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创技术治疗方法

微创技术治疗方法

微创技术治疗方法

微创技术治疗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龋齿;微创治疗;去腐;t检验;秩和检验

龋齿,又叫“虫牙”,在人群尤其是少年儿童中的发病率很高。其发病是由于牙齿未进行及时的清洁从而导致上面沾有糖分,饭粒及微小菜肉等食物残渣从而为细菌提供了较好的温床。细菌通过牙齿中的食物残渣进行大量繁殖,并且分泌出许多对牙釉质有损害的成分,主要以酸类为主,进而慢慢损害牙齿。龋齿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会导致人感觉牙痛,牙龈肿胀,牙龈出血等一些列症状。严重者会出现咀嚼困难等严重后果,因此龋齿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对龋齿进行微创治疗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龋齿微创治疗又叫伢典微创化学机械法,是一种较为轻度的,无需机械操作的化学去龋方法,是用活性凝胶来填塞龋齿的,具有损伤性小,噪音小的新方法。本文通过对84例龋齿患者进行微创治疗来分析微创治疗在去腐及减轻疼痛等方面的作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2年6月到2013年9月之间来我院进行龋齿微创治疗的患者84例,其中男38例,女46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6.8±1.3)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28±1.32)年。按照1:1的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进行微创治疗龋齿的去腐及疼痛治疗,共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36~67岁,平均年龄(54.6±1.1)岁,病程3-8年,平均病程(5.64±1.18)年;对照组用传统牙钻技术,共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6.5±1.4)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6.46±1.58)年。所有患者均有良好依从性,并已排除有其他肾、肝等疾病及严重并发症,提前服药等状况。

1.2方法

采用抛硬币随机的方法,按照1:1的随机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2人。治疗组采用微创技术进行去龋治疗,应用凝胶去腐,在应用探针整修后使用玻璃离子聚合物进行填充。对照组使用传统牙钻技术及传统凝胶进行填充。

1.3疗效评价标准

通过治疗后龋齿被彻底治疗,并且患者对填充物的耐受较好,没有引起不适干的为效果良好;通过治疗后龋齿被彻底治疗,并且患者虽能耐受填充物但感到有一点的不适感需经过一段时间方可恢复的为效果较好;通过治疗后龋齿被彻底治疗,但患者对填充物无法耐受,有明显不适感的,需进过医生的再次调节和治疗方能耐受的为效果较差。术后疼痛明显消失的为治疗较好,术后有疼痛但经过几天后自行缓解的为治疗较好,术后一直有疼痛并且牙齿有出血需要医师再次治疗的为治疗较差。

1.4统计方法

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等级比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均当P

2 结果

2.1龋齿患者经微创及传统治疗后效果比较

治疗组龋齿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效果良好的有37例,较好的有4例,较差的有1例;对照组治疗良好的有21例,较好的有13例,较差的有8例,详见表1:

由表1可知,龋齿治疗组经微创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与对照组使用传统牙钻技术的治疗效果有差异,P

2.2龋齿患者经微创及传统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比较

龋齿治疗组龋齿患者经治疗后疼痛减轻良好的有32例,较好的有7例,较差的有3例;对照组治疗疼痛减轻良好的有20例,较好的有14例,较差的有8例,详见表2:

由表2可知,龋齿治疗组经微创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与对照组使用传统牙钻技术的疼痛缓解效果有差异,P

3 讨论

微创技术治疗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脊柱;微创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综述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6.021

脊柱微创技术是指通过一些特定的操作器械及辅助仪器,对脊柱疾病进行治疗的微创技术和方法。患者术后创口小,不易感染,而且对周围组织损伤最小化,容易恢复,因此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同时能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应用于脊柱外科领域的微创技术主要有经皮穿刺脊柱外科技术、内窥镜辅助下脊柱外科技术、脊柱显微外科技术、导航系统辅助下脊柱外科技术及联合治疗的脊柱微创技术。此外,脊柱微创技术还体现在针刀技术治疗脊柱慢性疾患方面。

1 经皮穿刺脊柱外科技术

1.1 经脊柱后外侧入路行椎体穿刺活检术 1934年

Ball等首次将该技术应用于脊柱疾患的诊疗,从而开创了经皮穿刺脊柱外科技术的先河。

1.2 经皮穿刺化学髓核溶解术 1964年Smith

等[1]首次将经皮穿刺微创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疾患的治疗。Smith用木瓜凝乳蛋白酶使髓核溶解,从而达到减压的目的,改善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但因其可导致过敏、不明原因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死亡,故其应用受到影响[2]。

1.3 经皮穿刺髓核摘除术(PLD) 1975年Hi-

jikata首创了PLD。1983年Kambin等[3]在该技术基础上开创了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但因为手术操作中容易损伤神经及血管,而且操作难度较大,需精细操作,故手术时间较长。李柱海等[4]采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LDH),该技术能避开瘢痕组织,在不改变脊柱后方结构和不破坏脊柱稳定性的前提下,降低神经损伤及硬膜撕裂风险,可达到传统翻修手术疗效,而且在RLDH翻修手术中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术中出血少、创伤小等优点,故该技术治疗RLDH方案可行。

1.4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 1984年Galibert等[5]开展第1例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在PVP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Theodorou等[6]对经皮穿刺气囊椎体成形矫正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畸形的研究发现,该技术能明显减轻椎体压缩性骨折所致疼痛,而且术后下床活动早,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因PKP和PVP疗效显著,而且术后并发症少,费用低,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手术方式;但两种脊柱成形术对有凝血功能障碍、骨折块压迫脊髓者禁用。

