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激发创新意识

如何激发创新意识

如何激发创新意识

如何激发创新意识范文第1篇

一、重视情感培养,优化创新心理

教师要尊重学生,使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发表个人不同的见解,说明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标新立异,大胆提问,不断产生创新思维之花。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还可以穿插创新的故事:如袁隆平的水稻研究等,让学生知道创新能力人皆有之,鼓励学生要学习科学家们那种科学求实、锲而不舍、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崇高的品质。

二、设计再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发现中激发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究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再创造过程。

例如:在讲解关于锐角的正弦(余弦)与它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时,创设如下的设计:

1.不计算比较sin30°、cos30°、sin45°、cos45°、sin60°、cos60°的大小。

2.不计算比较sin15°、cos15°、sin75°、cos75°的大小

学生通过几个特殊值的比较,容易猜测出sin15°=cos75°<cos15°=sin75°,有的学生还画出了直角三角形进行了验证。

3.上述的结果有一般性吗?对一般的锐角α、β,sinα、cosα、sinβ、cosβ能比较大小吗?何时sinα=cosβ,cosα=sinβ?

这样的问题系列富有探究性,学生纷纷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探究,总结出了一般规律,获得了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的体验。

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每教完一个知识点,可鼓励学生说出心中的疑惑,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教完“分式”的定义后,有学生提问“■可化简成a,那么■还是分式吗?”这些问题的提出表明学生对这个知识点已有了较高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适时的质疑,巧妙的释疑,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重视数学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现实,即“生活即数学”,才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了相似三角形和三角函数等知识后,我有意识地在晴天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测量操场边的树高。学生们在实地考察中,遇到了各种情形,每人针对这些情形设计出测量的具体方案,计算出树的高度,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五、在解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发散思维的特点是思路广阔,寻求变异,对已知信息通过转换改造进行扩散派生,以形成各种信息的思维。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

1.一题多解

在解题教学中,要引导他们广开思路,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去处理同一个问题,即一题多解。这样,既能促进知识之间的渗透和迁移,又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孕育出奇思妙想,催生出创新的硕果。

把多项式x3+x2y-xy2-y3分解因式。

学生先后找出了三种思路,他们思维活跃,竞相发言,课堂高潮迭起。

2.常规问题新解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跳出常规解法的圈子,通过转换题目的结构、变更问题视角,来探究新颖的解法是培养学生破旧创新,产生创新灵感的有效途径。

如:已知a≠b,3a2+5a-1=0,3b2+5b-1=0

求:a+b的值

本题可用常规法求出a、b后代入求值。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用a、b作为两根,构造一元二次方程3x2+5x-1=0,由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便可简捷求解。

3.一题多变

在教学中,老师要不失时机地将课本习题进行引申,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如: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探索1:分别顺次连结以下四边形的四条边的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从中你发现什么规律?

(1)平行四边形(2)矩形(3)菱形(4)正方形(5)梯形(6)直角梯形(7)等腰梯形

如何激发创新意识范文第2篇

一、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1.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2.激发学生的好奇观念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例如,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那么N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于是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3.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是催生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科学研究、探索活动需要质疑。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高质量的质疑艺术呢?首先要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层次,其次是疑问的隐蔽性和梯度。不能与结论太直接,也不能太难,要让学生在解疑时有一定的切入点,顺藤摸瓜,才能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

例如,在初中化学中有这样一种计算题:1000吨含Fe2O370%的赤铁矿石中含铁多少吨?这类题对初三刚学化学计算的同学来说,确实难了一些,但如果我们把它拆成这样二个题目:1000吨含Fe2O370%的赤铁矿石中含Fe2O3多少吨?和这些Fe2O3中含Fe多少吨?这对于学生来说就相对比较容易了。

二、诱发动机,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屈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且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

1.动机是创新的条件

动机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感”那儿获得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者侯德榜出自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产生了“要创造出中国人的制碱法”的创新动机的思维,经长期研究,改进了索尔维制碱法,终于制造“红三角”牌纯碱,而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2.严谨是创新的作风

