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学校环保教育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而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向环境索取资源,从而使得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不断涌现。地球的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恶化,“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们强烈的、共同的呼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可是,现在很多人的环保意识非常淡薄,如何在中小学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其意识,养成其习惯,已成为当代教育界重要的课题,也是广大教师的重要职责。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意识与习惯的做法很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发环境保护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养成自觉保护环境良好习惯的基础。

要让学生达到爱护环境、自觉参与环保的境界,首先须让他们对环境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让他们理解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什么是环境污染及进行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当前全球环境状况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现在,日益恶化的环境警示人类保护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已经成为最为迫切的问题。基于此,在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应将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比如,我们可以将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结合当地的自然情况(如自然资源的储藏量、开发利用情况、开发技术、环境现状与污染治理状况等)和学生的接受水平,适时而合理地开发进地方课程或者校本课程,依此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教学。

二、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是陶冶学生良好情操,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的有效措施。

优美的环境,能够使人有良好的感觉和活跃的思想,促进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校园的绿化建设,可使学生在享受到环境美的同时,不经意间产生要爱惜、保护这种环境的意识与举动。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一个人终生有个良好环保习惯的最佳教育时期。我们学校在环境美化方面,尽最大的可能投入了一定的资金,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植树、种草、种花,致力于建成花园式学校。校园环境的优美,对我校的师生,特别是学生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曾经有一位刚入学的新生,在校园里吃过雪糕后把木棒纂了好一段距离瞅见果皮箱后才扔了进去。他爷爷告诉我们:他的孙子在家有乱丢东西的习惯,可到了学校就不乱丢东西了,好像换了个人似的。正是这种干净、优美的校园环境,在有意与无意、自然不自然间教育了孩子。经过这些年来的努力,我校的广大师生已经养成了爱护校园环境,保护校内一草一木的良好习惯。

三、用身边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提高他们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的必要手段。

用身边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用相对抽象、看不见的事例更有说服力,更容易打动他们的感情,使他们得到要保护好环境的觉醒。比如:为什么现在的河水越来越少?黄河水为什么会断流,断流后会产生什么后果?我们山东由于黄河水的断流,给哪些地区带来了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方面的问题?在我们章丘,为什么过去常年不断流的绣江河现在经常断流,即使有水也那么脏?我们的百脉泉为什么长时期断喷?我市的几大厂家(水泥厂、汽配厂、化肥厂、造纸厂等)为什么需要搬迁,提高生产设备的科技含量?废旧电池为什么不能乱扔,应该如何回收?你们居住的村庄环境现状是个什么样子?听听老人们说说过去又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水流、有什么鱼儿、鸟儿、走兽、花草树木?等等,这些问题多次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然后,抓住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地给予讲解、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利用反面教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提高他们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的有效延伸。

现在世界各国都从更为宏观的高度着眼认真对待环境问题,已经意识到了未来的最大威胁是来自自然环境的灾难。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空间有限,如果教育工作者不帮助扩展其视野,他们单靠自己显然是意识不到上述所指的,更没有危机感,所以非常需要教师的扩展性教育。可以尝试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扩展:

(一)沙漠化日趋严重。全球每年有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农田沙漠化,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沙漠化危险,威胁着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有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沙漠化的威胁,如果不加速治理,将威胁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年年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就是土地沙漠化所导致。

(二)动物生存环境恶劣。目前已知物种有500多万种,但约有20%濒临绝种,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如:我们身边的鸟类越来越少,有的鸟种已经接近濒危状态。

(三)水资源极度贫乏。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平衡和现代人的污染造成的“水荒”,使世界上70%以上的地区和居民糟难,他们不得不饮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水,如非洲的部分地区,水的问题已经严重威胁着他们的身体健康!

(四)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每年约有15万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世界森林覆盖率从66.7%降到目前的22%。我国的原始森林面积也在不断缩小。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学生;环保意识;培养

一、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培养和造就我国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成为我们更加迫切的任务。而环境意识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已经困扰了人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随着环境破坏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人类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我国的十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向雾霾宣战的口号。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使学生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环保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突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可以看到,教材中各单元的内容处处突出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尤其注意突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对生物圈的影响,更加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提出了“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拓展思维的同时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关爱环境的态度,在重大环境问题上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够对一些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主要途径

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逐渐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使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做出贡献是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渗透

环保教育就应该立足于课堂,依靠教科书,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渗透环境教育。例如:在讲“碳――氧平衡”时,讲述了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升高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主要原因是植被的破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无节制地排放引起的,因此要提倡植树种草,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同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在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的存在价值,即使现在对我们人类有害无益的生物我们也不应该把它从生态平衡中清除掉,否则将破坏生态平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圈,是关系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和子孙后代长远发展的伟大事业,每个公民应该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但在生物课堂中渗透环保知识时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避开牵强附会;

