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暗示教学法论文

暗示教学法论文

暗示教学法论文

暗示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针对高中生这一特珠群体,在思怒政治课教手中有的放矢地运用暗示、让毕生白我暗示、用环境来暗示、用人格来暗示能有效提高忍怒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1暗示教育法的基本内涵

    暗示教育法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等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影响,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自愿接受暗示者即教育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一定方式进行活动。暗示教育法要求受暗示者在接受现成信息时无需要逻辑论证,并以无批判的接受为基础。在许多情况下,暗示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引导方法。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暗示,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主要靠提示、引导,而不是靠论证来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不断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作出内容和方法的调整。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初中要求不同,初中政治课以教授学生的知识点为基本任务,其政治教育的功能基本上靠灌输来实现,教学方法也以肯定型为主,即告诉学生“是什么”,使其“知其然”即可,可不用“知其所以然”;而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以培育思想、通过理性的选择产生的认同感为主要任务,所以高中阶段在重述初中政治某些理论观点时,应重点告诉他们“为什么”以及“怎么样”的问题。在这个解释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只从正面的角度来进行论述作出结论,而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深入到学生思想的深处,就必须发挥高中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在教师的疏导中,通过自己认真的思索而形成正确的观点,进而内化为一种坚定的信念。

2暗示教育法的具体实施

2 .1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有的放矢地运用暗示

    思想政治教育最忌讳的是无的放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在充分把握教学目的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情)的情况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首先,要研究、挖掘教材,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引导涉及的内容比较简单,则教师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可以完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自己作出结论,提炼观点,这本身也是新课程改革实施所追求的目标。当然,为了强调某种结论和观点,也可适当地阐述和延伸,给予恰当的点拨。而象一些“大众口号”式的政治观点和结论,就没有必要大论特论,不厌其烦,此时,只适当暗示即可;但如果教学涉及的内容较多,其论据和论证较为复杂时,教师就要明确地亮出结论和观点,然后再去详细讲解、论述,因为高中政治教材中有很多理论知识,凭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是很难理解正确的,这样往往比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会更好些。可见,研究、挖掘、熟悉教材对于暗示方法的运用和可能产生的效果有重要作用。

    其次,要了解学生认知心理特征。如果学生具有所期望的思维水平和知识能力,或对问题有相当熟悉程度,则可考虑含蓄地暗示,让他们自己做出结论,得出观点,反之则采取直陈结论的观点。如:笔者在讲高二《文化生活》中“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一课时,对普通班学生课堂采取的直陈结论的讲法,而给实验班的学生讲这一框时,我采取的是启发、引导、循循深入,含蓄地暗示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分辨,去判断,去领会,收到了很好效果。

2.2通过行为训练:让学生自我暗示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知识竟赛、演讲比赛、课堂讨论、辩论、课堂作业、课堂提问,以及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课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笔者在讲授高二《生活与哲学》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个知识点时,出了一个辩题:能否将梳子卖给和尚?通过组织、引导学生辩论,激发了学生思维,也使同学们真正懂得了“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必须反对僵化保守的思想观念”,并适时地进行点拨,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就必须努力,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如笔者在讲授高一《政治生活》中“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这个知识点前,先在课堂上就“法律和生活的关系”进行讨论,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畅所欲言,事后他们谈体会:不讨论还不大清楚,讨论后才知道,在当今社会不学法还真不行。通过这些教学形式的不断变化,在学生不知不觉、不断进行的积极的自我暗示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得到了巩固,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 .3营造好的教学情境,用环境来暗示

    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善于在课堂内外营造一种气氛,充分利用情境的暗示作用去引导和教育学生。比如,他们善于利用当地的各种革命历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以及各种文化教学手段。在这些特定的情境暗示之中,学生往往会受到强烈的思想震撼,其教育的作用,也往往胜过千言万语。当然,如果时间、场合以及学生兴趣、动机等都不适合于含蓄、间接暗示的方式,教师就应该直接、明确地亮明结论和观点,反之亦然。如,在当今社会,一些人荣辱不分,甚至荣辱颠倒,所以在讲高二《文化生活》“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知识的时候,我就立场坚定、态度鲜明,直陈正确的观点和结论,引导学生的思想走上正确的轨道。因为政治课必须弘扬正气,而此时的沉默、模棱两可,甚至即便是暗示都难以达到预定的效果,而且还可能会起到消极的作用,留下遗憾。

