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高教学能力的措施

提高教学能力的措施

提高教学能力的措施

提高教学能力的措施范文第1篇

首先,我们教师要给予学生一个“有疑可质”的平台.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给了学生更多思考和活动的空间,给学生提供更宽广的平台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如何才能使数学课堂制造出的产品合格、优质?得需要我们数学教师能给学生一个能制造“疑问”的平台.这个平台需要容纳师生间的民主与尊重,需要恰如气氛的情境活动,需要学生的大胆质疑,甚至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挑战老师,敢于挑战教材.

当然,这些“质疑”的圆满处理是建立在教师教学机智的基础之上的:学生的这种大胆质疑,老师是没有预设的,可一旦引导得法,就能为课堂的深化起到峰回路转的作用.课堂质疑声音的出现,必定有出现的时机和平台.有可能给我们制造出一些麻烦,但它带来更多的是意料之外的惊喜.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提供这样的可以质疑的平台,让学生有疑可质.

其次,我们教师要正确地对待学生“质疑的错误”.

在教学中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当满怀自信的学生质疑问题时,他的问题也许稚嫩,也许荒唐,也许漫无边际,也许错得离谱……引来的也许哄堂大笑,也许是一个自信心灵的消失,也许…….那么我们作为一个老师,该如何对待学生课堂中的质疑错误呢?

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有一位学生说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觉得可以用两条边的长度相乘”.此时,引起多数同学的哄堂大笑,这位同学便羞愧地坐到座位上,面红耳赤.作为教师的我,首先制止了同学们的“大笑”,接着请同学们探讨研究——“你们凭什么说不可以这样算呢?”从多角度分析,终于使这位同学明白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其他同学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理解得更深刻了.往往一节优秀课的出彩就在于学生的错误的精彩,往往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是从错误的质疑开始的.

最后,我们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时的各种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可能经常会遇见学生各种问题的现象.不同的老师从不同的角度或许有不同的理解.当然,这有可能是学生违反纪律的、自由散漫的表现;也有可能是学生思维敏捷、有个性的体现…….学生的行为没有绝对的对错,我们不能以老师的好恶来要求学生,更不能带“情绪”进入课堂.现在的教学的把握还是在于老师的宏观调控和引导,应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出现,让课堂稍稍“乱”起来.

提高教学能力的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016-02

教育部2010年6月开始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重大项目,2011年1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卓越计划”的若干意见,对实施“卓越计划”做出全面部署。“卓越计划”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卓越计划”背景下,要培养卓越工程师,首先应使教师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和建设一支卓越的教师队伍。一支卓越的教师队伍必须包括一批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师,而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后者甚至比前者更重要。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高低直接影响高校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青年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意识和能力,才能顺应当今时代需要大量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创造性人才、复合性人才的发展要求。为适应“卓越计划”的要求,青年教师需在实践教学能力方面不断改善与提高。因此,积极探索一整套切实可行、高效的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方式就显得相当重要。

一、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卓越计划”对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整体实践教学水平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重理论、轻实践。当前,很多青年教师不仅在思想还是行动上重理论、轻实践现象比较严重,大多数都是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模式下熏陶出来的,工程实践经历少,工程实践意识淡薄,工程实践能力偏弱,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难以适应“卓越划”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2.青年教师的岗位培训内容单一,缺乏相关实践教学环节培训内容。青年教师在岗前培训中缺少必要的实践技能培训,在职中培训中实践教学的培训又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使青年教师在岗位培训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实践技能锻炼,实践教学能力培训没有落到实处。

3.青年教师工程实践与教学相脱离。大多数青年教师一方面理论课教学压力较大,无更多精力顾及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深入到企业一线挂职实践锻炼的机会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严重缺少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场所和机会,使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工程实践严重脱节,因此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更何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4.由于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政策支

撑,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又不健全,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既没有明确的考核指标,又没有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教师主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造成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无法逐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办法和措施

近年来我校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以培养出适合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

