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感悟

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感悟

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感悟

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感悟范文第1篇

中医学是西医院校医学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但课时非常有限。学生也普遍认为:中医抽象、深奥,难以理解,学习上无从下手,故而兴趣骤减,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笔者认为,授课过程中结合中医史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理论,并能彰显出中医人文精神的特色。

1结合医学故事讲课,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与信念是学习的原动力。教学实践表明,在西医院校进行中医学教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对中医的兴趣与信念。由于中医理论深奥抽象,学生对中医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处于被动状态,即使对中医有兴趣的学生也会因其深奥难懂而失去学习的动力。笔者体会到,在授课过程中适宜引入中医史上的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中医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对学生认识中医学的辉煌历史及中医学这一伟大宝库的博大精深,大有裨益。

中医史上医学家研究与实践的故事,对中医教育和中医学习具有深刻启发和教育意义。陈健安队为,在讲授一些基础理论时,可借用一些典故,插入一些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实际上,中医史上医学家成功时的收获和喜悦、失败后的教训和反思、追求中的艰辛和乐趣、往往具有使人向往的传奇色彩,在教学中运用这些故事,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品味到医学研究的人生价值和情趣,例如,在第一章导论部分,向学生介绍神农尝百草、华佗刮骨疗毒、孙思邈开棺救妇、脉络宁与脑梗死、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等有趣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授课中要注意穿插一些实例,如中医药在“非典”治疗中所取得的令世界认可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多一种治疗方法,患者的疾病就多一分希望,从而激发学习中医的兴趣与热情。

在介绍医学人物和事件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教学内容,展示相关图像或影视作品节选等,提高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如在介绍阴阳五行学说时,从电视系列片《黄帝内经》中播放应用阴阳五行学说治疗疾病的一组病案。

中医史上的许多故事具有传奇色彩,存在一些不科学的观点和内容。在运用时,教师要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勇于批判、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弘扬科学、破除迷信。否则,就会产生相反的结果。只有实事求是,科学地对待中医学理论,才会弱化学生的否定心理,消除中西医两种不同理论在学生认知过程中所产生的对抗,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结合医史知识讲解,提升学生领悟能力

有效运用中医史知识,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学会用中医思维方法学习中医和分析解决医学问题。

西医思维重分析、还原,中医思维重宏观、整体。如对SARS的认识,西医从传染性致病菌入手,夜以继日在实验室寻找,在找到之前,只能对症处理,存在着严重的后遗症。中医则从瘟疫入手,认为SARS乃天地间一种异气,导致人体产生的发热性传染性疾病,治以清瘟解毒,效如桴鼓,彰显中西医之间思维方法之迥异I西医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实验和观察,中医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生命体验和思维领悟。中西医学思维方法差异带来的中医学教学问题,需在教学中注意中医思维方法的培养。也就是说,要想尽办法帮助学生跨越学科障碍与思维障碍,引领学生进行生命体验,以提升学生的领悟力。其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要让学生从中医史上医学家的发明发现之中吸取智慧。

提升学生领悟力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领会中医学家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中西医学思维方法差异带来的中医学教学问题,需在教学中注意中医思维方法的培养,并遵循中医哲学思维方法。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学会用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来学习中医和分析解决医学问题。例如,在讲解中医学的人体观时,可以讲解中医学家是如何将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地理环境和人体各组织器官之间病理生理密切联系起来的,让学生在案例学习中把握取象比类思维方法;在讲解辨证论治,可以讲解中医学家如何以辨证为根本进行诊疗的’让学生把握辨证思维方法。

中医学尊重个体生命体验与思维领悟,强调“独见”、“独悟”、“独明”。在中医临床教学中,除了注重学生操作和个体体验之外,可适当地讲述一些中医史上的典型病例,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有一个明确的参照系统,让学生从西医思维方式转换成中医诊疗的思维方法。如在介绍常用方剂中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主治及应用时,简介钱乙如何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温补药物)去掉而变成六味地黄丸,并用它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

