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减少低碳排放的方法

减少低碳排放的方法

减少低碳排放的方法

减少低碳排放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旅游业;低碳化;研究进展;低碳旅游

一、背景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旅游业的碳排放量约占碳排放总量的5%,2035年以前约以2.5%的年均速度增长。同时,人与人、人与环境等不同的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不断地出现。随着低碳经济在全球各国、各行业的蓬勃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中所倡导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理念也给旅游业带来了重要启示。各国政府正大力推进以节能、减排、降耗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探索以节能减排为特征的旅游业低碳化发展新途径。

二、国外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研究

(一)旅游业碳排放量测量研究

碳排放的测量是为了给行业低碳化目标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谢园方等在对GhislainDuboi、PaulPeet、SabinePerch-Nielse、MurrayPatterson、等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后,总结出国外的碳排放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旅游交通、旅游目的地、碳排放税三个方面,应用于旅游业的碳排放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研究法、“自上而下”研究法、“自下而上”研究法。

(二)旅游业能源结构调整研究

必须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化石能源的比例,增加清洁能源的比例,以控制与降低碳强度。StefanGossling、SusanneBecken等学者指出旅游业的能源结构对全球的气候环境有一定的影响。美、英、日、德等发达国家已立案并投入资金研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源等替代性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以应用于旅游业的住宿、交通、娱乐等服务与生产活动中。

(三)旅游业减排经济手段评估研究

征收碳税是发展低碳经济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之一,研究显示交通部门征收燃料碳税对旅游业交通部门的低碳化起到不同的效果。RichardSJTol使用国际旅游流仿真模型研究得出航空燃料征收碳税对中等距离的航班的影响很小,而对高排放的长途航班与短途航班的影响稍大。KarenMayora等研究指出如果用碳税代替登机税的话,在相同的收入水平下,航空业的碳排放会不增反降。因此,碳税方案的预测就显得尤为重要,ChengFLee等在灰色理论和投入-产出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目标规划方法构建模型模拟了三种碳税方案下碳减排的力度和经济影响,以预测碳税实施效果。

(四)减排技术研究

低碳技术的应用标准是技术发展成熟度、研发成本与应用潜力,各国对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各有侧重。如日本是光伏发电技术领先于世界;欧盟的发展重点是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及二氧化碳捕集运送与贮存方面;美国的发展重点是太阳能、生物燃料以及照明技术等方面。

(五)公民低碳意识普及研究

公民低碳意识的普及是营造低碳旅游软环境的关键。SusanneBeekena、DavidG.Simmonsb等先后指出旅游者对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负有一定的责任,需要对其在旅游交通、住宿、游玩等选择行为上做出引导,建立政策保障体系。

三、我国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研究现状

(一)低碳旅游特征研究

旅游企业生产及旅游者消费活动的低碳化,以及关注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和谐是低碳旅游的两个重要特征。因此,低碳旅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碳汇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需对旅游活动过程计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以减少碳排放为目标,降低能耗与减少污染。

(二)低碳旅游理论研究

目前,我国低碳旅游的理论基础绝大部分是依托在生态足迹理论、循环经济理论、脱钩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成果之上,这为低碳旅游发展提供了基础理论保障。刘嘉龙在旅游区生态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区低碳运行与生态可循环模型。侯文亮等使用一个“塔形”图,说明了低碳旅游、低碳旅游者、低碳旅游产品、低碳旅游景区的关系。

(三)减排技术研究

高效的节能减排技术、规范的技术体制将是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基础条件。刘啸从社会建设的角度提出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碳源排放量的测算研究,能够推动减排技术的研究。张德英、蒋清文、刘武琼等提出了实测法、物料衡算法、排放系数法、决策树法等碳源排放量测算的研究方法。

(四)景区低碳化发展

景区自然资源的脆弱性,交通工具、游玩活动项目对化石能源高依赖性,使得近年来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李德山、黄文胜、汪宇明、刘通、张海霞、汪应洛等提出景区低碳化发展的具体内容。一是编制低碳建设专项规划,发挥低碳旅游规划理念。二是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三方面分析景区的整体效益,构建景区低碳GDP评价体系。三是生产过程注意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利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研发节能减排技术;注重对低碳旅游产品的市场开拓。四是倡导低碳生产与消费,营造低碳旅游软环境。五是建立碳补偿机制,对碳补偿行为进行引导。六是景区之间建立合作联盟,相互交流与分享减排技术与管理经验。