1.5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 1987年Choy[7]使用激光汽化椎间盘组织使椎间盘内的压力减小,实现椎间盘减压的目的,改善神经压迫症状,其创伤小,局部麻醉耐受性好,可在门诊手术,通常术后4~5 d即可恢复工作;其主要并发症为椎间盘炎,其次为马尾和神经根的损伤。

1.6 经皮椎间盘臭氧髓核消融术(PIOI) 1998年

Muto等[8]将臭氧-氧气(O3-O2)混合气体经皮注入椎间盘内,使髓核溶解,从而改善椎间盘突出的神经压迫症状。2000年南方医院介入科率先开展PIOI,而近年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并取得满意疗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改进了PIOI,采用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取得满意疗效[9]。

1.7 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和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 IDET和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也开始应用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陈志瑾等[10]探讨经皮IDET对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发现,IDET治疗盘源性腰痛近期疗效较好,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又一有效方法。林斌等[11]对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优缺点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研究发现,该技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方法简单,有效率高,并发症少,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但又无法耐受开放性脊柱手术的患者。陆耀刚

等[12]探讨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发现,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但对于缓解神经根性疼痛,效果不佳。

1.8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 1982年Magerl最早使用腰椎经皮穿刺外固定器固定术,后人将该技术不断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领域――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由于在脊柱三柱固定生物力学方面的优越性,椎弓根螺钉技术在脊柱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相当常见,也常用来做经皮脊柱内固定术[13-14]。对于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治疗,该技术主要适用于无神经症状、无需减压、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的胸腰椎骨折。对于脊柱结核的微创治疗,该技术在经皮病灶清除灌注冲洗及局部化疗后对脊柱进行内固定,它的优势是创伤小、风险小、花费少[15],缺点是术后长期留置引流管带来生活不便、管道堵塞、管道脱落、逆行感染、治疗周期长等。赵洪波等[16]对PKP与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发现,在术后止痛效果方面,PKP占优,而微创内固定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恢复伤椎前缘高度效果较好,因此,在胸腰椎骨折的微创治疗技术的选择上,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

2 内窥镜辅助下脊柱外科技术

颈椎微创技术适用于不同手术入路的颈椎间盘切除,减轻神经压迫症状,以及颈髓内、椎管内重物切除等[17-19],且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开展,疗效肯定。

胸腔镜技术应用于胸椎手术始于1993年,通过胸腔镜辅助系统,选择不同手术入路对患者进行治疗,如胸椎体结核病灶清除、胸椎间盘减压摘除及椎旁肿物切除等,此外亦用于胸椎核心减压融合修复重建术以及僵硬型脊柱侧弯前路松解、融合、胸廓内成形术[20-22]。

1991年Obenchain等在腹腔镜下行椎间盘摘除术,开创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脊柱手术的先河。在腹腔镜辅助下,选择经腹腔或腹膜后手术入路,对腰椎疾患进行手术治疗,如腰椎间盘切除术、腰椎板切除减压术、全腰椎间盘置换术、腰椎骨折前路减压融合术等[23-26]。陈荣春等[27]对腹腔镜辅助下联合侧前方小切口腹膜后入路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发现,对于短节段、不伴有流注脓肿或两侧腰大肌巨大脓肿的腰椎结核,该技术能较好地清除病灶,克服传统前路术式对腹部肌肉损伤,保留了完整的腰椎后方韧带复合体,增加术后腰椎稳定性,促进其功能恢复。但对长节段或跳跃式或伴有流注脓肿的腰椎结核患者,该技术存在病灶清除不彻底、易误伤周围组织的局限性,而且对L5、S1结核患者,为避免侧前方内固定对髂血管的干扰,通常需行腰椎后路内固定。

对于内窥镜下的操作,应当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掌握脊柱解剖结构特点,不断积累手术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该项技术的成功率。

3 显微镜辅助下脊柱外科技术

显微外科技术在微创骨科技术中的应用是一项新创举[28],目前主要有经口腔颅颈结合部显微手术,颈前路、后路显微外科椎间孔切开术,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术,小切口经胸显微外科技术,前路胸腰段显微外科技术,前路腰椎显微外科技术及后路腰椎显微外科技术等。陆晓生等[29]经后路显微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的研究发现,与传统开窗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虽然临床疗效相近,但其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手术及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冯立卫等[30]对高龄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行显微镜辅助下后路责任间隙有限减压治疗,研究证实,该治疗方法有效。昌耘冰等[31]将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术探讨其临床效果评估发现,该技术较常规颈椎前路减压术,具有适应症广、减压效果确实、操作精细、安全可靠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丁英胜等[32]对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分析发现,该技术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前提下,治疗Ⅱ度以下腰椎滑脱症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低、近期疗效确切。

4 导航系统辅助下脊柱外科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医用机器人已成为当今微创骨科技术研究的热点[33-34]。随着手术器械不断更新,导航系统不断完善,将有望实现袖珍机器人为微创切口做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以及经皮微创接骨术。Robodoc机器人已获美国FDA批准运用于临床。X线、CT和MRI的运用,使病灶定位更加准确而立体,成为脊柱外科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王黎明等[35]探讨红外线透视导航下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方法和疗效发现,采用导航系统引导行椎体成形术能明显提高了手术精确度和安全性,能够减少放射线剂量,缩短手术时间,并扩大了手术适应症。杨立利等[36]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的初步经验表明,应用该技术行椎弓根钉植入的准确性明显优于传统解剖标志辨认法辅助C型臂X线机定位法,显著提高了脊柱外科手术的安全性和矫正效果。邢丹等[37]对导航下脊柱椎弓根钉植入与传统植入术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显示,导航作为脊柱外科手术的一种辅助手段,可以提高植钉的优良率,加快植入的速度,减少植钉相关并发症。齐鹏等[38]对术中三维CT导航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研究发现,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分析,其融合率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并且它为MISS腰椎手术提供了高质量和高准确度的导航图像,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性,而且在不需要改变已有的手术步骤和工作流程前提下,减少了医生和手术室人员的放射线暴露。

