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美美学设计理念

医美美学设计理念

医美美学设计理念

医美美学设计理念范文第1篇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富的增长,以及挣脱“谈美色变”政治氛围的束缚,消除对美容的传统误解与恐惧,张扬人的爱美之心,审美需求在社会人群中迅速增长。需求决定供给和消费,大中城市的社会美容业(包括生活美容和医学美容)逐渐兴起,公办医疗机构也争相设立医疗美容科、中心等。1993年1月12日,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要求:“拓宽专业面,加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充分发挥各校优势,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规划专业设置、调整专业方向、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选编教材和组织实施教学。”当年,原北京联合大学中医药学院原、原大连医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及原宜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四院校经上级批准创办了“美容医学”专业,学制大专三年。当年,上述四所院校在大连、宜春多次召开会议,研讨并制订了美容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材编写等。之后,全国10多所院校相继开办“临床医学专业(美容医学方向)”本科班,学制五年。2004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卫科教发[2004]167号”文件,公布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专科(高职高专)、本科两个层次的专业科目设置。至今,全国先后有40余所院校开办该专业教育。因此,我国的美容医学教育事业是根据当年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而设置的,是改革开放的一项创新成果,理应继续沿着系统化﹑规范化方向予以建设和发展。

2美容医学教育事业的系统化发展

在我国,美容医学的整体学科体系己经确立并逐渐完善,其基础和应用领域的发展方向均已明确。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医学学科已在世界上独占鳌头,并被国际同仁所公认。在此学科及其行业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国的美容医学教育事业也取得显著成绩。虽然成绩显著,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如:专业建制不全、教学内容欠完善、生产实习配套不均、专业队伍不稳定、师资力量薄弱等。美容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既要适应医疗美容事业迅猛发展的现实和大局的客观需要,也要遵循医学教育的一般规律。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以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

2.1坚持美容医学教育的两个专业方向1991年以来,全国先后有原华西医科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原同济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宜春学院等20所院校开设了医学美学课程,成为创办美容医学教育事业的前奏。1993年以来,有10多所院校相继开办了“美容医学”专业,40余所院校先后开办了“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我国美容医学教育事业的创办是有政策依据的,诸如:“美容医学”和“美容医疗技术”专业中的“专业”一词,是就其学科的专业性特征而言。各院校在开办“美容医学专业”教育之初的1993年,是根据当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的正式文件关于“充分发挥各校优势,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规划专业设置……”精神而经上级批准创办的。后来,又按国家出台的有关规定而改办为“临床医学专业”的“美容医学方向”。此后开办的“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是根据“高职高专专业设置指南”中“医学技术类”专业而申报的。200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9号)”了《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随后《美容医疗机构与医疗美容科(室)基本标准》、《医疗美容项目》和《医疗美容技术操作规范》三个配套文件相继出台。三个文件明确将“美容医疗应用技术”单列一类,其原因就是美容医疗应用技术可以由美容医师操作,也可以在美容医师的指导下由技师、护士或经过培养训练的医务人员操作。从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教育不仅符合了社会需求,也在专业法规方面被肯定。目前,这两种教育结构都已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从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的专业性特征上看,它无疑都是美容医学教育中的两个专业方向。

2.2办好不同层次的美容医学教育我国美容医学专业教育自1993年创办以来,经历了由三年制专科向五年制本科教育的过渡。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美容医师,首先必须是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因此,美容医学专业采用七年制教育更为合理。七年制专业教育应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在教学计划安排上,前五年可参照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五年制培养方案,后两年中一年学习美容医学相关课程及美容专业课,一年参加美容专业实习。2001年,中南大学招收“美容医学心理”和“医学审美行为”两个专业方向的博士生;2003年,东南大学创办的“医学美学设计”硕士研究生班招生。这一高校成功利用现有传统专业的博士、硕士点开展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的高层次教育的模式,对于逐步发展美容皮肤科学、美容牙科学、美容外科学等专业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表明我国的美容医学教育正朝更高层次学历教育发展,不同层次的美容医学教育正日趋走向成熟。

