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长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家长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家长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家长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观念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我国及世界各国目前都在进行教育改革,而推动教育改革的动力就是教育观念的根本改变。教育观念对教育改革就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的作用。教育观念对教育改革实践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改变着教育的面貌,决定着教育的成败。[1]

这里我们将教育按类型可分为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大类。在人才的培养中,这三类教育都很重要,是紧密相连的三个套环,三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在人才成长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可以说,人的成才是这三种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2]所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更新和改革,否则只有其一或其二,就陷入了“木桶理论”的困境,仍无法从总体上改变我们教育观念落后的局面,进而也就不能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提供新鲜的动力。

一、 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从广义上说,是指家庭之中年长者(尤其是双亲)对于家庭中的年少者(尤其是儿童)直接或间接地无意识地发生的教育影响[3]。”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终身的, 没有优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家长关于家庭教育的观念直接影响着儿童社会化的进程,家庭教育的取向也决定着孩子日后发展的潜力与趋向。[4]

我认为,根据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

第一,要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念

时至今日,在广大家长的头脑里,只要一提到教育,就往往只想到学校教育,很少想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考虑人才培养时,只从纵向考虑,即,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却很少考虑横向网络所发挥的作用,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的综合整体效益,这种在宏观上的失误,致使多年来造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自为政的局面,其最终的结果就是不能很好的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新一代人才。

第二, 要形成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地位的观念

孩子是生命的个体,是独立的存在。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家庭平等地位,而不应该把孩子只当做自己的专属,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希望去培养孩子,要求孩子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望,而不顾及孩子自身的条件与兴趣,这无异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就像当今社会的“出国热”、“假期补课热”、“兴趣班热”等,家长望子成龙无可厚非,但是父母们一定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其兴趣的培养和引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地对孩子实施教育,千万不要揠苗助长。

第三,要塑造开放、全面、交往的观念。

当今时代是一个空前开放的时代,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方位开放式的新型教育。不要将孩子圈在封闭的环境里,不让其上网,剥夺孩子的活动玩耍时间,完全的注重课本知识和考试成绩,而不管孩子的身心健康、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开发和保护,陷入应试教育的深渊无法自拔。长此以往,孩子会产生厌学情绪,会缺乏交往的能力,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科学的家庭教育应涵盖孩子身、心、智、德等诸多方面,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第四,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学习一劳永逸的观念在高校表现的比较明显,很多学生考上大学以后,觉得一下子没有人管了,家长便不再过问了,老师也不像高中那样严格管束了,反而失去了目标和动力,从而产生了一种在心理学上所说的需要与期望,一个人需要被别人需要和期待(而儿童阶段更是需要这种被需要和期待),这样才会体现出他的价值。然而这背后所隐含的是家长和学生自己所共有的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就一劳永逸的观念。很显然,这种观念已经不适合现代的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所以我们更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总之,家庭教育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快转变家庭教育的观念,实现家庭教育的科学化、现代化,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去培养和塑造的现代化人才。

二、社会教育观念

教育对一个国家、民族起着固基作用。社会应该树立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这便是社会教育观念改变的现实紧迫性。基于此,我们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实现教育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教育法治化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它包括了教育民主化和教育法制化两方面的内涵。教育民主化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树立教育民主化的理念是儿童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教育法制化是国家、社会对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对家长、学校、社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二)认识到教育观念的进步与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5]

现代的教育经济学证明,教育投资不是消费性投资,而是最有效的生产投资。教育能提供经济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本,从而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建立把经济规律与教育规律相结合发展教育的观念充分认识、发挥教育的经济功能,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

(三)建立社会各界参与教育事业的观念。

首先是我们的政府应该合理规划建设经费分担的制度,明确中央、地方、学校的经费分担责任范围,使教育资源从开始就法制化规范化,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低效。作为现在的我国政府来讲,不是财力问题,而是意识问题、观念问题。政府不仅仅应该实现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目标,而且应该超过它,并用一系列的制度和政策以及教育的监管和评价等手段来监督教育经费的分担,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改善我国教育仍比较落后的局面。

同时鼓励第三方参与办学(比如允许他们可以适当盈利),对愿意捐资助学或是办学的私人和集团给予政策性的倾斜和扶持,从而提升他们参与教育事业的积极性,促进我国教育的多样化发展。

