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博物馆智能化建设方案

博物馆智能化建设方案

博物馆智能化建设方案

博物馆智能化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a)-0000-00

博物馆收藏、陈列的文物因具有独特性、稀缺性、不可再生性等特征,其历史价值、研究价值等都非常高。近年来很多犯罪分子盯上了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展藏品遭盗遭抢的案件时有发生;而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执行,观众流量大增,博物馆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防范风险。当前,博物馆除了在加强人防力量、夯实物防基础外,都采取一定的技防手段,安装了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在内的博物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以提升整体防范能力。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逐步显现出了诸多的问题,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博物馆视频监控系统往往建而不监、监而不控,不能及时发现监控现场的异常或违法行为,仅仅作为事后调阅取证的工具,错过了案情的最佳处置时机。

1传统的博物馆视频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首先,系统过于依赖人工监控。博物馆视频监控系统的前端摄像机数量通常比较多,少则几十台,多则几百台,单靠一两个值班人员的肉眼很难做到多个画面的实时不间断监视,无法及时扑捉监控现场的异常信息,而且极易造成眼睛疲劳、思想麻痹,失去监控的实时性效果。据国际权威的电子行业研究机构IMS Research实验结果显示,在传统的视频监控模式下,值班人员需要监视太多的视频画面,远远超出人的接受能力,导致实际监控效果低下,当盯着视频画面仅仅10分钟之后,人眼将对视频画面里45%以上的活动信息视而不见,22分钟后,人眼会错过画面里95%以上的活动信息。在很多项目中,视频监控系统难以真正发挥效用,仅仅成为高科技的象征,监控显示墙也成了花瓶。

其次,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监控中心监视器的数量远远小于前端摄像机的数量。一个监视器必须分时、轮巡显示多个监控摄像机的画面,每个监控场景实际上只有很少一部分时间处于值班人员注视下。犯罪分子作案时间短,如果现场监控摄像机刚好没有显示在监视器上,则值班人员无法得知现场情况,漏报的概率非常高。

另外,由于无法做到值班人员实时监视所有画面,为了不漏掉任何视频信息,一般都配置多个硬盘,采取7*24小时不间断视频录像,以便事后调阅、复核。然而,硬盘录像机保存的绝大部分信息实际上都是无用视频,由于录像信息量太大,视频检索查询困难。而且硬盘经常处于工作状态,影响使用寿命,容易发生故障。

从博物馆的风险等级及其安防系统现状看,应结合当前视频监控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利用智能视觉监控技术可以大大改善博物馆技术防范效果,同时减轻监控值班人员的负担。

2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特点与优势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已逐渐成熟。它是利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借助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自动分析序列图像在监控场景中的变化,过滤掉视频画面无用的或干扰信息,自动识别不同物体并进行定位、识别和跟踪,快速准确地定位事故现场,判断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并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或触发其它动作,从而有效进行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及时取证的全自动、全天候、实时监控的智能系统。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相比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具有如下主要特点和优势:1)实现7×24全天候可靠监控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彻底改变了以往完全由值班人员对监控画面进行监视和分析的模式,它通过智能视频功能模块对所监控的画面进行7×24不间断的分析,并采用智能算法与用户定义的安全模型进行对比,一旦发现安全威胁立刻向监控中心报警。2)提高报警精确度,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产品集成了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并运行高级智能算法,使用户可以更加精确地定义各类安全威胁的特征。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报警精确度,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的发生。3)提高报警实时性,智能视频系统拥有比普通视频监控系统更加强大的智能特性,它能够识别可疑活动,如有人在公共场所遗留了可疑物体或者在敏感区域停留的时间过长等情况,因此在安全威胁发生之前就能够提示值班人员关注相关监控画面,使安全保卫部门有足够的时间对潜在的威胁做好准备工作。4)有效扩展视频资源的用途,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不但可用于安防目的,也可用于其他用途。例如基于智能视频监控的人数统计功能,可用于博物馆每天的观众流量统计。

3博物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结构与典型应用

在博物馆安防系统中合理地运用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强系统效能,减轻值班人员工作强度,提高安全防范管理水平。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与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基本相同,除了前端视频采集、传输以及控制、显示、记录等内容外,还有作为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关键载体的视频分析部分。对于采用传统模拟监控方式的已建或新建系统,可以在监控中心端通过增加视频分析设备(智能监控服务器)进行系统升级,选择需要智能监控的前端摄像机信号进入智能监控服务器,完成视频分析功能,实现主动监控,并将预警、警情实时发给模拟视频矩阵,完成快速切换和录像等功能。其系统结构图如下:

而对基于网络视频监控模式的博物馆数字化安防系统,则可以增加视频分析编解码设备的解决方案进行系统升级,实现智能视频监控功能。其系统结构图如下:

博物馆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建成后,只是增加了极少量的设备,没有改变博物馆安防系统原有线路,没有摒弃原有系统,原有的监控系统依然可以起到作用,而且丝毫不会影响原有系统的功能和报警准确性,两个系统即相对独立又相互统一,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非常突出的应用价值。

周界入侵防护,在博物馆建筑的围墙或外周界,建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软件设定警戒条件、报警防区,系统监测是否有人员、物体靠近或进入,自动识别入侵目标,并触发报警及录像,提前预知非法人员的闯入,以便保卫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处理。尤其是博物馆闭馆或夜间,保卫力量相对薄弱,利用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对周界的入侵监测,可以大大提高报警准确率,减轻值班人员负担。

重要展藏品看护,博物馆展藏品非常多,有些是陈列在展台、展柜内展出,而有些是裸展。特别是书画展品,大多直接悬挂墙上展出,一些参观者往往对馆内的警告指示牌视而不见,跨过一米线或防护栏进入展陈区拍照,甚至用手触摸展品,极易造成展品损坏或失窃。对于此类情形,传统的视频监控模式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并制止,而往往在遭受严重损失后才发现。通过建立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在软件上设置重要展台、展柜或展藏品四周的虚拟警戒线,形成相应的警戒区域,实现警戒线穿越监测、警戒区域闯入监测、静止物品异常移动与丢失监测、视频图像骤变监测等功能。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可以及时获悉现场报警信息,并可联动现场声光报警器、音响设备设置、呼叫现场保安人员协同处置。

火灾智能监测,俗话说:贼偷一半,火烧全完。火险是博物馆的大敌,一旦发生火灾,对展藏品的损坏是无法补救的。博物馆内部空间普遍比较高、面积大,虽然都安装了消防报警系统,但在火灾初期阶段由于烟雾较少,很容易随风驱散,火灾报警探测器不能及时发出报警。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可以作为消防报警系统的有力补充,减少火警漏报、误报等情况。在博物馆参观大厅、藏品库房等区域安装智能图像处理摄像机,在视场范围内可根据需要设置警戒区域,一旦警戒区域内自动监测到烟雾、火焰,则系统自动产生告警,并用告警框标识出烟雾、火焰发生范围,第一时间直观地提示值班人员明确火警信息。