1.更新和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加强对“卓越计划”有关内容的宣传,使青年教师认识到在“卓越计划”背景下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主动去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2.改革和完善青年教师岗位培训方案,着重加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在岗前培训中除安排一些必要的与教育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外,还安排了一些与行业等相关的认知实践培训;在职中培训中结合专业实际安排了必要的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内容。规定青年教师每工作五年必须主动进修学习或接受培训一次,在评聘高一级教师职务之前,必须具有不少于三个月的国内外实践培训经历。

3.加强和改进教学团队建设,注重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有组织地将不同来源、不同年龄、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技能特长和教学特点的成员凝聚在一起,组成教学团队,通过取长补短、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提高。

4.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提高青年教师应用能力培养的实效性。建立了教师到企业工作制度,有计划地安排专职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顶岗和挂职锻炼。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具有3―6个月以上下企业实践的经历。学校还建立了相应的实习厂或模拟实训室,对新教师,学校先派他们到实习厂或模拟实训室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训练,然后组织新教师直接参与指导学生实习。

5.加大“卓越计划”所需要的专门人才的引进力度。制定特殊政策,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使之真正成为专业教学团队的重要成员和稳定的兼职教师,形成一支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保证“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

6.制定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考评激励政策,提高青年教师主动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积极性。在岗位设置、职称评聘、工作量计算、课时津贴、到企业挂职和顶岗工作等方面予以倾斜,在职称评定等方面,把实践能力作为评审的条件之一,激发青年教师主动提升自身实践能力的积极性。

三、初步尝试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1.建立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为青年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搭建了广阔平台。学校与10多家大型石化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建成了抚顺石化公司等112个稳定的实习基地。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四方共同签订了共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协议,以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为共同目标,共同签订了“卓越计划”校企合作协议,为实施“卓越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基地承担着每年指导约2000余名大学生和青年教师的实习、实训、工程训练、毕业设计任务。

2.年青博士走进企业挂职锻炼,校企合作办学取得新突破。近期学校出台了《教授、博士服务地方工作实施办法》。目前已有69名优秀青年博士教师与地方企(事)业单位成功对接,走进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青年教师经过深入企业,已经成长为技术专家。目前已有3名教师被命名为抚顺市石油化工技术专家,2名教师为省级石油化工专业带头人。

3.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通过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工厂和企业挂职锻炼,了解和掌握了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生产过程、生产现状以及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情况,在课堂教学中将收集到的实践案列融入其中,使课堂教学更接“地气”,教学过程深受学生欢迎。校企合作办学大大促进了产学结合,校企双方合作的科研项目范围和数量都有了大幅度增加,教师发表的论文、出版主编、参编教材都凝结了产学合作教育的成果。

4.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以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学校聘请抚顺石化分公司100名工程实际经验丰富、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技术专家与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学科发展把握能力、常年从事应用性课题研究的校内教师共同组成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

5.学校已对部分实验机构和实验室进行了必要的整合,成立了实验中心,实现了大型仪器的开方,为青年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搭建了有效平台。

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培养和提高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一项长期师资培训工程,也是一项教学质量提升的系统工程,培训工作永远在路上。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水平如何,事关我国“卓越计划”能否顺利实施,事关能否培养出我国急需的卓越工程师。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实践提升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办法和措施,以适应“卓越计划”的需要。

参考文献:

提高教学能力的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自主 合作 探究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我们除了搞好课堂上的教学外,也要充分运用课外的学习资源,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靠近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增长才干、学会做人。下面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

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当小记者,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练习当小记者,对别的同学进行采访。在小组模拟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总结怎样采访才能获得成功,及当记者应当注意些什么。然后我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社会中去实践,让学生当小记者去采访本村的主产业“蛏苗”的养殖户们,让他们去了解蛏苗的养殖过程,了解劳动者的艰辛,了解水污染对水生物的影响等。学生在当小记者的过程中,充分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学到了课本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

二、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

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教学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你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你将来想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了母亲是如何对自己无微不致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了后,感到很高兴,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他们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这样,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了父母养育我们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三、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法指导

1.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要组织互动学习的方式,改变过去班级授课中“传递——接受”式的师生单向交流的局面,建立以学习小组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

2.交还自主权,提供学生创新的时空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3.转换角色,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生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不断地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和思想,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四、阅读教学中强化体验性阅读

