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直播电商行业盈利模式

直播电商行业盈利模式

直播电商行业盈利模式

直播电商行业盈利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容; 渠道; 盈利模式; 创新; 扩张; 集成

  目前城市电视台和中国大多数电视台一样,主要盈利模式是广告。但不同之处则在于,城市台作为非卫星传输的地面频道,无法通过在本地播出节目大举实现广告盈利。覆盖范围的狭小决定了广告份额的有限,所以,创新盈利模式,成为城市台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试图从渠道运营商向渠道和内容集成商转变的视角,探讨城市电视台创新盈利模式的多种途径。

1 何谓内容?何谓渠道

    电视台最重要的两项工作就是制作和播出,简单地说,制作就是内容,播出就是渠道,内容以节目的形式存在,渠道以频道的形式存在。以往电视台的盈利主要靠渠道即播出来实现,而节目内容本身是免费提供给观众的,电视台是通过把观众对节目内容的注意力和关注度—通常以收视率来表示的影响力卖给广告商,从而实现自己的盈利。创新盈利模式就是要使电视台不仅在播出渠道上赚到广告的费用,而且在制作环节赚到节目内容售卖的版权收益;不仅在传统播出渠道上赚到广告的费用,而且要在多媒体终端上赚到广告的费用,从单纯的渠道运营商向内容和渠道的集成商转变。

2 国外电视台的内容经营给我们的启示

在国外,频道的细分是非常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美国直播卫星电视公司拥有285个普通频道和130多个全时高清频道,内容涉及新闻、电影、体育、娱乐、宗教、纪实等多种类型,其中各个类型的电视频道又细分为很多专业频道,如新闻类有世界新闻频道、国内新闻频道、财经新闻频道、各地新闻频道;娱乐类频道有音乐频道、电影频道、纪实频道、表演频道等;但这还只是第一层次的细分,还有更细的划分,如音乐频道又分为摇滚频道、古典频道、流行频道、乡村频道、爵士频道;纪实频道有真实频道、探索发现、国家地理、历史频道等等。这些细分的内容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电视节目的个性化需求,也使得它的内容制作者有了自己独特的市场空间。在美国,除了新闻节目是电视台自制自播外,其他娱乐类、生活类、纪实类节目大多是委托独立制片人制作或者在辛迪加购买的,就是说,电视节目不仅是自给自足的产品,而且是在市场上流通的商品,靠出售节目内容的版权也可以实现盈利,而且是节目制作者的主要盈利模式。

3 内容创新的几个着力点

中国目前还是制播合一的电视体制,但国家一直鼓励非新闻类的节目制播分离,这也从制度上保证了渠道和内容的分别经营。在覆盖手段和范围无法与央视和省级卫视竞争的情况下,城市电视台要想走出单纯依赖广告的盈利模式,急需从内容制作入手创新和突破。

3.1 找准定位、高端策划

针对目前城市台频道内容严重同质化的现状,频道定位一定要科学、细分,避开央视和其他同行,形成差异和特色。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做深、做专、做精某一个或几个节目品类。如央视做音乐频道,城市台就可以只做流行音乐或古典音乐,甚至可以像《同一首歌》那样只做活动;央视做生活频道,城市台可以只做家居或美食、服装频道,这样才能在内容上突破,做成精品和品牌,不仅能在本台的频道播出、在各种新媒体终端播出,还能成为其他电视台和新媒体的内容提供商,力争占领全国市场、海外市场,从而走出版权销售加多终端广告的复合盈利模式。但无论制作哪一种节目,都必须瞄准行业最高标准,占领某一细分市场制高点,谋得在整个电视市场和产业链中的独特地位。著名的民营节目制作公司光线传媒就已经占领了娱乐节目中演艺圈这块的细分市场。但目前科技节目、体育节目、动画片还有大片的空地,即便是娱乐节目也只是刚刚兴起。

3.2 精品制作、品牌营销

精品制作不仅是制作手段精良,更是创意、策划的精良。我们都喜欢看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和探索频道的节目,不仅被其中旖旎的风光、刺激的冒险所吸引,而且也为其中独特的哲学、美学视角所折服,而这一切都是依托于一个个好的创意,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句句经典的旁白构成的。品牌营销是指节目的推广与发行。长期以来,我们的节目一直是自制自播,一次性使用,所以它只是产品不是商品,也无法进入流通环节。但如果电视台把自己定位于渠道和内容集成商,不仅要运营渠道,还要经营内容,则其节目就必须进入推广和营销的通道并获得广泛的市场认同,只有这样才能最终销售出去,取得广告以外的版权收入。目前很多民营电视机构开始在这一领域显示身手,如光线传媒制作的《娱乐现场》、《音乐风云榜》、《最佳现场》等电视节目,已经在全国620多家电视频道播出,覆盖全国所有地区。

城市台在版权推广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1)横向推广、跨区域推广,把节目推广到其他的电视台,立足中国,放眼世界;2)要跨媒体、跨行业推广,把节目的版权推广到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手机电视、IPTV、网络电视、移动电视等不同的媒体和终端,实现一个产品的多次盈利;3)要纵向推广,依托版权做上下游产品,拉长产业链。比如,美食、家居节目可以进入品牌授权市场,文艺节目可以进军演艺经纪,少儿节目可以进军动漫制作、以及服装、玩具等衍生品和主题公园的开发,从产业开发角度,拓宽盈利渠道。

4 渠道扩张的着力点

前面我们讲的主要是内容方面的创新。但要做渠道和内容集成商,在渠道方面的运营也不能忽视。城市台在渠道上面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渠道扩张战略。