2.3促进美容医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美容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部分本专业学生对医学美容市场需求还知之甚少,对美容医学学科发展与前景并不看好,毕业后总是把目光停留在公立医院,想方设法能进入公立医院参加工作。调查显示:由于自身兴趣投身该专业工作的毕业生不足20%,真正能成为医学美容的精英更少。这主要还是受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如今,我国民营医学美容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壮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旺盛,而且其经营机制灵活,管理意识强,设备更新快,新技术开发应用及时,多方面往往优于公立医院。民营医学美容机构已成为美容医学毕业生施展专业才华的大舞台。因此,应积极促进美容医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学校有选择性安排美容医学或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学生实习期间到民营机构学习,有利于学生解放思想,客观、全面地认识医学美容市场及其发展前景,改变就业观念,也有利于推动医学美容技术的开发应用及行业规范化发展

医美美学设计理念范文第2篇

在麦伟贤教授的生命里,有许多个第一。他是第一位与外国人合作,将美国的会计师课程引进到香港的人;第一位把西方的颅骨学引进到了香港诸多大学的课堂的人;第一位将综合疗法的理念带到香港的人……

在这许多个第一的背後,麦伟贤教授也从一个执业会计师,转变为香港註册综合疗法医学会、香港综合理疗学会校长,在跨专业领域上,实现了完美转身。

而这一切,麦伟贤教授都只是为了充当一个“助人”的角色——他要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平台,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去学习不同的专业,从而在另外一个领域,也可以取得成功。

如今,作为校长,麦伟贤教授继续在打造着助人的平台。在他打造的综合疗法平台上,不仅给人一个发展的机会,让人得以重新巡视自己的未来,也把一份健康的新理念,带入了千家万户,植入到每一个人的心间……

棄会计而从医

诗云:慈母手中线,遊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对於儿女们来说,母爱如春天阳光,所以做儿女的,又怎能报答母爱於万一呢?

想起自己的母亲,麦伟贤教授心中,就有一种隐隐的痛——在他还是会计师的时候,母亲因为肺癌,在香港看遍西医都不见好转离去,成为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因着这一份对母亲的痛,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孝,麦伟贤教授开始思索:为什麽西医治不了母亲的病呢?

那时候,麦伟贤先生是一名会计师,对於会计专业以外的医学,全然不懂。但因为有了最初的疑惑,因为心中对母亲的爱,麦伟贤教授将眼光放向医学领域,看向了国外的医学。

“那个时候我就发现外国有很多不同的医学,有很多医学在东南亚、香港也有的,但还没有发展。”麦伟贤教授自此开始研究医学方面的东西。

在漫漫医学的求索之路上,麦伟贤教授发现,在美国,他们的国民生产总值GDP有很大部分是来自医疗费用的,但是反观香港,医疗费用在GDP里面所佔比例很少,内地所佔比例更是少之又少。他想:难道中国人就不用去医院吗?

随後,麦伟贤教授发现,在内地和香港,是有中医的,在中医的理念里,生活中平常喝的汤水等,都有中药的成分在里面。“然而,在西方其实也是有‘中医’的,中国中医里面的自然疗法理念,在西方其实也已经存在了几百年,中医师所用到的中药,在美国叫做西草药,其实是一模一样的。”麦伟贤教授介绍道。

在探求医学的过程中,麦伟贤教授在医学专业知识大大提升的同时,也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因此而得知了在外国深受欢迎的综合疗法。

一切谜底水落石出。麦伟贤教授明白到——单纯的中医,或者单纯的西医,对於人体的治疗,都达不到最佳的效果。但是综合疗法针对人的整体性,使人的身和心恢复平衡,以收治疗之功效,在休閒保健中,就可以将“亚健康”状态拒之门外。

自此,麦伟贤教授开始致力於综合疗法的研究,希望自己对於母亲的遗憾,不至成为更多为人子女者心中的遗憾。

引入综合疗法

综合疗法医学会、综合理疗学会註册成立至今,学会各科毕业生已经多达1000人。

这个由麦伟贤教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办的综合疗法学会,是香有的综合理疗医学教育机构,它遵从传统的自然医学理念,以无副作用的天然补充品、中西结合的康复保健法,配合徒手的按摩治疗为医疗基础,宣扬以结合东、西方医学的方法来调理身体,达至身、心、灵的健康。