预防,博物馆作为反映当地社会历史文化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渐已成为所在城市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随着免费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行,参观者络绎不绝,若短时间内入馆参观者过多,造成人员拥挤,极易发生群体性伤害事件。智能视频监控技术通过检测人群密度、群体运动特征,自动监测人群移动监测人群的聚集、排队、拥挤、游行、集会等活动,值班人员可以及时发现现场情况,并作出应急处置,有效防止的发生。

出入口人流量统计,博物馆免费开放之前,观众量一般通过售出的门票数量来统计,而免费开放后,大多采取技术统计手段,当前应用比较多的就是基于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的统计方案。在博物馆观众出入口或重要通道的视频画面上设定监测区域,自动进行进出区域内的人头识别,可以准确统计单一方向或双向的人员流动数据,为博物馆开放的科学管理提供有力依据。

4结语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功应用到多个行业和领域中,其优势显而易见。然而,技术所依赖的因素也很多,比如视频图像质量、清晰度是否达到视频分析的最低要求,图像信号是否遭到人为干扰或破坏等等,这些外部条件都影响智能视频监控功能的发挥。特别是对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高的文物系统博物馆而言,其安全防范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在进行前端摄像机及智能视频分析设备的选型、安装、配置等方面应从实际应用需求出发,认真分析外部影响因素,不断改进优化,使博物馆安全防范达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毅. 智能视频监控如何更好的走向应用. 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10年09期.

[2] 杨红军.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年第20卷 第4期.

博物馆智能化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博物馆;未来;建设;发展

目前,根据国家文物局2013年度博物馆年检备案情况中国的博物馆已有4165家,从博物馆举办的主体看,国有博物馆3354家,民办博物馆811家。从博物馆分类看,综合类1648家,历史类1751家,艺术类364家,自然科学类187家,其他类(含专题类)215家,仍以综合类、历史类为主。虽然全国博物馆数量增长迅速,但如何提升博物馆质量,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博物馆,仍是当前博物馆面临的主要课题。

一、智能化的博物馆建筑。

博物馆做为收藏、研究和陈列文物标本的机构,需解决文物、标本的收藏、研究和陈列这三项基本功能。而这其中的每一项基本功能中又有着许多不同的具体功能要求。由于博物馆建筑中珍藏的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博物馆建筑的安防和消防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博物馆建筑要具备全面而严密的防护能力,这主要是由博物馆的性质和职能决定的。因此建造智能建筑对博物馆建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智能建筑的楼宇自控系统应用于博物馆建筑,可以实现对空调设备精准的控制,营造一个完整的恒温恒湿的人工环境,对博物馆展品的收藏、开放与长久发展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可以将安全防范系统及火灾消防报警系统集成在同一系统平台中,从面极大提高建筑的管理水平和防火防盗能力,减少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更充分的保障馆藏文物的安全。采用集中电脑控制,通过对全馆的机电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统一调配所有设备用电量,可以实现电负荷的最优控制,有效节省电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博物馆建筑智能化系统使博物馆硬件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作为现代化管理和现代化高新技术的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信息化趋势的必然结果。

二、公共文化空间的多样性

从外部建筑空间到室内展示空间,使博物馆在有限的建筑面积内,开展出几近无限文化空间创造。博物馆的公共文化空间,即包含收集文物、保管、调查、研究的空间,也包括提供多样可观性展品的文化空间,同时还应该包含强化技能,提供开放式的教学空间。作为精神功能与使用功能并重甚至突出精神功能的特殊文化建筑类型――博物馆建筑来说,比一般公共类建筑更加注重建筑的造型。独特的建筑造型不仅仅是个藏品的容器、更象是一座巨大环境艺术雕塑,以此来吸引观众、给观众第一印象来调动观众的参观兴趣与参观情绪,便于人们对该馆的识别与记忆。博物馆内部文化公共空间的营造,摆脱简单化的文物推砌,追求有别于中国传统的以展柜藏品为主的博物馆展示方式,通过创意性的选取和组合,抓住展品与展品之间、展品与关联物之间有机联系,令精彩的个体在特定的展览空间、文化空间内产生联想,更多的反映人们过去的生活、反映社会发展状态。根据馆藏文物的范围、类别、质量等特点,科学设置内容丰富,人性化的文化展览。从观众进馆到结束参观的全过程中,博物馆必须从各角度、各个方面去关心和照顾观众。让他们看到的不仅是文物与展览,而是置身于一个由众多不同主题文化空间组成的文化休闲场所,有多媒体数字影院、有青少年社团和其化社会组织文化活动的场所、有博物馆商店等。将博物馆建成集历史探索、文物欣赏、艺术展示、文化休闲、服务娱乐于一体文化场馆,适应不同的观众群,服务中国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三、博物馆规范化建设

我国基层博物馆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博物馆,中小型地方博物馆居多。这些中小型基层博物馆,有的文物收藏不足一万件,且多为一般文物,珍贵的文物很少,存在着文物收藏并不丰富,文物的陈列也不高雅,科学研究也不精深的实际问题。如果这些基本工作得不到扎实有效的执行,博物馆基本的价值体系得不到实现。博物馆的本质是文化。那么其工作人员理应是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优化博物馆的用人机制,解决好博物馆馆长及专家团组的用人问题。博物馆馆长与专家团组是一个地方文化的形象代表,只有用人得当,才能承担起地方文化建设的社会责任,形成相应的专家团队,根据地方历史文化现象,采集文物标本,丰富文物收藏,并利用地方文物文献资料,实现教育功能,研究地方文物文献资料,传播地域文化,使地域的、局部的文化,变成民族的甚至世界的文化。目前,中国博物馆正在行业内推行定级评估工作。根据博物馆的性质、任务以及工作特点,按照综合管理与基础设施、藏品管理与科学研究、陈列展览与社会服务进行了划分,分别设置相应分值。通过一套科学、系统、完善的博物馆评价指标体系,让博物馆在周期性的自我评估中肯定取得的成绩、发现存在的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

四、树立现代化营销意识

在当代的社会中,博物馆的社会角色日趋多元,社会责任日益加重。从外而言,观众希望博物馆能提供的服务项目越来越多,他们对博物馆的期望一天天提高;从内而言,博物馆专业社群的水准逐步提升,博物馆界的自我期许也比以前明显增加了很多。博物馆属于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它的发展需要全社会来参与,目前博物馆相对于社会来说还是个较独立的部门,大多数人到博物馆里来是抱着单纯接受教育的心理,而没有想到怎样参与、促进博物馆的发展,更不能把博物馆当作是与自身及社会发展相关的一种事业。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博物馆长期以来围绕文物做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观众的服务。博物馆树立现代营销意识,就是要在经营管理上注意营销。建立形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大力争取社会资源。在提升服务品质的前提下,收取市场可以负担的费用。营销是数种活动的结合,将营销手段看作是一种关于认识观众、了解需求,进而吸引他们到馆参观的方法研究。目的即为吸引观众到馆参观,并进一步认识博物馆藏品、设备及服务项目。借荐市场模式,它可以透过许多方法达成,如广告、宣传与公关。有效的营销能够保证博物馆的存续经营。