一是多开办电视频道,二是运用新媒体传播。在内容不足,覆盖有限的当下,新开电视频道只能分切本地蛋糕,并不是渠道扩张的良策。利用新媒体倒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其中网络电视不仅可以增加电视节目传播的渠道,还可以提高覆盖范围,使城市电视台超出节目覆盖的区域,成为实际上的全国媒体、世界媒体,而通过移动电视、手机电视则进一步提高了节目覆盖的深度。

直播电商行业盈利模式范文第2篇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直播经济;发展模式;售后维权;盈利模式

直播经济的成长与直播行业密不可分。从2000年之初通过电脑端开展秀场直播开始,2012年在直播内容上逐步丰富,游戏直播上线,2015年上演“千播大战”,由秀场直播演变而来的娱乐直播平台获得发展,到2017年发展至今的直播市场从“百花齐放”向“巨头争霸”过渡,直播内容渗透电商、体育、财经、教育、社交、音乐等各个领域。自2019年“直播电商元年”以来,头部主播不断刷新直播交易记录,明星主播跑步进场,地方政府官员亲自直播带货,直播电商经济获得爆发式增长。相比世界其他国家,我国是一个互联网网民大国。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国上网人数突破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可以说,庞大规模的网民群体构成我国蓬勃发展的消费市场,也为直播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用户基础。2020年,“直播+”多种互联网商业模式已深入人心。人们的消费模式、生活方式已经逐渐向线下线上融合方向发展,“万物可直播、人人能带货”的发展趋势愈发凸显。

融媒体时代直播电商经济主要发展模式

网络直播借助网络,以PC、移动等终端设备为媒介,将所要传达的内容以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呈现给消费者或观众,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人们借助移动互联网以直播形式实现商品销售,通过直播电商平台发现了更多商机,同时也在更多商机中不断拓宽和丰富直播电商经济的发展模式与传达内容,实现互动式发展与进步。(一)电商直播模式。电商直播即直播开店和电商平台,可分为邀请网红或明星作为合作主播带货以及商家“店铺”自播两种,这种模式让直播带货有明显的营销色彩。主要操作方式为主播将有相同爱好的观众聚集在直播间中,观众通过电商直播平台观看主播的播出内容,通过点击直播间链接直接购买产品,同时观众还能够在直播间中发表对商品的意见和看法,或根据自身需求让主播推荐适合自己的商品。电商直播作为目前直播模式中占比最大的形式,2020年直播用户规模达2.65亿人。这类直播以产品为核心,比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许多电商购物平台中,电商都在自身平台中镶嵌相应直播功能,相当于将直播变成电商的“附属品”。在电商平台镶嵌直播功能的模式下,一开始主要利用电商平台的流量带动直播流量,等直播平台拥有充足的固定流量之后,再利用直播流量反哺电商。电商直播模式的竞争力在于依靠优质商品和优惠力度吸引粉丝下单,如果直播营销效果足够好,甚至可以让一些“平价”商品脱销。这种模式还打造了一个直播与电商互利共生的平台,使直播与电商处于相同位置,减弱了电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感,增加了直播电商销售额,让电商平台吸纳互联网中的流量,并将这些流量最大限度变现,为传统电商创造更大盈利机会。电商型直播的购物目的性强、转化率高、商品丰富,但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有趣内容。(二)基地走播与产地直播模式。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副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农产品供需的更好衔接,成为农民与消费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点。直播经济时代,一部手机、一个主播便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突破口。供应链构建直播基地,主播深入田间地头或农产品直播间,用镜头记录和展示农产品重要的生产、加工环节与工艺等,让消费者能够更为直观地看到并间接感受到产品质量。无论是自产自销还是产地直销,基地走播与产地直播的主要形式为主播一般提前前往基地与卖家选好水果或海鲜等农产品,再开播介绍产品各方面内容并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这种模式下,卖家采用源头好货限量低价、走量促销的方法,性价比普遍较高,售卖商品品质新鲜,具有地方风味。同时,因为场地产品种类的限制导致售卖内容较为单一,农副产品自身特性决定了对于时间与运输的高要求,售出后经过运输环节难以保证全部产品质量而造成一定售后退货率。(三)达人直播模式。达人直播模式主要是指在一个领域具有非常深厚的专业认识,对该领域商品深度熟悉的意见领袖,利用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以内容为核心,用内容吸引用户从而实现产销转化。这种平台更像休闲娱乐广场,唱歌跳舞、知识分享、买卖商品等各种形式都有,谁都能客串带货主播,对于用户来说,这些平台的商品并不是刚需消费,而是娱乐购物。在人人当主播的时代,各有所长的人们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分享自身专业领域中所擅长的知识或技能,并以此和粉丝之间实现更多互动与了解,进而增加其对主播的认同和信任,最终实现一定量的直播价值转化率。这一模式的不足在于内容单一、产品不够丰富,伴随知识分享和内容诱导,销售目的性减弱,最终转化率较低。 (四)品牌定制模式。20世纪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有一句名言:“每个人都能出名十五分钟,每个人都可能在十五分钟内出名”,这句话在直播经济时代被诠释得淋漓尽致。品牌定制主要是通过对内容、故事和主播的精心打磨与设计,实现IP的塑造与传播,让主播与其代言内容被更多人熟知并购买。这种模式中,主播根据粉丝需求,所有产品都由主播自己或主播团队找款或自主研发后找工厂制作,这样可以赋予商品传播内容,其特有款式也避免了同质化并保证商品品质。随着IP内容的深入传播,粉丝下单的冲动性和对主播的信任以及款式的认同也会提高,粉丝对新品内容会有所期待,其难点在于操作难度大、门槛高,需资金充足且时间周期长。(五)社群挂播模式。社群挂播模式中不需要货源,也不需要主播,只需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直播间进行直播带货,即直播平台通过商品链接与电商平台发生关系。比如一些专业的游戏直播平台可能会在直播室中挂上游戏币、游戏点卡的购买链接,但在相应的直播结束后,链接也会马上被拿下而不会长期摆放。其原因主要是,虽然这种模式可以带来更多利益,但是现在大部分专业直播平台的利益来源还是以吸引粉丝为主播打赏为主。换言之,如果直播平台上挂上电商链接进行商品销售,有可能会影响粉丝对直播的体验,造成平台流量损失,因此社群挂播主要集定时间内通过直播平台对商品加以展示和销售。

