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方法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方法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方法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习水县;红色文化;德育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38-04

课题申报之后,学校及时召开《习水县红色文化中德育因素的挖掘与运用研究》的课题开题报告会,加强领导、明确分工,细化措施、积极推进,以提练打造红色文化特色校园,开发运用红色文化校本教材,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提升,丰富学校校本课程为目标。总结近三年来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红色文化进校园工程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六中全会精神,以筑起灵魂的希望工程为目标,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最终目的,强化校内校外两大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认识,把红色文化教育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敢于拼搏、奋勇争先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担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打下扎实的德育基础。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屈辱的历史,外国侵略者屡次踏入这块土地胡作非为,特别是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无尽的苦难。但中国人民酷爱自己的家园,奋起反抗,在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进行8年的抗日战争,终于赢得了胜利。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迅速,学校硬件设施配备日趋完善。而我校地处城乡交界处,现有高中学生近3000人。由于以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全面,校园文化内容略显单调、枯燥,且未彰显特色,出现了只注重现代化的设施建设,而看不到陶冶学生心智的人文环境的打造,以至于出现“精神文化沙漠”现象。再加上学校周边的社会文化杂乱纷呈,而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一些不良环境的诱导和影响。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和培养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要,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所谓德才兼备,品德在先。不断深入地研究、挖掘、整理习水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德育因素,并积极将它运用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实践中,抓实习水本土红色文化德育因素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对学生优良品德形成的促进作用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为此,我们根据科学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现代教育理论,全面、系统地探讨学生品德不良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挖掘与运用习水本土红色文化中德育因素对学生优良品德的促进作用的策略。

三、国内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的特色

(一)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红色文化热”的兴起,德育视角下的中国红色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程东旺在《红色文化与心灵洗礼――论“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与实现机制》中提到:为了有效实现“红色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要“科学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红色文化’的传播机制,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范式”。蔡红梅、龙迎伟认为:“红色文化”可以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有重要的作用,在其《论“红色文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就提出:“我们应该利用、挖掘和发展这种‘红色文化’,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的理论。延安作为我国重要的红色根据地,张诚也在《用延安精神培育四有新人》中提到:“党用延安精神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革命干部和建设人才,现如今……仍然要求我们用延安精神把青年一代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程东旺、黄伟良在《“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中认为:“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审视,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扬‘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为培育人才及建构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二)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和特色

我们课题组通过认真研究,认为上述研究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那就是上述研究主要围绕“红色文化”理论的提练,缺乏对该理论具体实践操作的关注与运用的研究。同时,我们也看到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虽然我省、我县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对其挖掘与运用的研究却是少之又少。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一)核心概念界定

1.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文化形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过程中的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2.习水红色文化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在革命战争年代给习水地区遗存下来的文物、遗迹、文献、传说及其所蕴含的独有的精神文化形态,具有资源丰富性、独特性、真实性、直观性的特点。

3.习水红色文化中的德育因素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在革命战争年代给习水地区遗存下来的文物、遗迹、文献、传说及其所蕴含的独有的精神文化形态中所包含的环境、知识、思想、品德等,有利于促进习水品德培养的、积极向上的成分。

正是习水红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性、独特性、真实性、直观性的特点,通过本课题组的收集、整合,挖掘红色文化最核心的,也具有现实意义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百折不挠、诚实守信、奋勇争先等精神,并拟运用这些精神,通过环境、知识、思想、课程四个层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德育渗透,达到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预期目的。

(二)研究内容

1.本课题的研究内容:(1)习水五中2012级和2013级高一年级部分学生的品德现状、原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2)利用习水县境内丰富、独特、真实、直观的红色文化资源,并精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用以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文化,在环境层面创建了对学生优良品德有潜移默化和积极影响的特色育人环境。(3)收集、整理习水县丰富、独特、真实、直观的红色文化资源,并编订成一套校本教材(丛书)――《红色文化润五中》,丛书分为《红色文化润五中》、《四渡赤水出奇兵》(连环画)两册,通过2012级和2013级高一学生选修这两册校本教材,实现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在知识层面丰富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进而逐步实现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优良品德培养的预期目标。(4)利用课余时间或学生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习水境内的四渡赤水纪念馆、青岗坡战斗遗址、土城红军一条街、女红军纪念馆等红色旅游景点,在活动中慢慢实现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与德育渗透,在思想层面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百折不挠、诚实守信、奋勇争先等思想品质。(5)通过编订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积极实施地方校本教程,在课程层面实现了挖掘、开发、创建有习水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的目标。