(2)不能过分展开,上成专业课;

(3)要做到备课上有要求,教案上有体现。

2.利用社会热点,通过典型的案例,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社会热点,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生态危机的认识和深刻的反思,提高环保意识,如在讲授“空气质量与健康”时可利用社会热点和典型的案例来引起学生的深刻反思,提高环保意识。例如:新房主人死于白血病,装修甲醛超标;全国装修污染每年致死儿童200余万;本地实际农药化肥逐年超量使用,农药瓶化肥袋随处乱扔污染土地,污染地下水,给人们带来了隐形的灾难。以此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建立正确的生态观。

3.组织课外活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外,第二课堂活动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场所,在利用好课堂教育进行环境教育渗透的同时,应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开展环境教育课外活动,既可以使学生学到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又能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有:(1)组织学生参加有关环境科学知识讲座,利用电教手段增补环保知识。(2)实地考察居住环境,参观新装修的房屋、盐碱化的土地,亲自体会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并就如何防治污染发表自己的见解。(3)开展环境知识竞赛活动,学习环境法规。开展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如美化校园、植树造林、栽花种草。(4)通过以上这些活动,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但这只是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一个短小的序幕,环保知识的教育、环保意识的培养应贯穿生物教学始终。尽一切努力使环保教育落到实处,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 环保

不断更新的技术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在人类享受文明的同时,却同时带来了巨大的污染。作为人类必须面临的三大问题之一――环境污染问题,是我们必须共同面对的、非常严峻的问题。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我国的许多人环保意识、环保观念淡薄,且环保法律制定、环境治理相对较晚,故我国的环保形势是很严峻的。作为一门与环保挂钩的学科,我们应该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一部分力量。

一、教师以身作则,保护环境

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在课堂内外,一定要具有环保意识,并将这种意识,体现在行动中。在课堂外,老师要杜绝污染环境的行为,比如抽烟等不良习惯。在课堂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树立环保的榜样,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例如,在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制取实验中,教学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强调人类生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为了大家更好的生活,都必须一起保护环境。另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一系列保护环境的举动。例如,在化学制品取用时,对用量的选取,要做到不浪费。在取用时,要做到不泄漏,对于有毒的化学物品,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对于有毒气体制取时,制取的量一定要少,且一定不要泄漏。只有教师在课堂内外树立了榜样,才能更好的给学生灌输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结合化学教学,对化学知识进行适当延伸,以渗透环保知识。

中学化学中有很多内容与环保挂钩。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和环保知识挂钩,既可以拓宽学生眼界,又可以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例如,在讲解氧气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适当延伸至臭氧,首先讲讲臭氧构成,然后再讲讲臭氧层的位置以及作用,尤其臭氧层吸收紫外线的作用。然后我们重点要讲解臭氧层破坏后,地球上不同地区紫外线辐射将增加,皮肤癌发病率将增加,患呼吸道疾病人也将增多,并且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影响,将打乱生态系统中复杂的生物链,甚至会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在最后,必须讲解生活中哪些行为会破坏臭氧,告诫学生必须避免这些行为。

在讲到空气这个知识点时,必须延伸讲解一下光化学烟雾,说明光化学烟雾实际就是光化学污染,是由于大气中碳氢化合物与氮氧化合物在光照作用下产生的污染,而且很多东京一样的大城市,都曾出现过光化学烟雾。在介绍光化学污染的过程中,必须介绍几个典型的光化学烟雾事件。第一个就是1943年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世界上最早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再根据发生时间先后,介绍1970年的美国加利福尼亚、1971年日本东京、1997年智利圣地亚哥几大光化学烟雾事件。

除以上两例子外,还有很多例子可以进行延伸。在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自然的延伸内容,重点在渗透环保知识,让学生对环保产生一定的认识。有助于他们形成环保意识。

二、结合实际污染环境例子、结合化学教学,讲环保

在学习到一氧化碳这个知识点时,在讲解完一氧化碳的产生与危害后,要将这部分内容进行扩展,目前,汽车的排放物里面含大量一氧化碳,为了我们共同的环境,我们教师要自己带头,少开车,尽量乘公交车或轨道工具,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同时,要告诫学生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在讲到二氧化碳时,我们一定要给学生讲“温室效应”。讲解温室效应有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土地沙化等危害。要告诫我们的学生,我们必须尽量节约能源(有的能源产生或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少开汽车,另外,我们还要保护植被、植树造林,以增加绿色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在讲到有关硫的知识点时,我们要介绍酸雨,对于学生能做的,就是要少放烟花爆竹,以减少二氧化硫产生,为减少酸雨的产生,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除了提到的几点外,生活中很多与我们的化学知识,与环境保护相关,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心人,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有意识的去保护环境。

