿舍生活中与人相处融洽,合作良好;而性格孤僻、不善交往的同学也更多地表现为在宿舍生活中相互防备、抵触、难以合作。由于个人的、集体的因素,宿舍人际关系并不能尽如人意,需要宿舍成员共同磨合,需要教育者加以引导,调和。

2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成因

当代高校,宿舍环境、设施、安全各方面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被改善、优化,总体都能为学生提供宽敞、舒适的住所。但舍友间的冲突矛盾,并不是因为经济利益,而是日常生活琐事,如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个性品质以及对日常行为的看法不同所引发的小争执。一方面,在处理宿舍内务、分工等时,多少会有意见不统一,有人主张公平,有人率性而为,一旦矛盾产生,互不相让、采取冷战的多见。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处事风格,有的天性活泼开朗、能言善辩,有的则喜欢安静、沉默少语,舍友之间的沟通内容、方式自然有些差别,要能适应对方、接纳对方需要一定的时间。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2.1个体差异

2.1.1成长差异大学里宿舍同学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背景,不同的语言和生活习惯。生活背景差异导致主体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差异,而这又将直接影响着主体的交往态度、交往方式,摩擦也由此而来。例如来自农村的学生生活简朴,有的会靠打工或勤工助学、政府补助完成学业;而来自城市的学生生活丰富,追赶潮流,喜欢购买时尚、高端产品等。两类学生从饮食、衣着到消费心理、个都各有不同,难免会自我标榜、分类,如长期不能接受彼此,不能走出自我的圈子,长期积累将恶化宿舍人际关系。2.1.2心理差异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成长于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大环境中,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下,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加之大学生在心理上还不成熟,不健全,在面对新的宿舍氛围、复杂的宿舍矛盾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换位思考,这样就容易诱发或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并形成人际冲突。例如,不考虑其他室友意见,只以自己感受为主来开关宿舍风扇、空调;与室友意见不一致时,争论得面红耳赤,总希望将对方驳倒;在舍友休息时打电话、听音乐;甚至有些同学好胜心过强,在宿舍搞“小团体”,孤立其他人,把寝室气氛弄得很压抑等等。这些个性和心理上的不同以及不成熟,往往导致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不能在新集体中很快地自我定位、自我适应,从而使大学生宿舍里人际关系恶化,人际冲突小事大化,简单的事情复杂化。2.1.3交往差异在应试背景下挣扎出来的大学生从未真正踏入过社会,在中学时代,老师也并未真正有效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他们的人际交往认知和冲突应对大多是从家庭、影视或文学作品中感悟,而实践经验都不足。在交往中,他们往往凭感觉和情绪来处理各种问题,难免会带有个人主义而忽略了对方的意愿,结果往往也是适得其反。当在宿舍里发生一些摩擦时,大多数人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做事冲动,虽然自己也想化解矛盾,使舍友间关系融洽,但又不知道如何沟通,或是采取较笨拙的方法,反而让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冲突进一步恶化。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要靠丰富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来维系,也要靠交往者对自我及外界的正确把握与合理认识来支撑。但对于尚未真正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既没有丰富的交际技能,也不能很好地看待人际差异,他们的人际交往往往依从本能,而当代大学生的交往本能又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当面临新的宿舍人际环境时,大学生应正确看待交往差异,积极交往,避免形成矛盾而又无力应对[4]。2.1.4习惯差异在大学生的宿舍生活中,同样是细节决定成败。这里的细节主要就是习惯,包括卫生习惯、作息习惯等多种,大学生在宿舍生活中很平常的细节也能引发矛盾。卫生习惯,有的学生懒惰随意,不爱维护宿舍整洁,有的学生勤快能干,喜欢干净,前者对宿舍脏乱视若不见,后者则不能忍受而时不时打扫。当宿舍卫生工作分配不均时,干得多的学生会对其他人顿生厌恶之情或者提出要求公平。在优秀宿舍评比中,因为部分同学的不在乎而影响评选,将会使矛盾激化。作息习惯,有的学生晚睡晚起,有的学生则早睡早起,这就将影响彼此的睡眠和心情,加之有的学生可能会在自己的睡眠被打扰后,在其他同学休息的时间段故意制造噪声进行抱复,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宿舍人际关系紧张。大学生们从入学被随机分配到一个个宿舍,就要经历初探、磨合、融合阶段来不断适应熟络舍友的习惯,学会接受,学会在体谅他人感受下改变那些不良习惯。