最后,让家长和社区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监督中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我们现有的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我们的教育质量,然后真正体现教育改革的要求,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

(四)教育不仅要面向现在又要面向未来的观念。

各级学校都具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体现在各级教育即为当前社会经济服务,又为未来社会经济服务的功能,其中高等教育表现最突出。因此社会各界要充分认识教育的这一特征,树立教育既面向现在,又面向未来的观念,这样才能把当前利益与将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激发起长期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坚定信念。

同时要看到教育投资的滞后效应,不要急于求成。正确认识受教育过程较长的周期性和教育投资性收益的间接性和迟效性,遵循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和发展的规律性,科学合理的规划教育的发展,既适应现在教育改革的需要,也要高瞻远瞩,顺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三、 学校教育观念

现代社会把培养孩子的主要责任交给了学校。学校不要盲目追求特色,要强基固本。如打好学生的身体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础等。学校不仅应向孩子传授基础文化知识,而且还应该教育孩子,使之具有良好道德观念和学会各种技能,使其长大成人后能胜任工作,适应社会,对社会负责。

(一)从管理者角度出发:注重节约教育资源,经费统筹,明晰学校产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包括调整学校和政府的关系,丰富学校的社会资本以及协调学校内部各利益主体的关系等。通过制度化的约束,减少政府对学校办学的过多干预,使学校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学校运作效率,从而保证学校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强调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为教育资源的实用提供合理的监督。最终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提高教育质量。[6]

(二)从教师的角度出发:

1.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正确认识自我。所以教师应承担多重教育角色,即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学生终身学习的莫基者。总之,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和指导者。(蔡寿福)[7]

2.只有深刻理解学生主体地位的实质,在课堂上,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地调动起来,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学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3.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正确认识和理解教学过程,确立教学方法新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及师生关系观,更新和整合教学评价观点,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创新人才。

除了以上三者所特有的观念转变,还有他们三者所共有的以人为本观念、全面发展观念、提倡素质教育的观念、教育多样化观念的发展和落实,也只有政府、学校、教师、家长与学生都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结合起来,发挥三者的教育职能作用,创建科学合理的适合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所需的教育观念,创建学习化社会,才能改变我国目前教育发展落后和薄弱的现状,才能培养学习型和创新性人才,才能为我国新阶段的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注释:

[1]于琳: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立教之本[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27~28页

[2]季慎英:家庭教育观念变革[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1989(1),14~17页

[3]闫海涛,左彩云:当今我国家庭教育观念的五大误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5),88~91页

[4]闫海涛,左彩云:当今我国家庭教育观念的五大误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5),88~91页

[5]王景龙,陈昌贵:龚守相:建立新的社会教育观念[J].上海高教研究.1989(4),43~45页

[6]张学敏,叶忠:教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第1版.

[7]蔡寿福:现代教育观念的科学体系[J].课程改革论坛.2002(8),67~69页

参考文献:

[1]巨瑛梅: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渊源、演变及现状[D].北京师范大学.1999.

[2]李乃文,邵良杉:学习化社会教育观念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z1).

[3]梁济宏:明确树立终身教育观念[J].现代教育管理.1998(4).

[4],张骅骅:浅谈中美家庭教育观念之异同[J].当代学前教育,2007(5).

家长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健康信念模式 弱视 健康教育 疾病认知 治疗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49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2(b)-097-02

弱视是常见的儿童眼科疾病,发病率高达3%~5%,也是造成年轻人及成人单眼视力低下的最常见疾病。弱视的疗程较长,容易反复,弱视患儿年龄比较小,治疗的依从性主要取决于家长对治疗的配合,若家长不了解弱视相关知识而延误或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将造成患儿终生的视力缺陷。已有研究表明,依从性是引起弱视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1]。依从性与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状态密切相关。Newsham在研究发现,68%的家长缺乏弱视关键期的相关知识[2]。家长能否指导和监督患儿坚持正确治疗成为治疗关键,我们应用健康信念模式(the health belief model,HBM)对弱视患儿家长实施健康教育,提高弱视患儿家长疾病认知及弱视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取得了明显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9年2月~2010年2月在弱视门诊就诊的诊断为弱视的患儿家长60例,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26~47岁;大专及以上学历22例,高中20例,初中及小学18例。