(五)酒店业低碳化发展

酒店住宿产品碳足迹来源包括能源消耗、垃圾释放和制冷剂泄露三方面,主要影响因素是消耗量和排放系数,酒店规模对碳足迹的影响受到了环境温度等其他因素的扰动。因此,在酒店建筑、酒店用品、服务过程、生产管理过程中做到节能、循环是酒店业低碳化发展的关键。

(六)旅游交通业低碳化研究

旅游交通业碳排放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占有比较大的比例,因此,调整交通业能源结构、创新交通布局模式、倡导公共交通是交通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渠道。王润等提出了T0D(公交主导发展模式)模式,倡导空间的紧凑、环境改造、功能重构,远距离采用公共交通,近距离采用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蔡萌指出通过建设生态停车场,使用电瓶车、新型能源车等低碳旅游交通工具,道路改造等途径,发展低碳旅游交通。路紫等提出建立连接景点之间的公共交通网络,逐步减少私人交通工具使用率。

(七)低碳旅游者与社区居民的低碳理念培育研究

旅游者与当地社区居民的消费、生活观念与行为的发展是旅游地的旅游低碳化发展的关键。路紫等提出设计合适的碳计算器,让游客了解旅游活动带来的碳排放量及影响,引导游客旅游消费活动的碳补偿活动;利用宣传手册向游客普及低碳旅游的知识,利用名人效应推广低碳旅游理念。林震等提出依靠政府引导作用,进而通过市场调节,使得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服务市场化,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影响居民的消费习惯,最终改变城市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模式,从而在全社会树立低碳观念、营造低碳氛围。

四、讨论与展望

国外的研究重点是对旅游部门生产活动过程中碳排放的测定,主要集中于交通、住宿部门,而对景区、旅游者碳足迹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业节能、开发新能源、技术支持、城市低碳化发展、碳补偿等方面,研究揭示了我国旅游业低碳化所面临的发展问题。第一,理论基础薄弱。第二,发展路径选择较少,出现各个旅游地具体实施措施类同的情况。第三,研究地域范围窄,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第四,关于发展低碳旅游的经济效应理论模型以及实证研究不足。

随着旅游业低碳化的发展,面临着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缺乏新能源、节能减排新技术研发的人力与资金支持,低碳软环境营造力度弱,缺乏有效的法律政策支持体系,旅游住宿、餐饮、交通、娱乐设施的能源结构调整成本高等难点问题。旅游业低碳化发展的未来研究可能在以下方面形成热点:

第一,旅游业减排目标研究。可以借鉴已有的碳排放研究方法,如过程分析法、投入产出法、实测法、物料衡算法、排放系数法、生命周期法、物质流分析法等,对我国旅游业的碳足迹做出分析,并进行碳减排测算,从而分析旅游业的碳减排潜力,制定出旅游业碳减排目标。

第二,旅游业低碳化发展政策保障体系研究。我国政府先后通过了《清洁生产促进法》、《促进循环经济法》。需要更进一步从景区、交通、酒店、餐饮等角度出发,研究碳排放监测统计和监管体系、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非商品能源激励措施和力度。

第三,减排经济手段研究。旅游业的碳税实施需要通过碳税方案的预测,以确定实施何种碳税方案,或确定碳税手段在旅游业的可行性。

第四,减排技术与能源结构研究。借鉴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再利用技术、绿色消费技术、生态恢复技术等已经应用的低碳技术,加大旅游业低碳技术研发力度。以改善依靠化石能源的能源消耗结构,控制与降低碳排放量。

第五,合作模式研究。增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节能技术、提高能源效率方面的交流合作,促进地区、企业、旅游组织之间开展经验、能力交流与合作等活动。

第六,人口规模控制研究。Yoichikaya、MichaelDalton指出人口规模是影响旅游业碳排放的重要影响因子,人口越多,碳排放量越大。因此,旅游业低碳化发展过程中,可以对景区接待、住宿接待、交通工具使用的人口数量控制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石培华.旅游业节能家减排与低碳发展[M].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2、谢园方,赵媛.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人文地理,2010(5).