三、结合道德思想教育,将保护环境上升到思想道德层面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我们提倡“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作为社会成员的一分子,我们对环境的态度,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一种态度,是一种思想道德修养的体现。在生活中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保护环境的小事,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体现。破坏环境,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更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破坏了环境,间接影响了社会的每个成员。虽然造成的破坏是很小的,可能对社会成员其中一个人的影响微不足道,但从思想层面面上,那是一种道德意识上不高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环境保护和思想道德水平挂钩,将环保意识升华,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强的环保意识。

四、结合当地情况,进行一些环保活动

目前,环境污染随处看见,经常可见的生活废弃物乱丢乱倒现象,城边的水污染情况等,这些环境事件,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地调查,让学生掌握最直接的资料。并且引导他们,提出一些可行的治理方法。尝试将课本中所学的知识,用在实际中。至于他们提出的方法能否可行,并不是太重要,关键是要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除了进行实地调查,还可以组织一些宣传活动,让普通市民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人人又责,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将环保教育融于其中,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我们共同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宗跃仙. 浅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J]. 考试. 教研版,2012(1).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范文第4篇

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是每位教师都在研究的课题。利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境意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素质;安全;环境;能源

中图分类号:G633.8

二十一世纪是环保的世纪,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是每位教师都在研究的课题。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化学实验活动是培养学生探索求真精神和科学严谨态度以及优秀思想品质的良好途径。因此,我们在利用化学实验多渠道提高学生素质培养能力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安全和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1.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

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经常接触酸、碱等强腐蚀性药品,在学生实验中事故隐患的确很多,容易造成或轻或重的实验事故,事故一旦发生就会给我们正常的实验教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有些学校,教师甚至因噎废食,因害怕学生出现伤害事故而减少学生操作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实验的减少,使教学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和思维的空间。其实,我们都知道多数学生实验只要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去完成,一般是不会出现伤害事故的,危险源于不规范操作。例如:“玻璃仪器轻拿轻放,避免破损”;“可燃气体点燃前要先验纯”等等。我们教师只要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就能从根本上杜绝实验中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2.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是社会赋予教育的责任。

我国的环境状况并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影响。曾经风景如画的南京十里秦淮,如今已是垃圾充溢臭气熏天的“龙须沟”,淮河水无法饮用,大运河鱼虾绝迹,九七年的黄河断流,九八年的长江洪水,去年的沙尘暴等等,其后果已是触目惊心。至于城市的酸雨、近海的赤潮、湖水的干涸等,早已不再是新闻。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议程。而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环保意识一旦形成,对其一生的社会行为乃至对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无疑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情。……虽然有的老师会说,这些我们都在讲,可是这远远还不够。比如:有的学生把废旧电池随手乱扔,学校门口广场随手丢弃的口香糖……这些严重污染环境的现象,反映了我们较差的环保意识和做人的素质问题。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首先意识到下一代环保意识的匮乏,我们实验教学中除了教给他们实验技能之外,还应该大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为他们将来能拥有高质量的生活环境着想。

二、关于培养学生安全和环保意识几点建议

(一)加大实验改革力度应当从教材入手

教材是教师施教的依据,从我国现行化学教材来看,学生实验的编写一般是由目的、原理、仪器、药品、步骤等几部分组成。我认为应当适当增加安全和环保方面的内容。在这方面美国的化学实验教材《化学中的探索》一书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该书所有实验的编写均由:目的、原理、仪器药品、安全、步骤、处理方法、问题等几方面组成,例如:在“体积的测量和溶液”实验中,安全部分写道:“在实验中必须始终佩带护目镜。14mol/LNaOH溶液的腐蚀性很强,取用时要戴手套。溅出的任何化学药品要立即用水擦净。应该注意碱会腐蚀玻璃,要用大量的水彻底清洗玻璃仪器,以防止被腐蚀性物所腐蚀。”处理方法中写道:“铜溶液倒入标有铜废液的烧杯或瓶中。溶液用水冲入下水道。保持工作台面和天平周围的清洁。送回冲净的容量瓶和移液管”。通过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编者极尽详细的要求安全措施及回收处理方法,如果我们的教材中也能补充这样的要求,再加以教师的引导,实验效果也许会好一些。更重要的一点是从该书的实验编排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设计实验的思路,首先搞明原理、目的,在目的原理的前提下,选择实验用品,而后就要全面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其次才是步骤,回收处理。我们现在的实验教改方向是逐渐从验证性实验向探索性实验过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探究。而我们的思路一般是目的原理实验用品步骤结论,而忽略安全和环保。在我们平时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时,可行性往往是以步骤设计能否满足目的原理为标准,我认为《化学中的探索》一书给我们指出了这一思路中明显的漏洞,应该引起同行们的思考和重视。

(二)教师当“从我做起”言传身教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从“安全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一丝不苟做好演示实验,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哪怕是最常用仪器的使用也丝毫不能大意,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引导学生把不安全因素想全想透。

