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园林绿化病虫害的防治方案

园林绿化病虫害的防治方案

园林绿化病虫害的防治方案

园林绿化病虫害的防治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

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不断繁荣的同时,城市园林工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生态与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在城市中利用绿色园林美化环境势在必行。通过加强对园林环境的保护,减少病虫害等对园林的影响,科学开展综合防治工作,保障园林植被能够正常生长,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

1城市园林植物特征

1.1城市园林植物种类多

一个成功的城市园林可以作为当地的名片,绿色发展铺就一个城市最美的底色。它能够通过合理搭配植物与建筑来展现城市风貌。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可以使城市形象、生态建设、人居环境等方面得到明显改善。开展绿化工作,提高植被的存活率更有助于保障城市与园林的美观度。随着城市绿化建设不断发展,用多样化的植物、景观来进行搭配和叠加,既能提升园林美观度,也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绿化质量,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宜居的绿化环境,增强园林的实用性。引进外来植物,优化当地植被系统发展,同时开发本土植物,形成复杂结构的植物体系[1]。通过多种类植物合理配置,可以彰显城市文化,打造多形态观赏效果。

1.2城市园林植物与人联系密切

城市园林绿化目的在于保障生态环境,提升人们周边环境质量。城市园林植物在为人们提供良好宜居环境的同时,还能有效吸附有害物质,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城市人口相对密集,工作生活压力较大,必要的放松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来说必不可少,城市园林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环境优美、便捷的绿色空间来进行休闲和陶冶情操。园林的优美与否,也直接影响着当地的市容水平。

1.3城市园林植物易发生病虫害问题

在城市园林建设及维护过程中,保障植物的成活率是重点。但是环境与病虫害,都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外来物种也会对原本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且在城市园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在种类与数量方面都缺乏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土壤缺乏营养,植物生存环境也受到威胁。诸多影响因素结合一起,都导致城市园林植物易发生病虫害问题。

2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2.1有害生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为了提升园林观赏度,在园林建设过程中,会从多种渠道引进外来植物,根据植物样貌和大小对其进行混合种植。外来物种增加,导致现有植物生存环境被占据,生长受到影响。同时外来植物也会带来的病虫害问题,很大程度上危害了本土植物,植物结构种类越复杂,这种现象越严重。近些年来,随着园林风格不断与城市发展风貌相结合,园林方案设计更注重物种多样化,植物种类增多的同时带来的病虫害种类也在不断增加。这种情况在全国各个城市园林中都有所体现,面对外来害虫侵扰,导致有害生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对植物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2.2生态脆弱,抵抗病虫害能力有限

在园林生态系统中,人类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当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超出一定范围,园林生态系统就会相对脆弱。当克制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出现时,园林植被难以抵抗,造成大量物种入侵,对园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暴发大规模病虫害现象。同时因为城市污染问题,使得虫害的天敌数量不断减少,难以采用天敌控制病虫害发生,生物防治手段具有局限性[2]。

2.3植物抗病性差,易受害虫侵袭

由于城市化推进,导致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工业化生产的废物、废气也对城市园林中的植物生存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土壤与地下水持续性的污染、植物营养元素单一性等各方面原因导致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较弱,非常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

2.4化学防治效果有限

针对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问题,目前主要使用的防治手段是通过选择化学药剂喷洒,消除病虫害。虽然化学防治手段见效较快,但经常喷洒农药会导致植物产生抗药性,难以压制虫害后期对植物的侵蚀,使用效果将不断下降,并且农药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还会误伤虫害的天敌,由此可见,化学防治效果有限。

3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症结所在

3.1植物种植规划缺乏合理性

城市绿化工作准备过程中,会涉及园林整体植物种植规划设计,对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科学设计,确保层次符合审美要求。当前看来,部分园林由于种植的植物品种单一,导致病虫害发生后,形成大规模的蔓延状态,严重影响植物生长。相关设计人员须坚持合理性设计原则,对园林进行科学设计,从而保障在遵循经济性原则的同时,科学选择植物进行策划。尽可能选择存活率高、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从而提升植物整体的存活率。

3.2外来植物品种引进频繁

为了扩展城市绿化面积,为人们提供绿色宜居的生存环境,部分园林工程在实际施工期间,会选择引进大量的外来物种,用来增添园林中的植被数量和绿化面积。但在实际引进过程中,管理人员缺乏对植物消毒的认知,内检环节处理不够认真,导致病虫害存在的可能性提升。同时,植物检疫管理部门中的作业人员,在实际作业执行过程中,因缺乏专业技术,导致外来植物得不到合理检验,造成外来病虫害在当地园林中蔓延,对城市绿化工程造成极大的影响。

