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好处

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好处

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好处

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好处范文第1篇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最难的工作之一。本篇文章结合工作实际,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进行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村级组织发挥的作用,以及结合工作实际,结合自身发展阐述关于城中村改造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城中村

(一)含义

什么是城中村,城中村不?H是一种建筑房屋的形态,也是一种社会中的存在形态,城中村产生的根源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一些不良因素没有瓦解。

(二)城中村未改善带来的影响

在一些未经过改造的城中村和老旧小区,各种电线电缆相互交织,形成了“空中蜘蛛网”,不仅有碍观瞻,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这些混乱的电线电缆上,还悬挂着一些生活垃圾,如快递盒、衣服、袜子、盛有食物汤水的塑料袋、纸屑、菜叶等等。有的电线甚至成了晾衣绳;同时在改造前,人们因居住环境较差,比较容易出现盗窃、丢失财物等问题;违法集建,环境卫生质量不好等常见情况也会发生。

三、城中村改造经济效益

(一)环境的改变

城中村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和建设,居住与商业办公兼容,各种市政配套设施齐全,将逐步实现“绿化、净化、美化”三化要求。

(二)住房条件的改变

旧房换成采光充足、通风良好、结构合理,水、电、气、暖、有线电视等居住配套设施齐全的新房。

(三)村民个人收入的改变

城中村改变后将成为功能齐全的综合区域,蕴含着巨大商机,将会给安置在该区域内的村民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同时为村民从事第三产业提供良好的区位优势,村民个人收入将大大提高。

(四)提升群众生活

提升群众生活,增强群众的文明意识,这样做可以促使群众之间的和谐发展,提升自身的文明意识。保障群众享受改造的成果和文明进步的成果,积极建设文明和谐社区。

(五)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由于环境的改变、住房条件的改变、区域优势及房产价值的提升、居住人群层次的提高,将会使村民的生活习惯、文化层次和经营方式得到改变,从而使村民的经济收入、文明程度、居住环境、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四、城中村改造环境效益

(一)改善环境,促进持续发展

实现城中村改造目标,呼应百姓需求、保障改善民生,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的迫切需要,也是新常态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其由外延扩张式向内涵提升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同时有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美化城市,提升形象

城中村改造,将主城区城中村打造成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新型城市形象。陈旧的设施得以改善,这样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以及将城市更加的美化起来。

(三)基础建筑完善,改善居住环境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安置为先的原则,建高楼、腾空间,增绿地、造景观。坚持重点改造与成片开发相结合,综合开发与配套建设相结合,项目用地征迁与城中村改造相结合,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改善居住环境。

五、突出强调三支队伍促进城中村改造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基层承担着大量征迁任务,探索如何在征迁工作中更好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带头模范作用,发挥好“三支队伍”作用,即村级两委会成员队伍、村级党员队伍、村级代表队伍,在全力保障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尤为重要。

(一)抓好村级班子队伍建设

村两委班子是一个村的核心,是村级工作有序开展的保证。所谓“人看人、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城中村改造进程实践中我们引导两委班子做到“四带头”(带头学习政策、带头配合征迁、带头做亲属好友思想工作、带头规范自身行为),严格执行“六不准”(不准以权谋私、不准阻挠抵制、不准漫天要价、不准向亲护友、不准反面宣传、不准背后煽动),全面推行“认亲帮拆”工作机制。在全村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拆、领着干”的良好氛围,为城中村改造打开局面。

(二)抓好村级党员队伍建设

对于老百姓来说,党员的身份就是先进的代表,大家对党员的期望值很高,党员的一举一动都体现着党的先进性。我们在确保两委班子成员全身心投入城中村改造后,进一步扩大队伍,把征迁工作当作党员锻炼能力、锤炼作风的“大舞台”,当作检验党员素质能力、打造“铁军”的“试金石”,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主体作用后,党员干部纷纷扑下身子帮助群众解决征迁实际困难,着力化解各种矛盾,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实现和谐征迁上功不可没。

第一,坚持每月开展党员活动日活动,重点以组织党员进行学习教育、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参加党员干部培训等方式,以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个人认为,党员固定活动日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仅发挥了党员们在村里的作用,也给所有党员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

第二,坚持先锋指数考评。我们充分利用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工作,在上级规定扣分的基础上,根据我村党员实际,制定出九龙村先锋指数考评细则,并通过党员审议同意后执行。

(三)抓好村级村民代表队伍建设

很多时候,大家工作中常常突出村干部、党员地位,往往会忽视了村民代表的作用,实际上,村民代表这支队伍是村里最精锐的一支队伍,这支队伍的建设,是体现一个村实力的重要证据。村里的代表不仅是村里的信息员,也是宣传员和传令兵。村民代表这支队伍所发挥的作用不亚于我们党员队伍,加强对这支队伍的管理和教育很有必要,这支队伍抓好了,能够进一步使得干部群关系进一步得到融洽,进而使得村级稳定以及得到更多的保障。

