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专医学营养专业就业前景

大专医学营养专业就业前景

大专医学营养专业就业前景

大专医学营养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45-02

医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是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也是我国主要的国民经济增长点。自1997年以来,随着医药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占全部工业总额的比重,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是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的稳定来源产业之一。医药行业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为人民防病治病、康复保健、提高民族素质的特殊产业。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中国巨大的医药消费潜力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球制药行业的广泛关注。医药行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一般受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小,全国药品工业企业利润率水平保持稳定发展。因此,国际上知名的医药企业纷纷抢滩中国的医药市场,我国的医药产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一、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形成与发展现状

我国市场营销专业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强劲。自上世纪90年代市场营销作为一门课程传人我国后,国内各大学已普遍开设了该专业。目前国内本科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概括为四种:综合性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模式、财经类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模式、理工类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模式和医药类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模式。各个模式特点各异。医药类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模式开设课程除了经济管理类之外,还涉及医药类课程,旨在培养具有对医药市场调查、分析、预测能力的医药行业营销人才。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强化医药营销方向,突出医药行业特色,但由于医药院校设置市场营销专业时间较晚,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无法达到医药企业用人要求。中国加入WTO后,医药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又有医药企业营销及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会逐渐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要求从事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才必须是医药专业知识和营销技能双方面的行家。但作为新兴产业,一方面由于准入条件较低,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整个医药企业的薪酬水平和其他行业相比没有明显优势,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学科教育的交叉性不强,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对医药产业的流程“一窍不通”,而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营销及管理方面的技能又不过硬,因此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浮出水面。据最近的调查,目前国内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达到600余万人,其中医药企业营销人才又成为行业内最紧缺人才。

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层次是为适应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而兴起的,学制四年。该专业主要培养能系统掌握管理、营销理论知识及一定的医药卫生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医药市场营销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它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与医药卫生科学管理有关的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以及与医药企业管理有关的经济学、营销学、管理科学基本理论,初步具有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研究的能力。长沙医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设在管理系,开设于2008年,属于本科专业,由于起步较晚,在该专业人才能力结构培养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

二、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能力结构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的背景及可行性分析。从长沙医学院背景看,市场营销专业开设较晚,该专业在培养学生能力结构和课程设置方面还不是很完善,因此很有必要对这方面进行调查。长沙医学院地处湖南省府长沙,因此,就业单位的调查选取为长沙市的一些医药企业。本论文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一份是对就业单位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选取为长沙市的一些医药企业;另一份是对长沙医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调查问卷。对上述两方面的调查对象,本调查分析对于他们都意义重大,保证了这两项调查的可行性。

2.以“本专业学生”为对象的问卷调查的实施。当今医药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其中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就是需要好的医药管理人员。因此,好的经济市场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以能力培养为突破口,按照知识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营销专业教育的发展规律,进行改革与创新。为此,笔者对长沙医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在校本科生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

3.以“就业单位”为对象的问卷调查的实施。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笔者又对长沙市的一些医药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培养的毕业生“千人一面”,与市场需求存在着较严重的错位现象。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匮乏的问题,目前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才的短缺,并不是总量上的短缺,而是懂得建立在企业管理平台上医药供应链管理的综合性人才的短缺。

4.问卷调查的可信度及评价。在开展本次调查时,笔者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查询等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并通过对调查问卷等方法获取的资料进行统计,为使制定的探索结果更加切实有效、具有可操作性,广泛征求各医药企业管理人员和教学管理岗位人员的意见,尤其是征求教务处、高教研究室等部门的领导意见,然后对前期获得的资料进行总结,最终得出了上述结论。

三、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1.调查问卷的统计。按照科学的方法挑选了一部分长沙市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从业人员,医药企业的所有者或高层管理者为代表填写问卷,本调查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然后收集调查资料并且严格按照统计原则对结果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80份,答卷的有效率为95%。