麦伟贤教授因此当之无愧地成为将综合疗法理念带到香港的第一人。“综合疗法就是自然疗法跟西方的抗衰老科技综合起来,採用东方与西方医学相互结合的治疗方法,针对人的整体性,使人的身心恢复平衡,以收治疗之效。麦伟贤教授系统地将综合疗法的教育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理疗学会,研究学习范围譬如推拿、针灸;其二为医学会,研究学习范围譬如医学美容、抗衰老。”麦伟贤教授颇有兴致地说。

在麦伟贤教授的努力下,学会现汇聚了各方专才,更努力不懈地结合欧、美、加、澳、中等地各种不同医学研究,充分结合並突破东、西方医学的精髓,透过特殊的整骨按摩理疗法、软骨组织治疗法、营养及草药治疗法、运动理疗学、抗衰老美疗学及戏剧治疗等技巧,调理及治疗“亚健康”的有关症状。

其实,作为香港註册综合疗法医学会、香港综合理疗学会校长,麦伟贤教授希望打造一个平台,使学习之人在自助的同时,可以助人,将综合疗法传播得更远更广,使得人们的健康意识在教育传播中,得以提高。

因此,在麦伟贤教授的医学理念中,是防病於未然。预防是最好的方法,虽然综合疗法有治疗之功效,但麦伟贤教授在教育上所作之努力,卻重在调理,希望通过教育,使人们明白到综合疗法其实更是一种调理身体的绝佳方法。所以,麦伟贤教授对教育的把握,重在调理。

医美美学设计理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医美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13-1446-03

中医美容属于医学美容范畴,是在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医学美学理论指导下,运用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辨质施调原则,采用中药美容、膳食美容、经络美容、体质调养等中医药美容技术及方法对人的形体、容貌进行美化和修饰,以达到形神健美的目的。其理论体系是中医药学与医学美学、美容医学技术的有机融合。其活动实施属于中医临床与美容临床范畴,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方法、技术多种多样,是中医药特色及优势在美容领域的弘扬与展现。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作为中医药学的一个分支,中医药美容,在美容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随着全世界爱美消费者自我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愈发追求绿色环保、纯天然制品,使得中医美容市场的发展十分迅猛。据统计平均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2],表明人们对以内养外,标本兼顾为优势的中医美容、养生保健有着极大的需求,中医美容在技术、方法、产品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也提示中医美容人才的极度匮乏,人才培养相对滞后,能将中医药美容的产品、技术等服务于市场的高技能型中医美容人才与行业需求存在显著的供求矛盾,研究建立人才培养的合理方案乃至培养体系迫在眉睫。

1 研究意义及目的

美容行业人才需求调查显示,美容机构对从业人员在医学理论知识、美容技术技能、组织管理、科研、创新、自学能力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012年,依据我院中医学(美容)专科专业的10余年的办学实践及结合国内同专业院校的办学经验,课题组以“中医美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申请立项,专门探讨中医美容人才培养若干问题,本文仅就中医美容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构建进行讨论,旨在为培养出与美容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中医美容人才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2 研究内容

课程组通过高职教育的理论、文献的学习、大量的市场调研,结合当前美容业对中医美容的职业需求,对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素质要求等进行分析研究,合理定性定位,构建培养目标体系。

2.1中医美容高职人才的定性定位: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高”、“职”二字一方面说明高职教育属于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培养出的人才应是高素质的;另一方面表明高职教育要求学生专业知识体系应相对完整,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满足进一步提高与深造的需要又必须突出职教特色[4],强调技能操作。应界定在本科教育(重理论为主)与中专(重动手能力为主)教育之间的层次。

从美容人才培养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型连锁企业工作人员持有正规学历文凭的比例较高,约占75%左右,一般的营业机构中持有正规学历文凭的人员仅占20%左右。大量非医学专业和低层次教育背景的人涌入美容行业。民营美容机构近两年来向品牌化、高品质服务经营迅速迈进,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加大,高层次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医疗机构对高层次中医美容人才也有一定需求[5]。

综上,依据高职教育的性质及特点,结合美容业对中医美容人才的职业要求,对中医美容人才可合理定性定位于高素质、技能型的高职人才。即面向美容企业及医疗美容机构,适应美容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中医美容专门人才。