许多发明创造往往是在偶然的机会中,一时疏忽,可能会导致终生遗憾。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使得化学大师李比希后悔不迭。当时,在巴拉尔之前,法国一家化工厂将一瓶液体送给李比希,请他分析液体的组成。李比希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冒然断定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当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时,马上意识到他以前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不妥的,后经重新化验,证实其中确实是溴。本来李比希是可以早几年就发现溴的,但他的疏忽使他没能抓到这一机会。所以,做任何事,特别是科学研究,必须要严谨的工作作风。

3.顽强是创新的精神

失败是成功之母。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许多次甚至上千次失败中获得的。化学家诺贝尔的成功就是因其顽强、冒险的结果。他从小随父从事军工产品的研究,在制硝化甘油时,多次发生爆炸,他本人被炸伤,四位助手和他的小弟弟被炸死,但他没有放弃研究。市里不允许做实验,把实验迁到湖中一只平底船上,从而获得成功,成了大发明家。所以,创新必须要有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科学发展史上有许多发明创新人才为此付出了生命,才换来了创新的成果。所以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有意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在一切的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广博的科学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创新的实践能力等形成创新能力。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要有意识让学生联想。如讲到NH3、CH4实验室制法时,根据所用药品及反应条件让学生思考选择用以前学过的哪一套实验装置。二是鼓励学生猜想、幻想、异想天开。如讲到氮气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NN,N2变得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加以肯定,并加鼓励。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如AlCl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和NaOH溶液滴入AlCl3溶液中的现象是否相同,学生往往按常规的思维考虑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存在一个过量的问题, 产生的现象是完全不一样的。再如Na投入CuSO4溶液中, 学生通常会考虑的是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而忽略了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它首先与水反应,所以得不到金属铜,而是生成Cu(OH)2蓝色沉淀。

3.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如何激发创新意识范文第3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要完成该使命,首先教师本身应具备创新精神。教师的自身创造性思维、素质及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创造力的提高。因此,每个教师都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用创新思维去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使自己成为不断用创新思维去实践创新教学的人。为此,教师必须做到:

首先,有渊博的知识。因为任何创新都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加工和创造性劳动的结果,没有知识就不能创新;其次,学习并掌握有关创新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意识地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创新意识,并有效地运用创新方法去实施创新教育。再次,教师应当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便在实施创新教育时得心应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只有方法得当,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并积极行动起来,从而产生创新意识并形成创新能力。最后,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创新道路上的“同路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实现由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学”为主的转变,变“师道尊严”为创新道路上的“同路人”,就要努力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在此,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学生。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创新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兴趣,首先要注意设置合适的问题情境。若能对数学教材巧安排,对问题妙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情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的创新学习兴趣,其次应注意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通过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胜利的喜悦,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创新能力的火花

好奇心是科学发现的巨大动力,是创新意识的显态表现,美籍华人李政道说:“好奇心很重要,好奇才能提问。”而提出问题正是创造的前奏。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教学中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益的,而这一结果又能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讲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时,用如下问题引入:用6根火柴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仅局限于在一个平面内,无论如何是摆不出来的,这时他们就会产生疑问:6根火柴真能组成4个三角形吗?从学生的眼神里可以看到他们强烈的探求欲望,这时只需轻轻一点:可以竖起来试试,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空间,很快获得成功。通过这个有趣例子,能有效地打破学生单项思维,激发出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敢于创造的精神。

四、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数学的灵魂。课堂上,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人境。例如,在对“矩形的判别”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用刻度尺度量矩形的对角线的长度,从而引出课题,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接着,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的启示思考证明方法。除创设问题情境外,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为自己精神的需要,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这正像赞可夫所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五、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加强对学生应用意识的训练,在教学中,选择一些典型意义的问题,把它与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中的某些实际联系起来,引导他们联想有关知识,使实际问题“数学化”,再将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增加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从初一抓起,向初二、初三辐射,真正起到增强学生应用创新意识的作用。如初二几何教材中四边形这章中,配了好多有关对角线方面的习题,可以给学生编拟一个联系实际的开放性问题:学校要设计一个四边形ABCD草坪,当它满足哪些条件时,这个草坪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这样把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通过对不同问题的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开放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运用习题课拓展学生想象空间,激励创新

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开始的,即人们在原来的知识基础上对记忆事物的想象,经过重新组织而创造出新的形象、概念、方法。因此,发展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保证。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设情景,精心组织材料,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空间,从而激励他们的创新精神。在习题教学中,根据习题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景,提供想象材料,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同时指导学生一些想象的内容及方法。这样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设一种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在观察、画图、想象、讨论等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总之,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2]孙继中.对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7,(4).