3、SusanneBeekena.DavidGSimmonsb.ChrisFrampton.Energyuseassociatedwithdifferenttravelchoices[J].TourismManagement,2003(24).

4、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1).

5、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

6、,黄继华,莫延芬,杨桂华.昆明市四星级酒店住宿产品碳足迹计算分析[J].旅游学刊,2010(3).

7、王润,刘家明,田大江.基于低碳理念的旅游规划设计研究――以福建省平潭岛为例[J].旅游论坛,2010(2).

8、路紫,蒋清文,刘武琼.环京津休闲旅游带低碳旅游经济发展[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

9、林震,费衍慧.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低碳城市建设研究[J].管理观察,2010(16).

10、刘啸.北京世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旅游低碳化策略[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

减少低碳排放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低碳施工;节能减排;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大气中许多温室气体的浓度都明显增加,其中以CO2浓度增加最为显著,由于大气CO2浓度增加导致了明显温室效应。全球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造成了70%的温室效应,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和控制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能源消费数量、经济结构调整、技术变动和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并通过负担温室气体削减成本而影响到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竞争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削减CO2的排放意味着工厂的关闭、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失业率增加[4],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为了实现2020年的自主减排行动目标和准备下一阶段(2050年)的碳减排工作部署,对现有的建筑施工管理和技术进行提升,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1.低碳施工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有关学者对于绿色施工已有众多研究,但对于低碳施工却鲜有研究,低碳施工作为建筑全寿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环节。我们认为低碳施工是指在工程建设中,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实现更少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施工活动,即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减排和环境保护("四节一减一环保")。低碳施工是低碳经济理念在工程施工中全面应用的体现,是绿色施工的进一步发展。低碳施工在绿色施工侧重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并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基础上,强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我国发展低碳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低碳施工对于降低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影响巨大,其发展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但低碳施工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有效的具有完整体系的鼓励政策和监督机制,致使参与低碳施工的各方参与性不是很高,严重制约了低碳施工的发展,其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因素。我国在发展低碳施工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

2.1社会公众对低碳施工的认识不足,参与程度低

由于低碳经济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对于低碳施工的概念也还没有形成广泛、一致的认同,更不必说对于低碳施工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很多公众还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低碳施工,所以更加谈不上有公众参与了。其实,虽然低碳施工的前期投资成本要高于一般施工,但拥有成熟管理和技术的低碳施工的运营成本会要低于一般施工,并且低碳施工更加环保、节能,有利于改善环境气候,因此,从长远来看,低碳施工能够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益处,更符合建筑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人们对低碳施工认识上的不足导致我国推行低碳施工受到极大的阻碍。

2.2低碳施工前期成本高,各参与方积极性不高

低碳施工需要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和更高要求的技术方法,这会大大增加其前期施工成本会,对于开发商和承建商而言,低碳施工的经济利润空间十分有限,为了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不得不提高房价。而低碳施工产生的环保效益和节能减排效益而非购房者独享,购房者不愿意为此买单。对于低碳施工而言,当按国家相关政策税收抵免或者补贴不足以抵消购房成本的增加额时,用户的承受能力就会受到限制,积极性相对较低,这使低碳施工的市场认知度较低,从而也很少愿意进行低碳施工。而在GDP主导一切的形势下,地方政府也不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推进低碳施工的进行。这些都使得推行低碳施工的动力不足,严重影响低碳施工的推广与发展。

2.3低碳施工科学技术落后、研发能力不足

低碳施工的关键是技术的创新化,发达国家节能建筑都较重视对低碳施工减排技术的研发。在我国,虽然低碳施工技术研发方面有些的成效[5],但由于受到资金、政策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低碳施工节能减排技术研究队伍较为分散,缺少专业性研究机构,专业人才更缺乏,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难免力不从心,导致低碳施工的成本一般较高,而且政府等相关部门对于低碳施工的重视程度不够,使科研人员的热情不高,低碳施工推广受到限制。目前,我国低碳施工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缺乏低碳施工方面的有效鼓励政策和监督机制,也没有针对碳排放量较大的建筑能耗大户进行惩罚的措施,致使市场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低碳施工在我国的发展。