5 针刀下的脊柱微创技术

在脊柱慢性疾病治疗中,可根据其症状及经络特点,选用腧穴、阿是穴等进行治疗。对于有皮下条索结节,范围较小而固定者,可用小针刀、刃针、铍针、水针、药刀、三棱针、钩针等松解粘连;对于放射痛、痛点模糊,范围较大者,可用火针、梅花针、骨减压针、拨针、长圆针等。细针及小针刀透过皮肤而直接到达脊柱病灶,通过针刺、松解及剥离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无需麻醉,无切口,术后感染几率极低,疗效好,费用少,无需住院等特点,使患者多了一种微创治疗技术的选择。李辉明[39]运用小针刀切割黄韧带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观察发现,小针刀切割黄韧带解除神经压迫,能够有效改善腰椎管狭窄症所致的腰腿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短期疗效稳定;在规范操作下,安全可靠,创伤小。

6 联合治疗的脊柱微创技术

张旭桥等[40]采用祛伤灵I号方合脊柱微创镇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Quadrant通道下TLIF联合UPASSII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等。微创联合治疗是一种新思路,在疾病的治疗上可以起到协同作用;但考虑其两种治疗是否有排斥作用以及患者个体化的差异,故在治疗选择上应综合分析其可行性,才能更好地运用于临床。

7 展 望

微创的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小脊柱外科手术的侵袭性。但其微创理念并不是刻意去追求微创化,微创一方面会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感染的几率;另一方面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脊柱微创即便再小的伤口,也会有严重的后果,因此医者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扎实的脊柱解剖知识,严格掌握好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对并发症有周密防范措施,才能充分发挥微创脊柱外科技术的优势。随着医疗辅助系统的不断完善,脊柱微创技术日益成熟,以及微创理念深入人心,脊柱微创技术必然会成为治疗脊柱疾病的趋势。

8 参考文献

[1] Smith L,Garvin PJ,Gesler RM,et al.Enzyme dissolution of the nucleus pulposus[J].Nature,1963(198):1311-1312.

[2] Javid MJ,Nordby EJ,Ford LT,et al.Safety and efficacy of chymopapain (Chymodiactin)in herniated nucleus pulposus with sciatica.Results of a randomized,double-blind study[J].JAMA,1983,249(18):

2489-2494.

[3] Kambin P,Schaffer JL.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review of 100 patients and current practice[J].Clin Orth,1989(238):23-34.

[4] 李柱海,曾建成,宋跃明,等.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微创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5,29(1):43-47.

[5] Galibert P,Deramond H,Rosat P,et al.Preliminary note o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ngioma by percutaneous acrylic vertebroplasty[J].Neurochirurgie,1987,33(2):166-168.

[6] Theodorou DJ,Theodorou SJ,Duncan TD,et al.Percutaneous balloon kyphoplasty for the correction of spinal deformity inpainful vertebral body compression fractures[J].Clin Imaging,2002,26(1):1-5.

[7] Choy DS.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a first line treatment for herniated discs[J].J Clin Laser Med Surg,2001,19(1):1-2.

[8] Muto M,Avella F.Percutaneous treatment of herniateds lum-bar disc by intradiscal oxygen-ozone injection[J].Interv Neurora-diol,1998,4(4):279-286.

[9] 任晓春,王昕洋,张蜀华,等.等离子刀联合臭氧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伤,2013,26(10):815-818.

[10] 陈志瑾,张丽云,陆炯,等.椎间盘内电热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的疗效[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4,11(11):717-720.

[11] 林斌,佟德民,练克俭,等.经皮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21(4):253-255.

[12] 陆耀刚,王子平,杨安礼.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10):911-912.

[13] 王迪,王栋,刘克飞,等.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37例[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9):34-36.

[14] 池永龙,徐华梓,林焱,等.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初步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1):1307-1311.

[15] 张西峰,王岩,刘郑生,等.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比较[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15(3):156-158.

[16] 赵洪波,苗洁,李晓东,等.椎体后凸成形技术与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技术治疗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1):42-44.

[17] Jho HD,Ha HG.Anterolateral approach for cervical spinal cord tumors via an anterior microforaminotomy:technical note[J].Minim Invasive Neurosurg,1999,42(21):1-5.

[18] Adamson TE.Microendoscopic posterior cervical lamino-foraminotomy for unilateral radicuopathy:results of a new technical in 100 cases[J].J Neurosurg,2000,95

(1 suppl):51-57.

[19] Maira G,Amante P,Denaro L,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tumors[J].Neurol Res,2001,23(8):835-842.

[20] EI Saghir H.Extracoelomic mini approach for anterior reconstruc-tive surgery of the thoroacolumbar area[J].Neurosurgery,2002,51(5 suppl):S118-122.

[21] Han PP,Kenny K,Dickman CA.Thoracoscopic approaches to the thoracic spine:experience with 241 surgical procedures.Neuro surgery[J].2002,51

(5 suppl):S88-95.