[3]秦龙.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2).

如何激发创新意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初中政治教学;创新方法

一、背景和意义

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极其重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战略和措施,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秉承这一原则进行教育工作,为国家的教育发展做好准备和基础。这也叫作质疑精神。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接受知识最主要的场所,应加大力度和意识培养,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

意识。

二、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对学习的知识多提出质疑,多问一些为什么,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作为学习引领者的教师,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生活中,都要积极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对知识要剖根到底。对一些比较前沿的事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将大胆质疑、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创新精神进一步得到锻炼。要时刻鼓励学生在问题上,不论大小只要有疑惑就要提出质疑,进一步分析问题,将创新精神发扬到中学学习中。在政治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上下一番功夫,尽可能设计出一些具有前沿性的教

学方法。因此,在教案编写过程中,初中教师在生物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多讲授一些科技界为创新所作出努力的科学家,培养中学生勤奋好学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

能力。

三、初中政治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力的方法概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应该时刻秉承这个思想,让学生在课堂内外探究、实验、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以及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时获取并深刻理解知识。除了理论教学,初中政治教学中应该多设置一些探究活动的过程,让中学生在感受创新氛围

的前提下,更富含创新意识。广大教师也可以此来提高教学水平。要是能将一些极具典范的“中学政治教学激发学生创新”推广到全国各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广大教师也应该更新教学观念,从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追求知识的渴望和创造能力,并有意识地教育与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政治教学除了注重一些经济、哲学等当今社会新闻、精神与路线的灌输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能使学生更有学习兴趣。所以,广大教师更要花大量精力组织好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使更多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探索科学的兴趣。初中教学过程中的每个教学步骤都要做到位,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分工合作。做好指导工作,使有兴趣的学生在质疑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实地考察、实时观察、记录、检测、描述,进而实事求是地讨论问题的结果。同时,也要尊重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兼顾每个人不同的新想法、新见解和新发现。对于新的探究问题的提出不要急于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而忽略其他问题。这就要求中学政治教学工作者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灵活和综合运用相适合的目的和方法去探索问题的实质。

初中政治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班级的优势,这样教师教学起来就会更加游刃有余,在丰富学习课余活动的同时,培养他们团队合作能力,加强同其他同学的互相交流与协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初中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是振兴中国教育水平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作为广大教师应该不懈奋斗,努力把中学政治教学水平提高上去。这也要求广大中学政治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出发: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学习政治的兴趣,加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充分调动学习情绪,充分利用资源。这样也就能共同谱写出农村教育的新篇章。

创新对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来说尤为重要。而中学政治课堂上是学生接受这方面知识的主要阵地,广大中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多花功夫去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从理论教学上激发创新能力就能将优秀的教学方法推广到全国各个中学中去。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各个方面进一步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尹珍香.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课程研究,2011(03).

如何激发创新意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教育

学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随着创新教育的开展,最终要集中探索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新激情;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创新性因素;指导学生创新性学习,渗透创新教育思想;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等等。对正处于智力开发最佳期的小学生来说,如何创新数学教学模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呢?笔者谈几点感想。

一、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激情,培养创新意志

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致力于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主动获取的追求,对数学学科有浓厚的兴趣,这对于唤起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激情、培养创新意志至关重要。

1.运用学科特点,唤起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对数学特点、内容发生兴趣时而引发的。因此,教师备课时要挖掘教材的创新思维因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师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让学生随意报一个两位数(例如12),一个3位数(例如123),要求都能被3整除。这一时难住了学生,而老师随口说出了一连串能被3整除的3位数。学生感到神奇和惊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这样一个具有学科特点的问题,引发和培养了学生研究的主动探索欲望和求知精神。