2.4节能减排标准和配套政策出台滞后

目前我国还缺少针对低碳施工节能减排措施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建设,很难与国际上通行的节能减排模式接轨。在我国建筑领域现有的法律法规中,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两部高层级的法律,但这两部法律均仅从宏观方面对建筑建造及能耗进行了规范,由于缺乏下位法的支撑,致相关具体细节无法得以框定与约束,遂造成执行真空。而其他部门制定的规章,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对低碳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协调过程中由于不存在强制性的法律效力,遂使在实际实施与协调的过程中困难重重,甚至无法执行。

3.我国发展低碳施工的主要对策建议

减少低碳排放的方法范文第3篇

低碳时代使得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既蕴藏着机遇,也隐含着风险。最大的机遇将是新一代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将引领全球经济进入能源技术时代;最大的风险是低碳经济对经济转型的要求最终落实到每一个微观企业,如果不能对企业的行为形成有效约束,那么就无法达到减排目标。企业必须开始思考在产品的产业链中,每个企业该承担多少碳排放的责任,在加入碳约束的条件下,企业的成本曲线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变革自身的商业模式,改造经营模式,进行价值创新,成为企业重塑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一)企业外部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给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带来了变化,使得企业出现了新的经营风险。与气候有关的立法频繁的出台且提出的苛刻减排目标,尽管这些指标将如何落实到每个企业还有待完善,但企业面临的气候立法压力则与日俱增。此外,来自国际贸易政策中以碳关税、碳配额购买、碳准入、碳审计与信息披露为形式的障碍,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来自供应链的碳减排压力变得更加广泛和深入。许多大企业由于受本国立法或者舆论的压力,开始采取严格的碳排放管理方案,与此同时对供应商也提出了要求。因此,越来越来的企业不得不面对供应链巨头的变革压力来调整经营战略。其次,来自气候变化问题的投资风险正在逐渐进入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投资决策模型之中。传统行业中高碳产品在面对严格的气候立法时,其生存空间受到巨大挤压,而这也进一步影响到企业评级、融资等后续行为。再次,低碳环境下,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越发关注碳足迹;产品碳足迹标签使得碳排放信息显性化,碳足迹成为消费者产品价值认知和效用函数的重要因素,对市场需求和市场份额产生较大的影响。需求端消费者效用函数的变化将成为供应链碳减排的引导和驱动因素之一。企业所面临的品牌风险并不只是与其碳排放密度有关,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公众的消费习惯和认知能力。“低碳忠诚度”或许可以更好的描述消费者在选择产品和服务时的心理倾向。此外,在低碳经济下,企业的竞争力模型里,出现了一条虚拟的碳价值链。尽管它由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产生,却又与这些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成本或利润分布情况明显不同,甚至完全脱节。一些创造最多利润的环节可能带来很少的碳排放,而利润较低的环节可能主导了大部分碳排放。同时,在不同环节降低排放的成本和效率也存在着差异。如果给碳定价,那么企业产品、服务的价值曲线将发生重大变化。在未来,经济转型的成本将被分配给每个行业与每个企业,而这种分配既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完全基于公平的市场机制,很可能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这将给现有的企业经营环境带来一系列不确定性变化。因此,这就使得企业必须重新评估生存的风险和机遇,将外部影响内部化,迅速变革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进行价值创新,重塑低碳竞争力。

(二)企业内部因素变化

1.低碳经济下企业的成本结构的变动低碳经济要求企业不断提高“碳生产率”(单位二氧化碳的GDP产出水平),也就是说生产相同数量的产品消耗更少的能源,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下,政府实行相应的政策来限制企业排放温室气体。无论政府选择征收碳税还是碳排放指标交易,企业采用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都会减少相应的碳排放指标成本和缴纳的碳税总额,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新技术的研发会加大企业的研发成本,同时,管理成本在低碳经济发展初始阶段,由于新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低碳技术的不成熟都会导致管理成本上升,随着低碳技术运用的成熟度的日趋提高,企业管理成本也会随之降低。

2.低碳经济下企业的融资途径发生了变化政府为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政策上对低碳行业或者低碳企业进行倾斜,使企业获得政府资金补贴、优惠的信贷政策。企业可以通过碳排放机制中的CDM项目来获得发达国际的资金支持,通过自愿减排市场的交易获得收益。