2.2明确中医美容高职人才的培养理念及要求:培养要求和就业面向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内涵,是构建培养目标的依据和前提,既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又要有专业特点。美容岗位中涵盖中医美容医师、中医美容技师、中医美容导师、培训讲师、店面运管等多重职业要求,充分体现高职人才的“高素质、技能型”的特点。研究过程中,课程组分派几组人员到美容、日化企业进行大量的调研走访,分析社会需求、行业需求、岗位职责,提出培养理念和具体要求。充分体现“五并”的内涵(见图1)。

2.2.1培养理念:全面倡导中医中药“自然和谐、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绿色美容”理念,培养学生将中医药美容保健基本理论及技术与临床美容养生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中医美容专业人才,补充人们对中医美容保健人才的需求,在发挥中医药美容保健的优势和特色等方面彰显专业优势。

2.2.2培养要求:掌握中医美容保健的基本技能、方法,运用中医学诊疗技术和医学美容实用技术诊治常见损美性疾病,对亚健康状态人群及求美者进行美容保健及调治。能在各级医院皮肤科、美容保健科、医疗美容机构、美容企业从事中医美容技术服务、教育培训、经营管理等工作。

2.3目标体系构建:围绕中医美容高职人才的培养理念、规格、要求,依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知识能力、技术能力、素质能力三方面特点,抓住人才培养流程中的五个关键环节:即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实践教学、素质评定、技能考核五大方面,讨论分析,最终形成中医美容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系统。

2.3.1总目标: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美容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具备必要的中、西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中医美容保健及实用美容基本技术,能从事中医美容医疗、中医美容保健、美容教育培训、美业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中医美容专门人才。

2.3.2知识目标:必要的中医学美容、保健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中医传统美学及现代美容专业知识;系统的中医美容技术的理论体系、运用机理、操作原则、方法等。

2.3.3能力目标:熟练地掌握并能运用中医理论及针灸、推拿、中药保健、膳食调理、体质调养等中医药美容保健技术、方法维护、修复人体美;具备对亚健康状态进行保健调治及对损美性疾病进行防治的能力;具备中药化妆品基本调配、营销技能;熟练应用美容美体、化妆护肤、形象设计等美容实用技术;具有一定的美容企业市场开发、运营管理的能力。

2.3.4素质目标:热爱中医美容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具有团队协作及组织协调能力;有强健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很强的适应能力及抗挫折能力。

3 小结

提出合理的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实现培养目标,还要建立与之适应的系统的培养方案,其中包括课程体系构建,校企联合培养的教学活动组织实施,就业基地建设、职业素质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重要方面,在此,呼唤热爱中医美容的工作者、专家,为中医美容后续人才储备共同努力,使中医美容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走向光明之路。

[参考文献]

[1]王飞,庞来祥,赵美峰.中医美容的发展概况[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09-110.

[2]刘瑶,谢祥锟.中医美容及未来发展趋势[J].医学信息2011, 1:270-271.

[3]何菲,刘登蕉,吴明,等.福建省美容行业人才需求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3):116-117.

[4]王明轩.浅谈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17):158-159.

医美美学设计理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 医学美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医学美学》是上世纪末形成的一门医学、美学多学科知识体系交叉而成的新兴学科,仅开设于医学类院校,是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到《医学美学》课程教学中,把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岗位任务分解,设计成一个总项目和多个子项目,以项目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当中,强调在做中学,教学步骤是“实践――理论――实践”,最后再用项目验收的方式展开对学生能力与知识的测评,从而在教学中真正落实“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1当前《医学美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关于项目教学法在《医学美学》中的应用还没有形成系统性研究。《医学美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大多数院校的教学步骤仍然是以“理论――实践――理论”为主,且在传统的观念中仍然认为必须“先学后做”,基本上所有的实践操作都是零散的分布于各个章节的理论讲授之后,没有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项目教学法在《医学美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鉴于上述情况,将项目教学法贯穿到《医学美学》课程教学的始终,这样所有的实践操作既有系统性,又有渐进性,把对学生的医学审美能力的训练贯穿到整个教学的始终。

