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发生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

发生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

发生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

发生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塔里木河干流;防洪现状;存在的问题;防洪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

引言:塔里木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周边,其流域地理位置低,排水不畅,加之其支流众多,在夏季冰雪消融大量水流快且多的进入河道,致使其同时进入汛期,干流接纳不及,排水不利,易造成洪涝灾害。再者,塔里木河流域周边多城镇,人口密集,极易发生汛情、受灾严重,所以,塔里木河干流的防洪工程格外重要。面对塔里木河日益严峻的防洪形式,沿流政府都建立了一定规模的防洪工程,但这些工程大多因灾害而建,不具有长久防洪的技术,再者这些工程技术不高,防洪能力有限,难以形成一整个防洪体系,难以解决塔里木河的长久防洪问题,因此,研究解决塔里木河的防洪工程措施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塔里木河干流洪水灾害情况

(一)塔里木河的自然概况

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新疆南部,起源于天山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围绕整个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带,是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是源流河,本身不产生地表径,其干流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部,起始于阿克苏河、叶尔羌河以及和田河交汇处,与源流关系密切,其地表水流域产生于山区消耗于平原区,径流流量不均,6月至9月的总流量占全年水流量的70%~80%,其中冰雪融化水入流及降雨是主要原因,该段时间为塔里木河洪涝灾害的高发期[1]。

(二)塔里木河的洪水灾害情况

塔里木河干流全长1321千米,上游长495千米,河道较顺直;中游长398千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下游长428千米,河床稳定顺直[2]。塔里木河多年来洪灾严重且频繁,主要发生在干流中游地区,其原因是塔里木河中游地区河道弯曲不利于泄洪,洪水泛滥时容易在弯道处冲出河道缺口,并且局部河床冲淤变化剧烈,泥沙沉积严重,导致河床不断上升,河道内水流容积大大减少,常出现洪水外溢造成灾情。

二、塔里木河干流防洪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塔里木河干流的防洪工程现状

塔里木河的洪涝灾害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显现出其严重程度,从1956年至今,几乎每年其干流区域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洪涝灾害,给当地居民造成了严重生命威胁和经济损失。对塔里木河的防洪工程我国政府也一直在不断建设,上世纪90年代,在塔里木河干流的中上游区域建了180.86千米的不连续简易堤防;在后来的不断建设中,现上游流域附近的沙雅县段有28.86千米的堤防和3.8千米的护岸工程,阿拉尔市处有3.975千米的护岸工程;中游流域现已由附近建厂的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及沿线政府筹资建立了152千米的防洪堤坝;由于下游流域没有洪涝的危险,所以只修建了部分河段的输流工程[3]。

(二)塔里木河干流防洪工程存在的问题

塔里木河干流的洪涝灾害一直不断,主要是因为现有的防洪措施问题诸多,不足够来预防洪涝发生时的汛情,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河道无堤坝路线长,不能防御洪水,其次是由于现有的防洪工程的标准低,防洪范围小并且抗洪能力差,最后就是因为干流河道弯曲,泄洪不易且河岸植被过少,抓地吸水能力差,一旦水量过大过急就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三、塔里木河干流防洪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防洪工程措施

为减少塔里木河的洪灾频率,解决其防洪问题,需要根据塔里木河的特点及防洪现状对塔里木河进行一定的防洪工程措施。防洪工程措施在布置上要按照“上游重控制,中游重险段,下游重生态”的原则,充分利用已有防洪工程,并在考虑信息采集及通讯传输通畅的基础上在河道沿线合理布置堤防、护岸堤坝、丁坝和防基坝等防洪工程,才能在洪水来袭时更好的保护河坝不奔溃,保护沿岸的经济作物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非工程措施

