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卫星通信优缺点

卫星通信优缺点

卫星通信优缺点

卫星通信优缺点范文第1篇

近年来,卫星通信在话音、数据、多媒体传输业务中虽然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整个市场还是“有点冷”,这是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的了。用户对卫星通信缺乏热情,应用缺乏开发力度,卫星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也始终固守在广播、气象、能源等领域。如何针对不同行业,开发更多的特色服务,是促进卫星市场发展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相信大家对去年年底台湾地震重创海底光缆,中国内地访问国外网站出现大面积中断的现象还记忆犹新。在事后专家们讨论紧急预案时,启用国际卫星通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备选方案,尽管卫星通信成本高昂,并且其容量与海底光缆所承担的容量有巨大差距,但仍然是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网络连接的有效方式。

虽然地面线路对卫星通信冲击很大,但卫星可以是地面线路最好的备份手段,提供天地合一的更有效的保障手段。除此之外,卫星通信还适用于偏远地区,因为地面线路在这些地区不方便铺设。卫星以其一点对多点的特征发挥了优势,例如一些能源、交通、气象行业等数据的传输。

近日,美国卫星宽带解决方案提供商iDirect公司与一家以石油勘探为主要业务的CrossSat公司签署了一份协议,协议涉及一台5IF iNFINITI卫星主站和60台远程路由器,以建立全球宽带IP网络。这套卫星网络同时支持Ku波段和C波段卫星通信,支持QoS,能满足系统传输的多种应用,满足话音优先。它可用于地震勘探、陆地和海底钻探平台等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多方面业务,覆盖了中国石油业务涉及的中国、中东、欧洲以及非洲地区。

卫星通信优缺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卫星通信 技术跟踪 特点分析 步进跟踪 圆锥扫描跟踪伴随着越来越发展的空间技术,使得卫星能够适用于多个领域,在初期卫星仅仅适用于通信范畴,然而目前已经扩展到了多个领域中去,由于其覆盖面较为广泛,受限小等多方面特点受到了各个领域的重视。传统的固定卫星通信已然无法满足现下各行各业的要求,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动中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一、程序跟踪

1.1程序跟踪原理

程序跟踪技术原理图如下图1,其通过使用 GPS 或者是 CNSS测出载体所在的具体地理位置经度λ和纬度 φ ,然后再通过利用载体上的惯性导航系统将载体的具体姿态参数也就是下图中k、θ、Φ的三个值进行测算出来,然后再根据卫星的经纬度,以及通过天线控制计算机单元进行解算。

1.2程序跟踪的优缺点

优点:系统操作简单且跟踪速度快,比较适用于初始捕捉。如在跟踪天线受到遮挡情况下,天线仍旧能够指向卫星,且若消除遮挡,便能即刻建立通信链路。缺点:一旦发生了传感器故障,单单这一点那么会发生整个系统的瘫痪。

二、步进跟踪

2.1步进跟踪基本原理

通过字面理解我们大致就能够对步进跟踪进行解释,也就是按照固定的算法进行一步一步的控制天线移动,从而进行卫星对准,然后在到天线接收到的卫星信标强度能够达到最大值的时候,才能够进入到一个平衡期,再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再进入跟踪状态,不停的往返工作,图2是步进跟踪的原理图,步进跟踪由搜索步以及调整步构成天线的运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期间,该两个过程可以分开进行也能够同时进行。如果说天线的位置在卫星信标强度是A的方位,而且步进一步后天线接收到的卫星信标强度为B。若发生了A大于B的情况,那么步进的方向是向着卫星的方向运动,调整步就同搜索步是同一步。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知道,搜索步是否正确确定方向变得极其重要。如果说方向发生偏差,那么继而天线会朝着卫星的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发生差错。