2.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好奇心是对新、特、奇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对感知到的新信息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产生深入观察、思考的急切心理。教师要利用这种心理,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如在学习三角形分类时,教师出示一个遮住了两个角的三角形,让学生猜一猜它是不是锐角三角形。学生直观得到的信息是一个锐角,但是区分锐角三角形是不能仅凭这一直观信息所能解决的。这个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几种不同的答案使问题越辨越明,终于明白了只暴露一个锐角的三角形,不能肯定它就是锐角三角形,它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

数学知识中的概念既平淡又枯燥,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意志呢?课堂教学兴趣有赖于教师创设情境激发诱导。教师在教分数的意义建立整体“1”的概念时,由于这是个重要的基本概念,但又很枯燥,学生不易理解,便一改过去用线段图的教法,而是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拟人手法,把3个梨、一堆小黄瓜、一个红苹果、几支铅笔给予命名,在讨论中,将枯燥的分数意义中的重要概念整体“1”可表示一个计量单位、一个东西,也可表示一个整体的容易混淆之处讲得明明白白。

二、挖掘教材本身蕴含的创新性因素,培养创新性思维品质

1.深入领会大纲的教学目的,挖掘教材蕴含的创新性因素

根据大纲要求,在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必须着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性因素。如计算数学中的简算、速算方法:对于几个数相加,其间有互为补数的,可以先加;连续数的加法,可以归纳为首项加末项乘以项数的一半;乘以5或25的可以用“五一倍作二”计算等等。创新力的开发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材中应用题教学,可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编来培养学生的独创性;通过几何初步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等。

2.注重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

数学课要紧紧抓住创新思维品质的3个特点――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着力培养以下思维品质:

(1)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要教好数学课,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知识,需要从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具体形象性和逻辑性出发,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协调发展:以形思数,帮助记忆;数形对照,加深理解;数形联系,以利解题;数形结合,展现数学美。具体做到:①注重培养空间想象力。空间想象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学习几何图形之前,把曾经遇到过的图形汇集起来,引导学生再认图形,分别认识各类图形的特征和外部关系,提高对图形特征的感受,然后扩大图形感受面,通过收集课本以外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图形,还可引进立体图像,让学生亲自体验,充分发挥其右脑空间认识的潜能。②因材施教,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有的学生因对概念不清楚或对特殊图形不认识而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借助趣味图形数学题,结合相关内容,选择适合的题目,指导学生严格对照概念观察、识别、学习,从而激发学习数学、识别图形的兴趣。③动手操作,促其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教学中自制和指导学生制作教具或学具,按教学要求进行切、拉、摆、画、叠等操作训练,是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在三年级第五册教学分数初步知识“几分之一”时,教师在讲1/2、1/3之后,让学生用纸折出1/4,并用阴影表示。学生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折出了很多不同形状的1/4,并且能说出为什么形状不同。

在讲新教材时,提前教学生在家动手制作模型,选用的原材料大多是废旧药盒、木棒、牙签、橡皮泥和饮料吸管等。如在讲长方体前,布置学生用家里的土豆制作成一个长方体。需要指出,完成创新教学过程,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和顽强的意志力。

(2)直觉思维是创新力的起点,是创新思维的源泉。直觉思维具有快速、直接、跳跃的特点,这是右脑功能的体现。在教学中,小学生经常有意无意地运用直觉思维解决问题,这要给予鼓励,对于结果要予以验证。在引导学生研究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时,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估计、假设,因为新颖、独创的思路往往产生于猜想、估计、假设之中。

(3)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发扬教学民主。在教学中要发扬民主的教学作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大胆发表意见,充分体现教学的主体性原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讨论问题时,要创设情境而不要设置框框,不能以教师的表情、语气去干扰、压制学生的思维;对学生中的一些错误意见不要指责、嘲笑;对有争论的问题,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对于认真思考又有独立见解的学生要给予鼓励,这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时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