2.2学校因素

2.2.1课程繁重,无力经营人际关系这是由医学院校的特殊性决定的。相较于其他院校的学生,医学生课程压力十分繁重,到后期,更是主要在实习医院和实验室之间穿梭,无力经营宿舍人际关系,导致宿舍内成员关系疏远。而且学生由于临床和科研的双重压力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时间及空间释放,容易在遇到一些小事时突然爆发,造成同学间的人际冲突。2.2.2教育和管理的不完善在人际交往课程安排上,除了与人际关系相关的专业外,多数大学生在有关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获得途径单一,获得方式简单,而简单的短课时课堂书本介绍并不能给学生以深刻印象,或者说并不能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人际问题提供切实的指导作用。在宿舍管理制度上,目前,多数院校实施学工和后勤双管理制度,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主要由学工老师负责,学生宿舍主要由后勤公司负责。但学生宿舍的物业管理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多以学生安全为主要职责,在教育以及人文关怀方面有所欠缺。事实上,凡涉及学生的事情,事无巨细,最终还是会推到学工处。这导致学工老师对学生的事,无论大小,事必躬亲,陷于杂务而无法解脱,没有精力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波动进行深入研究。这不利于学生心理工作教育的发展。在危机干预上,多数高校虽设立了心理咨询部门,但由于管理方面的不完善以及学生对于心理咨询认识的偏差,导致心理咨询部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遇到问题也不善于及时寻求支撑、救助。

2.3社会因素

大学生虽然身在校园内,但作为浓缩的社会,学校的另一端连着社会,学业竞争、奖助学金分配、实习分配、就业前景等等都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舍友又是最直接的比较对象,在此过程中,如果大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那么宿舍氛围将变得严峻。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助人为乐等中华传统美德逐渐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人们更加注重物质回报,更加注重自我实现。社会性的功利主义蔓延到大学校园中,同学之间的沟通与谦让被争强好胜所取代,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系。

3营造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几点建议

有了表现,分析了诸多因素,解决问题就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

3.1学校重视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3.1.1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建设和谐宿舍文明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应当寻求多维度拓展完善。既要注重宿舍的基础设施、卫生、安全、纪律等方面的完善,也应当重视精神层面的宿舍文化建设,关注宿舍人际关系建立与维系。一方面提高宿舍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加宿舍管理人员数量。让宿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沟通,给学生关怀,让学生在面临问题时有人依靠,有人倾诉。另一方面,可以多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各类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宿舍文化活动,通过文化活动拉近学生之间关系,增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信任,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能在团结协作中更多地认识彼此并找到对宿舍的归属感。3.1.2开设人际交往和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常规开设人际交往课,以心理学、社会学及行为学为基础,传授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培养大学生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这门课程应当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各个年级安排相应的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起到引导作用。让大学生能更加娴熟地应对每个阶段可能产生的不良情绪。3.1.3做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面对大多数大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心理咨询这个现状,高校应加大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力度,甚至采取一定的硬性措施让心理咨询成为常态,比如说,一定期间内每位学生都必须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一次交流,或者鼓动老师、班干部带头进行心理咨询。如有可能的话,尽量定期在图书馆或食堂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公开宣讲,让学生老师认识到心理咨询并不表示心理不健康,而是一种完全合理、正常的进一步的自我认识。让心理咨询成为常态,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人”的问题提供切实的帮助。3.1.4依靠学生干部大多数学生干部都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更强,也更具有集体意识与大局意识。而同时他们也是最直接的宿舍人,最能接触广大群众的基层干部,他们可以最先发现并解决宿舍冲突,他们通常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带作用从而使得宿舍人际关系相对较好。同时,学生干部是普通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学工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干部了解学生宿舍情况,便于及时发现矛盾,避免管理盲点。由此也提示校方在安排宿舍或选举班干部的时候考虑班干部均分原则,让教辅工作更加协调。

