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制药工程自动化

制药工程自动化

制药工程自动化

制药工程自动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弹药化工工业;生产自动化;生产工艺

1我国弹药化工工业自动化生产现状分析

我国的弹药化工工业生产水平提高很快,弹药化工工业的生产方式有传统的手工方式变为自动化生产模式,并且向自动化生产线方向发展,部分弹药化工工业生产技术在世界弹药化工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弹药化工工业生产的主流装弹技术被应用于弹药生产,弹药化工工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线逐渐进入到自动化模式。弹药化工工业中的小口径弹药部件的生产采用组合机床的生产模式,弹头的生产已经逐步实现自动化生产。我国成功的研制出转盘式全自动装备生产线,在世界弹药化工工业生产中接近先进水平,并且把这种技术装配到了小口径弹药生产中,但是转盘式全自动装备生产线在装备速度上还是需要改进的。大口径弹药在部件的生产中大多是保留传统加工方式,使用普通机床对弹体进行加工,多次装夹效率低,没有专用机床效率高,大口径弹药在装药上基本是采用国外先进的工艺。我国大口径弹药装药技术落后,与国外先进国家在装药种类和密度上存在很大的差距,造成弹药的杀伤力比较弱。我国弹药化工工业在弹药部件生产上主要采用单机加工方式,我国弹药化工工业在线自动检测能力比较低,对部件的检测主要是采用离线人工检测的方式,在装备生产线上基本实现在线检测,但是检测技术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些落后,这样造成弹药生产的质量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我国弹药化工工业生产自动化水平不高,弹药装药技术工艺改进缓慢,在弹药化工工业的生产中没能实现完全的绿色环保,一些危险系数高的生产作业没有实现人员和设备分离生产方式,一些生产线工作人员比较集中,这样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对弹药化工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有害物质控制不力,长期工作在生产线的人员存在职业病的发生。我国弹药化工工业生产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弹药化工工业生中装药工艺和装药质量和国外先进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不能满足新型弹药和装备高质量的需要,不能适应绿色环保工业生产的发展需求。弹药装配效率低,我国弹药装配生产技术还是采用从原先苏联引进的生产技术,采用工位成批的生产方式。

2我国弹药化工工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

在我国的弹药工程生产中为了提高弹药制造水平,要积极推进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在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对弹药的自动装药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视,在弹药装备技术的研究中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把先进的高生产技术引入到生产线的建设中来,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在弹药化工工业的生产中对弹药装药的安全技术非常重视,设立自动装药的防爆等级以及防静电的相关安全的标准。为了提高弹药在生产过程的更高安全性,采用隔爆型交流电机等安全设备。弹药化工工业的生产比较特殊,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液和废气等污染物质,我们要加强弹药化工工业自动化绿色生产的概念,采用相应的环保措施保证弹药化工工业的绿色生产。弹药化工工业的自动化生产替代了传统的人为操作,实现了无人操作的模式,在本质上提高了生产人员的安全性。在弹药化工工业自动化生产中采用了信息化技术,提高了弹药化工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从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弹药工程的快速反应能力。弹药化工工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制造业,全面受国家调控,弹药行业之间竞争激烈,彼此对弹药生产技术都采用封锁的方式,这种情况制约了我国弹药化工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推进我国弹药化工工业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发展,要加强弹药部件的自动化生产技术水平,部件的质量关系着弹药的质量,也关系着弹药装配自动化的进行,如果部件一致性比较差,会对产品装配造成严重的损失,有可能导致在装配过程中产品报废,所以在弹药化工工业的部件生产中要加强自动化生产的应用,提高产品装备加工的精度,要生产出先进的弹药必须要有高精度的部件。我国的弹药工艺大部分都是引进国外的,一些弹药装备的生产线也是在原先基础的手工装配改为自动化装配,在弹药装配的工艺上没有变化还是维持原有的工艺。