1.构建计算机网络系统及防洪预报预警系统

为将塔里木河放生汛情时的灾害降到最低,在最好各路段的防洪工程措施的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灾前灾后非工程措施,其一就是构建计算机网络系统及防洪预报预警系统。其要求根据塔里木河的实际实质情况,运用水文测设手段采集其水流的水文信息,尽其可能的找出洪灾规律,并利用发达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一定数量的信息采集中心、情报分享中心和防洪预报预警系统,做到资源、情报共享,并能在洪灾发生的最短时间里将各种情报送到各级防汛指挥机构,以便其及时的做好防汛准备。

2.洪水调度方案及防洪避险方案

根据塔里木河流域的地域地形特征及发生汛情是的洪水流向等情况,实际考察制定出一套适合各个路段发生汛情时的调度方案及防洪避险方案,确保洪水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到周围村落内村民的安全转移和有效的经济财产抢救,将洪水所带来的灾害降到最小,为生活在该流域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3.洪水保险

估计塔里木河流域沿线的公民参与购买洪水灾害保险,参与保险的公民只有定期缴纳规定的保险费,就能在洪灾后得到一部分洪灾财产损失赔偿,有利于加快灾后重建和恢复速度,减少自身损失和国家对灾情的救济经费,减少灾情对当地公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结语:通过对塔里木河干流的自然概况的研究与现有防洪工程的分析,给出了以上对防洪有效的工程建设措施,通过合理的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洪预案,有助于全面提升塔里木河干流流域的防洪能力,能够有效减少洪水泛滥漫溢情况的发生,避免遭受大洪水可能带来的灾害,保护流域内生活公民及生产企业的财产安全及个人生命安全,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性。同时能够提升为下游河道输水的能力,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参考文献:

[1]刘哲,王军.塔里木河干流现状防洪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C].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2014.

发生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防洪排涝;问题成因;措施对策

Abstract: the domestic urban flood control and waterlogged elimination work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ization is one of the city residents to ensure the normal work and life of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But, the domestic urban flood disaster frequently occurs, directly affect the city People's Daily life and safety and production. Below is looking for reasons of problem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problems, and to improve the system of city flood control drainage capability.

Keywords: flood and draining waterlogging; Problems cause; Measures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212.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城市防洪排涝的严峻形势

2011 年 6 月 23 日下午 4 时 30 分左右,北京突降暴雨,截至当晚 7 时,城区平均降水 57 毫米,个别地区最大降水量达182 毫米。这场暴雨洗刷了闷热的同时也让北京城狼狈不堪,城区多处积水,多处道路瘫痪。今年5月10日前后,两场雨,使我国南方数座城市受淹,部分路段积水深度达1米左右。综合我国的内涝的情况,城市的防洪除涝减灾工作已经是重中之重,城市的防洪除涝工作是一个持久之战,为了打赢这场战争,我们一定要做好十足的工作,制定出可行的而且有效的对策,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暴雨带来的内涝和洪灾。城市人口和财富高度集聚,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引领核心,城市一旦受灾,损失巨大。洪涝灾害是当前我国城市面临的最主要灾害之一,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滨水而建,均面临洪水淹没和雨后内涝问题。因此,城市的防洪排涝问题形势严峻,必须全力应对,寻找成因,制定对策,以期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

2城市防洪排涝的问题成因

2.1暴雨频发而强度骤增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因素和大规模城市建设所致的大气环境变化,我国暴雨频发,暴雨强度骤增,且降雨集聚,降雨造成高水位洪水,瞬时降雨量大而降雨时间长,造成严重的城市外洪内涝。

2.2河道淤塞致泄洪能力降低

由于城市和周边区域的河道长期不清淤疏通,河底标高上升,河床的宽度和深度减小,泄洪断面缩小,流水不畅,当上游洪水下泄和本市暴雨汇集时,形成高水位洪水,危及城市安全;且城内雨水无法外排,造成城区大面积渍水,构成城市外洪内涝严重局面。

