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学好物理

如何学好物理

如何学好物理

如何学好物理范文第1篇

一、调整学习心态,端正学习态度。

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并不是先天不足,他们之所以觉得“难学”,是因为先在上高中前他们就曾听“过来人”说过:“高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又则上高中后他们的切身感受的确如此,于是在他们不成熟的心里无形中形成了一道障碍:物理难学!这样,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种情况,老师们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变工作,消除学生的心里障碍,帮助学生调整好学习心态,让他们树立“物理好学、学好物理”的信心。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教师授课时要有良好的教学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爱。

三、开发思维,提高各种能力

如何学好物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方法

一、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复习:一般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复习觉得最困难,常常因概念多,公式多,单位多而不知所措。针对这一现状,老师要具体指导:首先把初中物理学大致划分为光学、力学、声学、热学、电学和原子物理学六大块,将题型按填空、选择、作图、实验、计算、简答六类来复习;然后将每一知识块的章节标题、主要内容、公式、定律串成一条主线,并罗列成表格;并把各部分的重点知识详细展开出来,配上例题示范,再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开设专题性讲座,并采用个别辅导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们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最后将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计算、综合应用,结合六类题型充实到位,构成一幅物理知识框架图。为使学生有条理、分重点地理解消化,老师还应结合教材和考纲要求将知识具体化,生动有趣地讲授,注重实验的演示,并创设良好的情景,插入一些艺术性、趣味性、幽默感的语言,使知识框架宛如一部“物理电影片”,学生很容易将其中的每一个“情节”重现出来,从而知识也就牢固地掌握了。此外,在听课感受“情节”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融入“情节”中,参与活动,使知识更牢固地为学生所掌握。我把这一方法定名为“电影”重现法。

在复习阶段,巩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切不可搞题海战术,而应精选习题,并做到讲深、讲透,要求学生做到深刻理解知识后,再做习题,切不可仿抄例题。要搞一些记忆复习,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同时还要及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使广大学生把知识梳理通畅,灵活运用,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2.解题:在解题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的是:(1)一题多解。物理学中,有些习题有多种解法。教师要启发学生多方位地去思考问题,真正理解各已知条件的意图,善于挖掘隐含条件和排除多余条件,做到解题灵活多变。(2)一题多变。教师在做例题或示范解题时,要把题目讲活,可以把题中的已知条件改为求,而把求改为已知条件;或是将物理条件改换;还可以是题型变换,这样把旧题变为“新题”,方能给学生有一种新鲜感,引起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解题思路。

二、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教给学生是教师在考虑教法和学法时必须注意的。

1.由个别到一般。初中物理中这一方法的应用较为普遍。

2.抓矛盾主要方面。有些是问题的核心而有些是可以略去不计的,如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知识解授时,我们要抓住的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而不考虑玻璃泡本身的热胀冷缩。

3.“一分为二”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初中物理中的任何一个现象都有它的二重性,既对立又统一,有对人们有益的一面,也有对人们不利的一面。如摩擦这一现象,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但若没有摩擦,世界又将不成其现在的世界。

4.类比法。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原来不易理解的物理现象或规律变得容易掌握,如学习电压概念时,用学生熟悉的水压作比较,来成功地引入电压;又如在学习电荷间相互作用和磁极间相互作用时,采用类比法也可以形象地把知识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更容易掌握。

5.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如列方程组、列表、画图象、控制变量法等。这些方法能准确、简洁、明了和直观地表示物理的变化规律,也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

我设计了几个例题:例1:一轻质均匀直杆长1.2米,左端挂20牛的重物,右端挂40牛的重物,要使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支点应距左端多少米处?例2:在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用列表格和画图象会很明了,又有利于学生记忆。例3: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用得很多,如在“欧姆定律”一节学习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即当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当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成反比,最后归纳得出欧姆定律I=U/R。(解题过程略)

以上介绍了初中物理教与学的一些方法,那么怎样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将老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我的体会是这样的:

1.强化。对上述介绍的教学方法要进行反复强化。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学会了这些方法的重要性,直至使我们的学生主动来向老师征求科学的学习方法。

2.同化。在教学实际过程中,老师应反复回顾运用过的各种方法,及时地让学生回忆什么时候用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这种方法牢固地掌握,为自己的学习所实用,既起到复习作用,又达到概念的同化,使新知识很快地被理解、消化。