[22] Burgos J,Rapariz JM,Gonzalex-Herranz P.Anterior endoscopic approach to the thoracolumbar spine[J].Spine(Phila Pa 1976),1998,23(22):2427-2431.

[23] Mühlbauer M,Pfisterer W,Eyb R,et al.Minimally invasive retroperitoneal approach for lumbar corpectomy and anterior reconstruction:technical note[J].J Neurosurg,2000,93(1 suppl):161-167.

[24] Guiot BH,Khoo LT,Fessler RG.A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 for decompression of the lumbar spine[J].Spine,2002,27(4):432-438.

[25] Kambin P,Savitz MH.Arthroscopic microdiscectomy:an al-ternative to open disc surgery[J].Mt Sinai J Med,2000,67(4):283-287.

[26] Kumar N,Wild A,Webb JK,et al.Hybrid computer-guided and minimally open surgery: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translaminar screw fixation[J].Eur Spine J,2000,9(suppl 1):S71-77.

[27] 陈荣春,陈云生,曾云峰,等.腹腔镜辅助下联合侧前方小切口腹膜后入路治疗腰椎结核[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28(11):1364-1367.

[28] 池永龙.关于微创骨科技术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24):1561-1563.

[29] 陆晓生,彭昊,凌尚准,等.显微镜下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23(8):909-912.

[30] 冯立卫,芦健民,杨圣,等.显微镜辅助下后路责任间隙有限减压治疗高龄退行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3):219-221.

[31] 昌耘冰,刘晖,尹庆水,等.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减压术[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6):487-489.

[32] 丁英胜,张文志,段丽群,等.显微镜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

察[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4,28(5):535-539.

[33] 刘建武,叶志前,陆金芳.虚拟现实在医学中的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0,23(6):321-324.

[34] 钟世镇,原林,黄文华,等.数字化虚拟人体为临床解剖学开拓研究新领域[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2,20(1):3-4.

[35] 王黎明,喻忠,桂鉴超,等.计算机导航辅助下经皮椎体成形术[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10):676-681.

[36] 杨立利,袁文,陈德玉,等.脊柱外科手术中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应用的初步经验[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0,3(4):261-270.

[37] 邢丹,马信龙,宋东辉,等.导航下脊柱椎弓根钉置入与传统置入术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骨伤,2012,25(10):825-830.

[38] 齐鹏,肖嵩华,张西峰,等.术中三维CT导航下微创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3):220-228.

[39] 李辉明.小针刀切割黄韧带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微创技术治疗方法范文第3篇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普外科,山西大同 03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疗法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该院消化科收治8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病情特点、有无梗阻等因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非手术性保守治疗,实验组单用腹腔镜或十二指肠镜或两镜联用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实验组48例患者33例术后痊愈,治愈率68.8%;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治疗总有效率93.7%,死亡率2%;对照组34例患者,10例经治疗后痊愈,3例死亡。治疗总有效率73.5%,死亡率8.8%。2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和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年,实验组47例患者3例出现急性胰腺炎复发;对照组31例患者5例胰腺炎复发,2组在复发率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需先行确定有无结石梗阻,对无梗阻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一般可达到控制的目的,若无效改为微创切除胆囊手术;对伴有胆道梗阻的患者采取腹腔镜、十二指肠镜或二者联用等微创手术治疗,创伤小,治愈率高,复发少,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微创

[中图分类号] R65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165-03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ABP)是指胆道系统感染诱发的急性胰腺炎,占到急性胰腺炎类型的60%,病死率高达20%~35%[1]。目前,关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已较为成熟,一般情况下,早期介入抢救能达到治愈的目的,不过由于手术指证和手术时机在合理性选择上尚还有盲点。近年来,微创技术为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开辟了新的思路,通过先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确定有无结石梗阻及结石位置,再行腹腔镜或十二指肠镜或二者联用行取石或胆囊切除术,创口小,术野开阔,能减少对机体及脏器功能的影响,还能有效解除胆道梗阻,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有效手段。为进一步探讨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及临床疗效及预后,该文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部分经确诊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消化科收治的8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1996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制定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标准:①呈现典型的急性胰腺炎症状、体征,尤其腰背部伴放射痛;②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升高,低钙,血糖及脂肪酶均升高,总胆红素≥17.1 mmol/L,以直接的胆红素升高为主要特点;③腹部增强扫描:B超和(或)CT检查示胰腺明显的炎症变化,胰腺肿大,坏死区呈低密度不规则透亮,胆囊结石和(或)肿大,胆管、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部分可明确性质,如结石、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乳头炎等。该组82例患者,男37例,女45例;年龄21~70岁,平均(48.4+2.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8~48 h,平均(6.5+2.4)h。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腹痛、畏寒发热、呕吐、体温持续>38℃,伴不同程度的黄疸等。82例患者入院12 h内均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显示胆囊泥沙样结石或多发性结石3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5例,单纯性结石10例,胆囊炎并胆总管结石9例。依据病情特点和患者自愿,将8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非手术式的保守疗法,病情无缓解改为手术;实验组行微创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22~70岁,平均(48.1±2.5)岁;实验组男18例,女23例,年龄21~69岁,平均(48.3±2.3)岁。2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34例患者,24例经MRCP(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德国Siemens Sonata 1.5T超导型MR扫描仪)检查显示无胆道梗阻,10例系单纯性胆囊结石,均行保守治疗,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输液、抗感染、抗胆碱类药物、使用H2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抗生素、左氧氟沙星,肠外营养,使用抑制胰酶分泌药物抑肽酶(又称蛋白酶抑制剂,国药准字:H20045233,规格3~8TIU/mg)综合治疗措施,治疗I~3周观察体征,若无缓解对10例单纯性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切除胆囊或腹腔镜(日本OLYMPUS 单孔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引流。实验组48例均伴有胆道梗阻,先急诊行内镜(德国沃勒WOHLER内窥镜,型号WOHLER VIS220/250视像检查系统)ERCP取石;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25例行十二指肠镜手术,其中18例行十二指肠镜乳头切开后网篮取石,4例直接网篮取出胆总管结石,3例因结石无法取出改性行鼻胆管引流。术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补液、静脉营养支持等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2组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治愈、好转、无效(死亡);②采用上门或电话形式的随访了解2组复发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病死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观察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48例患者33例患者行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微创手术后痊愈,治愈率68.8%;12例患者经双镜手术后梗阻得到解除,急性胰腺炎2~4周后得到缓解。2例经手术治疗抢救失败,出现严重胆漏、肺部感染,转为ICU,1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治疗总有效率93.7%,死亡率2%;对照组34例患者,其中24例无胆道梗阻患者经支持治疗后,其中痊愈7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死亡2例;10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痊愈3例,好转4例,无效2例,死亡1例。治疗总有效率73.5%,死亡率8.8%。2组在治疗总有效率和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采取电话或网络形式随访6个月~2年,2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复发情况比较。随访发现,实验组47例患者3例出现急性胰腺炎复发;对照组31例患者5例胰腺炎复发,2组在复发率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37,P=0.001)。