3.低碳经济下企业的资产范围发生了变化碳排放机制下,碳作为一种新型商品引入市场,碳交易把原本一直游离在资产负债表外的气候因素纳入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改变企业的收支结构,使得企业在传统的盈亏模式下,多了一种影响现金流和利润的因素。因此,在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评判的时候,需要考虑这一新的资产形式——碳资产。

二、低碳经济下企业盈利模式创新探索

(一)打造低碳产业链的盈利模式

产业链产生于上下游产业之间的联系,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输送产品或服务,最终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服务健全的产品或服务支撑链。在传统产业链下,产生高价值的环节或者产业很可能是碳排放量最低的,产生低价值的环节或者产业很可能是碳排放最高的,而在低碳环境下,加入碳排放因素的产业链,其价值分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要打造一整条低碳产业链,首先要改变产业价值链的分布。传统产业价值链的分布一直是向资源型企业倾斜,而我国大多资源型企业都是碳排放量极高的,因此,从低碳产业价值链的角度来讲,就必须改变资源型企业的生产状况,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向掌握低碳核心技术的环节和链条倾斜,走低碳产业链与产业结构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下的新兴产业革命本身即意味着对现有产业制度进行创新,其核心在于从纵向的高碳产业结构和横向的高碳产业链条两个角度来改善现有高碳排放量下产业制度。

1.改变产业链条中高碳产业高碳产业低碳化首先是缩短能源、化工、建材、钢铁、汽车、交通等高碳产业所引申出来的产业链条,把这些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低碳化”,通过低碳技术的引入和改造,使之成为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例如,在跟物流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领域,应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加快发展柴油车、大吨位车和专业车,推广厢式货车,发展集装箱等专业运输车辆,控制高耗油汽车的发展;加快发展电气化铁路,开发高效电力机车,推广节电措施,发展机车向客车供电技术,推广使用客车电源,逐步减少和取消柴油发电车;采用节油机型,提高载运率、客座率和运输周转能力,提高燃油效率、降低油耗。

2.发展低碳产业调整高碳产业结构,逐步降低高碳产业,推进产业和产品向利润曲线两端延伸:即向前端延伸,从生态设计入手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向后端延伸,形成品牌与销售网络,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逐步趋向低碳经济的标准。在限排的情况下,必须调整能源的利用结构,发展清洁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

(二)引入碳管理的盈利模式

1.在碳盘查的基础上实行碳减排碳盘查是以企业或集团为单位,计算该单位在生产活动中各环节直接或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总量,将其编制成一份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进行温室气体管理体系(ISO14064)的认证。碳减排解决方案是在碳盘查的基础上,根据ISO14064编制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报告,为实现减少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实施碳管理并优化企业碳管理体系而制定的包括碳减排目标、碳测量、碳减排措施等内容的方案。低碳经济下,制定碳减排解决方案,首先,有利于企业对其排放的温室气体进行全面掌握与管理,并获得准确而完整的企业碳排放清单和温室气体管理体系(ISO14064)认证;其次,明确的碳减排目标和清晰的节能碳减排机会,不仅为发掘潜在的节能碳减排项目提供可能,而且为企业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提供支持;再次,有利于提升企业碳的管理和社会形象,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的能力,减少相关方风险,最后,有利于应对国家以及地区相关法规政策的能力,履行社会责任,与国际标准接轨,转换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发掘参与国际和国内的碳排放交易的机会,实现低碳经济下的可持续发展。

2.通过碳足迹的测量来获得碳标签的使用权,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产品或者服务的碳足迹是指某个商品生产或服务的生命周期内的总温室气体排放量。对于一件产品来说,从生产该产品的原料收集开始,到产品制作、运输、使用,一直到产品最终废弃或者回收,所有碳足迹评价过程都包括在其生命周期之内。碳足迹的评估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启动阶段需要设定目标,选择碳足迹测量的对象产品,并让供应商参与,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从供应链上考虑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其次,在产品碳足迹计算阶段,通过绘制碳足迹项目过程图,确定优先顺序,对边界进行界定,然后对范围内的数据进行收集,最后根据PAS2050(ISO14067)计算产品碳足迹,编制碳足迹数据报告,对其中不确定性的环节、数据进行最终确定。最后,在后续阶段要审定和核查结果,根据碳足迹报告实行减排措施,评估减排效果。通报碳足迹,获得碳足迹标签的使用权,公布减排量。开发碳足迹,对企业来说,使产品获得准确的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信息,获得潜在的节能减排机会和产品碳排放基准线,为企业确定减排目标和途径提供依据,同时,应对日益严格的国际标准要求,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碳信息披露与使用低碳产品的要求,提高品牌和企业知名度,获得国内外客户认可,提高产品在同行业内的竞争力。

