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医学检验的认识

对医学检验的认识

对医学检验的认识

对医学检验的认识范文第1篇

实施医学检验结果互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卫生部在2006年下发了《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开展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并逐步推广开展医疗机构间检查互认的有效措施,及时总结经验。

2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实施的现状

2.1医学检验结果互认方案的内容

随着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实施,一些内容得到了细化,例如将区域内医疗机构参加质控中心室间质控的质量控制状况与医院PT成绩确定为互认医院和互认项目的依据,指定了对互认判定人的要求,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来判断能否完成互认,有一些省份对互认项目源头不同的看法,对组织、考核与评价互认的机构也有所完善,增加了质控中心来配合卫生行政部门来保证互认。

2.2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实施中展现出的亮点

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在实施中展现出了很多的亮点。第一,互认对相应的医疗机构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标准,例如北京的互认工作提出《实验室管理与技术要求》,保证了互认的技术基础,并且《临床样本的采集、运输、保存要求》、《检验设备的校准与维护要求》以及《检验报告信息完整性要求》的建立,让医学检验结果的互认有了严格的质量标准。第二,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与其他的一些卫生政策实现了衔接,这一点在分工协作机制的一些建设项目的衔接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上海等城市对互认的医疗机构提出了要求,限定只有在同一个医院集团内或者具有对口支援关系的医疗机构之间才能够实现医学检验结果互认,这样一来,不仅实现了节省时间和成本、共享医疗设备的目的,也确保了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可靠性。还有一些城市进一步建立绿色通道,给患者直接开单去上级医院检查的机会,即保证了医学检验的质量,也节省了医疗资源。第三,在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下,很多省份鼓励社会资本开办独立实验室,提高了医学检验的效率。

2.3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实施的速度非常缓慢,互认工作进度参差不齐,总体进展不容乐观。例如有很多地区和医院并不重视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仅仅做一些简单的宣传工作,并没有真正落实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要求。有很多人对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认识不够彻底。而且,目前的医学检验结果互认没有非常具体的相关法律规章细则来明确医生的责任和落实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选择权。

3对实施医学检验结果互认的探讨

对医学检验的认识范文第2篇

随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电子学等学科的发展及新的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的应用,使检验医学得到迅速发展。检验医学 [1] (Laboratory Medicine)是现代实验室科学技术与临床在高层次上的结合,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新兴学科。目前正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由于检验科开展项目的增多,新技术的应用及方法学上的革命性变革,使检验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使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依靠检验信息综合分析,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故实验室的工作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检验科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科提供高质量(准确、可靠、及时)检验报告,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科室的工作,一个准确的结果,有利于医生对病人的诊疗,而一个不准确或错误的结果会给病人带来不可想象的损失,甚至危害生命安全。检验科除了加强科室管理,执行实验室认证后的规定,开展全程质控以外,还要收集临床科室的反馈意见,学习临床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而临床科室也需要检验科对结果解释及进一步了解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在众多相同意义项目中如何精选更有价值的项目。因此双方的紧密结合、沟通、对话,十分必要。是使整体医学诊疗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1 实施现代化管理

近20年来检验医学有非常迅速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各级医院检验科,在仪器设备的引进和更新上发展很快,即便是基层小医疗单位都有了半自动仪器(生化、血球、尿仪等)。一些较大医院(Ⅱ、Ⅲ级)检验科全自动仪器设备已赶上或超过了先进国家的设备。其次是检验方法学和试剂的更新,新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使检验质量有很大提高。近几年来在检验人才的结构和人员素质上也有极大变化,一些本科毕业生、硕士、博士也充实到实验室,加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仅在实验室内联网,甚至全院各科室都网络化,检验信息可以很快地传给临床科,因此作为检验科管理者要及时意识到这种现状和发展。对实验室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实验室认证,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核心,实验室认证在国际上已实施多年,实践证明,其在规范实验室管理,保障实验结果质量,提高人员素质等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医学实验室起草的ISO/FDIS15189(医学实验室的质理管理),美国CLIA88 [1] (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88,美国实验室管理法律文件)为认可依据。CLIA88内容十分丰富,有493个章节 [2] ,结合自己科室工作的特点,建立质量控制规定,包括质控措施、检验方法、器材、仪器、试剂、质控物和标准品、供应品、操作手册;标准和校准验证;室内质控;纠正措施;质控记录等。其中每一项内容都对其实施的各环节写出详细的书面资料,而且要认真执行,并作好记录。此外文件还规定实验室必须至少参加两年室间质评,且PT(能力对比检验)计划必须成功,通过验收后才能申报实验室认证。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理》规定了“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即将颁布共六章二十七条,说明对实验室已纳入法制化管理。其中有些规定,与国际性文件(CLIA88,ISO文件)要求相同,执行此办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认可,将有利于国际接轨,这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有利措施。