参考文献

博物馆智能化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体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智慧博物馆,融合

中图分类号:G26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s.2015.12.084

作者:李双江

1智慧博物馆――实体博物馆与虚拟博物馆的融合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从定义不难看出,博物馆承担教育、研究和欣赏的功能,其目的在于为人类服务,这些功能是通过借助于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也就是藏品来实现的。实体博物馆通常有固定的场所,即静止的地理位置,有固定的工作人员。受展厅面积的限制,博物馆展览策划人员通常只能选取部分藏品按照一定的逻辑、主题将藏品展示出来,供人们欣赏,其余大部分藏品都是藏于库中的,很难与大众见面。实体博物馆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固有的局限性,就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展览时间的局限性,任何展览都有一定的期限,过了这一期限,改陈撤展之后展览就不存在了,任何展览都不可能长期存在;二是展览场所的固定性,观众必须亲自到现场参观,这样客观上就排除了一部分人,减少了受众群体;再有,实体博物馆基本陈列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在展出时间内展品通常是不变的,对于重复参观者意义不大。

虚拟博物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陷,虚拟博物馆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把博物馆陈列、藏品等搬到网上展览,参观者和博物馆之间的地域界限被消除了。一方面把展览保存了下来,即便是实体展览不存在了,网上的虚拟展览依然存在,可以随时参观,即打破了时间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参观者只需在电脑前即可访问虚拟博物馆,而不用千里迢迢实地参观。另外,虚拟博物馆的空间优越性还体现在虚拟展览可以进行更大范围的拓展,能够展出比实体展览更多的藏品,内容能够得到极大扩充,而受空间的影响较小。这是虚拟博物馆对实体博物馆的补充,然而,虚拟博物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虚拟博物馆毕竟不如实体博物馆真实,这也是虚拟博物馆的一种局限,虽然可以通过虚拟漫游、增强现实等技术增强观众的沉浸感,尽量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但虚拟博物馆依然不能取代实体博物馆,这一点自然是不容置疑的。

通过对比发现,虚拟博物馆和实体博物馆各有各的优势和不足,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出现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让更多的人从中受到教育。既然如此,就有必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最大限度发挥二者的优势,打造更加完美的博物馆。智慧博物馆的提出和发展可以说是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将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结合起来,二者相互促进,让博物馆的各个参与者联系起来,尤其是让观众参与其中,形成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当然这个生态系统的发起者在博物馆一方,博物馆首先提供服务,然后观众参与其中,二者再不断交互,修正博物馆功能和服务,达到和谐的统一。纵观历史,博物馆的发展经历了实体博物馆、虚拟博物馆等阶段,并且正朝着智慧博物馆的趋势发展,事实上每一个新阶段的出现都是博物馆功能不断扩大的过程,是服务方式转变的过程。传统的博物馆服务是相对被动的,博物馆提供相对单一的服务,人们只能实地参观,被动接受;虚拟博物馆实现了网上远程访问浏览浏览,拓展了时空边界,可随时随地根据需求参观;智慧博物馆则让博物馆的参与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让博物馆动起来,成为活的博物馆。在博物馆中建立更透彻的物件感知,利用任何可以随时随地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设备、系统或流程,传递博物馆物质元素之间的状态变化,并促发系统适应性的改变;建立更加全面的互联互通,消灭信息孤岛,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形成系统化的协同工作方式;在感知和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形成深入的智能化运作体系,在数据基础和协同模式的支持下,获取更智能的洞察并付诸实践,进而创造新的价值。①2智慧博物馆的基本构成系统

首先应当明确,智慧博物馆是什么。智慧博物馆是基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运用多种传感技术,经过智慧博物馆云计算平台的整合、分析,形成的基于传感数据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博物馆资产管理、观众服务模式。②所谓智慧博物馆,就不能是静止不变的,而应当是在不断地进行动态调整的,这种动态调整的基础在于博物馆的各个参与者,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具体来说,包括博物馆的藏品,展示的展品,博物馆人(藏品征集人员、研究人员,展览策划人员)以及观众等。通过信息的传递,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

其中藏品和展品是物的因素,藏品是一个博物馆的基础,将部分藏品组合起来,通过一定的方式展现出来,便是具体的展览陈列。藏品本身是静止的,我们看不出其背后的故事,而展览陈列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艺术设计建成的,是有故事性的,其目的在于使人受到教育,便于参观者理解,一个好的展览陈列需要策划人员的精心策划,需要研究人员在内容方面的指导,更需要观众参与其中,毕竟展览陈列是要服务观众的。

观众和博物馆人员是博物馆要素中人的因素,没有参观者,博物馆就失去了意义,没有博物馆人的管理,博物馆也不会良好地运行下去。人的因素对博物馆功能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集体的智慧用于博物馆建设。智慧博物馆是以上各个要素的有机整体,四者之间关系密切,相互沟通反馈,相互作用。一个智慧的系统应该有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③一个智慧博物馆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智能化:

2.1藏品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

任何一个博物馆都离不开藏品,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是最重要的物的因素,藏品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对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是最基础的。智能化的前提离不开数据和信息,因此,博物馆的智能化建设首先要搭建藏品信息采集平台,首先将藏品数字化,进行综合信息采集。该平台是智慧博物馆的基础,通过对藏品数字化,将真实的藏品转化为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数字信息,便于信息的处理。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声音、图片、活动影像、藏品二维三维形状扫描等,如此一来获得第一手的数字化信息。

目前应用广泛的技术手段是藏品二维照片拍摄和三维立体扫描,即建立起高度自动化的、计算机管理控制的高像素藏品照片拍摄系统和藏品3D信息扫描系统。有了藏品的基本信息,一方面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一手的研究资料,进一步研究藏品,找寻藏品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藏品的保管提供信息,有利于实现藏品的智能化保管;藏品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建立还会对展览策划人员起到帮助。

以上是藏品信息智能管理系统对实体博物馆研究、藏品保护和展览策划的积极作用。同时,有了藏品的基本信息以后,可以对基本信息进行深度加工,获得可在网络平台展示的各种完整素材。通过计算机系统应用Photoshop、Flash、Authorware、Director、三维全景、虚拟漫游、Maya、3dsMax、WebMax、Java3D、Unity3D、VRML、3D自动成像系统等专业软件对二维三维数字信息进行加工,制作出展厅360度全景漫游藏品3D模型、博物馆网上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建设虚拟博物馆所需要的内容。