六、城中村的改造进展

(一)为确保回迁安置房按期竣工

采取“时间倒逼、成果倒逼”的方式,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专题分析会,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采取“一个问题、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个口径、一抓到底”的办法,逐一解决,有力、高效地推动回迁安置房建设。

(二)耕作标准、全面进展开来

每个工程都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工艺化管理项目,低密度、大绿化、适度容积率。优先启动道路、绿化、学校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求实现布局艺术化、造型景观化、品位高端化,不断完善和优化城中村路网结构和功能。整合并合理布局教育资源,满足搬迁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全面提高项目的建设和水平。

七、结语

城中村改造需要更加重视抓好村级三支队伍建设,要更加重视“人的城镇化”,设身处地为群众考虑,对每一个城中村拆迁改造项目,面对“拆迁”“安置”“补偿”等城中村改造中极为敏感和易引发矛盾的重点问题,正确的做法是“换位思考”,真正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设身处地考虑群众的实际困难、问题和顾虑,关注到每一个城中村居民担忧的点滴细节,充分保障被拆迁人的权益,也只有这样,城中村改造推进难才能破解。

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好处范文第2篇

一、领导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活动富有成效

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狠抓落实,按阶段、分步骤调度各项活动落实情况,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促进了城乡环境的迅速变化。

各县(市)区根据市政府统一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和考评细则,确定了整治要求、目标、步骤、考评办法和时间安排,健全完善了领导和工作班子,落实了人员、车辆和办公地点,明确了各单位职责,部门联动,城乡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展开。

市区实施了十项工程,深化城市环境整治活动,开展了城市“净化年”、“绿化年”活动,规范了马路市场,整治了户外广告牌匾,做好了汛前防汛备战工作,市区功能进一步完善,环境进一步优化,品味进一步提升。市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活动,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部署各项工作。县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强城区绿化工作,城区绿化总量、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幅提升,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夏津县开展了“城市管理示范街”工作,对市区主干道实行无缝隙清扫,做到“五净”、“六无”、“三有序”。庆云县保洁制度创新机制,把市区保洁延伸到城中村、市郊村,一把扫帚扫到底,实现了城乡保洁一体化。平原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环保先行,大力创建文明生态村。

二、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成效显著

全市上下突出抓好旧城区整治改造、村镇环境整治和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三项重点工作,力求在城乡规划、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交通秩序、生态环境等方面有明显变化,齐心协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城乡环境面貌大为改观。

(一)城乡规划超前实施,城市发展实现新跨越。我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列第二位。成功举办了首届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设计建设展,展示了全市各县(市、区)在建设新居、改善村貌等方面的典型,以此推动乡村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全市乡镇驻地规划编制完成50%,村庄规划编制完成30%,正在进行规划编制的有多个村,计划全市所有村镇规划编制全部完成。村庄整治率达到70%,培训村镇建设管理人员余人次,编制完成《农村优秀住宅图集》一部,为农村建设提供各类图案30余套。

(二)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城乡发展基础。各县(市、区)都加大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道路、绿化、供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工程建设方面下大力气,努力建设功能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搭建起城市骨架,拓宽城市发展区域,为城市发展搭建了坚实的基础平台。继续大力实施防汛工程,建设改造泵站,新建、改建排水干沟,城市防汛能力有了大的提高。大力实施便民工程,对背街小巷进行了改造,实施了路灯安装和绿化工程,真正实现了市区背街小巷路平、灯亮、树绿,方便了群众出行。市区投资一亿元的垃圾处理厂工程一期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平原、夏津的污水处理厂正在紧张建设。

(三)严查违法建设,维护了城市良好的规划建设秩序。突出城区、城乡结合部和新修道路两侧三个重点,进一步加大巡查密度和查处力度,对各类违法建设案件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特别是加大了对新修道路两侧的巡查力度,遏制住了城市道路修到哪里,违法建设就建到哪里的歪风,目前,新修道路两侧没有一处违法建设。在执法巡查过程中,对于简易违法构筑物,及时发现,及时拆除。对于未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建设的永久性违章建筑,严格按程序依法拆除。执法过程中,执法队员不畏、盯靠一线,文明执法,冷静处理。全市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建设案件355件,涉案面积11.5万余平方米,其中,依法拆除8.6万余平方米,维护了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创造了良好的城市建设环境。

加大市区环境整治,全市共清理乱贴乱画9万余处,整治广告牌匾2千多块,清运垃圾12万余吨,新增绿地面积480公顷,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改善。平原县大力实施城区旱厕改造,城区11座旱厕已经全部改造成水冲式。

(四)村庄改造向纵深推进。河东新城陆续启动了岳庄、杨庄、小温庄和赵辛庄4个安置小区建设,开工面积16万平方米。岳庄、杨庄、小温庄安置楼已基本完成主体施工;赵辛庄安置楼正在进行基础施工。齐河县共改造“空心村”个,节约土地余万平方米。庆云县加大了对城中村的改造力度,范庵村的改造规划已报请县政府批准,新村全部建成五层住宅楼,并按规定搞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新村建成后,旧村全部拆迁建成一个大型商贸市场。