(三)开发碳资产的盈利模式

碳规制下,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行为都要受到限制,这就使得碳排放权和碳排放额(信用)开始稀缺,《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的100个成员国及《京都议定书》签署国在《京都议定书》规定的责任前提下,使其成为一种有价产品,被称为碳资产。从现实来看,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结构优化,新的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因此在发达国家进一步减排的成本极高,难度也较大。而在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缺乏对新技术的研发和新能源的开发,如果能源运用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新能源技术,那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减排空间很大,成本也低。这导致了同一减排单位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形成了高价差。《京都议定书》中的CDM机制,使得这种交易成为可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项目合作的形式,由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而减排额可以通过交易的形式进行买卖,那么国际碳交易市场由此产生。碳交易市场虽然尚未扩展到全球范围,但这个市场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虚拟商品。这种新型商品的引入,使得企业在传统的盈亏模式下,多了一种影响现金流和利润的因素。评判企业经营状况的标准发生了变化,这两个标准之间本质上并不是完全重叠的,如果这一新的资产形式(碳资产)写入财务报表,那么意味着虚拟经济将不可阻挡地进入到企业微观层面,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

1.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来开发企业的碳资产《京都议定书》所签订的三种碳减排机中唯有CDM机制是包括发达国家(买方)和发展中国家(卖方)的机制。在该机制下,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可以到发展中国家购买由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产生的核证减排量(CER)以抵消其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减排义务,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企业从中获得资金与技术的支持。对中国的制造业而言,通过CDM项目,可以减少项目投融资的障碍与风险,从发达国家获得资金和技术支持,增加项目经济吸引力,项目签发成功后,每年将获得直接经济收益。

2.自愿减排项目(VER)自愿减排(VER)是随着《京都议定书》强制型市场的发展而伴随形成的碳市场。在自愿型市场中,任何组织或个人为了抵偿自己排放的各种形式的温室气体,自愿交易碳信用额。自愿减排市场为那些前期成本过高、或其它原因而无法进入CDM开发的碳减排项目提供了途径。VER由不同的机构和不同的标准在执行,在自愿减排市场,只要能找到买家购买即可交易,省掉很多中间申请的环节,节省时间。而且,项目开发期间无需任何资金投入;可以从项目减排量交易中直接获得收益。公司或者个人通过自愿购买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自愿减排量以减少碳足迹,由此产生的收益可以帮助减少投资运营成本、引入更加清洁高效的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企业形象、提升品牌竞争力,为企业参与国内碳交易市场作准备。

3.通过中国自愿减排项目(CCER)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参与自愿减排的减排量需经国家主管部门在国家自愿减排交易登记簿进行登记备案,经备案的减排量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自愿减排项目减排量经备案后,在国家登记簿登记并在经备案的交易机构内交易。国内外机构、企业、团体和个人均可参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交易。可申请备案的自愿减排项目有:

(1)2005年2月16日后开工建设;

(2)采用经国家主管部门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自愿减排项目;

(3)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作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但未在联合国CDM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的项目;

(4)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作为CDM机制的项目并在联合国CDM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前就已经产生减排量的项目;

(5)在联合国CDM机制执行理事会注册但减排量未获得EB签发的项目。

三、小结

减少低碳排放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低碳;环保;城市规划;发展视野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建设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碳排放量的的增加已经影响着全球气温的攀升,所以碳的排放与城市的规划息息相关,因而,发展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策略已经逐渐发展为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减排、节能,从而降低空气污染。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体系,是建立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碳的排放量也逐渐的增加,进行低碳环保的城市规划策略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低碳环保城市的概述

