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黄河之水天上来课文

黄河之水天上来课文

黄河之水天上来课文

黄河之水天上来课文范文第1篇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课《黄河,母亲河》。

二、教学活动场地

计算机网络教室,且接入Internet。

三、信息技术

网络教室控制软件、服务器、课件。

四、课堂实录

师:(情境导入)黄河,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今天,让我们进行一次黄河文化巡礼,去捡拾那些沉淀文明印记的语言文化珍宝,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

师:我们这次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看我黄河”、“诵我黄河”、“救我黄河”,我们以竞赛的形式展开,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和创新题三种题型。每一竖行的同学自然为一小组。总得分最高的一组同学获胜,并将获得精美奖品。

第一轮比赛是必答题,每小题10分,同学们将会在自己的电脑上收到相关问题,各小组同学进行分工合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互连网搜索工具收集到最有用的材料。限时3分钟。请进入第一环节“看我黄河”。看看同学们对黄河了解多少。

教师用网络教室控制软件下发文件,并用课件展示以下问题:①黄河起源于哪里?流入什么海域?②黄河全长多少公里?黄河中游流经什么高原?③黄河上有一个著名的瀑布,请说出它的名称。黄河下游由于河沙淤积,河床抬高又被叫做什么河?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知道在黄河流域建都的王朝有哪些吗?它们的都城分别在哪儿?请举出其中一个。

学生快速在互联网中分工合作查找资料。

同时,教师发挥网络的监控功能实行监控,及时掌握学生搜索情况,并利用网络的辅导功能,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主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

师:时间到!(教师运用屏幕广播控制学生电脑,中断学生搜索资料,展示课件。)

第一组同学请看题:黄河起源于哪里?流入什么海域?

生:黄河起源于青藏高原,流入渤海。

师:正确,第一小组同学加上10分。(第一小组的同学欢呼鼓掌。)

师:第二组同学请看题:黄河全长多少公里?黄河的中游流经什么高原?

生:全长5464公里,黄土高原。

师:非常准确,第二小组同学也可以加上10分。

师:第三组同学请看题:黄河上有一个著名的瀑布,请说出它的名称。1997年柯受良在这里用跑车飞跃黄河。

生:壶口瀑布。

师:好,第三小组同学加上10分。

师:第四组同学请看题:黄河下游由于河沙淤积,河床抬高,又被叫做什么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知道在黄河流域建都的王朝有哪些?它们的都城分别在哪儿吗?请举出其中的一个。

生:又叫悬河。夏朝都城在阳城。

生:我再来补充。还有商(亳,后至殷)、周(镐京)、秦(咸阳)、西汉(长安)、东汉(洛阳)、魏晋(洛阳)、隋(长安)、唐(长安)、宋(东京)。

师:第四组的同学回答得非常完整,我们给他们加上10分。(第四小组的同学击掌庆祝。)

小组分工探究,对材料加以整合、提炼后提供给大家,使小组成员精攻一点又了解全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增强了协作意识。

师: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在这里发源,所以我们又把黄河称为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歌唱黄河,就是歌唱我们的祖国。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诵我黄河”,第二轮每题20分,答错或提前犯规抢答者将会扣去20分。5分钟时间网上搜索,小组同学应该吸取上一轮比赛的经验,更好地进行分工合作。

教师利用网络教室控制软件下发文件,继续利用网络的监控功能实行监控,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进程。展示课件内容如下:①请说出一个关于黄河的谚语或成语,并解释。②请说出与黄河有关的古诗有哪些?③《黄河颂》是谁写的词,谁谱的曲?请朗诵其中几句你最喜欢的句子,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师:时间到!(教师运用屏幕广播控制学生电脑,中断学生搜索资料,展示课件。)

第一题:请说出一个关于黄河的谚语或成语,并解释。开始抢答!(学生通过学生机中的电子举手功能来抢答。)

师:第二组的张琳同学请回答。

生:跳进黄河洗不清。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因为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师:大家记住了吗?第二组加上20分。还有吗?继续抢答。

师:第四组的刘新请回答。

生:说尽黄河只为水。意思是比喻说了多少话,只有一个目的。

师:完全正确,第四组加上20分。

师:下一题,请你说出与黄河有关的古诗有哪些?需要说出诗的题目和作者。开始抢答!

师:第二组的李力鑫这次最快,请作答。

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九曲今归汉,塞外纵横战血流。(薛逢 《杂曲歌辞·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师:第二组的同学找了这么多呀,不错!其余组的同学还有吗?

师:第一组的刘美你来答。

生: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王昌龄《横吹曲辞·出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师:同学们太有才了,找了这么多。

师:《黄河颂》是谁写的词,谁谱的曲?请你朗诵其中几句你最喜欢的句子,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生: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师:你能深情朗诵其中几句你最喜欢的吗?