3.2大学生自觉追求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3.2.1充分认识建立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积极的心理资本是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不竭动力,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认知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看待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成败得失。研究显示,宿舍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资本正相关,其中宿舍互助亲密状况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十分显著,一方面可以通过提升宿舍互助亲密程度来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另一方面需要靠减少宿舍冲突来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5]健康的宿舍人际关系与积极的心理资本是相辅相成的。大学生应该意识到建立宿舍互助亲密关系和减少冲突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3.2.2正确看待个体差异,尊重自己,尊重舍友营造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应坚持四条原则,即平等互惠、理解尊重、诚实守信、相容变通。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不炫富、不在言语行为间显示优越感,家庭贫寒的学生不自卑、不为取悦他人而丧失人格,宿舍成员相处时要常怀助人之心。充分理解舍友的个人习惯并予以尊重,经常检视自己是否有影响他们的不良习惯并予以改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答应他人的事应尽力做到,做不到的事不轻易允诺,互相彼此坦诚,无欺瞒偷窃之行为。和舍友相处过程中,要尽量宽容、忍让,避免引起和加剧矛盾。3.2.3端正心态,树立正当竞争的观念竞争对大学生有一定激励作用,但同时大学生应当意识到,只有良性竞争才能真正促进心身发展,“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才应当是大学中的竞技常态。大学生应该正确面对竞争,在追求共赢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我,同时明确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寻求一条差异化竞争道路。3.2.4增进与舍友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做好时间管理,便于同宿舍内同学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研究发现,宿舍内部产生冲突矛盾时,很多学生为了表面和谐而采取回避的方式,长此以往,矛盾积聚,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一旦冲突爆发,将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所以大学生一定要增加与舍友的交流和沟通,不仅为了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规避了不必要的冲突。

4总结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大学宿舍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有助于大学生的整体发展。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宿舍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尊重个体差异性,同时也要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宿舍矛盾和冲突。

参考文献

[1]HarryStackSullivan.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M].李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98-99.

[2]陈婷,芮文静.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315(20):100-101.

[3]魏彤儒,余婷婷.试论大学宿舍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4(11):190-192.

[4]刘富良,罗岚.创和谐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J].高等农业教育,2009,4(4):92-94.

宿舍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主要功能;加强措施

1.高校宿舍文化的内涵

宿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集整体布局、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为一体的生活场所。而宿舍文化,就是在这个环境中,由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以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

现在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表层文化,一种为深层文化。所谓表层文化就是指大学生宿舍里的具体生活现象;所谓的深层文化就是指大学生宿舍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观念。其中深层文化是大学生宿舍文化的观念内容,表层文化则是深层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质文化,即宿舍内的硬件设施,如宿舍的整体布局和色调、环境卫生、室内陈设等。二是制度文化,即宿舍区管理规章制度,如《大学生文明公约》、《宿舍管理制度》、《文明宿舍评比标准》、《会客登记制度》等的建设与执行落实。三是形象文化,即宿舍文化的外在表现。它包括环境文化和管理人员形象引导。环境文化是宿舍文化的保障。它从直观上为学生的学习、思想交流、开展健康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一个人穿戴得体、谈吐文明、举止高雅会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它代表人的气质、修养、审美情趣。管理人员的形象会影响学生的心境,引导学生的言行。四是精神文化,即宿舍文化的核心。它展示了宿舍成员对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包括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学识智能、道德水准、人际关系、行为方式等。