步进跟踪又称之为极值跟踪,由于其跟踪的技术结构相对比较简单,且系统成本不高,稳定性强,利于实现因此在现实中使用的频率较高,所以本文重点要讲的就是该种技术,步进跟踪技术总是以这样的频率进行工作:休息--跟踪的交替着。通过搜索步来将天线转动的方向进行确定,调整步做的是在这个方向上面进行转动天线的步骤。在这个动作之后,那么整个的步进跟踪系统才会进行工作。基本上需要在进行了很多次的搜索步之后进行搜索才可以将天线转动的方向进行确定下来,这样天线就能够返回到原先的方位,再像搜索步所定位的方向进行转动,这最后一步我们称之为调整步。调整步同搜索步间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如果经过了调整步之后,那么天线将没有办法在返还到原先的方位上去,搜索步就不一样了,可以透过计算机在较为恰当的积分时间内对接收电平的增加或者减少进行区分,若电平发生了增多的情况,那么天线可以沿着原来的方位进行技术转动一个比较小的度数,若接收的电平发生了减小的情况,那么天线则会向反方向进行旋转。俯仰的方向同方位方向可以重复着交替运作,从而来让天线的波束与卫星进行逐步对准。

2.2步进跟踪的优缺点

优点:作为步进跟踪来说其具体的设备以及原理都较为简单并且价格实惠,能够对馈源网络进行简化。并且能够采用较为普通的信标接受机以及数字接收机取代单脉冲跟踪接收机,更适用于普通站。缺点:跟踪精度相对不高,无法让天线波束停留在对准卫星的方向上面,只是在这个方向的四周围进行摆动。且跟踪速度并不是很快。

三、圆锥扫描跟踪

3.1圆锥扫描原理

圆锥扫面的原理大致就是通过使用天线收到的信号幅度作为角度进行测量,这个幅度值的变化规律取决于天线方向图及天线扫描方式。圆锥扫描根据馈源喇叭绕对称轴进行一个圆周运动,或者说副反射面进行旋转从而产生的一个旋转射束,圆锥扫描的原理要求卫星在这个圆锥之内,取一个垂直于等信号轴的平面,则天线最大辐射方向的顶点就形成了一个圆形轨迹。天线波束作圆锥扫描时,绕着天线等信号轴旋转,因为等信号轴偏离天线最大辐射方向的角度相等,故旋转过程中这个方向天线的增益始终不变。当卫星在等信号轴位置时,接收机输出的是等幅信号。如果卫星偏离等信号轴方向,卫星有时靠近有时远离天线最大辐射方向,这就导致了接收的信号幅度也产生了相应的一定的强弱变化。调制的相位同波束偏离的方向相关,因此通过调制信号的幅度以及相位就能够将天线波束指向的误差进行检测出来。具体的跟踪接收机将这个调制信号进行检测出来,并且通过波束进行旋转期间所发出的正交基准信号进行调制信号的方位检测以及俯仰相敏的解调,从而将直流误差信号控制天线向误差的信号向着减小的方向进行转动,直至检测出来的调制信号为最小即可。

下图3所示的是圆锥波束空间图,该图的立体感会比较强,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O’B作为天线的最大的辐射方向,同O’O这个偏离信号轴之间有一个 δ ,若波束按着定量的角速度ωf绕等信号轴O’O进行转动期间,那么波束的最大辐射方向O’B就是如下图所示的一个立体的圆锥形,作为圆锥扫描的基本原理指的就是在这个圆锥之内取一个垂直于等信号轴的一个平面,而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的顶部就构成了这样的一个圆形状的轨迹,通过下面的空间图我们能够直观的看到。天线的波束作着圆锥状的扫描,由于等信号轴偏离天线的最大的辐射的方向的角度是相同的,因此,在进行旋转该过程中间该方向天线的增益一直都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卫星在等信号轴位置期间,那么接收机所输出的是等幅的信号,如果卫星偏离了这个等信号轴的方位,那么卫星则有时会靠近有时会远离天线最大值数的方向,这就导致接收的信号幅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动,至此,所收到的信号是调幅的,它的调制后的频率是天线的圆锥扫描频率ωf,目标偏离等信号轴方向的大小决定了调制的具体深度,并且目标偏离等信号轴的具体方向决定了调制波的起始相位。