(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整治道路路域环境,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开展了市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共检查车辆14993辆、处罚5973辆、查扣62辆、销毁7辆,市区基本杜绝了非法运营的“黑出租”、“黑摩的”,客运出租车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市区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交通安全状况明显提高。确立了公交优先的原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运输,缓解道路堵塞压力。加强了对机动车的管理,严禁机动车乱停乱放、随意掉头;禁止超载超限车辆及畜力车进入市区;采取措施实施禁鸣;严禁机动三轮载客。加强了对客运车辆的管理,全面规范客运秩序,规范停车地点,禁止乱停乱放、随意上下旅客、装卸货物。加强了对公共场所车辆停放秩序的管 理,加大了对主次干道人行道、广场等公共场所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的治理力度,做到无乱停乱放,确保人行道、广场等整治美观、整齐划一、规范有序。我市首条“拥军专线”(百货大楼到故城机场)6月1日正式开通。增加了运营车辆,缩短了运行间隔时间,新增公交车辆30部,更换更新部分公交车辆,确保行政中心东移后,解决干部职工上、下班乘车问题。市采取五项措施治理县乡村公路路域环境,确保道路通畅。

(六)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开展了营造碧水蓝天活动,加大了对噪声、大气污染的重点整治。取缔了一批露天烧烤摊点,规范了一批早点市场,部分马路市场实现了退路进厅。实施了市区水环境治理,将水环境综合治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逐年依次推进,先后实施新湖风景区、长河公园、新城绿地、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等改造工程。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大力实施水环境治理,老城区逐年投入,新城区所有道路排水设施实现了雨污分流。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全面落实城市污水处理企业改革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收费的有关政策,污水处理能力明显提高。在第五届世界水大会上,市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成为全国35个获奖城市之一。大力发展天然气、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大部分县(市、区)通上了天然气,市区1000辆车改装了天然气作燃料,争取到年底市区出租车、公交车全部改装天然气。临邑县建立沼气池4800多个,发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示范村39个、示范户600多户。

(七)村镇环境整治逐步推进。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要求,指导全市村镇开展了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各项专题规划的编制。全面提高了重点镇、中心镇详细规划覆盖率。村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观。各县(市)把农村改造选址、编制规划等都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与城区年度开发改造计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相结合。结合县城总体规划对村庄道路、供排水、供暖、供气、照明、电信、邮政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或建设,并搞好环境绿化。同时合理规划,建设各类市场和文化、体育设施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各类设施。以“村容整洁”为切入点和工作目标,按照房屋成排、道巷相连、人畜分开、排水畅通的要求,通过实施“三清”、“四改”、“五化”工程,突出抓好公共设施配套,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县城驻地、中心镇以主要街道及居民小区为重点,集中开展了硬化、绿化、净化、亮化整治,基本消除了路面破损、排水不畅、垃圾乱堆乱放、设施残缺等现象。一般乡镇突出解决了路不平、灯不明、供水排水不畅问题。

结合省“百镇千村”示范活动,在全市选择一些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和区位优势明显的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每个县抓好个示范镇、个示范村,以点带面,全面推开。规划建设部门坚持抓好典型引导、示范带动工作,在领导带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资金扶持、政策优惠方面向示范镇、示范村方面倾斜,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其中,市的梁锥新村、平原县恩城镇铁匠村、龙门街道办事处西街村等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示范村镇,极大带动了其他县(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平原县共改造城中村20个,全部实行了“村改居”,并建立了2个街道办事处。

三、制度保障,落实责任,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各级各部门都从全市发展大局出发,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齐抓共管。

一是明确了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为适应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需要,市政府加大了对整治工作的指导、监督、检查、调度和考核。按照属地管理地原则,市建委统一调度、协调,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市区范围内的综合整治,各县(市、区)、管委会负责对本辖区内整治活动的组织领导。

二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各级各部门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实际,研究制定了三年的总体方案和今年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措施,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及时调整了整治工作重点,增强了整治工作的针对性。

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好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中村;治理;临沂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2-0129-02

随着近些年临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区规模快速扩张,部分村居逐步并入城区成为“城中村”。“城中村”给临沂市城市发展提供宝贵的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城中村”的治理改造成为社会稳定和谐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一、临沂市“城中村”治理现状

近年来,临沂市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出现了许多的“城中村”。临沂市的“城中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建城区范围内各村街,已被城市所包围,形成“城中村”。这些街村已成为城区的一部分,但在户籍、土地权属、经济组织和行政管理体制方面仍保留原农村模式,住户大多独门独院,土地利用率低,建筑密度大,村内道路狭窄,存在很大的消防安全隐患;出租房屋缺乏管理,外来人员多,存在社会治安问题;环境卫生、生活服务、绿化等各类配套设施不完善,居住条件差。另一类是由于新一轮城市规划,将新增加的“城中村”。城郊接合部的村庄,位于规划区内,但未完全纳入城市建设范畴,村民群居意识较强,生活方式接近农村。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村庄有可能成为新的“城中村”。