3结合医学人文讲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结合中医史来讲授中医学,不仅是让学生在了解中国医学的发生、演变及各历史事件之中,提高学习中医的兴趣和树立对中医的信念,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从中汲取有益的人生智慧和提高人文素质的修养。

相对而论,作为生物医学的西医很少具有人文色彩,而中医的特色就在于它是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综合,具有深厚的人文气息。因此,在西医院校进行中医教学,依然要保持中医人文精神的特色,不能像西医教学那样,只讲医学科学而不讲医学人文。其有效教学模式,就是在中医理论与临床教学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注重医文互融,培养综合素养。反之,在教学中脱离了医学人文精神,也就肢解了中医学,而碎片化的中医自然也就不是科学,学生会因此而失去对中医的信任、失去学习的兴趣。

中医史上的经典名著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学科内涵,历代名医对医学人文精神有着深邃的见解,而且具有高尚的道德风范,他们的睿智思想和人文精神可作为学生医学人文教育的生动素材。例如,《黄帝内经》具有丰富的人道思想,它以形神兼备的观点看待人,并以此作为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又如,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就要求,学医者要树立“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诊治时要一心赴救等,就是医学人文教育的生动范例。讲解中医名家治病的案例,有助于学生了解和体验医生应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掌握基本的技巧与策略,培养学生勇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精神。

结合中医史进行教学,并非让学生记诵一些历史事件、人物和病例,而是要促使学生去思考围绕这些事件、人物和病例的医学思想,了解中医的人文理念,使学生能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辩证统一起来,有助于学生全面地理解中医学的科学内涵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医学的兴趣和医学专业的感情。

4结语

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感悟范文第2篇

课程结构上,医学人文学科的界定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所有高等教育层面都要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这里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医学生可以根据培养方向来选择相应的课程,这可以为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建立提供保证。二是应该与现代医学相关、并能够直接服务于医疗实践之中,其中包括医学社会学、医学史、医学心理学等学科,而其核心课程是医学伦理学、医学沟通学、医学法学,下面对其分别加以简单介绍。

1)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方面的问题已经涉及现代医学的诸多前沿学科,这些技术应用于临床,如何能达成最符合人类利益的共识,为社会所包容和接受,是备受关注的内容。医学伦理学可以引导医学生借助哲学知识和哲学思维去思考和认知上述问题,并需要作出适当的价值判断及价值选择。医学伦理学在培养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博大宽容的人文关怀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涯方面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医学沟通学。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显示,在现代医学实践中,80%的医疗纠纷是由非医学技术因素引起,医患沟通不良是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根据这一状况,建议基础医学开设医学沟通学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沟通技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技巧,为将来步入临床获得完整的病史资料、做出正确的诊疗措施、获得患者的信任、规避医疗纠纷奠定基础。

3)医学法学。医学法学在专业课程的渗透使学生在校期间对医疗活动的权限上要具有明确的理解,以便在出现各种各样的医疗纠纷时能够从容而科学地应对,借以维护自身权益,也是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2丰富人文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切身感受

采取“课堂实践、社会实践、临床实践”等多种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广大医学生在了解社会、临床和生命的基础之上,去感悟社会对医生的重视度、感悟临床对患者的重要性、感悟患者生命之宝贵,去领会医学人文的核心精神之所在。课堂实践方面,可以介绍名家著作,由学生主讲,学生在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丰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体会到只有精诚双修、德才双馨才能够成为济世大医的“大医精诚”的医学人文精神之内涵。由于教学内容达到了有的放矢,既有学生的参与,又有教师的指导,既培养了医学生的人文沟通方面的能力,又提高了其他医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以达到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的目的。社会实践方面,可适当组织医学生旁听有关医疗纠纷方面的案件,达到事后讨论和分析、深化认识的目的,从多角度、全方位来分析案件,着重指出医学生的人文情怀素质在具体医疗活动中的重要性,及时指出医学生在人文情怀素质培养方面存在的时代性和紧迫性。