3.3大量使用化学防治手段

在当前城市园林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期间,化学手段有着较好的防治效果,所以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连续的使用化学防治手段,也导致生态环境二次破坏。并且病虫害长期接受相同的化学防治手段,产生了耐药性,使得防治难度提升。针对化学防治手段,应根据病虫害类型进行科学分析,合理选择化学药物,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3]。

4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在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前,需分析不同病虫害发生原因及规律,找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关键点,从而找到科学可行的方法,保证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减少病虫害发生次数和影响范围,维护城市生态环境。

4.1注重城市园林植物培育

城市园林绿化的目的,在于保障大众生活质量,为其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为了满足大众需求,在保证园林植物的观赏性同时需兼顾其生长条件。为了保障城市绿化系统的完整性,提升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手段,需要相关部门规范对城市园林植物种植期间的培育和养护。确保园林植物管理人员能够因地制宜地选择土壤和植物品种,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培育。在选择种植植物时,确保本土植物的数量,这将有效的提升植物存活率和减少病虫害对植物的侵蚀。科学的苗圃培育,是一种对病虫害超前预防,对后期园林植物生长的意义重大。此外,还应加强园林植物种植后的养护管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做好植物养护,有助于提升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例如,做好浇水施肥等工作、根据季节为植物进行修剪,将病枝、枯枝剪除,从而避免留下病根对植物造成不良影响。冬季植物周围的土壤,可能存在病菌,为了防止病菌越冬繁殖,应对植物周围的土壤进行翻动,疏松植物根部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还应使用涂白剂,对树干进行处理。涂白剂中含有生石灰和食盐,能够杀死树干基部越冬的病虫害,起到良好的灭杀效果。

4.2加强植物检疫

在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中,病虫害预防应放在工作首位。病虫害防治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加强植物检疫工作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绿化工程不断发展,绿化苗木运输更加频繁。运输过程检疫不当,也会导致病虫害随着苗木迁移。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标准,对植物进行检疫,特别是在引入进口植物品种时,需要严格进行检查。认真地对植物的货运单和检疫单据等文件进行检查,确保引入的苗木上没有病虫害,这是阻断新型病虫害传播的一个有效途径。不断加强对检疫部门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训,确保检疫效果符合标准。并针对检疫过程中发现的病虫害,进行及时处理。防止新型病虫害渗入到当地生态系统中,从根源解决病虫害传播现象,保障园林植物健康生长。另外,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还应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防治机制及健全的城市园林植物防治措施,积极引进先进防治技术,针对不同病虫害制定科学的解决方案。同时,还应结合病虫害特征,科学选择防治时机。可以选择生物防治措施,合理利用虫害的天敌,培养虫害的天敌种群,有效起到防治的效果。并在原有的防治工作基础上,设立防治责任机制,定期为员工开展新型防治措施教育培训,确保园林管理部门能够实现精细化管理,从而提升防治人员对病虫害处理的力度,保障植物安全[4]。

4.3优化植物配植

城市园林生态建设,应以本地的植物为主、引进植物为辅。结合城市文化背景,建立一个可以自我发展、调节的园林生态系统。根据本地植物特性,科学挑选植物,同时注重植物多样性,形成复合层次的人工植物群落。园林植物合理配植,应从最开始的方案设计环节入手,充分考虑景观效果的同时,能够保证符合生态学原理,优选树种,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保障园林中的植物能够健康生长,形成不利于病虫害侵蚀的良好生态环境。

