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锻炼数学逻辑思维

如何锻炼数学逻辑思维

如何锻炼数学逻辑思维

如何锻炼数学逻辑思维范文第1篇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意义

1. 逻辑思维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学生都习惯于运用程序化即解题步骤的套路去解决数学中的难题,并且把这种步骤固化,生搬硬套到多种问题的解决方法中,乃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经常会从线型顺向的方向进行思考。这样的惯性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向,会使学生的思路受限,思维方式变得单一。而逻辑思维方式的培养,就能够弥补思维单一的不足。逻辑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很多解题捷径,一旦他们脑子里面形成了这种逻辑思维的意识,就能够使他们的思考能力比别人要强很多。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2. 逻辑思维方式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逻辑思维本身就属于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它的思考方向与常规思考方向是正好相反的,从不同多角度去思考就能够发现新的事物、新的规律。逻辑思维方式的培养需要学生对事物、对数学公式和概念有个本质的了解。所以,这种非常规思维模式的培养就能够帮助学生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对问题有个本质上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逻辑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它,也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它,就能够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 逻辑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逻辑思维的学习和培养需要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锻炼和提高。只有善于观察,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抓住问题的各种明显或者隐藏的条件的学生,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才会有飞速的提高。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锻炼时就能够锻炼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逻辑思维方式总是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灵感思维,这些不同的思想和方法就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高中数学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策略

1. 教师要将逻辑思维贯穿在备课全过程中。备课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课的整个过程中的重要的环节。在备课内容中要时刻牢记将逻辑思维方式灌输到课堂内容中去,不断引导和提示学生用逻辑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经过课堂上教师对不同的教课内容中涉及到的逻辑思维的不断疏导,不断的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当顺向思维解决不了时就用逻辑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2. 教师在讲课的课堂上要运用各种方式提示和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逻辑思维包括数学思维模式中的反向推理、反证法、假设法等等都是变相的逻辑思维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在公式方面、推理方面和概念方面都要进行逻辑推理。数学公式都具有双向性。强化对公式的逆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证明学生在课堂上新接触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和数学推理,就能够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这些公式、概念以及推理。充分理解后,就能够让他们在数学题中能够灵活运用。高中数学中不管是函数题目,还是几何中的证明题目,只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不断的疏导,让学生有了逻辑思维的意识,很多问题就都能够迎刃而解。在探讨某些命题的逆命题的真假问题上,反证法就是一种很多好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例如,命题“若两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正比例,则必相似”为假命题,则只需举出菱形和正方形的例子就能够证明题目中的命题是假命题。逻辑变式方法也能够很有效的帮助学生快速解决数学难题。

如何锻炼数学逻辑思维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数学;情境教学;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以及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点带来了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身心特点以及教材的知识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注重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情感体验,共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本文将根据笔者多年的高等数学教学经验,详细论述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从知识规律特点与学生特点两者入手分析。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不完善。高等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极强的科目,比较枯燥、抽象,学生学习和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鉴于这两者的特点,数学教师需要积极采取有效教学对策,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抓住概念本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概念是对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也是形成研究定理、性质的前提,所有的理论都是通过概念推导与演绎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概念的真正理解与掌握,也就是真正掌握概念的本质与外延,才能够形成系统的理论认识,充分运用概念进行分析与推理,进一步形成运用概念的熟练技能,这对于学生逻辑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重要意义。让学生准确、清晰地掌握概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而准确掌握概念的关键则是抓住概念本质。在高等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讲清楚“概念”是如何形成的,还要对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深入解析,带领学生思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比如:在讲述线性空间这一概念之前,就可以先列举几个集合例子,先指出这些集合的共同属性,然后指出同时具备这些属性的对象范围很广,需要对这些对象进行深入研究,需要将两种运算抽象起来,要求其同时具备封闭性特点。通过这种概括与抽象的形式引出“线性空间”,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二、揭示证题规律,启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定理、性质、练习题能够循序渐进地揭示证题规律与运用整体规律,对于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从本质上来说,揭示内在规律的过程,就是学生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过程。比如:在数学教学中,很多命题无法或很难从原命题直接证明,需要通过等价命题的证明,间接证明原命题,这种方法就是间接证法。如果遇到这类数学证题,可以先将这种间接证法的规律、特点向学生介绍清楚。比如“反证法”的一般规律是证明论题结果不正确,再结合已知条件推理出相反命题明显的逻辑矛盾后,就可以间接证实待定命题的正确性。比如说:p(x)为F上的不可约多项式,存在0