临床实践方面,医学人文的载体是医疗实践,医学人文精神只有在具体的病人身上才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培养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人性、理解病人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医疗实践,而医疗实践也能够提高医学生对病人权益的认知。如当前有的医院在病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新药的治疗。只有在临床实践中,医学生才能够深刻理解相关原则,明确身体缺陷、健康状况、社会交往及性生活史等情况都应该是患者的个人隐私,应该得到一定的保护。带教医师的言传身教也是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就要求带教医师本身的人文素质要首先过硬。有人说过,医患关系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社会问题,不要等待制度上的完善,而首先应该提高医生的人文素养。希望提高人文素养从医学生抓起,有医学人文护航,建立真正体现出节制、谨慎、可持续、公平、公正的未来医学。

3结束语

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感悟范文第3篇

答:大成拳属于中国传统功夫的范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是老祖宗们的经验总结,有许多人为她付出鲜血和汗水,甚至于生命,它属于整个中华民族,我为我们民族有如此优秀的文化而感到自豪。我能从选杰恩师处继承到真正的大成武学,我感到非常的幸运,但同时又有着巨大的压力。自古以来就有“宁可失传,也不滥传”的拳学古训,造成了大量优秀民族文化的流失。作为一个生活在信息时代的炎黄子孙,痛定思痛,为了能让我们优秀的民族国粹得到弘扬,为了传统文化的复兴,我只有打破陈规,公开传授。

二、大成拳能速成吗?

答:芗老曾言:“大成拳三年小成,十年大成”。练大成拳要吃大苦,耐大寂寞,在练拳中磨炼人的心性。现在的许多武术爱好者,由于受浮华社会的影响,急功近利,都希望能在短期内练好大成拳,这种想法我能理解,但这是不现实的。大成拳练的是筋骨力,必须在练功的过程中,让周身的筋骨发生变化才能出拳术的劲。俗话说:“筋长力大,筋粗力大,骨重筋灵”。

让人的筋骨在短时间内发生质的变化,人的身体是承受不了的,只会是拔苗助长,伤害身体。

三、大成拳与传统医学的渊源是什么?

答:我国传统医学已有几千年历史,自古中医学内容就已有丰富的养生益寿锻炼之法,大成拳桩功便源于传统医学。正如《内经・素问》一书“上古天真论”所记载:“自古有真人焉,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其表述即指导着大成拳桩功基本要义及功效。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心为十二宫之大主,神明藏焉。大成拳重精神,重意感,重自然力的练习,真是与之不谋而合。

四、大成拳站桩的健身原理是什么?

答:大成拳在站桩时要求心态平和,精神内敛,由于站桩时身体处于一种轻度静力收缩状态,这样会促进血液流动加快,血液循环的良性改善,对温养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有着极佳效果,促进身心同时得到锻炼,有利于发挥人体良能。

由于站桩对身体的松紧转换有着许多要求,对肌体的耐力、柔韧、灵活、协调和整体性有极大的作用,所以健康的身体不仅仅表现为有力量。

练成拳对很多慢性疾病有良好的疗效。如站桩、走步两功法,对骨关节病的康复就有着良好的治疗作用。因为站桩时关节撑裹,能加强关节韧带弹性,改善关节局部血液循环;站桩时脊柱挺拔,对脊椎的养护修复,减轻神经刺激有很多益处。走步训练对人体平衡系统是良性锻炼,良好的平衡系统对维护人体的骨关节有重要作用。平衡系统的好坏,对突发事件造成人体损伤有直接关系。故应多练习走步。

五、何谓“形不破体,力不出尖”?

