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急状态;医学护理;护理救援;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32..02

1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要求和模式

1.1应急状态之下医护工作者需要具备的心态

在一些较为紧急的情况之下,作为医护工作者首先不应该惊慌,心中时刻记住自己的工作职责。在遇到特殊情况应急事件下,首先应该在第一时间对病人进行抢救,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为最终目的。尽自己最大的力度去救死扶伤,在拯救病人的同时要保证危险不会扩散到其它的人群之中,医护工作人员应该具有神圣的使命感。

1.2应急状态之下对医护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由于医护工作者也是普通人,所以在一些突发的紧急情况之下,我们不能以高标准去要求医护工作人员,但是也要为医护工作者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在危难的情况下不需要医护工作人员具备多么崇高的使命感,但是希望工作人员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对病人进行救援工作。如果在紧急的状态下,医护工作人员长期的处于心理紧张的状态,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内,就有可能耽误病人的最佳治疗时间。所以作为一名医护工作人员,要去有高水平的心理素质,在危难的情况下保持冷静。

2应急救援中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2.1医疗器械装备的不足

落后护理装备的质量和先进性是检测护理实践和科研水平指标之一,在应急状态下,先进的护理设备和足够护理设备数量能够保证护理救援的质量和数量。我国应急救援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不够强大,同时医疗机械设备也存在着匮乏的现象,没有专业的救护人员,也没有交易先进的護理装备。这两方面的严重缺乏,导致了我国应急救援水平大幅度下降。在现场救护人员需要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并且熟练的操作一些医疗是机械设备,两方面相互结合才可以在短时间内拯救病人的生命。

2.2参与救援人员文凭程度偏低

在相关调查中显示,参与应急救援的人员接受教育程度偏低,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参与救援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取得相关方面的一些医学证书,证书是对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一种肯定。我国参与救援人员的文凭程度普遍偏低,救援水平一直停滞不前难以得到提高。

2.3急救专科人员的短缺

自然灾害在我国时有发生,当一些自然灾害突然发生事,我们很难料到病人会发生什么情况,所以作为急救专科人员,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急救知识。但是我国企就专科人员非常的短缺,大部分的急救人员缺乏专业的知识,再加上也没有较为丰富的急救经验,急救水平远远要低于国外的水平。

3提高应急状态下医学护理效果的措施

3.1医护人员在应急状态下的心态

在应急状态下,医护人员应具备的心态是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最短时间内参与到救助中去,全力以赴的抢救伤员,保证受灾的人得到尽可能多的救助,以保证更多生命的保全。医护人员的全身心投入,给群众的不仅是一种带头作用,给普通百姓以精神支柱,更是弘扬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人道主义宗旨,诠释了医护人员的基本责任和使命。

3.2医护人员的基本要求

在突发意外情况之下,一会儿人员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平稳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迅速的进入到急救的状态。冷静的去思考病人的情况,发现病人受伤的部位,在第一时间对被人的患处进行处理。在急救意外的条件下,急救医护人员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急救人员和医院里的坐诊医生不一样。坐诊医生是在一个非常平稳的状态下进行整治,他有大量的时间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反复的斟酌。但是急救医护人员不同,除了要安抚自己受惊吓的心态之下,还要快速的去判断病人的具体情况,结合理论知识去加以实践,在短时间内去稳定病人的生命状况。

另外,要做好一个优秀的医护人员,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优秀的护理技能是必不可少的。优秀的身体素质不仅仅要求身体健康,耐受力强,且在心理方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在应急状态下进行工作,制定出相应的应急方案,尽可能地解决应急状态下遇到的困难。急救医护人员需要具备较为完善的救援知识,在短时间内可以做出相应的急救措施,为患者能提供最佳的诊断方案。在现场救护人员需要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并且熟练的操作一些医疗是机械设备。

3.2增加急救护理人员数量

提高专业急救人员素质急救护理队伍的扩大,首先要加大急救知识的宣传,广泛的宣传能够让人们更了解此领域的知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的能力。在灾难频发的今天,人们对灾难的认识更多,但却不够全面。加大力度宣传急救知识,不仅仅要增加急救护理人员的数量,还要普遍的曲宣传急救知识,这样在病人遇到危险的时候,通过掌握的急救知识可以对自己进行适当的处理。

4结论

我国正处于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高危期,医院护理人员作为应急救援管理和护理的主要力量,要对现场急救做出准确的伤情评估、分类、转运等。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应急救援护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高质量地完成救援任务,创建各类情况结合的急救护理训练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济生,刘 红,鲁风菊.护理工作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实用医药杂志,2012,19(15):1987-1989. 