1.2实验方法

实验采用不设对照组的前后测试。观察指标采用自行设计的弱视患儿家长疾病认知及患儿治疗依从性问卷调查表,患儿家长在采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前进行首次测试,实施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护理干预6个月后再次进行测试,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测试结果。

1.3 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实施护理干预

根据健康信念模式,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步骤是:首先,让患儿及家长明确认识弱视危害及其严重的结果,使他们感知弱视的威胁性与严重性。对于认识不足者,让他们认识到弱视治疗的紧迫性,弱视不治愈给生活及就业带来的害处;对于过度焦虑者,让其明白弱视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坚持合理治疗,是可治愈性疾病,为他们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其次,让患儿及家长正确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让他们坚信通过健康知识的学习后或改变不良行为后会获得非常有价值的结果,使其逐步具有采纳健康行为、改变危险行为的愿望,并决心采取行动。这方面的教育主要实施榜样学习,建立互助小组,促进组内成员的相互支持、相互提醒、相互鼓励、相互督促。再次通过各种干预措施,产生良好的自我效能。这方面的教育以发放简明实用的健康教育处方、传授视力检测技术、指导合理饮食与弱视训练、教授治疗仪器的使用、告知及时散瞳验光配镜为主。并不断以电话咨询、定期访视等方法加强患儿健康行为的强化与督促,使患儿巩固和发展健康行为。

2 结果

实验6个月后,对实施对象再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数据与干预前进行比较、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别进行χ2检验。患儿家长疾病认知测试比较结果见表1,对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测试比较见表2。

表1 HBM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患儿家长疾病认知情况比较(例)

两组比较,P

表2 HBM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患儿治疗依从性对比(例)

两组比较,P

3 讨论

3.1 健康信念形成是健康教育成败的关键

健康教育是培养健康行为的科学,其关键是使个体形成健康信念。健康信念模式是运用社会心理方法解释健康相关行为的理论模式。健康信念模式遵循认知理论原则,强调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即期望、思维、推理、信念等对行为的主导作用,因此健康信念形成是人们接受劝导改变不良行为,采纳健康行为的关键[3]。

3.2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提高了弱视患儿家长对患儿家庭管理的能力

我们通过健康信念模式教育不仅能使患儿家长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和治疗的紧迫性,重要的是使患儿家长感觉到健康信念模式的益处,使家长对健康信念模式不仅达到“知”,更应达到“信”和“行”,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督导患儿严格遵从弱视治疗的各种措施,使遮盖和戴镜成为儿童生活习惯,把治疗变成患儿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合理饮食,持之以恒的进行视功能训练,正确使用弱视治疗仪,定期检查复诊等,大大的提高了患儿家长实施规范化家庭管理能力。从而使患儿的有效治疗获得进一步保证,使弱视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3.3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进一步丰富了护理服务的内涵,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

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是将健康信念模式的概念观点贯穿于护理工作中,使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后达到“知、信、行”[4],从而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于康复。通常情况下,健康行为的形成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以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在健康教育中运用健康信念模式,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健康信念的高低来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计划,使护士可以针对性地进行个体护理[5]。健康教育工作应该克服单纯教育的盲目性,应用现代健康教育理论分析了解影响人们健康行为的因素,帮助教育对象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从而自觉采纳健康行为[6],使健康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宁,牛兰俊,吴夕,等.依从性影响弱视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7,25(9):935-937.

[2]Newsham D. Parental non-concordance with occlusion therapy [J]. Brj Ophthalniol,2000:84(9):857-962.

[3]张海燕,张美芬.应用健康信念模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J].护理研究,2001,15(6):311-312.

[4]颜婉华,苗均华.对健康教育的正确理解和运用[J].现代护理,2002,8(3):217-218.

[5]彭荣翠.健康教育中健康信念模式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12):77-78.

[6]刘纯燕,于美渝,赵燕利,等.运用健康信念模式评价1215名妇女乳腺癌健康教育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8):683-685.