3.2 圆锥扫描跟踪的优缺点

圆锥扫描同步进跟踪有同样的优势就是造价较低,但是精确度不高,所以单从技术水平来说其专业度不够。

四、单脉冲跟踪

4.1单脉冲跟踪原理

单脉冲跟踪原理,在上述几个跟踪方式中,属于较为先进的跟踪方式,它能够在一个脉冲的间隔期间就能够将天线波束偏离卫星的具体方位进行确定下来,如果天线波束对准了卫星,那么天线就能够收到“差波束”以及“和波束”的输出信号,如果波束偏离卫星,那么单脉冲跟踪体制能够分成幅度单脉冲跟踪体制和相位单脉冲跟踪体制两种。幅度单脉冲体制跟踪天线由四个馈源以及一个抛物反射面所构成,四个馈源都发生偏离抛物面焦点而且对称发生了排列现象,将会产生四个偏离抛物面对称轴的独立波束。再通过这个独立波束发出一个控制信号去将卫星天线发出驱动对准信号。

4.2单脉冲跟踪的优缺点

优点:其具有精准度高以及时效性良好的有点,其精密度是之前几种跟踪方式无法匹及的。缺点:该种跟踪方式不仅设计复杂而且造价较高,一旦发生故障的话,修理起来非常困难。可以说不适用于普通站,推广起来较艰难。

卫星通信优缺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电子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 卫星通信 关键技术

电子通信技术越发达,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就会相应的比较发达,国家就会不断地发展,尤其是在卫生通信技术上。近年来,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卫星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但是也存在弊端,有许多的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有待加强和改善。接下来本文就会针对相对应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当前的电子通信技术。

一、电子通信技术的简析

电子通信技术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它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分支,是现代信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电子通信技术应用的技术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移动通信、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等等多是一些比较明显地应用。尽管电子通信技术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但是还是存着一些弊端和问题有待改进和完善,本文以移动通信技术和卫生通信技术这两个方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对实际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技术上的改进,进而改善一些信号变化较大、易受干扰等问题。

二、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分布式天线是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很有效也很成功过的一种方式,该方法是将是将地域分成过个无线信号处理单元,每个单元之间的距离要比一般的长波距离遥远得多,每个单元都能对发进来的信号有变频和信号预处理的功能。每个单元中心都有信号核心单元处理中心,实现信号处理的功能。第一步是完成信号的收发和简单的信号与处理的功能;第二步是是与核心处理单元进行连接,通过光纤或者无线通道来实现。有两种方案可以实现分布式移动通信,第一种方案是所有的无线处理单元上的所有相同下行链路信号同时发射,然后上行链路同时接受信号。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简单,但是缺点是抗干扰性较弱。第二种方式是全小区覆盖分布式无线结构,通过大量的无线处理单元来实现。这种突破了简单连接通路问题,改变了传统的蜂窝式小区的理念。

分布式移动通信较传统的通信技术有几点优点。第一,小区与小区之间的抗干扰性比较强;第二,自身的切换性能和接受信号的功能比较强大,信号与信号之间的切换次数会有所降低;第三,分布式移动通信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其无线资源,任意形状之间的无线业务服务区之间的连接更够更方便、更快捷。

三、卫星通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全球化信息产业也在快速的发展进程中,在电子通信技术中卫星通信技术最为先进,同时也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卫星通信中也存在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解决和完善,包括高速数据的业务需求以及卫星通信宽带IP难点问题。解决卫星通信问题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数据压缩技术,他的主要功能是能够将静、动态的数据进行压缩,再一个关键技术智能卫星天线系统,最后一个关键技术卫星激光通信技术。经过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未来的卫星通信数据率会经过激光通信来实现,其主要优势会在卫星互联网之中得到充分发挥。因为他的运行机理和优点在于,它的通信主要是在外太空进行,并且不会受到大气层的影响。所以空间无线通信中以激光为载体,进行激光通信是很有前途的。