3 讨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关于其病因,目前主要认为是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及胆胰管聚集等连续的胆道疾病引起胆胰管阻塞进而诱发,其发病机制已确定的系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引起的胰胆管阻塞所致,因此解除胆管梗阻是治疗急性胆源性疾病的最为有效的方法[3-4]。不过,考虑到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体内普遍存在炎症介质的大量释放,并伤及众多器官功能,若此时采取损伤面大的开放式手术,不仅效果难以保证,而且可能进一步加剧胰腺炎的风险。基于此,药物保守治疗一直是目前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主要方法。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基于腹腔镜、十二指肠镜等器械发展而来的微创治疗手术开始大量应用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特别是重型、复杂性的胰腺炎患者,微创技术相较其他治疗手段优势更为突出[5]。

该组数据来看,对24例无胆道梗阻和10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性保守治疗,死亡3例,死亡率8.8%,明显高于行腹腔镜、内镜微创治疗的2.0%,且行腹腔镜、十二指肠镜微创手术患者多是症状危急、病情复杂患者,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保守治疗近为权宜之计,外科手术仍然是首选治疗方法。该组行微创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为93.7%,死亡1例,而行传统的保守治疗患者死亡3例,总有效率仅为73.5%,说明基于腔镜技术的微创治疗对腔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腹腔镜技术是目前微创治疗胆道结石病最为成熟的方法 。对重症急性患者,行腹腔镜下胰腺包膜切开减压,腹腔冲洗并放置引流管,对有明显坏死感染的胰腺组织,再行刮吸清除和冲洗,可有效减少对炎性介质和毒性物质的吸收,达到改善病情的目的;对伴有胆管结石梗阻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LCDE),一次取石成功率高。该文实验组48例患者,其中33例选择腹腔镜、内镜或双镜联合微创手术后得到治愈,治愈率达到68.8%,效果良好,且48例患者经微创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3.7%,而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仅为73.5%。崔江河等[6]通过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与仅行传统内科保守治疗患者相比,内镜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所降低。黄中荣等[7]通过对比分析后认为微创治疗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有显著的应用价值。而学者Griniatsos J等[8]研究发现,ERCP加EST(括约肌切开术)治疗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配合使用胰管支架的预后效果明显强于未用支架患者,其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均明显降低,胰管的梗阻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善。由此可以看出,腔镜技术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确切,可有效解除胆道梗阻。不过普遍认为常用的ERCP技术对术者操作水平也要求苛刻,技术不规范、操作不当均会导致并发症发生。但李兆申等[9]则研究认为,只要操作得当,早期内镜治疗是安全并且有效的,并发症以及死亡率的增加与操作无关。笔者认为,对于胆管畸形、重症胆管炎患者,选用内镜治疗存在较大的难度和风险,特别是并发症发生率可能随之上升,因此,在应用ERCP或ERCP+EST联合手术时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规范化操作,降低手术风险。

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诊断和选择恰当的微创治疗方式对预后有着直接的影响。从人性化治疗思路和微创技术发展趋势来看,治疗个性化将是今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发展方向之一,在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减少对患者的损伤。针对微创治疗涉及的灌洗、引流时机选择,以及是否有必要在急性状态下行微创治疗仍是继续研究的课题。展望未来,微创化仍将代表着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和人性化理念实践,且微创技术适用范围将越来越宽,边界将扩展至现代生物学、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届时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

参考文献]

[1] 高治军.微创技术在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中的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5).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胰腺学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2):773-775.

[3] 王方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进展[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16(1):76-78.

[4] 张承坤.内镜微创治疗45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评价[J]. 中外医疗,2011,30(28):94.

[5] 杨培,曾新桃,冯凯祥,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方式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0):1156-1157.

[6] 崔江河,魁荷婷.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微创治疗[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33(1):54-56.