三、指导数学思想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很多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最基本的数学方法即提出问题、分析以及解决问题。数学思维方法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提高起到巨大作用。笔者总结了三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第一,运算讨论法。比如,在数学教学中,需要经常探讨事物之间的联系,需要通过“运算”研究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在线性变换、向量、多项式、矩阵等教学中,都引入运算,通过运算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性质,进一步得出特定理论。将运算讨论的思想方法渗透给学生,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众所周知,大部分概念、理论的形成,是在深入研究某一问题的基础上得出来的。从一般性到特殊性再到一般性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比如可以通过二元线性方程解法提出一般性质的线性方程解法。第三,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变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从整体方面考虑问题后,应积极探寻具体分析问题的方法,找到问题解决的线索,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比如在“线性方程组”的学习中,可以从方程组的变形中找到规律,分析同解变换的基本方法,总结归纳出“形变解不变”的特性,进一步提出解决方式。

参考文献:

[1]刘银萍,王宪昌.高等数学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策略优化[J].大学数学,2010(09).

如何锻炼数学逻辑思维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完全不同。它不但是学习数学首先要具有的能力,更是学习其他学科,乃至处理生活问题的基础。所以初中数学要把培养逻辑思维当作一项教学重点目标来抓。

1重要性分析

(1)提高能力,完成人格素质的综合培养。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思维素质,关键要看其是否具备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先进性将有助于学生沟通能力与组织领导能力的提升。随着我国教改理论的深化,相关的教育工作人员对这点已经有了足够深入的认识。使学生可以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培养相关的科学思维习惯,起到思想交流与活跃的目的。初中生处在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能有效完成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会极大地提高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最终让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各方面都得到锻炼。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数学讲求的是逻辑规律与逻辑思维。数学学好可以提升人的灵敏思维程度,同时也能培养执行规则与制度的意识。不管理是规则性还是逻辑性,都是当代社会处理事情的一般要求。数学课程所体现出的规则性与逻辑性对于学生的未来工作,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

2培养路径分析

(1)激发学习积极性。所有的方法性教育都应当建立在学习主体足够的主动性上。锻炼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至关重要。第一,应当改变原有课堂上教师主动输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方法。这种将学生当作客体的作法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这种学体来讲是消极的,效果并不会特别理想。我们应当把讲授改为设问,把直接传授改为发现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2)实现情境教学。情境创设对于初中数学来讲非常适用,将其作为掌握知识、构建能力、发展品质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长期发展。科学的教学情境能能有效突破教学瓶颈,在重难点教学中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助于学生认知功能与情感体验完美结合,有助于教学氛围向更优良的方向转化。让学生的兴趣一直处在兴奋状态,能全身心地投入进课堂学习里面来。设置教学情境应当以符合教学实际需要为准,比如在进行有理数乘方这一教学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张普通白纸,让学生将纸分别对折一次、二次、三次、四次,然后以纸张厚0.1毫米为标准,分别计算折叠几次之后的厚度。接下来教师提问,若这张白纸足够大,在对折15次以后,它的高度大致是多少。当学生在猜测与讨论之后,仍然无法形成意见统一时,可以告诉学生,一张普通白纸对折15次,高度大约是328厘米,而对折27次以后,其高度将超过一万米。这样的答案令学生觉得不可思议,继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接下来课堂教学良好氛围的形成。