生:(声情并茂)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生:老师,我还可以读得更好些。(学生都跃跃欲试)

师:非常自信的一位同学,好,你来读两句。

生:(饱含深情地)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掌声雷动)

师:两位同学的朗读感染了我们,让我们满怀深情地齐读课文《黄河颂》,以此来表达我们对母亲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饱含深情地齐读,整个课堂被强烈的爱国氛围所包围。)

师: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古代的黄河也曾经像屏幕上大家所看到的一样拥有绿树青山,古代的黄河也曾像这样微波荡漾。但是我们现在的黄河又是怎样了呢?下面让我们加入到“救我黄河”行动中去吧!

师:同学们在互联网中收集黄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你所收集到的问题,说说治理黄河的合理办法,要求表达准确,简洁全面。本题30分,限时5分钟。

(学生在互联网中查找相关资料。)

师:时间到!开始抢答!第四组的邓新艺你来展示。

(教师通过屏幕转播的方式展示学生收集的成果,全班同学都能看到指定学生的电脑屏幕。)

生:(配以相关图片)由于暴雨集中,植被稀疏,土壤抗蚀性差,使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河成为驰名世界的多泥沙河流。黄河年倾泻16亿吨的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 16亿吨泥土,绝不仅仅是把一条河染成触目惊心的黄色。它随水而下,淤塞了湖泊,冲决了丘陵,抬高了河床,涤荡了平原。我认为应该在黄土高原多种树,缓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师:图文并茂,加上精彩的解说,理所当然应该得30分。继续抢答!下面第二组的陈鑫让我们看看你找的资料。

生:(配以相关视频)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及危害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80年代多了1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上游的绝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长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了“排污河”。郑州本来因水而兴,它依傍黄河,还有贾鲁河、熊耳河、金水河从城中流过。但随着工农业的巨大发展,污染日趋加重,引水渠道纵横交错,三条曾经流淌不尽的河流先后枯竭。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节约用水,对黄河周围污染源进行有效的治理。

师:触目惊心的视频让我们看到黄河已经伤痕累累了,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为保护母亲河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吧!限时5分钟。(学生打开桌面的Word文档录入)

师:时间到!第二组的刘海波第一个抢到。

(教师通过屏幕转播的方式展示学生收集的成果,全班同学都能看到指定学生的电脑屏幕。)

生:行动起来吧,不要让我们的母亲肝肠寸断!

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感情真挚,第二组可以加上30分。下面,第一组的江涛你来。

生:不要让黄河的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

师:多么触目惊心的语言。第四组也加上30分。

生:保护黄河,就是保护我们的母亲!

师:直接表达了我们的心声。第一组加上30分。

师:(小结)我们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一定能重新焕发昔日光彩!其余同学把你们写的广告词附上各自今天这堂课的收获通过学生机的发送作业功能发给老师。

师:课堂上我们来做一个即时检测 :(判断题)①黄河起源于青藏高原,流入黄海。②黄河全长5464公里,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③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④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自王维的《使至塞上》。

学生通过即时检测在电脑上完成作业。成绩即时反馈,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还为个别辅导和改进教学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教师宣布优胜小组,发放精美小奖品。

五、课评、反思

1.教师施教方式由单纯传授型转变为主导型、指导型

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见,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为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强调教师为主体,施教方式主要为传授型。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主导者,施教方式主要为引导型、指导型。新课标指引下,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巨大转变,信息技术网络为教师角色转变提供了可能。

本节课中,教师作用的发挥和角色的体现,不是教师讲了多少、讲得有多精彩,而是体现在课前教师对学生合作方法的指导及对教学内容、环节以及教学课件的精心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精心思考,体现在课中教师对学生遇到疑难时的参与、激励和主导及对课堂节奏的细致把握,体现在课后对学生后续学习的激励和指导。

2.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参与

传统教学比较忽略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比较忽略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学习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新课标特别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信息技术网络提供了开放的Internet,虚拟学习社区为此提供了技术保障。

本节课中,所提问题的答案由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学习,而每一个小问题的解决都是由学生自己动手搜索相关资源、组织语言进行回答,对一些比较开放的题目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探究。这样,整堂课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可以说,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网络优势较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

3.计算机网络教室应注重学科、课程的选择

计算机网络教室固然有其不可替代的强大优势,但是,是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应用?是不是所有学科的所有内容都适合应用?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无论它的技术是多么先进和前卫。这就涉及计算机网络教室应用与学科特点及内容特点相结合的问题。学生通过其他手段也能轻松而方便地解决问题,完全不必借助计算机网络教室,比如语文学科的生字词的注音和解释问题,就可借助传统的查字典、词典的方式来解决。

计算机网络教室的主要优势:一是网络教室接入了互联网,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能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二是网络教室安装的网络教室控制软件提供了交流协作的平台,能让学生利用网络交流工具进行讨论交流和共享成果,能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三是能强有力地支持学生开展一些较有深度问题的探究学习。

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注意选择那些需要学生合作交流或深入探究的内容。计算机网络教室应该与其它教学手段结合使用,使之都与学科特点和课程特点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

黄河之水天上来课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身临其境;设计导语;利用问题;借助课件;凭借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121

创设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情感、放飞心灵。那么,创设怎样的情境才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呢?

