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气候变化;旅游;相互影响;进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0)02-0091-06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最活跃、发展最快的科学领域之一,研究方向从认识气候系统基本规律的纯基础研究发展到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的研究;从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扩展到研究人类如何适应和减缓全球气候的变化。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也是增长最快的产业,而且随着个人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加和运输网络的改善,旅游业未来还会有较大的发展。正如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FrancescoFrangialli)所说:“气候变化是真实存在的,它的影响已经得到证实。旅游部门必须在寻找对策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2003年以来,气候变化与旅游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对一些关键的科学问题有了新的和更深入的认识。

1 气候变化对旅游影响的研究回顾

早期气候变化和旅游相关的论文主要涉及北美滑雪业和一些小岛。第一次气候变化对全球旅游影响评估的研究出现在1998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组织的会议上,1999年了其研究结果并在2000年1月悉尼大学举行的千年旅游和接待业会议上报告,随后又在2001年出版。这次会议提交了200多篇关于21世纪旅游业如何变化的论文,但关于气候变化和环境对旅游影响的只有2篇。旅游界对此只有一些有限的讨论,如生态旅游,慢慢地才扩展到气候变化和环境对旅游的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后,气候变化对旅游的影响研究仍然较少但开始增加,尤其是以下3个方面:一是将天气气候因素作为函数建立了旅游行为的统计模型,二是对旅游目的地气候的研究,三是将旅游目的地的天气条件作为旅游吸引力指数。

2003年以来,气候变化与旅游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在2003年春季,两个关于气候变化对旅游影响的会议分别举行。一是2003年4月在突尼斯吉尔巴(Djerba)世界旅游组织举行了第一届气候变化与旅游国际大会。大会认为,气候变化对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流有多方面的影响;由于使用化石燃料和排放温室气体,旅游业也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是2003年6月在米兰由欧洲科学基金(ESF)资助的研讨会,此次会议第一次将科学家组织到一起来研讨气候变化、旅游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会议拟定了一个科学计划,形成了一个提高关注力的战略方案,建设了一个网站(),最后成立了研究气候变化和旅游业关系的研究组织。世界旅游组织以后又开了几次相关会议,这些会议引起了科学界(包括IPCC)和旅游界对气候变化与旅游相互影响的关注。这些研究都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京都议定书的框架内进行的。如“影响”、“脆弱性”、“适应性”、“减缓”、对国家之间应该减少温室气体而进行的国际谈判和可监管手段(可交易许可证,清洁发展机制)等官方定义都影响着研究的新方向。

斯科特(Scott)整理了从1936年以来有关气候、旅游和娱乐业研究的文献目录并定期更新。从这些文献目录来看,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文献主要是研究旅游者、旅游和户外休闲活动对气候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文献开始分析气候变化对旅游活动(特别是滑雪)的潜在影响,20世纪90年代的许多文献对旅游活动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进行了研究。2006年,Journal of SustainableTourism以气候变化、旅游和环境相互作用问题为主题出了一期专刊。在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与联合国环境署、世界气象组织等于2007年10月1~3日在瑞士达沃斯联合举行了第二届气候变化与旅游国际大会,讨论了有关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和观光旅游业对其所带来的影响。2007年11月在英国伦敦举行了气候变化和旅游部长高峰论坛,一致赞同达沃斯宣言。最近由生态旅游学会(The Ecotourism Society,TIES)、挪威生态旅游学会和UNEP共同组织的、在挪威奥斯陆召开的全球生态旅游会议(Global Ecotourism Confcrence 2007,GEC07)认为:气候变化对生态旅游所依赖的资源产生越来越明显的影响。2008年世界旅游日主题就是“Tourism Responding to the Challenge of Climate Change”。