提高教学能力的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日本教育;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方向;目标;措施

2013 年6月14日,日本了内阁会议通过的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这是继2008年第一期计划之后的又一期教育振兴计划,它就今后5年日本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成果目标以及基本措施进行了规划部署。①

一、主要内容

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指出了当今日本社会面临的问题,如少子化和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活力的降低,经济环境和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不同地区和代际之间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差距的扩大,社会连带关系的淡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传统文化和规范意识的传承困难等世界性问题……对此,该计划提出构建“自立、协同、创新”的终身学习型知识社会,以应对各种现实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该计划同时指出了日本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例如,学前教育阶段的开销使学生家庭负担过重;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道德教育不力,学生体质下降等问题;高中教育阶段在减轻学费负担,适应多样化学习需求,与大学阶段有效衔接等方面有待改善;高等教育阶段则需要在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校管理运营,保障学习机会均等以及提高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加强改革。此外,终身学习方面的问题包括大学接收成年人入学的比例尚低,社会教育机构的质量需要提高,终身学习成果的评价及其应用有待改善等。

二、基本框架

针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和教育发展状况,日本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确立了教育发展与改革的4个基本方向、8个成果目标和30项基本措施,此外还有53个成果指标。在每一个基本方向之下,都有一个或若干个成果目标,每一个成果目标之下又有与之相配套的作为衡量标准的成果指标以及为实现成果目标而要采取的基本措施。

(一)基本方向之一:培养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

此基本方向包括4个成果目标,18个成果指标和13项基本措施。

1.成果目标一:切实培养生存能力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在国际学力调查中的平均得分处于最高水平;儿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习惯得到改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残疾学生个别指导计划及援助计划的制定率增加;自己同他人、社会的相关意识提高(认为自己有优点的学生、希望成为善解人意的学生、拥有理想和目标的学生以及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的学生比例均有增加);欺侮同学、逃学及高中退学的状况得到改善(欺侮事件的化解比例增加,逃学及高中退学的比例降低);学生体质切实提高(10年内青少年体质争取超过1985年的水平);学校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得到推进(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体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学生比例增加,设置保健委员会的学校比例增加,不吃早饭的学生比例减少,学校供餐中使用本地出产食材的比例增加)。

基本措施包括:充实能够培养学生扎实学力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造就学生健康的体魄;综合提高教师的资质能力;增强幼儿教育;推进能够满足特别需求的教育的发展;确定各个学校的监测与改善周期。

2.成果目标二:培养课题探究能力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学习时间得到更好的管理和调控,高效的学习时间有实质性的增加并得到保障(达到欧美水平);学习环境得到改善;学校的教学体系得到完善和加强(教育课程体系化,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得以实施,课程计划得到充实等);学生、校友、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对教育的评价有所改善;成年入学者增加。

基本措施包括:为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而对大学教育进行根本性的改变;保障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构建适于学生成长的弹性化的教育体系。

3.成果目标三:形成贯穿终生的自立、协同、创造的能力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研究有关现代与社会课题的人员比例有所增加;体验型活动、读书活动的实施状况得到改善(参加体验型活动的学生数量增加,开展全校统一读书的学校比例增加,制定儿童读书推进计划的市町村②比例增加);学习成果的应用得到改善(能够发挥知识、技能与经验的人员比例增加,参加体验型活动的评价、表彰的青少年数量增加);民间办学者为保证和提高学习质量付出更多的努力(实行信息公开、自我评价的民间办学者的比例增加)。

基本措施包括:推进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学习;促进学习质量的保证与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应用。

4.成果目标四:培养学生立足社会及职业自立的能力和态度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儿童学生的前途意识得到提高(对未来抱有理想和目标,认为学科学习对将来走上社会有所帮助的学生比例增加);针对岗位不合适等问题,为改善年轻人的就业状况(就业率、早期离职率等)采取更多的改进措施(初中及高中、大学及短期大学③、高等专业学校以及专修学校的实习状况有所改善,大学及短期大学、高等专业学校以及专修学校的问题解决型学习的实施率提高,大学等机构接收成年人的状况得到改善,女性大学教师数量增加,将毕业生就业状况予以公开的大学增加,就业咨询辅导员和就业咨询室的设置增加)。