2 .4提升教师修养,用人格来暗示

暗示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暗示教育法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等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影响,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自愿接受暗示者即教育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按暗示的一定方式进行活动。暗示教育法要求受暗示者在接受现成信息时无需要逻辑论证,并以无批判的接受为基础。在许多情况下,暗示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引导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暗示,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主要靠提示、引导,而不是靠论证来影响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社会教育行为学理论指出:人们,尤其是受教育者,有一种倾向,即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护思维的自主地位,不愿意受到别人的干涉、控制,而当对象如学生觉察到外界是有意要说服自己时,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准备,甚至警觉起来,从而对外界的引导如教师的讲授进行挑剔或产生逆反心理;而当对象没有感觉到外界要有意说服自己时,则容易接受影响[1]。比如,无意中听到的话往往更能促使其形成或改变一定的态度。

同时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心理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当一个人认识到了某种事物的存在时,尽管这样的认识没有充分依据,甚至只是一种被主观肯定了的假设时,也倾向于对此事物作出反映,尤其当我们是在无对抗的自然的条件下产生这种认识,且当这种认识又与心理定向相符时,其心理反应就更为明显。我国历史上的许多成语,如“望梅止渴"、“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等都表现了暗示的作用。

美国教育家卡耐基认为:不论意见观点多么中肯正确,被别人强迫接受的,总不如自己想出的可靠——所以,懂得这层道理后,硬要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将是很不聪明的做法。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一点暗示,由他自己去思考或作结论。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他从来没有教给别人要干什么,他只不过是像一个思想的接生婆一样,帮助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在引导教育活动中,当引导者或教育者提出材料而不作出结论时,就是希望对象或受教育者自己作出结论,这种教育方法称之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在中国教育史上,暗示教育法早就为许多教育家所运用。孔子就是一位善用暗示的高手。孔子教育弟子做人,很多时候并不是直接进行说教,而是或用打比方或言他物,巧妙地暗示弟子做人的原则。《论语》中有多处这样的记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P56)”;“或问礻二、暗示教育法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特殊意义大学生正值17~20岁,在这个年龄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占据主导地位,思想活跃,反应敏捷,智力发展达到高峰,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他们善于独立思考,也更乐于自我选择和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暗示的作用往往比直接说理或指示的作用更加显著。教育者如果仍然停留在不厌其烦的理论说教之中,其教育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不断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作出内容和方法的调整。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中学要求不同,中学政治课以教授学生的知识点为基本任务,其政治教育的功能基本上靠灌输来实现,教学方法就必然以肯定型为主,即告诉学生“是什么”的问题,可以使其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是以培育思想、通过理性的选择产生的认同感为主要任务,所以大学阶段在重述中学某些理论观点时,应重点告诉他们“为什么”的问题。在这个解释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只从正面的角度来进行论述作出结论,而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深入到学生思想的深处。这就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在教师的疏导中,通过自己认真的思索而形成正确的观点,进而转化为一种坚定的信念。中学在讲授知识点的时候,大多是以一种观点、一个思路为基本的方法,这既是应试教育的需要,也是灌输政治理念的需要。在大学阶段,这种办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应在基本的立场、观点不变的前提下,有选择地介绍一些学术界的相关研究,让学生在开放的视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然后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正确结论,以坚定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基于此,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就不应该官腔十足地板着面孔训斥人,拿“大道理"压服人,用“大帽子"吓唬人,强迫学生接受你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而应该和风细雨、循循善诱、适时暗示、潜移默化,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内在的逻辑力量去感化学生,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为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大学思想理论课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要求,仅靠喋喋不休的理论说教,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而恰如其分的暗示与引导却经常能收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作为一种教学实际中常用的引导方法,暗示主要是采取直接或间接的语言提示,使学生明白一定的内涵,并感到有关结论是自己认识到的。暗示在一定程度上是与明晰的说理相对应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但暗示并非完全排斥思想的明晰,相反是在学生具备明晰的认知的基础上适时地转换说理的施教方法。说理教育不是单纯呈现理论概念和专有名词,也不是为了证明某一理论的正确性而控制性地呈现片面信息,它要求教育者最充分地呈现相关信息和知识,在一个开放、真实的背景下,帮助教育对象理顺逻辑、明白道理、提升情感。此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中,除了口头语言暗示外,行为(身体语言)也可以作为暗示的符号,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行为,其暗示的作用更为突出。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可以由施授人的语言和行为制造一定教学情境来施授。行为学家早就注意到,在肮脏的环境里提示人们注意清洁、保持秩序总不见效,相反在严肃、整洁的环境中,人们自然而然地要自我检点,有谁好意思往红地毯上吐痰呢?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教学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反复地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在学生的自我教育行为训练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育引导方法之一,暗示也有其局限性。如:由于暗示常常采取含蓄、间接的方式,一般不付诸压力,因而容易使对象误解或者忽略。此外,暗示也只涉及简单的态度和行为,而对复杂的深刻的需要系统论证的道理则可能无法触及;同时,由于暗示的作用总是带有随机性,因而教育对象的态度形成和改变,很难深入到同化和内化阶段。