一、设计导语使学生身临其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语,上课开始时就将学生引入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水》一课时,笔者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看到这个‘水’字,你会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阅历争先恐后地说:“山谷里淙淙流淌的小溪。“我们洗手时哗哗流出的自来水。”、“骄阳下,我张大嘴巴喝下的清凉的矿泉水。”、“从天而降的滂沱大雨。”、“平静的湖面,清冽的甘泉。”……然后,笔者深情地介绍道:‘这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小山村,一处小小的泉眼维系着全村人的生活,只有在难得的雨天大家才能够痛快地洗一回澡。而在炎炎暑天,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更加珍贵了,那小小的一勺水也是孩子们解除骄阳下的干燥和炎热的法宝。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严重缺水的小山村,去体会那里孩子的幸福与快乐。”

二、利用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说充满疑问的问题情境。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学生积极探求新奇事物的动力之一,对于激发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学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生命的林子》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情境:“同学们,在佛教盛行、寺院林立、僧侣如云的唐代,名满天下的法门寺是许多僧侣心驰神往的地方。然而,身居法门寺的玄奘却决意辞别师傅,离开法门寺。可是,后来他又决意留下来。此时此刻,假如玄奘就站在你的面前,你想问他什么?”学生纷纷发问:‘你为什么要走,又为什么要留下来呢?”“是谁让你改变主意的?”这时笔者又问:‘看来,同学们都很关注玄奘走与留的问题,这的确是很有意思的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次走进《生命的林子》,细细品味课文的语言。”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热烈,达到了极佳的教学效果。

三、借助课件使学生身临其境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能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直观地作用于学生的眼耳手鼻等器官,直接冲击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产生亲临现场的感觉,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愿望。

在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时,笔者深情地介绍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养育了中华儿女,哺育了中华民族。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墨客都曾赞颂过黄河。请看唐代大诗人李白、王之涣是怎么赞美黄河的!(多媒体投映出诗句,同时响起激昂的音乐)让我们跟诗人一起赞颂黄河:(学生大声诵读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大屏幕映出汹涌的黄河,并配以昂扬的歌声)“让我们一起来歌颂我们的母亲河――黄河!”“这就是万马奔腾的黄河!这就是一泻千里的黄河!你看到这黄就是万马奔腾的黄河!这就是一泻千里的黄河!你看到这黄河,听到这歌声,心情怎样?想对黄河说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慨:“黄河真伟大!”‘黄河气势磅礴,非常壮观!”

“看到这里,我的心潮也像黄河那样汹涌澎湃!”……这时,笔者适时地引导学生:“这就是母亲河啊!看了就会令人心潮澎湃。打开书,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用心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四、凭借想象使学生身临其境

黄河之水天上来课文范文第3篇

一、 创设导言情境

导入是新授课的起步环节,具有酝酿情绪,激发兴趣,点明主题,引导思路的作用。地理教师应注重新授课导言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境教学法,巧妙地选择与地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状态。如讲“热力环流”知识,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营造氛围,上课伊始用三国故事导入:话说《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把司马懿困在葫芦峪中用火攻,眼看火烧到紧要关头,天突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的命。诸葛亮叹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那么为什么天会在这紧要关头下起雨来呢?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错算了什么导致了失败?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热力环流知识的学习能自己领悟到其中的缘由。由这个有趣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疑问,引发思考,从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导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

二、创设多样的课堂问题情境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运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创造性地设计问题情境,不仅可以营造民主化课堂,还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1、 假设式问题情境

讲“地球自转、公转运动”一节时,讲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公转给地球上带来很多自然现象后,我随即运用假设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假如黄赤交角扩大或缩小,地球上的四季、五带,昼夜长短各有什么变化?假设地球公转与自转反向,会给地球带来那些变化?”先置疑后指导学生读书,鼓励奇思妙想。

2、 反问式问题情境

讲“水循环和水平衡”一节时,我又反问学生,李白有诗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真的不回来了吗?类似例子还有讲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时反问“立竿一定见影吗?”讲陆地水体关系后反问“井水一定不犯河水吗?”