2.1根据《美容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美容行业工作流程设计总项目和子项目

美容行业工作流程为:接待(观察、服务)――咨询与指导(咨询、指导)――皮肤护理(鉴别分析皮肤、护理)、化妆(艺术化妆、摄影化妆、形象设计等)、美体(健胸、减肥、香薰、按摩、推拿、针灸、膳食等)、修饰美容(纹眉、美甲、美睫等),将工作流程设计成一个总项目:“丽人美容会所美容师xx为顾客xx进行全方位美容服务”。在这个总项目的贯穿之下,将每一个具体工作步骤分设成六个子项目:接待项目、咨询与指导项目、皮肤护理项目、化妆项目、美体项目、修饰美容项目。

2.2在项目引领下重组课程内容

《医学美学》课本编排的大体顺序是:第一章医学美学绪论,第二章美学概要,第三章美感,第四章医学审美学,第五章医学审美教育,第六章中医中的美学,第七章医学人体美的概论,第八章人体美的标准,第九章医学形式美,第十章容貌美,第十一章躯干与四肢美,第十二章皮肤与毛发美学,第十三章人的体型与体态美学。

采用项目教学法之后,就得根据美容行业工作流程重新编排课本顺序,在项目的引领下选择与之对应的《医学美学》教学内容穿插其中。在 “接待”项目引领下展开的教学内容是:第一章医学美学绪论,第四章医学审美学,第五章医学审美教育;在 “咨询与服务”项目引领下展开的教学内容是:第二章美学概要,第三章美感;在 “皮肤护理”项目引领下展开的教学内容是:第十二章皮肤与毛发美学;在 “化妆”、“修饰美容”项目引领下展开的教学内容是:第九章医学形式美,第十章容貌美;在“美体”项目引领下展开的教学内容是:第六章中医中的美学,第七章医学人体美的概论,第八章人体美的标准,第十一章躯干与四肢美,第十三章人的体型与体态美学。

2.3在项目驱动下展开教学内容

3结语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这种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大一必开的基础课程《医学美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能帮助学生一入学就明确自身将来在初次就业、二次就业以及未来发展空间中所需要掌握的能力和具备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地学。

通过项目设计引领课程教学,将《医学美学》课程与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岗位需求、岗位任务相对接,不仅能为学生将来从事创造医学美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审美的标准、尺度,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中具备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在教学中真正落实“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基金名称:院级质量工程教研项目(YJZLGC201304):项目教学法在医学高职院校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医学美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改革[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 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 武燕,刘茜,张.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医学美学》教学初探[J].时代教育,2012(3).

[4] 周敏.医学美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J].宜春学院学报,2012(4).

医美美学设计理念范文第5篇

1.1贯彻强军目标重大战略思想的需要

强军目标重大战略思想为新时期我军建设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对军事医学教育训练提出新要求:由重平时转为重战时,重视实战化建设;在目标定位和考核标准上,由重视教育训练时间、内容等“任务”完成情况转向重视保障“打胜仗”能力养成情况;在教育训练重点上,由注重单要素训练(如单个人员、专业等)转向重视体系保障能力生成转变等。

1.2适应军事、医学、教育等科学不断发展的需要

作为军事、医学、教育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只有不断汲取相关学科发展的优秀成果才能确保军事医学教育训练目标、内容、方法等体系建设的时代性、前沿性和创新性。当前,我军医学教育训练体系发展滞后于相关学科发展,突出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难以满足军事发展需求,教学内容不能及时更新相关学科前沿成果、教学方法手段与创新教育理论发展还不相适应等方面,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优化。

1.3满足官兵医学保障需求日益提升的需要

一方面,官兵应享有普通公民基本健康保障需求,需要改革我军医学教育体系(如评估和认证等)与国家普遍医学教育训练体系不协同、不接轨的现状,实现资源共享、同步发展;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军事行动空间领域不断拓展,如临近、极地、深海等新空间和生物、认知、纳米、量子等新领域,官兵应享有的军事作业能力维护提高等特殊医学保障需求将不断提升,也将对军队医学保障人才能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1.4应对部队编制结构调整改革的需要