[7] 黄中荣,董家刚,丁雄,等.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微创治疗46例[J].重庆医学,2010,39(6):678-680.

[8] Griniatsos J,Karvounis E,IsIa A,Early versus delayed singlestage laparoscopic eradication for both gallstones and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in mild 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J].Am Surg,2005,71(8):682-686.

微创技术治疗方法范文第4篇

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广东云浮 527300

[摘要] 目的 研究微粒皮种植技术在修复创面中的优缺点,适应征和临床效果评价,为临床上复杂创面的修复提供新的方法,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致残率同时降低医疗成本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植皮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微粒皮种植技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经微粒皮种植技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植皮技术对照组的57.1%,治疗组患者出现1例水疱、1例溃疡、2例软组织挛缩,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8.6%远远低于对照组的4例、2例、3例及64.3%,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P<0.05)。结论 微粒皮种植技术可以让深度烧伤形成复杂创面的患者再生接近真皮的软组织,对于治疗皮源稀少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微粒皮种植技术是上皮再生的机制,值得深入探讨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烧伤;微粒皮种植技术;复杂创面

[中图分类号] R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071-02

[项目基金] 2013年云浮市卫生局立项,项目名称:微粒皮种植技术在复杂创面修复的临床应用(44011120130854K)。

[作者简介] 舒承清(1976.1-),男,江西人,本科,主治医生,研究方向:烧伤创伤整形骨科。

微粒皮种植技术是一种创伤小,手术过程简单,手术致残率和死亡率较低,且可以重复进行操作的新型手术方法。有时如果患者病情危重,甚至可以在病房内行局麻给患者进行微粒皮种植。由于微粒皮种植技术对创面本身条件以及患者身体条件要求不高,所以该技术的发明为复杂创面的修复,特别是患者本身基础疾病较多,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创面修复提供一种新的修复方法和尝试,能够极大的缓解患者痛苦和减少致残率。值得临床上应用实践和研究,推广。为研究微粒皮种植技术在修复创面中的优缺点,适应征和临床效果评价,为临床上复杂创面的修复提供新的方法,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致残率同时降低医疗成本提供指导意见。该院选取2011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28例复杂创面修得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28例复杂创面修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例患者,其中治疗组患者男9例,平均年龄31.5岁;女5例,平均年龄26.3岁;有6例患者为大面积重度烧伤而形成复杂创面、有3例因糖尿病足而形成复杂创面、有1例因为脉管炎而形成复杂创面、有4例因为偏瘫长期卧床而并发创面。其中对照组患者男8例,平均年龄29.5岁;女6例,平均年龄27.1岁;有7例患者为大面积重度烧伤而形成复杂创面、有2例因糖尿病足而形成复杂创面、有3例因为脉管炎而形成复杂创面、有2例因为偏瘫长期卧床而并发创面。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植皮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微粒皮种植技术:患者入院后,如果是重度烧伤患者立即进行抗休克、抗感染、护肾强心和维护电解质的稳定等基础抢救治疗,创面及时采取皮肤原位再生技术规范处理[1-3]。所有形成复杂创面患者,及时对深度创面进行积极抢救和规范的使用微粒皮种植技术处理。经过一个病情相对稳定的时期后,大部分患者头面部、躯干或者是四肢的深度创伤会时限生理性再生修复。如果仍有部分创面不能完全封闭,可以提取患者自体组织种植于深度烧伤的肉芽组织内[4]。采取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软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加以对比,分析和判断患者创面软组织的生理变化以及病理变化。

1.3 疗效观察

观察患者复杂创面修复程度,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创面修复程度包括:显效:创面基本愈合良好,并发症发生情况在可控制范围内;有效:创面大部分愈合良好,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多但基本上可以控制;无效:创面愈合情况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多。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创面修复程度疗效对比

治疗组患者经微粒皮种植技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植皮技术对照组的57.1%,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组患者出现1例水疱、1例溃疡、2例软组织挛缩,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8.6%远远低于对照组的4例、2例、3例及64.3%,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创伤导致创面或者是糖尿病足、脉管炎、偏瘫等并发创面而需要行创面修复的患者与日俱增。该类患者大多数年龄大,基础临疾病多,创面条件欠理想,在治疗上存在很的难度。传统的植皮技术实施过程中,皮瓣手术修复创面会受到患者本身身体条件以及创面条件的限制而影响疗效,而且传统植皮手术又极易给病人带来新的创伤。所以,在临床上复创面修复已经成为了一种致残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的疾患。皮肤的生长或者是再生长都是从创面周围开始扩展,最后慢慢闭合而形成新的皮肤。与传统的植皮术相比,利用自体微粒皮种植技术修复大面积复杂创面更符合皮肤自身生长的特性。而微粒皮种植技术也很好的解决了大面积烧伤后自体皮表面积不足的特点,可以确保快速且安全的治愈形成复杂创面的患者。有相关研究表明,利用微粒皮种植技术,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少量的健康皮肤达到封闭烧伤创面的效果,而且对设备和技术要求不高,尤其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使用推广。微粒皮种植作为1种新型技术,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点:①自体皮肤软组织提取以头部皮肤最为合适,因为头部皮肤较厚且不易上级发囊,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多次重复取皮,其采取厚度以0.4 mm最为适合;②微粒皮种植技术是移植皮肤使其在受区创面生长,但是如果患者头面部或者受区有大量肿瘤组织则不可利用此技术移植皮肤,因为移植皮肤会导致癌症复发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产生,如果患者大面积烧伤坏死软组织未能完全切除也不能移植皮肤,坏死软组织会影响新生组织生长而导致移植失败;③受区创面需要彻底止血,如果止血不完全,很有可能会在移植皮下形成血肿而导致移植失败[5-6];④术后一定要进行预防性的抗生素治疗以防感染,另外要有足够的营养支持,这样可以保证微粒皮成活率更高。该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经微粒皮种植技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7%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植皮技术对照组的57.1%,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微粒皮种植技术更加贴合人体皮肤生长特性,能够更好的促进创面愈合,以及减少瘢痕增生和软组织挛缩。有相关研究结果也发现,利用人体皮肤生长特性所制定的微粒皮种植技术,临床用于治疗复杂创面的成功率接近90%,与该研究结果基本吻合,存在偏差的原因可能是技术和设备差距所导致的,但是研究结果均能支持微粒皮种植技术治疗效果更佳。该研究数据显示,治疗组患者出现1例水疱、1例溃疡、2例软组织挛缩,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8.6%远远低于对照组的4例、2例、3例及64.3%,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微粒皮种植技术较传统植皮术更为规范,且操作原理和实用性更高,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对患者自身伤害更低。有相关研究表明,利用该技术治疗复杂创面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明显低于传统植皮术与该研究结果28.6%接近,并发症能够控制得更低也是由于微粒皮种植技术更符合人体生理特征,不易出现排异反应和炎症反应,所以在治疗原理上决定微粒皮种植技术要低得多。综上所述,微粒皮种植技术可以让深度烧伤形成复杂创面的患者再生接近真皮的软组织,对于治疗皮源稀少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微粒皮种植技术是上皮再生的机制,值得深入探讨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明亮,王昌业.皮肤微粒播散移植的实验研究临床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10,39(50):67-68.