答:大成拳所讲的形与骨骼有密切关系,外形一种姿势,在内就是骨骼的一种排列,如果形破体,骨骼必不合理,影响发力,也违背养生原理,在技击方面也会表现出不严密,失重。所谓“力不出尖”,指大成拳训练有素者,力是浑圆惊弹的,力出尖必然不是浑圆惊弹力(爆炸力)。此种力没有方向,既然没有方向,它就能适用于对手从任何方向来的力。惊弹力是一种高级力,它需要在掌握正确要领的情况下,经过长时间的站桩方能获得。

六、何谓“打实不打虚”?

答:大成拳练的是破坏对方整体间架,而不是打空档,要撕开对方间架打击对方。须知对方实处随变化马上可以化为虚,而虚处也易化为实。另外,自身要练得实点多,对方若没练过搭手的功夫,在断手一次进攻路线中实点只有一个,搭上手后实处发不出劲来。所以要打实,打实处也可以说是控制住对方,用自身的功夫赢人,因为搭手做实了,没任何水分,技击断手就相对安全。

七、何谓“遇敌好似火烧身”?

答:此句比喻人在技击断手中的一种精神,好似房中着火,如果我不及时跑出去,就会被烧死。但有人挡在门前阻止我逃命,必须撞开对方才能脱离危险。

再如断手中设想自己身上着火,前面有一条河,我必须跳入水中才能灭火。但对方挡住了我的去路,我只有抱住对方下水。这是让我们在与敌技击断手中高度戒备的一种精神状态,在触敌的刹那间合身扑上,不给对方丝毫喘息的机会,下绝手将对方致于死地,从而获得自身的安全。

八、拳术讲悟性,开悟后,一切皆可迎刃而解。请老师谈谈是这样吗?

答:悟性非常关键,“悟”是个讲不清的东西,我觉得怎样学会去“悟”,对学拳的人很重要。多年以来,练拳自感“悟”得很少,从不曾“顿悟”何种“真谛”,只是用汗水和心血慢慢地实践总结思考,才有些许收获。真正佛家“顿悟”也不是一旦“顿悟”,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没那么轻松。但悟性确是有用的东西,只是不可总想着“顿悟”,以小德小智误认为“顿悟”了拳之真谛,从而封闭了智慧之门。怎样学会“悟”呢?省时省力的方法没有,只有靠明师的指导,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用全部的身心投入到拳术的切实体认中。

九、功夫高低是否能从外形上看出来?

答:能看得出来。但前提是自身功夫修炼到一定的程度。可以从对方的一举一动中看出功夫的深浅,合身的劲是否协调自然。功夫深厚之人,其精神目光功劲呈含蓄之态,举手投足无不倍显厚重;功夫浅的,动作生硬,毫无协调之感。神意亦往往外露,虽显表面凶猛,内在却毫无东西可言。如自身水平低,只有搭手摸劲或干脆实作较量,方可看出对方层次高低,功夫好坏。

十、请讲讲单操手的练习。

答:功夫要多下在站桩、摸劲上,单操手有了功夫怎么使都成,否则皮毛外相的东西用上也不会有什么威力可言。单操手的练习是前辈技击家对传统武术的继承,又在实践中验证了真实的威力,但有些方法不见得适合所有人。

这里为大家介绍崩拳单操手。

脚下丁八步站立,腿部姿势要领参照技击桩。双手臂徐徐抬起,高不过眉,低不过嘴,肘部略微弯曲,头部如系有细线向上方提拉,后背竖起,臀部略有向下坐靠之意。以左腿在前为例,左拳比右拳略靠于前,拳不可握死,食指中节要凸顶出来,拳眼向上,大拇指放在食指末端之关节上,好像用食指、拇指攥扯鸟尾巴,既不可让它飞走,亦不可把鸟尾扯掉。手腕关节要挺上劲,出左拳时左小臂向外拧转,右小臂有向内侧拧转之意,出每一拳都应全神贯注,护住自身中线,每一微动,内在劲的感觉都相当丰富,要做到“形不破体,力不出尖”。如此左右拳轮番向前缓慢操出。