2 与临床医学结合是检验科的需要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密不可分,临床实验室工作的核心是检验质量问题,为此检验科负责人应主动与临床科室交流、沟通、对话、协作。(1)ISO15189文件的核心是医学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强调医学检验的分析前、中、后全过程的管理。在分析后质控中,要求检验人员对所测结果进行合理解释,并收集临床科室(或病人)的反馈意见、接受合理建议、要求、改进检验科工作,或开展新业务, 满足临床需求。在交流、对话中,检验科人员还可以宣传、讲解、新技术新项目的临床意义,合理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如厌氧菌培养,虽然不是新项目,但很多医院,甚至较大医院临床科对其使用并不够多,其中有对该项目认识理解问题,也有取材等问题。一但医生发现送检的脓液培养,回报结果未生长细菌时,医生则认为检验科技术欠佳。实际上很可能是厌氧菌感染而医生未申请做厌氧培养所致;(2)在医院的全面质量管理方案中检验科负责人参加临床会诊,病例讨论等,有利于双方沟通和提高。而检验医师更应主动走出去,到临床科查看病人或病例,对检验过程中的可疑结果,进行调查核实。笔者也有此体验,在一次血糖检测中,发现病人血糖特别高,复验后仍如此,经电话联系医生否认患者有糖尿病,故笔者亲自去病房访问病人,结果,发现病人正在输葡萄糖。护士证实是从病人三通管中取血送检的,当然高血糖不难理解。反之,若检验人员只管做,而不与临床对话,不调查,将会造成双方误解。类似以上现象则时有发生;(3)检验科主动参与协作:由检验医学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验医学的任务绝不仅是被动地提供数据或结果。过去很长时期,检验科被定位于“辅助科室”。即检验科只能向临床医生提供所需求的检验结果,一旦检验科提供了未受指定的检验结果,就被认为“越位”,这种片面、消极的,落后于时代的偏见应予纠正。以前,笔者曾遇到一例发热、轻微腹泻的病人,做血钾、钠、氯测定,当时发现血清的颜色较正常人血清黄色略深,立即主动增测黄疸指数为22U,胆红素为37.6μmol/L,ALT380U/L(赖氏法),随即通知临床医生,后来诊断为肝炎而转院。因为一般隐性黄疸不易被医生发现,若肝炎症状不明显时,很容易延误诊断。类似事例并非少见,应该说检验工作者这种“参与意识”,即重要,又应受到重视和提倡;(4)学习临床知识加强临床意识:检验医学的特定地位决定了它们必须与临床保持双向联系。检验科除了加强自身建设,还必须加强临床意识。实验室的工作应能为临床科室提供被测项目的临床资料,比如: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结果,应能为临床提供如何选择实验,进行疾病的确诊和疗效观察的信息,如何对检验结果进行解释,帮助临床医生正确分析、合理使用检验报告,这就要求检验人员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检验科组成多以从事技术人员为主,而欠缺临床知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与临床的沟通。故检验科应改变现有的知识结构和人才结构,引进医疗系毕业生,或选调临床医生到检验科工作,设置检验医师岗位,有助于加强临床意识,才能更好的使实验室工作与临床诊疗工作紧密结合,提高检验医学的整体素质。

3 临床医生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

临床医生主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时对检验项目深层次的理解及横向知识略显不足,往往是把有相同临床意义的项目都做检测。比如:欲诊断早期肝纤维化,只检测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和层粘连蛋白(LN)或Ⅳ型胶原即可。而不应该把二、三十种 [3] 诊断肝纤维化的标志物都或大部分进行检测,这样会造成时间、人、财、物的浪费。因此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和认识,随时加强沟通,才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刚刚毕业的医学生,他们对现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认识、理解不够深,只停留在教科书上,它的内容往往滞后于临床医学和检验医学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新项目、更新很快,而对检验项目的方法学(准确度、精敏度、敏感性、特异性等)了解不够。故更有必要加强对检验医学的学习,或直接向检验人员请教,或去检验科进行若干周的见习。请检验科负责人,特别是请检验医师到临床科定期做专题讲课,特别要着重讲新开展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方法原理和临床意义、影响因素、生物学变异、药物影响、参考区间等知识,使临床医生做到胸中有数。