2.2智慧讲解和手机导览系统

博物馆的陈列大都是按照一定的主题和逻辑设计出来的,对于参观者而言,在没参观之前一般是不清楚这种设计思路的,一般也对展览及藏品缺乏全面的认识,因此,客观上需要外力的帮助。手机导览可以为观众提供藏品及展览的信息,可以向观众提供参观路线等信息,当观众走到某一展品前的时候,手机导览能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根据观众需要进行智慧讲解;同时,通过手机导览服务平台可以记录观众的行为,包括观众的参观路线、对展品感兴趣的程度、对相关藏品的检索情况,这些信息提供给博物馆的管理者,博物馆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修正导览内容,改进展览陈设,让博物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如此一来,观众和博物馆之间有一个直接的互动过程,信息直接交互,博物馆人也不必通过专门的问卷调查来征集博物馆改进的意见,直接根据人们的行为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博物馆的服务也能够不断升级提高。

2.3现场和网上虚拟展厅

实体展厅展出的内容有限,虚拟展厅可以在藏品数量、藏品介绍、背景知识、相关内容方面对实体展览进行扩充。因此,实体博物馆的展厅现场可以通过虚拟展厅来丰富展陈内容,增强观众的互动性。一般来讲,虚拟展厅的制作可以是实体展厅的再现,即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把实体展厅再现出来搬到网上,解决不能实地参观的问题。然而,这种虚拟展厅对于现场参观者而言是没有意义的。另外一种虚拟展厅就是在内容上要超越实体展厅,不仅可以包括实体展览,并且还要有所扩充。同时,这种虚拟展厅也不应满足于展览和藏品本身的展示,而是要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虚拟展厅,让虚拟展厅涵盖内容更丰富。

实体展厅现场需要这种超越展览内容的虚拟展厅,可以制作触摸屏版的虚拟展厅放在现场,这种虚拟展厅不仅展示了陈列和藏品,还有超过藏品和陈列以外的内容,包括关于藏品的文字内容介绍、视频、动画等等,并且还应提供数据库查询等功能,这样一来,博物馆的受众人群才能更广,不仅适合普通人参观,也适合专业人员研究,其社会服务功能更强。

2.4相关配套服务系统

博物馆的功能在于为人服务,而这种服务是在不断扩大的,不仅限于只有到了博物馆才能接受博物馆的服务,而是要考虑到各种因素,不光针对已经来到博物馆的(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84页)观众,还要针对没来博物馆的观众,要使之想来、使之愿来。也就是说,博物馆要主动“营销”自己,把自己推出去,通过各种便利的服务去吸引更多的观众来参观。可以帮助观众解决一些后顾之忧的问题,例如,对于外地的观众,可以提供博物馆的乘车路线,使之能够顺利地来参观,提供周边住宿餐饮服务情况,以及周边娱乐设施,在参观博物馆的同时可以有其他的活动内容。为参观者提供多套选择方案,以适合不同人群选择,这样才能够吸引更多观众。3智慧博物馆建设注意的问题

3.1海量信息的存储与挖掘

智慧博物馆的构建是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来实现的,在运行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存储和使用是极为重要的,一定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同时,这些数据也是博物馆各个参与这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相关行为之间的联系,进而指导博物馆的改进。

3.2新媒体技术在智慧博物馆的应用

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自然离不开这些,智慧博物馆应当跟上时代的潮流,主动将各种新媒体技术应用于自身。有了这些技术,博物馆的宣传教育范围会成倍扩大,增强互动性,近年来微博、微信的兴起及其在博物馆领域的应用就是很好的例证。这种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宣传推广作用是巨大的,某一信息经过转发之后,短时间内就会有大量点击,这无疑是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重要渠道。

3.3移动终端对博物馆的访问

智慧博物馆的构建,必须注重移动终端在访问博物馆方面的巨大潜力。目前,观众对虚拟博物馆的访问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可以通过pc机等相对固定的设备,这类设备一般都在固定的场所,不利于移动,只能在特定的时空范围内使用;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移动终端来访问,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可能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实地参观博物馆,没有时间坐在电脑前访问浏览博物馆,但是,当今的网络技术已经如此发达,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已相当普及,人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上网,随时可以利用手机访问博物馆,这种访问的时空局限性很小,访问也非常灵活。因此,制作博物馆手机网站、APP等是智慧博物馆构建的重要内容,能够极大地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和宣传范围。

博物馆智能化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来世博会中国馆工作已有8个多月,认识了很多可亲的领导和同事,结识了许多有意思的朋友,与他们交流让我获益匪浅。由于大家来自不同单位和机构,处事风格各不相同,这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然而,挑战愈大,收获亦越多。这种经历恐怕一辈子也无法企及。我想,我会一辈子记住这段特殊的经历。而身处世博人的群体中,对于本届与历届世博会也有了更深人了解,譬如差一点被扼杀在襁褓中的首届世博会为世人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更便捷的窗户。又譬如维也纳世博会上,比利时的齐纳布-格拉姆布展过程中偶然接错了线,直接促进了实用电动机(马达)的问世,预示着取代蒸汽化时代之电气化时代的开始。“一切始于世博会”,世博会呈现给大家的不仅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也给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理念的创新和整合。世博会有综合性的也有专业性的;有为期六个月的大世博会,也有为期三个月的小世博会。在21世纪的首个10年,我们能亲身经历世博,感受人类社会最新的物质文明与最前沿的思想融合,是我们参与者极大的荣幸。

2009年9月,根据上海市档案局安排,我被借调至上海世博事务协调局中国馆部工作,有幸直接参与2010上海世博会工作。我的主要工作是做好中国馆在布展、运营期间的档案等工作。上海市档案局的领导和局馆相关部门一直非常关注和重视世博会档案工作,上海市档案局吴辰局长多次亲临上海世博局调研,了解世博会档案工作。本人去中国馆工作,也是中国馆部部长钱之广在一次世博局档案工作调研会上向吴辰局长提出,吴局长马上表示大力支持后而成的。今年年初上海市档案局巡视员仓大放专程到上海世博局调研档案工作并特意到中国馆部了解展示项目档案工作,指示要全力做好世博会的展示档案。

作为本届世博会东道国馆的中国馆,地位非常重要。前副总理吴仪同志曾经说过:办好上海世博会,展示难点和重点都在中国馆。被称为“东方之冠”的中国馆,不仅要承担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光荣任务,更要传达本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以及欢乐、和谐、幸福的生活理念。中国国家馆将以 “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展现出中国城市发展的壮丽诗篇。从现实角度看“城市发展”,从整体角度展“中华智慧”,用简洁有效、富有感染力的形式和故事反映这些智慧,以及它们对于未来的启示。现已初步确定中国国家馆的参观主线是“东方的寻觅”,以当代中国快速城市化背景和发展前景为内容主线,回望中国城市建设和“天人合一”的生活实践,寻觅中华文化中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智慧。同时,中国馆内还有31个中国地区馆,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提供舞台,以展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祖国各地城市新貌和突出成就,以及当代华夏儿女的精神风貌。这一切都会留下丰富多彩的档案,由此,做好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档案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非凡。

