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

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身体素质训练重要性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高校教育的教学目标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等,其中身体素质是综合素质的关键与物质基础,对学生体质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通常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三点:第一,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只有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才能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通常,身体素质指的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的各种能力,如柔韧性、灵敏度、耐力、力量、速度等,素质越好,越能更快地掌握技术技能。如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学习跆拳道中的横踢技术时,不能很好地踢腿且快速踢出,导致整体动作不规范。第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学生体质的强弱可以成为身体素质好坏评定的依据,有效衡量学生的体质状况,而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增强体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器官系统技能,改善身体形态,加快机体新陈代谢,增强运动器官功能,如韧带、肌腱、肌肉、骨骼等,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运动成绩。[1]第三,为社会提供健康的人才。身体素质训练能保证人们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有序进行,促进人们身心的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体力劳动被脑力劳动所取代,身心压力不断增大,致使现代文明病增多,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而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高校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贯彻落实“终身体育”的思想教育理念,为社会培养所需的人才。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的实施路径

首先,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实施身体素质训练时,必须要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思想认识,让学生对身体训练在人体健康方面的作用加以理解,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训练活动,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借助实践课来提高学生认知,培养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对身体素质训练的身心愉悦进行体会;或者是利用定期的理论课来增强学生认知,根据心理、生理等学科知识,使学生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意识到身体素质训练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意义。

其次,贯彻落实身体素质训练。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必须要以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加以重视,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如在每周的体育课程教学中,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同时高校主管部门应贯彻落实身体素质训练,将其纳入到教学计划中,对其作用及意义加以明确,使其成为学生体育课程学习的评价内容。[2]另外,高校体育教学部门可以定期培训教师,量化要求教学中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和时间等,及时解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

最后,更新教学的方法、内容和模式。“双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而提高身体素质的形式与内容相对丰富,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可组织适当的身体素质练习,练习时间可为课后的20分钟。当然,每单元的练习内容需要多样化,采用竞赛、循环练习、分组游戏、综合练习、转化练习、辅助练习等方式,并以学生的锻炼能力、体质、性别、年龄为依据,有计划性地进行身体素质练习。[3]此外,安排与选择身体素质练习的强度和内容时,必须要注意区别对待,遵循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问题。

三、结语

当前普通高校学生在身体素质状况方面不够理想,这与体育教学中忽视身体素質训练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普通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要立足实际,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和终身体育意识,更新教学的方法、内容和模式。这样才能满足高校体育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所需的全面发展人才。

作者:夏越

    参考文献: 

[1]彩彩克.体育教学中举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及其战术训练要点探析[J]. 西部素质教育,2017(15). 

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身体素质 对策 建议

身体素质是人的一切素质的基础,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技能的能力,即人体运动中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和协调等素质指标的能力。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任务。身体素质是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身体素质下降必然会影响体质的增强。我国大学生的平均年龄一般在19―23岁之间,在相对稳定的大学生活阶段,学生身体素质应该不断地提高或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通过对我院一、二年级大学生身体素质优秀率和良好率的对比发现:我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本文通过对我院一年级、二年级在校学生的素质状况调查,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作分析,旨在为我院体育教育提供依据,为大学期间的体育锻炼指明方向。这对我院公共体育教学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山东省体质调研点潍坊科技学院大学生5884人(注:被测试学生的男女比例分别为:男49%,女51%)。

二、对我院一、二年级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评价

对我院的一、二年级的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数据,按照《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岁以上(大学)男女评价表》进行总体评价,结果显示(见附表1):优秀和良好率较高,不及格率低。男生的优秀率高于女生优秀率,而良好率低于女生。经统计各结果说明:现阶段潍坊科技学院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基本与现阶段高等学校的改革发展相适应,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能够重视起来。

三、抽样结果分析

经过对比分析表2(见附表2)可以得出:大学二年级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均低于大学一年级的优秀率和良好率。这说明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的身体素质比较好,进入大学后,大学体育课程的形式和内容不同于高中时期的体育课程,使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再加上大学校园有充足的体育器材、设施和场地、充足的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是大一学生身体素质优秀率和及格率较高的又一个原因。

通过统计还发现,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还表现在:一、二年级学生的体育课是普修课,而且从高中升入大学,大部分学生由一种紧张状态进入一种相对自由放松的生活状态,他们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再加上体育课的正常进行和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其身体素质略有提高。二年级本应是大学生身体素质增长最快的阶段,但学生身体素质却又出现的下降现象,说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也有所欠缺,教学计划中加强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过少。到了大三因为不再开设体育课,又没有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身体素质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四、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