三、暗示教育法的具体实施

1.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有的放矢地运用暗示

思想政治教育最忌讳的是无的放矢。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要在充分把握教学目的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的情况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首先,要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引导涉及的内容比较简单,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学生完全可以自己作出结论,提炼观点。当然,为了强调某种结论和观点,也可适当地阐述和延伸,给予恰当的点拨。如一些“大众口号"式的政治观点和结论,就没有必要大论特论,不厌其烦,此时,适当暗示即可。但是如果讲课涉及的内容较多,其论据和论证较为复杂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要明确地亮出结论和观点,然后再去详细论述,这样就比学生自己去做效果要好得多。

其次,要了解学生认知心理特征。如果学生具有所期望的思维水平和知识能力,或对问题有相当熟悉程度,则可考虑含蓄地暗示,让他们自己做出结论,得出观点,反之则采取直陈结论的观点。如:笔者在讲“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节时,对有的课堂采取的直陈结论的讲法,因为根据课前调查,他们对道德的理性认识并不深,但后来笔者为另一课堂的学生讲这一节时,我采取的是暗示的方法,收到了较好效果。

再次,要把握学生思维热点。一般理论课、知识课和技能课的教学,都是在学生对于这些课的教学内容基本“不知"、“不会"的基础上进行的,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学生是一张白纸,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接受心理一般来说比较单纯,直接影响塑造意图的因素主要是一个没有求知欲的问题,全靠教师来讲解和描绘。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不同,该课程所讲授的许多内容都不是学生在课前一无所知的,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在思想品德、法律修养方面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渠道的教育和影响。这种教育和影响既包括积极方面,也包括消极方面,都会在学生头脑中积淀下来,形成各种各样具有先入为主的“意识框架",并且这种"意识框架"的强弱也因人而异。因此需要教师事先掌握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立场。如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讲述的立场、观点与学生原有的态度差距过大,又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则可考虑使用含蓄、间接的暗示方式;如果差距不大则应明确说出结论,以免学生因为同化评定效应而感觉不到两者的差距,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所谓同化评定效应指的是,人们会把和自己的态度相距较近的立场、观点,视为相距更近的观点。试图引导学生改变一定态度时,一般说来,教师所持的立场、观点,总是与学生对象原有的态度存在着一定差距,否则,就谈不上教师的引导了。问题在于,这种差距如何把握引导才更为顺利有效。

2.通过行为训练,让学生自我暗示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课堂讨论、辩论、课堂作业、课堂提问,以及学生自己上讲台讲课等等。笔者在讲授“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前,先在课堂上就“法律和生活的关系"进行讨论,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畅所欲言,事后他们谈体会:不讨论还不大清楚,讨论后才知道,在当今社会不学法还真不行。通过这些教学形式的不断变化,在学生不知不觉、不断进行的积极的自我暗示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得到了巩固,深深地在学生的头脑中扎下根来。