信息化武器装备效能呈几何级增长,战斗力及保障力主要取决于质量而不是数量规模;而信息化战场高度透明,部队规模越大战场生存威胁也越大。美、俄等世界强军均着眼世界新军事革命推进和战争形态发展,积极推进包括军事医学体系在内的部队编制小型化、合成化改革。当前我军合成旅团仅编制检验、放射、药剂等人员1~2人,既有现役军人也有文职人员,既有军官也有卫生兵,对教育训练目标、内容及方法等要求更趋复杂。

1.5促进体系建设转型发展的需要

信息化转型发展是信息时代包括军事医学教育训练在内军队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根本特征。军事医学教育训练涉及官兵的生命和健康,与其他专业领域相比,其向信息化转型发展的需求更高。与以美军为代表的世界强军相比,我军医学教育训练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在观念更新、理论发展、硬件建设等方面还相对滞后,尚未建立信息化的军事医学教育训练体系。

2我军现状

2.1思想观念相对滞后

我军与美军等世界强军的差距,突出表现发展理念的滞后。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还存在重平时轻战时;“大陆军”意识强、联勤观念弱;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问题。个别官兵还偏颇地认为平时在岗工作就是训练,一般性岗位工作和分散的专业训练等同于实战化训练,基地化训练就是把下级机构整合到上级机构、“以大吃小”等。

2.2体系结构尚需完善

十分关注单个要素(如单个专业)而不注重整体建设,长期以来形成以陆军为主导、垂直松散的结构体系,院校、部队和科研机构之间,各军兵种之间,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之间,勤务与技术之间,平时与战时之间等还存在着一些结构性问题:如条块分割、相互脱节,“摆摊设点式”重复建设等,影响资源共享、制约了教育训练质量和效益。

2.3体系过程还需规范

当前仍以教育训练时间、内容、流程等“任务”完成情况为标准,未能紧盯能力生成这一根本目标;教育训练内容缺乏规范,仍以理论为主、实践环节不足;教员普遍缺乏部队实践工作经验,指导实践能力较弱;考核手段单一,缺乏系统权威的认证评估机制;多数任职教育仍延续学历教育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系统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等。

2.4集约化建设仍较落后

我军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探索通过基地集约化训练的路子,积极推进以基地化为基础的模拟训练和网络训练,取得大量建设成果。但当前我军教育训练集约化建设仍较落后。缺乏功能设施齐全的联合教育训练基地,无法支撑基于信息系统的勤务、技术、装备一体的实战化训练,也不能通过集约化、规模化提升单兵训练质量和效益。

2.5实战化水平比较低

由于实战化训练(如批量伤病员分类后送等)对人员、技术、场所等要求高,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大,却没有直接经济和社会效益产出。所以,目前还存在重平时轻战时,平时保障能力强、战时保障能力弱;平时单项训练多、集中综合演练少;稳定环境条件下的训练实践多,实战环境条件下的训练实践少;单军兵种救援训练多、多军兵种部队联合实战化救援训练少等问题。

2.6信息化程度还不高

我军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官兵思想观念相对滞后,信息能力及素质普遍偏低,尚未建立起信息化的军事医学教育训练体系。军队医学模拟训练和远程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缺乏综合性模拟训练基地,仅在各大军医院校及医院建有初级模拟训练中心,开展小范围模拟培训。

3外军特点

3.1理念先进

理念变革始终是以美军为代表世界强军医学教育训练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冷战结束后,针对战争及威胁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美军将包括医学教育训练在内的军队建设理念从“基于威胁”转为“基于能力”,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近年来又相继提出“医疗与士兵同在”、“部队全面健康保护”、“基地化训练”等新理念,代表了军队医学保障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3.2体系完善

美军依托发达的国民教育统一规划体系建设,建有军医、医助、卫生员等各类人员培训机构,呈规模、专业、联勤、系统等特点,既保证体系结构合理性,又避免重复、遗漏等问题。1972年组建军队医科大学为陆海空三军培养军事医学人才;1996年组建三军联合医助培训体系;2005年又组建医学教育训练基地(METC)集中培训三军中士以下卫生兵。