4 取得医护人员及接触病人标本的有关人员的支持

检验结果的质量除了检验科应采取的必要保证措施外,还与医护等人员有直接关系:比如:病人的准备、标本的采集、传送(院内院外)等。都是分析前质控内容,这些环节处理不当,就会使标本在未送到实验室之前,就发生了变异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如,在做血糖、血脂、肌酐清除率测定时,对病人饮食应有所限制,医生应向病人提出要求。标本采集时病人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有报道证明 [4] 病人在卧位30min与直立后30min取血测胆固醇 可升高9.6%,甘油三酯增加11.3%。其它项目(HDL-C、白蛋白等),也因不同而所测结果不同,同一病人在门诊常取坐位采血,而病房早晨又常取卧位采血,故两次的结果一定会出现差异。运动前后所采标本之间也有所差异。转送标本不及时也影响检测结果。夏季气温高,病房病人尿液标本若不及时送检会使尿液腐败。在病房医生下医嘱后,护士往往先忙于自己的主要工作(配药、输液等),而后采血送检,造成分析前标本的变异。

总之,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必须紧密结合,互相渗透、沟通,相互学习,才能使以病人为中心的共同目标真正落实,才能更完美的实现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康克菲.创刊词.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0,1:1.

2 陈宏础.临床实验室必须规范化管理.中国医院管理,2000,1:36.

对医学检验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800-02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先进的设备和仪器应用于临床,极大的推动了检验医学的发展,提高了检验医学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为全面贯彻《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快捷、准确的检验结果服务。全面推进临床医学实验室的服务质量控制,是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我国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二级以上医院实验室的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成绩,列入等级医院评审和考核的一项重要的指标[3] 。目前, 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质评活动开展得愈来愈深入国内大中型医院实验室,有力地推动了检验质量的提高和临床医学的发展。在临床医学实验室质量控制方面已经形成常态。但由于我们对质控工作的认识、重视、力度不够,相关的质控知识缺乏,致使质量控制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没有对临床实验室的检验质量和检验结果的指导、应用起到重要的作用。有的也只是应付检查,严重影响了医学实验室检验质量的提高。为了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提高临床检验水平,现就有关问题结合实际加以讨论。

1.改变观念正确认识质控

过去我们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有三个方面的误区:一是是认为质控即上级领导检查的汇报资料和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忽视开展日常室内质控,质控意识不清晰。二认为开展质控,增加科室的成本。三是认为临床实验室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是检验科自己的事情,因而忽视了与临床科室的配合、协作。四是对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不够,导致了质控工作不能很好地、深入地开展。

1.1 通过学习提高认识 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是包括:管理层的监管、人员素质的培训和提高、检验过程的全程控制、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检测系统的性能评估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可靠。在这些管理措施中,检验过程的全程控制更为重要。所以在抓实验室质量的同时,不能忽视检验申、患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运送、接收、检验、检验报告单送到申请人手中是一条相互关联的多环节,均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对医生、护士的质控知识的宣传,共同提高检验质量[4]。

1.2 加大投入 开展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工作,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如果标本量不大,质量控制成本相对较高,或许还会造成很大的费用支出。但我们想一想,通过提高检验质量,减少了漏诊和误诊、减少医患纠纷,提高了患者诊断率,保护患者的利益和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行业知名度,不正是我们所获得的最大的效益吗?

1.3 认真执行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规定 办法规定,临床质量控制是临床实验室管理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开展质量控制是医学检验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检验科实验室作为检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要坚持认真地做好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通过质量控制的反馈整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达到真正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

2.怎样开展医学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管理

我们认识到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系统的、复杂的、科学的、全面的控制[4]。对于如何做好质控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2.1 医院领导重视 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必须建立医院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是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的落实必须是医院、临床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和通力合作。所以,医院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协调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参与到医院。

2.2 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医院实验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特殊岗位的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技术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影响实验室检验质量的因素。加强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是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可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授权制度,各实验室可根据实际工作的发展况进行培训,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

对医学检验的认识范文第4篇

医学有中西之分,然医德要求却是共通的。全国医学院校学生在入学之初都会庄严宣誓《中国医学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该誓词吸收了《希波克拉底誓词》、《日内瓦宣言》等医师誓词中的部分主要精神,是目前所知的唯一由中国官方颁布实施的针对医学生的习医行为规范。岗前培训,特别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十分重要,要使学生端正工作态度,明确导致医疗纠纷的危险性、责任及其职责范围。通过实习前岗前培训,使学生认识其角色的特殊性,认识到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社会应具有的责任和使命感。长期以来,中医院校医学生在这方面做的都比较好,很多学生对《大医精诚》、《伤寒论•序》等篇章都可出口成诵,对历代诸位大医的高尚言行都钦佩景仰,这深深影响了他们的道德素养。