3.营造好的教学情境,用环境来暗示

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善于在课堂内外营造一种气氛,充分利用情境的暗示作用去引导和教育学生。比如,他们善于利用当地的各种革命历史遗址、博物馆、纪念馆等以及各种文化教学手段。在这些特定的情境暗示之中,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思想震撼,其教育的作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如果时间、场合以及学生兴趣、动机等都不适合于含蓄、间接暗示的方式,教师就应该直接、明确地亮明结论和观点,反之亦然。如,在当今社会,一些人荣辱不分,甚至荣辱颠倒,所以我们在讲荣辱观的时候,一定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于直陈正确的观点和结论,引导学生的思想走上正确的轨道。此时的沉默、模棱两可,或者哪怕就是暗示都会起到消极的作用,留下遗憾。

4.提升教师修养,用人格来暗示

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方面,行为的暗示往往比语言更为有效。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笔者曾在大学生中调查:“什么时候你的心灵受到强烈震动?"学生的答案有“到建筑工地实习、老师和我们同睡一个窝棚地铺时,我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动",“当老教授带病坚持上课在讲台上昏倒时,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动"。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仅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要注重在教学和日常行为中,以榜样的力量与行动楷模去影响感化学生,不仅做“思想的巨人",而且还要做“行动的巨人",要通过强有力的行为暗示去教育和引导学生。作为教学引导者的教师,如果在学生的心目中确实具有权威性的可信性,直截了当地、不容置疑地提出结论和观点,效果往往会更好。对于学生不太熟悉或者刚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则应考虑使用系统的逻辑论据和论证,在讲解中让学生自己明确应有的结论和观点。

正确运用暗示还要避免暗示带来的消极影响。暗示的作用是两方面的,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受提示方向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也不能忽视暗示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有时候提示者的主观愿望并非如此,然而提示本身却造成接受者产生错觉,作出与暗示相反的反应。无论暗示者是有意或无意地发出某种信息,作为对象的学生总是有着自己的见解并把它们视为某种提示,从而作出带倾向性的相应反应。当我们评价某一事物并从正面提出一定的立场、观点时,也会有意无意地产生暗示作用。因为,评价本身就肯定了某类事物和现象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当有关的立场、观点不能充分说服对象时,就会起到消极的暗示作用,将对象引导到事物和现象的消极方面,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多地介绍资产阶级的各种思想理论流派,不厌其详,又过多地暴露社会主义制度不完善的地方和腐败现象,缺乏分析地述说资本主义制度如何繁荣、如何富裕,而对此的批判和抨击又不全面深刻、充分有力,这就可能使学生对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产生怀疑,所以,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一方面应有目的地发出积极的暗示,另一方面也应避免引导本身所产生的消极暗示,尽管这种暗示并不是作为教育引导者的教师的初衷。在教学中注重暗示原则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直陈”原则的重要性,暗示与直陈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参考文献]

[1]刘宗粤.论社会结构的引导模式[J].浙江社会科学,2000,(4):67-68.

[2]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三联书店,2004.

[3]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2.

[4]冯友兰.中国哲学之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2007.85.

暗示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暗示;排球教学训练;学习兴趣

暗示能发掘人的心理潜力,因为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情感等方面的心理潜力非常大,再加上人心理具有的自觉性、能动性的特点,可以不同程度地受到暗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排球专选队选取的20名具有一定基本功,且身体素质较好的队员。

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和网上查询法

通过对相关的学报、期刊资料进行收集归类,并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下载、查阅、分析。