根据统一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定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旧城改造工作,把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治理作为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大事、实事来抓,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试行)》,《临沂市城中村改造项目开发建设技术文件》等相关文件,保证城中村改造的规范运作。遵循大规划、高品位的城市建设理念,统一规划,确保了将“城中村”的治理与大临沂的城市建设紧密结合,不搞重复建设。

2003年以前,临沂市主要进行的是市区的旧村改造,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城中村”改造进展缓慢。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快了“城中村”的改造治理,列入规划范围的村居有249个,其中已完成改造的“城中村”有64个,正在改造中的“城中村”有118个,累计拆除房屋面积1 710万平方米,新增安置房面积1 086万平方米。

二、临沂市“城中村”治理的特点

临沂市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极大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摸索出了因地制宜,实施“城中村”改造的一些方法。

1.将“城中村”治理改造统一于大临沂的建设中

遵循大规划、高品位的城市建设理念,为确保城市建设的高标准、高档次,临沂市专门请来两院院士、国内城市规划的权威专家参与指导新一轮城市规划,结合临沂的自然、历史、地理、资源特点和发展前景,将城市定位为“鲁东南地区中心城市,全国性商贸物流中心之一,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滨水特色的宜居城市”。统一规划确保了将“城中村”的治理与大临沂的城市建设紧密结合,不搞重复建设。

2.因地制宜,实施“城中村”改造

在“城中村”改造工程的实施中,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以点带面”的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龙头,在保障被拆迁群众利益的前提下,“拆一还一,先建后拆”;对企业搬迁的,实行先补后拆,城区内统一建设社区,实施成片区规模改造;在农村,采取填实“空心村”、合并建立中心村、建设统一社区(农民公寓)等模式进行改造。在改造的方式方法上,采用村居为主,自我改造;土地收储,政府改造;吸引外资,联合开发;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等多种方法进行改造。

3.多种举措,妥善安置搬迁村民

“城中村”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弊端,但村民早已习惯,他们最关心的不是改造后城市环境如何优美,街道如何整齐,而是更多地担心改造后失去赖以生存的房产和土地,害怕既不能保住自己原有的资产,又失去谋生的手段。因此,如何妥善安置搬迁村民,是市委市政府考虑的首要问题。在拆迁安置中,各级部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采取货币安置、还建安置、留地安置、养老保险安置、用地单位安置等多种形式做好群众安置工作。想民之所想,忧民之所忧,妥善安置村民,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临沂市的“城中村”改造进展顺利。

三、关于临沂市“城中村”治理问题的思考

当前,临沂市的“城中村”治理,主要是对“城中村”的建设改造,侧重的是统一的规划和拆迁重建工作。对于既定的旧城旧村改造任务中“促进旧村居和城中村集体经济的管理模式转变,使其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及“村民”向市民转变的问题,所关注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城中村”改造是一个涉及户籍制度、土地利用制度、集体资产处理、村民自建住宅政策、投融资体制等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工程,改造的任务重,经济利益复杂,所需资金数额巨大。省内外一些大中城市在“城中村”改造中,已经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例如,珠海市对“城中村”进行拆除并安置村民,辅之以一些配套措施,吸引房地产公司参与旧村改造。广州市的“城中村”也成功完成了改制,都市农民成为公司股东,“城中村”撤销村委会,组成股份公司,按《公司法》经营原来集体企业与物业。借鉴这些经验,我们认为,临沂市在继续推进“城中村”治理的工作中,应更加注意以下方面:

1.加强“城中村”改造与城市社区建设相结合,促进“村民”向市民的转变

总结目前各地“城中村”改造的做法,要特别注意防止将“城中村”改造仅仅局限于房屋形态的改造,忽视“城中村”社会形态的改造。“城中村”不仅仅是一种房屋的形态,它还是一种社会形态。因此,“城中村”的治理就不仅仅是人们由平房搬进高楼大厦这么简单。城市化进程中,人的城市化更加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城中村”改造中树立长远眼光,注意在进行房屋改造的同时,尽可能实现社会形态的改造,使“城中村”更好地融入到城市整体中去,以实现“城中村”彻底的城市化。

首先,在“城中村”改造后的社区引入规范化、市场化、统一化的物业和社会管理方式,使“城中村”社会结构和管理实现现代化。临沂市在“城中村”改造中所实行的成片开发,即合并组建大型社区的做法非常值得肯定。这一做法为改造后实现社会结构与管理现代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其次,通过大力开展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等工作,从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社区管理等方面彻底把“城中村”居民的传统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现代化城市生活方式,使“城中村”居民彻底告别旧有的生活方式,走进现代城市文明社区,成为真正的城市人。

2.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与注重民生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