2.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分支,它不仅有校园文化建设的普遍特点,而且有其相对特殊、特定的功能。正确认识这些功能,对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1教育引导功能

宿舍,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虽是方寸之地,却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思想最活跃、最外露的所在。各种思想、各种社会思潮在这里汇集和撞击,截然相反的性格、情趣不同的爱好、百态各异的生活习惯在这里汇聚和交流,迥然不同的精神层次、参差不齐的道德修养在这里形成品格的合力,并共同提高、传播和升华。

2.2价值观培养功能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精神文化这个背景。一个整洁、优美、健康的宿舍环境,可以起到美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学生的道德品质是语言、行为的综合培育过程,不是单纯的课堂传授所能奏效的,而宿舍文化建设就可以对课堂的教育、教学起到补充和延伸作用。

大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念是在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高尚品德与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重要阵地,如果高校不及时了解,及时引导,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言论就会对知识经验不足、思想发展不成熟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健康思想的形成,甚至形成不健康的文化氛围。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要重视宿舍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其无形的感染力,约束宿舍成员的思想言行,引导他们的行为与校园气氛相适应。

2.3性格塑造功能

大学生是人格转换的重要时期,宿舍文化建设对于处在青年时期可塑性较强的大学生来说,其塑造性格的作用是相当突出的。

宿舍文化建设能够影响学生,进而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健康高雅的宿舍文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等方面能产生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低级趣味、格调低下的不良文化则能扭曲人们的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4凝聚功能

宿舍作为大学生集体式的家,往往住着几个学生,其群体在心理上对宿舍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家的归属感,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会给这种归属感平添更为强烈的依赖性,使宿舍全体成员都树立一种群体的共同价值观,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把学生的行为同系于一种文化精神上,互助互爱、取长补短、共同奋进。如果宿舍文化建设搞得好,同学间必然就会团结友爱、积极向上,不仅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宿舍风气,更多的是在同学们心中形成集体主义价值观,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这样易形成合作,建立同学之间的信任。

3.进一步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措施

3.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大学生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明教育,就要采用多种措施和方法。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的教育。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决定了宿舍文化的基调。在日常生活中,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好作风和勤勉品德,尊重他人的劳动的好习惯。其次,必须使大学生学会与人共同生活,学会在生活中相互谦让,学会包容他人的缺点,学会处理矛盾从而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3.2加强制度文化改革

制度文化是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了纪律要求,使其维护宿舍秩序,保证学生住校期间的健康和安全,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使学生和管理人员相互监督。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体现制度文化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应及时征求同学们的意见,集思广益,使其贴近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更好地自觉地遵守纪律。

3.3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

积极开展宿舍文化建设,使学生在宿舍文化中得到启迪和教育,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因此,管理者要学会科学地管理宿舍,热爱学生,视学生为朋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懂得教育心理学,知道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开展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要懂得管理心理学,及时了解并掌握各种信息,使管理工作的主体与客体能主动地相互转化,相互激励,共同做好管理工作;要懂得管理哲学,使有形的资产能产生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开展宿舍文化提供物质基础。

当然,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宿舍的文化建设,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用创新的观点看待高校文化建设。总之,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优雅清新的环境,端庄大方的仪表,健康向上的情趣,丰富多彩的生活,团结友爱的风气,求知探索的氛围,拼搏进取的精神的校园风气。高校必须占领这块阵地,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成茂,陈勇.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Vol11,(4).

[2]梁超群.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浅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12).