(一)让学生充分认识身体素质练习对提高体质的重要性

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比较枯燥、单一,学生缺乏练习的积极性,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有些学生迫于课堂的纪律性和素质测试的考核,而去应付练习。因此,我们要把提高学生对身体素质练习的重要性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从理论上让学生认清身体素质练习对提高体质的重要意义。

(二)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因势利导,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例如,女生对韵律感和节奏性较强的韵律操、健美操、交谊舞等项目很感兴趣,我们就可以增设这些课程(体育课和选修课)。此外,我们还应采用科学的健身手段来达到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学生身心的目的。

(三)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其创造力

大学生毕业后将踏入社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意识。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发展个性、展示才能的快乐感,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应增加发展学生创造力和展示个性才能的教学内容。,

五、建议

(一)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

在大学体育课开设过程中,每周只有两节课,完全依靠体育课的时间来锻炼身体,是不能满足大学阶段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发展要求的。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具备良好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和优越性,使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和练习方法。只有使学生自己真正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掌握几种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从而才能使学生根据个体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身的锻炼方法,自觉地去进行锻炼,才能更好地保证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达到科学锻炼的目的。

(二)提供充足的场地和体育器材

要想使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我们就要为其提供足够的锻炼场所,并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学生比较普遍喜爱的体育健身器材和活动内容。例如,在生活区安置一些的乒乓球台、排球场、篮球场等,并利用课余时间或者周末经常举办一些健身班或比赛活动等。

(三)增加体育成绩学分的比值

我们要从内容和形式上让学生产生一种危机感,让其从思想上认识到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不会有更好的生活和学习,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丛湖平等.体育统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张云.山东财政学院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及对.山东体育科技,2000(3).

[3]崔桂强.大学生身体素质教学改革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

[4]何耿明.浅析高等学校学生素质下降的原因.中国科技信息,2005(1).

作者简介:

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 教学 实施 素质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出于规避单纯科技教育、过分狭隘的专业教育等弊端,教育界也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指导思想,这已为大家所认同,并在付诸实施。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生理、心理机能能力;发展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根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而提出的,其目的和任务也就是为了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以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养成与发展为核心,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以形成和符合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体发展规律的综合素质。因而它旨在使每个人都形成相对完善的整体素质的教育。这里所说的素质,就是组成人的基本品质结构的思想道德、知识、身体和心理品质等因素。从素质教育的内涵不难看出,它具有其本身的鲜明特点。首先它的主体性。第二是基础性。第三是它的全面性。第四是它的成功性。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就必须充分理解这些特点,并把他们融合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加以发展,使之内化成学生的品质结构。

三、致力体现中学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体育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博大精深的自然科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的。通过体育理论和保健知识的传授,能够使学生了解体育的意义和作用,懂得体育保健的基本原理,明确体育保健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培养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为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打好基础,使其它素质的发展成为可能。通过对体育教学内容科学性的揭示,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加深学生对体育教学手段和锻炼方法的内涵的理解,能够使自己在锻炼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更具有个性特点,并为创造性地运用体育知识,使体育进一步发扬光大创造条件。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等方面,也具有其独特的功能。所有这些,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必须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

四、中学体育教学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学校体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方向。学校体育必须充分发挥其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特长等功能,充分发挥体现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等特征。这实际上是对学校体育本质的揭示,也是对中学体育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当然,在学校体育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体育教学中,就更应该始终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并把它落实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管理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学生全面素质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更新体育教学观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为基础,以个人素质的相对完善和全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为目标的,它要求尽可能使学生个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以实现良好素质的养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基础,在实现体育多功能目标的基础上,侧重激发学生对体育的高层次的需要,提倡自主学习,自主锻炼,促进他们体育素养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因人而异地发展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开发个人的潜能,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使中学体育教学成为终身体育教育的一个继往开来的重要环节。

任何课程的教学,都负有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两个主要任务,体育教学如此。智能化就是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范型化就是指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精选,能起示范作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正确方法,吸取知识、获取经验,使之能在此基础上,通过转化与重新组合成产生新的方法和手段,以获得终身学习和科学锻炼的能力。因此,既要采用“快乐体育”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到体育的乐趣,也要运用“磨难体育”手段,使他们的意志和品质得到锻炼,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