在加快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善解民意,善待百姓。治理“城中村”要考虑到那些以出租房屋为生计的村民和居民的生活来源问题,而这恰恰是需要各个方面认真考虑的问题,也是考验城市管理者智慧的问题。目前临沂市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工作还应该更细致、更扎实,争取将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首先,要强化就业技能培训,积极促进村民就业。“城中村”村民有工作,有固定的收入,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针对“城中村”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的状况,要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村民的素质,促进就业。

其次,应多措并举,妥善解决村民的养老、医疗保障问题。临沂市规定,村民身份改变为城市居民后,符合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条件的应按规定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村民转为城市居民后,享受城市居民有关的优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和社会救助等政策,符合低保条件的可按规定程序申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城中村”改造后居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如何纳入城市保险范围及所需资金从何处筹集,是需要十分关注的问题。

再次,关注贫困、弱势群体,加大廉租房建设的力度和管理。“城中村”由于低廉的房租,使得它成为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初到城市的栖身之地,成为城市包容性的一大体现。目前临沂市区的一些村子里,近1/3是外来人口,拆迁后这些人的居有其所也是我们政府部门所应关注解决的问题。

3.坚持依法处理土地权属和改造集体经济组织形式

经过这几年的工作,临沂市旧城旧村改造取得了明显成绩,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根据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试行)》,“城中村”改造中的集体土地,具备条件的依法征为国有土地,并按国有土地进行管理;其中农用地必须按规定办理专用手续。“城中村”的集体土地征为国有后,任何单位不得无偿使用。凡涉及改造的村居,其还建安置用地、村民生产经营设施的经济发展用地规模必须根据市政府的政策规定,以满足本村居民还建安置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确定,禁止以还建安置等名义变相占地进行商品房开发。然而,由于大规模地进行旧村治理改造,审查监管工作跟不上,有些“城中村”以旧村改造的名义从事房地产开发,由于其建设用地未办理土地出让手续,致使公开向社会出售的这部分房屋无法办理房产证,因此造成大量的民事纠纷,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于“城中村”改造必然涉及的土地问题,政府对此必须依法出台具体的、易于操作的实施办法。要依法处理好集体土地,健全城市土地供应的管理机制。

另外,要改造“城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农村集体资产去留和经营中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建议通过税费政策和土地升值收益的调节使集体资产实现普遍增值,再将村的集体资产组建为社会化股份公司。在改制工作中,还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在留足必要的集体公共积累外,按人口、劳动年限将股份尽可能量化到个人,从而壮大和优化原有的集体资产,解决“城中村”村民转为城市居民的后顾之忧。兰山区的曹王庄社区,是原曹王庄改造后的社区,集体资产改制后组建成了集团公司。社区的集团公司是社区的经济实体,有300多人参与集团公司工作,每年工作人员最低的能拿到15 000元,高的一般能拿到五六万元。另外,村里进行旧村改造时还建了18万平方米的沿街楼作为公产,集体对外承包、租赁,收入由社区居民共有。村民根据公司的发展情况,每年有分红和福利。这样做,将“城中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的改造和解决村民的生活问题更好地结合起来,切实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4.坚持“城中村”改造与保留城市历史相结合,注重城市特色

“城中村”的改造和治理应该是多样的,而不是整齐划一的。世界上每个城市都有高楼大厦,似乎都一样,但当你走进城市,仔细去品味时,就会发现每个城市都让人有不同的感受,这种独特的感受源自于我们对这个城市的历史、城市的内涵的感触。城市的历史与韵味,积淀在城市古老的建筑中,积淀在城市深处的小巷中,也存在于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中。无论是“城中村”中的古建筑还是原住民,在他们身上都承载了这座城市的记忆,在“城中村”改造的同时应该保护这样一种人文生态。这种人文生态和自然生态具有共同点,其中蕴含的类越丰富、越多样,生态系统才能越具有生命力。

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需要改造“城中村”,因为“城中村”在城市发展中确实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但我们在大规模的拆迁旧居时,要注意对有地方特色建筑的保留,开发性地保护城市记忆,而不是让我们的城市看上去整齐划一,非常漂亮,仔细体味时却发现是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城市。临沂市是一个有悠久发展历史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孝文化、兵学文化、红色文化。老城区的每一个街道,每一条小巷都有其历史的渊源,有一个值得传颂的故事。因此,在“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延续,要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优秀建筑实行保护性整治,使之凸现我们临沂市的城市历史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李俊夫.城中村改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蓝宇蕴.都市里的村庄:一个“新村社共同体”的实地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3]代堂平.关注“城中村”问题[J].社会,2002(5).

[4]刘伟文.“城中村”的城市化特征及其问题分析[J].南方人口,2003(3).

[5]胡莹.“城中村”的文化冲融――以广州市石牌村为例[J].城市问题,2002(3).