2.研究重点。如何挖掘、整合、运用习水红色文化资源中的德育因素,有效实施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和德育渗透;如何不断创新德育途径,通过多途径实施红色文化教育和德育渗透,以达到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预期目标。

(三)研究目标

1.环境层面:通过课题研究的推进,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文化,逐步实现对学生的红色文化德育渗透,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效果。

2.知识层面:通过《红色文化润五中》校本教材的实施,加强对习水红色文化知识教育、渗透,丰富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促进优良品德的形成。

3.思想层面:通过课题研究、推进,实施对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和德育渗透,实现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百折不挠、诚实守信、奋勇争先等思想品质。

4.课程层面:通过课题的研究、推进,实现红色文化校本教材(《红色文化润五中》)的开发、运用,创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预诊学生品德现状,拟定总体计划及具体计划,进行具体研究,对计划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2.观察法:观察学生品德情况并收集、整理资料,根据资料进行具体规划,让小组成员分组观察,分工合作。

3.经验总结法:分析现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德育因素研究现状,挖掘经典材料,并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更加理性地进行本课题研究。

4.案例研究法:摘取典型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教学及课题研究中进行横纵向比较。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05―2012.10)。(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分层次培训及分工安排。(2)做好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制定研究方案,组织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省教科院专家作理论指导。

2.研究实施阶段(2012.10―2014.02)。(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2)请省教科院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3)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4)根据研究方案,在教学实践和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中具体实施研究内容。(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注意资料的收集、保存。(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3.总结阶段和结题阶段(2014.03―2014.04)。(1)根据资料撰写《习水县红色文化中德育因素的挖掘与运用研究》结论性论文。(2)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3)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4)召开验收鉴定会,申请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评审验收。

六、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组长:向永;课题组副组长:罗雪、汤军、袁欣梁、曾祥胜;课题组成员:缪荣焱、江通、张丹丹、胥升维、张裕、袁富碧、杨博。课题组下分四个小组。①问卷调查小组:负责人汤军、罗雪;②校本教材编写小组:负责人向永、袁欣梁;③校本教材实施小组:负责人袁欣梁、曾祥胜、张裕;④课题论文、报告撰写小组:向永、曾祥胜、袁富碧。

七、课题保障条件

1.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课题申报、立项之前,学校就成立了专门的红色文化课题――《习水县红色文化中德育因素的挖掘与运用研究》课题组。

2.有较完善的制度保障。课题组制定严格的研究计划和检查汇报制度,由学校统一执行、监督。

3.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保障,良好的研究团队是课题研究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4.有充裕的经费保障。自课题立项起,学校先后划拨23000.00元的专项经费,用于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经费、支出。同时积极拓展渠道,寻求相关单位的合作、支持。

5.本课题符合当前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对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和实践的可行性。

6.本课题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邀请有关专家咨询,课题设计目标明确,理论依据充分,可操作性强,切合学校实际。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阶段性研究成果

1.2012.05―2012.10:①《习水五中学生品德现状问卷调查表》;②《习水五中学生品德现状特征、成因及对策探析》(论文)。

2.2012.11―2013.06:《红色文化润五中》(校本教材)、《四渡赤水出奇兵》(连环画)。

3.2013.07―2013.12:《浅议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德育因素的挖掘――以〈红色文化润五中〉教学实践中的感受为例》(论文)。

4.2013.07―2013.12:《红色文化育英才――习水五中“红色文化”课题实施后学生品德现状及原因分析》(论文)。

5.2014.01―2014.03:《习水“红色文化”个性研究》(论文)。

(二)最终研究成果

1.2014.01―2014.02:《习水县红色文化中德育因素的挖掘与运用研究》(论文)。

2.2014.02―2014.04:《〈习水县红色文化中德育因素的挖掘与运用研究〉课题总报告》。

3.最终成果转化:用以指导新课改教学实践,提高了学校德育实效,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提升了校园文化特色,创建了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主题校园;同时,通过《红色文化润五中》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创建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创新了学校德育手段,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发展。