六、问题讨论

(1)作为一种教育指导思想、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体育教学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都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重新审视。按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构建起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锻炼能力,形成终身锻炼习惯,发展智能,陶冶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全面促进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和发展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

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生;素质教育;体育素质;终身体育

一、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多年来,由于受传统的以传授体育技术为主的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学偏重于学校体育近期效果,缺乏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体育素质的提高,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体育游离于社会体育之外的弊端,严重制约了学校体育这个大教育工程的发展,也影响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因此,学校体育要通过理论和技术的教学,使学生在接受体育教育中,不仅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对体育健身的认识,培养他们终身从事体育健身的意识,掌握体育健身的理论知识、方法、技能即终身体育能力以及坚持从事体育健身锻炼的意志品质等的体育素质。

二、体育素质教育的含义

体育素质包括身体素质、运动素质、心理素质和抵御疾病素质。体育素质是发展整体素质的物质基础,提高体育素质有助于发展品德素质和才智素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体育素质教育是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标,以体育锻炼为手段,促进人的生理、心理、体育文化等素质形成的教育。根据体育素质的结构和作用,体育素质教育可分为三大类: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体育文化素质教育。

三、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的具体对策

1.确立符合体育素质教育的新观念

新型的素质教育是把人的身体、情感、思想、品德、意志和行为看成统一体,通过可以调动、拓展和发挥其全部能力的活动机制,对人全面培养,旨在实现人的最高生活价值。所以,我们必须认真总结体育教学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克服以往普遍存在的“重育体、轻育心”和“重技术、轻思想品德”的弊端。体育教育要从“育体”向“育人”方向转变,从单纯追求学生的外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转变到全面追求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上。

2.完善以培养体育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新体系

体育教学是通过动作技术学习,传授运动技能,体育教学的质量就体现于动作术的学习程度和学习的多寡。有效的体育教学是以技能教学为主要途径,以培养兴趣为先导,在教学目标定位上,应该突出体育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把“三育”教学放在为培养能力服务与基础教育的方法途径层面上,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要求,将教育质量和效益推向纵深。教材内容要体现“四性”,即实用性、多样性、时代性、实效性,使学生既要发展身体,又要掌握那些现代生活最必需、最实用、最基本的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要求去选择学习,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才能,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全面的基础。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个性化教育

让教育适合学生,才能让学生适合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强调的个性化教育,正是从学习者学生身心发展的角度来认识教育的目的性和规律性的。我们要找到适合学生的教育是目的性与规律性的教育,具体到体育教学中,从体育学科动作技术学习的特点出发,应强调体育学习的体验。尽管教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并不意味着教育的体验不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我们应提倡“快乐体育”的理念。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说得最多、最关心的是“传授”,“教技术、教动作”,生硬僵化的技能教学一直占上风。体育教师应着重于设计与所学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兴趣浓厚的练习。在练习中贯穿较多的思维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即时学习积极性,以利于提高课中的运动强度。为了提高技能和知识水平,应加强将情景兴趣转化为固有兴趣,以有利于提高长期从事体育活动和健身的积极性。

4.重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态度和能力

教育的终身化是时代的客观要求。终身体育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终身体育是现代体育的一种思潮,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环节。因此,未来人才的优势,学生以后能否为祖国健康地工作都与终身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体育培育学生的锻炼能力要比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更重要。

体育能力是指由个体的体育智慧、体育知识、体育技术及机能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学生的体育能力,主要指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即学生毕业后,在其漫长的一生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与特点,根据自己处于不同年龄阶段上的身心特点与健康状况,根据自己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与客观条件,选择或重新学习体育锻炼的内容,独立地从事科学锻炼,以满足个体身心健康的需要。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身体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体育自我评价的能力。对自己的健康水平、体态状态、身体姿势及体育动作能做出判断,具备调整改进锻炼方法的技能。在体育锻炼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意识地、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

5.加强学校、社会社区、家庭一体化建设

学校体育教育要实现对学生体育素质培育的目标,还要与家庭、社会(社区)相联系,实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这也是贯彻“健康第一”思想的要求。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时间增多,家庭和社会也要分担一部分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的责任,形成以学校体育为主,以家庭、社会体育为辅的一体化模式。就如有人用数学等式“100+0=50”来说明这一问题一样,学校教育若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其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加强对学校体育生活化、社会化的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必将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那些强身效果好,生理负荷适中,欢悦和谐,自由度大,趣味性强的体育活动内容,必将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欢迎。

参考文献:

1.白莉.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2.刘汉生.学校体育改革之我见.

