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盲蝽特征及发生状况

盲蝽特征及发生状况

目前樟曼盲蝽在上海18个区县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表2)。从株害率看,绝大多数调查点的为害率均为100%。从为害程度来看,黄浦区陆家浜路东方苑虫情指数最高,达到了86.25%;徐汇区挹翠苑、静安区四合花园、闵行区闵行东方花园、奉贤区古华新村、崇明县长江农场及松江区松江中山西路的虫情指数超过80%,分别为83.50%、85.00%、81.25%、82.50%、80.50%和83.25%。仅静安公园、古华园、广中路和长兴岛橘园度假村4个调查点未发现为害踪迹。根据各区县调查数据,比较不同类型绿地樟曼盲蝽的发生程度(表3),从表3可知,4种类型绿地发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F=5.8620,p=0.0017)。其中,居民区绿地发生程度最为严重,其次是行道树和生态防护林绿地,而公园绿地内发生最轻。

本文通过系统深入的观察,发现了樟曼盲蝽的初产卵与即将孵化卵、雌成虫与雄成虫、各龄期若虫之间的形态差异,补充了该虫形态学上一些特征,为野外调查及更深入地开展该虫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樟曼盲蝽的观察发现,该虫的卵主要产于叶柄组织内,极少数卵产于叶片主脉内,这一现象多发生在较大的且主脉宽度在1mm以上的香樟叶片上。调查中并未发现卵产于嫩梢皮层内,这与包春泉等[1]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2008-2009年,樟曼盲蝽在上海、浙江地区为害严重,局部地区香樟长势十分衰弱。针对这一严重态势,本研究在2010年开展的樟曼盲蝽在上海全市范围的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樟曼盲蝽在上海18个区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本研究以目测樟曼盲蝽为害后形成的褐色斑面积大小来评估该虫的为害程度,并且调查过程中选取的叶片为质地较硬的老叶。结合香樟春秋两季萌发嫩梢的特性考虑,这一结果只能反映调查时间之前樟曼盲蝽在该地点的为害情况,调查点的虫情指数>0,只能说明该虫曾在该调查点为害。樟曼盲蝽为害香樟叶片后形成褐色斑,是该虫为害初期的症状,当为害较严重时,会造成香樟大量落叶,严重影响香樟的生长势。了解樟曼盲蝽在某地区的发生情况应包括该虫导致的叶片褐色斑和香樟非正常落叶两方面的危害。

比较2010年与2008、2009年上海市香樟非正常落叶情况可知,2010年樟曼盲蝽的发生较前两年轻。分析其原因主要有:(1)前两年相关养护单位缺乏对樟曼盲蝽的认识和防治意识,甚至出现误诊的情况。而从2009年起,该虫的危害和包春泉等[1]的报道引起了各养护单位的重视,2010年初加强对其防治工作;(2)与樟曼盲蝽喜欢在生长势旺盛、叶片大而浓绿的樟树上产卵的生物学特性有关。2008、2009年该虫为害香樟后,破坏了香樟植株的生理功能,导致秋梢萌发不整齐,抽出的枝条纤细,叶片小,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的生长衰弱,从而造成2010年樟曼盲蝽种群食源不充足,继而导致虫口密度下降,为害程度减轻。樟曼盲蝽为害减轻后,香樟长势会逐渐旺盛,这是否是由于香樟具有超补偿效应以及这一效应如何进一步影响该虫发生动态,还有待研究。

比较樟曼盲蝽在不同类型绿地内的发生程度发现,该虫在公园绿地、居民区绿地、行道树绿地和生态防护林绿地内发生程度差异显著,其中,公园发生最轻,居民区发生最重,故该虫的发生情况与小环境条件及养护质量密切相关。从调查的情况分析,小环境好,养护条件到位的地区,该虫发生极轻,甚至不发生;而养护差的环境,该虫发生较重。因此对于该虫的防治难度并不大,关键是养护到位,保质保量,即能很好控制该虫的发生。

本文作者:王凤作者单位: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文档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