2.调查问卷的综合,比较与分析。通过对本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调查资料的综合、比较,发现普通高校本科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在长沙市场上工资水平普遍偏低,多为2500~3500元,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较为扎实,但对医药卫生管理方面的流程“一窍不通”,而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管理方面的技能又不过硬。湖南省内目前很少有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专业本科层次的毕业生。而通过对“医药企业对本科市场营销类专业人才能力结构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尚不科学,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培养的毕业生“千人一面”,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与市场需求错位的弊端。作为培养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医药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传统教育模式遗留下来的问题,如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有一定的差距。许多院校不能清晰地界定所培养人才未来的就业方向,多数院校培养目标宽泛,不符合中国目前市场对专业人才的专业性、实用性需求。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是现代市场营销专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医药企业的很多高级市场营销人员没有接受过市场营销专业系统的知识学习,做市场营销完全靠经验的摸索,市场运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不强。这种状况已经难以适应国内、国际不断提高的市场竞争水平。因此,医药企业急需具备系统营销知识和医药医学背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论与展望

当前,世界著名的医药公司已纷纷进入中国,并增大在中国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试图抢摊中国市场。与国际大型医药企业相比,我国的医药企业不仅表现为规模小、数量少,产品技术含量、研发能力、管理能力低,经济效益不佳等,还表现为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一批高素质的营销及管理人才。因此,加强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医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措施与手段。培养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复合型能力的创新人才,这既可以满足医药市场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资源优势,增强专业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医药院校的持续发展。

总之,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自中国加入WTO以后,医药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企业现有人才流失的问题,在医药企业各方面人才普遍缺乏的前提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对医药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关系着我国医药企业能否在与国外知名医药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医药企业对既有医药知识背景,又懂得营销售及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是非常旺盛的,这无疑为医学院校大力发展市场营销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医药企业市场营销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参考文献:

[1]耿冬梅,谭巍,汪晓凡.高等中医药院校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调查研究[J].中医教育,2008.

[2]董圆圆.医学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管理素质培养的研究[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9.

[3]潘金云.论我国医学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D].沈阳:东北大学,2006.

[4]刘振华.提高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9.

[5]刘颖,贺加.探讨医学本科教育开设管理课程的必要性[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

[6]洪炎生,王春雷.论高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7]戎华刚.新时期地方医学院校的定位与发展战略[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9,26(6).

[8]岳海玉,商广喜.浅谈医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新战略”[EB/OL].中国医药营销网,2006.

[9]傅兰英,左玉华,林克明,朱小平.高等医学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

[10]陈洁.高等医学院校创新教育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的研究与干预[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8.

[11]林超岱,陆建伟.美国高等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特点[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3,(1).

[12]李勇.中外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比较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5.

大专医学营养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第2篇

(天津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天津300073)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医改下医保的不断普及和完善,医药行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将是医药营销人才综合能力的竞争。本文在新医改背景下探讨高校医药营销人才的培养,探寻高校医药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培养医药营销人才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新医改;高校;医药营销;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045—02

医药企业属于我国的朝阳产业,随着新医改方案和配套方案的不断实施,所谓的关系营销和利益营销在该行业不再具备明显的优势,医药行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将是医药营销人才综合能力的竞争。然而,由于药品行业的特殊性,药品销售一直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目前,我国医药企业人才主要是经验型、学术型以及营销型,医药营销人才质量面临巨大的挑战。新医改政策下医药市场复杂的变化、医药行业的巨额利润促使大量医药企业和药店崛起,因此,医药营销人才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攀升。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医药营销专业。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研究,从而较全面地了解了高校医药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背景

(一)新医改政策

“十二五”期间的医改主要是在健全医保体系、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及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三个方面实现重点突破。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主任邓海华指出:“将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同时,推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将基本药物及时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各级卫生部门将和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协作,以省为单位,对国家基本药物实行规范的公开招标采购、降低采购价格等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医改是一场全面而深层次的改革, 涉及到全社会的每个人和企业的每个方面。“十二五”期间出台的医药行业政策可谓是历年来最密集的。围绕医改、药品挂网集中采购、药品市场整治、药品价格、产业发展等方面而制定的系列政策,给医药及相关行业带来了相应变革,加速了医药行业迈向更健康的发展轨迹。然而,新医改政策的强势来袭颠覆了医药行业的市场需求,许多小企业纷纷倒闭,医药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对医药营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医药市场特点

