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认识

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认识

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认识

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认识范文第1篇

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高考的需要。近年,应用题在高考试题中又出现加大考查的力度,重在考查能力的趋势,应用题的教学更加成为数学教学中的热点。

二、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差的原因

1.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数学作为从量的方面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关系的科学,当然也要处理有关生产关系的问题,这就是数学的价值。数学的价值、数学结论的形成与发现过程、数学对科学进步所起的作用等,许多学生认识不到。往往对数学的认识片面化、狭隘化,比如许多学生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逻辑证明和计算”,甚至认为“数学只是一个考试科目”。

2.用数学的意识差

用数学意识,简言之就是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述现象、分析问题。显而易见,学生在学习与社会实践中缺乏用数学的自觉性,又从何谈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拓宽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不仅要认识到数学中有计算,有逻辑,对提高人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都有好处,而且要认识到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中有许多非逻辑因素;数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数学与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数学为其他知识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方法和思想;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依赖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与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密切相关。首先,教师必须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多下工夫,狠下工夫,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处理数学、阐述数学、呈现数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其次,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科学排比,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拓展为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或恰当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的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高等数学 应用能力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133-02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本科教育。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的专门的人才。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传承的系统与完整,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育,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产生严重的脱节。以学科为本位的学术化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形式更是难于适应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来思考教学质量,除了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应用性,强调培养过程与一线生产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实用性,强调学习基础的、适用的理论知识,学会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之外,也要充分考虑学生应用理论的能力,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设备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全国很多高校的教师反映,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高等数学考试大面积不及格,拿不到学位的学生,有一部分是因为数学过不了关。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如何提高学生对高等数学的应用能力,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 、大学生高等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情况

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数学建模相继展开,数学应用成为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从1985年起,美国的大学开始致力于微积分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的改革。1996年7月在西班牙召开的第八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8)上,各国确立未来数学课程目标时,一致要求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以及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00年7月在日本召的第九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9),对数学教育的现代化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育、课程及教材的改革等进行了讨论。数学教育理念概括为:人人需要数学;人人都应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应当学不同的数学, 把对数学的认识从工具的、技术的层面上提高到文化的层面上。

我国从1992年以来,坚持举办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规模逐年扩大,对推动高等数学走向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在改革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也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成果。改革的总的趋势向着与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贴近现代化、应用型的方向发展。但相对美国等发达国家来说,我国还是迟后一步,所取得的数学教育成绩代价过高,研究的范围过于狭窄;忽视了计算机的应用等。教学内容陈旧,课程体系不完备,对数学应用能力的忽视,已经成为我们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障碍。在地方普通高校高等数学教学中,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知识传授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关系,怎样才能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上取得突破,以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数学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等数学教学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关系

1.数学应用能力的含义

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指应用高等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认知心理学关于“问题解决”的观点来看,数学应用能力指在人脑中运用数学知识经过一系列数学认知操作完成某种思维任务的心理表征。

2.数学应用能力的结构

数学应用能力是一种复杂的认知技能,基本的数学认知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和建模。因此,数学应用能力的基本成分是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抽象是把现实世界与数学相关的东西抽象到数学内部,形成数学基本概念。

逻辑推理是从一个命题判断到另一个命题判断的思维过程。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的结论是或然的。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结论是必然的。

数学建模是用数学的概念、定理和思维方法描述现实世界中的规律性的东西。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桥梁。数学模型的研究手法需要从数学和现实这两个出发点开始。用数学建模的话来说,问题解决也可以简单地表述为建模-解模-验模。

3.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与高等数学教学的关系

大学生数学知识的增长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增强是通过高等数学的教学来实现的。为了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有两个“必须做到”:一是必须重视知识传授,建构优化、实用的高等数学知识结构,这是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二是必须加强练习,练习是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途径。这两条是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关键。

在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的情况下,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数学基础差,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忽视能力培养的现象有所加剧,启发性减少,甚至习题课被取消。这种靠削弱能力培养加大知识传授力度的做法是违反认知规律的,不符合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