融媒体时代直播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民直播时代,直播经济作为新型经济模式,发生在特定的虚拟社交场景中。对于消费者而言,直播模式方便其能够足不出户便购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同时,直播经济在快速繁荣的表象背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包括数据造假、商品质量问题和变现模式单一、夸大宣传、假冒伪劣、售后维权等问题,引发一部分消费者对直播产生不满,如图1所示。(一)数据造假。网络的虚拟性存在一定领域数据的可篡改问题,让数据真实性成为直播经济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以电商行业为例,部分店铺通过雇佣专业人员刷单,提升店铺关注度,从而获得更多客户关注与消费。在直播经济中,数据造假主要涉及网红主播、明星对自身销售数据造假。通常包括对自身曾经的销售数据造假和对直播过程中的销售额与消费人数等数据造假。这些造假行为可以使网红主播、明星从买家处获取更高额的坑位费以及更多直播机会,却破坏了行业信任基础。直播数据造假源于平台监管漏洞、国家监管的未全面覆盖与惩罚措施的不及时。为此,直播平台在管理聘用直播服务人员的过程中,应通过严格的平台责任体系、分级分类制度和技术加人工审核,确保平台上从事直播的人员及相关商业组织遵纪守法;即便无法完全杜绝数据造假,也应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及时将违规者清除,维持直播经济生态的健康发展。同时,要从信息提供、信息消费和信息传播的角度进行正本清源,对直播带货的商品信息、服务信息等涉及消费者基本权益的信息建立严格的要求,以此确保消费者能够基于准确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减少或消除直播数据造假问题的出现。(二)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主播的个人形象和话语权在直播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粉丝和消费者对主播的信任感和认同感是实现直播商品变现的主要因素,但主播对于售卖商品的质量却无法保证,消费者购买到劣质商品的事件屡见不鲜。对于产品质量与售后的担忧,成为消费者最为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量主播只关注线上直播促进销量,但不涉及商品下单后的物流、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消费者在直播中购买的商品遇到问题时,很难通过投诉渠道获得解决。对此,“直播标准化”才能为带货闭环提供可持续“能量”。把每道程序规范起来,让选品有把关、物流更高效、售后更人性、主播更专业,带给用户更好的直播消费体验,才能够规范直播带货市场秩序,让直播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一“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强化对网络直播商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建立直播经济黑名单制度,对于随意夸大其词、欺诈和误导消费者、劣迹较多的主播实行市场禁入,以提高违法直播带货成本;建立统一的直播带货违法举报及维权平台,将直播带货置于全民有效监管之下,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与监督权,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目前,虽然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对直播经济进行监管,但大部分主播直播带货行为符合替商家宣传商品并因此获利等条件,本质上属于为商品代言行为,在直播销售过程中出现商品质量等问题,主播与卖家都应为此连带负责。(三)变现模式单一。现阶段直播经济主要变现方式包括卖货盈利、广告收入等,但本质都是通过主播流量聚拢消费者进行商品销售,这种单一的变现模式是制约直播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消费者对于主播的追随性大于对品牌和商品的追随性,品牌和商品在直播过程中难以获取忠实客户,企业盈利额度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主播的认可度,而一旦主播不再推荐该商品,就可能造成消费者流失。另一方面,企业相对于自带大流量的明星或网红主播议价能力较弱,行业价值网络失衡以及数据造假等问题的存在,使得企业无法确定在直播过程中销售的商品盈利能否负担高额的坑位费。相对光鲜亮丽的主播,一直处于弱势的品牌方则背负着更多压力。例如某品牌商花费10万元坑位费与10%佣金提成请主播带货,但最终销售额只有5.7万元;即便有些商家与MCN机构签约确定直播业绩,如果没有达到就不收取服务费,事实上当天直播销售额也达到了约定要求,但商家支付完服务费后,商品退货率居然达到一半以上,商家依然是亏损的。在这个全民直播带货时代,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出现一种“无直播,不销售”的发展势头。商家在“低价+坑位费+佣金抽成”的模式下,大部分利润都被MCN机构或者网红主播占有。相对于变现模式的单一,直播经济的多元化路径成为时展必然趋势。经过网络直播平台大战之后,直播经济会逐渐趋向理性并回归直播本质,各直播平台定位会更加清晰,但平台内主播区别会逐渐模糊。用户更加关注商品质量与售后,至于主播是谁,将不再是首要考虑因素,去主播化将成为未来趋势;与其他网红主播一样,商场也在直播,但主播更趋向于企业成员;娱乐化将成为电商直播常态,其实更像延续了线下明星艺人商演的方式。明星走进直播间、电商直播+综艺、电商直播+演唱会,增加电商直播娱乐性,挖掘明星带货影响力,让用户在追星的同时能够在直播经济中实现购物需求。另外,商家在线下销售的基础上,也能够通过店铺成员直播、明星娱乐化直播等渠道,获得更多切实利益,发挥直播经济的时代效应。