3.深化。对介绍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复应用,不断深化,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学习更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觉得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此不再惧怕物理,而是酷爱物理学,对学习物理充满激情,去感悟物理学的真谛。只有这样,我们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既教会了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又教会了学生自我寻找答案、自我学习的学习方法,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理念。

如何学好物理范文第3篇

一、预习――做好课前预习是学好物理的前提

课前把新课的内容要仔细地阅读一遍,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找出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掌握知识的脉络,绘出知识结构简图。对于物理概念和规律则要抓住其核心,以及与其他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区别与联系,把教材中自己不懂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同时还要阅读有关典型的例题并尝试解答。

二、听课――上课主动听课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带着课前预习的问题主动听课,能使听课的重点更加突出。当教师讲到自己预习时的不懂之处,就会格外地注意去听。同时通过教师的讲解来提高自己对教材理解,学习教师分析过程和思维方法。这样带着问题主动听完课,不仅能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还能更好地掌握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作业――课后独立作业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课后独立作业是学好物理知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熟练技能的基本方法。认真做好作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知识中的薄弱环节。逐步培养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树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在课后作业时我们还可以进行一题多解及分析最优解题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四、总结――及时总结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

对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及不归纳总结,就容易出现知识的割裂。因此,课后要及时复习、总结。课后的复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外,还要进行章节的单元复习。要经常通过对比、鉴别,弄清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并及时归纳总结以形成系统的知识。

如何学好物理范文第4篇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别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从直观到抽象.如 物体――质点.

2.从单一到复杂.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匀速运动――变速运动.

3.从标量到矢量.算术运算――矢量运算.

4.从浅显至严谨,从定性到定量.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直观教学为主,学生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理形象和现象,初中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呈现的是经过抽象概括的物理模型.

二、教师应如何搞好高一物理教学

1.注意初高中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哪些知识,把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当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物理模型.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 要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其次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来龙去脉,要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同时明确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单位及规律的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以实现知识的迁移.

2.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就是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人为地控制卫星的运动速度将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人们可通过卫星探测地下资源,进行军事侦察,传送无线电波. 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的;法拉弟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的.

3.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高中教学应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出发点逐步扩展和加深;教材的呈现要难易适当,要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扩大范围和增加难度.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另外,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还可适当复习或补充三角知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高一刚开始很多学生还有较高的兴趣,但是随着内容增多、难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物理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学习物理.究其原因,教师不善于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或建立物理模型的意识淡薄是重要原因.仔细分析物理试题可以发现,物理试题是根据物理模型编拟出来的.教师之所以一看到试题就能解,是因为分析已知条件后,他的脑中就出现了该试题所对应的物理模型以及该模型的特征和规律.所以解题时必须首先正确还原“物理模型”,能清晰地认识物理模型的本质特征.高中物理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体入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学生要改进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新的要求.在高一力学中构建了无数的物理模型.例如质点、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光滑斜面等等.学生平时所做习题,往往接触到的都是经简化的物理对象、情景,学生无须再做理想化处理的工作.而物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表现恰恰就是能对物理现象、情景进行理想化的抽象,建立相关的模型,并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物理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建模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解决物理问时能清晰地构建出情景条件的物理模型,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题海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灵活思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5.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如何学好物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学好物理。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好物理呢?这就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通过物理知识与生活的有效结合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学好物理知识。以下笔者就针对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好物理这一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两点体会。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在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创设相关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生活中学好物理。结合生活实际来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将枯燥的物理理论知识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如,教学热学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以下生活情境中:用来烧水的水壶底部为什么有一圈圈的同心圆;油烧热时,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的现象,而热水中滴入油则不会;在炎热的夏天,自来水管上经常会有水珠等等。再如,教学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时,也可以创设如下生活情境让学生思考:塑料吸盘能将物品紧紧吸附在窗玻璃上;许多人疏通下水管道时,通常是用橡皮吸盘等。让学生在所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相关知识,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并且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能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二、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通过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来帮助其学好物理呢?笔者认为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教学杠杆的相关知识时,让学生为生活中的缺斤少两问题解密:那些小商贩是如何在秤砣上做手脚,导致缺斤少两的。这样,学生在解密的过程中,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高。再如,教学了热学及大气压的相关知识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购买坛子时,如何知道坛子是否漏气?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无疑能有效提高。

总之,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好物理,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知识及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来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戴岳为.教学生在生活中学物理[J].湖南教育:综合版,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