邹铃等人在《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思考》一文中强调,学生必须具有某一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继续学习的兴趣。杨玉良在《关于学科和学科建设有关问题的认识》中强调,要促进跨学科、跨专业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刘献君在《论高校学科建设》中强调,学生要打下牢固的科学、技术和人文知识基础,培养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21世纪教育发展的报告中,也要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但在教育目的的阐述上仍坚持全人或完人的培养目标。随着2009年新医改政策下医药市场的复杂变化,目前,在中国的医药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国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等都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和挑战,一些新兴医药企业不断涌现,为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抢占优势,各企业对医药营销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在我国,从某种程度上讲,医药市场的竞争就是市场营销的竞争。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作为一个欣欣向荣的产业,更需要有新一代医药营销人才的加入,以取得发展和进步。

二、新医改背景下高校医药营销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明确

医药市场营销是医学和市场营销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在总结市场营销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突出了医药市场营销的特殊性,即医药市场的产品——药品的特殊性。药品具有预防、诊断和治疗人的疾病的功效,正确地选择与使用药品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这种特殊性使企业更希望招聘到既有医药专业知识又有营销技能的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这也决定了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必须贴近医药市场的特点和要求,才能使所培养的学生更好地为医药企业服务。

(二)医药营销专业存在不足

我国医药高校设立医药营销专业起步较晚,多数院校从2006年左右才开始相继设立,培养的医药营销人才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存在专业设立时间短暂、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另外,多数高校的课程设置都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方式强调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教育,共性课程多,培养的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对医药市场营销相关行业知识的了解,毕业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熟悉行业背景,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风险。另外,由于课程设置中实践训练环节太少,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因此,专业知识与医药营销市场的脱节,对于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来说,很难实现其解决实际医药市场问题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

(三)高校学生医药基础知识薄弱

据调查,高校医药营销专业学生的医药专业知识相对薄弱,究其原因,除了医药知识本身复杂、难学以外,学生对医药营销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不了解也是主要原因。很多学生觉得,从事医药营销工作只需要了解一些医药学相关知识就可以了,这种观念是完全错误的。他们没有意识到高校建立该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复合型营销人才。这些年来,医药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都属于营销型人才,在学术上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这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将会是特别大的障碍。

三、新医改背景下高校医药营销人才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明确市场定位,巩固医药基础知识

面对医药市场的激烈竞争,高校在教学上应突出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开设“医药市场营销学”课程。第二,从开学之初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医药学知识的重要性。第三,提高教学上的兴趣度,努力让医药基础知识变得更加有意义且不枯燥。第四,突出实践教学,完善考核制度,从而提高学生对医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医药和营销知识完美结合。

(二)处理教学、学科之间的关系

打通学科专业限制,搭建本科教育培养的平台,为学生打下宽广、厚实的知识基础,不折不扣地推进和完善学分制改革,让学生在选课、选师、选时上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需求。

(三)实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高校应该通过课程的结构调整、教学内容的更新、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高校应加强校外合作建设,比如与企业公司或者药厂合作,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专业性质和未来的就业方向,使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拥有超强的职业服务理念,为将来发展成为医药营销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全新的时代背景和市场环境下,中国医药营销专业学生唯有顺应大势,转变观念,夯实基础知识,才能在未来巨大而深刻的产业调整和营销变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吴海侠.医药营销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建议[J].中国药业,2009(18).

[2]袁胜军,邱重植,曾藓雅.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6).

[3]邹铃,王小合,任建萍,应维华.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思考[J].健康研究,2009(3).

大专医学营养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第3篇

专业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

1帮助学生做好明确、客观的职业生涯规划

我校医学营养专业对刚跨进大学校门的新生进行了专业的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全面了解医学营养专业就业的方向:面向医疗卫生机构(医院营养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保健需求单位(学校、幼儿园、敬老院、母婴护理中心、运动队等),健康服务产业(健康管理中心、健身俱乐部、美容及养生调理中心、餐饮和配膳公司、保健食品生产和营销企业)等领域,从事营养评估和膳食指导、营养咨询和营养宣教、营养检测和营养膳食配制、食品安全等营养技术应用性工作。聘请行业专家做行业分析并直接带领学生到龙头企业实地参观。引导学生对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让他们了解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与职位选择,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掘和培养自己的兴趣,从而确立适宜自己的职业目标,这些都是他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必不可少的内容与步骤。