归纳起来,用课程论、教学论的基本理论作指导,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数学知识继承与现代化的关系,实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优化实用的高等数学知识结构,建立完备的能力培养体系。三条渠道协调配合,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增长与数学应用能力的增强协调发展,使学生具有扎实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比较宽的知识面和比较强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提高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

1.探索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认知结构,建立新的内容体系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应深入了解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真实的思维活动。如一元函数微分概念的教学,选泰勒公式为同化点,引导学生在导数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概念同化,获得微分概念。不但精减了教材内容,减少了认知负荷,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类属清晰,学生容易接受,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地思维,自觉、主动地学习。揭示微分与定积分、不定积分的关系,促使认知结构重新整合,按层次结构进行重组与建构。在微分的基础上讲述定积分和不定积分,将它们合并为一章,接着讨论微分方程。建立一元函数微积分的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多元函数微积分部分,可以同样以全微分为突破口,分析多元函数基本概念、定理、公式之间的关系,改革与调整教学内容。调整后的内容相对于传统的教学内容,不但精简,概念、定理、公式之间的关系更为顺畅,更易于接收新的知识。

2.与专业知识结合,形成结合型认知结构

高等学校的每个专业都是培养相关专业领域内的专门人才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专家之所以能够迅速、准确解决实际问题,是由于他们在不断学习实践中存储了大量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已经在头脑中建立了联系,构成了一个高度抽象与概括的知识网络与动作程序,这个知识网络与动作程序能够对新的知识和信息进行辨识、推理与评价,面临实际问题时,快而准地抓住问题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具有应用高等数学解决相关专业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就需要学生将高等数学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建构结合型认知结构。

3.介绍数学建模思想,增强建模意识和能力

在需要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需要对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作调查研究,获取和分析对象的信息,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做出简化假设,提出实体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相关规律建立数学表达式,而后求解数学表达式,得出结果,进行实验,接受检验,这个过程称为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一种很好的思想方法。在高等数学的课程内容中,介绍数学建模;适当增加有关应用题材;进行集中综合训练;在课堂教学和习题课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建模的意识和能力。

4.改革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学的本质是教人,要教好学生,首先要热爱学生。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渠道,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而且是感情的交流。教师深入浅出讲解、耐心细致解疑答难,学生感受到爱的温暖,感受到学习的责任和成功的希望。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日趋贴近,情感日益加深,学生心理上的障碍就会消失,学习的信心就会日益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逐步提高。传授和接收知识的渠道畅通了,提高教学效果就有了希望。学生的进步反过来激励教师更加辛勤地工作,教学上更加精益求精,教和学互相加强、和谐统一,这才是教师莫大的成功!

5.引导学生按现代方式学习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尽可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使学生主动按现代方式学习。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比较合适的方法是奥苏伯尔(D.P.Ausubel)的同化理论。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找到对新知识的学习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然后根据新知识与同化它的原有概念之间的类属关系,将新知识纳入认知结构的合适位置,与原有的观念建立相应联系。还必须对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进行分析,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概念的异同。最后,在新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构成新知识结构。这样,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也会不断因新知识的纳入、重建而更加完整和丰富。

6.改革单一的教学模式

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将习题课分出来,单独开设。同时,可以新开数学实验课,进行计算机技术和数学建模技能训练。习题课和实验课统称实践课,开设的目的主要是加强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数学的应用能力。这样,高等数学教学就由原来的单一理论课教学模式分成理论课、习题课和实验课这三种形式,通过这三种形式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促使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本科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高等数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需求我们去积极研究,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不断地总结与提高。

参考文献:

[1]董毅等. 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反思[M].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28(50):137-146.

[2]李桂霞等. 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M]. 教育与职业, 2005,(20): 4-6.

[3]董毅. 数学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黄山学院学报, 2006, 8(3); 148-149.

[4]李炭.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进展[J].大学数学,2007, 23(4): 21.