低碳环保的城市其实就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式,并且通过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和社会经发展形式,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也要做到减少城市发展过程中碳的排放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的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出现了大气污染、气候变暖等情况,此时,人们对低碳环保理念的发展也逐渐的产生兴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的关注,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由于气候变暖很大一部分的可能性是由人们的活动造成的,所以在进行城市规划与建设时,应该大力宣传低碳环保的重要性,促进城市向低碳城市发展的进程。

二、低碳城市与碳的排放

随着城市的发展,全球气温在逐渐的变暖,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气温的变化? 这就成为我们研究的关键所在。

从碳的排放源头来看,在人口密集、交通、建筑、工业都发达的城市中,其对碳的使用与排放都是高消耗的,根据统计数据,全球的大城市能源的消耗占全球的75%,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全球的80%,最终,碳的排放量主要来源于居民生活、城市交通、工业发展三个方面。人为的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自交通运输、居家取暖做饭、火力发电、金属冶炼等方面。

从社会发展的方面看,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工业化革命的发展导致大量的化石燃料的使用,使得全球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日益的增加,目前,还有持续增加的趋势。

从自然的科学角度看,土地覆盖率与土体利用的变化、太阳的活动强度、海洋的作用等都是导致气候变暖的因素。其中有不少人为的因素的存在,例如,土地的覆盖与使用的变化,尤其是进入工业化的时代后,城市的发展可能是直接导致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城市低碳环保理念的提出已经成为减少碳的排放量的关键所在。为了能更好的应对气候的变暖和能源的危机,研究城市的低碳环保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要努力建立一个低排放、高效率的低碳城市,通过对产业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改变,合理、有效的促进低碳城市的发展。低碳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对未来发展的一种约束,同时也是对快速跨入城市低碳发展模式的契机,从而减少气候的改变,增加经济效益。

三、城市规划中低碳环保理念的应用

1、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实际上就是指生活中所耗费的能量的减少,进而降低碳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通过对社会生活时能源与物质的消耗的减少、废弃物与垃圾的减少,实现减排节能的作用,提高低碳城市的发展。崇尚简朴的生活,尽量避免资源的浪费,政府应当鼓励宣传人人都要做到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低碳理念的发展,改变以往的不良习惯,为低碳城市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2、低碳交通

(1)想要进行城市交通的低碳应当考虑到交通条件的内部优化。实际上就是对城市的交通进行系统的、完善的规划,并且制定出相应的交通规划,在以节约能源与资源的基础上,尽量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碳的排放量。还应当在满足人们的日常交通生活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城市的压力。例如,有些城市的做法就是相当可取的,在城市建立基础道路以外,建立相应的快速道路,比如地铁等,同时也要加强公交系统的完善,提高城市交通的高效性,从而减少碳的排放。也要对环保型交通设施研究与探索,增加低碳理念在城市交通建设的使用,增加城市的低碳规划。

(2)做好城市交通规划的外部协调。把城市的交通规划和城市的一些其他政策进行协调,并以交通规划来支持土地的规划,并且把低碳城市的理念深入到规划中。进而进行全方位的对城市交通的发展以及城市现状进行合理的分析,并进行合理的完善。真正做到实现城市交通的减排和节能,到达低碳城市发展的需求; 建立合理的体制进行相应的管理,不断提高人民的综合素质,培养生活居民的低碳交通的意识,形成完善的交通观念,促进低碳城市的发展。

3、低碳产业

产业结构是衡量经济发展与经济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经济增长方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能源发展需求的重要成分。从工业结构的方面分析,重工业产生的排放物比较多; 从产业结构分析,服务行业的能源消耗强度相对比较低,而工业的能源消耗强度相对较大。所以要通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提高附加值的方法来拉动低碳化的发展。一方面,增大对高耗能产业的控制力度,降低碳的排放量; 另一方面,提高生产方式的创新,以资源节约、循环的经济方式来改变以往的产业经济,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碳的排放,也要把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引入到城市的产业调整中,积极的开展循环型经济的策略,改变固有的产业结构,从而促进低碳城市经济的形成,增加城市的发展。

减少低碳排放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低碳化 节能减排 交通运输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中国将同世界各国携起手来共同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交通运输行业是能源消耗的主力,同时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在积极发展交通运输业,满足人们出行和货物运输的同时,严格控制和不断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一、公路交通运输低碳化的背景