(三)总结性成果

1.在环境层面:通过对习水红色文化资源中德育因素的研究、挖掘、整理与运用,逐步打造我校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特色校园文化,较好实现了对学生的红色文化德育渗透,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效果。

2.在知识层面:通过对习水红色文化资源中德育因素的研究、挖掘,整理、编辑了一套校本教材――《红色文化润五中》丛书。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知识教育、渗透,丰富了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更促进了优良品德的形成。

3.在思想层面:通过对习水红色文化资源中德育因素的研究、挖掘、整理、运用,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和德育渗透,实现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百折不挠、诚实守信、奋勇争先等优良的思想品质,学生的品德缺陷得到一定修复,有利于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4.在课程层面:通过对习水红色文化中德育因素的研究、挖掘、整理、编辑,使我校的红色文化校本教材得以开发、运用,创建了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九、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思考

1.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自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得到省教科院、县教科局等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非常关心、大力支持,课题组所有成员认真负责,做了大量的工作,出色完成了各项研究任务。但是,本课题在推进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在今后的课题再实践、再研究,以及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1)我校的课题研究才刚起步,经验和水平有限,课题研究还没有也无法在三个年级全面深入地展开。(2)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理论水平还有待提高,教育教学观念也没有彻底改变,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3)由于高中教育仍有应试教育的痕迹,而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课题的推进。(4)由于影响学生品德的因素具有多样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红色文化中德育因素对学生优良品德形成的积极影响力。

2.今后的思考: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也没有很突出的成果,但是,培养了我们的研究能力和课题意识。在接下来的新一轮课题再实践、再研究中,我们课题组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切实转变观念,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学校的更多支持,尽力排除其他影响学生品德提升的不利因素,全力争取新一轮课题研究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海波.论红色文化传播的价值和策略[J].江西师范大学网络出版,2009.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村振兴;广西旅游;发展路径

1广西旅游发展现状

广西地处我国的西南边陲,自然地理条件多样,拥有丰富的自然以及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以及种类丰富、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特色鲜明。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浑然天成的山水美景、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四季分明的气候环境,对于广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先决条件。

1.1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不断丰富

2020年,广西各地区共接待游客超6.6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7267.53亿元,旅游产业以及相关的配套产业蓬勃发展。

1.2旅游特色资源及路线的挖掘不断深入

经过广西各地区多年的自然以及人文旅游资源及路线的开发,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桂林龙胜龙脊梯田观光景区、贺州黄姚古镇、百色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景区、百色靖西市通灵大峡谷景区、崇左大新县德天瀑布景区等100多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在最近兴起的红色游中,涌现出了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等部级4A红色旅游品牌。

1.3地方旅游文化资源以及旅游资源的产品化不断深入

广西各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以及地区旅游资源产品化体系日趋完善,旅游文化资源产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在原有的旅游资源基础上成功开发并发展了一批以人文山水田园风光、广西崇左凭祥中越边境风光、革命地区红色教育基地和壮乡民族文化特色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景区和产品,桂林山水、大新德天瀑布等旅游景点已成为当地招揽海内外游客的知名旅游资源品牌和成为了旅游景点所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点。

1.4旅游景点地区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

由于广西大多数自然和人文景观集中在桂西北、桂北以及桂西南地区,这些地区大多属于地形较为崎岖的山地、丘陵地区,交通不便成为了严重制约将地区旅游资源转变为地区经济发展建设的因素。因此,广西采取集中建设资金大力发展旅游资源较为集中地区的交通建设的举措,使得广西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旅游资源也得到了很好地开发,在推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投资环境也日益完善,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广西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地区旅游资源挖掘不够,旅游发展的内生性动力不足

由于广西地处西南边陲,经济发展滞后,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发展在全国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但是由于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实现地区旅游发展提档升级以及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深度挖掘人文以及自然旅游资源是实现旅游发展以及提升服务内涵的重要着力点。但是广西旅游资源可持续性发展动力相对较差,很多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仅仅停留在了表面,没有很好地将丰富的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导致广西的旅游发展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2.2交通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