外形动作比较合顺了,双臂间可摸索出沉、托、分、闭、挣、拧、撕、裹等与全身劲的松紧转换后,要体会空气的阻力,意感全身的毛发竖了起来,腿要蹬上劲,不可左右摆,有拔地欲飞之感。尤其要体会食指中节和大拇指与空气产生的阻力感,从无到有,由小到大。

十一、请谈谈杆子的练法。

答:练习杆子对身上劲的松紧转换帮助很大,但须在桩上有了一定的功夫,否则没有任何的益处。

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感悟范文第4篇

一、书法与中医养生的内在联系

历代书家倾毕生之精力孜孜以求的是,把自己对世间万物万事的感悟,通过自己的笔墨,在作品中展示出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凝聚书家心血的不朽作品可以流芳百世。医家追求的是凭籍自己的智慧及治病技巧,还病人一个健康的身体;或者,通过各种方法(体育锻炼、饮食调适、音乐等)达到养生目的。书家追求“书”的生命,医家追求“人”的生命。如果我们从阴阳、神、天人合一这条主线出发,便能找到书法与中医养生的内在联系。

1、认识生命――阴阳 《周易・系辞上》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和总结。阴阳学说认为,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蔡邕《九势》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把书法中蕴藏的勃勃生机,归之于阴阳的变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把生命的源泉属于阴阳,把人体生老病死的一切变化责之于阴阳。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所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治病、养生的机理是以各种手段,改变由各种因素引起的阴阳失调现象,追求的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书家则是通过墨色、线条、结体的变化,使其有机组合,创造出如项穆《书法雅言・知识》中提出的“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宣尼德性,气质浑然,中和气象”对立统一、协调一致的艺术境界,若失之偏颇,犹人之阴阳失调,字即病矣。太肥则形浊,太瘦则形枯,太藏则体不精神,太露则意不持重,如是则无善可言。

中医学把阴阳之间的关系,概括为三个方面:阴阳对立、阴阳互根以及阴阳转化。以一年四季为例,夏属阳,冬属阴,这是阴阳对立:无夏即无冬,无冬即无夏,这是阴阳互根;一年的寒冬到了极点,第二年的阳气就复苏了,这是阴阳转化。但这有一个过程,即冬之后是春,不能马上转入夏;夏之后是秋,也不能马上转入冬,因此,把春称为阳中之阴,把秋称作阴中之阳。这是自然界阴阳转化的规律。这种观点,对于指导书法创作很重要。邱振中先生认为:“狂草中字结构有极大自由,但一位书法家的作品中,总会表现出均衡、稳定、美观等原则的习惯把握方式,《肚痛帖》、《冠军帖》等作品即为例证。”又指出:“张旭的作品中,疏密变化都是逐渐发生的。换句话说,由疏至密,或由密至疏,都有个过渡阶段。”这就是阴阳互根,阴阳转化的例子。《肚痛帖》中从“肚痛”到“不可”这样突兀的变化只是个特例,即阴阳对立。如整幅作品是协调的,局部地区呈现阴阳对立的态势,可以增强震撼效果。“黄庭坚草书中有一种不易觉察的宽博,他常常压缩字结构的某一部分而使另一些空间显得特别开阔,同时也就造成了疏密节奏的频繁变化。这是他区别于唐人章法的又一特点。”也是很好处理阴阳关系的范例。

强调对立面的渗透与协调,而不是对立面的排斥与冲突,是书家与医家认识生命相通之处的基本点。

2、追求生命――神 神的观念产生于原始社会,是人们不能理解和驾驭自然力量及社会力量时,这些力量以人格化的方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反映。后来指精神,如《荀子・天论》所说的“形具而神生”。我们的先民历来把神视作生命的象征。《淮南子・原道训》说:“耳目非去之也,然而不能应者何也?神失其守也。”《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绮石《理虚元鉴》说:“心之所藏者神,神安则气足。”“气清则神畅,气浊则神昏,气乱则神劳,气衰则神去。”中医重视的就是这个“神”,神完气足则人健长寿,养生即养神。