(一)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持续增长

权威机构研究表明,碳排放有三个主要来源,交通运输行业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汽车的排放量已经占到全部排放量的25%。国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近10年来,在其他行业和领域的碳排放量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量仍然在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引起世界气候变化最主要的消极因素。

(二)我国政府承诺建设低碳国家

面对气候变化,和其他主要国家一样我国政府对此也十分关注。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将采取严厉措施逐渐降低并减少碳排放,到2020年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降低40%―45%。针对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我国将通过“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等途径实现自己控制和减少碳排放的承诺。

(三)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严重

一是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情况令人担忧:据国际能源组织测算,2005年我国因石油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来自公路运输(非公交系统)行业的排放已占到21%。二是在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我国运输车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以货运汽车为例,我国车辆百吨公里油耗比发达国家要高30%。三是基于城市化的需要,我国交通用能将持续增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碳排放压力还将持续增加。

二、实现公路交通运输低碳化的对策

公路交通运输低碳化,是相对于传统模式而言的一种能源消耗最少、效率最高、排放最低的交通发展模式,低碳交通运输最大的特点,是以最少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预定的运输服务目标。当前我国公路交通实现低碳化,面临着能源消耗数据不全面、碳排放数值统计不准确等诸多问题,实现交通运输低碳化必须从“碳足迹”和“碳预算”等基础工作做起。

(一)发挥科技创新的基础作用

科技创新是实现低碳化的根本途径,交通运输领域低碳化也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比较来看我国在这方面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例如,目前使用沥青铺设路面是我国交通道路建设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方法,但现在常用的沥青在使用过程需要加热到160℃―180℃,部分沥青甚至需要加热到190℃以上才可以使用。使用这种沥青进行施工,不仅会耗费过多的能源加大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会伴随大量的烟尘和有毒气体。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多年摸索开发出一种温拌沥青。使用这种沥青铺设路面,不需要耗费过多的加热燃料,同时可以降低施工温度,在保持热拌沥青的性能的同时实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一种典型的低耗高效低碳铺路技术。是名副其实的高节能、低排放的低碳铺路技术,是路面铺筑技术的重大创新。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用于道路交通建设的沥青混合料数量巨大,其用量随着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也出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根据发达国家道路交通建设的历史经验,沥青的使用量与一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速度呈正相关。按照这个理论,我国沥青混合料的用量未来很可能大幅增长,甚至可能出现跳跃式增长。目前我国每年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用量约为3亿吨,排放二氧化碳540万吨。如果我国在交通道路建设中能广泛采用温拌沥青施工方法,则每年可节省大量燃油,并在更大程度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加强对重点领域碳排放的监测

公路交通运输方面的碳排放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各类运输车辆在路面行进时消耗燃料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在道路交通建设和道路养护时熔化沥青消耗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根据数据统计,车辆行驶时因燃油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车辆的数量增速较快,车辆排放已经成为公路交通领域最大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源,并且将会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在更高的程度上加大二氧化碳的排放。基于此,当前必须尽快开展对汽车碳排放的监测工作,通过互联网建立起全国性的汽车碳排放网络监控体系,为交通运输领域控制和降低碳排放做好基础工作。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目标

和发达国家不同,我国还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领域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低碳化目标。减排基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尺度,在交通运输领域,可以通过科学测算设计出多个减排基准,并通过模拟手段设计减排情景。在设定减排基准和减排情景时,必须从行业全局出发,强化整体理念,充分考虑公路交通运输减排的潜力,反复比较和分析现实和潜在的减排成本,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可信的减排效果。通过这些大量的基础性预测,提出公路交通运输领域不同阶段的“碳预算”目标。在确定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目标时应该注意,鉴于我国的条件,目前我们只能采取措施一定程度上减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降低二氧化碳的单位强度,从总量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我国来说还不现实。

交通运输行业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降低碳排放强度减少碳排放量是交通运输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认清碳排放带来的消极影响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行业能源使用效率,加强对运输车辆等重点领域碳排放的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目标,将对交通运输行业低碳化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戴彦德,等.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的途径与措施[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2]蔡博峰,刘春兰,陈操操,等.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研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