3结语

制药工程自动化范文第2篇

从目前国内的总体情况上看,科技化及信息化在医药领域中涉及的方面相对较少,这使得我国医药行业在自动化整体水平上要远远落后于国外发达国家。医疗制药属于传统产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该行业存在极为明显的特殊性,即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产品种类多,技术水平低;新产品的研发力量不足等,这是导致我国医药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从本质的角度上讲,医疗制药的生产过程中是一个流程化的制造加工过程,其自动化的内容及方式与有些行业极为类似,该行业在自动化和信息化方面需求要比冶金、化工等行业更加复杂。

1.1 对科技化的需求

大体上可将医疗制药工业的生产分为两个方面,即原料药和制剂,前者又可细分为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以及中药等类型。对于不同的制药类型而言,其自动化的形式均不相同,目前,国内原料药的自动化方式主要以PA为主,而制剂药的自动化方式则是以FA为主。制剂生产是药品形成的最后阶段,其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机电一体化的单机组或多机组流水线作业,虽然这些设备当中也应用了一些自动化技术,但从整体情况上看仍有所欠缺,如对药品成分及质量的实时检测分析、对异物的在线监测等技术并未获得广泛应用,大部分质量管理系统均为离线和非实时。鉴于此,对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以及对相关自动化系统的整合是现阶段国内医疗制药对科技化方面的迫切需求。

1.2 对信息化的需求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内一些医疗制药企业在管理方面都引入了信息化技术,然而,通过调查后发现,信息化技术在医疗制药企业中的应用多集中在财务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供销管理等方面,其并未与药品和设备的优化设计、生产加工过程的控制融为一体。同时,医疗制药企业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基本都是相分离的,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实现科技与信息的深度融合,由此可见,科技与信息的融合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医疗制药企业的必由之路。

2 基于高新技术的医疗制药科技化及信息化研究

2.1 医疗制药装备集成化与模块化

2.1.1 装备集成化。以中药生产为例,其整个制药过程包括制剂、前处理(药材清洗、干燥、粉碎、灭菌、提取等),这是其与化学制药最为显著的区别之一,由此也决定了中药制药装备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传统的中药制药装备之间的联系性较差,彼此相互脱节,严重影响了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可对制药设备进行集成化,即将制造过程中联系较为密切的几个单元工序集成到一起,并使其在一台设备上完成,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有效克服各道工序之间衔接带来的污染,而且还能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更加符合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对制药过程的要求。

2.1.2 装备模块化。制造装备的模块化具体是指为达到对系统整体控制的目标,并使设备满足客户的某些特定要求,利用模块的不同组合方式,将特定功能的管理、设备等装置连接到一起,使之形成一个整体。基于模块化设计出来的制药装备,其人机界面更加人性化,更易于操作和维护。

2.2 医疗制药装备自动化及智能化随着新版GMP的颁布实施,国家对药品质量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制造装备进行改进和创新已成为必然趋势。将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制造装备的研发上,不但能够提升装备的整体性能,而且还能简化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减轻制药过程带来的污染,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智能控制与远程监控是制药装备未来一段时期的主流发展方向,其中在线监控主要是指设备具有分析、处理系统,可以自行完成预先设定好的步骤或工序,这为设备的联动和控制提供了可能。为此,在对制药设备进行研发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随机控制、实时分析、数据显示、程序控制、自动报警等功能。

2.3 医疗制药装备的环保化和高效化近年来,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在这一背景下,国家对环保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问题愈发重视。虽然与工业企业相比,医疗制药行业造成的污染较轻,但在生产中也会排放出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为此,医疗制药装备的环保化及高效化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期装备研发的主流方向。采用快速、高效的制药前处理技术和装备是目前制药行业实现环保化和高效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可应用如下技术:多级逆流提取技术、超临界提取法、微波瞬时灭菌等。此外,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连续化,也可以有效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

3 推进医疗制药科技化及信息化的两点建议

3.1 加大投入力度医疗制药装备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需要以明确行业发展方向为前提,同时还需要在技术创新方面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资金作为有力保障。医疗制药装备行业不仅要加快新产品的研发,而且还要重视对现有产品的不断改造,以此提升医疗制药的科技化水平。尤其在配套加工制造、生产工艺等领域,要持续加大改进投入,使资金投入满足新技术产品的开发需求。除此之外,建立一套严格的研发资金申请程序,有效控制研发资金支出,提高研发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现象。