家长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实效性

一、“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缺失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近年来,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高校迎来了新一代“90后”大学生,大学校园逐渐成了他(她)们的“舞台”。同以往的大学生相比,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观念、行为方式与思维方式,年轻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张扬、时尚”的时代特征。总体说来,“90后”大学生关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和生活充满了无限的向往。教育部公布的2009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可以说,“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这说明高校与社会有关方面的教育工作是有成效的。但从实际来看,我们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还存在着实效性不足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社会、家庭与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目标不一致,高校教育效果被弱化

一般说来,大学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是有一定理论高度的,对学生的教育主要也是从正面和积极方面展开的,因为我们的大学要塑造出有远大理想与较高思想觉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与此同时,现在很多父母在家庭中对子女进行地多半是“明哲保身”和讲求“实惠”的功利教育,“明哲保身”与学校宣传的社会主义道德相背离,家长的反道德示范与学校的正面教育冲突,而急功近利的“实惠”教育无形中冲淡了对90后大学生进行远大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

现阶段,我国社会中出现了多种文化的相互冲突、交流和融合的局面。不少“90后”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文化样式和多元化的价值观面前,处于一种无所适从、无所归依的状态,在理想认知、信念与实践方面陷入了无法解脱的困境。同时,一些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的传播,使得西方一些消极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导致少数人不同程度地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一系列问题,进而导致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产生反感、误解、抵触等错误思想。

2.高校内部系统化教育缺失,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成效欠佳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前形势下其面临着一定压力和挑战。从学校教育方面看,高校内部的不同教育要素之间未能形成合力,内部系统化教育的缺失导致了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效果欠佳。

第一,高校有关部门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普遍更关注的是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关注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因为毕业生的就业是直接关乎大学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由此导致高校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投入的力度不够。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也需要进行人、才、物的足够投入。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思想政治教育投入增速滞后于大学生增长速度。例如,高校对“两课”教师数量的配备相对不足,很多高校出现课堂教学中一名教师同时面对几百名学生的状况;大学生辅导员配备情况也是如此。教育的急功近利与短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迫于国家意志而进行的工作,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被弱化。

第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内容比较枯燥,形式相对单一。大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是大学生理论学习的主要渠道。课堂中相关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密,教育内容缺乏说服力和亲和力。从教学方法上看,教师对大学生的教育也是以说教和灌输为主,或者简单地放一些影视材料,学生戏称:“放电影”,这种简单化教育对“90后”大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不再适应高校教育新形势的发展需要。

3.90后大学生“独立、自我”,社会远大理想信念难被“同化”

目前,我国在校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除了小部分家庭贫困生外,他们在家中大多是处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地位。这些“90后”大学生有着很强的自我优越感,他们不喜欢按照别人的意愿行事,更多的是为自己考虑,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正如自己所言:“我们不需要别人来定义,我们是自己,我们只做自己,我们只能被自己左右。”正是在这种自我意识的强烈引导下,每当遇到理想信念的选择时,他们往往认为社会理想信念离自己比较遥远,因而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理想与利益,缺乏大局意识及对长远理想目标的追求。

从年龄上看,90后大学生已经成年,他们已经掌握了比较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自以为思想上已经独立。实际上,由于他们正处于理想信念转型期,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体验与和思考并不深刻。虽然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尽管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知识有了较多地了解,但是他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具体分析现实问题方面的还有所欠缺。与此同时,年轻的大学生们年少气盛,思考与处理问题往往比较冲动,不能长远的看待问题,致使90后大学生们难以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二、加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途径

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因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效果最终是要作用于人的思想,并外化为具体行动。如果仅仅想通过一门课程、几次实践活动就能解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问题,这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把这种教育当做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具体来说,就是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统一;坚持高校专业教师教育与政工教育的统一;坚持学生自身教育与相互教育的统一。