[2] 刘建良,李德春.微粒皮回植修复供皮区创面60例[J].中华烧伤杂志,2011,16(4):272-273.

[3] 李瑞红,李德春.用自体微粒皮加大张异体皮移植修复巨大供瓣区创面[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1,11(14):159-161.

[4] 姚宏伟,傅卫,袁炯. 微粒皮回植修复供皮区创面112例[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6(9):346-348.

[5] 任建安,黎介寿.自体微粒皮加大张异体皮移植修复巨大供瓣区创面160例临床研究观察[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18(20):59-61.

[6] 郑其龙,邹寿椿, 自体微粒表皮种植上皮化再生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组织学观察[J]. 中华烧伤杂志,2011,10(7):112-115.

[7] 谢慧清,周建大,罗成群.MEBT/MEBO联合紫外线照射治疗耳廓深度烧伤临床总结[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1,8(11):39-41.

微创技术治疗方法范文第5篇

路东升,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系,从事口腔专业工作21年。多年来致力于“绿色”口腔治疗领域的研究,开展无痛拔牙、无痛口腔治疗、微创拔牙、颌面外科微创治疗。与疼痛科合作应用超前镇痛、持续镇痛理论探索口腔干槽症、口腔溃疡、根充反应的治疗、三叉神经痛微创手术治疗,无痛心电监护拔牙的风险管理。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口腔科副主任。目前主要社会兼职:北京口腔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北京口腔协会理事,北京市牙病防治组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学报》编委。20余篇,综述9篇,参与著书1部。

现代医学模式倡导“绿色”治疗,在口腔医疗中“无痛治疗、微创治疗、安全治疗”符合绿色理念,是未来口腔医疗的发展方向。

无痛治疗

无痛治疗就是让患者从治疗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无痛治疗能增强患者看牙病的信心,使牙病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消除紧张情绪,更好地配合医师完成治疗;也能使医师的操作更从容、更精细、更彻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牙病和治牙基本上都伴随着疼痛甚至是难以忍受的痛苦。口腔无痛治疗可以说是每个患者的基本要求。有些人对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因钻牙、杀神经、镇痛不全下拔牙等疼痛刺激终生难忘。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患者对看牙的恐惧一直是阻碍牙病患者正常就医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的患者甚至宁可忍受牙痛也不愿看牙医。近10年来国外在口腔无痛治疗方面发展很快,特别是现代麻醉技术和全新的镇痛理论使口腔无痛治疗理念得以实现。从补牙、拔牙、镶牙、洗牙等一般口腔治疗到口腔手术,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风险口腔治疗到种植牙,完全可以实现无痛化。应用持续镇痛理论还可以治疗伴有顽固性疼痛的口腔疾病如拔牙感染、口腔溃疡、三叉神经痛等。在一些发达国家,绝大多数拔除智齿的牙科手术和儿童口腔病的治疗都是在镇静催眠、“笑气”麻醉下完成的。无痛治疗使口腔治疗真正上升为“享受”医疗。

疼痛的影响因素包括心理因素,麻药的选择和注射方法,机器设备的选择,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诊室环境等。根据这些因素,临床常采用下面的无痛治疗措施。

心理治疗 看牙疼痛是大多数患者的精神负担,承诺无痛治疗实际上就是对患者的一种心理治疗。患者可以通过口腔内窥镜系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口腔状况,便于了解医师提出的治疗计划,并做好心理准备,也可适时了解治疗过程。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在无痛治疗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与患者沟通建立信任,有助于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在操作中准确、细致、耐心,将无痛治疗的理念贯彻始终。另外,温馨的环境、诚恳和蔼的态度、耐心亲切的解释、家庭成员的支持,都有助于减轻或解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暗示疗法、系统脱敏法等心理疗法。