2专业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到指明灯作用

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势必会涉及学生职业的选择、就业方向的明确,这也就暴露出专业在某些程度上存在的问题,如由于学时、学制的局限,医学课程开设远远不够,达不到用人单位尤其是医院的要求。部分医院为专科毕业生设置了相应岗位,即营养配餐员,但是毕业生不满意该岗位薪酬,认为没有晋升空间,因而不愿意应聘。怎样转变观念,这是学生在做职业生涯规划时必须要明确的。据饶春平[3]的“高职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需求情况调查分析”中显示:医学营养专业毕业生大多数集中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餐饮公司、学校、幼儿园等岗位。我校医学营养专业也同样面临上述问题,因此,为适应市场需要,及时明确定位问题,我校将医学营养专业调整为临床营养指导、公共营养保健、健康服务等方向,从而对高职类医学营养专业学生的就业分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研发现,这一行业对懂护理,能进行营养指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有着不同程度的需求。目前,母婴营养护理中心在全国已经有很多家,据不完全统计,仅北京就已有3000家左右;浙江省母婴营养护理中心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调查显示,仅宁波就有30多家。若一家母婴营养护理中心配备4至6名母婴营养指导师,一年就需要150名左右的专业营养指导师,所以其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但母婴营养护理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使得市场乱象横生,质量良莠不齐。现实生活中,很多母婴营养护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短期培训的“速成月嫂”。月嫂的“技术”都是通过口耳相传或由自己观察总结的,所以其观念普遍陈旧、缺乏科学的营养保健知识。应针对医学营养专业学生拥有一年的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情况,对其公共营养模块开设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如母婴营养护理技术,这些课程的开设可以弥补医学营养专业学生对护理知识的欠缺。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反馈专业建设内涵

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

学生是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主体,也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学生应该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利用资源提升自己,立足实际,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方向,进而付诸于行动,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在校高职学生的一个缺点就是不能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估,因而,要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道德水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评价等方面来对自身进行综合评价,使他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从而对自己的就业方向做出正确的选择,进而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找准与自己主客观条件最匹配的职业定位。要达到“人职匹配”的原则,必须要找到市场与自我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对职业环境的分析和生涯机会的评估,从而对目标行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且分析方向在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偏差应该不大。而在自我方面,用诸如“SWOT分析法”对自己全方位地做出评估,就显得更有针对性,更清楚地反映自身的优劣势,扬长避短,也给具体的职业定位做出更好的指引。

2发挥专业教师的引导作用

大专医学营养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第4篇

想要成为一名营养师,必须通过考试拿到营养师证。随着营养师被炒为“钻石职业”,社会上形形的营养师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高薪就业”、“行业公认”等广告语让人蠢蠢欲动,报名景象更是红红火火,甚至有培训机构直言“交钱保过”。

“不用上课,多交600元保过”

我们在网络上输入“营养师”,便搜索出数十条营养师培训机构的网页广告,而后随机选择了3家培训机构进行咨询。客服人员听说我们有报考营养师的意向后,便马上询问年龄,而没有问及专业或是学历背景。得知我们的疑惑后,对方解释道:“目前来说,年龄是唯一限制人们能不能报考营养师的条件。国家承认的营养师证书共分为四级,考二级和三级的人最多,年满18岁的人能考三级、年满20岁的人能考二级。”我们追问,营养师证是由哪个机构颁发,对方回答“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此后,客服人员一直催促我们早点做决定,尽快报名:“营养师是钻石职业,早点投入,早些回报。”我们表示不确定营养师证到底有何用途,对方直言:“证考下来后,我们可以给你推荐工作,直到你满意为止,大型食品厂、卫生检疫部门、养老院、幼儿园、营养研究院等单位都没问题。要是你形象好、气质佳的话,我们还能推荐你到电视台录养生节目。”我们说自己没有医学背景,但很想去医院营养科工作,问客服人员能否推荐。“没问题!”对方爽快地应允了。当我们表示担心时间紧张、没时间听课时,客服人员说:“不用担心这个!最后一节课来就行,那天老师会画考点,考试很容易过。”如果实在没时间,“不用上课,多交600元保过。”