2中西医学思维模式的融合

中医学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偏重非逻辑思维,认识上是整体观、动态观和天人相应观的结合,理论上是医理、哲理、伦理的结合。实践中是医疗、护理和预防的结合,这些基本上代表了中医学的主体特征和特色。西医学是在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还原论的思维模式,用微观的变化解释宏观现象的本质,注重分析局部病理组织细胞的改变,观察细微而准确。中西医学的这种差别,使得医学生在临床学习和实践中要在不同思维模式之间不断转换。我们观察发现,中医院校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因主要是以中医教学为主,学生大多数接受的是传统中医的思维方法,其理论体系与西医完全不同。在思维模式上,中医学就具有笼统、思辨、注重宏观整体而疏于微观分析的特点。同时中医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五年学制里,要学习中医和西医两大理论体系,课程设置几乎是中医课程与西医课程各半,对西医基础理论也不可能像西医院校学生一样扎实,这直接导致了对诊断、循证医学和检验医学的不重视和不熟悉。表现在临床工作中,部分带教医师较少开化验单,对化验单结果认识不清、分析不够,显然这不能称为一名合格的“现代中医”。在开展实验诊断教学中,要正视区别,尊重中医思维,根据中医诊断的需要重点介绍实验诊断的基本原理和特点,达到西医诊断学服务现代中医临床和研究的目的。

3逻辑思维的训练

中医院校医学生初到临床时,因所学知识的局限和个人兴趣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两种偏激的观点:“中医无用论”或是“西医无用论”。对于中医望闻问切方法和知识,妄自菲薄或过分自矜,这都不利于进一步提高。作为带教老师,首先自己要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念,引导学生恰当认识中西医里的各种概念,认清中西医的优势和不足。临床检验医学特殊性在于其对西医知识和理化知识的要求较高,这对于习惯于中医思维的医学生具有一定难度,特别是有些医学生高中时是文科生,化学和物理知识欠缺,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要加强学生逻辑性、还原论思维训练,同时考虑每位学生的情况,适当补充讲解基础检验原理知识,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4多种教学手段

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往往都只是了解一些理论知识,对许多病理生理现象,体征无直观、真实感受和体会。“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医学检验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带教老师要尽量多利用教具、多媒体等使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形象化、具体化。同时通过临床实际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对枯燥的检验知识的探索和分析。同时,课堂教育和临床见习带教穿插结合,避免大课堂式的知识灌输,及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讲究技巧,注重方法,在临床的带教中,不仅传授临床知识,还要成为一名引路人,引导其进行深入学习和领会,培养学生对临床学习的兴趣。

5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实验诊断学是一门实际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动手能力的要求非常高。医学生在校期间的精力主要是理论学习,动手机会少,尤其是中医院校学生,对现代检验检查仪器更加陌生,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检验项目都在自动分析仪上进行测定。这就需要带教老师首先需要对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详细讲解和示范,养成其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具体细节如机器的开关机及操纵顺序;移液器垂直滴加与斜角度滴加的不同;在拿取包被板时,要避免接触包被板底层,尤其不能裸手,以免手部汗渍等黏附包被板,在洗板时不能将包被板浸入水中导致底部干净程度降低等,这些细节有的在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中有详细记载,而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带教老师从实际中严格要求和演示,使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6质量控制的强化

质量是检验科的各项工作的关键,被誉为“检验医学的生命线,检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临床诊断与治疗,关系到患者生命健康。初来实习的医学生对于质控的认识几乎为零,因此要进行质控知识的培训,尤其是判断分析失控原因及纠偏过程。失控后的处理很重要,在失控的时候,对应的一批检验标本必须进行抽检或重新检测。在这方面从一开始就要做到严谨、严格要求学生。检验医学的特殊性在于其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否则将严重影响结果的可靠性。如无菌观念的树立,加样头不允许手直接接触,当在装载加样头时,换戴干净一次性手套,避免戴着已接触患者标本的手套进行加样头的装载,加样时不能接触到加样头的下端等等。再如试剂的使用,应当注意温度平衡等等。由于中医学具有模糊、笼统的特点,中医院校学生在这些方面做得较差,应当特别注意强调。