2.3城市位置不当及布局不合理

现有城市、城镇已建于洪水淹没的区域或低洼积水区域,经常受到洪水侵袭。例如,安徽省金寨县县城位于水库下游1km泄洪水位以下的梅山镇,1991年7月暴雨后水库泄洪,县城大部被淹,损失达1亿元;四川省射洪县城选址于地势低洼的太和镇,在四川省8·17洪水中损失惨重[2]。有些城市新区在选址时仍建于低洼积水地区,同样会饱受洪涝之苦。

2.4渗水地面减少而径流速度加快大规模城市建设建造了大量的建筑和道路、广场等硬质地面,大量减少了渗水地面和植被,使暴雨的径流速度加快,渗水面积减小,雨水快速聚集,单位时间内的雨量大大超越城市雨水管网的排水能力,从而导致了涝灾的发生。

2.5防洪排涝标准偏低而不匹配

有防洪任务的城市大都十分重视防治外洪,各地在按国家标准确定防洪标准时,往往就高不就低,如上海市确定的黄浦江干流及城区段的防洪标准达到了千年一遇,通过建设堤防来防止洪水的入侵。但是,由于历史上的分部门管理,城市往往忽视排涝工程的建设,排涝标准定得过低,这也是城市内涝时常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6现状防洪排涝设施配套不足且运行不力

现状城市防洪排涝设施普遍配套不足,老城区防洪排涝设施标准低,设施老化。老城区大多为雨污合流排水体制,排水管径小,故障多,加之管理不善等原因,加剧了老城区内涝的灾损。如江苏省如东县城少数地域,每遇稍大的暴雨,路面积水较深,家具商城进水,居民床铺、冰箱泡水。

2.7城区地面标高处理不合理

老城区往往由于历史原因,街区地面标高偏低,有些道路标高高于街区地面标高,街区雨水难以排入道路下的排水管道。尤其是紧邻老城区的新建区的地面标高高于老城区地面标高,雨水向老城区汇集,加剧老城区的内涝。

3城市防洪排涝的对策措施

针对问题成因和灾害状况,应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3.1控制热岛效应,保护气候环境

严格控制城市大规模耗能排热,提倡节能减排,保护大气环境,避免因成片的城市热岛效应而引发气候环境变化,减少暴雨频发机率。

3.2疏浚河流水系,提高泄洪能力

城市建设与水利建设统筹协调,疏浚城市和周边区域的河流水系,降低河床底部标高,拓宽河道,增大泄洪断面,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加强河流堤防建设,提高抗御洪水的能力。

3.3合理布局,避让洪涝灾害

对于处于洪水淹没区域或低洼积水区域的老城区,采用加高加固河道堤防、铺设大管径的排水管道和建设排涝泵站,或局部搬迁,开辟湿地等措施,抗御洪水、排除积水、纳缓洪水。

3.4增大渗水地面,减缓径流速度增大渗水地面,采用扩大绿地面积,建设渗水道路、广场等方式,使雨水渗入地下,并减缓地面雨水径流速度,减缓、减少雨水骤积。同时,在绿地中适量开挖河池水面,纳洪、蓄水造景,使周边街区不受淹。

3.5完善防洪排涝标准,防洪与排涝标准相互匹配

城市防洪排涝标准应采用国家标准为基本保障标准,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省、区、市具体情况,编制各自的相应标准、规范。特殊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编制特定的标准。尤其要注意防洪排涝标准相匹配,适当提高排涝标准。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排涝标准,如上海市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随时排除;江苏省排涝标准也为20年一遇,南通市结合自身实际还加上最大24小时暴雨逐时段不受涝。

3.6充实防洪排涝设施配套,完善管理,提高运行能力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应考虑难以进行雨污分流老城区的雨水量。老城区道路窄,可采用简易共同沟的方式解决地下管线布置空间紧张的问题。新城区开发必须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建设防洪排涝设施,统筹解决外洪内涝问题。排水管网、排涝泵站等设施建设中应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并通过完备的管理确保排涝设施正常运行。