[2] 王小艳.浅谈新时期我国医疗护理实践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J].北方药学,2012.18(04):565-568.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范文第2篇

【摘要】探讨护理人员出诊120急救的常见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继而提高急救水平。

【关键词】出诊;问题;方案

120急救即院前急救,它对于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20又是医院的窗口科室,所肩负的责任也相对重大。120急救包括对急救病人的现场抢救、途中监护和安全转运。由于院外呼救病人具有突发性、病情的复杂性和病情变化的不可预测性,病人及家属往往渴望立即得到救治、希望被关注、导致易产生恐惧和易怒等心理[1]。因此,出诊护士在出诊工作中遇到常见的问题时该如何处置,成为出诊工作的重点。下面就出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1 常见问题

1.1 出诊前的问题

1.1.1 呼救电话接听问题 接线员接听急救呼叫电话时,没有掌握呼救病人的详细信息:如呼救地点、联系电话、病人病情,导致出诊地点错误或延时到达,错过救治病人的最佳时间。甚至由于个别急救电话接线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急救意识、私自换班、连续工作24小时甚至48小时,导致身体太疲倦,以致于夜间急救电话接后没通知相关人员出诊便睡觉;或者听错呼救地点;或者调错出诊医护人员。以上种种原因都延误了院外呼救病人的抢救时机,易引起医患纠纷。

1.1.2 出诊抢救物资准备不齐全 出诊护士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未认真检查急救箱内的物品,使用后未及时补充,导致急救箱内药品、急救器材准备不充分或缺失,如无口咽通气管、无氧气,无颈托,无注射器等。急救车内设备简陋,缺乏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高端急救设备。

1.1.3 急救反应迟缓 按卫生部的要求,急救反应的时间为5-10min内做好准备迅速出诊[1]。但个别出诊护士工作懒散,急救意识不强,没有时间紧迫感;同时多人次呼救,二线、三线班护士出诊不及时,致出诊迟缓;急救车辆车况差,地处山区,路途遥远且路况颠簸,未能在短时间内或规定的时间内到达,导致病人延时救治。

1.2 出诊后的问题

1.2.1 护士急救能力欠佳 表现在急救技术不熟练,专业技术不过硬,急救药品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导致急救动作迟缓,直接影响“120”急救的水平。

1.2.2 护士专科护理知识欠缺 出诊护士在临床工作时间短,未进行规范化专业培训,无临床经验,对病人的病情危重程度不能正确识别,预后、转归及可能出现的危险毫无预见性,未能对病人及家属交代详细;未能正确指导某些危、重症病人的搬运,如:不能正确指导家属搬运脊椎骨折的病人,导致脊柱损伤,病情进一步加重。

1.2.3 护士沟通、交流能力欠缺 表现在主动关心病人不够,不注意说话方式、语气,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得过于简单、态度生硬;或缺乏耐心,未把疾病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病人及家属;或护士超越职责范围告知病人病情,与医生所述病情不相符。

1.2.4 忽视病例的书写和相关签字 病人的病例是具有法律效应的医患之间的凭证,病例无论对病人还是对医护人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1]。但个别医护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抢救后的病人没有病情变化及用药的详细记录;或记录不准确,医生与护士记录时间不一致;或者因抢救病人未及时书写记录:记录不详细,关键体征遗漏,语言描述不确切,抢救记录书写不规范,过于简单等;对有生命危险的病人及执行各项侵袭性操作没履行相关签字手续,为以后的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