2 气候变化对旅游影响的研究方法

气候变化影响研究可分为定性和定量研究两大类。定性研究依赖于专家对气候变化可能影响的意见。尼科尔斯和阿尔茨海默氏(Nicholls&Hoozcmans)、佩里(Perry)对地中海,盖博(Gable)对加勒比海地区,华尔(Wall)对加拿大湿地,克虏伯(Krupp)、罗曼(Lohmann)对德国海岸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定性研究,这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都各不相同。而近期的研究更是使用了调研、情景分析、对游客及旅游业从业人员访谈等分析手段与方法。威特(Witt&Witt)研究表明,已有研究很少使用如德尔菲法(Delphi)和情景投影法(scenario projection)等定性预测技术。不过坎利夫(Cunliffe)通过德尔菲法总结了专家对自然灾害(如气候变化)对热带海岸带旅游发展影响的意见。这些研究提供了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信息和变化的可能方向,但并未提供气候变化对目的地旅游需求影响的具体评估结果。

定量影响研究方法可分为4类:一是预测气候变化给当地旅游服务供给带来的影响。阿贝格(Abegg)分析了温度变化对雪的厚度和覆盖面积的影响及其这些变化对滑雪季节长度和滑雪设备可用性的影响。相似的研究有对苏格兰、瑞士、奥地利阿尔卑斯地区和加拿大冬季体育旅游的研究。这些研究强调气候变化对目的地旅游活动及旅游服务供给构成影响的自然条件进行评估。

二是利用旅游气候指数预测气候吸引力的变化。如斯科特和麦克博伊尔(Scott&McBoyle)应用旅游气候指数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北美城市旅游的影响。方法是根据这些城市的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排名,并考察了与旅游膳宿花费的关系,然后利用气候变化情景数据重新计算了这些城市20世纪5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的排名,结果表明,这些城市的旅游吸引力在此两个时段都将提高,而且春季是4个季节中提高最大的季节。作者还预测了 加拿大城市旅游膳宿税收的增加。阿梅龙和文纳(Amelung&Viner)也利用旅游气候指数对欧洲的旅游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个地方的旅游吸引力以非线性的方式取决于当地的气温、降水、湿度和风速。他们利用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的月数据计算了空间分辨率为0.5°×0.5°指数值,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将使旅游流向更高纬度和更高海拔转移。除此之外,一些旅游目的地旅游人数将由夏季向春秋季转移,而在另一些旅游目的地旅游人数将由春秋季向冬季转移。阿梅龙等应用旅游气候指数方法对气候变化导致的旅游流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马特查拉奇(Matzarakis)使用热力舒适度指数对希腊进行了研究,认为此类指数不适合用来进行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因为其分辨率太低。此外,德・费塔斯(De Freitas)批评说,许多已有旅游气候指数是主观的。

三是利用旅游需求和天气、气候间的统计关系来估计旅游需求的变化。旅游气候指数方法忽视了与目的地市场定位的变化和客源地气候的变化,应用共享旅行成本模型(Pooled Travel Cost Model,PTCM)仍存在这样的局限。不过,他们估计了旅游需求和一些气候变量的关系。安格纽和帕鲁蒂科夫(Agnew&Palutikof)运用旅游与天气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国内游及国际出入境旅游进行了模型分析。福岛等(Fukushima,et al.)、琼斯和斯科特(Jones&Scott)应用统计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过去参加滑雪活动和到访保护区的参与率与未来气候变化的情况。不过,皮尔斯(Pearce)强烈警告研究者不要把所有旅游活动看成是一样的。除气候外,不同人群有许多不同的出游动机,不一定存在参与关系上的统计意义。通过使用如调查、访谈和焦点群等方法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可能会避免这个均质化问题。

四是基于经济学理论的定量分析和系统仿真等模型。如汉密尔顿等(Hamilton,et al.)提出了一种追踪描述国际旅游者在207个国家间旅游流动状况的仿真系统模型。该模型以1995年全部出入境国际游客数据为统计基期标准,构建了一个国际间旅游的双向流动矩阵,分析了气候变化、人口数量和人均收入变化对国际旅游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中长期来看,旅游将增长,但气候变化的影响要小于人口和人均收入变化的影响。