3.2 加快新产品的研发速度医疗制药装备的研发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改造和提升现有医疗制药装备。如,组合现有清洗机和灭菌器,实现两者的功能整合,制造出清洗消毒灭菌器;又如,改造消毒灭菌设备,提高消毒灭菌设备的技术水平,使其既能够满足医疗制药行业对灭菌提出的高要求,又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生产工艺。另一方面,加大全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开拓市场空间。如,研发西林瓶灌装机、冻干机、粉液多室袋生产系统等产品,不断提高我国医疗制药装备行业的科技水平。

制药工程自动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原判前处理;工程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TM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365-01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现代医药制造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逐步现代化的医药生产工艺的形成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六味地黄丸药品种类的丰富和创新。六位地黄丸(水蜜丸)的出现,有效的改善了六味地黄丸先前的不足,通过对多项现代化技术的有效应用,促进了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线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六味地黄丸药品的广泛应用。

1 六位地黄丸(水蜜丸)研究概述

本文在查阅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以六位地黄丸(水蜜丸)为载体,对其原料前处理工程进行合理化研究,从而为促进管道输送以及自动混匀等技术的发展提供可靠地基础,进而从整体上促进现代化、自动化生产线的建立。六位地黄丸(水蜜丸)原料前处理工程中对低温粉碎、真空管道输送等多项技术进行了有效的应用,促进了重要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对六位地黄丸(水蜜丸)药品的广泛应用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建立六位地黄丸(水蜜丸)原料前处理工程中科学化、自动化的生产线

六位地黄丸(水蜜丸)原料前的处理工程具有重要性,对于六位地黄丸(水蜜丸)的实际质量和药性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可知,六位地黄丸(水蜜丸)采用药材原粉入药的方式,具有较好的药性效果,因而加强原料前处理工程具有必要性。尤其是净制、干燥、粉碎以及混合等操作的可靠性和标准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药品的实际效果。就当前我国六位地黄丸(水蜜丸)生产实际情况来看,在原料前处理工程上普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就表明了建立原料前处理工程中自动化生产线的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原粉入药的原料前处理需要通过2条至3条生产线方能够完成,因而实际生产投入的成本较高,且运营耗资较大。在药材药性方面,生产线的复杂化对原料的实际性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极易导致细菌的出现,从而对六位地黄丸(水蜜丸)药品的总体药性产生影响,在临床医学中的实际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隐患。本文立足于六位地黄丸(水蜜丸)生产实际情况,积极改进生产和处理设备,优化生产工艺,促进自动化、现代化生产线的建立,从整体上提高六位地黄丸(水蜜丸)在原料粉碎、清洗、蒸制以及混合等方面的处理效果,促进生产工艺的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之前六位地黄丸(水蜜丸)药品生产中存在的隐患问题,促进六位地黄丸(水蜜丸)药品生产效率的提升。

2.1 在进行清洗处理的过程中,应当选用现代化的清洗技术对药材进行清洗,及时对原料清洗前后的指标成分进行测定,在此基础上对原料处理工艺进行优化,从而对六位地黄丸(水蜜丸)的质量和药性提供可靠地保证。相关人员应当注意掌握好清洗的时间和频率,将相关参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从而有效的实现程序化控制。

2.2 在进行脱水和挤碎的过程中,应当采用合理的离心技术和挤碎设备进行标准化操作,将挤碎压力等参数进行合理的控制。

2.3 微波干燥灭菌。在六位地黄丸(水蜜丸)药材经过脱水相关处理后,及时采用有效的微波技术达到合理的灭菌效果。在进行微波灭菌操作的过程中,应当在充分分析药材水分和微生物限度的基础上,即使优化干燥速度和红外强度,促进温度控制的标准化和程序化,促进干燥工序的科学化,从而实现较好的灭菌效果。

2.4 在对药品原料进行粉碎时,应当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药物原料成分的有效利用,通过专业化设备实现药物原料的粉碎全过程的自动化,确保实现有效的在线控制,在密闭环境下进行粉碎操作,在自动控制中粉碎的实际细度得到有效的保证。