基本措施包括:充实终身教育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就业,以及强化基于“产学官”协作④的专业核心人才及高级职业人才的培养。

(二)基本方向之二: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此基本方向包括1个成果目标,12个成果指标和3项基本措施。

1.成果目标五:培养能够主导社会变化及创造新价值的人才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能够创造新价值的人才培养方面:在国际学力测试中的平均得分处于最高水平;不畏艰难失败且勇于挑战的儿童学生数量增加;参加国际科学技术竞赛的人数增加;为培养引领社会的领军人才而实施的跨学科教育课程增加;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研究型大学”10年后增加一倍;大学的国际评价有所提高。第二,在全球化的人才培养方面:学生英语能力得到提高(实现学习指导要领规定的英语能力目标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比例达到50%;设定毕业生英语能力标准的大学数量及达到标准的学生数量增加,设定毕业生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大学增加);满足英语能力标准(实用英语技能考试准1级⑤、托福网络考试80分、托业考试⑥ 730分以上)的英语教师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初中50%,高中75%);本国学生的海外留学人数以及接收外国留学生的人数均有所增加(2020年本国学生留学海外人数增加一倍);大学教师中的外国教师比例增加;大学的外语授课实施率提高;大学的入学时间灵活化(在普通入学月份以外入学的人数增加)。

基本措施包括:提供促进优秀才能与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高端化的学习机会;通过强化大学院⑦的功能形成卓越的教育研究基地,促进大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加强外语教学,加强留学生双向交流与国际交流以及大学国际化等适应全球化需要的人才培养措施。

(三)基本方向之三:构建学习的安全支撑网

此基本方向包含2个成果目标,12个成果指标和3项基本措施。

1.成果目标六:确保所有愿意学习者的学习机会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幼儿园的入园率增加;因经济原因而在高中阶段退学的人数减少;国际学力测试中成绩处于熟练水平下位⑧的人数减少;家庭经济条件及教育环境差异对学力产生影响的状况得到改善;欺侮同学、逃学、高中退学的状况有所缓解;升学机会及学习条件得到改善(成功申请大学奖学金贷款的人员比例增加,低收入家庭学生中接受学费减免的人员比例增加);社会成年人的入学人数增加一倍。

基本措施包括:实行减轻学生教育经费负担的经济援助;实行为学习困难者及社会生活困难者提供学习机会等援助。

2.成果目标七:确保安全放心的教育研究环境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中小学设施的抗震化率提高;被指定为避难场所的学校防灾设施的配备状况得到改善;学校管理下的学生灾害事故受伤人数降低,并争取实现零死亡;为提高学生的危机应对能力而采取相应措施的学校数量增加;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的抗震化率提高。

基本措施包括:通过完善教育研究的环境设施及开展安全教育来确保学校学生的安全。

(四)基本方向之四: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并建立富有活力的共同体

此基本方向包括1个成果目标,11个成果指标和3项基本措施。

成果目标八:形成互助合作的富有活力的共同体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中小学及终身学习方面:在所有学区构建学校与社区有组织的联系与互动的机制,例如成立“地区支援学校本部”;地区居民和家长参与的“共同体学校”占公立中小学的比例扩大到10%;居民的社区参与度提高(参加社区活动的儿童学生比例、参加社区学习等活动的老年人比例有所上升,在社会教育场所注册的志愿者人数以及参加学校支援、课外活动的社区居民人数均有所增加);针对所有学校和社会教育场所开展运营状况评估及信息;在所有市町村设立综合型地区体育俱乐部;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支援力度(在所有小学学区确保家庭教育的学习机会并由家庭教育支援分队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等援助活动,家庭当中的亲子交流及孩子的基本生活习惯得到改善)。第二,在高等教育及终身学习方面:大学与地方性企业及官方机构合作开展的教育课程数量增加;与地方性企业共同开展的研究数量增加;为解决地方性课题而开设的教育课程数量增加;大学对震灾救援等学生志愿活动的支持得到加强;大学面向社区的公开讲座数量上升,大学校园开放度(体育馆、图书馆等)得到进一步加强。