(3)让学生敢于理智质疑。

逻辑学习不只包括结构知识,同时也含有背景经验。通常情况下学习者都会以既有经验来构建新知识,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在生活实践中培养与锻炼逻辑思维。也让学生敢于从既有知识与生活实践为基础,对知识提出质疑,锻炼其批判性思维。一个生活常识丰富、批判思维良好的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时候,都会有较为良好的逻辑性思维。质疑能力的培养是逻辑思维培养的重要方面,同时它也可以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数学的意识。

(4)让学生掌握基本逻辑方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三段论推理以外,还应当注意使其培养分析法与综合法。要证明某命题是否为正确,先从已知条件探讨,通过已经确立的命题,依次推演得到证明结果。这种由因致果的方法,叫做综合法。而要证明某一命题的正确性,我们先设想其结论正确,再追究使其正确的成因,对这些原因进行探讨,直至事实最终被查找出来。此种思维方法是以果求因,叫做分析法。比如若想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综合法的思路是从已知条件推导平行四边形或者三形全等,再到对应边相等。而分析法的思路则是对应边相等到平行四边形或者三形全等再到已知条件。

分析法从证明结论开始,按步骤追寻到使其成立的各项条件,一直追寻至已知条件。而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按步骤推演到结果。对于摆在学生面前的新问题,通常是用分析法来解决,再以综合法进行严密有条理的表述。而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几何题,可以把分析法与综合法合并到一起使用,以寻找到最佳解决办法,统称之为综合分析法。

(5)注重课堂练习,巩固已有思维能力。课堂练习过程中,学生要尝试不再依赖教师而独立思考与进行思维练习。课堂练习,既可以巩固复习已经习得的知识,也能对已经获得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方法进行再次训练。通过习题解答与相应的数学运算,有针对性的强化与培养有益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要将思维稳固训练当作课堂练习的一项重要目标,同时它也是整体教学目标的一部分。要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知识与习得知识的方法,对于已经经历过的思维再次熟悉。对于知识不仅应当知其然,还应当知其所以然。

初中数学教学在展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应当重点关注逻辑思维培养,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办法,让学生准确理解并认识数学知识的表层及深层含义。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切实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分析与解决能力。

总 结:

逻辑思维培养不是一朝夕之功,它需要我们的教师与同学一道努力,用正确的方法加上长期的积累才可以起到看得见的效果。

参考文献:

如何锻炼数学逻辑思维范文第4篇

1科学素养的锻造

1.1科学精神的塑造

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研究生培养中,科学精神的塑造也需要着重强调求真和创新两方面内容。求真是科学研究的生命。求真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另一方面是百折不挠的决心。对此,导师的身教胜于言传。很难想象一个急功近利,学术浮躁,缺乏对科学事业执着与奉献精神的导师能够塑造出具有求真理念的研究生。导师是否能够在面对晋升、申请课题的压力时保持一颗求真的心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研究生在执行课题甚至今后一生中是否能够保持对科学的严谨。此外,作为导师要时刻关注研究生的工作结果。一方面要深入一线检查实验数据,另一方面对于过于理想的实验结果要反复核查,甚至安排不同研究生进行验证。创新是科学活力之所在,宽广的知识面是创新的源泉。导师应该鼓励研究生广泛涉猎,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等均应有所了解。作为导师要尽可能为研究生提供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机会,通过参与各种学术交流能够达到了解学术前沿动态、启发研究思路、找到研究伙伴的多重目的,从而在根本上促进科学创新。在实践中,导师团队应建立与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机制,一旦成功邀请到高水平的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就应相互告知并积极参与,为研究生拓宽视野铺路搭桥。导师还要通过建立平等对话的氛围,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鼓励研究生对文献,甚至对导师提出质疑来培养研究生挑战权威的勇气。

1.2科研能力的锻炼

科研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笔者认为,在研究生阶段应着重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