结束语:电子与通信工程师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近今年来,电子通信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方式,冲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是人们利用电子通信技术学习、生活的主要优势。对于国家来说,电子通信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直接带动着国家先进的生产力和科技实力,发展好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将对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有不可估量的推动力。

参 考 文 献

[1] 武霞,亢军贤,薄征,尚永平,李武社. 全IP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研究进展与关键技术[J]. 甘肃科技,2008(10)

卫星通信优缺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卫星转播车;应急通信;C波段;KU波段;SCPC;MCPC

中图分类号:TN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2-0089-02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应急通信局成立于1993年11月18日,是中国电信上海公司的直属单位,是中国电信旗下一支执行应急通信任务的专业保障队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定义的一类应急通信保障队伍。上海应急通信局拥有4辆C频段和3辆KU频段卫星电视转播车,这些卫星转播车除了承担全国应急通信保障、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等应急通信任务外,还面向社会为国内、国际重大体育活动、大型会议活动提供电视直播视频传送服务。

卫星电视转播车,是指把卫星通信设备加载在移动车辆上,临时传电视信号的设备。通过卫星电视转播车传送电视信号,受地域环境限制少,整个链路简单,快捷灵活。

1 卫星转播车相关技术

1.1 卫星车备份方案

卫星车系统设计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完全备份方式,即除卫星天线外其它设备均采用1:1备份方式;另一种方案是易损坏的部分进行备份,这种方案成本较低,很多卫星车采用这种备份方式。为满足直播需求,保证可靠性,上海应急通信局的卫星转播车采用完全主备方式,上海应急通信局自成立以来,没有一次直播失败,和采用这种完全备份方案有很大的关系。

1.2 卫星车工作波段和卫星天线的选择

上海应急通信局卫星车的工作波段是C波段和KU波段。C波段卫星车利用3.7-4.2GHz下行和5.925-6.425GHz上行,C波段的缺点是受地面无线干扰较多,优点是受雨衰的影响小,一般来说,雨衰不超过2DB。

Ku波段是指频率在12-48GHz的电波。国际电信联盟将下行11.7-12.2GHz和上行14-14.5GHZ的频率范围优先划分给卫星电视广播专用,KU波段的缺点是受雨衰的影响非常大,一旦下暴雨时,雨衰能达到十几甚至二十几DB,优点是受地面无线电干扰小,在相同天线口径下,KU波段的增益比C波段大得多,上海应急通信局的C波段卫星车天线都是4.5米,KU波段都是2.4米,但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上行一个同样的信号,C波段卫星车要比KU波段卫星车反而要多发3至5个DB的功率。

从转播安全角度讲,使用C波段卫星车比KU波段更稳定,受雨衰的影响小,很多重大体育活动和大型会议用户多会选择用C波段卫星车上行,但C波段卫星车开通较KU波段卫星车复杂,上行功率较大。

1.3 载波方式

卫星车上行传输系统的工作方式主要为单路单载波传输(SCPC)和多路单载波传输(MCPC)方式。单路单载波(SCPC)就是指在一个载波上传输的是一路信号,多路单载波(MCPC)是指在一个载波上传输的是多路信号。上行传输系统的另一个工作方式是多载波工作方式,就是一辆卫星车上行传输系统同时上行两个以上载波。

1.4 编码器

现在卫星车上使用的主流编码器是MPEG-2编码器和H.264编码器。

通常MPEG-2编码器有两种方式:4:2:2Studio profile 和4:2:0 main Profile。传输同一个画面,4:2:2 Studio profile码流要比4:2:0 main Profile多,所以可以提供更好的画面质量。大多数用户采用同时支持MPEG-2 4:2:0 MP@ML及4:2:2P@ML的编码器,为防止其他用户非法采集电视信号,还应考虑加密加扰功能,现在主流编码器均内置有BISS或RAS加密加扰功能。现在国际上使用的主流MPEG-2编码器有TANDBERG E5740和E5788编码器。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H.264编码器的应用也逐渐增多,H.264同以往的视频编码标准相比,压缩率显著提高,另外在视频的清晰度上也相应增加。H.264编码标准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码率低:和MPEG-2等压缩技术相比,在同等图像质量下,再用H.264技术压缩后数据量只有MPEG-2的1/2~1/3。显然,H.264压缩技术的采用将大大降低卫星的带宽。2)图像质量高:H.264能提供连续、通畅的高质量图像。现在上海应急通信局使用的H.264编码器是爱立信CE H.264编码器。