3 气候变化与旅游研究的热点

气候变化对冬季旅游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滑雪被认为是特别脆弱的,并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麦克博伊尔和华尔等(McBoyle&Wall,et.al.)对大湖地区的研究表明随着气温和降水的增加,滑雪季节长度会缩短。科尼希和阿贝格(Koenig&Abegg)估计若气温上升2℃,瑞士只有63%的滑雪地区有下雪的保障。白令和查拉姆察(Breiling&Charamza)分析了奥地利所有地区气温变化2℃对季节雪盖的影响,他们估计这些变化将减少滑雪季节长度和滑雪设备的可用性。气温上升将对低海拔地区旅游胜地产生强大影响,有些将消失,有些将变得花费更贵。哈里森等(Harrison,et al.)对苏格兰、阿贝格、埃尔萨塞和梅舍里(El-sasser&Messedi)对瑞士、库帕梅奇(Kuoppamaeki)对芬兰、斯科特等对加拿大的冬季体育运动旅游进行了相似的研究,这些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将导致自然滑雪条件的普遍衰退。

福岛等模拟了日本7个滑雪地区滑雪者人数与气温、降水和雪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气温上升3℃滑雪者减少30%。白令等(Breiling,et al)估计气候变化对雪盖的影响将使澳地利低海拔的旅游胜地处于危险中,旅游税收将减少10%。考虑旅游经济乘数效应,税收将减少30%,约占澳地利GDP的1.5%。斯科特等利用花费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加拿大东部高山滑雪的经济影响。加J。科隆(KiJnig)等发现在边际条件下,一些澳地利和瑞士的滑雪者可以到任何其他地方滑雪(空间替代)、少滑雪(时间替代),甚至放弃滑雪活动(活动替代)。

气候变化对旅游需求影响是研究的另一个热点问题。卢米斯和克里斯佩(Loomis&Crespi)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美国8种游憩活动的影响,他们估计旅游需求与游憩活动日气温高低和降水量的大小有关。在2060年,气温上升2.5℃、降水减少7%的情景下,他们预测滑雪日数急剧减少(-52%),打高尔夫球和在海滩的日数增加14%,去水库的时间增加9%。门德尔松和马考夫斯基(Mendelsohn&Markowski)用同样的数据估计了气候变化对游憩活动的影响。利用随机访问方法,理查森和卢米斯(Richardson&Loomis)发现气温是科罗拉多落基山脉国家公园旅游决定性的积极因素。此外,根据气候变化情景,他们估计到此旅游的人数将从现在的9.9%增加到2020年的13.6%。以上3个研究都是考察气候变化对美国各州旅游目的地旅游需求的影响。安格纽和帕鲁蒂科夫则从全国的角度考察气候变化对英国国内和国际旅游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温度每增加1℃,英国国内旅游需求将增加1%~5%。麦迪逊(Maddison)研究表明,根据到21世纪30年代的气候变化情景,夏季温度每增加2℃,降水减少15%将导致从英国到希腊的旅游减少1.3%,到西班牙的旅游则增加2.2%。气候变化的间接影响是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滩侵蚀将减少旅游需求并增加对海岸带规划限制的要求。根据盖博的研究,加勒比海岸带地区将因海滩的减少旅游需求而下降。文纳和安格纽(Viner&Agnew)描述了英国最流行的旅游目的地的气候和旅游市场状况,讨论了从21世纪20年代~50年代气候变化对目的地旅游需求的影响。随着温度的上升和湿度的增加,目前那些温暖的旅游胜地如东地中海地区旅游吸引力将下降,而夏季天气变得更舒适的地区旅游吸引力将增加。

从已有文献来看,气候变化对旅游需求影响的研究有以下的不足:一是这些研究都是依赖于已知的气候变化的自然影响或作者意见的综合,缺乏直接结合旅游需求或旅游供给的研究。在考察旅游业对气候变化脆弱性时,很少研究考虑地方旅游需求和供给是同时变化的,目的地间的替代可能性在所有研究中被忽视了。第二,研究都是集中在特别的目的地或个别客源国。第三,在有关预测研究的文献中,环境特征被假定为固定不变的,而只有经济变量是变化的。