营养师培训四大乱象

如此营养师培训可以培养出合格的营养师吗?数位业内专家总结出了营养师培训的四大乱象。

报考零门槛 营养师培训机构只关心学员是否达到报考年龄,对专业、学历背景、报考原因等一概不问,零门槛的培训机制,促使各行各业抱着不同目的的人争先报考。对此,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表示,事实上,营养师共分为四级,每级都对参试者的年龄、学历、相关行业经验有严格规定,培训机构为扩大招生,并没有遵守相关规定。

讲师水平参差不齐 从事过营养师培训的吴女士表示,营养师培训机构的讲师专业素质高低不同,可分为3个等级:高级讲师多为大学老师,或是从事营养相关工作的资深人士;中级讲师多为口才较好的食品营养学专业的在读硕士;低级讲师常由刚从该培训机构毕业的学员充当。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规定营养师培训讲师的标准,因而不需从业资格证书,对从业经历也没要求。

管理日渐松散 2007年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曾在中国营养学会举办的培训班上讲过课。她说,当时营养师培训刚刚开始火爆,大多还比较正规,课程共340学时,而现在的培训班一般也就安排100课时左右,甚至有些学员只要交了钱,不上课也照样能去考试并顺利拿到证书。此外,在考试环节,作弊现象也十分严重。

颁证部门混乱 五花八门的营养师培训机构打着地方营养学会甚至国际营养学会的旗号公然宣传,并声称自己的证书“最权威”。对此,中国营养学会秘书长贾健斌表示,在我国只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才是合法颁发职业资格认证的机构,通过了该部组织的“公共营养师”考试并取得证书,才能获得国家的认可。

拿到证书不等于就是专家

面对国内鱼龙混杂的营养师培训市场,王兴国呼吁,培训机构应加强自律,只顾牟利的机构只会砸了整个行业的牌子。培训机构不得通过造假等违法手段帮学员参试,且应制订出详细的考勤制度并严格考察,以保证学员的听课质量。

针对许多老百姓想通过考取营养师证找份好工作的现状,王兴国直言:“必须给持续‘发烧’的营养师考试热泼盆冷水!现在业内都知道这个证书的‘含金量’不高,光靠这个证书找工作不太可能。”王兴国介绍,养老院、幼儿园的保健医生都要求应聘者具有医学或食品科学相关专业背景。

大专医学营养专业就业前景范文第5篇

千金易得 一将难求

《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管理人员占卫生人员总数的4%,平均每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不到一名管理人员,且人数仅以每年1%~2%的速度缓慢增加。从数量上看,业内现有管理人才储备远远不能满足私立医疗机构的快速增长;而在管理人才素质方面,更是与现代化医疗机构所需的市场化运营人才要求相去甚远。

在现有公立医院管理体制下,院长首先必须是专业带头人,否则无法管理医生及护理团队。而国际医疗机构的普遍做法是把医管分开,院长是组织经营的领导者。让善于管理的医疗总监负责医院运营,让最优秀的医生可以专注于为患者治病。相比之下,中国医疗健康服务行业人才瓶颈的根源是,医疗精英未必懂管理,管理精英未必懂医疗。这导致当前满足市场需要的医疗卫生管理人才缺口极大。

此外,新兴的医疗健康服务机构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建立市场化经营的医院管理体系,要求专业水平和顾客服务并重。而中国传统的医疗体制重学术轻管理,且超负荷运营状态下的医疗机构客户服务意识淡薄。既是医学带头人又是优秀管理者的复合型人才寥寥可数。

目前,领先的私立医院领导团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例如,和睦家医院作为中国第一家外资私立医院,以美籍犹太商人李碧菁为核心,管理团队均要求有海外背景,而来自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 400余人的专业医疗团队均具备国际医师或护理专业背景。与此同时,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高端医疗机构,美中宜和妇儿医院的员工主要由本土人才构成,以具有医疗管理专业背景的院长为核心,通过建立庞大的质量管控体系并强化管理团队的执行力和领导力,确保高端客户的服务满意度。

经验能力双管齐下

“以资历论英雄”的选拔方法在当前的市场不再适用。因为同时具备医院管理、服务意识、国际视野和经营效益管理的职业经理人是紧缺人才。求贤若渴的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往往只能对着业内凤毛麟角的优秀管理人才“望梅止渴”。为突破这个瓶颈,选贤任能要尊重能力而不是凭经验资历。