中国馆部领导有很强的档案意识,初始阶段中国馆部钱之广部长就谈到,要做好中国馆展示项目档案,一定要将档案工作的要求纳入到合同中去,通过经济杠杆督促相关参建单位提交完整档案。中国馆展示项目目前签约的涉及工程施工总包、分包、监理的合同中都有关于应提交档案的套数和履约的经济责任。这为做好中国馆展示项目档案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在中国馆部办公室搬到中国馆现场分配办公用房时,分管档案工作的龚惠斌副部长让我先挑好合适的房间作为放置档案的库房,然后再安排人员的办公用房。

我曾从事过多年档案业务指导和管理,相对来说宏观工作比较多,但在中国馆工作,却要面临更多具体工作。以前更多的是要求别人如何做好档案工作,这次有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去思考自己如何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做好世博会档案工作首先要了解情况,这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整理和查看中国馆部所有的文件材料,我了解到中国馆部是从上海世博局展馆展示部和国内参展部演变而来的,中国馆的展示内容从“东方之冠”到“东方的寻觅”,一路走来并非易事,设计团队从最初的几十家经过专家筛选,优中选优。成为几家联合团队。各种设计方案经过概念设计,深化、优化设计,经过专家、设计团队和各级领导的不断推敲,已几易数稿,留下了各种不同版本、各种种类、各种载体的展示项目材料。单就设计方面的材料,数量就非常之多,目前这些项目材料均已归人中国馆部档案室中,考虑今后多方需要,已一设多套。上海世博会如此大的展示工程在中国也是首次,所以展示工程既没有现成标准,更不可能用以往办展览会的模式去套,很多方面是边摸索,边实践,边总结。同样,展示工程档案工作也是如此,为了规范本届世博会展览档案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有效利用,上海市档案局于2009年制订了《上海世博会展览档案管理暂行办法》,从展览档案的定义和依据,档案的收集、整理,档案的移交、保管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在了解中国馆实际情况后,针对中国馆展示工程档案,经过大量调研,依据《上海世博会展览档案管理暂行办法》,本人起草制订了近2万字的《中国馆展示项目档案管理细则》,从目的和依据、项目文件的收集、项目文件的整理和归档、竣工图的编制、展示工程项目档案的验收及具体的中国馆展示项目文件材料归档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经中国馆部领导签发后下发设计、施工总包、分包、监理等参建单位,为做好中国馆展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在制度上给予保证。通过指导、培训,各参建单位了解明确了如何做好展示项目档案。同时我们也和31个中国省区市馆明确,将各省区市馆的展示设计资料、竣工图一并归档,使中国馆展示项目档案不但有国家馆的,也有各省区市馆的,成为完整的中国馆展示项目档案。

博物馆智能化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已经腐朽的封建社会大厦确曾外强中干地维护着自身的社会制度,但是时间千年地流过,任是多么美好的韶光,也早被打磨成了枯骨,哪还配得起民脂民膏堆积起来的红妆?哪能不遭强权的觊觎?当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可能性被工业革命开发成现实,东西双方遥遥相望的平衡就被打破了。科技武装起来西方按捺不住释放能量的冲动,露出了虎视眈眈的凶光…挣扎着的中国封建政府也打算努力医治自己千疮百孔的身体。于是,晚清的政府官员对西方世界经过盲人摸象式的考察之后,各种现代概念便被匆匆引入汉语世界,各种新的旧的物质文明成果也被依葫芦画瓢地实现到中国的土地上——比如“美术馆”。

这个事件中的几个关键词是:中国晚清政府、西方的博览会、南洋第一次劝业会、美术馆。

已经被西方列强吓坏了的清政府开始有点明白过来,已然领教了落后挨打的痛楚,就打算在一些开明朝臣的主张之下向西洋、东洋学习些办法,至少做出个图谋强大的姿态——比如1904年派溥伦贝子为正监督率团参加美国的“纪念路易斯安娜购买100周年世界博览会”比如1906年清政府准奏商部颁布《商部新订出洋赛会通行章程》,从英国人赫德手中收回国际博览会事务承办权;比如1906年“第一次商业劝工会”在四川成都开幕;再比如1910年清政府农商部举办的“南洋第一次劝业会”……这些举措的大意倒是实业兴国,只不过手忙脚乱地张罗了一阵子,却连国内的报纸也抱怨“南洋劝业会”更像是“赛珍会”、“聚宝会”,搜罗了众多产品反倒集中展出了“不实用”的弊端。清政府参与到博览会原是见到欧美国家组织大型活动既扬国威又促生产,就起了效仿之心,可是却只学到了表面文章,只砸钱模仿了华丽的形式。威震全球的“水晶宫博览会”背后是工业革命的划时代成果,而大清国根本没有成规模的工业产品生产,反倒是一介商人张謇。不仅在实业上的建树有目共睹,而且于1905年创办了南通博物苑,成为中国博物馆史上最重要的一页。

不过我们对历史也不能一味苛求,在“南洋第一次劝业会”上,很多来自西方的概念都被“本土化”地“实践”了一番。展览场地上有不少“镶”了中式“花边”的西洋风格建筑,“公园”养着牛羊被演绎成了“公园畜牧场”,但还是像模像样地划分了很多展馆,其中就有“美术馆”。当然,这个“美术馆”更接近一次展览行为,因为它只有展览而没有收藏,只有小洋楼建筑而没有管理制度,但是它让所有进来参观的中国人都感性地认识了“美术馆”这种事物,也比当时社会已有的“雅集”行为和“美术展览会”更为全面甚至现代地诠释了“美术”这个概念,其首创之功是不容抹杀的,但是毕竟这个“美术馆”不是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美术馆。清政府也很快就,“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和其中的“美术馆”便随之颓败了。

1911年,到中国拥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美术馆还有十几年的时间。这几年就像一段酝酿期,条件逐渐成熟起来,各种因素也都在发酵。

中国现代美术馆事业起步的重要条件,就是现代博物馆事业在中国的真正发展。

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起源于欧洲,因为那里的传统和制度为这项事业提供了发展的土壤。中世纪以前的欧洲一些地区已经有“公共”“民主”“科学”等思想的萌芽,专门收藏珍宝和标本的地方也被当成一种教育资源向部分学习者开放。而文艺复兴潮流兴起之后,重视科学成为一种风气,古物和标本收藏更受推崇。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收藏与展示习惯,为博物馆系统真正建立积累了社会、物质和制度基础。时至17世纪,英法德等国已有数家重要的博物馆。而进入18世纪,启蒙思想已见效应,各国博物馆纷纷向普通人开放。科技加快发展的19世纪,欧美的博物馆除了具有基本的收藏展示职能,更被界定为学术研究和公共教育的重要场所。它们不仅已经成为现代博物馆,各国还成立了专门的博物馆协会,帮助更好地发挥其种种作用。