[5]孙勇. 关于数学应用能力若干问题的探讨[J]. 课程・教材・教法,2010, 30(8): 54-56.

[6]曾玖红.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探索[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 27(5): 122.

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众化数学观 教育层面 教学策略

中学生数学观是指中学生对数学的存在和发展、理论与应用的初步认识,对数学的个性与共性、具体性与抽象性的基本认识,本文拟对大众化数学教育的层面和实施策略作出初步的探讨。

1大众化数学观教育的层面和要求

大众化数学观教育是与英才化数学观相比较而存在的,笔者认为它们的内容都应包含知识、观念、精神三个层面,只不过各有其不同的教育要求。

1.1知识层面

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是形成和发展中学生数学观的前提和起点,因此,对知识本身的认识是数学观的基本层面。这里的知识包含三类知识:算子性知识、关联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算子性知识由教材中数学概念、数学原理和数学法则组成;关联性知识包含数学史、数学美、数学应用等游离或内隐于教材体系但与数学学习内容相关联的、有益于学生对数学价值理解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主体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策略及对策略本身认识的知识,它包含对数学思维模式、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学习方法的知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对知识层面价值的认识并不完全取于其本身,而更多的是取决于学习者本人的状态,由此在知识层面,大众化数学观教育的要求比之于英才化数学观教育的要求,前者更加强调对知识的有用性及其社会建构意义的认识,强调对知识本质――尝试性的认识。这种尝试性的发展来自人的创新和自主探索。

1.2观念层面

数学观念是人们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想习惯,它是思维模式被内化的产物,是数学思想的升华。如果说知识层面是数学观的基本层面,那么数学观念便是构成数学观的核心层面,它由量化观、整体观、唯物辩证观所定位。量化观通俗地讲就是要“心中有数”“有数学的头脑”,是关于数学化的观念。量化观包含推理、抽象、化归、优化四种意识,它们各有不同的数学表现方式.整体观是指从全局考虑问题的观念,它是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中整体原理在数学中的反映。如集合关注的是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的全体所具备的特征;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连续性所反映的也是函数整体的性质。

1.3精神层面

数学精神是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主观状态,其实质是探索,它是数学观的经脉。学生若能对数学精神有深刻的认识,则他不仅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能根据需要不断补充、吸纳新的知识(包含数学学科之外的知识)。笔者认为它们主要属于科学精神的范畴。对大众化数学观教育而言,应强调如下四种科学精神:应用化、致力于发明发现、多途径解决问题。事实上,数学精神还应包含人文精神的成分,它也是人和人类社会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所需要的美好的精神要素,在人类文明发展中起独特作用。大众化数学观教育应当强调如下人文精神要素:求真求美、坚韧不拔、创新交流、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五种要素。

2大众化数学观教育的实施策略

大众化数学观教育真正实施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相应于进行这种教育的目的性的课程结构、教学体系和评价标准,在于建立起相应于目的性的大众化数学教育活动的动态运行机制,这个机制的建立显然需要多方面的艰辛努力。下面仅就数学观建构的基础和教学过程谈一些想法。

2.1提供建构基础是大众化数学观教育的前提

为大多数中学生提供数学观建构的基础是大众化数学观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这种基础应当着眼于知识层面的建设,为此应当做到如下起码的两点:(1)拓宽知识空间,以“见”促“识”;(2)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现实价值。

数学以其庞大的知识体系,以其对人类生活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看法。追本溯源,中国数学教育具有考试文化十分浓烈的底蕴,升学考试对数学教学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考就不讲不学造成学生知识视野的封闭、狭隘,严重地制约了中学生数学观的生长。见多方能识广,中学生必须从题海中跳出来,在教师的引导下,拓宽知识空间才能学会以简驭繁、触类旁通,促进数学见识的发展。