旅游在很多方面都是对气候变化敏感的。门德尔松和马考夫斯基认为未来气候变化对户外游憩有3个方面的影响:(1)夏季更长和冬季更短改变了游憩机会。(2)游憩活动总体舒适和愉悦上的变化。(3)游憩体验质量的变化。这些变化源于不同的游憩活动需要不同的气候条件。达沃斯会议“气候变化和旅游业:应对全球气候挑战”的报告认为:(1) 气候变化对旅游部门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2)气候变化的模式变化有可能引起某些重要气候地区旅游业主要旅游流的改变,如北欧地区、地中海地区和加勒比海地区;(3)最不发达国家的沿海、山区等地区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可能特别容易受到影响。杜波依斯(Dubois)认为气候变化将引起3种不同类型的问题:(1)气候变化对旅游气候和环境资源的影响。(2)旅游对气候变化的影响。(3)控制温室气体(GHG)的政策对旅游业可能产生的影响。UNWTO的最新报告认为气候变化将对旅游产生4大方面的影响:(1)直接气候影响;(2)间接环境变化影响;(3)温室气体减排政策对旅游流的影响;(4)间接社会变化影响。

评价旅游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气候变化与旅游“相互作用”的第二个层面,这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旅游业是温室气体的一个重要排放源,这主要是在旅游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二氧。化碳和其他一些温室气体(氮氧化物等)和一些具体的现象(如飞机尾气形成的卷云)。旅游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也是增长最快的产业部门,对气候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由于旅游的交通运输、住宿及其他相关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占总排放量的4%~6%。(2)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市场预测结果显示,若不采取环保措施,在未来的30年内,二氧化碳的排放将增加1.5倍。戈斯林等(Gfissling,et al.)认为为了在旅游业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应该采取综合协调的方法。目前,部分学者已经对一些局部地区、小经营者或者独立游客进行了评估。由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谈判,今后应以国家为单位来评估旅游对气候变化的贡献。

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范文第2篇

【摘要】:近年来,全球经济社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的增多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全球水文与水资源也出现了变化。基于此,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对维护生态平衡与水资源保护,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全球气候变化实际,探析水文与水资源的发展变化趋势,并提出行之有效的保护策略。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文;水资源;气象研究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全球气候变暖为最主要特征,全球气候呈现出深刻的变化,并突破了传统的地域性限制,演化为全球共同的问题[1]。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和水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不同地域,水文和水资源分布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巨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水文和水资源问题是重要的科研问题,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探寻有效的保护路径,是现代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

1、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和水资源的影响

1.1对水循环产生的影响

水是地球生命诞生的基础,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水资源系统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都产生直接的影响。水资源是一个体系性的系统,对气温、大气环境等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入,水资源变化也反作用于人类,并直接影响到水循环系统。基于此,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和水资源产生了深刻影响,并制约了人类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1.2对水资源的影响

作为一种循环资源,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存资源。在资源分布上,水资源分布具有不平衡性,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入推进,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平衡性[2]。从人类利用角度来看,水资源具有循环性特征,但是全球气候变化可能打破这种循环平衡,当水资源平衡遭到破坏以后,对于人类生产、生活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水资源通过蒸发、降水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平衡与再利用,但是全球气候变化却打乱了这种平衡,对水资源的管理与开发产生深刻的影响。

2.3对供水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于供水产生深刻的影响。举例来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全球降水分布会发生变化,导致洪涝灾害产生,同时干旱地区将更加炎热缺水,造成水资源的不平衡性,进而对于供水也将产生更强烈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探寻全球气候变化对于供水的影响,是现代环保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探寻全球气候变化对供水的影响,并探索其中的规律,可以总结出科学策略,指导水库、水电、水质等工作,提升水资源利用水平。

2、减小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和水资源的影响策略

2.1强化水资源供需与管理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强化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水平,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水文和水资源特征也产生了较大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分析水文和水资源分布特征,并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变化特点,总结出相应的管理和利用方式,对于维护全球水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强化水Y源的利用与管理,要建立水资源利用与管理体系,通过全球化的制度构建,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水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稳定,避免水文和水资源的系统性风险,进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于水文和水资源产生的不利影响,适应当代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

2.2加强节水高效利用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加强节水工作,通过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保护水资源,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和效率,实现水资源保护目标。保护水资源主要由于两条路径,一是保护并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主要是通过节约用水、采用节水型用水方式等方式实现;二是减小污染物排放,加强污水处理及排放的监管,特别是对水资源污染严重的能源行业,减小水资源的污染。强化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寻求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方式,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4]。相关水文和水资源保护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全社会参与到水资源保护工作中来,让社会公众养成环保意识,通过深入的宣传教育,提升水资源保护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实现水资源保护目标。