基本措施包括:为形成联系紧密和富有活力的共同体而推进学习环境及协作机制的完善;促进高等教育机构作为社区核心的建设;在丰富的社会关系中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支援力度。

为了保证以上4个基本方向的改革措施得以顺利实施,日本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还制定了8项保障教育环境和条件的基本措施:推进重视一线工作的学校管理运营和地方教育行政改革;健全教师教学指导体制以适应开展细致、优质教学的需要;为实现良好、优质的学习而完善教育设施环境;强化大学的管理职能;推进大学在明确个性与特色的基础上强化研究服务功能;确立大学等机构的财政基础并完善个性与特色的设施;振兴私立学校;强化社会教育的推进体制。

此外,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还强调遵循一些共同理念以推进改革,例如尊重多样性,重视贯穿人生不同阶段教育的纵向连接,加强社会各领域、各部门分担教育角色的横向联合。同时,该计划还强调,国家和地方需担负各自的教育职责,加强联合与协作,国家在维护全国的教育机会均等和提高教育水平上负有最终的责任。国家的具体责任包括:制定教育的基本制度框架;制定全国标准,包括学校设置标准、课程标准、班级编制及教职员工编制标准等;为完善教育条件提供相关支持和帮助,例如收集、分析和全国教育信息数据,为教师工资和教育设施提供国库补助;支援教育教学实践,例如提供指导和建议、开发教学方法、组织研修等;批准大学的设置,为教育部门提供财政支持等;通过构建人际网络和宣传引导来号召全社会参与教育振兴。

三、评价

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是在第一期计划的基本方向与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在相当程度上延续了第一期的内容,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出了调整和修订。第一期计划提出的有关培养目标的基本方向为:一是尊重个性、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二是培养富有教养和专业性的知识丰富的人,以支持社会发展。而第二期计划则针对迅速变化和日趋严峻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强调了对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同时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出了跨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此外,第二期计划还在成果目标之下列出了成果指标,使计划目标变得更加具体明确。与基本措施不同,成果指标是衡量成果目标是否实现的检验标准,具有评估指标的功能,而基本措施则是为实现成果目标而采取的政策举措。第二期《教育振兴计划》不仅制定了规划目标,同时也明确了成果指标,使得计划措施的实施与评估更富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也使第二期计划的内容比第一期更加充实和完备。

注释:

①文中信息均来自文部科学省网站http://mext.go.jp/a_menu/keikaku/detail/。

②市町村是日本对于市、町、村等“基础自治体”的总称,也是日本基层地方行政单位。

③短期大学是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旨在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能直接应用的技能,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

④“产学官”协作是指企业、学校及研究机构、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通常情况下,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负责制定发展规划以及建立相关制度、给予政策指导和提供经费支持,学校和研究机构负责基础研发和人才培养,企业则负责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的实际应用开发。

⑤日本的实用英语技能考试分为7个等级,即5级、4级、3级、准2级、2级、准1级和1级,1级为最高级,准1级是仅次于1级的第二个等级。

⑥托业考试(Test of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TOEIC),中文译为国际交流英语考试,用于测试母语非英语人员在国际性环境中的日常英语能力,旨在衡量应试者在国际商业、贸易环境中使用英语的熟练程度。

提高教学能力的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师;职业能力;一体化教学

一、职校教师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快速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就必须采取一体化教学。实施一体化教学的首要条件是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核心是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现阶段职业学校教师职业能力仍有不足,尚未完全适应一体教学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

第一,理念不到位。许多教师虽然对高技能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学科体系的教育模式仍然根深蒂固,还是自觉不自觉地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以知识为逻辑主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任务脱轨现象仍存在,能力为本位不够突出。有的教师对打破学科体系的行动导向课程模式不适应,对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缺乏深入的理解。

第二,教师一言堂。如目前我校大部分课程还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坐在板凳上认真听、快速地记笔记,典型的一言堂、满堂灌。我们的老师也是很辛苦地备课,准备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动画、实物演示等素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取合适的案例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仍是以教师为主,而不是以学生为主。这种方法在学生素质好时,教学秩序会不错,但是随着生源质量稳定性越来越差,这种讲课方法的适应性也越来越差,上课时,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看课外书、玩手机等不好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教师课堂的掌控能力下降。