大众数学教育要求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因此大众化数学观教育必须密切联系实际,并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现实价值。生活实际中,处处留心皆数学,是中学生数学观教育的宝贵资源。以几何为例,木工师傅画线弹墨线的办法实际上是“两点确定一直线”公理的反映,而“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则这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此定理也在木工、建筑中经常使用。、保险以及商品促销中采用的有奖销售在各地的流行也可促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概率的思想。我们可以通过“题改战术”来实现纯数学问题与应用问题的有机结合,例如高二代数中有一道例题:已知00,求证:(a+m)/(b+m)>a/b。我们可以把它编成“采光问题”:建筑学规定,民用住宅的窗户面积必须小于地板面积,便按采光算,窗户面积与地板面积的比不少于10%,并且这个比越大,住宅的采光条件越好,问同时增加相等量的窗户和地板面积,住宅的采光条件是变好还是变坏了,请说明理由。

2.2突出活动过程是大众化数学观教育的关键

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数学教学;应用能力

一、职业院校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现状

(一)学数学的目的不明

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从中学阶段过来的,中学期间,数学是重中之重的课程,学习数学是为了拿高分,考好的、理想的院校,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在课时安排等方面投入较大,学生的学习目的非常明确。进入职业院校后,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发生了180度的转弯,认为数学是一门公共课,只是一些简单的计算或证明,考试60分就够了,没有必要再花过多的精力去理解、去巩固;认为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学生,学好专业技术课程,掌握一技之长,拿上毕业证就够了。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学习方法较之中学有很大的改变。

(二)用数学的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中学期间接触的数学的实际应用的实例比较少,而对数学的概念、定理、公式的理解、推理、证明演练的比较多。在学生的思想意识里很少有应用数学的概念,更谈不上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诠释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点与中学期间学生接触实际问题的机会太少,阅读科普读物较少,缺乏对数学应用的感性认识,对本应该知道的概念如存贷款率、投资收益率、利润、损益等等没有接触有关,学生很少或没有机会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数学应用无从谈起。数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数学知识源于我们的生活实际,也应为我们的生活实际服务。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数学教学就是要结合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他们用数学的思维自觉地、主动地去观察生活中的问题、分析问题,直至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三)数学的应用能力较差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数学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的知识点掌握不牢,甚至会出现基本运算都不过关的现象,加之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较弱,面对实际问题往往缺乏审题的能力,不能清晰地理解题意,不能抓住问题的主要点、关键点,概括和提炼的能力差,不善于将实际问题提炼成为数学问题,更谈不上用数学的建模方式列出数学表达式,也谈不上用应用问题中的代号、符号或字母进行思维和运算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是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

(一)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的认识

要解决问题,思想是最重要的,只有思想认识上去了,行为才能跟上,所以高职院校的数学课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可以通过介绍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数学史上的数学趣事等等,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不仅要认识到数学中有计算,有逻辑,对提高人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都有好处,而且要认识到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中有许多非逻辑因素,有美的因素;数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数学与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数学为其他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方法和思想;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提升学生用数学的兴趣

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由于追求升学率,与日常生活、生产等社会活动接触较少,对数学的应用缺乏了解、缺乏认识,所学的数学知识没有在实施生活中去体验、应用、感知。因此,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要根据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专业,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医学专业结合医院药剂师配药讲浓度比的知识;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讲解国家的房产调控政策,讲解函数在分期付款购房的利率的应用等等。课堂上留下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我们身边与数学应用紧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原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数学知识,从而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激励学生潜在的数学应用能力

进入职业院校的学生智商都不低,应该都具有潜在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挖掘学生潜在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学实验课在中学时期基本没有,而数学实验课正是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潜在能力的有效方法。如给护理专业讲授统计分析、或概率数学课时,可让学生带着某一传染病例的感染率、治愈率的问题在医院边实习观察边收集资料,通过自己收集的数据,计算出结果。当他们接触到复杂的实际问题时,如果觉得所学知识不够用时,潜在能力会使得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四)加强数学教师的专业学习