2.3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全球气候背景下,强化水文和水资源保护水平,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制度保护体系,提升水文和水资源保护的总体水平,提升水资源保护效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入,水文和水资源保护问题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要不断加强体制改革,提升水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推动水资源保护工作不断提档升级,通过制度的有效约束,形成相应的保护体系,进而减小全球气候变化对于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并为相应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武器[5]。

2.4践行环境保护理念

人类活动的加剧,造成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强化水文和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水平,必须践行环境保护理念,对于自然环境心存敬畏,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在实践工作中,要注重日常环保工作,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科学应对水文和水资源问题。水文和水资源系统具有体系性特征,发挥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要形成全局化的环保理念,提升水文和水资源保护工作总体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水文状况与水资源分布也发生了变化,探寻水文和水资源变化的规律,对于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寻找并落实保护水资源的有效方式,是当代水文水资源工作长期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政府部门、水文与水资源专家和社会公众的长期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康宁.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32):1458-1458.

[2]胡洋洋,李晓宏.全球气候变化对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J].环球人文地理,2015(22):260.

[3]张永勇,张士锋,翟晓燕等.气候变化下石羊河流域径流模拟与影响量化[J].资源科学,2013,35(3):601-609.

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范文第3篇

同地球上空气每时每刻都在运动一样,一般情况下,太阳最上层大气也稳定地向外空间射出由质子和电子等组成的等离子体流。因为这些带电粒子在宇宙空间中运动与地球大气的流动有着相近的物理特性,因此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太阳风”。

与地球上12级台风每秒32.5米以上的风速相比,太阳风的风速则猛烈得惊人,一般为每秒350~450千米,而在太阳风暴爆发时,速度更可高达惊人的每秒800千米,是地球上最强风暴风速的上万倍。幸运的是,普通的太阳风所含粒子密度非常低,每立方厘米只有几个到几十个粒子,对地球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太阳风暴粒子含量较多,因此,对地球的影响就会很大。当太阳风暴射出的带电粒子到达地球时,就会对地球磁场造成巨大影响,引起磁暴。进入20 世纪以来,人们发现,磁暴会影响无线电接收,各种电子设备乃至大型电网也会受到影响,对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健康也会带来威胁。在磁暴期内,曾经发生过部分地区无线电和电视传播中断、北美供电系统停运、前苏联的“礼炮”号空间站脱离轨道等灾害事件。

但是,太阳风暴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益处。对那些不惧严寒的摄影爱好者而言,太阳风暴爆发给他们带来了绝好的艺术创造机遇。例如,此次太阳风暴所携带的大量电粒子袭击地球,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绚丽地引发了罕见的北极光,挪威出现了罕见的“凤凰状”极光景色(图2)。

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家而言,此次太阳风暴的爆发意义也不一般。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太阳是地球上一切活动(包括气候系统)的终极能量来源。长期以来,研究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机制一直是国际科学界的一个热点。特别是对工业化革命以来的全球变暖原因的探究,更是引发人类活动影响占主导还是自然变化(包括太阳活动的作用)的科学论战。对研究太阳活动以及太阳对地球气候影响的科学家而言,由于此次太阳风暴代表着新太阳活动周已经到来,并可能将在2013―2014年前后到达新的最强期,而这段时间太阳活动的日趋活跃,造成空间天气事件频繁出现的可能性增大,这给科学家们分离源于太阳和人类的气候效应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时机。

第二,由于近年来太阳活动出现了一些异常表现,一方面可能是由其内部所发生某种未知的变化引起,另一方面也可能预示1920年以来的强太阳活动期可能即将或已经结束,而这都可能对未来地球环境和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也受到全球科学家的高度关注。