1.2.5 出诊人员责任心不强 表现在医生忽视对病人行体格检查,导致病情判断失误,错失抢救良机;出诊返回途中,医护人员坐驾驶室,对病人的痛苦视而不见,忽视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一旦病人的病情加重,就不能及时发现,也不能及时处理,容易引发纠纷。

1.2.6 转运途中的问题 出诊返回途中未对病人妥善固定,途中颠簸导致病人摔出担架,造成继发性损伤,加重病情。

1.2.7 救护车辆途中出故障,滞留院外,延误病人的抢救时机。

1.2.8 医护人员晕车,对病人的病情观察不仔细,病情变化时不能及时处理或处理动作缓慢,导致病情恶化。

2 针对以上出诊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本文作者根据自身体验,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2.1 加强呼救电话接线员的管理

增强接线员的急救意识,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严禁接线员私自调班连续值班48小时或以上;接听电话要详细询问,记录好呼救地点,仔细到门牌号或村、组,以及所在地附近有无明显的建筑或自然标志性特征,呼救人的联系电话、病人病情;建立“120”急救登记本、做好医护人员未到现场前的救护指导,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出诊。

2.2 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医德建设 加强医疗卫生法律法规的学习,如急诊工作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岗位职责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列等,以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制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使服务态度得到改善[1]。履行疾病风险告知义务、签字手续,认真书写医疗文书,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以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2.3 加强急救车中急救药品、器材的管理 急救车中各类抢救药品及器材要准备完善,位置固定,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消毒、更新,确保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并由专人管理登记在册,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保障院外急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2.4 提高、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医护人员应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服务理念,加强护患沟通,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交待病情做到实事求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医疗急救活动中,护士要善于观察和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多了解病人的需求,遇事能换位思考;在病人产生疑问或有过激言行时,应心平气和地解释并予以谅解;不属于护士解释的范围不要随意解释;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严守“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急救用药过程中,应复述医嘱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尽可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2.5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培养护士综合处理问题能力

对急救人员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演练,对常用的急救仪器操作每月进行抽查[1]。出诊护士必须在临床工作5年以上,经规范化专业培训并持续不断地学习、掌握与急救护理相关的业务技术知识、操作规程及护理技能,掌握急救药品的用药途径,药理作用、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医院应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并激发每个护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通过一系列的在职培训,提高护士的急救能力、对病情的判断能力以及与病人、家属的沟通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1]。

2.6 加强急救车辆管理 医院管理者应重视车辆管理,专人专车,定时保养,出现故障及时维修,随时保持车辆处于良好备用状态;更新车辆及设备。

2.7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医院应重视院前急救工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实行岗位责任制。

2.8 出诊返回途中,医护人员与病人同行并妥善固定病人,仔细检查,确保安全。

2.9 护士长弹性排班 护士长掌握弹性排班方法,除保证正常出诊班次外,设置二、三线出诊人员,通讯工具保持24h联络,以便同时多人次呼救时,能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出诊。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院前急救;家属行为;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097-01

院前急救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能维持老年患者生命,减轻痛苦,为院后的进一步诊治,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痊愈率,减少致残率。但院前急救几乎发生在家庭,因此家属行为对院前急救成功率影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讨家属行为对老年患者院前急救效果的影响,我们对院前急救的225例老年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影响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提供科。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院前急救的老年患者225例,其中男124例,女10l例。年龄75—96岁,平均88.9岁。

1.2 方法 对225例院前急救病历及其住院病历进行分析。由急救医生和经管医生认真填写自行编制的表格,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情况、急救现场情况、抢救过程、病情转归和愈后情况等,以

及对院前急救有影响的正性和负性因素各8项。正性因素:呼救及时、病史叙述准确、抢救现场有序、尊重和信任医护人员、积极协助抢救、心理准备充分、能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急救知识知晓率高。负性因素:急救知识知晓率低、呼救不及时、病史叙述不清、抢救现场拥挤混乱、自行进行错误处理、不信任医护人员、、无心理准备情绪激动、家庭成员意见不一致。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老年人院前急救的出诊原因及疾病 前15位出诊病因为:心绞痛43例(19.11%)、严重心律失常35例(15.56%)、意外跌倒25例(11.11%)、急性呼吸系统感染23例(10.22%)、高血压急症20例(8.89%)、脑血管意外18例(8.00%)、晕厥14例(6.22%)、急性心肌梗死9例(4.00%)、急性心力衰竭8例(3.56%)、急性胆道系统感染6例(2.67%)、哮喘持续状态5例(2.22%)、上消化道出血2例(0.89%)、猝死1例(0.44%)。其他:16例(7.11%)。