古代中国并没有这样向公众开放的收藏和展览机构,我们的传统是私人“鉴藏”,这种活动的对象基本限于书画珍玩,活动的主体也只是物品的拥有者及受到邀请的亲朋好友,活动方式主要是“雅集”。古代中国最有能力组织鉴藏活动的就是皇帝,因为封建体制中的皇帝拥有整个国家。皇帝会在高兴和有政治需要的时候,邀请亲信的朝臣欣赏秘藏起来的书画珍玩,甚至把其中一些赏赐给他们以达到笼络的目的。普通百姓根本无缘得见那些传说中的宝贝。由于欧洲人在中国进行商务和传教活动,在清朝统治时期他们也在中国南方设立了一些私人博物馆,但是毕竟不如清末张謇的南通博物苑对中国博物馆事业影响深远。晚清以来很多中国知识分子对自然科学的热衷和对民主社会的向往,凝聚成了中国博物馆事业最初的灵魂。不过,在这个领域内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还是民国建立之后才迈出的,那就是1912年开始筹备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开了这个头之后,兴建发展现代博物馆成为一种趋势。1913年,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博物馆创立;1915年,南京古物保存所成立;1925年10月10日,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成立;1926年10月10日,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并举办专题陈列;1933年4月,规模甚大的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正式成立。时至1936年,中国境内公私博物馆已有62处。在战事时起的情况下,这样的发展速度已经很快了,更令人欣慰的是,其中折射出越来越多的中国知识分子表达了对大众教育和现代学术研究的热情。

怀着对外边世界的好奇和对中国落后现实的不满,更带着救亡与图强的抱负,自晚清开始就屡有中国人走出国门游历和学习,希望为国家和民族寻求到新的希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句话用来描述这个潮流中的现象十分贴切,有过海外经历的知识分子们带回了各自认为有益于中国的东西。不过他们的想法也有一些共同点:首先,他们都或多或少地表达了对于国民素质低下的忧虑与悲哀;另外一个共同的体验,就是遭遇西方人鄙夷神色时内心泛起的酸楚。所以“开启民智”并且重建文化上的自信,被归结为培养大众民主精神征途之上的两项重要任务。

欧洲形形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给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带来了很大冲击,历史悠久、展品丰富的印象在他们的脑海中久久不能挥去。包罗天文地理、自然人文之万象的博物馆和代表了类审美创造力的美术馆,被大家逐渐公认为集收藏、展陈、研究、教育等诸多功能与一身的重要机构。当博物馆事业已经有所进展,蔡元培等学者公开表达了“美育代宗教”的想法,偌大的中国却没有美术馆便成了不少知识分子心中的一个纠结。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知名艺术家不断地为在中国建设美术馆而奔走呼吁。在民国政府有一定话语权的鲁迅等人,更是为中国的美术馆建设勾勒出了蓝图。

但是在中国第一个把美育理想和现代美术馆建设结合在一起并转化成为现实的人,是已经被很多人遗忘、却值得后世敬仰与怀念的美术教育家一严智开。1929年筹备、1930年开幕的天津市立美术馆,是中国首家公立的现代美术馆。严智开拥有留学日本与游学欧洲的见识,以知识分子的胸怀,以中国博物馆界元老的起点,为这个美术馆设计了相当成熟的制度,并切实地为大众组织了非常多精彩的展览。甚至在日军侵华的枪声在天津响起的危难之际,这个美术馆仍然顽强地维持运转,继续收藏、继续研究、继续展览。昔日的盛况虽已不复得见,但是档案馆中泛黄的卡片上那些数字和记录还在,它们仍然骄傲地保存着这位知识分子为理想而奋斗的光荣。

颜文糅筹建苏州美术馆的事迹同样让我们感受到鼓舞与振奋。他在苏州沧浪亭创立的苏州美术馆是中国第一所私立美术馆。这个连馆长在内全馆不过16名工作人员的美术馆,规模虽小制度却很健全,甚至有自己的出版物。他们通过多种经营行为和开明人士的捐助获得保证运转的资金,工作方法和运作机制也非常现代。可惜苏州美术馆没有坚持几年,就悄无声息地消失于战火之中,让今天的研究者们十分伤感。

除了由社会责任感、知识分子的理想生发出来的巨大动力之外,美术馆的出现其实也是呼应了十分具体且现实的社会期待,那就是迅速增加的美术展览活动对策划、组织、设施、场地、制度等保障性条件的迫切需求。

在中国古代的美术展览本是比较私密的“雅集”行为,但是受到西方艺术沙龙形式和展览思想的影响,晚清时期演变出了“画会”。其中展出的内容仍以书画作品为主,但是兼具了促进交流和销售等目的。在大致相当的时期,外国人也频频在华组织美术展览,外国艺术家来华办展和由外国人组织的中国美术作品展览都有所增加,影响也不断扩大,而学习美术的留学生逐渐回国,国内美术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也一批批进入社会,出于专业交流和职业发展需要,他们纷纷组织各种目的和类型的美术展览。这一大类的美术展览往往更多关注艺术层面的内容。“美术”这个词语内涵比较复杂,这在展览内容上有所体现。了解到博览会的情况之后,晚清不少开明人士都认为“美术”对于工业生产大有帮助,因为他们发现了设计是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工艺作品和书画作品结合的美术展览也颇为盛行。到了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反复强调“美育”对于改造国民的重要作用,以大众教育为主要目的,同时切实促进中国美术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美术展览日渐多了起来。

无论因何种缘由兴起的美术展览,在民国初期都汇合进入了积极兴办美术展览的时代潮流。各式美术展览数量和质量的提升,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际上,博览会为艺术回顾展提供了机会,也提供了制度方面可资借鉴的样本。国外成功的美术展览活动,对于中国的美术展览事业来说也是学习的对象,而且当时中国有些已经比较成规模的博物馆,不时地为所藏古物中的美术作品举办专门的展览,影响相当大。中国的美术展览制度就在对不同对象的学习和业内的反复实践中很快成熟起来。同时,活跃的展览也使得美术理论、美术批评、美术展览批评等行为一同活跃起来。有了评论界的参与,一些重大美术展览的长处与短处就更加显露出来。评论界一个重要的声音,就是呼吁相关部门为美术展览提供专业场馆。完善的展览场地与设施,有规律的收藏和研究等等,均直指现代化专业美术馆的建立。所以天津、苏州两所美术馆的创办,绝不是少数人的冲动和一时兴起,而是有着广泛社会基础的建设行为。

以天津市立美术馆为代表的地方美术馆日渐成熟,“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在业界各方努力之下也获得了成功,这两种合力共同推动了国立美术馆的建设进程。1935年,国民政府正式通过筹建国立美术陈列馆的议案,并很快由一个专门的筹备委员会负责营造事务。1936年8月,国立美术陈列馆的主体建筑正式竣工,并于1937年承接了“教育部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盛大的规模、专业的展陈、国内外专家的讲座和研讨交流活动,无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无不令美术从业人士欢欣鼓舞。这座美术馆的成立和催生了这座美术馆的“全国美术展览会”,都已成为中国近现代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事件、中国近代美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透过重重岁月、拨开许多遗忘,在档案的字里行间与老照片的眼角眉梢,仿佛依稀可以嗅到新鲜繁盛的气息。