2.5 均混。以指标成分或粒度的均匀度作为均混效果考察指标,进行混合效果考察。优化混合工艺参数,以参数进行生产过程控制,控制混合的均匀度。

2.6 自动传输系统通过研究将投料、清洗、脱水、挤碎、干燥整个原料的净化过程的物料传递形成连续、自动传输系统,并根据实验摸索数据,达到原料前处理的一次完成。

2.7 半成品药粉转移采用灭菌包装,研究包装的力一式及容器。

2.8 在线控制通过多次摸索,进行设备验证,确定参数,实现不合格产品的在线报警,终止生产。在线控制操作简单,且能够避免离线测量过程带来的污染。

3 原料前处理生产线的技术创新

3.1 改变原料烘干方式,将烘干与灭菌相结合本次研究通过采用微波技术、带式干燥,代替传统的烘道干燥,通过调节微波强度、干燥时间等参数来控制水分,以达到灭菌的效果,从源头控制污染。将原料前处理中很重要的两个步骤―干燥和灭菌结合起来,减少了工艺流程,缩短了生产周期,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3.2 在线控制半成品质量对半成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自动化操作系统,远程控制生产全过程,一旦发现不合格的产品,操作系统立即在线报警,终止生产。与药品通常采用的半成品监测和成品检测相比,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成品合格率,且在发现不合格产品时立即终止生产,避免继续生产造成更多损失。

3.3 药粉实行真空密闭管道化输送,实现无污染生产。采用自动传输系统,在真空密闭管道输送药粉,实现原料前处理粉碎、混合、计量包装过程的连续生产,能够避免药粉污染,通过密闭管道输送,防止粉层飞扬对环境的污染,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更加符合2010年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

3.4 形成原料前处理加工过程连续生产线。以六味地黄丸(水蜜丸)为载体,采用本次研究的原料前处理生产线,可以实现指标成分损失率较原工艺降低20%以上;生产周期较原工艺缩短10%以上;比原工艺节水20%以上;药粉实行管道化输送,对环境实现无污染。通过研究证明,本次研究的原料前处理生产线适合于原粉入药的中药制剂生产,具有推广意义。

4结果与讨论

本次研究建立的原料前处理生产线突破了中药生产的技术瓶颈,将干燥、真空管道输送、低温粉碎、自动混匀等多项优势技术集成为原料前处理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的生产线,使生产更加高效、环保,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为了验证生产线的性能,笔者采用HPLC对其生产的20批六味地黄丸(水蜜丸)进行了特征图谱测定。测定结果显示,2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达到0.96以上,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说明该制剂各批次质量稳定。

由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本次研究建立的原料前处理生产线适用于六味地黄丸(水蜜丸)生产,产品质量稳定、生产高效环保,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制药工程自动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方中医药院校 制药工程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21世纪,制药业迅猛发展,但缺乏制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国内制药工程专业教育是以本科人才培养为主体,大部分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设置合适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

制药工程专业是在工程学、化学、药学、生物技术等学科和相关管理法规的基础上形成的交叉学科。如何合理安排基础学科的教学内容,施行特色的教学方法是一个难题。在具备合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探索制药的基本原理和工程技术,在知识和能力并重的原则上,最终培养出高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作为中医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传统专业主要有中医学、针灸和中药等课程,没有相关的工程课程。目前国内精通工程、药学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人才还很缺乏,如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此外,由于缺乏相关的工科学科支撑,造成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实践机会少,从而不能名副其实,达到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一般说来,中医院校在专业课教学中,涉及的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知识较少,这就违背了教育部的教学方针,也使学生就业的范围大大缩小。

如何在本院校的基础上,立足自身的优势,合理安排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任课教师能力的培养,逐步建立实训基地供学生实习,都是需要仔细研究,论证的。作为一个特色专业,我们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生搬硬套,要根据培养目标,建立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

一、中医院校应立足自己的优势学科,制定具有自身特色的培养方案

制药工程专业涵盖了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和微生物制药等方面,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它涉及化学制药过程、中药制药过程、生物制药过程、生物制药过程和药物制剂过程,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因此制药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的组成是相当复杂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安排各门功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对于一些需要拓展的知识,可以建议学生课下自学,集中进行讨论。