广西地处西南边疆地区,大多数旅游景区处于地形崎岖的大石山区、边境地区、革命老区以及少数民族聚居区,交通不便,游客难以进入,很多具有开发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挖掘,交通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是吸引游客前往的重要考核指标,广西各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拓展不仅在交通设施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需要完善,各地区旅游景点的卫生、游客住宿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2.3景点内涵式发展缺乏动力,文化娱乐服务水平低

广西文化旅游资源多样,是实现各地区旅游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同时也是实现旅游资源与丰富的人文内涵相衔接的重要着力点。但是由于广西各地区旅游景点深入挖掘文化资源不足,导致旅游资源无法与文化内涵相适应,有一些景区重点打造与当地文化背景相融合的发展模式,但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无法从根本上发挥文化资源的作用,也导致了游客无法从根本上体验沉浸式的旅游模式,使得旅游景点无法得到本质上的提档升级。

2.4广西旅游景区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

广西由于经济较为落后,投入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宣传的资金不足,而旅游资源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宣传推介,只有加大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发展。广西各地区旅游资源重点以政府宣传为主,辅以必要的社会和景点宣传,绝大多数地处偏远山区、小型农村地区的旅游景点由于宣传途径有限,无法得到更多的宣传推介,导致了这些地区的旅游资源无法真正地吸引到游客,地区特色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无法得到进一步提高,很难从根本上全面提高广西各地区旅游景点的知名度。

3提高广西旅游发展的对策措施

3.1强化政府主导,拓宽发展内生动力

广西各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挖掘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引导,政府在推动旅游景区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大力加强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充分实施因地制宜政策,坚持开发与经济效益并重的措施,从而拓展景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化政府参与,从根本上从一个参与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大力加强各地区景点的计划制定,严格落实旅游景点的开发与保护,挖掘各地区旅游景点的潜在增长力,让景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3.2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完善景区路网建设

制定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是一个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指引,对于促进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推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实现旅游资源开发与地方发展相适应的重要推动力,广西各地区旅游资源大多集中在边远落后地区,只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旅游资源开发计划,完善交通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规划,从而实现旅游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

3.3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施景区卫生环境工程

由于广西各地区旅游景点的建设存在污染较为严重等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坚决制止污染环境的行为,从而提升对于各地区旅游环境的综合治理。对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实施适度开发原则,坚决贯彻生态先行的政策措施,加强制定对于旅游景区破坏环境的惩罚措施,建立破坏景区环境的惩戒名单,对于破坏环境的游客实施处罚措施,加大景区保护环境的宣传力度,大力实施景区环境保护工程项目,优化景区发展结构,从根本上建立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态景区。

3.4加强产业协调发展,推动旅游发展提质增效

由于广西各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很多旅游资源无法得到合理的开发,浪费资源现象时常发生。旅游景区的发展局限于表面资源的开发,无法形成更深层次的产业链融合发展,旅游产业链短,无法形成规模经济,致使旅游业不能与其他产业在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各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遵循可持续性发展的同时,重点发挥规模效应、品牌效应以及乘数效应,发挥旅游产业对于其他产业的推动功能,加强各地区旅游资源特色挖掘,制定各地区旅游景点富有特色的产业化以及商品化发展计划,通过延长旅游产业发展的上中下游产业链,提高旅游产业化进程,推动旅游产业提高整体竞争力,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桦.乡村振兴战略下民族地区农旅融合的路径探析[J].商业经济,2021(4):107-108.

[2]公茂峰.乡村旅游经济产业的优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J].科技经济导刊,2021,29(8):114-115.

[3]李梦柯,付伟,李仲铭,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栾川县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4):135-137.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芳香旅游;挖掘;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前言

云南省是著名的“芳香植物之乡”,少数民族的数量也居全国之冠,在挖掘与创新本地区的芳香旅游文化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近年来,在旅游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逐渐的走向成熟,以昆明为中心,向外辐射,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新的旅游业态的诞生也成为必然,这正是少数民族芳香旅游文化开发的良好时机。启动云南少数民族芳香旅游市场,已然成为实现促进云南省旅游业再次繁荣发展的目标。