宿舍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宿舍文化建设的三个环节

1.引入理念

为了使宿舍文化建设这一理念在班主任、辅导员及学管人员中入心、入脑,通过培训,班主任、辅导员及学管人员树立了宿舍文化建设新的理念,增强了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了工作的决心和信心,逐步熟悉了工作的艺术和方法,宿舍文化建设教育、管理、服务的整体意识得到了提升。

2.建章立制

制定了《宿舍文化建设方案》,积极推进宿舍文化建设活动,提高学生自觉参与的主动性。一是完善宿舍管理队伍建设,为宿舍文化建设打造基础。成立“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具体落实、指导各项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活动的开展;成立“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负责宿舍文化建设的设计和实施,引导学生组建宿舍文化协会和社团;分层次对宿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升了宿舍管理队伍素质,提高了工作水平和成效。二是完善宿舍宣传阵地建设,为宿舍文化建设营造氛围。组织了学管队伍和宿管队伍的讨论会及学生干部的讨论会;每学期各系开展一次关于宿舍文化建设的主题班会,加大宿舍文化建设的宣传,使宿舍文化建设逐步深入人心。三是完善宿舍物质文化建设,为宿舍文化建设创造条件。开展宿舍内务整顿周活动,制定内务整理标准,强化“宿舍卫生值日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并把量化宿舍卫生状况与优秀学生干部评比、学生奖学金评定、优秀班集体的评比相挂钩,激发学生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活动,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施展,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团队意识得到加强。

3.宣传发动

利用板报、橱窗、宣传栏与青年文化节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主题团日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大力宣传宿舍文化活动。通过宣传,增进了广大学生对宿舍文化建设的认知和了解,他们参与宿舍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显著增强。

宿舍文化建设的两个阶段

学院把宿舍文化建设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注重物质文化层面的提升,第二阶段重点是道德文化层面的提升,以便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

1.提升物质文化层面阶段

第一,创设“如家”环境,弘扬感恩他人之风气

一是环境温馨如家。开展“舍容整洁、舍貌优雅”活动,组织学生净化、美化宿舍,创设整洁干净、温馨舒适、优美协调的环境和陈设,使学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实施了宿舍积分量化评比,每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宿舍,对每名学生进行积分量化,经过一个月的评比,宿舍卫生状况明显好转,90%的高职学生宿舍卫生能够达标。

二是氛围融洽如家。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所思所想,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化解矛盾,消除误解,营造团结融洽的宿舍氛围,如以“共建温馨舍家”为主题,积极创设如家的温馨宿舍环境,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明显增强,宿舍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

三是学生爱舍如家。开展了 “家文化”“我爱我家”“我的房门我做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爱护“家”,树立“宿舍就是家庭,同学就是亲人,友情即是亲情”的意识,培养建设“家”的主人翁精神和集体归宿感,提高自我管理和文明自律的能力和意识。

第二,提倡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态价值观

一是自然环境环保。注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等有关环境的纪念日和纪念主题,在宿舍区域开展环境教育宣传。通过活动,学生们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参加各类环保公益活动,规范自身的行为。

二是生活环境环保。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爱护自己所生活和学习的环境,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保持宿舍环境的卫生、整洁和美观,讲究个人卫生。深入开展文明宿舍、标兵宿舍、优秀宿舍评比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净化、美化宿舍的活动,创设整洁干净、温馨舒适的宿舍环境。

三是学习环境环保。引导学生维护宿舍安全稳定、遵守校规校纪;宿舍各成员积极参加学院及班级开展的学习活动及锻炼,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在上课期间滞留宿舍,宿舍成员相互监督、相互帮助;沉稳冷静、热爱生活、热爱集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举止文明、礼貌待人、爱护公物、节约水电、不吸烟、不酗酒、不赌博、不传销、不打架斗殴;诚实做人,不撒谎,说到做到;诚信考试,不作弊、保证宿舍无因作弊而受处分的人。

四是心理环境环保。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员、班主任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一旦发现、了解到有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立即加以心理干预,沟通疏导,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第三,营造和谐氛围,提供成长成才之保障

一是营造师生和谐。要求宿管人员在平等、民主、活跃的氛围中开展工作,不是单纯靠压制学生的个性来实施管理,而是靠“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柔性管理方式。

二是促进生生和谐。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促进宿舍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一旦发现宿舍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立即加以沟通疏导,消除误解,化解矛盾,把影响和谐的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