4.4合理使用农药

在当前城市园林植物管理过程中,针对病虫害防治工作,化学防治手段应用的频率最高,因此,防治部门应规范化学防治措施,加强管理人员的环境及安全意识,深刻认识到化学防治手段对环境的影响,正确使用化学药剂,对化学药品毒性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保证化学药剂使用安全。注重药品多样性,不得长期使用相同的药品,以避免植物产生抗药性。创新药品施用方法,对设备升级,杜绝药剂喷洒过程中流失过多。提升药品的应用效率,从而最大限度保障生态环境质量,合理使用农药能够合理保障植物安全,减少病虫害的侵蚀。同时需要控制好使用的药剂剂量,结合病虫害规律使用,从而在有效时间内对病虫害进行处理。其中,化学防治指的是利用化学手段对病虫害治理,从而保障园林植被安全,提升绿化效率。保证化学药剂使用方法科学,能够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尽管化学防治措施受到季节限制,使用效果会不尽相同,但是在防治方面相对便捷,基于原先的农药使用技术进行改进,提升药剂的使用效果。在植物病虫害发生后,选择退菌特以及百菌清等粉剂药物,和水进行科学混合后喷洒防治。可以选择对植物生存环境进行处理,比如通过将药剂与土壤混合,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也可以将含有一定浓度的药剂灌入植物根部,起到防治病虫害的效果,有效防治地下害虫。也可使用药剂浸泡种苗,减少传染病传播。或者使用药剂涂抹于植物表面,需要注意的是,涂抹的部位应有利于植物吸收。还可以根据植物出现的虫洞,注射配制好的药剂,并封死端口,确保害虫被有效处理,降低虫害对植物的影响[5]。园林植物是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存在能够有效调节园林中的环境,它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维护园林中碳氧的平衡性。园林绿化是保证城市园林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针对植物病虫害防治手段,应充分从生态平衡角度入手,确保在安全环保、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并做好基础养护工作,积极开展各种提前预防手段,科学使用化学药物,保证植物健康成长。采用适合城市特点的方法,合理使用农药,减少病虫害带来的影响。并在园林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加强管理,提高综合防治手段,从而减少病虫害进一步对植物造成影响,提高防治措施的科学性。

5结语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园林建设工作更加复杂化。园林中的病虫害防治难度升级,对园林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植物种群提出不同的防治方法和手段,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全面保障园林植被安全。通过安全养护、加强管理等方式,提升园林绿化系统的绿化能力,提高园林使用价值,助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明.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研究[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9):95-96.

[2]刘慧敏.浅析北京市一般城市公园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现代农业,2021(3):80-82.

[3]田正民.城市园林花卉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19,37(4):132-133.

[4]颜东昇.扬州市园林害虫调查及蚧壳虫的防治研究与应用[D].扬州:扬州大学,2018.

园林绿化病虫害的防治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园林植物保护 现状 对策

前言

1. 园林植物保护的必要性

园林植物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树冠的截流、地被植物的截流以及死地被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渗透作用,减少或减缓了地表径流量和流速。还有防风固沙的作用,树林的迎风面和背风面均可降低风速,以背风面降低的效果最为显著。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植物以其美化、绿化、净化环境等功能受到人们的重视,园林植物在园林中具有遮阳、降热、防尘、净化空气等功能,而园林植物常因病虫害、日灼、冻害等损伤致使园林无法发挥其功能,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保护,不仅会丧失园林植物应有的功能,还会给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应深入调查园林植物保护现状,并根据具体问题制定相应的策略,确保园林植物充分发挥其功能。

2. 园林植物保护现状

领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宣传力度。领导对园林植物保护重视程度不足,是导致园林植物保护工作存在问题的关键因素。一旦领导没有对园林植物保护给与足够的重视,就会出现植保资金不足、设备陈旧等问题。此外,对植物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大,广大市民没有主人翁意识,无法形成社会来共同解决园林植物的保护问题。缺乏统一管理,我国的园林绿化管养工作大部分都采用全承包管理形式。各承包公司独立进行绿地的维护管养工作,造成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无法在防治方法、防治适期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从而影响园林植物保护的整体效果。缺乏相应的检疫机构,我国园林系统普遍缺乏相应的检疫机构,植物检疫意识淡薄。一些园林绿化公司在苗木调运过程中,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造成苗木在运输过程中进行了病虫害的传播。树种栽植缺乏合理性,园林设计中对树种的选择缺乏充足的考虑,树种选择时忽略了适应性,树木出现了缓慢的生长,非常容易产生病虫害。同时,一些园林设计为了能够节约绿化需要的资金,对于植物的挑选缺乏多样性,仅选择了单一的树种,病虫害一旦侵犯,园林中的植物很有可能全部被快速波及。园林设计施工缺乏规范性,因为在园林设计施工中缺乏严格的计划方案,所以在起挖苗木过程中破坏了植物的根系,栽植树种时操作不标准,栽植之前对土壤缺乏科学处理,无法施入充足的肥料,造成栽植后的树种生长非常缓慢,不能达到生长的正常需求,为病虫害的侵入创造了条件。绿色植物保护缺乏标准化,园林中植保工作人员对环保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在养护工作中使用了大量农药,造成了人力资源的耗损。选择不恰当的农药,高毒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仅消灭了害虫还有它的天敌,同时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园林植保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是我国园林植物保护工作的一大关键性问题。在日常管养中,不知道如何通过养护、栽培等方法进行植物病虫害的防止,同时也未对病虫害的发生时间和规律进行记录、分析,而只是在看到病虫害时盲目的进行用药。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违背了进行环境绿化的初衷。此外,园林植保工作人员大都是聘用的临时工,流动性大,造成了管理和培训的困难。因此,许多植保人员仅仅是凭借个人经验进行植保工作,造成了园林植保工作成效较低。