2.2 院前急救现场 院前急救现场:居住场所198例(88.00%)、公共场所12例(5.33%)、户外运动场所9例(4.00%)、其他场所6例(2.67%)。呼救人员:家庭成员175例(77.78%)、家中护理人员30例(13.33%)、本人5例(2.22%)、非家庭成员15例(6.67%)。

2.3 家属对急救医学知识的知晓率 比较知晓l9例(8.44%)、一般知晓89例(39.56%)、少量知晓107例(47.56%)、完全不知晓10例(4.44%)。

2.4 家属行为的影响因素 分别对8个家属行为的影响因素的正性及负性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正性和负性因素与老年人的院前急救均相关(P

2.5 患者的转归情况 迅速住院170例(75.56%),经抢救好转后在家治疗53例(23.56%),抢救无效死亡2例(0.89%)。住院后情况:病情好转167例(74.22%),进一步加重52例(23.11%),死亡6例(2.67%)。170例好转病例中有5项以上正性影响因素的患者104例(61.18%),有5项以上负性影响因素的患者29例(17.06%)。加重或死亡的病例中有5项以上正性影响因素的患者5例(8.33%),有5项以上负性影响因素的患者30例(61.0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P

3 讨论

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挽救老年患者的生命,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但家属行为对院前急救成功率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表明,多数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现场在居住场所占88.00% ;呼救人员中家庭成员占77.78% ;这主要与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时间以凌晨及夜晚发病特点有关。发病时家庭成员和家庭护理人员在场的几率较高,因此,他们的行为对老年人的院前急救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家属对急救知识掌握程度多数为少量知晓和一般知晓,比较知晓占8.44% ,完全不知晓占4.44%。知晓率高的家属平时注意观察病情,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迅速呼救,甚至能在医护人员未到达之前进行有效的处理,并能正确叙述病情,积极协助抢救,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而知晓率低的家属则相反,因此延误抢救时机,导致病情加重或恶化。好转的病例中存在5项以上正性影响因素的为61.18%,存在5项以上负性影响因素的为17.06% ,加重或死亡的病例中存在5项以上正性影响因素的为8.33% ,存在5项以上负性影响因素的为61.0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家属行为对院前急救成功率起着重要作用,由此应采取以下对策:(1)良好的职业形象: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强化医护人员院前急救专业理论知识和急救操作技术[1]。同时配备好院前急救药品、器械和救护车等设备,做到早期、迅速、准确、有效,急救技术的娴熟是取得家属尊重和信任的重要基础[2] ;(2)基本的心理素质:强医护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在急救中态度和蔼,严肃认真,迅速准确,紧张有序地参与院前急救,这是消除患者和家属负性情绪的重要方法[3];(3)普及急救知识:提高家属及家庭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知晓率,使他们掌握初步的急救技术,在医护人员未到达前能进行正确的处理,从而为抢救的成功赢得宝贵的时间;(4)稳定家属情绪:家属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往往难以接受,容易产生心情急躁、情绪波动大等不良心理反应[4],因此在紧急救护的同时,重视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及时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显得十分重要;(5) 尊重家属的知情权:真诚地向家属解释病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给家属选择治疗方案的机会,以维系患者及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互相信赖关系的基础;(6)预防家属发生意外:医护人员除积极救治患者外,还应预见在场的家属及其他人员发生意外的可能性,防患于未然。尤其对高龄、情绪过于激动以及出现异常症状者应积极劝阻控制情绪,帮助脱离抢救现场,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等措施,防上发生意外。总之,要提高老年人院前急救的成功率,除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的进行抢救外,还要增加家属行为的正性影响因素,减少负性影响因素,以促进院前抢救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高林豫,袁建军,张湘莉.我门诊部开展急救技能培养的做法[J].人民军医,2010,53(11):889—890 .