3、 拟人化式问题情境

拟人手法的使用,把地理事物人格化,再加上幽默的语言,可以创设一种特殊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达到“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效果,使学生在嬉笑中铭记一个严肃的地理问题。例如,讲长江、黄河两河水文特征是,我把长江、黄河人格化,创设两条河流对话情境:“长江、长江,我是黄河请回话。黄河,黄河,也是黄河。”学生听后大笑,抓住时机设问“为什么长江说它也是黄河?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危害?”学生笑声落下,陷入思考。类似的例子还有讲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时运用“秦岭南北柑橘与苹果的对话”。这些例子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借相关学科知识设计问题情境

巧借相关学科知识设计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地理原理去解释,不仅发散学生思维,增强跨学科综合能力。例如,讲“洋流”一节时我巧借历史学科讲过的“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航海路线”、“欧洲奴隶贸易的三角航海路线”来帮助学生熟悉世界复杂的洋流分布。巧借名词佳句“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揭示自然界中物质循环原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揭示自然带的垂直分布规律。用数学原理、方法、图形来解释北极星的仰角和地理纬度的关系。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喀斯特地貌的成因,解释我国西南地区,尤其是云贵地区交通落后,修路难的问题。这些问题情境的设计讲究的是适量适度,问题情境源于其它学科,但不拘泥于其他学科,回归地理知识,可以起到借“它山之石,为我攻玉”的效果。

5、用多媒体创设视听情境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情境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刺激,学生会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利用多媒体辅助创设声、像兼备,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给学生以视觉、听觉新奇感,还可把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化隐性为显性,有效降低思维坡度,化解重点和难点。例如,在讲“世界降水类型”即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台风雨的成因和过程时,通过播放声音、动画一体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边看、边听解说,在轻松愉快中记住了四种降水的成因、区别、分布。

三、 创设反馈练习情境

黄河之水天上来课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理教学;古诗词;内容分析

一、巧用诗词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的艺术并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有时候一句优美的古诗就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如在讲授《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时就引用了李白《将进酒》里著名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学生顿时兴致盎然,教师发问,诗句里的“天上”指的是哪里,为什么说来自天上?“奔流到海”又指什么?请大家对照黄河水系图寻找答案。就这样学生很快进入对黄河的探讨研究中去。

二、善用诗词内容分析所学知识,帮助理解记忆

中国诗词里面有许多都跟地理知识有关,如果能在教学中适时地引用,对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是非常有用的。如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因海拔的升高而导致气温的降低,再如李白的诗句有“欲渡黄河冰塞川”反映了我国河流因冬季南北温差大,北方河流会有结冰现象,此时可联想到长江,再结合黄河与长江共同流经青藏高原,后分开流淌在秦岭两侧,总结成新诗“一样俱从天上来,山南山北各不同。黄河已是冰塞川,长江依旧向东流。”枯燥的地理知识一下子活了起来,学生在轻松又高雅的气氛中即领略到我国复杂的地形气候特征,又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利用古诗句描述的地理现象判断地理成因、规律,深化知识

黄河之水天上来课文范文第5篇

2011年版新课标指出:要“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因此 “自然风光”类主题材料已成为了各地中考的热点之一,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真题再现】

壶口的黄河

文/肖 铁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壶口,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壮志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恣睢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维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选自《散文选刊》1997年第12期,有改动)

【注】①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第①段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描写了壶口黄河的景色,语言特点是什么?试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这才是中国的河”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山东省泰州市中考题)

【名师解读】

答题策略:

第1题考查同学们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体会本文的重点是写黄河的水,那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与写黄河的水有怎样的联系呢?显然是起到衬托的作用。

第2题考查同学们赏析语言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找到第④段中描写壶口黄河的景色的句子,然后分析这些句子在句式、修辞及词语的运用方面的特点及产生的表达效果,最后分条进行具体赏析。

第3题考查赏析文章写作顺序的能力。解答时,首先逐句阅读第⑦段的文字,判断其所描写的位置,然后判断其位置的变化,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品味这种顺序的好处,需要体会其产生的表达效果。

第4题考查同学们对句子和主旨的理解能力。要理解“这才是中国的河”的含义,就要结合文章的主旨,将黄河水中所包含的中国元素和中国品质融合起来。

错因探究:

上述真题中第1、3、4题失分较多。

第1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有:没有说出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水的作用是衬托;没有说出中国水的颜色跟黄河水的关系。

第3题失分的原因主要有:没有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顺序;没有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其写作顺序;没有写出由现实到历史的顺序;没有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体会作者安排顺序的目的。

第4题失分主要原因有:没有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谈;没有抓住“中国的”来理解。

【读写联通】

如何提升文章深度,使文章生动优美呢?本文有两点可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