对于中医院校来说,中药相关学科是优势学科,应当将制药工程专业与传统中药学科有机结合,同时也要兼顾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充实,体现重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使学生毕业后能在各个医药行业就业,从而拓宽了就业范围。

制药工程专业作为工科专业,必然要开设必要的功课课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制药工程专业在很多地方高校属于新增专业,往往师资力量、实验条件等和工程专业设置的要求相差很远。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往往理论基础 薄弱,工程技术能力和动手能力不强,体现不出工程的特点。对于中医院校来讲,除了以上的问题,制药工程专业还存在偏向中药这一问题,而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等方面的知识就非常欠缺。目前,化学制药和中药制药企业普遍存在,但新的医药企业多以生物制药为主,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候,不能厚此薄彼,使学生具备一个较宽的知识面。

此外,制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制药及相关行业,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反馈,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已就业学生的意见,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但是,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要求的变化是很快的,而我们的教科书中内容更新比较慢,造成在学校里面学习的知识滞后,因此紧密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加强校企合作以及教师的知识更新是很有必要的。

二、制药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

由于制药工程专业是新的工科专业,因此具备(中)药学和工科背景的教师非常少,因此在讲课时,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讲好制药工程课程,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精心培养。除了工程专业课之外,中医院校的工程基础课程也相当薄弱。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工程制图等课程,课时安排较少,不能扎实的学习,从而造成学生数理基础较差。特别是工程制图课程,如果学不好,后面的车间工艺设计根本就无从下手,使学生产生厌倦工程课程的情绪。

对制药工程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对于工科出身的老师要加强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对于药学相关专业的老师则要加强工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培养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去相关的专业院校培训学习是见效最快速的。另外,制药工程教师要保持自学的良好习惯,与时具进,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此外,引进制药工程专业高级人才,特别是有过长期药厂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是非常关键的。引进人才的知识结构要与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的要求一致,中药制药、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方面的师资水平也要相当。

三、逐步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

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药品生产、研制及管理的才能,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没有实践过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很快就会忘记。因此在加强制药工程专业理论教学水平的同时,重视实践这个重要环节。但在新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却往往是最薄弱的。由于专业建设过程中,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很大,学校往往投入不够,从而造成实践是新专业建设中最薄弱的。但是,为了保证制药工程学生的培养质量,要逐步加强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加强实验室建设,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熟悉部分药品生产的方法和一般工艺过程、基本操作程序以及管理规范,认识和了解一些常用实验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尽快地进入角色、适应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

到工厂实习,是学生在完成制药工艺、设备、车间设计等专业课程后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目前,制药企业对校企合作兴趣不大,学校是主动的,企业是被动的。学校主要关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并不能为企业解决实际出现的各种问题,反而给企业带来了责任和负担。因此,找到长期的合作企业作为学生实践基地是很有必要的。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指导教师按照GMP生产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对每一个生产岗位逐一讲解,走马观花,往往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带着问题进入GMP生产车间实习,深入各个岗位,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自己找到答案。指导教师集中进行讨论和指导,使学生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具备初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实训实验室也是解决学生实践问题的好方法。目前一些较早设立制药工程专业的高校都建设了自己的实训实验室,解决了学生的实践问题。这也是今后制药工程专业发展的趋势,建立自己的实训平台,解决学生的实践问题,使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动手能力得到保证。有了实训平台后,由工程背景的实训老师来指导学生的实训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每个操作环节的技术要点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而且还会有安全隐患。只有通过经验丰富的实训老师反复讲解,并演示实际的操作给学生看,才能真正达到与在企业实习一样的效果。

近年来提出的仿真实验教学也是实践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按照GMP要求,通过计算机仿真学习与模拟、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学生进行厂房、车间的工程设计思想和方法教育,并进行具体最佳制药工艺路线选择及设备选型、流程图及平面布置图设计与计算,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对大多数地方院校来讲,学生的实习都安排在四年中的最后半年,这对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制药工程专业是及其不合适的。如果学生从大二开始,就能每年在假期中进行一次实践活动,走进实验室,接受实训,进而到工厂实习,这样周而复始,理论与实践不断交叉,不仅能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动手能力,从而渴望学习新的知识。知识只有用到的时候才知道有不足的地方,只有不断地去实践,学习才更有动力。学生才能明白为什么我要学这些课程,学了到底能用到哪里。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非常有利于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非常具有工程专业的特色。