然而又是因为战争,这座美术馆很快就黯淡下来。值得欣慰的是它是以一种“形亡而神存”的状态离开众人视线的。因为经历过这样一座大馆的巅峰时期,社会上的其他美术展览也得到了规范,中国的美术展览制度整体上健全起来;同时,“美术”也由此更加深入了中国大众的生活与心灵,“美术”的魅力和作用都被广泛地认同了;另外,在它的“气场”影响之下,不仅提供美术展览场地的单位数量大大超过以往,各地的画廊也开始出现,甚至形成为一种行业。可以说,近代美术馆的发展对中国美术的专业化、大众化、现代化乃至部分美术作品市场化进程,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国立美术陈列馆及国立中央美术馆(筹设)的没落预示了美术馆事业发展在中国的一次“断裂”,其原因当然是旷日持久的战争,但是在第一个繁荣期内成长起来的专业人才,有不少都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里发挥自己的专长,担负起了宣传工作的重任。面对为数众多的文盲、半文盲群众,宣传工作可谓困难重重,但是宣传战线上的美术工作者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其中美术展览作为有效手段是不可不提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不少始终热心于美术馆发展的专业人士来到新的城市里,以毕生默默无闻的辛勤工作为后来中国美术馆事业的繁荣,埋下了最初的种子。近百年的经营、数代人的理想,终于在新的时代开花结果。读懂美术馆在中国的发展史才知道,每一朵花的芬芳背后都有抱负不得施展的心酸,每一颗果实的饱满之下都埋着未曾亲见理想实现的伤感,所以,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这些美术馆人不再背负沉重的历史遗憾。

注释:

[1]为纪念从法国购回圣路易斯安娜1 00周年,并展示百年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美国于1 904年在圣路易斯举办世界博览会。这次传达博览会邀请的外国委员在北京相当有声望,他在朝堂上广泛听取了意见,发表完演说后,慈禧太后亲自召见了他,并询问有关世界博览会的事宜。中国此次正式接受了邀请,并成立了由溥伦贝子领衔的委员会。溥伦贝子等人除了尽力应付博览会事宜,还在美国各地游历了一番,并与一些名人政要见面会谈,表现出了清皇族前所未有的开明姿态。回国之后,他也确实在政治改革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

[2]1905年9月,清政府从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手中收回了国际博览会事务的承办权,转由商部(后改为农工商部)接手相关事宜。1906年初,商部便出台了《商部新订出洋赛会通行章程》,共计20条。这些章程以“维护国体、发展工商业”为目的,内容包括博览会及展览事务的方方面面,指明了办理展览事务的方法,既继承了海关的办理经验,又革除了由外国人控制的海关办理中国参展事宜的弊端,体现了维护中国国家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美好愿望。

[3]1 906年5月10日,四川成都“第一次商业劝工会”开幕,美术作品就已经进入了劝业会的展览中。当时在“制造业”中设了“美术类”一项,而且展品数量达到了529种,其销售所得更高达银数47,297,20两,钱数为178,0000钏。此后的历次商业劝工会、劝业会都沿袭了将美术作品纳入展览的做法。资料参见《四川成都第一次商业劝工会调查表》统计,光绪三十二年(1 906年)成都印。

[4]1910年6月5日,清政府农商部所举办的“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开幕,会场在南京城西北公园附近,占地700余亩,内设美术馆,建筑仿罗马式,特为雄伟美丽,适合陈列美术品,展出刺绣、水墨画、油画、铅笔画、雕塑等。除此以外,京畿馆、广东教育协会教育出品馆等也分别推出了美术品的展示。蒋炳章、张謇等所组织的南洋劝业会研究会,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参观人数每日约三四百人。

[5]1851年(清咸丰元年)英国伦敦举办的“万国工业品大博览会” (The GreExhibition Of Works of Industry Of A11 Nations)是受到普遍公认的世界首次国际博览会。19世纪中叶的英国处于工业革命全盛时期,是当时地球上最强盏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显示英国工商业的巨大成就和傲视欧洲的国力,艾尔伯特亲王倡议召开一次“万国博览会”,并为此在伦敦著名的海德公园修建了专为博览会设计的、号称“水晶宫”的巨大玻璃建筑。因此这次博览会后来也被称为“水晶宫博览会”。1 851年5月1日“水晶宫博览会”正式开幕,约有1 O万件展品与参观者见面,博览会的主题包括四大部分:“第一为材料品及粗制品;第二为关于一般生产工艺之机械及精巧之发明品;第三为各种制造品;第四为雕刻模型及其他属于美术之物。”农业机械、织布机、蒸汽机等推动工业革命的机械一方面赚足了别国艳羡的目光,另一方面引发了部分英国知识分子对其蹩脚设计的痛心,进而揭开了现代设计史的新篇章。

[6]张謇,字季直,1853年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传奇色彩的几人之一。23岁就投奔庆军,后与袁世凯并称庆军首领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经过由南到北的军事历练,因著文主张强硬反抗对外侵略,以及33岁科举北闱中了“南元”而受到重视;几经波折,在“清流”南派首领潘祖荫、翁同觫等人提携下,于1 894年考中清光绪甲午恩科状元,并授翰林院修撰,时年41岁。加入“强学会”并成为立宪派中坚力量之后,具有如此政治资本的张誊并没有专注于仕途,而是在处理官商共有实业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实业救国,显示出了非凡的商业才能和超前的眼光,成长为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民族资本家。他将实业和教育视为富国强兵、拯救万民的根本。他在纺织、航运、食品、冶金、银行业等诸多领域均颇有建树,获利丰厚,并曾在民国政府中担任一定职务。先后经营20余家企业的张謇,除了南通博物苑这个惠民设施,他一生以辛苦所得建设或参与建设了300余所各类学校。

[7]1905年,南通博物苑正式动工,而且规模甚大,分为中、南、北三馆,还附有园林。南通博物苑搂上陈列历史文物,楼下为自然标本。室外树大型的石刻、造象。文物、标本的陈列或分地区,或分年代,各附说明。南通博物苑专门聘请了通晓外国语言的“招待员”,像现在博物馆、美术馆中的讲解员一样,负责接待咨询和参观过程中的导览工作。张謇甚至细心到亲自拟定了一份《博物苑观览简章》,引导参观者建立公德意识,教育大家爱护文物、勤于学习。其中不仅告诉公众应该怎样参观和保护博物馆,并且对参观者提出了成为新时代公民的道德要求。

[8]南洋劝业会美术馆向西与第二参考馆对峙,位于审查室后,居会场之中心点。美术馆建筑仿罗马式,架铁棵为二层楼房,其中展出物品9500余件。分为绘画、雕刻、铸塑、工艺、手工五门,后增加古美术。展厅入门之后,分别展出刺绣、古美术、铸塑、工艺、雕刻、手工。馆内共分1 5区,后改为9区,陈列不以省份,只以出品分类,纲目组成21部。其中代表性的展品有苏州刺绣、彩霞公司所绣的张安帅像等。展出的古人墨宝与今人书画亦美不胜收,而近时之油画、铅画也较有代表性。美术馆的出口处备有茶歇,使得游览者得以休息;楼的东角设有书画研究室。