3.7科学处理城区地面标高问题

因地面标高过于偏低而常年受淹的老城区,可在地势最低处开辟绿地,挖掘河池水面,纳洪蓄水,改善老城区绿化景观环境。地面标高高于老城区的紧邻新建区,应在新老城区结合处开挖河渠,拦截新区流向老城区的雨水。

4 小结

总之,上述对策措施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合理采纳、优化,以便系统、有效地解决城市防洪排涝问题。

参考文献:

发生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旱涝;灾害预测;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辽阳地处辽宁中部,太子河的两岸,属旱涝灾害频发城市。尤其是近些年,随着气候的变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旱涝灾害日益成为辽阳市最严重、最难解决的水安全问题之一,并日益成为影响辽阳市粮食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因此,对辽阳市旱涝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当地旱涝变化规律,有效防涝防旱,解决水资源危机,采取防灾减灾的工程性措施和非工程性措施,以减轻影响和损失,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

2 辽阳市及葠窝水库概述

辽阳市位于E122°35′04″~123°41′00″,N40°42′19″~41°36′32″,全市总面积4731km2,境内共有大中小河流29条,组成了太子河、浑河两大水系。全市共有水库9座,引、蓄、提水工程144座,地下水井4031眼,不仅负责本市农业、工业、生活用水,还承担着鞍山市局部地区人民生活用水、鞍钢等工业企业的生产用水及太子河下游的营口大石桥等市的农业用水。辽阳市主要自然灾害是水灾,本地区降雨量时间集中在7~8月,且经常有连续性大雨天气,境内危害较严重的是浑河和太子河。与此同时,旱灾也时有发生,并有加重趋势。据史料记载,自1950年以来,辽阳市曾7次遭受重大洪涝灾害,5次遭受重大干旱灾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葠窝水库位于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境内的太子河干流上,始建于1970年,1974年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它集防洪、发电、灌溉、工业用水、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属国家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按300a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a一遇洪水校核,相应库容为7.91亿m3,兴利库容为5.08亿m3,最高洪水位为102m,有效灌溉面积10.68万hm2,年农业供水量10亿m3,工业供水量1.12亿m3。

3 系统概述

为了减少旱涝自然灾害给辽阳地区造成的损失,有效的抗旱防涝,《辽阳市旱涝特征分析及旱涝灾害预测研究与应用》通过分析辽阳地区的旱涝特征,以BP网络、灰色模型(GM)理论和马尔可夫理论为基础,应用Spss和Matlab系统,建立适合辽阳市的灰色预测模型、马尔可夫过程的改进残差灰色灾变预测模型和灰色神经网络组合旱涝预测模型,研究优化模型为辽阳市旱涝灾害预测及其防治提供依据。其主要内容如下:

3.1基于气象 资料的辽阳市旱涝特征分析。

3.2基于马尔 可夫过程的改进残差灰色灾变预测模型的研究。

3.3对辽阳市 旱涝等级进行评估,建立适合辽阳市的GM灾变预测模型,并在辽阳市旱涝预测中应用。

3.4建立适合 辽阳地区的GNN组合旱涝预测模型,并在辽阳市旱涝预测中应用。

4 系统效益的实现方式与途径

本旱涝预测是通过对辽阳地区旱涝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适合辽阳地区的GM灾变预测模型和GNN组合旱涝预测模型,并在辽阳市旱涝预测中进行了应用。经2009、2010、2011年验证,预测结果精准,完全与实际相符。太子河流域葠窝水库率先采用该预测结果指导供水调度,加强了主体工程运行的可靠性,提高了水库的防洪、兴利效益,并最大限度减轻了控制范围内的旱涝灾害损失。

系统效益的直接来源是系统在正常年份、大洪水/严重干旱年份、极端水文和工程事件发生年份通过科学合理地改变水库运行方式实现的。改变运行方式就是将常遇调度方式改变为防洪预报和预蓄预泄调度方式。