3. 加强园林植物保护的对策

强化政府职能,改变“重载轻管”的落后观念。对于园林植物保护工作,政府应加大管养投资力度,彻底贯彻专项专管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归属,同时还要加强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统一防治适期、防治方法、外来物种管理、检疫标准等内容,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治保护机制和突发应急机制,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扩散,降低经济损失。此外,应定期组织植保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病虫害检测信息和防治方法。改进更新基础设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提高病虫害的防治能力,就必须提高植保机械的装备水平,更新施药机械,提高农药的使用率,有效降低残留污染。园林植保单位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防治对象选择合理的施药方案,并大力推广静电喷雾、农药回收等先进技术,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从整体着眼,合理配置植物。园林设计时,设计人员应从整体着眼,从尊重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出发,进行植物原生态群落的模拟实验,合理配置花、乔、灌、草,避免转主寄生植物近地设计,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在树种的选择上应以植被区系分布为主,以乡土树种为重点,选择抗性强、养护管理方便、适应城市环境的树种。必须根据生态体系多样化的物种基因以及共生共存的生态原则,对自然环境实施科学模拟,并使其成为复合层次的植物群落。现代园林的设计基础是植物群落,绿色的重要主体就是景观植物,因此对于各种植物需要有机的组合在一起。贯彻实施适地适种,既能获得最好的绿化效果、提升抵抗性能、有效地抵抗侵蚀的病虫害,同时节约了资金,自然群落的模拟结构每一个植物的群落应当具有相对应的规模与面积,并且这样的群落结构通过一定的种类层次表现,对树种群落水平与垂直结构实施有效规范,确保了群落稳定的生长培育,当群落与四周环境发生相对稳定的作用时才会产生群落顶级状态。群落形成的组合并不是将灌、乔、地被等简单的排列在一起,而是从原有稳定的自然城市中的植物群落去找寻生长组合,森林生态环境是其中植物长时间选择的最终结果。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实施标准化,绿化工作效果怎样与园林中植物的成活概率产生直接的关联,同时也影响到了今后的养护工作的质量。园林绿化施工规划设计应当尽量利用目前拥有的自然地形生态,规划施工设计过程中应当对特殊物种、地形以及生态特定群落进行有效的保护,禁止出现病虫害,促使园林植物的绿化施工能够科学合理,力争达到因地制宜的目标。对植物实施科学养护。对于园林中的植物加强管理养护,提升植物生长质量,尽量减少发生病虫害现象,其中包含了对施肥工作增加管理力度,科学合理的实施植物修剪,并且增强防护病虫害的措施。关键做到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对于园林植物的保护,应始终以“以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相关检疫法规为防治保障,不断提高园林植保水平。改进栽培技术,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处理好温度、湿度、水、肥等关系,通过认真的养护,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采用物理因素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如诱杀法、捕杀法、温度处理以及超声波等的应用;加强生物防治方法的研究,认真研究当地园林病虫害及其天敌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并逐渐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该方法不但科学有效,也不污染环境,应进行大力推广;采取适当的化学防治,当园林植物大面积发生病虫害时,化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治理方法。我们应积极研发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和科学的施药方式,逐步解决化学防治的局限性。

结束语

园林绿化病虫害的防治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7-0334-01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是园林技术、园林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内容主要涉及园林植物保护基础理论(昆虫基础知识、植物病害基础知识)和园林植物保护应用技术(园林植物病害防治技术、园林植物虫害防治技术、园林植物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防治技术等),是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园林技术、园林工程等相关专业毕业生今后在工作岗位上从事城市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能力。因此,笔者结合在《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行业接触中的认识,提出了几点思考,以期为《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借鉴。

1 基于行业标准,结合地方特色,调整《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教学内容

《园林植物保护》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授课课时紧(64学时)。因此,调整教学内容时,应结合地方特色,参照行业标准进行适当的增、删。