1.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统一

“90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协作、配合与支持。目前,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理想信念教育口径不一致,这是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确立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要积极探索,力求建立与大学生家庭和整个社会的联动机制,让大家都来关心“90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支持德育工作,形成德育的合力,共同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一,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呈现多元化趋势。作为“象牙塔”高校也被各种思想文化激荡冲击,越来越成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争夺青年的重要领域。“90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尽管他们的思想观念渐趋成熟,但依然有较大的可塑性;尽管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依然明显欠缺。因此,必须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唱响社会主义主旋律,积极营造健康的社会思想文化与舆论氛围,占领年轻人的思想文化阵地。这既符合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迫切需要,也是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级各类大众传煤。随着信息传播渠道中新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文化传播的载体越来越发达,报纸、刊物、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越来越普及。这些大众传播媒介有着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力大等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善于运用这些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着力抓好思想舆论引导工作。这既可以使教育形式生动多样,又有助于解决教育覆盖面不够的问题,这必将更好地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动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而推动和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第二,高校应与家庭联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一要积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能为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提供生存的土壤和升华的优良环境。建设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实现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的显性与隐性塑造,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行之有效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既可以通过学校报刊、广播台、黑板报、网络等平台,通过对社会主义建设得失的展示,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各种社会问题;也可以抓住重大时机和重要日子通过演讲、辩论等活动,弘扬主旋律,帮助大学生明确政治方向。

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还要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思想解放、学术自由”是大学的原本教义,如果高校疏于管理,大学就可能变成没有经过时代变迁洗礼的新一代大学生精神松弛的泛滥地。因此,大学的管理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现实情况,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处处以学生为本,建立新的管理模式:这就是建立学校与家庭管理的互动,学校定期向学生家长通告孩子在校的思想动态,家长也应在必要的时候及时与学校沟通,加强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成长管理。不仅如此,家长在平时也应该经常性地向孩子“灌输”为实现远大理想而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劝戒孩子既要放眼长远又要脚踏实地,使孩子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高校与家庭教育的及时沟通、互动与配合将进一步推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

2.坚持高校专业教师教育与政工教育的统一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专业教师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讲授者,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路人。由于专业教师在信仰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加强大学生思想信念教育。首先,应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信念教育。只有全面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做到视野开阔、知识广博,其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次,高校专业教师要想办法增加政治理论课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大学生最关心的事件或影响较大的影视作品开展课堂讨论。在教育手段和方式上,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和方法,尤其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使严肃的教育主题生动形象。

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仅靠专业教师的课堂说教是远远不够的,他需要高校内部全体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因此,高校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坚持学生自我教育与相互教育的统一

理想信念不是装饰品。当人生态度、理想信念与目标价值取向确立后,当务之急是使之内化于心。因为只有认同,才能信奉。要增强大学生特别是“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育家斯多惠认为,教育不是让人消极无为、无所不为,而是要激发主动性,使人自我塑造,高扬主体性。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是简单的“灌输”教学,而是要“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更要通过教育使学生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目的。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理想信念教育变成大学生内在的强烈需求,变成他们自主的、自发的行动,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能力。不仅如此,通过大学生们的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可以使他们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定位,确立起符合自身情况的人生规划和理想。

在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同学们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就是相互教育。“90后”在年龄、性格、经历上接近和相仿,这使得他们身上的优点与长处容易被接受和模仿,同学们之间的相互教育可以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一方面,朋辈群体和同学之间因为相互信任,能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其信任程度足以使其坦诚地说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从而找到理想信念缺失的原因。另一方面,优秀同学的积极参与和出色表现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同学的人生态度。一千遍的说教抵不上一次的身体力行,朋辈榜样如果能够在大学生日常活动中实践着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其他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受到感染和触动,从而会激励其他同学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与人生价值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仅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关乎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国家理想的实现。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高校各部门、家庭以及社会各界长期的共同努力。我们必须正视当前“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任务的复杂性、长期性与艰巨性,积极探索有效可行的教育路径,以促进理想信念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崔景贵.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8,(12).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8.

家长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状况;发展

一、 前言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的基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1]近年来,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必须要认清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在宏观上进行调控,使之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任务与要求,方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形成了以教育部门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格局

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社会力量办园逐步上升成为主体,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园的局面。[2]因此,中国传统的以“公办”为主或“民办公助”两条腿走路的学前教育体制产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力量办园正逐步上升成为主体,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园的局面,幼儿教育事业的“社会化”局面逐渐形成。

(二)教育观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对外交流的日益加强

《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实施以来,幼儿教育界对传统教育观念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幼儿园、家庭和社会 “金三角”式的幼儿教育观念。[3]新的幼儿教育观念符合现代教育要求,能够进一步挖掘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资源,同步调、同方向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积极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取得了巨大成效。