融媒体时代与后疫情时代的重叠,使得“万物可直播、人人能带货”的发展趋势愈发凸显,直播经济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各方面,并将继续深入其中提供便利。同时,直播经济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主播素质与直播产品、直播内容参差不齐,存在数据造假、虚假宣传、质量无法保证、售后维权、变现模式单一等问题。未来,直播经济应转变商业运行逻辑,创新发展商业模式,打通多元化盈利渠道,通过更加高效的运行模式推动电商经济发展,实现直播经济良性持续成长,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最终通过多方协同共治,引导“直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任雅仙.融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2.倪卫涛.媒体+时代:开启未来新商业的秘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3.钟涛.直播电商的发展要素、动力及成长持续性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18)

4.胡明珠.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红“直播带货”模式探析[J].视听,2020(12)

直播电商行业盈利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时代;都市类报纸;赢利模式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各种基于现代数字技术的产品与应用的开发非常活跃,由此产生了多种新型信息传播形式,使广大受众的信息接收渠道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网络成为新时代的宠儿,这就直接导致了传统媒体的经营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都市类报纸,在随后的90年代中后期报业市场化阶段得到迅速成长,当前已是我国各大城市新闻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体,其广告刊登份额占到报纸广告总量的3/4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报业的经济收益。但同样受到网络冲击的都市类报纸,目前也不得不与网络正面交锋,寻求新的盈利模式。

一、都市类报纸概念及其传统经营模式

(一)都市类报纸的概念

何为都市类报纸,目前新闻传播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都市类报是一种定位普通市民阶层,市场化程度高,报道内容与市民生活相关的新闻和专副刊为主,突出新闻时效性、信息的综合性、生活服务性的报纸,它包括传统早报、晚报和新兴的大型生活类报。

(二)都市类报的传统盈利模式

都市类报纸传统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靠发行报纸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是一种薄利多销的经营创利模式;二是纯粹广告盈利模式,报纸发行以赠阅为主;三是广告+发行的盈利模式,以广告收入弥补发行亏空的盈利模式。这三种模式在我国都市类报纸兴起与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分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报业的变革,这三种盈利模式都凸显了各自的弊端,现在更不适应网络时代报业的发展。

二、都市类报盈利模式新探

(一)积极向新媒体转型淘金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在2012年9月举办的第17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上,《贵州都市报》总编辑孙雁鹰说:“新媒体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改变着我们的阅读习惯,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市场,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危机感,但另一方面,正视新媒体的挑战,主动地拥抱新媒体,在竞争中共同发展,共生共荣,这也是我们化被动为主动的方式。”

作为我国报业经济半壁江山的都市类报纸,创新盈利模式也应该首先挺进新型媒体。新型媒体是基于数字技术支撑体系产生的的新媒体形态,如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型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型媒体传播具有复合型传播、全员性传播、无边界传播、综合性传播多元化传播、时间固化传播等特点,当前已经被众多的广告商所接受与认可。2012年5月26日,《三晋都市报》推出“北方首张全媒体报纸”,实现了由传统报纸向新媒体转型的跨越,将开启都市报向新媒体转型淘金之路。

都市类报纸向新媒体转型,实行报网广告的互动营销具有突出的优势价值。通过报网广告的互动营销,能够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异域的快速沟通;同时,报纸广告具有留存性,便于仔细阅读、分析和查找;网络广告的价值在于它的互动性和体验性,网络广告比报纸广告更容易设计得具有都市报传统广告经营难以很好做到的受众细分,所以深得广告商青睐。

(二)全介质服务,全媒体经营

如前所述,当今信息的传播方式与手段发生巨大变化,多种传媒形态纷纷涌现,在传播领域实践中日益丰富发展的“全媒体”概念已经司空见惯。“全媒体”是指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介表现技术条件成熟基础上,媒体机构及运营商通过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为用户提供多种终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何媒体内容。“全媒体”时代深刻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和终端,也深刻地影响着媒体经营。《三晋都市报》推出全媒体报纸,读者可以通过手机与名医面对面咨询病情、获得律师解答,直和专家探讨子女教育,和网购达人交流网购心得,这将是更生动、更直接的服务。

作为各大城市主流媒体的都市类报纸,在积极向新型媒体转型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对纸质媒体的改造,加大对基于网络的“全媒体”的开发与发展,尽快使自己拥有多种、甚至全部的传播介质,提高为受众服务的能力与水平,进而提高创收盈利能力。要开展全媒体经营,就要建立健全全媒体采编机制,加强全媒体采编人才的培养,既要有精通媒体内容生产、信息加工、后台服务、统筹协调的人才,又要有了解日新月异的传播技术和传播领域最新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还要有善于从传媒产业的新发展中寻找市场商机、探求新的赢利模式的人才。在全媒体经营的模式下,广告和营销可以多位一体,规模化作战,取得立体化效果。

(三)做足周刊精准营销

精准营销是指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这种营销更注重结果与行动,还注重对直接销售沟通的投资。

对于广大广告商而言,他们最希望的是能够通过某种途径直接找到自己的准客户,而大众广告形式由于没有精准目标,这种广告传递的信息往往难以量化效果。所以,精准定位报纸专题周刊,做足周刊的报道内容,就会吸引广告商对各自的精准客户目标进行广告投放。今年以来,《三晋都市报》陆续创办了汽车周刊、房地产周刊、户外周刊、健康周刊、星期五咨询周刊等杂志型专刊,分别拥有了特定的受众和广告目标,实现了新闻信息分众化,广告客户目标化。杂志型专刊能够提供更多生活和文化资讯方面的服务,挖掘有别于日常报道的特色,这是都市类报纸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之一。都市类报纸要建立自己的受众目标人群数据库,实将自己的受众目标信息,即订户,进行数据电子化入库管理,为不同需求广告商提供相对应的数据库受众目标,从而使他们的广告投放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实现量化效果。这样,吸引都市类报纸广告商才有力量。