1.1 基于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引入,适当增、删教学内容

新中国成立63年,园林事业发展之快、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代园林在发展中正在走向多元、开放和包容[1]。因此,一些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使用和引进,就需要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的进行增、删、调、选,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例如,一些新的绿化品种的不断引入,随之而来的病虫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红棕象甲是一种高度危险的检疫性害虫,是国家林业局在2005年的19种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棕榈科植物大量运用在城市绿化中,红棕象甲呈扩散趋势,目前已在我国贵州、福建、浙江、上海等省市的部分地区均有发现[2]。因此,可以结合综合防治技术中的植物检疫的方法来加以说明,加深学生对该方法的印象,让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能自觉做到对调运、新植苗木进行检验、检疫。新技术的引入也不断充实着传统园林植保技术。信息技术对于传统植物保护方法的改革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21世纪植物有害生物的监测和预警将实现自动化和准确化,应用内容包括检索分类、诊断防治、预测预报、植物检疫、决策管理、植保人员培训等[3]。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课程实训或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对校园、道路绿化带、公园和园林中正在发生的病虫害进行数码记录,并制作成PPT进行分组讨论和交流汇报。根据该方法的实践表明,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在工作中的遇到实际病虫害的解决途径。

1.2 基于地方特点,适当调整授课内容

根据地方特点,将当地危害较轻甚至不常发生的病虫害内容删除,而适当增加当地发生较重的典型病虫害内容。例如,美国白蛾在苏州等地暂未发现,可以适当减少美国白蛾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等内容,适当增加栾多态毛蚜、香樟病虫害、松材线虫病等内容。近几年来,随着栾树在苏州地区种植面积的增加,栾多态毛蚜在居民社区和主干道路上时有大发生,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行人的出行。因此,可以在春季栾树新叶展出后,让学生对栾树生长状态和栾多态毛蚜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该蚜虫的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引导学生理解植物与害虫、环境的关系,并掌握昆虫生活史、世代等基本概念及其运用。在苏州、无锡等地的众多行道树种植中,香樟树颇受青睐,被誉为“市树”。该树的种植面积广,取材也方便。因此,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香樟树的病虫害(如樟巢螟)的讲解,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松材线虫病(国内检疫对象)目前已在江苏省多个市、县的部分地区发生,因此可结合天牛的生活习性来说明虫传病害的防治方法以及强调对内检疫的重要性。学生对身边正在发生的真实案例具有深刻体会,还可提高其学习兴趣和从事园林绿化行业的就业机会。

1.3 结合季节特点,调整教学内容的讲授顺序

传统的教学内容讲授顺序是先病害后虫害。而该课程在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园林技术专业是在第2学年的第2学期开设,因此可将教学内容讲授顺序调整为先虫害后病害,这样在虫害基础知识讲完后正好可进行春季园林虫害调查,不仅将害虫发生的时间和教学内容较好地衔接起来,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昆虫部分的知识上手快,易接受;而对于病原物部分的知识不易接受,本着先易后难、先直观后微观的顺序进行讲授,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1 多媒体教学

该课程已在2005—2007年完成了院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制作和上网等工作。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在该精品课程的网站上进行学习和交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笔者主要是通过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课,课件中的图片都是在校园或周边地区进行拍摄所得,因此有些场景学生会觉得很熟悉,讲解时就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2.2 案例教学

利用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在此教学过程中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发生在校园的大叶黄杨白粉病和重阳木锦斑蛾,并制订出相应的防治方案,由各小组之间进行讨论,最终选择最佳方案来进行防治,防治完成后进行结果讨论,由教师最后统一意见,效果显著[4]。

2.3 现场教学

在讲述各论部分病虫的识别特征时,可结合校园和周边地区正在发生的病虫害进行展开,把学生带到病虫的为害现场进行讲授,可使学生记忆深刻,效果明显。

3 改进课程评价机制,促进学生技能培养

该课程采用理论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综合评价,改变以往课程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决定的做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4 参考文献

[1] 刘秀晨.60年园林绿化回首[J].中国园林,2009(10):18-20.

[2] 鞠瑞亭.第十七讲植保月月谈说说红棕象甲[J].园林,2010(6):60-61.