一、芳香旅游文化挖掘与创新的原则

(一)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

之所以要进行少数民族芳香旅游文化的挖掘,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云南省少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水平。在挖掘的过程中,不能只将目光放置在经济利益及旅游规模上,环境的保护及文化的传承,才是重中之重,避免出现旅游业繁荣发展、生态环境日益下降的负面效应,通过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的坚持,实现云南省少数民族芳香旅游业的长久发展[1]。

(二)注重特色性原则

对于旅游资源来说,体现其强大生命力的内容就是其鲜明的特色,与之前云南旅游的其它产品相比,少数民族芳香旅游与其他旅游有较大的差异性。芳香旅游本身在云南省就具备一定的特色性,而云南不同少数民族对于种香,制香,用香的传统工艺与方式,更是吸引众多的观光游客的亮点,开发过程中,保护其特色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而来吸引大量的游客资源。

(三)多产业融合原则

在芳香旅游的产业链上,涉及到较多的相关产业,比如种植业、加工业、旅游业等,而在开发少数民族芳香旅游的过程中,更可以将旅游业与地方产业相融合,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及文化良好的发展,并通过少数民族芳香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四)地方居民参与原则

少数民族芳香旅游文化的挖掘以少数民族的种香,制香,用香为依托。在游客旅游的过程中,通过五感上的多重享受,达到愉悦心情,放松身心的目的。而在开发挖掘少数民族芳香旅游文化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地方少数民族的参与,只有他们延续和继承了这些古法,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开发的效率,同时也可以为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工作岗位,促进生活水平的提升。

二、芳香旅游文化挖掘与创新的方法

(一)构建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

旅游线路是游客出游和选择出游目的地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如何提高他们的兴趣与关注,在开发少数民族芳香旅游的过程中,就要尽量将其特色充分的挖掘出来,可通过展览,体验,参与,学习等方式,将少数民族的芳香发展史、生产简要过程及其生活运用方式展示给游客,增加游客对少数民族芳香生活的了解。比如滇西南少数民族芳香饮食文化旅游线路,在该条线路中,游客不仅可以欣赏亚热带及热带雨林的自然风光,同时,还可以观赏到多种芳香植物,如:八角茴香及灵香草等,并可以全程参观少数民族使用香料烹制食物的过程,更可以品尝到用各种香料烹制而成的食物 [2]。

(二)将少数民族民俗与芳香旅游文化相连接

在云南少数民族发展的历程中,由于地理关系,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饮食及生活习俗,正是因为这样,少数民族聚居地成为众多游客出游的首选之一,在开发少数民族芳香旅游的过程中,挖掘少数民族的芳香民俗文化,不但可以让游客在领略少数民族独具魅力的自然风光的同时,更可以享受芳香盛宴所带来的身心愉悦,从而达到旅游休闲之最终目的。

(三)挖掘少数民族芳香旅游产品

游客出游,会有购买当地有特色之纪念品作为纪念或赠送的需求,基于此,开发少数民族芳香旅游产品时,应充分结合少数民族芳香产品的优势资源,搜集整理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产品,比如香包,香囊,香膏、特色化妆品、芳香饮食产品、芳香配饰、芳香器具等,同时,更融入少数民族地区所特有的、象征性的景物、符号等在旅游产品中,兼具美观性及实用性,激发游客的购买欲望,拉动少数民族地区相关产业的经济增长点[3]。

(四)构建少数民族芳香产业发展的相关产业链

少数民族芳香产业可以从种植到研发,再到加工和运用,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创新少数民族芳香旅游时,可轻易的与其他相关产业充分的融入。比如以当地芳香植物为依托的种植业、以少数民族芳香手工艺品为依托的手工业,以少数民族芳香饮食为依托的餐饮业和以少数民族芳香生活用品为依托的民宿业。定期举办旅游节及旅游展演,来吸引比较多的游客观赏,同时,还可以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投资者的投资,从而促进云南香料产业、芳香种植产业,少数民族芳香产品制造行业的发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与经济及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

三、结论

云南少数民族芳香旅游作为云南旅游产业链中的一环,在挖掘与创新的过程中,应充分的发挥少数民族芳香旅游的特色,并注重对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文化的传承,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有效地提升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促进云南省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薛群慧,邓永进.论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旅游资源开发战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245-249.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方法范文第4篇