医疗健康服务机构的一把手除需了解医疗健康服务的专业性,还必须具备以下核心能力(见链接):学习能力、结果导向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团队领导力、影响力和沟通能力。

基于能力而非经验的选拔机制,选才的范围可以从医院系统扩展到类似能力的相关领域,尤其是经历过高速发展并培养了成熟管理人才的行业,相关人才的来源渠道有如下5种。

国内二三甲医院的主任或副主任,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大型科室的综合管理经验,但在体系内的职业发展需要等待多年。此时,私立医疗服务机构一把手的机会对其意味着一个新台阶。但与此同时,一些多点执业的主任医师总体收入和私立医院院长职务已经十分接近。要吸引这类人才,更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机制和保持学术上的不断进步,成为核心问题。

国外大型医疗健康服务机构的中层以上管理者,普遍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职业素养,多为医学科班出身,学习能力强。但是,其中华人较少,做事方式偏西化,容易与国内团队出现文化冲突。同时,来华工作意味着举家搬迁,相应的成本也不容忽视。

跨国医药公司或医疗器械公司在中国有不少高级管理人才。他们出身临床,和传统医院体系保持了密切联系,具有较强的业绩导向能力、战略思维和领导能力,了解国际化企业的管理模式,欠缺的则是学术上的领导地位以及对现代化服务机构运营管理的深入了解。对此类人才,需要考虑如何用较明确的职业发展前景和有竞争力的薪酬吸引他们。

领先的服务型企业,如资深的酒店管理者,有很强的客户服务意识和高效的运营水准,有较强的领导力和执行力。但需要评估考察其转行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以及和高水准专业人士的协作能力。

一些国际领先的学术机构中那些专注于医疗行业及养老产业研究的中国学者,拥有开阔的视野、战略眼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是其领导力和执行力需进一步考察。

这几个领域的人才有类似的职业能力,但在具体经验特长上各具千秋,职业发展驱动因素也各不相同。如何权衡这些优势劣势,需要企业通盘考虑,有的放矢。

选育人才至关重要

投资人和企业领导者不但要从外部渠道甄选合适的人才组建高管团队,还要对内加强管理人员的梯队建设。与招聘同样重要的是如何给有能力、有意愿、有激情的人才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以学习、发展,从而留住这些高潜质人才。

人才培养计划在国际医疗服务集团的成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中国医疗控股有限公司(CHC)是2008年由美国大型私立医疗集团――美国医院集团HCA(Hospital Corporation of America)的创始人、大股东Dr. Thomas Frist, JR.及其家族成员在香港成立的离岸投资公司。依托HCA的强大资源,CHC着力培养核心人才,设计了从半年到两年时间长短不等的“轮岗计划”,把医护人员和运营管理人员送去HCA进行职业培训。

中国大陆也有一些有前瞻性的机构开始大力培养内部管理人才。如泰康之家将其养老社区运营的核心管理人员分批送往美国、加拿大等成熟市场的合作伙伴,进行学习和培训,培养和强化整个团队的国际视野和专业水平。

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办健康管理专业的MBA以及医院管理在职硕士研修。如华润大学为下属医院院长开设管理类课程。

但是,医院的服务质量、运营管理和决策机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善的。一个MBA或MHA学位项目教得再好,也要通过医疗健康服务机构的核心管理团队,在日常工作中带领全体医护人员把细节落到实处。

优秀管理人才流向医疗健康服务行业,有助于解决行业快速发展的人才瓶颈,培养亟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当市场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医疗健康管理机构成为管理人才富矿时,不拘一格引智用人的机制会让优秀的管理人才回流至公立医院,促使整个行业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实现人才共享。正如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其他行业所经历过的,人才流动是保持行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链接

优秀管理人才的核心能力

学习能力 以开放的心态了解业内外成功模式,并有选择地加以采用;能够高效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将其用于企业变革与创新,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要。

结果导向能力 能够在不确定性中明确目标,具备实现目标快速行动的执行力;勤勉与创新并重,确保团队完成预设目标,并追求不断的改进和提高。

战略思维能力 思想开放,有全局、短期、中期、长期战略眼光,善于处理复杂问题,不局限于复杂具体事物,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