园林绿化病虫害的防治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植物检疫

中图分类号: S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8-0192-2

城市绿化林带是组成绿色景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物质基础,其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实现生态平衡,优化人文环境的重要保障。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大力推进和城区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园林植物病虫害日益增多,已严重危害四平市的绿化成果,已成为该市绿化、美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保护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和绿地稳定性,对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提高绿化、美化水平,采用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以选育抗病虫材料,培育无病虫健苗,科学造林,全面管理等为措施的防治策略,以及把生物防治为主的无公害防治作为防治手段,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允许的水平上,提高自然的控制能力,保持园林生态的稳定。

1 四平市概况与病虫害发生防治现状

四平市位于吉林省南部,市区土地面积1,265平方公里,辖3个区,市区人口632,140人。四平市地处松辽平原与长白山余脉低山丘陵地带之间,海拔高度一般在120-440公尺之间。四平市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多风干旱;夏季暖热,多雨;秋季降温快,少雨;冬季漫长,寒冷积雪。年平均气温5.7℃,最冷在一月,最热在七月。全年无霜期120天。年平均降水量570mm,6-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

四平市园林绿化发展较晚,品种繁杂,管理粗放,且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监测、防控体系,致使病虫害种类较多,危害较重。通过对四平市园林植物种类、病虫害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病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调查表明:四平市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种类虽然品种较多,但林分结构较为单一,缺乏病虫害天敌,且受人为因素干预程度大,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明显。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园林植物品种繁杂,不合理引进外来树种,而且树种种植结构不合理或管理粗放,导致一些外来的或原次要的病虫害严重发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四平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2 园林植物综合治理

四平市在现阶段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对策时,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放宽防治指标,将有害生物尽量控制在可允许范围之内。对病虫害的防治采用综合的手段,包括测报、检疫、防治等。首先从源头做起,充分发挥检疫的职能,控制外来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同时适当增加多种优良品种,以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的合理配置,形成稳定的多层混合体的植物群落。其次,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对发生的病虫害做出近期、中期、长期的预测,在防治前制定合理的措施,综合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无公害防治的方法,包括必要时的化学防治,防治后效果要达到有害生物的数量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允许的水平上。

3 采取措施

3.1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及承包单位负责对其经营管理的园林植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城市绿化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性和传播规律组织实施统防统治。发生爆发性或危险性园林植物病虫害时,市人民政府可组织有关部门,制定紧急除治措施,协助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3.2 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监测全市的园林绿地,对测报对象进行调查与监测,定期短、中期预报,提出防治方案。并组织专业人员不定期地对各区(市、县)林业绿化部门进行病虫害防治指导和服务工作。

3.3 把好植物检疫关

在调入苗木和花卉时,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则要进行除害处理,严重者予以销毁,防止新的病虫害传入,以免给园林绿化带来更大的损失。

3.4 搞好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规划

合理配置植物品种,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害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坚持适地适树。

3.5 加强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3.6 推广应用无公害防治技术

3.6.1 保护利用天敌,开展生物防治 由于生物防治具有对人、畜安全、无毒、环境兼容性好、不杀伤天敌昆虫、选择性强、对生态影响小、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特点,作为重要的调控措施已成为无公害防治中优先采用的方法。主要防治措施有:赤眼蜂、肿腿蜂等天敌昆虫;多种鸟类等捕食性天敌;昆虫病毒、苏云金杆菌等微生物、阿维菌素等生物源农药;苦参碱、楝素等植物源农药;性信息素、聚焦信息素等昆虫信息素;灭幼脲、除虫脲等仿生制剂等。

生物防治是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首选防治方法。因为在城市具备开展生物防治的条件,一是城市园林植物种类丰富,适合天敌的生存和繁衍,我们应该加强对天敌的利用和保护,尽量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创造利于天敌群落发展的条件。二是城市建筑对园林植被的分割形成的“海岛生态”有利于释放天敌。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植保工作的立法和管理,建立了植物保护工作新的管理标准,特别是作为可持续植物保护中重要措施的生物防治技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很多生产和销售害虫天敌产品的公司,生物防治正逐步朝着产业化的方向发展。1987年郑州市园林植物大袋蛾大发生,危害成灾,施用生物农药灭幼脲进行超低容量飞喷防治,防治效果达到98%以上,完全控制了该虫再度大发生,分析原因主要是既消灭了害虫又保护了天敌

3.6.2 辅以灯诱,进行物理防治 近年来,以频振式杀虫灯为代表的灯光诱杀方法以杀虫效果好、不引入化学物质、节支增收、保护生态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应用范围、推广面积不断增加。此外,灯光诱虫也可以用于害虫的监测工作。根据雌雄数量、雌满腹卵数、半腹卵数和空腹卵数等调查数据,进行发生量的预报;也可根据成虫出现的高峰期等数据,进行发生期的预报。