(三)幼儿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有了“国际化”的趋势

随着我国幼教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的增强,拓展视野,能够站在国际教育改革视野来分析我国幼儿教育的不足。[4]目前,把儿童的主体性放在首位的学前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注重幼儿园课程开发,发展的课程多元化和自主性,树立了全面的课程观。幼儿教育课程以培养“完整儿童”为主要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四)基本建构了家庭、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长和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家园合作、家园互动的重要意义。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让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及教学活动成了每个幼儿园的迫切需要。幼儿教育已经形成了“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活动,幼儿园主动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合作与互动的双边教育形式。[5]这种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合力,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办园缺少特色化

面对社会的期待和办学竞争,特色幼儿园遍地开花。实际上,大部分特色幼儿园或是增设了一点新的课程内容、或是增添了一些新的活动项目、或者是聘请了一位外籍教师、或者是挂靠了某科研机构等,如此特色略显不足。

(二)管理理念机械化

在现行幼儿园的管理中,倾向于标准化、系统化,仍以奖惩性评价为主。教师只有被管理

权,而没有相应的监督权、反馈权和参与权,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价制度,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束缚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课程设置潮流化

在幼儿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国际化”过程中,许多幼教工作者的吸收不当,造成了现在的幼儿教育追潮流现象比较严重。重视国外先进的幼教经验,采用“拿来主义”、“照搬主义”,而忽视了文化差异的存在,舍弃了本土文化。

(四)家园合作形式化

目前,家庭和幼儿园之间虽然有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但存在合作内容脱节、合作不够深入,教师单向影响家长、交流仅只限于交流信息、缴纳学费等问题,致使家园合作流于形式,实质性的教育效果不大。

四、我国幼儿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一)“追求经济效益”是造成办园缺少特色化的主要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作为非义务教育的幼儿教育,处于变革之中。由国家包、国家养的幼儿园逐渐被推向市场,原有的办园体制、办园模式的许多理论已失去指导意义。幼儿园为了创收经济效益,迎合市场、迎合家长,走上了所谓“特色”的纯功利之路。这与我们国家的办园目标是完全相悖的,长期以往势必将影响幼儿的培养和发展。

(二)“单向服从的管理关系和管理制度”是造成管理理念机械化的重要原因

许多幼儿园在上下级关系方面仍旧习惯于单向的服从方式,习惯于行政权威管理,习惯于以指导者、评价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即“上级布置——下级照办”。这种管理模式经常使得幼儿教学工作处于消极等待的状态。不但扼杀了教师工作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阻碍了幼儿园的全面发展。

(三)“社会、家长、教师”因素是造成课程设置潮流化的直接原因

造成课程追赶潮流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时期性的社会舆论、社会教育价值观与及科学的教育理念之间出现严重不一致;第二,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规律严重不一致;第三,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与科学发展观严重不一致;以上因素从主客观都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结构及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幼儿园与家长教育理念差异”是家园合作形式化的根本原因

在家园合作过程中,幼儿园往往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的情况较多,而与家长共同研究孩子教育问题的情况却很少。由于素质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幼儿园方面知道家庭问题或暴露教养方法的缺陷。由于幼儿园和家长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方面缺乏实质性的沟通,致使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平等合作的程度较低,导致了家园合作流于形式。

五、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了解“特色”实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要形成自己的办园特色,创建特色幼儿园,必须脚踏实地地抓好园本各项建设,全面做好园内各项工作,让幼儿真正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二)更新管理观念,形成信任、合作的组织氛围

幼儿园在管理中应凸现教师“主人翁”的作用,增强教师的参与和创造意识,为教师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提供机会和条

件,充分发挥教师的才能,完善个性。

(三)树立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探索符合幼儿发展的教育课程

杜绝照搬课程模式,遵循“教育化、整体性、生活化”原则,注重幼儿发展的诸领域且注意相互间的和谐,开发和构建园本化的课程资源。

(四)开拓多渠道的家园教育网络,真正实现家园同步

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引导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现教育问题共商、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家园教育和谐。

参考文献:

[1] 吴静如等.国际幼儿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j].幼儿辅导.2010(6):22-23.

[2] 魏敏.我国教育现状及改革趋势[j].学前教育研究.2010(1):25-26.

[3] 黄甫全.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j].早期教育.2009(4):10-11.

[4] 石均竹.论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目标[j].学前教育.2010(2):16-17.