[2] 王建慧,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及对策,中国医药指南,2009,23:124—125.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院前急救医患纠纷防范

随着人们法制观念和权利意识的逐渐增强,对医护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院前急救由于病情紧急病种多样.涉及面广。患者病情伤情复杂,症状严重,发展迅速,意外情况发生多,产生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的可能性大,医护人员如何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更好的体现知法用法并依法行事,以保护患者和自身的利益,已成为医护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现将中心院前急救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提出院前急救中医疗纠纷的防范措施,供同行们借鉴。

资料

我中心于2008年1月成立,2008~2011年1月出诊量达31736次,出诊时间8分钟~3小时,出诊距离200m~75km,急救地点包括发病现场和基层医院。

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主要有:①心理等待时间与实际等待时间的差距。由于院前急救起病突然,病情紧急,患者与家属遭受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短时间心理上难以承受,对医务人员产生过分依赖和过高期望,希望得到及时救治,容易发生实际等待时间与心理等待时间的差距,发生医疗纠纷。②现场急救一般远离医院,经常受到家属及围观人员的监督及无形干扰,甚至暴力攻击,致使医务人员产生紧张及不安全感,影响抢救技术的发挥。如果急救基础知识不扎实,急救技术不熟练,对一些新仪器设备的功能、特殊性能用途缺乏了解,操作生疏,影响抢救的及时性。常容易引发纠纷。③抢救仪器及有关设备、药品的准备和保养不善,主要表现在急救车所准备的设备药品难以满足现场的实际需要或设备性能不佳,药品过期、破损,严重影响抢救质量,由此造成患者的伤害。④有些医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认真执行医疗、护理规范的意识不强,抢救患者结束后不能及时、客观、准确、规范、全面补记院前急救过程及患者病情变化,送入医院以后不能很好的与接诊医护人员做好病情及救治情况交接,都为以后的医疗纠纷埋下隐患。⑤医疗行为不规范,在整个急救及搬运过程中,给患者造成了新的损伤,往往导致纠纷的发生。⑥忽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知情权是指公民应该享有了解与自己利益相关情况的权利。凡事要预先告知,争取主动,病情变化要随时交代,并且要留有余地,签定知情同意书,注意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患方一旦发现有未经同意的措施时,就会产生疑问、误解,容易导致纠纷。

预防措施

缩短心理等待时间与实际等待时间的差距,120接线员要选择具有一定临床工作经验,通过培训达到上岗要求的护士,担任院前调度工作,在紧急情况下,接线员一定要详细询问具体地址和周边醒目标志、联系方式,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判断,及时通知急救人员出发营救,同时发出患者信息、联系方式,给予电话急救指导,教给患者及家属一些急救医学知识,以免他们盲目行动或正确操作发生新的意外损伤,指导时注意语言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救护车司机除熟练掌握驾驶技术外,还应熟悉本地区的地理分布情况,并避开城市上下班的主要街道,快捷的到达呼救地点。

强化技术培训,提高院前救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出诊医生必须具有高尚医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精湛技术的主治医师以上的职称人员,护士必须有两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并经护理主管部门考核,德才兼备方可聘任,并接受过专门严格的急救训练,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具有对病情观察、判断能力和过硬的技术,熟练使用各种抢救仪器和设备,抢救患者时,工作态度严肃认真,急救技术娴熟、精湛,观察力敏锐,判断力迅速准确,丰富而有预见性的想象力,紧张有序参与院前急救。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抢救器械、设备、药品的完好备用,急救车辆必须保持随时待发的良好状态,严格执行仪器保养检修制度,建立抢救仪器使用登记制度,以维护仪器的良好功能,对院前急救中使用的药物要及时补充,并严格交接班,急救设施应尽量准备完善,一些特殊用药也应根据需要及时配备,车上还应配备先进的通讯设备和器材,以保证畅通无阻的与有关领导部门、呼救人员和医院进行联系。