对于太阳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机制,科学家已经提出了至少三种可能。包括太阳总辐射机制。通俗讲,就是太阳活动造成达到地球表面总辐射能量变化,直接引发了气候变化。根据这个机制,为了降低目前全球变暖的趋势,国际上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向太空发射面向太阳的数万个小镜子,阻挡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科学设想。而另一部分科学家提出太阳短波辐射变化机制。他们认为太阳紫外辐射变化能引起地球中高层大气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比如臭氧的变化),再通过大气系统内部物理化学过程将变化传递到下层大气,引发了天气、气候变化。第三种机制是能量粒子(包括太阳能量粒子和银河宇宙射线)机制,该机制认为太阳活动首先影响地球空间天气,通过对地球某些特定区域云微物理过程的影响,导致云层宏观特征变化。这在短时间会引起包括降水、温度等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而长期积累,就会引起全球云的时空分布变化,最后导致全球辐射能量平衡变化,从而引发气候变化。

总之,虽然太阳长期变化会对地球气候的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影响已经形成了广泛的科学共识,但是,在百年和十年这样相对较短的时间尺度上,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尤其对近一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如何,科学界目前还存在争议(图3)。随着新的探测手段的出现,对太阳活动在科学认识上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家将会充分利用新太阳周到来的机遇,探明太阳―气候之间关系,以区分源于太阳活动和人类活动的气候效应有关物理机制,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范文第4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弊端也在不断显露,随之带来的就是过度的开发,使然环境受到了极大的污染,21世纪以来,由于经济的过度膨胀开发,使得全球变暖现象严重,人为的破坏严重影响了气候变化,从而在国际上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因为气候变化给水文水资源带来的巨大影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活动,破坏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水资源对人类的发展不可或缺,本文就气候变化与水文水资源之间的联系,以及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分析,提供出解决水资源污染缺乏方案。

【关键词】

气候变化,水文水资源,影响分析

近年来温室效应严重,人为排放二氧化碳使其不断增加的温室气体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变化严重又可能给各个地区带来强烈的自然灾害,例如干旱,洪涝等,这就对我们的水文水资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用,所以研究气候变化与水文水资源之间的联系,找出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具体影响,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缺乏污染问题。

1.气候变化与水文水资源的作用关系

就我国来说,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加剧了气候的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已经相当严重,极大的破坏来了生态环境的稳定跟可持续发展,纵观全球来说,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到到达了一个临界点,近几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地区发生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追究其原因,就是由于一系列的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对水资源的破坏。气候的主要变化就是全球变暖现象,平均气候升高,就会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的变化,例如气候上升将会引起海平面上升,当海平面上升到一定范围后,就会破坏生态环境的稳定,全球变暖趋势不断加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那些冰川海洋的融化,一些积雪开始消融,导致海平面不断地上升,再加上温度上升对水的一个扩张作用,这样循环往复不断地恶化,就在一定的情况下影响了降水的正常稳定情况,加剧了洪涝以及干旱的发生几率,长此久往,只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全球继续变暖,气候变化更加莫测,对水资源的影响也是更加严重,生态环境持续破坏。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就更大,用水增加,污水排放也就更多,水文水资源污染更加严重。气候变化会对水循环造成极大的影响,可利用的水资源数量将会减少,水资源在空间跟时间上的利用也会重新分配,这就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的生存跟发展造成了阻碍。

2.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目前,在全球范围上都产生了明显的气候变化,它的显著特征就是气温的逐渐上升趋势,全球变暖就会引起水文循环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降水的功能,使得不同地区的洪涝干旱灾害严重。为了生态环境的稳定,也为了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就要去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具体影响分析。研究气候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有利于我们保护整个生态平衡,对于环境保护,以后的可持续发展,运行规划管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很早就开展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通过大量的研究以及现存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大致清楚的知道目前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冰川积雪的影响。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温室效应严重,这就造成了一部分的冰川积血融化,冰雪的提前不正常消退必定影响着河流量以及流向,这就造成了那些高纬度地区依靠积雪冰川的正常消融的水资源减少,在持续的升温作用下冰川积雪甚至能够完全消融,到时候高纬度地区的水源将消失,威胁着人们的生活。气候变化对河流的影响。气候变化对那些河川径流起着很大的影响力,气温变化,不仅会使河水的流向发生变化,还会使河水缩减,部分地区将大面积出现河流干枯现象,再加上人们的污水排放,对河流的污染就更加严重,严重影响了水文水资源。