(2)逻辑分析法

对查询和调查所得的资料运用逻辑分析法进行归纳总结,对影响高校排球普修教学比赛的主要因素进行客观的逻辑论证与理论分析。

(3)观察法

笔者结合自身的训练经历,对20名队员6个月以来每天的训练都进行详细认真观察,第一时间掌握他们的感受以及训练状况。

二、结果与分析

1 传球进行中的心理暗示

除了暗示所有队员全身协调用力,两手自然张到最大,靠手指弹力将球传出,还要暗示研究对象注意听手击球的声音,声音过大说明动作不协调,声音越小动作越到位。

2 助跑起跳加挥臂练习时的心理暗示

让所有队员都牢记动作要领,分两组进行20次完整练习;将研究对象带到一定的高度,作为他们的挥臂目标,每个队员目标高度不一样,利用语言对他们进行暗示,刺激其尽最大努力往最高点挥臂,诱导他们全力以赴。

3 发球练习时的心理暗示

要求所有队员牢记发球要领,每人发球15个。发球同时默想教练员精心编写的各阶段相应的暗示语音来调节运动技能的发挥。

三、结论与建议

教学训练实践表明,暗示法可以提高排球动作技能的训练效率以及临场发挥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使运动员的心理控制能力变得越来越稳定。

1 运用合理的方法激发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动机是心理暗示运用的关键,学习兴趣影响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要让在校大学生对排球运动产生有意注意,这样才能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排球学习。

2 适时调整在校大学生的情绪

教师在合理运用心理暗示时,应以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让他们对体育运动的观念从根本上有所改善,积极投入排球这项运动中来。并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最佳状态下进行排球技术的练习。

3 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训练能力

高校教师的教学训练能力影响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水平,要知道,教师的暗示在大学生看来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因此,应该定期地对高校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修养,掌握多种排球教学方法和技巧,形成高超的排球教学艺术和教育机智,并能因人制宜,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李俊铭,体育教学中的暗示及其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07).

[2]王亚丽,胡建林,暗示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宁波大学学报,2001(03).

[3]易学,暗示在体育训练与教学中的应用[M],体育科学。2001(06).

暗示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暗示教学法,又称洛扎诺夫教学法,这种教学原则表明:当学生处于愉快、松弛专注的心理状态时,学习效率会更高,记忆会更牢固。这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力求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基本原则

①愉快而不紧张原则:洛扎诺夫认为,愉快而不紧张的学习气氛是利用无意识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只有消除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紧张状况,人的思维活动才能最活跃。②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无意识心理活动使人们能和环境保持平衡,而且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建立在无意识的组合之上。③师生互相暗示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关系。

二、暗示教学的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过程

洛扎诺夫认为,暗示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在介绍新材料之前,教师先营造一种有利于学习的气氛目的是通过教师权威、有感染力、诚实坦率的形象进行积极的暗示,克服去暗示性的障碍,唤醒学生的潜意识。这种去暗示性的障碍主要包括三方面:①批评的逻辑障碍,如认为学习是不简单的,怎么可能会有轻松而有趣地学习呢?②自觉的情绪障碍,如认为自己很笨,所以无法完成任务。③批评的伦理道德障碍,如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工作,所以自己最好埋头苦学。而学生则做一些身体放松练习,如做体操、闭目想象……,将自己融入其间,进行“梦游”,回顾以前学习的乐趣自生训练,类似于“过电影”。

(二)练习阶段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砸烂较差的》短文描写了雕塑家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国际知名雕塑家的过程。父亲为什么看着儿子做的东西赞许地点了点头,但还是随手投进了刚才的那堆泥巴中?

短文中说“父亲正座在自己的雕塑作品前沉思”,你想父亲这会儿会想些什么?教师复述课文之后,进行一些问答、讨论活动或游戏活动。因此,所使用的教材必须富有交际性的语言,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促进学生进行有创造性的迁移。课后学生没有作业,老师只要求他们在睡觉前和睡醒后各复读一次课文,而且每次不超过一分钟。

(三)实施方法

根据小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思而不深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做到“激趣导思,鼓励拓思,精问深思,留尾促思”。

《老师的教诲》短文记叙了老师通过“龟兔赛跑”的故事教诲“我”,使“我”明白了“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体现了伟大的师爱。写出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段落大意。我为什么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试着说一说。