2 上海应急通信局卫星车系统

2.1 上海应急通信局卫星转播车上行系统

卫星转播车系统上行链路由编码器、上变频器、高功率放大器、天线等设备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编码器2台互为备份,特殊情况下可以通过中频信号合路器把两台编码器信号合成可以同时上行两路载波,或者编码器输出ASI信号,通过复用器,再调制,可以上行MCPC信号;高功率放大器、上变频器关键点互为备份。上行设备编码器、上变频器和高功放都可以设置为自动倒换或手动倒换状态,任意一台设备如果发生故障都可以迅速切换到另一台备份设备,保证转播顺利进行。上海应急通信局卫星车编码器采用TANDBERG E5788编码调制一体机,该编码器为高清编码器,可以向下兼容标清和模拟信号,支持统计复用和BISS加密功能,码率在1.5~50Mb/s可调。如果用户要求上行H.264信号,可以用爱立信 CE H.264编码器替代 TANDBERG E5788编码器。

2.2 上海应急通信局卫星转播车下行系统

下行链路由LNB、功率分配器、解码器、频谱分析仪等组成,如图2所示,微弱的卫星信号通过卫星天线、LNB放大,然后通过功率分配器分成若干相同的信号,用两路接入解码器解出清晰的视音频信号,一路信号接入频谱仪,通过频谱仪监测卫星信号的质量。

3 卫星转播车的应用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通信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国内、国际重大体育活动和大型会议活动有日益增多,卫星转播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开幕式、11年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香港回归15周年、上海F1汽车大奖赛、中华龙舟大赛、上海国际车展等提供现场电视直播视频传送服务,均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孙学康.微波与卫星通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卫星通信优缺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通信系统;移动卫星通信;关键技术

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它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方式。人们也能很好地运用电子通信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来学习和工作。电子通信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它还在改变着社会和国家,使得国家不断发展,特别表现在卫星通信技术上。当然我国的电子通信技术还存在一些关键技术的问题,有待人们改善和加强。

一、电子通信系统概述

电子通信技术属于现代通信技术中的一大部分。电子通信技术还是信息社会的主要支柱,是现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国家国民经济的神经系统和命脉。在现代化信息社会,电子通信技术无处不在,它涉及的范围也很广,包括移动电信、广播电视、雷达、声纳、导航、遥控与遥测以及遥感等领域,还有军事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各种信息系统都要运用到电子通信技术。

电子通信系统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常见的就是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其中移动通信就包括了卫星通信,此外还有蜂窝系统、集群系统、分组无线网、无绳电话系统、无线电传呼系统等多个领域。

二、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

近几年来,电子通信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就其最具代表性的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来看,就存在很多关键性的技术问题,有待加强和改善。移动通信技术在电子通信技术中发展范围最大最迅速,传统的蜂窝通信因为可用无线频谱资源的增加和无线信号的衰弱而变得越来越受局限。不断缩小的小区半径代表着基站的密度也在不断增加。除此之外,频繁的越区切换导致空中资源的浪费和频谱效率降低,这也使得网络建设的成本也是越来越高。从以上各种因素可以看出,要想获得更高的频谱效率和更大更充足的系统容量,就应该突破传统蜂窝体制,应用新的移动通信技术。