1.2.1学习能力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主要采用教学与自学相结合,并逐步向自学过渡。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锻炼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为职业生涯打好基础。作为导师,重要的是及时点拨学习渠道、传授学习技巧。在资讯日益发达的今天,学习渠道不断多样化。包括教科书、文献、专业论坛、网络数据库等不一而足。在传授研究生这些渠道的同时,务必指出各种渠道的优劣以及初步判断所获得信息可靠程度的标准。例如,教科书能够提供最为基本的信息,但时效性较差;最新文献能够反映学科发展动态,但是否准确、全面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专业论坛是技术沟通的上佳渠道,但只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对信息切实理解、准确判断;核查同行工作的引用情况,精读文献图表,考证课题组传承,都有助于判断文献数据的可靠性。此外,要鼓励研究生主动寻求与其他课题组的联系,直接学习一手经验。医学领域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革命性阶段。作为导师,在督促和培养研究生不断学习进取的过程中也要加速自己知识结构的更新。而这种自我更新的过程是可以与督促研究生学习的过程有机结合的。研究生担负起对新领域、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探索,而导师在其中把握住方向,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目标。

1.2.2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研究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严谨的逻辑思维是科学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因此,研究生阶段必须进行严格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逻辑思维能力锻炼需要依存具体的载体。例如,可以通过文献报告会的方式,使研究生理解体会并清楚表述本领域重要研究工作的思路。又如,可以通过课题进展报告会的方式,促进不同研究生、不同研究方向间的交流,相互理清思路、分析问题。论文和综述的撰写也是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笔者认为,由研究生独立列出提纲,导师进行讲评,然后逐步优化、丰富是一种较好的方式。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还需要伴随整个研究生学习过程,对于低年级新生,导师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对于高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可以初步放手工作。但是对于较为复杂的,带有理论性、节点性的判断和抉择必须经由导师把关,共同研讨。而这一研讨的过程也是研究生逻辑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

1.2.3表达和沟通能力对于绝大多数成熟的科学家来说,其大部分时间是用于与人的沟通上。向政府或各类基金会争取资助需要与人沟通;向同行介绍自己的成果需要与人沟通;与科学同道碰撞产生思想火花需要与人沟通;传道授业同样还需要与人沟通。因此,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科学工作者能够企及的科学高度。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在研究生阶段下大力气加强研究生表达和沟通能力的训练。在实践中,鼓励研究生将每次向导师汇报、每次课题组内部会议、每次开题报告、预答辩都作为锻炼表达沟通能力的机会,导师和导师组成员尽可能进行讲评。导师还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聆听同行专家的报告,学习表达和沟通技巧。同时还要为研究生提供参加各级学术会议并做发言的机会。此外,专门开设报告技巧的课程也非常重要。通过这种课程,培训研究生如何制作PPT,如何在报告中与听众进行目光交流,如何吸引听众按照自己的思路亦步亦趋,如何有技巧地批驳反对意见。这些实战技巧对于研究生的在表达和沟通方面的成长都是宝贵财富。

1.3团队合作能力

科学发展带来了知识的爆炸,其结果是再也不会出现对各个门类学问都知之甚详的全才。与之相适应,科学研究中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化。在这样的前提下,科学研究的团队意识日益受到重视。一个研究团队是否能够取得成绩,越来越取决于这个团队的合作能力的强弱。一个科学家是否能够出类拔萃,越来越取决于他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因此,有必要在研究生阶段就建立起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这种合作可以是课题组内部的,也可以是不同课题组间的,甚至是不同领域,不同单位间的。通过合作,增加产出,使研究生享受合作的红利。只有让研究生切实体会到合作带来的效益,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他们才能将合作作为一种自觉的选择。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导师要预见到,有合作就会有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矛盾,不但研究生得不到良好的培养,甚至整个课题组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在实践中,在鼓励合作的同时,要着重分析每个个体的不同需求,努力寻找最大公约数。例如,对于研究生,重点满足其增强能力、发表文章的需求;对于专职工作人员,重点满足其兼顾工作生活的需求。从而尽可能减少矛盾,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1.4科研基本功的学习