气候变化对降水量的影响。全球变暖现象,不仅在气候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还会通过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彻底的威胁着人们的生活。气温升高,就会使海洋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另外温度的升高也会使海水扩张,从而蒸发量增大,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长期作用下,必定会使降水量发生严重的变化,使得一些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特别是对干旱地区的危害更大,会加剧干旱的程度。降水量发生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江流湖泊的水质,在持续恶化的基础上,加速了水资源的污染匮乏,也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导致的缺水问题。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本身就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地加大,用水量的增加也造成了排水量的增加,一些废水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不仅会污染水源,还会加剧环境的破坏,这就使得水资源更加的紧张。目前干旱跟缺水情况严峻,甚至在非洲一些干旱地区加剧缺水现象更加严重。水资源有限,如果再这样继续的不合理利用,只顾经济的发展,忽略经济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就会使水资源的可利用率大大降低,这就导致在不久的未来缺水问题严峻。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非常巨大,水资源的储备减少,又会影响自然生态以及社会经济,人文发展的各个方面。

3.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研究进展

国际上很早就出现了关于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世界气象组织就概述了气候变化水文水资源影响,国际上多次进行气候变化评估,以及探索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分析,国际上成立有专门的气候变化组织,并且举办有多场科技大会,探讨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问题,探索研究在人类活影响下,全球气候变化与水文水资源的影响规律。我国也开展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资源的研究分析,分析在不同地区,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具体影响,通过降水,气温,水蒸发等的变化来具体研究影响规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进行提前控制。

4.研究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为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证水文水资源的合理运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情况下,研究对水文水资源的优化管理,水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环境因素,气候变化如此急速,就要求我们要保障水文水资源的正常运行。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气候变化已经开始通过降水等变化使得海平面上升,导致一系列的干旱洪涝灾害,尤其是对干旱地区来说,旱灾更为严重,气候变化与水文水资源的变化紧密联系,这就需要一些相关人员加快对水文水资源的分析进展。经济建设是很重要,但是,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短暂的经济进步,目前不止各个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干旱洪涝,还有一部分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我们要对这些水资源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一些工厂的废水污水排放要经过净化处理,不能污染水资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气候变化情况,并且要有相关专业人员,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气候变化跟水资源的关系,掌握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具体影响。在现存的环境下,也要加大对干旱缺水地区的供水,对于洪涝多发地,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5.结束语

正确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了解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在发展的同时要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要学会关注气候的变化,减少对大自然的伤害,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而达,气候变化与人类,2011,01(1),50-86

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移民;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11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214-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大多数国家的人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在人民安居乐业、享受生活的同时,逐渐恶化的气候导致的世界各国频频出现的极端恶劣天气现象却成了现阶段人类社会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1]。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的确在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经济,但在另一方面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环境却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越来越多的国家出现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引发的人口迁移现象,以及气候移民所导致的人道主义危机、难民潮、地区冲突等问题。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不得不在气候变化问题日趋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和重视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在中国,由于气候变化而引发的气候移民现象也十分的普遍。因此,中国也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最大受害者之一。

近些年,随着各国、各地区恶劣天气的不断出现,由天气因素所引起的移民潮―气候移民”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新关注点。气候移民,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以及周围环境所现有的生存条件由于不断受到恶劣气候缓慢或突然的不利影响,迫使人们不得不被迫或主动、暂时或永久离开其原有家园进而迁移到其他地区或国家的人或人群。总体看来,现阶段气候变化的类型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点:

1.自觉型气候移民和被迫型气候移民。自觉型气候移民是指:由于气候的突然或缓慢的变化,对人们的生存要求或生产生活造成了相对不利的影响,人们在相关气候政策影响的作用下,自觉暂时或永久离开自己家园的群体。被迫型气候移民是指:由于气候的突然或缓慢变化给所在城市的居民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造成人们难以在原居住地更好地维持生计和生活,从而迫使人们不得不被迫地暂时或永久地离开自己的家园,以抵御或减轻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

2.长久型气候移民和短暂型气候移民。长久型气候移民一般情况下是由气候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引发的长久性环境改变,人类选择的以个人形式或群体形式进行的永久性迁移。短暂型气候移民通常是指由极端突变性气候灾害风险引发的环境暂时性变化,人类迫于外部环境的压力而暂时的离开家园。