作为运用暗示教学的教师,他们必须参加训练课程方可真正掌握暗示教学技术。但其中有些非传统的法则,笔者认为可以参考借鉴,灵活运用,并且熟练地使用。

三、运用暗示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一)各种暗示形式使用要适度

暗示教学使用得当,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但也切忌过度,以防适得其反。例如:表情暗示必须做到亲切自然、贴切,恰到好处;更重要地还要考虑是否方便教学内容的实施、符合各种器材使用的顺序,这种才能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切忌为暗示而暗示,使学生听后不知所云,茫然无情。

(二)各种暗示形式应有选择的结合

使用各种暗示形式有其特定的功效,如表情暗示主要用于沟通师生情感、思想、作风之间的交流,而手势暗示更多地是代替语言发出某种指令,让学生迅速领会教师的意图。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课的任务,内容的重点、难点及课的进程,有选择地使用暗示,因为有时并不适合采用暗示手法,而是用更为直截了当的方式更能达到教学目的。

(三)应与其它教学形式结合使用

暗示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暗示教学法 小学英语教学 运用手段

1. 理论依据――暗示教学法

暗示教学法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博士洛扎诺夫,因此也被称为“洛扎诺夫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协调大脑两个半球的学习活动,对大脑左右半球进行暗示,并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从而向学习者提供学习动力,创造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者自身的记忆力、想象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此理论产生后,许多学者开始将其投入到实践当中,并证明了此教学法对挖掘个体的学习潜力有着相当的功效。

2. 暗示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手段及效果

2.1环境暗示

暗示教学法认为,暗示需要进行人和环境的交流,并达到和谐的境界,暗示教学法强调环境和人的“共振”,教学方要为受教育者创造相应的共振环境,从而帮助受教育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因此,暗示教学法的基础,是教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所和学习环境,比如说,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制作学习卡片,制作英语板报,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环境。

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场景和环境强化暗示刺激,比如说,笔者在进行教学时,经常运用实物和多媒体等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比如进行Halloween 的教学时,我首先在网上查询了相关资料,并在班里进行了环境布置,让学生了解国外万圣节的风俗,并结合万圣节的重头戏―masks进行教学操作,当时我在课堂中组织了两项教学活动――制作面具和化装舞会,让学生在教学当中表现自己,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

2.2体态暗示

根据心理学研究,在交流当中,如果将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结合在一起的,言语只能起到方向性或规定性的作用,而非言语行为往往表示出说话者的真情实感,因此在教学当中,需要相应的“体态暗示”,就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用体态语言表现自己的用意,并让学生真正明白,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便是能够有效沟通教师和学生的感情,对于以语言为交流媒介的课堂来说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在许多情况下,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目光,都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反应,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体态语,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说,在教授句型“May I come in?”“Come in, please.”时,我故意叫了一个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到办公室取东西,学生必然会在课堂中迟到,因此在门后只能敲门说:“I’m sorry. May I come in?”当时我接着回答:“Come in, please.”,并向学生做出一个进来的手势,学生很快领会了我的意思,接着,我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表演,而且在以后的课堂中,我要求学生若发生这种情况,需要用英语表示歉意,从而使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达到无法遗忘的效果。

2.3活动暗示

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学习动机障碍,这与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对他们的天性感到有些头疼,但笔者认为,要是能够充分利用其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尤其是在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手段,将各种游戏和活动引入教学当中,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更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富有创新能力的英语教师,总是在教学中进行游戏和各种活动的设计,有一次,我在进行Do you have any hobbies? 的教学时,安排了一个传统游戏――击鼓传花,要求学生在进行游戏时有节奏地询问 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虽然游戏有些老套,但是学生们都积极地回答问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营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

2.4自我暗示

在教学当中,教师的自我暗示,指的是教师对学生价值的肯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承认学生的学习潜能,运用各种暗示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自己的态度,比如说,在每次考试时,我都会给学生发送短信,给学生以鼓励,尤其是一些学困生,我更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鼓励他们,让他们从心理上克服自卑情绪,帮助其学习水平的提高。

3. 结束语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暗示教学法对于英语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东西,让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活动,使他们处于学最良好的学习状态态,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1] 李静. 暗示教学法及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6).

相关期刊更多

历史档案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档案局

档案时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南省档案局

安徽史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