(四)策划活动营销价值

利用媒体自身优势和自有的品牌价值,策划举办有创意有影响力,与受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主题活动,借此吸引广告商,促进报纸广告销售,是网络时代都市类报纸全新的盈利模式,这种营销手段是集广告、促销、公关和推广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整合营销,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都市类报纸策划活动营销自有品牌价值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这么几类:一是利用热点事件或重要节日举办公益性活动,扩大报纸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品牌价值;二是策划重要事件和人物等的评选活动,以制造新闻热点,吸引广告商投放广告;三是主题策划活动营销,以一个事件为主题策划规模性的活动,如《三晋都市报》今年组织策划的中秋节“月亮报特刊”;四是以节庆会展为契机进行会展活动营销,如《青岛晚报》推出的啤酒节特刊、汽车文化节特刊等;五是热点经济产业活动营销,如《新京报》在每年北京车展会推出的车展特刊等。

三、结束语

都市类报纸这份为一座城市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的主流媒体,面对汹涌澎湃的网络传播浪潮,过多的不应该是对“纸媒消亡论”的悲观失望,而应该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求新转型,做好新闻信息内容供应商角色,在数字传媒的新天地中收获应有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李宏霞.都市类报纸新盈利模式探索[J].新闻知识,2011(12).

2.刘婷,赵铁林.报纸广告与网络广告互动经营探析[J].中国报业,2008(2).

3.曹歆.报纸购物平台:纸媒盈利新模式[J].新闻前哨,2010(9).

4.车永波.全媒体探索:全新的媒体传播模式[J].新闻战线,2010(3).

5.成爱君.网络时代都市报如何创新盈利模式[J].传媒观察,2010(11).

直播电商行业盈利模式范文第4篇

随着“中星9号”的成功发射,直播卫星(direct broadcasting satellites,dbs)再次在国内引发热议。几年前人们还在认识直播星的覆盖、成本、容量优势,讨论其在带动相关产业 发展 上的意义,如今发展直播卫星是我国广电业发展的必然逐渐成为共识。美国directv、英国bskyb等的大踏步发展,更是或多或少让我们对当初没能抓住时机尽早发展直播卫星感到些许遗憾。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有“迹坚求通,钩深取极”的表述,意即在分析问题的时候,紧紧围绕重点、难点进行深入探求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探求万事万物 规律 性的一个基本方法。那么我国的直播卫星在未来发展中“迹坚”之处何在,又如何“求通”呢?

确定盈利模式

“中星9号”的升空恰逢我国广电、电信领域的数字化浪潮,在有线数字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iptv等的重重包围下,为直播卫星的社会角色和业务范围作出定位,是使其能够“盈利”——既收获应有的社会效益,也获取较好的 经济 效益——的基本前提。

国外直播卫星电视大多为付费的商业频道,我国则不同,目前被定位为公益平台。卫星采购、发射及维护成本全部由国家财政支出,一期48套标清数字节目、48套立体声数字广播和数据广播业务全部免收上星费,购置了终端接收设备的用户可免费接收。换句话说,作为完全出资人,国家对直播星一期建设的要求很明确,即扩大 农村 地区覆盖,解决全国已通电但广播电视不通达的20户以上 自然 村收听、收看的问题。

国家“十五”规划要求解决50户以上自然村的广电覆盖,“十一五”规划则把这一要求提高到20户以上自然村。多年来,政府依靠地面推进“村村通”,这一做法初期取得了一定得效果,但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最后5%左右的人口覆盖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利用直播星传输节目是提高我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改进信号传输质量、避免与境外节目共星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这也是为什么政府首先把直播卫星定位为公益平台,计划调拨13亿专项资金支持直播星“村村通”的原因。

但细思量,这一定位还有许多值得推敲之处:首先,实现偏远地区人口覆盖意义固然重大,但放弃城市人口显然没能使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巨大的经济投入产生的社会效益最大化;第二,“中星9号”一期运营只使用了22个转发器中的4个,剩下的18个转发器长期闲置,不仅将面临资金压力,也让人对没能充分利用直播星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感到惋惜;第三,仅完成政府要求的“规定动作”并没能充分发挥直播星在大容量、交互、移动等方面的性能,而缺乏真正的直播星业务的广播电视业是不完整的;第四,从带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的角度看,发展直播星及相关产业潜力巨大,如按全国20户以上的71.6万个自然村,每个村以20户、每台接收设备以300元 计算 ,仅“村村通”带来的终端硬件销售额就近43亿元,此外还有卫星制造、发射、维护,节目生产、销售,直播星增值服务等等产业链上巨大的“作为”空间。因此,直播卫星电视显然不能只是作为有线电视覆盖上的补充、解决偏远地区的“村村通”,也应该进入城市,参与数字电视市场的竞争;不能只是作为公益性的平台,而应定位于“公益平台+商业运营”,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皆有所获,从而摆脱依靠“输血”的状态,形成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直播卫星的管理、运营通常分为空间段和地面段两部分。空间段相对简单,主要负责卫星发射及运行测控;地面段负责的内容比较庞杂,包括接收终端、节目内容、用户体系、各类服务等等。空间段和地面段的运营关系构成了直播卫星不同的管理运营模式:合一运营,即卫星的正常运营、用户管理、售后服务各环节都是运营商独立运作,以美国为代表;分段运营,以欧洲为代表,欧洲各国有关卫星的法规不甚相同,因此一般都是各国卫星公司租用国际卫星组织的转发器,然后自行运营地面段。

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直播卫星的空间段和地面段将分开运营。根据国家规划,空间段实施公司体制的市场化运营,2007年12月成立的 中国 直播卫星有限公司是直播星空间段运营的惟一主体(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各占50%股份);地面段则由广电系统负责。借鉴推行付费电视的经验,有关部门必须尽快明确地面段的运营主体和开办条件,并在开办主体、合作主体方面有所突破,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允许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地面段运营竞争,这样才能有效推动直播卫星电视步入健康发展轨道。