[9]“文人雅集”是中国古代一种十分流行的文化艺术活动,至少早在汉末魏晋时期就已蔚然成风,并且在不同朝代和地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作为有知识、有社会地位又有经济实力的阶层成员,传统“文人”或者附庸风雅的“伪文人”,十分乐于组织“雅集”这种集文学创作、艺术鉴赏、餐饮享受、休闲娱乐、人际交往等多种目的于一体的聚会活动。 “文人雅集”是中国封建士大夫阶层的艺术品位与生活情调的集中表达。这种活动中几乎没有任何制度,只要志趣相投又都有时间和聚会的兴致,就可以凑到一起追求一些精神享受,乘兴而来、尽兴而归,但就是这种极为自由的聚会,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因“雅集”而激起灵感创作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美食乐舞都不胜枚举。对于中国美术发展而言, “文人雅集”是一种起到促进交流作用的书画鉴藏活动。这是造就中国绘画审美品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才开始发生改变,尤其是清朝连续遭受军事、政治等诸多领域的失利之后,中国传统绘画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语境受到强烈冲击了中国古老的绘画传统。新的绘画材料、绘画工具、绘画枝法、绘画门类以及强势的艺术观念席卷了中国美术界。

[10]1912年7月,中国第一个国立博物馆的兴建才正式开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以前国子监官含为办公地点,设立了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当时聘来的主任为湖系南菁书院学生胡玉缙,因为他博闻强记、通晓中国历史。在他的主持之下,筹备中的国立历史博物馆接收了原皇家学院“辟雍”的礼器、书版、石刻等物品,多达57127件。这些文物成为了这座博物馆第一批收藏,后来博物馆又通过购买、发掘和接受其他前朝机构遗物,不断地扩充藏品。时至1918年7月,胡主任去职,新到的主任是满人彦德,比较成熟的国立历史博物馆又迁到了天安门内故宫前部端门至午门一带的建筑当中。以端门为正门,午门楼上,计正楼九楹,左右各三楹,东西两观、四亭、两庑共为百间,分为十大陈列室。积极展开工作。彦德工作比较得力,一直努力征集藏品、扩充展览,很快使这座博物馆具备了可观的规模。

[11]1924年11月4日,北平摄政内阁决议后,政府通告修正了清室优待条件,并成立了清室善后委员会,由李煜瀛等人负责相关事宜并典收清宫所藏文物。1925年9月29日,清室善后委员会开会决定就地创办故宫博物院,并在这一年的“双十节”宣告其成立。最初的故宫博物院分为古物馆和图书馆两大部分,举办展览向公众开放。古物馆的“专门展览”十分引人注目,展品包括了瓷器、铜器、玉器、书画、碑帖、文具、象牙、竹器、雕刻、珐琅、成扇等等颇多内容,陈列多达数十室。

[12]1918年7月,国立历史博物馆迁至天安门内故宫前部端门至午门一带建筑内。以端门为正门,午门楼上,计正楼九楹,左右各三楹,东西两观、四亭、两庑共为百间,分为十大陈列室。数年运营之后,这座博物馆表现出了积极向上的发展势头。1 926年的“双十节”正式开馆,国立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为期4周的专题展览,中外参观者共计185,000余人。

[15]1955年4月,教育部设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聘傅斯年为主任;院中拟定设立自然、人文、工艺三馆,各聘请专员筹备其事。之后便向管理中英庚欤董事会请求补助建筑及设备各费,该会于1954年6月议决补助建筑费1507Z元。1954年7月,成立建筑委员会,并商准南京市政府,备价征收中山门内近城路北旧旗地100亩为院址。1954年4月,征选建筑图案,敦聘建筑师13人,送图竞选;9月,选定徐敬直设计的图案为首奖,遂委为建筑师,开始建筑;1 2月,教育部聘定蔡元培等1 5人为理事。以上信息参考自中国博物馆协会编:《中国博物馆一览》,1956年1月出版。  [14]这一数据来源于《中国博物馆一览》中序言:“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之始,对于全国博物馆事业,首为实际之调查,此书即调查之结果也……共列入公私机关六十有二,所收资料,粗可观览。”中国博物馆协会当时把包括博物馆、美术馆、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等机构均概括统一纳入博物馆的范畴。参见中国博物馆协会编:《中国博物馆一览》,1 956年1月出版。

[15]严智开(1 895—1 942),字季聪,生于河北天津文昌宫西,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法国巴黎美术学校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出生于一个望族之家,其父严孙(1859-1929),为中国近代教育家、诗人、南开大学创始人之一;其兄严智怡(1882-1955)为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曾创办天津博物馆,并出任首位馆长。严智开于1 912年9月25日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撰科;1 915年,与洋、江新共同创立“中华美术协会”。1 91 7年3月,严智开在东京美术学校毕业;1 91 8年2月25日开始就读研究生,但因留学法国而中途退学,后在欧美留学十余年。1 928年末回国。1 950年1 0月1日,严智开正式就职天津市立美术馆馆长。1 954年8月,他被任命为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严智开被任命为艺专校长之后,曾辞去美术馆馆长职务,但天津市教育局因“该员确系办理美术馆之适当人才,又以该馆一切设施计划尚未完成,未允”。1 955年5月1 8日,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严智开也是发起人之一,并且在成立大会上以1 2票当选为中国博物馆协会的执行委员。1 937年,严智开辞去北平艺专校长职务,之后继续履行天津市立美术馆馆长一职并活跃于中国的博物馆界,直至1942年去世。

[16]1 926年,由颜文棵等人筹备成立苏州美术馆。1927年,吴县国民政府公益局以“沧浪亭为古迹名胜,亟宜保管修葺,令颜文棵负责”的指令,把沧浪亭拨给颜文操作为苏州美术馆之用。美术馆于1951年10月1日奠基,至1 952年8月落成。1 9;52年1 2月9日,举行了隆重的新馆落成暨美专建校1 0周年庆祝活动,苏州美术馆正式对外公开展出。美术馆设有5个模型陈列室,6个中西画件及印刷品陈列室。主要出版物有《沧浪美》、《三日画报》和《艺浪》。据《中国博物馆一览》(1956年1月出版)统计,其工作人员除了颜文棵馆长以外,还有秘书陆蓑生、主任胡粹中及职员钱人平、胡君余等1 6人。

[17]1 929年4月10 日,由国民政府主办的“全国美术展览会”在上海南市新普育堂举行,熊式辉夫人举行揭幕典礼,主席马叙伦至辞: “美术是一种文化的表现,有文化而没有美术,便不成其文化,人类是不能脱离美术的,可以说美术随人类生命以俱,以前教育部有规定,教育以导养人美术与兴趣为宗旨。”总干事孟寿椿报告筹备经过。展览分为书画、金石、西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摄影等7部。 “全国美术展览会”举办期间有音乐、戏剧表演。资料参见《申报》,1 929年4月10日、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