网络信息的数据挖掘不仅包括对网页内容本身的挖掘,也包括其链接模式,以及用户访问、存取、浏览、、操作等操作行为、访问行为所产生的信息的挖掘。有效地研究、挖掘、利用网络信息可以增强网站的吸引力,有的放矢地吸引用户群,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一、 网络信息资源及其特点

网络信息资源是指放置在英特网上能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信息集合。网络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包罗万象,其内容涉及农业、生物、化学、数学、天文学、航天、气象、地理、 计算 机、医疗和保险、 历史 、 法律 、 音乐 和电影等几乎所有专业领域,是知识、信息的巨大集合,是人类的资源宝库。网络信息资源是一种新型数字化资源,与传统 文献 相比有较大的差别。网络信息资源具有一下特点:

1、数量大,类型多传播范围广。网络信息类型多样,有文本、数据、图像、图形、声频、视频信息、多媒体信息等;内容既有高质量的信息,也有有害信息和虚假信息,有个人信息也有在政府信息。Www.133229.CoM最为特殊的是各种非正式信息被广泛生产与传播。

2、网络信息资源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信息安全缺乏保障。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和色情泛滥成为网络的三大痼疾。为防止有害信息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3、网络信息资源分布零乱无序,信息更新快,寿命短,管理相对困难。信息自由,来源广泛,内容混杂,质量不一,控制也比较困难。

4、以网站为信息活动的单位,以网页为信息和收集的单元。

5、信息利用水平取决于网站软硬件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网络信息提供方式是以网站为基点并可在网站间灵活链接的信息服务网。

6、网络创造了多层次的信息交流模式,全面反应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网络和传播功能。

二、 数据挖掘的语言

数据挖掘语言有助于数据挖掘系统平台的标准化,推动数据挖掘应用的发展。数据挖掘语言根据功能和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数据挖掘查询语言、数据挖掘建模语言、通用数据挖掘语言。

(一)数据挖掘查询语言dmql

数据挖掘查询语言dmql由数据挖掘原语组成。数据挖掘原语用来定义一个数据挖掘任务,通过查询的方式实现与数据挖掘系统通信,获得所需信息。数据挖掘查询语言dmql主要有五种基本的数据挖掘原语定义:任务相关数据原语、被挖掘的知识的种类原语、背景知识原语、兴趣度测量原语、被发现模式的表示和可视化原语。dmql 是基于这五种数据挖掘原语设计的查询式语言,类似于sql 语言的语法,因此很容易与sql 关系查询语言集成,很容易从关系数据库中挖掘知识信息。msql 是另一个数据挖掘查询语言,由imielinski 和virmani 提出。它使用了类似于sql 的语法和sql原语,为了规范规则产生和规则选择,提出了被称作getrule 和selctrule 的原语。

(二)数据挖掘建模语言pmml

数据挖掘建模语言pmml 全称预言模型标记语言(predictive model markup language),是对数据挖掘模型进行描述和定义的语言,使数据挖掘系统在模型定义和描述方面有法可依,各种数据挖掘系统可以共享模型,又可以在应用程序系统中间嵌套数据挖掘模型,不需要独自开发,就能使数据挖掘达到深度挖掘的目的。预言模型标记语言pmml 是一种基于xml 的数据挖掘建模语言,利用xml 描述和存储数据挖掘模型,使用标准的xml 解析器对pmml 解析,可以得到预计的输入和输出数据类型。pmml2.0 主要由:标题(header)、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数据流(data flow)、挖掘模型(mining schema)、数据转换(derived values、statistics、taxonomy、normalization)、预言模型(tree model、naive bayes、general regression、regression model、sequences、general structure、asscocation rules、neural network、center and distribution based clustering)、模型组合定义(ensembles of models)、选择和联合模型和模型组合的规则(rules for selecting and combining models and ensembles of models)、异常处理的规则(rules for exception handling)等九个部分组成。对于复杂的数据挖掘任务,由多个数据源和数据挖掘模块,需要在各个模块之间交换结果,预言模型标记语言pmml 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这种灵活的模型交换能力和数据格式转换能力,并实现模型与数据和工具部分分离。因pmml 是基于xml 的数据挖掘建模语言,适合部分学习、元学习、分布式学习的数据挖掘应用程序。