从“公益平台+商业运营”的定位出发,地面段也可以分为公益运营和商业运营两类。

目前公益部分采用“专营、专控”的方式运行,还没有涉及内容生产。问题在于,直播卫星电视应该不会永远只是地面频道和节目的上星,有朝一日直播卫星开办新的公益性频道靠什么运行?政府投入?还是广告?法国总统萨科齐今年初提出一项针对广播电视领域的动议,意欲打造可与bbc国际频道和cnn比肩的法语新闻频道。为了提升公共频道品质,禁止其播放广告,由此造成的每年6亿美元广告收入的流失,将通过对法国私营电视台广告收入、手机通信费或互联网接入服务费收税来弥补。公共电视台员工担心广告取消后收入将难以跟上,举行了大规模的罢工。为此,萨科齐已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研究法国公共广播电视取消广告后的资金来源问题。法国公共电视面临的问题中国也迟早要面临。公共广播电视中广告的口子一开,公众利益便难免受到商业的侵蚀,那么拒绝广告如又何生存?我国直播星作为公益平台如何运营的确需要认真研究。

商业运营部分则应按市场规律、行业提点和观众需求出发,实现通过“订制费+增值服务费”发展自身、服务公众。在节目销售方面,卫星直播电视要比有线电视更灵活。前者既可以将若干频道组合在一起打包(package)付费、也可以选择频道个别签约(premium)或者按次付费(ppv),价格亦可以依据频道和节目的质量分级;而后者则是捆绑销售,每年必须缴纳固定的收视费,为自己不喜欢的节目掏钱容易导致用户流失。

实现直播卫星电视商营部分“订制费+增值服务费”的盈利模式,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其对整个电视产业盈利模式的影响。电视的传输模式分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三种,不同的传输模式有不同的盈利模式:无线主要靠广告,有线主要靠收视费,直播星主要靠订制费。我国已有的无线和有线电视基本上属于免费收看(有线电视的收视费只是一种象征性收费),近30年来,媒体依赖垄断性资源在相对封闭的经营环境中靠广告收入维持运行。这种单一结构的盈利模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一是广告市场总量有限,一旦广告市场告别高速发展或有更多的竞争者进入,电视媒体的收入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滑坡;二是媒体经营开拓的重点一旦集中于广告,难免会忽略对内容的挖掘和新技术的探求,我国电视业节目市场迟迟培育不起来和数字技术推进的不尽如人意,不能不说与单一的赢利模式没有关系。国际上成熟的直播卫星产业多数由用户付费支撑,大容量、多样化的内容和互动性的服务使付费电视的现实产出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电视广告。面对不进则退,甚至是进得慢则退的国际媒体竞争态势,中国广电业迫切需要增强自身实力迎接挑战,而寻找新的收入来源是一个有效途径。对于已经习惯于免费或低收费的无线和有线电视来说,改变既有的盈利模式绝非易事,而直播卫星电视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如果能在最初定位时恰当地把握好盈利模式,将有可能带来整个产业链条的深刻变革,促成电视业结构更为合理的“广告收入+收视/订制费+增值服务收入”多元盈利模式。

处理竞合关系

直播卫星电视必然带来收视市场的重新分割,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有线电视受到的冲击最大。的确,直播卫星电视与有线电视存在不可回避的竞争关系,两者的市场交集明显。长期以来,以一地一网模式发展的有线电视一直没有竞争对手,虽然国家目前把直播星作为有线的延伸和补充,但有线已感受到了竞争的压力。按照目前的态势看,广电部门有意借直播星的技术准备和运营磨合,为有线再保留一段发展时间。如果说这是因为有线电视正处于数字化的关键阶段,还可以理解,但若意欲长期通过行政指令规定二者的竞争空间和业务领域,最终会错失产业发展的契机。毕竟,竞争并不仅仅来自广电业内部。

当前,全球有三个较为普及的信息入户终端:电视机、计算机和手机。广电、电信、互联网等行业拓展业务、掌握终端、争夺用户、占领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电信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正在由通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为了能在未来的“三网融合”中取得优势地位,电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利用“村村通”工程的契机,积极推进和完善农村地区的光纤 网络 建设,开展iptv实验等等。一旦政策放开,若广电地面网络和卫星只能传输广播电视基本业务,不具有综合数据业务能力,电信网络便能够以“装电信宽带,能打电话、上网、看电视,还能享受综合服务”的优势,将广电用户转化为自己的用户。互联网 企业 则跃跃欲试,不仅把计算机作为自己的终端,还力图凭借自身内容丰富、数字化程度高的优势把电视机、手机作为自己的终端。

然而,这些依旧不是竞争态势的全部。

英国的经历颇值得借鉴。长期以来,公营的bbc与商营的itv(英国独立电视台)竞争激烈,并逐渐形成了bbc1台对itv、bbc2台对第4频道的双头垄断体系。随着有线电视和直播卫星电视的 发展 ,情况发生了变化。1990年天空卫视与bsb合并为bskyb,默多克成为bskyb的最大股东,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改变花较少的钱收看公共电视台节目的习惯,愿意花订制费收看bskyb的节目。bbc和itv终于意识到他们真正的竞争对手并不是对方,而是那些想尽办法去赢得观众的国际商业媒体,而此时bskyb已经从他们手中抢走了大量的用户。