7科研能力

对医学检验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检验专业;分子诊断学;课程;重要性

分子诊断学(molecular diagnostic )是一门以疾病为中心,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预防、诊断和治疗,并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学科,它在对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并将成为推动医学检验发展的主要力量,并在更深层次揭示疾病的本质,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1]。笔者通过对本校已开设分子诊断学课程的2004级和2005级医学检验本科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医学检验专业开设的分子诊断学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资料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本校2004级和2005级医学检验本科班的学生77名。

1.2 方法:通过对本校已开设分子诊断学课程的2004级和2005级医学检验本科班的学生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感兴趣程度和掌握程度;检验系开设的分子诊断学课程的必要性;如何上好分子诊断学课程,分析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感兴趣程度、接受分子诊断学的能力和上好分子诊断学的建议。

2.结果

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感兴趣程度为88.31%,一般的为7.79%,没感觉的为3.90%;接触过基础知识的为92.21%,没接触的为7.79%;认为医学检验专业开设的分子诊断学课程必要的为85.71%,一般的为11.69%,没必要的为2.60;学生认为要上好分子诊断学课程,需要增设实验课为75.32%,增加课时的为89.61%。 (见表一)

3.讨论

3.1 开设的分子诊断学课程的重要性。

3.1.1 学生需要学习分子诊断学知识。通过调查,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感兴趣程度一般的为7.79%,没感觉的为3.90%;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人类探索生命奥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大量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涌现,推动分子生物学蓬勃发展。由于一些新技术本身还不成熟、方法相对复杂、操作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检验的常规应用[2]。但从长远来看,随着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分子诊断技术将以其不可比拟的强大功能逐渐成为临床检验诊断的主要手段。因此,作为检验工作者应该积极学习分子生物学知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便将来能胜任检验临床工作。

3.1.2 学生分子诊断学知识来源需要正规化的教学。通过调查,学生接触过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的为92.21%,没接触的为7.79%;进一步了解得知,学生接触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主要是生物化学课程中讲解的内容,其次就是部分学生选修了分子生物学课程,还有是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的影响等。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分子诊断学知识,将分子生物学课程选修做为必选课程。通过调查,学生认为要上好分子诊断学课程,需要增设实验课为75.32%,增加课时的为89.61%。主要是由于在2004级本科首次开设了《分子诊断学》课程,为考查课程,没有开设实验课,在2005本科开设的《分子诊断学》课程,为考试课程,受经费的影响,只是开设了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实验,所以,在教学中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学习好分子诊断学课程。

3.1.3 完善本科课程教学。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检验医学已由原来以血、尿、便为代表的基础检验拓展为融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学技术、细胞学和遗传学技术、计算机和自动化程序为一体的交叉性极强的前沿学科。针对学科内涵与外延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相应的对高等院校人才尤其是对本科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应该更加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为适应及促进学科发展奠定基础[3]。为适应21世纪医学检验专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科的发展,培养现代化医院需要的检验专业高级专门人才,完善本科课程教学,使学生尽快适应国家对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要求,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开设的分子诊断学是非常重要的。

3.2 开设的分子诊断学课程的必要性。通过调查,学生认为医学检验专业开设的分子诊断学课程必要的为85.71%,一般的为11.69%,没必要的为2.60%。分子诊断学是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医学广泛交叉和渗透形成的一个崭新的学科领域、是医学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带动下,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人类对于“大多数疾病的病因在于基因”已达成共识,蛋白质组及蛋白质组学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也在不断丰富人类对疾病的认识,随着人们对生物大分子和疾病的关系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分子诊断学在对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并将成为推动医学检验发展的主要力量。同时我院附属医院已经开设了分子诊断实验室,开设分子诊断学课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为分子诊断领域提供优秀的储备人才,使学生尽快适应国家对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好地为宁夏经济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因而,开设分子诊断学是非常必要的。

4.展望

2007年11月检验系实施“系科合一”以系为主的办学模式,双方优势互补,达到既能较好的解决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根据前人的经验,结合我系的实际,充分利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与我校的教育资源,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不断实践,使分子诊断学课程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吕建新.分子诊断学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前景[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5, 28 (2): 137-139.

[2] 杨清玲,陈昌杰,章 尧.检验本科诊断分子生物学课程建设的体会.检验医学教育,2007,14(4),15-16.

[3] 邬晓薇,王云贵,王振维.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设置.重庆医学,2008,37(3),273-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