准确掌握实验技能、正确记录实验过程、能够独立对单项专题进行文献调研是研究生阶段需要学习的科研基本功。研究生是否能够准确掌握实验技能、正确记录实验过程很大程度上依靠课题组的传承。笔者认为,课题组配备稳定掌握基本实验技巧的技术人员,编写并逐年更新实验手册,导师经常对实验记录进行审阅将极有裨益。同时,鼓励研究生主动寻求与其他课题组、其他同行的联系,既能充实研究生自身,也可促进科室的发展。研究生文献调研能力主要包括文献检索、筛选信息和文献管理3个方面。在基础课阶段,应该要求研究生选修文献阅读讨论等相关课程。在课题开展阶段,导师应重点传授相关搜索引擎,明确领域中重要会议、期刊和网站,尤其要传授研究生略读和精读的技巧。

2培养从临床需要出发发现问题的能力

医学院校培养的研究生,尽管属于科学学位类型,但与大多数科研院所以及大学培养的生命科学类研究生还是有较大区别的。首先,这些研究生仍然隶属于医学门类,将来面临的最主要的研究课题仍然是医学问题。其次,绝大多数科学学位型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的是临床医学专业,这就决定了与其他综合性大学毕业的学生相比,在实验原理、实验技巧的掌握上存在着先天不足。如果不能在培养中扬长避短,很容易造成被动落后的局面。在实践中发现,只有着力培养研究生从临床的角度进行思考,发现和解决医学相关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优势,避免人才培养中的趋同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导师在选题上就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避免为了好发文章在分子、细胞水平做无休止的探索。而且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鼓励科学学位型研究生到临床轮转,从而掌握临床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3培养与不同学科专业人员沟通交流的能力

如何锻炼数学逻辑思维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 传统教育 批判性思维

[作者简介]房丽(1978-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大庆师范学院法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刑法学;李国莉(1976- ),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大庆师范学院法学院,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刑诉法。(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法学专业学生在法律实践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研究”(项目编号:HGJXHC110233)和2010年度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法学专业在法律逻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项目编号:JY102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74-02

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状况已成为评价专业与学校等级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名牌大学生放弃白领工作转而卖猪肉等新闻不断增多,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教育部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十分重视,2012年8月20日在网站上公布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要求本科学校将创业教育作为一项必修课设置,正式确认了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差别

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学生是高人一等的天之骄子,大学更是高不可攀的象牙塔似的存在,大学校园在世人眼中是纯净的一方乐土。自大学合并扩招以后,大学这方乐土即不复存在了,上大学对大部分家庭来说不再是传说,同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每所大学面对的严峻考验,越来越多的媒体与学校考评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大学校内师生也更多地关注专业的前途,大学的功利性不可避免。传统教育与创业教育一开始有些格格不入,大学的传统教育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创新,在大学这个无需担心衣食住行的小世界里,学习可以是学生生活的全部。而创业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社会能力,在创新的基础上,强调学生学以致用,为将来融入社会打好基础。毋庸置疑,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创业教育更契合时代背景、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大学教师如何调和二者之间的差别,笔者认为,通过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可以搭建沟通传统教育与创业教育、净土与功利之间的桥梁,也能使大学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

批判性思维与传统的形式逻辑思维不同,是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是集形式思维与辩证思维、思维认知与情感能力于一身的思维方式,既是一种学习能力,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批判性思维在西方是作为一门大学必修课程存在的,目的是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在学习中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一种生活态度,将批判性思维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与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创业教育并非要让每个学生都自主创业,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其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作为一名非创业教育培训的大学老师,应该在传统讲授知识的教学方法中,加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结合专业的特点,配合创业教育的推进。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磨合