3.3规范严密

为规范教育训练秩序和标准、确保培训质量和效益,美军在医学教育训练目标、内容及认证评估等方面,与国家接轨建有严格的规范体系。如规定培训机构拨款资金、招生人数、入学条件及毕业分配等;所有卫生人员每年都要轮训一周战伤救治课程;军医学员要通过美国执业医师考试才能开始住院医师培训;医助学员要通过国家证书考试和国民医助培训认证委员会认证才能执业;卫生兵初级培训后需达到国家初级急救员(EMT-B)水平,特种卫生兵及高级别卫生士官则要达到国家高级急救员(EMT-P)水平等。

3.4集约高效

为整合资源提升规模效益、推进分散训练向集约化训练转变,美军重视依托医学教育训练。如2005年美军整合山姆休斯顿堡陆军医学中心和学校、圣迭戈和朴次茅斯海军医学学校、大湖郡海军卫生士官学校、华盛顿陆军里德医学中心卫生士官训练队和赦帕德空军基地第822医学训练团5个教育训练机构组建医学教育训练基地(METC),旨在整合三军资源,加强联合教育训练,提升无缝隙联合保障能力。

3.5注重实战

美军认为如果没有逼真的训练环境,仅靠先进的作战理念和训练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近年来,日益强调实战化训练或实验,军事医学教育训练目标、内容及环境等紧贴医学前沿和实战需要,如根据军队建设与战场需求修订美军医科大学军事医学课程及“军事特别课程”;突出卫生员68W等级训练的创伤救护训练等。

3.6信息主导

美军认为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是信息化战争保障能力的倍增器,也是教育训练质量和效益的倍增器,为此十分重视教育训练信息化建设,突出体现在医学模拟训练和远程教育训练两个方面。医学模拟训练和远程教育训练均已在军官学历教育、住院医生培训、卫生员培训及继续教育等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很好效果。美军医科大学建有3万平方米的大型医学模拟训练基地,可保证每名学员参与40个不同的医学模拟培训项目。

4对策及建议

4.1更新思想观念

应充分发挥理念变革对体系建设的牵引和推动作用,建立适应我军形势任务发展的理念和理论体系。如坚持创新教育理念,由传统重视“知识传授”单一目标向“知识传授、智慧启迪、能力培养”多维目标转变;确立“基于能力”的训练理念,由基于时间、内容和流程等“定额任务”完成情况为考量向基于“能力生成”情况为考量转变;树立“信息主导”理念,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训练质量和效益的“倍增”功能等。

4.2优化体系结构

应加强顶层设计,打破军兵种、院校、部队、科研机构及学科界限,统筹优化三军教育训练资源配置、结构规划和功能设计,创建三军军医、医助、卫生员等各类人员的联合教育训练(包括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联合教育训练及保障体制机制;并依据军队建设发展和未来战争保障需要及时调整体系建设发展重点,如当前应大力发展面向信息化作战、保障新型作战力量、支撑全维化作战空间的军事医学学科体系。

4.3健全体系规范

严密的体系规范是美军走在世界前列的有力支撑,而规范缺失也是我军体系建设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所以应尽快建立我军军事医学教育训练规范体系:一是体系建设规范,包括机构建设、目标管理、内容设置、流程程序、保障条件等方面的规范化;二是评估认证规范,建立与国家接轨的专业评估认证体制和机制;三是技术标准规范,从法律法规层面统一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预留技术提升空间。

4.4加强集约化建设

针对部队医学人员编制减少、类别复杂、分布趋散、组训困难的问题,应借鉴美军做法,加强教育训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综合集成优质教育训练资源,通过集约化、规模化提升教育训练质量和效益。如由部队、军医大学或大医院及科研机构联合,建立功能设施齐全的教育训练基地和模拟训练中心;基于一体化教育训练信息平台开展远程分布式教育训练等。

4.5提高实战化水平

一要目标聚焦实战。重视战时保障内容教育训练,坚持“从难、从严、从实”训练,积极培育“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精神。二要内容贴近实战。依据未来战争特点重点发展联合卫生勤务学和航空医学、航海医学等军事特色鲜明的学科内容,及时补充军事新理论、部队新战法、科研新成果、卫勤保障新经验等新内容。三是环境逼近实战。除开展实战背景模拟训练外,还应积极利用联合军事演习、灾害救援、国际维和、联合反恐等途径进行实战化保障训练。

4.6加快信息化进程

相关期刊更多

美中医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美国大卫出版公司

美国医学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黄梅戏艺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庆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