第三,管理压力重。职校教师除了承担课堂管理工作以外,部分教师同时还要承担班级管理工作,也就是班主任工作。管理班级时,各项事务性工作很繁琐也很耗精力,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在提高职业能力上的精力投入。

第四,职业经历缺。职校教师大部分来源于普通高校毕业生,缺少必要的岗位实践经历,更没有岗位实践经验的积累,缺乏专业所对应的工作领域的职业能力,对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及岗位群不熟悉,对生产工艺及生产流程(或服务流程)及其关键技术不熟悉,导致部分教师对岗位的工作任务、完成这些任务的工作过程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等相关知识和情况不清楚。在课程开发与设计时,部分教师没有将课程置与专业课程体系中进行系统考虑,未能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与学习工作的一致性原则,使得课程与课程之间存在内容上的重叠或脱节现象。

第五,深入企业少。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已经是“双师”了,职业资格证和讲师证双全,就不必去企业了,这是偏颇的认识。不少教师的职业资格证都是通过考试考来的,当然有的要经过短期的培训,但这些职业资格证并不是在企业第一线锻炼得来的,显然并不代表职业能力。还有的教师认为学校有实训设备,教师就在这些实训设备上操练也是照样可以提高职业能力的,这也是有偏颇的。虽然这样可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但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离企业的真实生产仍有一定距离,因为这些设备毕竟是在实训室,它所处的环境和真正的生产仍是有差距的。另外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同类高职院校之间的专业交流研讨也可以提高专业能力,并且见效很快,比去企业强得多。诚然院校间的专业交流是必要的,但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必须面向生产第一线,要知道人才的需求,不是研讨能解决的。

二、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针对这些不足,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体会,认为通过采取以下七项具体措施可有效帮助教师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尽快适应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措施一,营造氛围。学校要不断营造职业教育重要性的氛围,即营造以成为专业带头人和各级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为荣的教学气氛,增强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自信心,把增强教师职业能力提升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措施二,注重反思。通过对过去事件的思考,寻求对过去事件的理解,以帮助应对未来。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说的是“学”与“思”的关系,而“教”与“思”的关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教师只注重教而不反思教的效果,那么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永远不会提高;如果只反思而不教就是空谈,如同不反思的效果。

措施三,主配互换。改变课堂主配角关系,教师作为指导者出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绝对主角。比如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让学生动手做起来,分成几个小组,大家彼此之间有比较,有竞争,这样上课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可有效提高教师的课堂掌控力。

措施四,剥离职能。将班级管理职能从教学工作中剥离出来,移交到行政部门,由专业人员负责班级管理而非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应该把管理班级和学生的时间拿来钻研业务,不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大学的辅导员制可以作为借鉴,班级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均由不担任授课任务的辅导员承担,极大地缓解了任课教师的管理压力。

措施五,培训多样。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强调均不为过。培训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比如可以支持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并获取相关资格证书,在这一经历中教师的职业技能或多或少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再比如可以聘请企业资深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把企业的现场知识技能带到学校,专业教师与其共同教学的过程中,也扩大了自身知识面,增长了实践技能。还可以让教师亲自参与实训室、实习工厂、实训基地等的建设项目,既有利于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编写具有较强针对性实用性的教材,也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建立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措施六,产学合作。增强产学合作,以产学合作为平台,有计划地安排专业任课教师深入生产、科研一线参加实际锻炼,增加相互学习和提高的机会。锻炼时间不宜太短,那种短训班(如一两周)式的培训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笔者认为每5年去企业锻炼1年,或者每年锻炼两个月是较为合适的。因为要熟悉企业的环境、流程、制度、工艺方法等,没有一定的时间是学不会的。

措施七,强化考核。学校内要建立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激励教师提高自身职业能力。一方面学校应加强物质奖励等正激励措施,如从福利、津贴、学术科研等方面拉开档次,让教师认识到优秀、突出人才的优惠待遇是他们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回报;另一方面学校也应加大考核力度,对不达标教师进行处罚,不断增强教师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紧迫性和危机感。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