英国的经历提醒我们,切不可缺乏战略眼光,人为地压缩自身的发展空间,为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使整个行业陷入内耗局面。有线 网络 整合就是一个教训,尽管已经进行了多年且耗资巨大,但目前仍是一张没有互连互通的散网,毫无整体优势;“三网融合”也值得反思,不少国家在天上也初步实现了三网合一,而我们还在因为不同部门的利益难以调和而裹足不前。我国广电业应该一开始就将事业的发展置于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加以考量,既要积极竞争,也应善于合作,要在竞争与合作中增强行业的总体实力。有关部门也考虑到了这一点,试图将卫星与地面的优势结合起来,走联合发展战略。但这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技术上如何将机顶盒做成“地面+卫星”双模产品,或者通过电视一体机实现双模接收?直播星与有线的成本相差甚大,利益如何分配?两者联合,会不会因缺乏竞争丧失活力并伤害公众利益?等等。

直播卫星的发展还需要许多“合作”。节目制作及提供商、节目集成及播出机构之间需要合作,设备与软件的制造商以及网络建造和运营商之间需要合作,广电、电信、互联网也需要合作……,这样才能使产业链条顺畅,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

实现政策法规匹配

直播卫星电视发展十余年来,美国、欧洲、日本、加拿大、巴西、澳大利亚、、韩国、印度等数十个国家都开展了dth(direct-to-home)业务。各国政府也都适时修改相关法规或出台政策,规范市场行为,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在我国,有线电视在政策法规上得到了很多支持:《广播电视有线数字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更多体现出支持和鼓励的态度,三部委(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为鼓励有线数字化的积极性,在税收、财政上给予了一定的照顾……而直播卫星电视的发展却首先面临着是否合法的问题。

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129号令)及其《实施细则》,明确指出:未经许可从事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均属违法行为,利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接收、传送电视节目,必须取得接收许可证;禁止利用各种传输载体向居民住宅传送境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卫星电视广播节目。从该规定出台的背景看,其监管的核心重点主要在“境外频道”,因为当时我国没有上星节目,卫星地面接收设备接收到的都是境外节目。但“个人不得安装和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客观上限制了直播星的发展,致使十几年来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几近于零。因此,有关部门已着手进行129号令的修订,这是直播星正常运营的基本前提。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此次修订有必要为直播星的商业运营预留下发展空间,否则政策滞后将使已经落后一大截的我国直播星事业越落越远。

商业运营部分首先面临着凭借什么吸引用户掏“订制费”的问题。对于包括直播星在内的整个数字电视产业来说,内容是盈利之本。直播卫星电视对节目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很高,没有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内容,付费收视就无法实现。这在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过程中已经得到了验证:有关部门靠付费电视推动有线数字化的设想并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其原因说白了就是用户对现有的付费频道的内容不买账,这才有了“青岛模式”、“佛山模式”带有政府色彩的整体置换。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美等国家直播卫星电视恰恰就是依靠的内容赢得一席之地的。比如bskyb将市场细分,对200多个频道实施专业化定位,其中,定位于原创节目和剧集的天空1频道、侧重关注重大国际时事的天空新闻的、长于提供赛事直播的天空 体育 以及天空电影类频道最受用户欢迎。bskyb丰富而细分的内容获得了回报,上一财年(截至2007年6月)订户接近860万户,成长率约5%,本财年(2007/2008)仅第一季度公司总收入就达11.85亿美元,同比增长11%。

可见,必须大力解决广电业内容市场发育不良,内容生产和发行机制残缺不全,内容管制手段相对僵化,内容经营在经营活动中所占比重不足等问题,否则直播星靠订制费运营的设想就无法实现。其实,有关部门早已意识到了内容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规定,特别是2004年的《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 企业 管理暂行规定》开始允许外资媒体公司入股 中国 的广电节目制作经营企业,开展节目制作发行业务。但是几年过去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分析原因,与节目平台、传输平台开放程度不配套相关。可见,单纯鼓励内容生产、交易还不够,政策出台还要讲究配套。另外,在制度供给上还应改变以往“鼓励”、“提倡”等偏“虚”特点,通过一些具体的规定加大可执行性。比如英国政府早在1987年出台了一项规定,要求国内两大广电垄断媒体组织bbc和itv播出的节目中必须有25%来自独立制作公司。几十年来该节目配额政策有效地保证了电视节目在形态、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多样化,并有助于bbc和itv在竞争中保持活力,值得我们在为直播星发展供给制度时借鉴。总之,要尽快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在保证公益平台不受侵害的基础上,打破媒介资源垄断,改变我国电视业传统的“前店后厂”的生产方式和“自产自销”的播出方式,推动社会力量介入直播星的节目制作,打造公开、公平和畅通方便的市场环境,完善节目市场和流通渠道。

直播卫星产业的另一个盈利点是增值服务。在这方面,特别需要通过政策、法规推动技术创新及其应用。因为新技术及其应用直接影响着增值服务的种类与水平,更为重要的是,积极有效的开发利用可以使其转换成巨大的现实效益。2007年美国两大直播星公司directv和echostar就通过开展高清电视业务赢得了订户数的迅速增长。目前美国直播星用户已占到电视家庭的1/3,在与有线电视的竞争中已经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就我国直播星的发展策略来说,用好节目推动其发展这一国际上普遍的发展思路不一定最快见效,因为在中国,相对稀缺的高质量原创内容集中在开路频道中,因此通过为用户提供包括节目预约、节目背景信息、逛商店、银行、交友、游戏、公共信息、远程 教育 和 电子 邮件等增值服务寻找盈利空间未尝不可作为一个发展思路。这就需要用政策推动宽带、移动性、交互、多媒体等数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直播电商行业盈利模式范文第5篇

涉黄侵权等行为不断

斗鱼直播涉黄消息一直未曾间断,之前斗鱼的“直播造人”事件就使得国家网监部门对直播平台一阵严打。在各种超尺度的直播一律关闭后,斗鱼直播还颁布了“直播着装规范”,却并没有持久。