3.国内气候移民和国际气候移民。国内气候移民通常是指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相关因素引起的人类生存环境逐渐改变,从而出现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区域和城市之间进行迁移的人或人群。国际气候移民一般是指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人类生存环境改变,造成国与国之间进行迁移的人或人群[2]。

总之,不论是哪种类型的气候移民,这种“移民”都是由于气候环境的恶化造成的,但根本原因还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国际红十字会表示,环境灾害已经超过战争,成为迫使人们背井离乡的主要原因。据伦敦慈善团体基督徒互援会估计,目前全世界有1.63亿人被迫离开家乡。从现在到2050年为止,将再有2.5亿人为了逃离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洪水、旱灾、饥饿、飓风而离乡背井,有5 000万人的家园将被天灾吞没,另外还有5 000万人会因为严重的侵犯人权和区域冲突而前往他国避难[3]。气候变化最主要、最明显的表现是全球气候变暖,地球周围环境和人类社会因此而变得危机重重,严重影响和阻碍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气候变暖导致冰川不断融化、海平面逐渐上升,造成许多沿海国家和岛屿遭受淹没和风暴潮。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变化产生的一系列不可逆的后果,现已导致了约2 600万气候移民,在未来四十年,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的气候变化将使全球10%的人口,约5亿到6亿人,面临沦为“气候难民”的风险,其中将有约2亿的气候移民被迫背井离乡。据一些科学家预测最早在2030年,北冰洋将迎来第一个无冰的夏天,冰川融化的情况同样也发生在南极,如果两极冰盖全部融化殆尽,全球海平面将上升约70 m[2]。显而易见,海平面的不断上升,势必会导致和引发世界上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并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社会经济损失。

其次,气候变暖也使许多地区降水变少,温度升高,疾病肆虐。干旱导致一些国家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地区水资源缺乏,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此外,全球气候变暖还会使各类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最近几年,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被不断频繁发生的极端突变性气候灾害所影响和改变着。如厄尔尼诺现象、洪涝灾害、风暴灾害和沙尘暴灾害等。

气候移民作为一个近些年来才出现的新名词,或许并不为大家所熟知和了解,但这种现象却早在很久以前就一直存在。分析气候变化导致移民现象所带来的影响,对于以后我们更好地避免和解决气候移民所带来的后续一系列问题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首先,气候移民对迁出地区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迁出地区环境恶化严重,引发的移民潮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背井离乡。同时,随着原有居住地人口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大量前往它处,本地人口逐渐减少,政府和相关部门可能会因此降低对环境治理的力度。

其次,气候移民对迁入地区的影响。气候移民导致迁入地区的人口密度增大,就业机会降低。同时也给迁入地区的环境治理造成一定的压力,时间久了,可能会使迁入地区的气候产生变化,引发一系列的气候灾害。随即,再一次进入气候移民的恶性循环当中。

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各类显性或隐性危害并不只是单单影响某一个城市或某一个国家。因此,全世界都有治理气候变化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易受影响的地区和国家必须立即行动起来加快努力,实施更广泛的应对气候移民的措施。

对中国来说,互利共赢的原则是必须并将长期坚持的,同时积极参加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不断加强有关气候变化领域的多边外交活动,努力促进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另一方面,广泛开展与各国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的务实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必须进一步学习并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大力推进国内相关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和科学研究工作,与各国携手积极应对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气候变化现象。

在国际上,应改进现有国际性法律条款关于“难民”权利的相关规定,制定应对国际气候移民法。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地区间协作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协力促进气候移民难题的有效解决。建立国际社会应对气候移民问题的的治理机构和管理机构。

总之,气候移民问题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要想有效应对气候变化与气候移民问题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需要世界各国在努力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协同合作,在国家、区域和国际层面建立起有效的适当调节应对机制,形成在实现共同发展中协同努力并加以解决。在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移民问题对全球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方面,世界各国唯有秉持积极的态度,坚定的理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着力破解影响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诸多难题。

参考文献:

[1] 胡鞍钢,管清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的贡献―――兼评托尼・布莱尔《打破气候变化僵局:低碳未来的全球协议》报告[J].当代亚太,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