与其不同,书家重视的是字的“神”。李世民《指意》谓:“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王僧虔《笔意赞》评论作品优劣重神,“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学古人法帖所重者亦是神,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评书法》说得很形象:“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庄子所谓目击而道存者也。”有意思的是,为了追求这个“神”,两者都认为需要长时间的磨炼。养生只有日积月累,方能得其功,获其果,浅尝辄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成的。要将无生命的线条赋之以神采,没有“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孙过庭《书谱》)的历炼,也是不可能的。

书家与医家都把神作为追求书的生命和人的生命的第一要义。

3、升华生命――天人相应 人与自然息息相通,在探索宇宙运动客观规律的同时,把人与自然联接在一起,研究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于是形成了中医“天人相应”的观念。它认为自然界是生命的源泉,要保持人的生命生生不息,就必须适应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素问・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灵枢・岁露论第七九》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华佗所创的著名养生术――五禽戏,就是根据自然界五种动物的习性改编而成,并于健身养生是积极有效的方法。

对医学人文精神的感悟范文第5篇

——感谢师恩

临床一系04级罗秋平

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

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

园丁,一个默默无闻、艰苦耕耘的而又是可敬的形象,“桃李”满枝头正是园丁勤劳过、负出过后的回报。因此,正是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园丁培育出满天下的桃李与亭亭玉立的蓓蕾。园丁是多么的令人午赞颂。

老师,您正是最值得赞颂的园丁。

花园里,风霜雨雪,育出新蕊亭亭;然而,讲台上,春夏秋冬,心血点点。

老师,您就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

是您用您的一生照亮了我们一生的征途,指引了我们奋斗的方向,让我们明了目标,少了畏惧,人生少了艰难。

就在这个浓浓秋意的日子里,趁着这个可爱的美丽的节日,让我们衷心地为我们的老师致谢。我很荣幸能为我们的亲爱的老师送上最亲切的祝福。

我们拜访的是抗战干部方绍谦处长,只见年已八旬的他脸色红润,精神很好,并与我们侃侃而谈。我们用心地听着他的人生历程,感受一个广医建设者的抱负。其中,我们从他的言语和眼神间感到了他对我们校园的热爱和那份深深的广医情谊。他对广医的建设为感慨,正是老一代的他们打造出了如今令人向往的美丽校园。方老师跟我们慢慢地述说了广医的历史,娓娓送来,让我们看到了广医的成长,由此我们都下决心为广医的建设努力学习、勤奋进取,不负了师长的期望。

这次活动让我们为老师带去问候与祝福的同时更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老师,谢谢您!

教师节活动总结

我们二系03级团总支于学院团委组织下,拜访了前附一院院长林道平教授。

慈爱的老院长说话总是面带笑容,让我们忘记了拘谨,开心地与老院长拉家常,谈理想。

老院长让赠我们一句他的人生休会:所处的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

我们为老院长的话所感动,决心努力学习,回报老师们对我们的期望!

二系03级二大班的全体同学诚心祝福、感谢老师们,再次向老师们致敬!祝老师们节日快乐!

此外我们开展了如下的活动:

组织同学探访离休教职工,献上节日的问候;

在大班黑板上写上节日的问候语;

团总支代表大班全体同学为老师们点播歌曲;

收集大家对老师的祝福,做成卡片贴在校园的宣传板上;

给校内的教研室送上花和礼物;

临床二系03级团总支

在第二十一个教师节,我们小组一行去拜访了离休老教师关景霞处长。

我们为这一天做了准备,这一天在老师开门时,我们献上了我们最真的祝福“关老师,节日快乐!”并送上了我们动手做的贺卡。在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里,我们听取了关老师的人生经验,了解了老师的人生经历。知道了老师为了人民解放事业作出过重大贡献,为了广医的建设下了半生的心血。