防洪预报和预蓄预泄调度方式是适宜在降雨径流年内和年际变化不均匀地区实施的水库调度方式。这两种调度方式可在确保水库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增蓄有效洪水资源,达到减灾除害和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双重目的。

防洪预报调度方式是将洪水预报信息应用于水库调度,适当减少防洪库容,增加蓄水。

水库预蓄预泄调度方式是在适宜的洪水发生条件下,利用短期降雨预报和洪水预报在水库中预留水量,接到暴雨预报后再进行预泄,使下一次洪水到来之前,预蓄水量以安全方式全部泄出。

辽阳市旱涝特征分析及旱涝灾害预测研究投入使用之前,由于缺少精准的预报,葠窝水库不能实施防洪预报和预蓄预泄调度方式,限制了水库在适当的年份改变运行方式。旱涝灾害预测研究投入使用后,提高了洪水预报精度和调度方案的可靠性,增长了预见期,使水库实施防洪预报和预蓄预泄调度方式成为可能,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1 经济效益分析

辽阳市旱涝特征分析及旱涝灾害预测研究与应用的直接经济效益是指旱涝预测到发生灾害性干旱和洪水时,减免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这部分经济效益按假定无本旱涝预测情况下可能造成的灾害损失与有本旱涝预测情况下实际的灾害损失差值计算。

本文分别分析2009、2010、2011年通过施用旱涝灾害预测改变调度方式产生的直接防洪抗旱效益。首先计算这三年实际各类旱涝灾害损失;然后根据运行期实际发生旱涝灾害情况进行还原计算,求得假定无旱涝预测情况下,各类灾害损失。其中,单位旱涝灾害损失综合指标按2010年生产水平和价格水平调查和计算。以表1为例,逐项计算出农业防洪抗旱、林业、水产业等八项指标各年的直接洪灾损失值,综合后得出,防洪抗旱直接经济效益可达7425.71万元。

4.2 社会和环境效益分析

《辽阳市旱涝特征分析及旱涝灾害预测研究与应用》自2009年施用以来,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4.2.1 社会效益

主要有5方面:

4.2.1.1减免了在2009年因严重旱灾、2010年因严重洪灾致使辽阳地区和太子河流域葠窝水库上下游农、林、牧、渔等减产失收,造成供应紧张,影响人民生活或引起饥荒等社会问题,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性和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

4.2.1.2避免了因洪灾引起工商企业停业停产、学校停课等,影响社会正常运行秩序;

4.2.1.3缓解了洪水给居民的精神压力,减轻防洪抢险的负担,避免躲水逃洪的劳顿;

4.2.1.4减轻了组织灾区居民撤退转移和安置救灾的负担;

4.2.1.5避免了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居民的精神打击,减少抚恤、救济等负担。

4.2.2 环境效益上

尤其在避免洪灾使生态环境恶化,维持生态平衡的收益方面,主要作用有:

4.2.2.1避免了洪灾引起水质和卫生条件恶化,造成疫病流行,居民健康水平下降;

4.2.2.2避免了土地被冲毁、淤压,导致沙化荒废;

发生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防洪减灾;传统方法;高新技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与资产不断增加,即使发生同等规模的洪水,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也会不断增加。因此,减轻洪涝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应是防洪减灾的主要目标。自从工业化以来,治河手段迅速提高,对洪水的调控能力显著增长,曾一度助长人们战胜一切洪水“人定胜天”的信心。但是当美国所兴建的水库库容相当于多年平均年迳流总量的60%的时候,水灾损失却依旧在不断增长。反思之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人类必须努力适应自然,因为人类已经认识到,自己不能也不需要控制所有的洪水,但可以采取控制措施,也可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如今这一认识又转而成为世界治水的主流派,被各国普遍接受。当然各国之间自然地理条件不同,社会状况也差异较大,在具体实施方面,又有各不相同的办法。