总之,地方中医院校的制药工程专业发展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依托优势学科的基础,实现化学制药、中药制药和生物制药的均衡发展,加强教师的能力培养,引进有制药工作背景的高级人才,加强校企联合和实训实验室建设,做好学生的实践教学工作。使制药工程的学生在毕业后,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有很宽的就业面,真正实现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庆国,关世侠,李卫民.中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9,105(5)

[2]彭代银,马凤余,王键等.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制药工程专业人才[J].教育研究.2004,20(2)

制药工程自动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制药工程 教学过程优化 教育改革

优化教学过程是指选择的教学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而收到优质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并不是某一种特别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它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一种明确的安排,根据对教学规律与原则的把握,有意识地、有科学地选择一种最适合于具体情况的教学方案。

目前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速,制药工业技术和装备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很多问题,缺乏制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是制药业面临的严峻现实。国家发展纲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作为培养制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主干课程一制药工程,必须促进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因此,我们必须对制药工程教学过程进行有效优化,积极开展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教学结构、反馈评价机制等,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优化制药工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检查和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构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一步。优化后的教学目标,要求全面、具体、适当、明确,既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别,设不同层次性目标,有因材施教措施。为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制药工程人才,制药工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衔接起来,从工程和经济的角度去考虑工业化技术问题,逐步实现向制药工程师的转变。

二、优化制药工程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优化是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优化教学内容,就要抓住本学科知识的重点、难点、连接点,并判断它是否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任务,统观全局,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系统。制药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医药工业的迅速发展,产生大量新的信息,包括制药工程工业化方面的规范等,教师应认真、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精心选择、完善、补充、调整相关教学内容,优化重组教学内容,使教材内容与生产实践、工业化等紧密结合,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本学科的知识结构。

三、优化制药工程教学方法

制药工程教学有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尤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受众对象――学生的不同特点、个性,科学、灵活地选择和组合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

1.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式宗旨在于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参与意识、独立思想和创造才能。如在教学时,设计与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有关的工程问题开展讨论,让学生有一定的前期基础,并引导思考,使其简明、具体,有启发性。

2.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结合,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具有多样性、可综合性、可优选性等特点。每届授课学生的特点也随时发生明显变化,制药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具备较强的多学科基础和能力,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并不能适合所有学生,要随时做相应的调整和组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

3.重视对学生学法的积极指导,引导学生培养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大量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形成学科知识框架,还要注重如何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开展有效的自主学习。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采用专题、分组讨论等形式,将某一工程实际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开拓学生思路,树立准确的工程理念,提高综合素质,为培养创新性制药工程人才打下基础。

优化教学就要因材施教,构建本学科知识框架,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优化制药工程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媒体如实物、粉笔等,有利于学生实际观察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现代化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综合应用文字、图片、Flas、声音、视频录像等,使教学内容变得更直观、形象、丰富,尤其是制药工程,信息量大,工程内容需要结合多种现代媒体的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达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但要避免盲目滥用,影响了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避免信息量过大,学生跟不上教学步伐;合理使用各项制作技巧,避免质量低,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取长补短,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合理选择使用教学媒体,认真分析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媒体,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进行现代化结合后,配合学生的理解水平,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动态性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优化制药工程教学结构

教学结构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对各种教学因素的“排列”和“组合”,对教学的整体安排,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制药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实践、实训教学资源缺乏等,同时作为中医院校学生工科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学习难度较大,且很难突出制药工程的工程观点,学生很难从实验性研究转向工业化生产研究,从工程理念出发思考。因此应积极思考如何优化本课程导入,优化提问,如何引入已学知识在工业化中的应用,合理安排整个教学,甚至每节课程,整合各项有利的教学因素,以创设一种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促进优秀制药工程师的培养。

六、优化制药工程教学反馈评价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