结束了与关老师的谈话后,踏出门口的那一刻我们都决心要继承老一代的精神,努力学习,在将来的医学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的力量。

护理学院04级3班 张博文

一生的铭记

——访刘教授有感

虽不算鹤发童颜,但精神焕发、神采奕奕;虽不是声音宏亮,但字字清晰、句句有理,知识分子的气质,老教授的风度,谦逊、和蔼,这便是刘俊文教授留给我们的深刻印象。

在第二十一个教师节我们有幸拜访了学院社学部刘俊文教授。

门开了,接着的就是刘教授的慈祥的笑容和亲切的话语:“欢迎你们来我家做客。”在握手间,在并肩进屋的过程中,我们越过了岁月的鸿沟,彼此像相见恨晚的朋友般亲近。她眼神笃定,笑容可掬与我们的天真烂漫美妙地融合在小小的客厅间。

她有着普通老师朴素的情怀—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在这短短的两个小时中,她不忘关切我们的学习状态,生活状况,还有许多为人处事之道。她深刻指出:治学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唯一的道路就是勤奋。古往今来,有成就者无不出于他们的勤奋,所谓的天才多也是勤的结果。在探索医术的道路上更容不得虚假,要踏实,要一步一个脚印,牢牢掌握基础知识。

有着二十几年从教经验的她更有着大师的宽容、豁达的人生态度。在那朗朗的笑声中无不透露得淋漓尽致:医术高超的老医师她无不敬佩,十分欣赏刻苦奋战的医生,感慨年轻医生的认真和细致。。。。。。人生就是这样的感悟,教师也就这样默默地奉献着。

刘教授有着不灭的精神——作为离休老师她仍心系教学,她深悟师资、学生素质、学风和得力的领导班子是办好一个学校的必要条件。她劝勉,无论学生还是教师做事要大胆、有新意。照本喧科的教学只会带来闷感,畏首畏尾的学习只会阻碍才能的发挥。。。。。。她衷心希望我们脚踏实地稳步勇敢地向前走,成为成功的学者。

“咔嚓”明亮的闪光灯订下了我们的诺言: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微微的笑容写满了刘教授对我们的期望。

走在楼梯,我耳边荡漾着——您不是工人,但轰鸣的机器旁却有您响亮的声音;您不是农民,但沉甸甸的稻穗上却凝聚着您勤劳的汗水;您不是银行家,但你却创造了无可估量的财富。。。。。。

临床二系04级 陈市丽 吴燕青

活动总结

9月10日上午,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我们第五组一行共7人捧着美丽的鲜花,带着美好的祝福,拜访了著名的吴梓梁教授。

一进门,面对着眼前这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我们赶紧送上鲜花,并致以吴教授节日的祝福。吴教授亲切地递来糖果,并叫我们都坐下来。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对吴教授的访问。

我们这次访问的主题共有两点,第一点,请吴教授介绍一下自己的人生历程。第二点,请吴教授介绍一下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下面,就详细介绍一下访问的内容。吴教授的工作经验和人生感悟。吴教授说,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有目标。目标可分阶段,努力按照阶段的目标去奋斗。其次,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医术,做到这两点必须勤奋求实才行。还要有崇高的医德,如果品德不好,事业上很难有成就。再次一个人还要乐于助人,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能够正确处理一切矛盾,多听取他人的意见。吴教授还说,人的奋斗结果是造福人类,造福家庭,更是造福自己,他相信我们这些晚辈只要能够做到以上几点,就一定能够超过他的高度,取得更大的成就。吴教授家客厅挂的一副对联,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上联:事能知足心常乐,下联:人当求事品自高。横批:天道酬勤。

最后,感谢学院团委能够给予我们这次宝贵的机会,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感悟颇深,在无形中获得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