3.张维理.大学生体育素质教育简论.

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操;教学;因素;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13.9]

一、影响体操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1、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调呆板。传统的体操课的教学方法大多运用讲解与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重复练习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具有一个共性的特点,即教师一味的灌输与学生被动地接受。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于技术动作的传授,凸显技术动作的外在表现形式,没有完全发挥出体操的健身性与娱乐性的功能。因而无法实现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以及对学生个性和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进而影响体操课的教学效果。

2、理论教学的课程设置存有不合理性。体操运动要求对技术动作具有良好的掌控与感悟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具备是建立在对技术理论有效的理解与认知的基础之上。在传统的体操理论教学中,由于在认识程度上所存在的偏差,致使体操理论教学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况。主要体现为:首先,对于体操理论教学课程的设置过于笼统,没有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其次,对于体操理论的传授趋于肤浅,使得学生只能对其进行浅层次的理解,而对于体操理论深层次的内涵无法实现切实的掌握与认知。第三,由于体操理论教学的随意性,使得学生不能有效地运用理论来引导其技能学习,使得学生只能盲目地模仿教师的技术动作,其学习效果的好坏以其模仿动作的熟练程度作为衡量的标准。而缺乏理论支撑的技术构成体系,无法发挥出其特有的健身功效,对于学生体操学习的效果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3、教师教学理念严重滞后。体育教师的职责已经由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教学的辅助者。而在体操教学中,任然存在着教学理念滞后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首先,过于注重对体操技术的传授,而忽视对体操运动机能运用能力的培养,致使大部分学生在进行体操学习后,仍然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体操知识去锻炼身体,不能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价。其次,在教学中只重视发展学生在体操方面的综合素质,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较好地完成技术动作,教师往往将教学的重点置于体操专业素质方面,而对于学生运用体操技能来实现强身健体的能力、自主练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实践技能不能够极易足够的重视,造成了大多数学生虽然掌握了体操的基本技术和基本套路,而不能切实地运用于健身活动之中,或对于体操健身功效无法实现切实的理解与掌握,因此,教学效果虽然能够得以保障,但是对于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却没有实质上的促进。

二、体操教学改革的途径

1、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发展。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质在于转变教学观念,促进体育教学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实现有机的转变,提高学生对于体育内涵的理解与认知,进而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目的与任务的设置上,要凸显明确性与实效性,不但要体现对学生体质的增强,更要引导与鼓励学生切实掌握体操运动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勇于进取的精神以及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

2、优化体操课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体操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以适应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为第一要旨,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现状以及对于教学内容的适应性,有效地摒弃学生因教学内容过于枯燥、呆板与高深,而产生的厌学、恐惧等现象,提高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除去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体操技能的传授外,更要强化对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培养,使之能够切实了解和掌握体操的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并且能够有效地将体操转化为一种增强体质的健身手段和方法。这就要求尽可能多地选择实用性、趣味性、娱乐性较强的体操教学内容,力争在教学内容体系中注入配合、竞争、娱乐等元素,运用体操运动特有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望。

3、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能否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在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而实现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条件在于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加强体操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培训体制,要通过师德教育,提高其自身责任感;要通过定期的业务培训,来提高其业务能力;要通过开展科研活动,来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在其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基础上,鼓励与支持体操教师进行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运用自身的知识能力探求影响与制约体操教学开展因素的实质所在,洞察传统教学方法所存在的片面性与滞后性,有的放矢地进行新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以改进与完善,使之具备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效,进而促进体操教学的发展。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体素质构成各有不同,因此,在体操学习的过程中,对体操运动技术的掌握、理论的理解程度也各不仅同,素质好的学生表现的较为轻松,而素质相对较差的学生则表现的较为吃力。基于此,在体操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素质能力的学生采用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使得素质好的学生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素质差的学生也不会因对高难技术动作的恐惧而放弃体操学习,这种注重学习整体性发展的新型理念,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体操教学改革的对策

1、以"终身体育"作为教学开展的指导思想,努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使之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其"健康第一"意识的形成。

2、中职体操教学的目的不应局限于提高学生的体操技能,更要着眼于如何满足不同素质水平学生的自我发展的需求,培养其运动兴趣,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身体的全面发展。

3、中职体育教学的重心应由课堂向着课外活动实现有机的转变,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自由度和学习的空间,还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课外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还能够提高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毛永.体操普修课基本体操教学改革初探[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