3.6.3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只在必需应急时进行,抓好时机,实施靶标防治,尽可能地选用具有选择性、低毒、对环境污染小的药剂,少用或不用广谱性的化学农药,经常变化用药品种和混用配方,以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施药方式也应采取涂茎、根施和注射等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采用喷药、施放烟剂、投放毒饵的方法防治时,防治单位应当事先通知防治区域内的单位和居民,并采取保证人、畜安全的措施。

4 园林建设发展前景

园林绿化病虫害的防治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园林树木养护;养护管理

园林树木养护的发展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美化市容、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公共绿地管理是提高绿化景观效果,美化城市的必要手段,而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专业性、特殊性、持续性的工作,要想获得理想的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园林树木施工和养护过程中科学的养护和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1.概述

目前,我城区街道共有161条(含路幅红线20米以上道路),公共绿化面积达15.26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629.38公顷。我国高等级园林树木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影响园林树木养护的因素很多,养护工艺、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及设计、监督各单位的建设行为等因素。例如在每天的园林树木养护管理范围内的不能做到树叶进行清理,绿地清洁,无垃圾杂物,无石砾砖块,无干枯枝叶,无粪便暴露,无鼠洞和蚊蝇滋生地等。因此,加强绿化景观和植物生长的前提下,计划将落叶归堆后铺撒到灌木地被下,使其自然分化达到改良土壤及增加肥力的目的加强栽培管理,在生长期适时适量施肥、灌水,促进苗木健壮生长,使树体内积累较多的营养物质与糖分,可以增强树体的抗寒能力。归堆后的垃圾杂物和箩筐等器具摆放在隐蔽的地方,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不过夜,不焚烧。在秋季必须停止施肥,以免枝条徒长,枝梢来不及木质化而受冻害。

2.园林绿化养护管理

2.1完善园林养护工作管理

为做好园林绿化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城市绿地养护技术规范》(DB44/T 268-2005)及《城市绿地养护质量标准》(DB44/T 269-2005)的标准规范中的一级养护标准进行养护管理,并保证做到以下要求:

四季观赏草坪:每月施肥、精剪2—3次,除杂草1月一次,适时浇水、排渍;必要的施肥,垃圾的清扫。模纹色块、花带造型修剪,少量草木移、补栽,名木古树养护及病虫害防治。

花草:爬藤植物等日常修剪,攀援处理,每年整形2次,除尘、防冻。

行道树的养护:每年施肥1次,打草4次,防虫害3次,适时抗旱浇水。行道树整形,修枝2次,树干刷白1次。

特级养护和管理:植物生长茂盛,修剪有形有状、色泽鲜艳,无枯萎和病虫害。色块、色带图案清晰,保持原貌,四季常青、四季有花。

景点无污垢、无渍水、无垃圾、桌椅干净。草坪生长良好,病虫害防治及时无成片枯死现象,树围基本无杂草,生长良好。

树木生长良好,枝叶健壮,无明显枯枝,病虫害防治得当,护理及时到位。重要场所,重要时段的摆花工作。提出绿化整治和建设方案。

2.2加强绿化宣传教育,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加大社会舆论的宣传监督作用,从而提高养护管理水平为起到先进性、可行性、适用性积累经验教训。抓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按照"三个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完善了包括财务、人事、合同管理、车辆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共十六项,并征求班子成员和职能科室意见,在职代会上表决通过,印刷成册,下发到每个部门,简化了工程、行政管理、材料等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经上级批准临时借用的绿地,监督限期内恢复原状,如超过审批面积及数量,要立即上报。抓队伍,提高业务素质。针对园林绿化工作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由主要领导带头,严格实行包保负责制。

3.园林技术日常养护管理方案和计划

3.1苗木整形与修剪方案与计划

园林植物整形修剪受植物自身和外界环境等诸多因制约,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而苗木整形与修剪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园林的景观效果,因此作出以下计划:

(1)根据园林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阶段、树龄及景观等要求的不同进行修剪与整形,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时期进行。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常年可进行,但大规模修剪在休眠期进行为好,以免伤流过多,影响树势。

(2)遵循“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去弱留强,去老留新”的原则修剪进行,促使园林植物枝序分布均匀、疏密得当,冠形完整、丰满,树形美观。