一 社会化防洪减灾体系之构想

1、提高工程防洪标准

(1)尽先安排经过论证的重要控制性水库建设和病险库除险加固。大中型水库对削减洪峰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设想,在今后50年内全国水库总库容增加到1万亿立方米,达到可调蓄50%径流总量的目标是需要的。水库除调洪外,还有发电、灌溉、供水等多种效益,在水库上投资可谓一举多得。

(2)加固加高现有堤防。我国江河堤防绝大多数是土堤,是精华地区的防洪安全屏障,是防洪的重点工程手段。

(3)蓄滞洪区的运用和管理。垒国防洪规划确定100座蓄滞洪区,颁发了蓄滞洪区管理条例。但地方从发展经济出发,并未强调对蓄滞洪区的人口和经济实施必要的控制,以致有蓄滞洪区而难以启用。蓄滞洪区削减洪峰比临时决口的功效成倍增加,损失成倍减少,甚至在发达国家都是必不可少的防洪手段,因此,必须在强化管理和研究适当的开发方式方面下功夫。由于我国的江河洪水变幅较大,因此,蓄滞洪区在防洪工程系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防汛抢险实用技术现代化研究‘98洪水显示出部队在抢险中的重大作用。而对于一般汛情,地方抢险突击队的组织和培训是必要的。但是堤防战线长,现场交通、电力条件差,普遍应用高新技术设备困难,‘98抢险主要还是应用传统技术。因此,总结传统技术,同时应用现代设备、材料、工艺加以改进和完善是捷径之一。

(5)城市防洪中的雨洪排泄和利用。随着城市人口的聚集和政治、经济、文化地位的提高,不透水地面使水灾损失急剧增加。为改善城市防洪排水条件并结合水资源利用,应将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水灾害防御与水环境治理一起纳入城市规划与管理。将城市绿地高程降至下水道进水口以下,对于排洪和储蓄地下水有显著的效果。

2、调整社会以适应自然的减灾措施

这是针对洪水灾害社会属性的减灾对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加强环境建设发展与增长不能以透支生态环境为代价。加强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不单是防洪的需要,也是增加可利用水资源的有效途径。是改善中国大陆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东、中、西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的基本保障。

(2)预留洪水的容身之地,退田还湖,湿地保护。实施的关键在于居民的妥善安置,因此必须科学地论证,细致地安排。适度退田应有标准,例如:以农田丰歉为准,近10年中有一半以上年份遭灾者还湖;以综合效益为准;以是否妨碍行洪为准;以湖泊淤积趋势为准等。但最重要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必须以全局利益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3)加强法制建设以规范垒社会共同承担防洪义务。由于洪水灾害影响巨大,牵涉不同地区的安全和利益,有些防碍和削弱防洪运用的因素是水利建设本身所无法解决的,需要部门之间的配合,地区间的协调以及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因此尤其需要以法来统一协调各方权益和维护整体利益。在减灾社会化的推行中,需要依法办事。

(4)改进科学决策历史表明,治水方略的得失与资金投入和科学技术水平有关。而决策的科学化对治水成败更有广泛的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方针、政策和法规方面系统的宏观研究。事实上,作为科学决策基础的宏观方针政策研究在我国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 防洪减灾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防洪工程标准还不能一时达到较高标准,因此通过非工程措施达到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更属必要。随着现代通讯、计算机、风险管理等新技术,新理论的出现,在防洪减灾中也出现了全新的技术方法。在这一领域我国尚处于较落后的局面。因此,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可大大提高我国防洪减灾的能力和水平,投资少而效益大。

1、洪涝灾害动态实时监测技术研究

应用3 s技术对洪涝灾害发生后的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利用遥感监测淹没范围的变化过程,利用地面灾区淹没水深测量及卫星定位系统辅助遥感监测,再利用gis技术对大范围洪涝灾害实现用多媒体技术生动表现,提供洪涝灾害信息服务。

2、农业地区洪涝灾害减产幅度遥感评估技术

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资源的减少,我国粮食产量的波动将成为十分敏感的问题。通过对遥感信息的多层次分析,在对洪涝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的同时,判断灾后灾区粮食减产的幅度以利正确制定全国粮食供应计划。