三是提倡舍舍和谐。在宿舍文化建设中,注重“和谐宿舍”必须融入集体这一理念,和谐不仅是宿舍内部的和谐,更是与其他宿舍的和谐,一个宿舍不能搞小团体主义,更不能脱离集体。要教育引导学生不仅注重舍友和睦,更要提倡舍邻友好,在宿舍间营造一种“在合作中发展、在竞争中进步”的和谐氛围。

2.提升道德文化层面阶段

在前一阶段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宿舍文化建设在物质文化层面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道德文化层面仍存在着很大的不足,而这正是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是育人的核心,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因此,在第二阶段的工作中,我们着重把职业教育的自然属性放在首位,注重道德文化层面的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做法是以“节约、励志、团队、创新”为主题,开展了系列宿舍文化建设活动。

第一,节约

一是提倡节约资源。引导学生以勤养志、以俭修德。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能自觉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让勤俭节约成为校园生活的一种习惯、一种时尚、一种精神。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开始自发地在宿舍张贴有关节约的名人警句、字画、图片等,节约意识日益浓厚。

二是提倡适度消费。当前受社会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在学生中存在着比吃、比穿、比消费的虚荣心和攀比心,超前消费、奢侈消费、无计划消费现象较为普遍。对此注重在平时的教育引导中灌输适度消费的观念,让学生们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宿舍开辟了宿舍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张贴了“宿舍文明消费公约”,很多学生制定了学期消费计划,攀比现象明显减少。

三是提倡循环利用。教育引导学生提高物品的利用率,如课本、参考书在自己用完后,可以销售或送给下一级同学使用;用过一面的纸可以反过来当做草稿纸、便条纸;不穿的衣物可以洗干净捐献给更需要的人。学生的物品利用率明显提升,还有很多学生把不穿的衣物洗干净捐给西部的孩子。

第二,励志

一是重树信心。制定了“重回自信”具体计划和目标,辅导员、班主任通过谈心、鼓励、开展活动,帮助缺乏自信的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阴影。很多学生在辅导员、班主任的帮助下自觉修复被动摇了、或被掩盖了的自信心。开展“寝室小天地、人格大文章”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挖掘自身的人格亮点,很多学生都找到了自身的闪光点,感到对未来更加有信心。

二是体验成功。充分利用高职学生好想象、富理想、渴望成功的优势,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多教导他们人生的“台阶”如何攀登,在成功的征程中如何面对困难和险阻,适时地组织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在现实的回归中找到职业技术学习与个人职业理想的结合点。

三是坚定信念。班主任、辅导员尽量掌握每位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趋向,通过日常教育、宣传引导、开展活动,有针对性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大力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明显增强。仅2012年,就有2,000多名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占学生总数的近1/3;70多名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预征入伍报名。

第三,团队

一是积极引导,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们更加清楚了团队精神是个人生存与发展之本,要融入社会,在校期间必须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提高自己的协作能力。

二是打造平台,在实践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宿舍“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的功能,打造合作平台,为宿舍成员多提供团队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开展“家文化”活动及“我宿我秀”为主题的宿舍VCR比赛等,使学生在参与团队中学会合作,在活动中不断成长。

三是注重实效,帮助学生设计融入社会之规划。在宿舍成员的团队合作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否充分地学习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技巧,体验了解到自己未来在社会中可能的角色。要求辅导员、班主任适时介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爱好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定位,并设计符合自己兴趣和特长的人生规划。学生的就业质量明显提高,不少成为所在单位的精英人才。

第四,创新

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在宿舍文化建设中努力营造创新的氛围,引导、培养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探索,善于教会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设想问题,并进行分析、比较、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不同的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用求异思维来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大胆指出其中的不足,提出存在的问题,形成勤思、善问的良好舍风。

三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热情鼓励、精心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使他们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和灵感,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如2012年,经济管理系学生代表队获全国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大赛一等奖。