[6]城中村改造古建筑消失 原住文化何处去[EB/OL].(2007-08-

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好处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 拆迁管理 经验与启示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1-067-02

小店区位于太原市中心地带,发展前景甚好,它是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扩张区域,已成为省内外客商投资的沃土、发展的旺地,被誉为山西省经济发展最具优势的地区。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一些垃圾成灾、道路狭窄、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城中村”已经严重影响到本区的发展。亲贤村在小店区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走在了全区的前列,并根据自身的特点总结出一系列值得借鉴的改造经验。

一、太原市小店区亲贤村改造的基本情况

亲贤村坐落于长风街与体育路的交叉口一带,日租房林立,小商小贩众多,行人川流不息。随着太原市改革步伐的加快,长风街一带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同时也带动了亲贤村的发展。目前,亲贤村现有总人口3047人,1208户,常住人口3801人,流动人口约有3万人,土地总面积614.7亩。本次改造范围为长风街体育路交叉口四个地块,其中包括拆迁土地260亩,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76614.2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56675.36平方米。本次项目规划重在打造为太原市城南板块的集住宅、商业、办公于一体的城市新中心。目前,亲贤村正在按照此方案逐步实施,于2014年10月底完成全包拆除任务。尽管阻力很大,但是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例如征地补偿、补偿标准、安置措施等。

据了解,亲贤村396处宅基地现在的拆除面积已快达到规划的40%。在太原市政府相关政策的推动下,长风画卷、千禧学府苑、“百万庄园”住宅区和亲凤苑住宅区已经建成。目前,根据下达的拆迁补偿标准,亲贤村正在加紧建设商业用房,用于经营出租,以解决村民乐业问题。

二、小店区亲贤村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村民违法建设,拆迁难度上升

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房地产开发项目加速推进,土地房屋也大大升值,由于90%的“城中村”村民靠房屋出租过活,拆迁范围内一些村民得知自己的房屋要拆迁,可以得到丰厚的补偿金,便夜以继日地加盖房屋,原来一层的平房盖成两层,小二楼加盖成三层、四层,加上管理部门的疏忽执法,导致城中村内的小产权违法开发现象屡见不鲜。

(二)拆迁补偿估价的矛盾

根据《太原市和小店区平阳路街道亲贤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补偿方案》的规定,结合亲贤村的实际情况,采取“商业用房安置+小户型公寓住宅安置+现金补偿”的方法,拆迁安置的期限定为4年(即48个月)。根据拆迁居民宅基地的证载面积,拆迁一分地(即0.1亩)可以得到50平方米的商业用房、80平方米的小户型公寓住宅和20万元人民币。搬迁过渡费:只要有宅基地证,即可领取搬迁过渡费。每个宅基地证每年可获得3万元,那么四年共计3×4=12万,拆迁协议签订时一次性支付。根据方案,搬迁过渡费的标准为每年3万元,逾期搬迁按月计算过渡费。逾期一年的,0.1亩地补偿5万元,逾期第二年,0.1亩地补偿10万元,仍然按月计算补偿费。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依据此方案,居民宅基地证范围内,建筑物不管有多少层、房屋面积是多少和地下室多大,都必须按证载面积这个标准来补偿,宅基地证载标明的红线割除面积不进行补偿。据调研发现,村民对以上的补偿方式不满意,他们认为商品房的出租效益无法保证,小户型公寓的水费、电费、取暖费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因此,他们更愿意现金补偿。现如今,补偿标准的确定上仍然存在着很大分歧,因此,政府必须协调各方利益,避免造成施工单位因项目无法竣工上访,被拆迁户对拆迁补偿费不满上访的局面。以上情况,不管出现哪一种,都不利于改造工作,都会影响城市化进程。

(三)外来人口的生存状况不容忽视

在城市化进程中,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城市,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住在城中村的外来人口,有些只是在村里居住,而在村外务工。亲贤村的拆迁迫使他们离开暂住地,低收入流动人群受收入水平的限制,无法购买新房,到哪里安家使得外来人员十分迷茫。还有一些人既在城中村居住,又在村里做小本生意,对于他们来说,村子的改造拆迁一方面使他们失去了低租金的房子,另一方面他们苦心经营的圈子被打破。改造后的村子各方面都会有所改善,如果要在村里继续经营,那么租金必定会增加;如果放弃已经建立的经营圈子,重新寻觅适合生活的地方,又要重新开始,短期内效益无法保证,仍然要面临难以在城市中立足的困境。在调研时,笔者采访了一位来自运城的的任先生。任先生今年23岁,家里世代以耕地为生,他因家庭条件制约辍学后便来太原打工。“我刚来太原的时候,村里的一间出租房每月还不到200元,还有卫生间,我就在附近的一家餐馆打工,日子还过得去。”由于亲贤村的改造,任先生迫于无奈,只好另寻住处。“现在附近的房租都很贵,看来在市中心是住不起了,我只能考虑在稍微偏远的地方找房子了。”他无奈地说道。最终任先生搬到北张村。“虽然离上班的地方远了很多,但房租还算负担得起,一个月500元。”