有媒体报道称,今年2月24日一场斗鱼直播中,主播郭mini在直播期间突然脱掉衣服。随后该不雅视频被网友转载到新浪微博并引发热议,不仅新浪微博被国家网信办约谈,因运营的直播间提供含有宣扬暴力、危害社会公德的禁止内容,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先后被罚款共计6万元,没收违法所得共计15.74万元。

今年3月20日、4月11日,斗鱼又先后受到湖北省“扫黄打非”办公室与湖北省文化厅的处罚。4月14日,斗鱼等平台又因涉嫌提供含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等内容的互联网文化产品,被文化部列入查处名单。

5月16日,国内首例电竞直播侵权案终审宣判。斗鱼未经授权,直播了2015年DOTA2亚洲邀请赛,因构成不正当竞争被上海知产法院判定赔偿总计110万元。

代打事件再揭平台乱象

涉黄行为不断的斗鱼又被王思聪点名曝出“阿怡代打丑闻”,该事件直接成为微博热搜榜榜首,阅读量高达6.9亿人次,使得之前一直为自己辩解的斗鱼电竞女主播阿怡迫于各方压力,在其个人微博上承认了买号代打游戏,并正式道歉。期间,原本想借旗下《竞迹》节目洗白阿怡代打事件的投资方腾讯也不幸遭遇尴尬。

资料显示,主播阿怡可以说是斗鱼当之无愧的“一姐”,曾创造了一场解说200万人在线的纪录,其在斗鱼年薪1000万元左右。按照主播与平台分成大致为4:6来看,阿怡能为斗鱼带来至少1000万元左右的可观收入。斗鱼也自然难舍这座赚钱的金矿。

“韩国对于假赛的严格处罚使其本国电竞选手战术不断提高,并带动了整个电竞行业的发展水平,但相较而言,中国的直播、电竞行业还不成熟,选手素质不高、平台管控不严造成失职、失信都会影响行业的发展。”一家直播企业负责人周先生说道。直播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兴起周期短,尚未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政策出台,使得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

欠薪致主播集体出走

6月7日,斗鱼平台人气炉石主播会长安德罗妮和板娘萌太奇宣布将离开斗鱼去虎牙,这也意味着曾经荣耀无比的斗鱼炉石区正式宣告崩塌。随后,游戏主播lol小楼谴责斗鱼TV长期(3-6个月)拖欠工资,导致很多主播不得不出走的一条微博再次让斗鱼站在风口浪尖上。

斗鱼之前曾向战旗开战,将战旗旗下绝大多数知名主播挖走,战旗的炉石区就被荒废。如今,斗鱼也惨遭同样的境遇,包括囚徒sol、王师傅、秋日等知名主播的陆续出走,使被架空的斗鱼已岌岌可危。业内人士直指,直播平台成本高、内容单一,缺乏有效的盈利模式是其拖欠主播工资背后的真正原因。

而且之前原WE队员微笑在斗鱼进行直播时,其显示观看人数竟然超过13亿,远远超过国内网民7亿人次的总体规模,这一风光无限的数据也直接成造假的力证。

而淘宝平台上,“1元=1万粉”、“10元=6000人气”的买粉、刷榜行为已经成为直播平台捧红主播、虚假打造平台繁荣以及为提升融资力度的手段。

每个互联网行业兴起的时候都伴随着大量的泡沫。资深业内人士朱家亮表示,目前直播行业呈爆发性增值时期,产值高,热钱不断涌入,但违法成本低,为争夺市场打擦边球的现象就会很多。

缺乏有效盈利模式

涉黄、代打、侵权、欠薪等一系列丑闻的背后是行业的恶性竞争,而买粉、买观众、刷榜、低价买虚拟货币等则暴露了这一行业的“虚火”现象,这也让视频直播的运作机制、商业模式弊端都逐渐暴露出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直播平台数量已超过200家,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直播平台都处在烧钱阶段,真正实现盈利的平台寥寥无几。带宽成本一直是直播平台烧钱的主要支出。以平均水平来看,在线人数每达到百万人,直播平台每月仅带宽费用就至少要花掉3000万元左右。欢聚时代2015年Q4财报显示,其带宽成本为1.611亿元,折合每月超5000万元。但平台上打赏、抽成等虚拟礼品的变现方式不足成为商业模式,而广告、游戏等营收方式暂时也不能满足平台需要。

今年3月,斗鱼曾公布获得腾讯领投的1亿美元融资,并表示自己已坐稳中国直播行业第一的位置。但也有消息指出,斗鱼仅带宽成本每月就3000万元左右,以此来看,1亿美元的融资也仅够一年左右,长期维持直播平台日益激烈的烧钱大战很难。而红杉资本有意撤出的消息也让正在进行B轮融资的斗鱼雪上加双。有消息指出,2015年虎牙直播亏损达3.87亿元,斗鱼等直播平台也被曝亏损。对于目前出现的多种问题,斗鱼方面未给予正面回复。

周先生表示,“在大部分都在使用的秀场模式下,有亮点的直播平台还能稍微盈利。但同质化严重、缺乏优质的内容产出以及粉丝对于平台的黏性难以持续等都导致这一平台的收入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北京商报记者陈丽君/文宋媛媛/漫画

-行业观察

市场存活率不足一成

带宽成本、主播薪资、广告投入、粉丝获取成本等都是不小的开销。直播平台优质内容是实现差异化竞争的主要手段。当娱乐、电竞、脱口秀等内容几乎成为直播平台中的“标配”,撒娇求礼物、弹幕互动、直播吃饭等已经满足不了用户审美时,内容创新实现高配也成为突破短板的惟一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