宿舍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是定位上要准确。找准宿舍文化建设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从开始的注重安全、纪律和卫生等物质和制度文化的建设,到开始关注学生内心精神世界,注重道德文化的核心层面建设,准确定位是开展好宿舍文化建设的关键,可以更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律性。

二是制度上有保障。制定了宿舍文化建设相关制度,并在活动中坚持辅导员、班主任进宿舍制度,实施了“四转”“三看”“两听” “一抓”的“四三二一走动式”管理方法,为宿舍文化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管理上有创新。开展了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5S”为内容的宿舍管理,以“五坚持”的宿舍管理模式为抓手,规范了宿舍环境卫生标准,营造了舒适和谐的宿舍生活、文化环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职业素养,创新了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四是载体上有亮点。开展以“弘美致德,和谐温馨”为主题宿舍美化比赛和以“我宿我秀”为主题的宿舍VCR比赛,活动立意新颖,寓意丰富,将宿舍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事表现在生动的画面上,能够展示宿舍成员之间团结互助的亲情、友情,使宿舍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宿舍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际交往 困惑 发表教育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037-01 

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病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引发的。宿舍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朝夕相处的近距离接触容易使学生产生复杂的内部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影响着大学生宿舍生活的质量。调查显示,我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有70%是人际问题,而宿舍人际交往困惑和障碍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因此,探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 

第一,亲密友好型。此类型中,学生之间能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宿舍关系融洽,在学习和生活上出现问题时能够相互帮助。宿舍活动丰富,参与程度高,宿舍整体氛围良好,宿舍成员有一定的信任感,并对宿舍有一定的归属感。 

第二,独立松散型。此类型中,宿舍里的同学自主性和独立性强,宿舍同学之间交流较少,虽不会经常吵架与产生纠纷,但很少以集体形式参加活动,对舍友的依赖程度比较低,很难形成宿舍凝聚力和感召力。 

第三,对立冲突型。这种类型的宿舍中,宿舍同学之间互相不信任,经常会因为生活习惯或琐事出现一些矛盾,而且往往互相不能迁就和理解,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引起纷争,一些不经意的小事很可能引发冲突甚至打架斗殴等事件。 

二 宿舍人际交往的主要问题 

第一,生活琐事引发宿舍人际冲突。现在大学生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相互间不能容忍,使得宿舍矛盾更加频繁和尖锐。在宿舍日常生活中,平常不打扫卫生、管理欲望强、作息时间不统一、性格脾气不合等小矛盾大多宿舍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维护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第二,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引发宿舍矛盾。目前,高职院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至少有25%以上,他们比普通家庭学生更加自卑,更加急切地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一个宿舍中,因为贫富差距,导致生活习惯、价值观差异而引发学生之间的非和谐关系,有时在某些宿舍甚至出现排挤和孤立的状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第三,小团体使宿舍存在隔阂。大学生在宿舍交往中,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亲近的朋友,这就会形成一些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小团体。小团体的产生使得他们不再迫切希望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小团体间因为利益、兴趣等不同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隔阂,这种隔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当小团体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往往后果更加严重。 

第四,竞争使宿舍人际关系紧张。大学生都渴望得到认可,宿舍同学之间在奖学金、入党、班干部选举、助学金等方面自然存在竞争,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往往会同自己的好友等开始形成小团体,明争暗斗,形成紧张局面。另外,成功者洋洋自得,失败者不甘示弱,背地里各种议论,从而使舍友之间关系恶化,这些都不利于宿舍的团结。 

三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适方法探索 

第一,大学生应加强抗挫折、抗压能力。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因为个性、地域、家庭环境等差异,必然会在某些场合或事件中产生分歧,从而引发人际矛盾。在宿舍中,因为要朝夕相处,即使是人际关系恶劣的双方都必须面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情况,需要适当容忍,正确面对问题,并能在挫折和压力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和谐健康的宿舍文化能够正面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并积极改造自我,在加强学生自我发展的同时,学校应当会同学生社团,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和维护,组织各种形式的宿舍文化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加入其中,使宿舍同学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并锻炼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