1、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分布式天线是很有效也很成功的一种方式,每个小区内都有很多个无线信号处理单元,这些单元距离都比载波波长要远得多,并且它们都能进行功放变频和信号预处理。要在核心处理单元实现信号处理的功能,首先就要完成信号的收发功能和一些简单的信号预处理,然后就要与核心处理单元连接,通过光纤和同轴电缆或微波无线信道来实现。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分布式移动通信,第一种就是在所有的无线信号处理单元上所有相同的下行链路信号同时发射,然后小区内的无线信号处理单元接收到上行链路信号之后直接传送到中心处理单元。这种方案优点是简单,缺点则是会不断干扰系统,阻碍了系统容量的扩大。第二种方式则是在整个业务区域内完成无线覆盖的分布式天线结构,通过用大量的无线信号处理单元来实现,从而突破传统蜂窝小区的理念。这种方式也可称之为“受控天线子系统”,即“仅与移动台相近的信号处理单元负责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的方式。第二种较之第一种更理想,但同时它也更复杂。

分布式移动通信较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有几点优势,第一是小区间干扰低、SIR高且系统容量大,第二是它内部的分集能力不仅能用来抵抗阴影效应,还能够保证不衰落和扩大系统的容量。第三是它能全面提高其自身切换性能和接受信号的功率,还能降低其切换次数。第四是它对其他通信系统的干扰小并且在相同发射功率下覆盖的区域更大,反之其发射功率更低。第五是它不仅能更方便快捷地实现任意形状的无线业务服务区,还能核心处理单元集中处理信号。更能有效利用无线资源。

子通信系统分为5层:应用层、驱动层、传输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5层之间功能划分应明确,接口应简单,从而为硬软件的设计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应用层是通信系统的最高层次,它实现通信系统管理功能(如初始化、维护、重构等)和解释功能(如描述数据交换的含义、有效性、范围、格式等)。驱动层是应用层与底层的软件接口。为实现应用层的管理功能,驱动层应能控制子系统内多路传输总线接口(简称MBI)的初始化、启动、停止、连接、断开、启动其自测试,监控其工作状态,控制其和子系统主机的数据交换。传输层控制多路传输总线上的数据传输,传输层的任务包括信息处理、通道切换、同步管理等。数据链路层按照MIL―STD一1553B规定。控制总线上各条消息的传输序列。物理层按照MIL―STD一1553B规定,处理1553B总线物理介质上的位流传输。应用层、驱动层在各个子系统主机上实现,传输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在MBI上实现。

2、卫星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

卫星通信在电子通信技术中最为先进,它也有很大的优势,包括通信距离远并且容量大,通信线路质量稳定可靠以及机动性能优越和灵活地组网等这些都是别的技术没有的特点。但随着不断快速发展的全球信息化产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多样,电子通信技术已进入高速、多媒体、业务多样化和可移动的个性化时代。

目前的卫星通信的一些关键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它包括高速数据的业务需求。以及卫星通信应用宽带IP的难点。现代卫星通信技术采用一些关键技术来解决问题,一个就是数据压缩技术,它能让静态和动态的数据压缩都能有效提高通信系统在时间、频带、能量上的工作效率;第二个就是智能卫星天线系统;第三个就是宽带IP卫星通信技术的研究;第四个就是新型高效的数字调制及信道编码技术;第五个就是多址连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第六个就是卫星激光通信技术。

未来的卫星通信数据率会通过激光通信来实现,激光的优势会在互联卫星网中得到充分发挥,因为在那里经常会应用到激光通信技术,它在外层空间进行,所以不会受到大气层的影响。还可以利用“星际激光链路”技术来缩短全球卫星通信中的“双跳”法的信号时长。有专家提出“在卫星激光通信在比微波通信数据速率高一个数量级的理想情况下,天线孔径尺寸会比微波通信卫星减小一个数量级”的观点。那么如果在空间无线电通信中以激光作为载体来进行工作和运行未来的卫星之间进行激光通信是很有前途的。

总而言之,电子通信系统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无处不在。在电子通信系统中范围最广最常见的就是移动通信技术和卫星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体现在日常的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电子传输工具上,而卫星通信系统则运用在比较大型的工程上。电子通信系统的发达和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强弱,所以对其关键技术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掌握了其关键技术就能很好地运用和完善它。

参考文献

[1]刘旭东,卫星通信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2]杨运年,VSAT卫星通信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