根据《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进行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从以上三点要求可知,创业教育并不是职业培训,虽然创业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融入社会,但大学并非是学生职业训练场,学生的创业是在完成现在学业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创业教育不能也不应取代传统教育中知识的讲授与积累,只有当知识储备到一定量时,学生才会有质的飞跃。因此,调和学生职业实践与传统教育的差别,应通过批判性思维进行。

1.课堂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大学教育是对某一专业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即将学生限制在一定的专业框架内,对其他专业涉猎较少。因此,首先学生应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这一阶段应抛弃功利的影响,认真做学问,教师应在此阶段潜移默化地渗透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

最能直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课程是逻辑学,尤其是法学专业中的法律逻辑学。批判性思维脱胎于传统的逻辑学,只有在学好普通逻辑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深化到批判性思维。形式逻辑思维主要训练概念、命题、推理、论证等一系列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大部分大学都将形式逻辑或数理逻辑作为一门必修课,所以大学生都会受到逻辑课程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将形式逻辑向非形式逻辑引导,可以通过命题推导和论证实现,即以不要求唯一正确答案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对同一件事物想出多种解决方法。

法律逻辑在法学专业学生中能很好地起到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法律逻辑是从属或依附于法律的,法律逻辑要在法律实践中,发挥并完善其工具。这种工具是基于法律特征、通过非形式逻辑研究方法提升的,而不是照搬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法获得的。在概念讲授中,对法律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要注意到法律概念的特点,法律概念有规定性、模糊性的特点,且正是由于法律概念是人为规定的,所以在具体到案例时,要求学生把握设定该法律概念时的立法政策、司法走向等问题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影响。命题讲授一样要注意法律条文的特点,在隐含命题转换时,也要注意法律命题与一般性质命题的区别。在推理讲授时,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推理规则的基础上,注意法律推理实践中的目的性,要结合实践的需要,找寻适合自己的推理方式与过程。这些都是在形式逻辑讲授的过程中渗透到学生思维中的。法律推理的特点使其与传统逻辑有很大区别。在法律逻辑课程中,与法学专业联系比较直接的是侦查假设与论证。这两部分内容在教学中可直接结合法律实践。侦查假设是根据司法实践中调查取证、刑事侦查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内容。这是一种逆向思维的过程,与事物的发展规律相反,侦查等司法实践中需要从已经发生完毕的事物中找寻事物发生时的真相,能否实现真相的还原不仅与侦查学中科技使用相关,对于司法工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其逆向思维的能力。不同角色的司法人员,其对于真相的需要是不同的,在法律中,只有法律的真相而无所谓事实的真相,只有能被证据证明的真相才是法律评判中的真相。所以,在此部分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作用很直接,如作为律师搜集证据时,要从当事人的利益考量,以何种问话方式取得需要的证据,锻炼学生谈话技巧与思维的能力;作为刑侦人员,从揭示真相出发,如何从现有证据中推论事发时的真相从而进一步寻找案件突破口,锻炼学生逆向推理思维的能力;作为法官,如何从正反两方面的证据中判明事实真相从而作出判决,锻炼学生综合推理思维的能力;作为控辩双方,如何利用双方证据达到己方的目的,锻炼学生论证思维的能力。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仅仅以法律逻辑学一门课程的讲授显然达不到预期目的,还有赖于在部门法教学中贯彻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在法学教育中,部门法的比重是最大的,通过部门法渗透批判性思维能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法学教育并非要学生熟知现行的一切法规,当然学习法规是其学习内容中的一部分,但更重要的不是背熟所有法条,而是掌握一种理念,要从现代立法的精神出发,了解法的内涵,追求法治的实质。学生固然要为了前途去面对各种考试,但却不能在考试中变成考试机器,盲目遵从标准答案。“一个只从教师或书本上获取一切教益的人,即使躲开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使自己满足于填鸭般灌输的诱惑,也不会被迫去兼听双方观点。”当学生的思维在应付考试中已成为一种定式时,这将是教师的悲哀。针对各个部门法的特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也不同。法理、宪法类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主要通过比较中外法学理论基本观点、文化基础等对比方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专门的部门法可通过案例讲解等方法;与诉讼法相关的部门法可在讲解诉讼程序中培养学生思维方式。这些课程的讲授固然可以传达给学生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但却不能让学生得到有效的实际锻炼,因此需要学生参加各种学生活动,以达到批判性思维的实际操作。