(三)通用数据挖掘语言ole db for dm

通用数据挖掘语言ole db for dm是2000年3月微软公司推出的一个数据挖掘语言,目的是为数据挖掘行业提供一个业界标准。ole db for dm综合了数据挖掘查询语言dmql和数据挖掘建模语言pmml的特点,既能定义模型,又能作为查询语言与数据挖掘系统通信,进行交互的和特殊的数据挖掘,实现了数据与模型真正分离。ole db for dm是一种基于sql预言的协议,扩充了sql语言语法,可以轻松地与关系型数据库集成,可以将不同的数据挖掘算法嵌入数据挖掘应用程序。ole db for dm为了更接近关系型数据库结构,定义了几个重要的概念。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知识知识管理系统

近年来,知识管理飞速发展,学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实践也越来越广泛。企业可以广泛搜集到组织所掌握的技术诀窍、业务资料和长期实践经验等数据资料。但如何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科学地分析、处理,从而发掘出对管理和决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却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并且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知识管理中。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对组织中的知识进行整理或收集,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的知识资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数据挖掘技术的常用方法

数据挖掘是从数据当中发现趋势或模式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类从而发现新的信息。数据挖掘(DataMining)指的是从大量数据中挖掘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对决策有潜在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企业中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的一般过程为:问题定义、发现信息、制订实施计划、采取行动及监测效果等步骤。数据挖掘过程中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分类(有指导的学习)。数据挖掘中的分类(或有指导的学习)方法在商务领域普遍存在。人们可以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组,一旦数据被分类,就可以概括这些不同组的特点。数据分类的基本技术有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决策树、贝叶斯信任网络、统计分析等方法。

2.聚类研究(无指导的学习)。聚类是一种对具有共同趋势和模式的数据元组进行分组的方法。聚类又称分段,是将数据集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组的过程。聚类技术试图找出数据集中共性和差异,并将具有共性的元组聚合在相应的类或段中。

3.可视化。可视化即以图形方式表示数据,以图形方式表示的数据易于理解。可视化技术可以很容易地表示例外情况,例外是其值不在期望范围的数据。

4.关联(货篮子)分析。关联(或货篮子,简称MB)分析可以发现给定数据集中的频繁模式,常被用作从产品目录或零售商店的销售数据(无论是有形销售还是在线销售)中导出产品和关联的商用信息。

5.Web页挖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web上的信息无比丰富,web页挖掘可以对web页上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

6.异常性分析。从繁多的数据中挖掘出与其他数据显著不同的数据。

二、企业中数据、知识、信息、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的关系

企业中数据指的是各种未经处理的业务数据、销售数据、生产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就可以得到一些对企业经营有利的信息。企业中的知识和信息共同构成企业知识的来源,知识不是数据和信息的简单积累,知识是一种包括了人员的经验、价值观、关联关系,以及专家见解等要素的动态集合。数据是形成信息的基础或组成部分,处理过的数据可以形成信息。信息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变成知识。

知识管理是指对知识的创新、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知识管理的研究存在两大研究主题:企业知识管理和图书馆知识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包括:企业智力资源管理、知识产权资源管理、市场资源管理、组织设计管理、文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信息管理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满足组织需求,解决组织环境问题而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规划、控制、集成、利用的一种战略管理。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

三、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知识管理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企业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知识,增强企业商务智能。信息化的推进让企业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建立充分利用这些数据的意识,从凌乱的数据中挖掘有用知识,这意味着企业开始向知识管理迈进。数据挖掘通过数据总结、数据分类、数据聚类和关联规则来发现企业中的显式知识和隐式知识。下图是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知识管理框架:

知识管理框架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知识管理框架的核心是知识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可以看作是获取数据、提取知识、管理知识和向知识使用者提供知识的系统。知识管理系统从数据源中获取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可以发现数据中的隐式知识并且通过知识服务器供知识使用者使用。整个知识框架的目的是打败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中的一个组织可能扮演多个角色,其中的一个角色可能就是竞争对手,例如:一个组织拥有它自己的数据库并且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数据库中提取知识,它还可能会使用从其他组织的数据库中提取的知识。在这个例子中,这个组织具有数据源和知识消费者两个角色,并且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多个组织中挖掘知识,因此,它还扮演数据提取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