(四)就业问题严峻,村民对未来深感迷茫

城中村的村民大多以出租房屋获得的租金维持生活,随着亲贤村的拆迁,大量日租房被拆除,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据调查,悠闲的年轻人就业愿望不强。虽然居委会也组织过就业培训,但是参与率很低,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去,参与培训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不愿意出去工作,主要是他们认为反正有补偿款,够吃够喝就行。还有一部分村民认为,自己没文化,就能干点体力活,出去也挣不下钱。然而,光靠吃老本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大多缺乏投资理财意识的村民来说,尽管补偿款十分丰厚,但不久之后仍会再次陷入生活的“困窘”。在调研中,笔者遇到了一位亲贤村的南先生,他今年58岁,以卖水果为生,“以前我们靠种地活,一年差不多能挣一万元。可是现在很多村民因为房屋拆迁突然拿到丰厚的补偿款,就拿去放高利贷,他们对投资理财也不懂,不少人又都赔进去了。”南先生如是说。

(五)利益关系协调问题

“城中村”在改造过程中,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利益:政府、村民和开发商。政府代表的是公共利益,所扮演的角色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因此政府在城中村改造安置中要把握好“度”,既要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保证市场健全和社会稳定,又不要“越位”,政府所无力涉及的地带,要放权给其他组织。在房屋拆迁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违法违规强制拆迁,严重侵害了村民的合法权益,引发群众大量上访,从而影响了社会稳定。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村民处于弱势,其利益损失最大,他们的要求是在改造过程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既得利益; 开发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基于各利益主体的出发点不同,难免存在矛盾和分歧。因此,处理并协调好三方利益主体的关系,对于“城中村”改造非常重要。

三、亲贤村改造的策略与经验

(一)政府主导、市场运作

实施掘“金”三部曲。第一步:道路通,百事通。第二步:建市场,招商引资,店铺租费收入持续增长。第三步:调结构,迈大步。采取多方资金筹集方式,邀请优秀开发企业参与城中村改造。

(二)充分发挥领导班子榜样作用

据调查,亲贤村有党员100多名,在太原市80多个“城中村”中人数最多。亲贤村长期注重党员及骨干分子的培养,两委班子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拆迁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三)结合亲贤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从最初的规划设计、甄选改造模式、资金筹集方式等方面加强指导,及时解决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全面推进亲贤村的改造工作。

四、构建和谐太原,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对策建议

(一)改造中以维护村民基本利益为出发点

首先,在村民最关心的补偿金标准上,要充分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一方面要防止开发商随意压低补偿标准,造成对村民利益的损害;另一方面还要避免部分村民漫天要价,从而降低整村拆除的难度。在土地收储价格上要公平,要合理,最好保持弹性价格。

其次,征地拆迁领导机构从始至终都要保证标准的统一,该给村民的一分不少,不该补的坚决不补,严格按照定好的政策执行到底。针对政策不一、补偿标准相差极大这一问题,应征求各方意见,由专门机构确认到底采取哪个政策作为执行的标准。

(二)政府主导解决外来人口安置问题

现在的城中村流动人员异常繁杂,如何安置外来人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一大问题。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由政府主导,村集体配合,建立一批廉租住房,用以外来人员居住。当然,也可以借力于太原市房屋租赁市场来解决太原市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这样从根源上抑制外来人口租房带来的利益诱惑,有利于整村拆迁的顺利进行。

(三)强力反腐,优化审批,提升效能

对参与改造拆迁的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责任,并限期按时办结,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城中村”改造中的手续审批问题深深地阻碍了改造的进行。市政府应将有关单位,如建设、发改、规划、国土等部门派出数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集中审批,形成“一站式服务”,并明确手续办理具体流程。

(四)加快村民从安置到安居的转变

“城中村”改造要实现的目的、要达到的效果不仅仅是改善村子的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要使每个村民都安居乐业,从根本上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让村民享有与市民同等的待遇。因此,在“村改居”的同时,新社区要加强现代化管理,成立社区服务中心,完善社区的各类设施,为居民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使改造后的城中村居民逐步融入城市环境,过上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张卫娜.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城市旅游规划,2014(2):224-225

[2] 李晓并.依法、快速、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J].太原日报,2013.1.1.2

[3] 阳作军.城镇化与城中村[J].城市规划,2011(11):49-52

[4] 肖秀玲.试论城中村改造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J].探求,2008(1):17-21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6)