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师大多对所教授学生所学的专业不是很了解,而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其提供智能支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加强对所教授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的了解,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不同专业应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将所教的数学知识渗透到专业知识中,多讲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知道,不是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同时,教师要结合专业来设计具体应用题目,主动考虑专业的需要,拓展教学内容。因此在职业院校数学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加强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是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更符合专业的需要,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数学与应用数学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计算机 高中数学函数 影响

函数是高中数学教程中的重点与基础内容,知识结构与函数图像较为抽象,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活动有助于促进学习过程的便利化、清晰化与高效化,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正确认知函数图像与函数变化规律,`活应用函数公式,学会解析函数问题。本文通过函数学习中,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析并举例探讨计算机对高中数学函数的积极影响。

一、当前函数教学的存在问题

据悉:教育专家曾经针对某市高一学生的函数学习情况做了详细的调查统计,其结果不容乐观。该项调查主要针对学生是否认真学习函数、是否提前预习功课、上课是否认真听讲、课后是否复习、如何对待函数中的难题、是否理解函数概念知识、是否会解答函数应用题以及是否能掌握函数教学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八个领域[1]。其中,对于“是否认真学习函数”这一调查项目,有17.89%的学生表示自己会非常认真地学习函数知识,53.40%的学生认为自己比较认真,22.36%的学生表示学习函数的态度一般,还有6.35%的学生对函数学习毫无兴趣;对于“是否提前预习功课”,有10.92%的学生表示自己会主动预习函数知识,有19.63%的学生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提前预习功课,28.86%的学生表示很少预习函数,10.59%的学生从不预习功课;对于“上课是否认真听讲”这一调查项目,20.37%的学生回答自己会集中注意力听课,25.86%的学生是在教师的提醒下认真听课,41.2%的学生上课会经常走神,12.57%的学生表示自己听不懂函数;对于“课后是否复习”,15.18%的学生表示当天会及时复习功课,33.49%的学生偶尔会复习,25.18%的学生基本上不会复习,26.15%的学生从不复习;对于“如何对待函数中的难题”,12.12%的学生会独立思考解决方案,38.36%的学生会向别人请教,32.47%的学生对于难题会置之不理,17.05%的学生会直接抄答案;对于“是否理解函数概念知识”,20.86%的学生能理解,27.30%的学生不理解,41.52%的学生认为自己只要会做题不需要刻意理解概念知识,10.32%的学生会忽略函数概念;对于“是否会解答函数应用题”,15.46%的学生表示基本上会解答,23.59%的学生会做部分应用题,30.28%的学生表示读不懂题意,30.67%的学生认为函数应用题很难,自己不会做;对于“是否能掌握函数教学的数学思想方法”,14.47%的学生表示自己能熟练掌握,30.57%的学生认为自己稍微能理解但是不会灵活应用,53.96%的学生表示自己不懂函数教学的数学思想方法[2]。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许多高中生存在函数学习中未形成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不能熟练掌握函数概念知识和解题方法。因此,函数知识应用能力亟待提升。

二、计算机对高中数学函数的积极影响

2.1能够引导学生积极端正的学习态度

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设计清晰的函数教学课件,能够让学生更为全面、准确地认知函数图像,深度理解函数概念知识,在解析函数习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时,老师可以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整理诱导公式的图。图一就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结构图”。

学生可以从图中认知三角函数的坐标、原点,巧记公式,学会总结重点知识。

2.2能够增强学生的知识转换能力

老师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讲解函数知识体系,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将一种知识转换为另一种相关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这部分知识时,可以指导学生灵活转换指数函数和反函数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3]。

2.3能够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老师用计算机组建函数模型,能够有效辅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空间图形,引导学生走出解题误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例如运用建模讲解向量函数有助于教导学生辨析向量模型与函数图像,在解题过程中升华数学思维[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老师将计算机技术与高中数学函数教学活动相融合,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端正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知识转换能力,塑造我们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学函数的学习是十分必要而有意的。

参 考 文 献

[1]钟敏霖,李欣,罗慧珊.浅谈信息化环境下创新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2(15:1)

[2]黄宇.MATLAB在高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宁夏大学,201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