家长教育理念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特色教学;教育观念

每一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在幼儿教育阶段就能够培养出孩子的综合能力。大多的家长,缺乏一定的教育观念。他们本着从众的心理,凭着自我的直觉去选择幼儿园。我国幼儿园数量逐年增加,多数的幼儿园没有配备正规的教育资源。而为了迎合家长,获得市场,便在幼儿教育中添加了知识教育,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甚至还布置了家庭作业,显得幼儿园有着外语、艺术教学的氛围。而这样的幼儿教育,增多了许多的误区。幼儿的心智还在成长中,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幼儿教育不能只注重幼儿智力方面的培养,还要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增强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1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单一的办园理念。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教学场所是幼儿园。近年来,社会中出现大量的幼儿办学队伍,市场竞争格外激烈。多数的幼儿办学队伍推出特色办学的课程,实际上只是在幼儿教育中多加了一些其他的课程和新的内容,并没有什么教学的特色。多数的家长青睐于口号响亮的幼儿办学队伍,而这些办学队伍,只是徒有其表而已,根本没有从教学制度上加以改变。并且,并没有注重孩子的综合教育培养,倾向于家长期望的知识教育。

1.2机械化的管理理念。尽管我国的幼儿教育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进行了一定的转变。但在幼儿园管理之中,还是有一些系统化、标准化的倾向。幼儿教育以将成性为主,幼儿教师不能够很好的管束孩子,甚至有些幼儿教师本身素质就没有培养好,经常会因为幼儿的小错误而动体罚。教师有着管理的权利,但时常会滥用。

1.3形式化的课程设置。我国幼儿教育模式逐步走向国际化。而在与国际交流的过程中,并不能及时的培训好教师的能力。因此,许多教师不能理解新教学模式和新理念,致使出现了潮流化和形式化的工作。多数的幼儿园为了表示自己拥有先进的幼儿教育模式,照搬国外的教育经验,而忽视了文化之间的差异。没有融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幼儿的教育也是不利的。

1.4幼儿园和家庭合作不够。新的幼儿教育模式中,更注重幼儿园和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但是,该模式注重形式化,交流方式也不深入,过于简单。幼儿园和家长没有更多的交流内容,教师对幼儿的主观因素会影响家长。家长工作比较忙,幼儿教师和幼儿家庭的交流,也多是用信息、通知的方法。简单的合作形式,并没有明显的实际效果。

2出现幼儿教育问题的原因

2.1办学目的利益化。我国的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也促进了非义务幼儿园的出现。原本以公办幼儿园为主的市场,转变成为了以民办幼儿园为主的市场。而这种利益化的改变,使得许多的教育模式和体制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非义务幼儿园招生,是以盈利为目的,违背了原本的办学理念。非义务幼儿园现以纯功利为主要教学理念,违背了国家的制度,也耽误了幼儿的早期学习。

2.2管理理念陈旧化。之所以出现机械化的管理理念,是因为我国的幼儿教育管理理念比较陈旧,注重的多是旧管理理念。幼儿园内有着过多的政治权威,因此造成了教育制度的不合理,无法拓展教师的思维模式。幼儿教育的管理关系,成为了单项服从。而幼儿园内的领导者与评价者也以行政权威的姿态参与幼儿园管理。幼儿园管理模式注重服从性,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幼儿园的进步和发展。

2.3课程设置形式化。幼儿教育的课程趋向于形式化,是由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家长滞后的教育观念以及参差不齐的教育水平所导致的。这三个方面,限制了幼儿园课程的设置,也制约了幼儿园的进步。

2.4教育沟通差异化。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主导地位。幼儿园总是期望家长予以配合,但是却并没有和家长一起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研究。不同的客观因素和家庭背景,让家长隐瞒了自己家庭的问题,造成了差异化的教育理念。

3幼儿教育的发展对策

3.1开展真正的特色教学。如果将幼儿园建设转变成为特色教学,就要建立特色幼儿园。从实际出发,顺利开展每一项工作,让每一位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特色教学,是对教学的课程、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的理念都做出特色的改革,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为目的。

3.2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着幼儿的综合能力。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参与幼儿园的发展和管理,可以刺激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高素质的教师有了民主的管理机会,会更乐观的参与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