(3)顶端优势强的植物,保留其顶芽;轮状分枝的树木,不短截其一级分枝;顶端优势不强而萌发力强的,让其形成自然树形,或根据景观需要修剪造型。

(4)早春开花的观花木本植物,在花后轻剪;夏季开花的落叶植物,在冬季休眠期或生长相对停滞期修剪;一年多次开花的,在花后及时轻剪。

(5)树木的徒长枝、下垂枝、交叉枝、并生枝、病虫枝、枯枝、残枝、凋枯的叶片和花梗均安排及时修剪,以促进生长保持美观。修剪下的枝叶,在当天清运完毕。

3.2病虫害防治方案与计划

我城区的街道绿化植物以常绿乔木、灌木、草地、绿带(色块)为主,这些植物容易发生蓟马、灰白蝉等病虫害,为了防治树木病虫害,减轻春冬低温危害及美化树干,对我城区乔木共15470株地径到树干1.2米处需要生石灰和硫磺粉等材料进行涂白,以确保植物生长良好,呈现良好的绿化景观。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病虫害防治方针,严格执行有关植物检疫的法规和制度,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病原菌及虫害带入本地区,防治计划如下:

(1)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制定科学的病虫害防治预案,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做到准确、及时、有效。

(2)采用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或生物防治等方法,尽量少用化学防治,以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并避免杀死和影响天敌或有益生物的栖息、繁衍。

(3)有必要采用化学防治时,选择符合环保要求,以及对有益生物影响小的高效、低毒农药;同时,掌握适当的浓度,避免发生药害。对于同一种害虫,避免长时间重复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免使病虫害产生耐药性,影响防治效果。

(4)在开放性的绿地中喷药时,选择人流较少的时段进行;同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危及人畜。

3.3灌水与排水方案与计划

(1)灌溉方法

常用的浇灌方法有喷灌、用胶管浇灌和用水车运水浇灌三种。喷灌有经济、高效、洒水面积较大而均匀,不会产生深层渗漏,一定程度上可节约用水,若能配合施肥、喷药及除草剂,可节省管理用工等优点。

根据园林植物的需水量和蒸腾量来确定,某一植物在生长期间的蒸腾量,与其生长期间所生成干物质的重量之比称为需水量。灌水量可从土壤质地、气候和园林植物特性三方面加以考虑,并在实践中灵活掌握运用“见干见湿”和“灌饱浇透”这两个原则进行适期、适量的浇灌,可保持土壤中有效水分,避免植物萎蔫。

(2)排水

土壤出现积水时,如不及时排出,对植株生长会严重影响。这是因为积水过多时,土壤中严重缺氧,此时根系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会产生和积累酒精,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凝固,引起死亡。土壤通气不良,好气性细菌活动受阻,嫌气性细菌大量活动,会影响土壤内营养元素的有效度。土壤缺氧时,还会产生毒害根系的还原性物质,造成植物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计划对城市绿地中的排水设施在每年雨季来临前全面清疏一次。在绿地中的低洼地,通过增设排水管道、雨水口回改良土壤的通透性等措施排除积水。暴雨后,及时排去种植穴、树盘内或草坪上的积水。

4.养护管理方案与计划

4.1乔木养护管理

(1)通过修剪形成并保持乔木的树形,做到主、侧枝分布匀称,内膛不空,通风透光,树冠完整,树形美观。

(2)对针叶类乔木进行疏剪,不短截主干或重剪侧枝,并及时剪除影响人行或公共安全的下部枝条。

(3)及时抹除阔叶类的乔木树干上的不定芽,不得拉伤树皮;及时清除根蘖枝,但应避免对树木的主根造成伤害

4.2灌木养护管理

(1)对模纹花坛、绿篱和造型的灌木及时修剪,以保持图案清晰,层次分明、面线平整、线条流畅,冠形丰满。对自然生长的灌木,修剪以维持植物自然形态为原则。

(2)绿篱的控制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满足功能需要。

(3)人行横道和道路交叉口处3.5m以内分车绿化带中的灌木或绿篱,其修剪或造型的控制高度不得超过70cm;道路中间分隔带的绿篱,修剪高度宜保持在60—150cm。

4.3草坪植物养护管理

(1)视季节与天气情况及时浇灌。浇灌宜采用喷灌方法,水滴宜细密均匀,并浸湿坪床以下8—10cm的土层。

(2)修剪安排在3月中旬至10月下旬之间的非雨天进行。6)、每次的修剪量不超过茎叶组织纵向高度的1/3。草坪控高度及修剪留茬高度视目的草的种类、生长势以及立地条件和季节的不同而确定。

(3)手工拔草时将杂草连根清除,并压实目的草。化学除草应科学、合理,并需经小面积试验后,方可大面积应用。

5.结尾

促进园林树木的养护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确保园林树木的养护工作的质量。而加强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必须采用科学性、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彭春生;园林树木育苗技术的新进展[J];农业新技术;201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