3、洪涝灾害信息社会服务技术

洪涝灾害信息及其空间分布用gis及多媒体技术可为社会交通、旅游、商业、企业等各部门提供通俗、生动、直观的信息服务。有关水情,灾情、预报、预警等各种信息按不同行业的需求,以不同的方式提供服务。由信息中心统一加工后,通过网络系统供用户使用。通过及时、完善的社会信息服务,有利于各部门及时采取主动减灾行动,减少社会洪涝灾害损失。

4、流域产汇流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开发

目前流域的产汇流模型种类繁多,多有其限定的适用范围,如选用不当,则造成洪水预报的重大误差。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输入流域代表单元的降雨信息,可直接预测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对有较长系列观测资料的流域,可实现较高的精度。

5、复杂河道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开发

对复杂的河道,如网状河道、多沙河流、或改修河道,用一般水文预报方法难以准确,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适应新环境较快,经3—5年试用调整即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发生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城市;防洪规划;重点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 TV8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在城市建设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人们居住的方便、舒适和惬意,还应该考虑到自然灾害(如图1)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尤其是针对洪涝灾害时,城市规划应该有一套完整的方案加以应对,以尽量降低损害。然而,目前我国城市防洪设施还比较薄弱,城市防洪设施建设没有跟上城市建设的发展步伐,与城市的重要地位不相适应。为了确保城市发展和防洪的安全,我们必须要做好城市防洪的规划工作。

图1杭州洪涝灾害

当前我国城市防洪减灾的现状分析

(一)城市防洪标准低

城市的防洪标准和现有的城市规模和经济地位不对等,使得当遭遇洪水灾害的时候,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的损失较大。另外我国目前无城市排涝标准,针对城市防洪排涝规划设计还缺乏规范依据。

(二)城市调蓄雨洪能力减弱,城市内涝问题越来越突出

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城市建筑和硬质铺装必然会侵占城市的绿地和水域。从而导致城市地区的湖泊和洼地面积减少,致使城市调蓄雨洪的能力降低。当出现较大的洪水灾害的时候,城市内部的雨水得不到有效的排出,使得城市内积水排向河道的时间加长,易造成内涝。此外,有些城市的排水管网的建设相对比较滞后,或者对于城市管网的维护不到位,使得很多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不够、排水的标准相对较低。

(三)城市防洪排涝技术落后

城市的防洪减灾除了需要不断加强城市防洪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外,还应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的手段。比如说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洪水预报、预警系统、3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GPS卫星定位系统)等。然而,在目前我国城市防洪排涝过程中,对于新技术的运用还不够,特别是对城市老管网的布设、抢险、探测还缺乏预先防范的手段和措施。

(四)城市防洪排涝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备,补偿机制未建立

我国南方城市在夏季容易发生大规模的洪涝灾害,因此,我国防汛减灾应急管理部门在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组织体系、防洪预案、指挥系统、抢险队伍和防汛物资储备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管理体系,各级的地方政府也建立了相应的防汛减灾指挥部。然而,防汛体制的信息沟通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各级政府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联动机制还是比较薄弱,预报的预警信息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此外,受我国经济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城市防洪工程的设防标准也十分的有限。在遭遇特大洪水灾害的时候,目前尚未考虑在遭遇大洪水时城市中可以被淹没的区域及设施,受淹后又缺乏补偿机制。

(五)城市居民防洪排涝减灾常识贫乏、防灾减灾意识淡薄

洪水等自然灾害是我们无法去抗拒的,但是我们却可以尽量去降低损失。首先就必须树立起防洪的思想意识。然而,由于我国地理位置和气候的特点,南方城市相对于北方城市更容易出现洪水灾害。加之城市防洪宣传的不到位,导致很多居民对于防洪意识淡薄,直到发生洪水灾害的时候缺乏防洪减灾的技能,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时往往束手无策,在洪涝灾害发生的过程中不但不能成为防洪减灾的积极因素,反而成为防洪减灾救助的对象。