城中村改造带来的好处范文第5篇

决策:让项目普惠民生

厕所文明是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必备条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陵川县大多数农户沿用旱厕,粪水渗漏、外溢,为蚊蝇鼠蟑螂等病媒生物快速生长繁殖创造了条件,严重污染了环境,影响了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2012年,为改善农村环境面貌,陵川县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县委、县政府决定进行一场破千年旧俗的革命——无害化卫生厕所建造。无害化卫生厕所是通过埋置于地下的瓮体储存、酵化人体排泄物,实现厕所无臭味、无蝇蛆、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目的,从而改变群众的生活习惯,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活动中,全县改厕工作率先启动,当年建成无害化卫生厕所2000余个,涌现出了西八渠、九光、东上河等一大批改厕先进村;为了让更多的百姓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同年7月,县委书记、县长石云峰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农村改厕项目的政策机遇,亲自争取无害化卫生厕所10000座,项目总投资1242万元,项目资金由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按比例承担。今年3月,建设100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攻坚战在全县拉开了序幕。3月4日,县政府印发了《陵川县农村改厕项目实施方案》,对改厕项目管理、资金管理、项目实施、保障措施等工作作了具体安排部署,构筑起县、乡(镇)、村委会、施工队4个层面的责任体系,制定了具体的项目建设进度计划;3月20日,在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厕工程进度的通知》上,石云峰作出重要批示:农村改厕工作是事关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群众健康水平提高和美丽陵川建设的民生大事,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全力推进,认真抓好落实,切实把农村改厕工作做成普惠民生的项目工程。

攻坚:一场破陋习革命

改厕牵涉千家万户,是一项看似事小、实则面广量大的工程,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县城周边村、公路沿线村、旅游景区内行政村是重点改厕区域。县爱卫办主任郎俊荣说,在建造过程中,充分尊重百姓意愿,让群众变 “要我改”为 “我要改”。政府成立了项目领导组、宣传与健康教育组、技术指导组、质量监督组,确保任务按质按量完成。

3月份以来,县爱卫办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画册等形式宣传改厕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用身边的典型带动群众。改厕工作初期,按照“先易后难、先干部后群众”的原则,选择靠近县城、交通便利、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镇、行政村,从政府机关、学校、卫生院入手,以点带面,示范推广,逐渐将宣讲的触角延伸到全县12个乡镇100余个村庄。并走家入户,先后累计发放宣传册5万余份、宣传画上千份。在加大宣传的同时,及时组织项目村群众现场观摩学习,让群众亲身体验卫生厕所的好处与便利,激发群众改厕的积极性。3月26日,全县农村改厕项目现场观摩暨工作推进会在潞城镇西八渠村召开后,各乡镇与会人员看到干净整洁的厕所,看到厕所改造后为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纷纷主动要求改厕。如今,双瓮漏斗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建造已遍及全县的每个乡镇。群众内心接受改厕后,为确保改建一座、合格一座,县政府多次召开农村改厕技术培训会,并带领乡镇分管领导、项目村支部书记、技术员等先后赴太原、运城、晋中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县爱卫办的工程监理人员组成的项目建设技术指导人员每天住在工地、吃在工地,全程跟踪监督改厕工程质量,严格做到“五统一”(统一组织、统一标准、统一图纸、统一施工、统一验收)、“三把关”(严把材料关、施工关、标准关),按“工程进度周报告、完成任务月通报”的工作要求,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工程结束后,县项目办将组织相关专家,按照标准,严格进行考核验收。

成效:改厕换来新气象

改厕带来的绝不仅仅只是厕所的清洁,采访中,县卫生局局长靳国强告诉记者,农村改厕大大消除了粪便对环境的污染。随着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面的扩大,全县农村居民患细菌性痢疾等传染性疾病的比例将会明显降低,健康水平将得到整体提高,农村改厕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深受百姓欢迎。

4月10日,在潞城镇九光村,记者看到了已经投入使用的双瓮漏斗式厕所:外面,白色的墙壁;里面,水泥铺地,刷着白漆的木盖盖住了便器,厕所内外闻不到一丝臭味,处处干净整洁。如果不是听支部书记王占龙介绍,谁能想到这就是昔日臭气熏天、苍蝇乱撞的村集体公共茅厕呢?王占龙说,刚开始改厕时,群众认识不到位,我们党员、干部就带头扑下身子干。在我们的带动下,全村168户,已改厕100余户,开始不愿改的,看到如此干净的厕所,都主动打电话让给他们改去;新修房的村民,政府免费给他们修建一个厕所,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还有,我们把粪便运到大棚里,这种高效有机肥料种出来的蔬菜,不仅提高农作物产量,吃起来还放心,这日子是越过越好。村民吴迷叶说,以前下雨、下雪去厕所淋得满身都湿了,两脚全是泥。现在好了,无害化卫生厕所干净、卫生,老百姓卫生习惯也养好了。

在西河底镇吕家河村,村民吕新高兴地对记者说,厕所改造前,村委会就给村民们开了会,让大家都认识到了改厕所的好处。而且改厕操作也比较简单,村民只需要打一个坑,剩下的工作镇上就会派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帮助指导,国家又给补贴,农民不用掏钱就能用上卫生厕所,这么好的事,大家当然很支持。

在潞城镇西八渠村,村民郎桃丽深有感触地说,改厕之前,总觉得自己是农村人,没那么多讲究。而现在,看到厕所变得这么干净,院子里其它地方的卫生自然也得努力搞好,要不,根本不配套。看,我们村现在多干净,村主任郎秀云还说,我们村要进行整体规划,我们也会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我们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