(2)合理使用反例。对于一些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教师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反例加以验证,以加深学生印象。如不纯的可燃气体点燃爆炸,水倒入浓H2SO4中进行稀释的后果;加热时先撤酒精灯导致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等,只要条件允许,装置设计合理,不会引起事故的均可一试。

(3)严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进入实验室亲身体会的印象是最深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平时学生实验中除了讲清楚规范操作,安全要求外,加强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4)增强防范意识,培养自救能力。例如:强酸、强碱溅到身上时的处理,偶遇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处理和进行自救。

(三)从“环保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应立足教材,常规教学中多渗透环保教育,教材中有关环保的课题很多,教师应准确把握,妥善利用,如《保护水资源》《还人类洁净的空气》《化学与环境》等章节涉及到很多与生活相关的实例,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最好能结合本地情况加以分析,有条件的可以实地考察,或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树立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的头两号“杀手”SO2和CO,在初中课本做了初步和系统地学习。教师在讲授该节内容时,就应给学生讲清SO2、CO的产生、特性及对人类的危害,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解如何避免SO2、CO的产生及SO2、CO中毒后如何处理等。并由SO2的特性讲解“酸雨”这种污染物的形成及危害。对于大气污染中的另一“杀手”——光化学烟雾,教师可结合1942年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给学生讲清其形成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

(2)开展研究性学习,也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可结合本地情况,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环保方面的研究性课题,例如:燃料使用及其污染,干电池污染,本地区主要工业和农业污染源及其污染物的处理调查等,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使学生了解书本以外的环保知识,对于帮助他们树立环保意识很有效果。可以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例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附近河、湖水的酸碱度,到附近工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处理参观,利用节假日到野外收集废电池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强环境观念。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电池回收、不乱到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P洗衣粉、喷发胶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如何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范文第5篇

随着当代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人口的剧增,对各种资源掠夺式的开发,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被污染的程度日趋严重。这一全球性问题,不论对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来说,都在不同程度上构成威胁。因此,保护环境,治理环境已被公认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是一个永恒的社会性问题,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对一个国家而言,不单是要制定环境保护法,建立一支强劲有力的环保队伍,更重要的是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树立全民环保意识.必须从学生开始,因此,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中学环保教育的紧迫性、可行性

1、中学环保教育的紧迫性

例如,我国虽然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但是由于大多数人长期对科学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缺乏认识,致使我国的动植物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我国的野马、高鼻羚羊、白臀叶猴等近10种珍贵鸟兽已经灭绝或濒于灭绝;大熊猫、长臂猿、白鳍豚等20种野生动物也正处于绝灭的边缘。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和紧迫的[1],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他们的环保责任感是提高国民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2、中学环保教育的可行性

人们逐渐从环境造成的人身伤害中觉醒,从工农业生产到衣食住行,都开始关注“绿色”和“环保”。作为生物教师在课堂内外要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到环境保护的队伍里,收集积累有关环境的信息资料,结合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探究环保问题;通过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探讨食品污染;通过油炸、腌制等不合理的烹饪方式;宣讲环境污染的典型案例,开展“保护环境,呵护生命”的大讨论;开展“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签名活动;开展“世界环境日”主题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教给学生环保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素质,又可以使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二、环保教育的途径

1、生物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环保意识的主渠道

中学生物教学中有许多内容与环境及生态相关,充分利用这部分的内容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入,渗透环保教育[3]。例如进行生态平衡知识的教学时,引入古人治理“黄河泛滥”的典故使学生逐渐明确违背自然规律,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使得许多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人和各种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最终人类将受到严重影响,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在讲到“植物的蒸腾作用[4]”时,课本上介绍了大规模植树造林可减轻干旱、调节气候,在此,教师可补充介绍树木可以吸滞尘埃。

环境保护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联系生活实际可激发学生参加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如讲到苔藓植物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在我国重工业区,污染较严重苔藓植物很难见到。这样使学生们认识到环境污染就在自己身边,学生真正感觉到保护环境势在必行。

2、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形成环保意识的自觉性

除了正常的生物课堂教学外,教师可充分利用好第2课堂,是激发学生形成环保意识的自觉性的第一重要途径。在“6.5世界环境日[5]”组织学生出环保专刊,,举办“地球的孩子”、“在绿荫下成长”、“保护环境,从我做起[6]”等主题班会,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意义,从而自觉的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

三、生物教学进行环保教育取得明显效果

1、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学生行为明显转变

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环保意识,增强了学生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关注人类生存发展的思想品质。

2、通过环保教育使学生懂得环保与社会公德的联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纠正各种恶习和陋习,做模范公民

环保教育使学生在言行举止、修养品性、思想道德等方面实现了美的升华,文明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