在其他专业中,并没有如法律逻辑这种专门能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课程,也不能如法学部门法那样可以与法律逻辑结合。但由于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能力,在各个学科中都可以找到适当的方法。对于文科学生而言,评论即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方法,通过对名著的评论,对外文的不同翻译,甚至是学生间作品的互相评论,都可以达到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方法就更丰富了,虽然对于理工专业正确的结论应只有一个,但通往这种理论上唯一正确答案的道路却有无数条。这个正确答案有的要通过无数的实验才能真正找到,有的要通过无数次演算才能证实。因此,做实验的方法、效率、结论的准确度等都是对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考验。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报告的结论能找到进一步完善之处,失败了也能很快重新振作寻找方法,这才是培养大学生正确学习的方法。

2.教学活动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当知识累积到临界点时,学生自然会针对专业知识有新的见解,此时应引进创业教育,对学生自己发现的有针对性问题开展社会实践性的调查与服务。不同专业创业选择有各自特点,其中创业训练项目是以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角色达到训练目的的。如果将角色扮演这一阶段加入角色互换这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完成职业训练的目的,这也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一个必要手段。以法学专业学生为例,由教师指导让学生模拟一个案例,尽可能地让所有的学生参与进来。由学生出演当事人、证人、警察、律师、检察官、法官、社会群众等众多角色,让学生真实体验案件发生过程、取证过程等实践,案件模拟在开庭阶段时会遇到很多“意外”,如证人当庭翻供使原本的设计难以进行的情况,或是原告又拿出新证据等状况,这些意外很考验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在实践中,以“许霆案”为背景,由教师设计一场因银行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当事人账户金额超出实际数额的案件。对于此案,从一开始的案件定性问题,学生们就展开了激烈的争辩,开庭阶段,双方更是针锋相对,辩论时已达白热化,情绪激动,而法官的扮演者此时能掌握庭审的节奏,当即宣布休庭。活动中的各种变化既让参与演出的同学感受良多,也让开庭现场的观众感受到实际庭审的激烈与戏剧化。正当所有人为法官宣布判决松一口气时,教师宣布互换角色,即原来的原被告与法官进行角色调换,律师与公诉人进行调换,警察与证人进行调换,目的是打破学生原来的思维惯性,迫使他们站在原来立场的对立面重新思考同一问题。这种思维转换的训练经实践证明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们在活动中虽有过怨言,有过争论,但到活动结束时,却又意犹未尽。

其他专业亦可采取类似方法,结合专业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角色,如旅游专业中导游与游客角色,会计专业中会计与审计角色等。智慧来源于经验,角色互换活动主要考虑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场景作为模拟,而且尽可能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各个细微环节,尽量让角色扮演真实,有真实的参与感,真正实现创业训练的目的。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

创业教育目标明确,对大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但其功利性过强。作为大学教师,传统教育要求的教书育人仍应是大学教育中的主旋律,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完成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是大学教育的根本。

传统教育与创业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两者之间应是主辅关系,传统教育为主,创业教育为辅,只有在传统教育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创业教育才具有应用价值,虽然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功利没有错误,但没有规范的功利必成公害。因此,大学教师首先应完成传统教育要求的知识积累,然后在此基础上完成知识创新,最后才是社会实践训练。

[参考文献]

[1]王玮.重新认识“批判性思维”及其在课程中的运用[J].比较教育研究,2004(11).

[2]刘儒德.论批判性思维的意义和内涵[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1).

[3]钟启泉.批判性思维及其教学[J].全球教育展望,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