无痛治疗设备 局部麻醉对人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影响。自从局麻药、注射器发明以来,局部麻醉在口腔治疗中得到广泛使用。但是长久以来在注射技术及注射器的改进方面突破不大。穿刺疼痛、麻醉不全、患者的恐惧和不适感,仍是医生在治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997年以后,一种新型无痛局麻注射仪的问世,初步解决了上述问题。口腔治疗的电子麻醉技术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的局部麻醉仪,使无痛治疗的重要环节――局部麻醉真正做到无痛,它明显减轻了以往注射麻药时进针引起的疼痛。电子镇痛仪能够有效缓解洁牙过程中的酸痛感觉。最新的激光无痛治龋技术、化学手动龋洞制备技术将替代令人紧张、充满噪声甚至是让人难以忍受的传统牙钻补牙方法。

无痛注射技术 它彻底告别了传统切割式注射方法,用现代麻醉技术使各种患者能够接受常规牙科治疗。表面麻醉及无痛局麻技术是先将麻药涂或喷射在需要麻醉的粘膜表面,吸收后使末梢神经麻痹,再注射时可达到无痛效果。使用“碧兰麻、斯康杜尼”等高效麻药和超细针头旋转进针,缓慢注射,尽量减少针头在深部组织穿行,完成局部浸润基础麻醉,之后辅以牙周膜强化麻醉确保患牙无痛。

笑气镇静无痛治疗 治疗前通过面罩给病人吸入笑气起到镇静、镇痛的作用。笑气应用于口腔镇痛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其安全可靠的特性尤其适用于儿童牙病治疗。

微创治疗

口腔微创治疗可以说是一种新思维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的反传统治疗方法,它所追求的是最佳治疗效果与最低组织创伤的完美结合,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创伤减小到最低程度。微创治疗是口腔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龋齿微创治疗

随着口腔领域微创技术的发展及患者舒适要求的提高,传统龋齿去腐和窝洞预备体系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传统的去腐方法包括用高速牙钻上的钻头来获取达到龋损的入口,用低速牙钻去除牙本质龋坏,这对于许多患者来讲是很不舒适的,甚至会带来疼痛,所以通常会采用局部麻醉来止痛。钻头去腐会对牙髓造成损害,而且钻牙过程中产生的细微粉尘可能造成对医生的交叉感染。有学者预计在今后10年内,低伤害、低创伤、无痛的激光龋齿去腐技术、喷砂龋齿去腐技术、化学微创龋齿去腐技术等微创牙体治疗方法将取代牙钻,使龋齿治疗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使天然牙齿的寿命更长。

口腔颌面外科微创治疗

随着微创概念在外科领域的确立和推广,内镜技术已应用于全身各个系统和学科,且仍呈不断拓展的趋势。在口腔颌面部,微创手术已逐步替代传统操作和开放性手术,被用于拔牙、颞下颌关节外科、涎腺外科、神经外科、创伤外科、正颌外科、种植外科、肿瘤外科和整形外科等多种手术中。

微创拔牙已得到普遍应用,这一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在尽量小的创口里,既不凿也不敲,把牙齿。种植机和高速牙钻的使用,使拔除疑难牙不再是一件难事了,也避免了传统的劈冠凿骨和敲锤增隙,减少了人们不舒服的感觉,整个过程只要张大嘴就行了。采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创口小、出血少、痛苦轻、并发症发生率低,为拔疑难牙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颞下颌关节镜技术最为成熟,已成为治疗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常规方法,如关节脱位、肿瘤、游离体摘除、全关节置换、髁突下骨折等。

在涎腺外科方面,国内已开始使用诊断性涎腺镜和治疗性涎腺镜,为涎腺主导管疾病(如涎石症、狭窄、涎管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全新方法,较为常用的是导管结石的碎石取出术,特别是对X线透光的结石更有意义;经内镜还可进行口内进路的颌下腺切除术和耳前、发际内、锁骨区小切口进路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

在神经疾患方面,微创使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被称之为“不开颅的神经外科手术”。1993年有学者采用经内镜行桥小脑角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抽搐和舌咽神经痛,均取得了优良的疗效。近年研究发现将阿霉素注入三叉神经干,达到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目的。方法是通过口内切一小口暴露三叉神经干,再用显微注射方法将阿霉素注入神经干,取得了可靠的临床效果。

在创伤外科方面,经口内外小切口结合内镜观察进行髁突下、颧骨、颧弓及眶周骨折复位固定。

在肿瘤外科方面,内镜下可进行颌骨囊肿摘除、颌面部良性肿瘤摘除等。

安全治疗

在口腔内既有大量的病原性细菌,又有病毒、真菌甚至原虫等其他病原体。目前我国艾滋病患者已经超过百万人,乙肝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已经超过1亿人。所以在口腔治疗过程中,最危险的还是病毒感染,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BV)、艾滋病病毒(HIV)以及疱疹病毒。

口腔治疗中,医生经常不能避免接触患者的血液和唾液,这种诊疗的特殊性为交叉感染提供了便利。口腔科的操作基本上都是在患者口腔内进行,医务人员的手与病人的血液、唾液、口腔粘膜接触频繁,操作时,唾液与血液的飞溅;使用的器械多有锐利的尖或刃,容易损伤手指皮肤;使用的设备特殊性限制了消毒灭菌的彻底性;口腔科从业人员若疏忽大意,都会大大增加院内感染。因此,控制这类疾病的传播,口腔科医生们肩负着巨大的责任。

相关期刊更多

微创医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微创外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微创泌尿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