现代城市防洪减灾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正确合理的城市防洪标尺

在城市防洪减灾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并不是说标准制定的越高越好。再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历史上城市洪灾的情况,参照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出合理的防洪标准。

(二)确定合理科学的防洪设施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就应该把城市防洪设施纳入到设计当中去。需要根据城市的气象、水文、地理、自然等各种状况,拟订一套合理的、科学的抗洪设施。在城区的主要河道的两旁所建设的建筑必须设置防洪墙和防洪堤,并且设置重要的出水口和排水设施。抗洪设备的具体情况应该根据当地的水文情况来制定:一般而言,抗洪墙与堤坝的顶部高度应该是:历史记录的最高水位加上超出高度 1.0~1.5m 的高度建设抵挡洪水的墙,然后再设置安全的超出高度。此外,还需要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市政建设相关部门需要按照城区发展设计和城市抗洪设计的标准,合理的设置管道的位置、管径以及坡度,从而起到排洪的作用。如果是在一些地势相对较低的地方,不能够进行重力的排水的情况下,应该设置泵站,合理设置管道,使用强行的排水方法解决低洼地区的排水问题。

在设计排水管网的时候,需要掌握雨季时候最大的下雨流量、径流系数高、路面渗透系数低、建筑物稠密等情况,计算抗洪的系数。

(三)推进和谐生态美丽城市防洪设施建设

除了加强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特点,将易于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变为生态园区。从而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当做抗洪的主要目的。依据历史上城区中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以及发生的频率和次数等,将危险区域的建筑物实行改迁,重建河道洪水断面,并且将危险地区改造成为林地、湖泊或者公园等生态区。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洪水灾害带来的严重损失,还可以美化城市的环境,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四)城市设施建设与防洪设施建设并举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城市建筑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加剧了对城市环境的破坏力度。因此,我们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还应该考虑环境的因素。我们可以重点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废土和废渣,一定要严禁将此类废土和废渣倾倒到河道中。第二,在地产开发和城市建设的时候,不能侵占原有的河道,不能破坏原有的圩堤沟河;第三,沿河道路的建设以及旧城的改造一定要抬高地基从而起到抗洪的作用;第四,对于河道上面的违章建筑一定要严厉打击,发现后一律拆除,确保河道干净整洁,促使河道流水的功能加强;

(五)生态型河道治理

对于城市防洪抗灾来说,河道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河道排洪的能力,减少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河道治理而言,政府需要颁布相应的法规政策,对于侵占河道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同时河道的治理不仅仅以单一的防洪为主要目标,应该以生态为主线,综合环境保护、休闲及感知需求进行治理。从而降低洪水的发生的概率,也就变相的解决了洪水灾害问题。

在当前,生态型河道治理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体现了河道防洪工程由以往的改造自然转变为回归自然、顺应自然的治理理念。

(六)城市防洪工程设计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创新意识

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必将为城市防洪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新的契机。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发挥出人类的饿聪明才智,不断创新技术、新设备,以提高城市防洪的能力。这就要求广大的城市规划设计人员结合现代城市的可持续生态发展观念,既要有长远的观念。创新是一个产业、一项工程的精髓,是技术进步的动力。我们需要鼓励因地制宜的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从长远来看,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也需要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加强沟通和协调,加强技术融合以及信息反馈的速度,从而带动整体设计水平的提高。

总之,人类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却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尽量降低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影响。针对洪水这种自然灾害,在进行规划建设的时候,就应该从管道的设计、地下水排放、城市防洪排水设施的建设入手;另外,需要对于河道进行相应的整治,以确保洪水发生时河道可以起到排洪的重要作用。人们应该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提高自身承受洪水风险的能力,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彭佩,禹华谦,袁浩.我国城市防洪规划与实践研究[J].四川建筑,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