建立完善的急救网络:首先急救医护人员的配置要合理,加强急救分站建设与管理,要有严格的制度保障和依法行医的意识。

加强医疗文书书写,落实院前急救记录: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履行告知义务,落实知情同意制度。对于拒绝送医院,途中有危险或现场患者已死亡等情况,要让家属或患者签字认可,确实做到有据可查。

在整个院前急救过程中,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救护理念,重视人性化服务,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效率观念,把患者的生命放在首位,加强医患沟通,体现优质、高效的院前急救。

加强组织协调,注意患者的专业化治疗,坚持就近可及、专科专治和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的原则,既要合理分流患者,又要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只有这样,方可在保障患者利益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医护人员自身的合法权利。

提高全民素质,加强对群众的健康科普宣传,及相关的法制宣传,打击医疗领域中的违法犯罪行为。

讨论

医疗职业及医疗行为都具有一定的高风险性,在挽救一个生命体的同时,成功与失败并存,这就要求急救人员既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更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在完善急救技术的同时,把自救互救知识在院前急救中普及,开展院前电话指导,使急救从接触患者开始提前到呼救开始,缩短反应时间和服务半径,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和人文关怀体现在院前急救的医疗服务全过程中,综上所述,这些都是防范医疗纠纷最有力的措施。

参考文献

医护人员急救知识范文第5篇

通讯作者:余茂琼

【摘要】 目的 避免和减少院前急救中医患纠纷的发生。方法 分析院前急救中医患纠纷常见原因,总结采取的措施及效果。结果 出诊不及时、沟通不良、业务不精、忽视患者知情权、态度差、管理不善、制度不健全是造成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结论 强化管理、健全制度、规范服务、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可减少院前急救中医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 院前急救; 纠纷; 对策

The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 to cope with disputes in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YU Mao-qiong,WANG Ying,YANG Yong. Central Hospital of Mianyang, Mianyang 62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disputes in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Methods The date of dispute between 1996-2009 in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was been analyzed.Results The bad communication, neglecting the patients right to know, mismanagement etc.were main reasons to cause disputes in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Conclusion It was important to prevent and reduce the disputes by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improving standardize of services, enhancing awareness of the law in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Key words】 Prehospital medical care; Dispute; Countermeasure

院前急救是指对各种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害性事故等,是患者在进入医院前的紧急急救。院前急救是EMSS(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首发环节,是“绿色生命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险性、病情复杂不可预测性等特点,加上急救环境差且呈开放性、时间紧、条件有限及患者家属期望值高等因素,容易发生医患纠纷。随着医疗模式的改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院前急救的需要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应医患纠纷也越来越多,所以医护人员在实施院前急救的行为时,应熟悉院前急救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自觉地从法律意义去履行,从而确保院前急救的质量,保证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有效避免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sup】[1]【/sup】。现将本院1996~2009年院前急救中医患纠纷情况进行回顾与分析,以便为避免和减少院前急救中医患纠纷的发生提供一定借鉴。

1 临床资料

本院是地市级三甲综合性医院,自1996年实施院前急救以来,年均出诊量2500人次左右,14年来共产生54例医患纠纷,均得到了妥善有效的解决。通过对历年医患纠纷资料汇总分析,可以得到产生纠纷的原因统计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绵阳市中心医院1996~2009年医患纠纷原因

统计分类(n, %)

近年来,本院通过采取强化管理、完善制度以及规范行为等科学综合管理手段,有效提升了院前急救的质量,医患纠纷发生数逐年下降,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见表2。

表2 绵阳市中心医院2005-2009年医患纠纷数量

逐年比对统计

2 讨论

2.1 医患纠纷产生原因分析

2.1.1 出诊不及时 出诊速度是衡量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快慢的指标,是保证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的关键。出诊不及时也是最容易造成医患纠纷的原因。由表1可见,出诊不及时导致的医患纠纷占整个医患纠纷总数的51.9%,占最大比例。经过分析,原因可归类为(1)医护人员及司机急救意识不强、时间观念淡漠,不能及时、整齐地赶到集合点,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出诊(本院规定3 min内出诊),延迟到达现场时间,导致纠纷。(2)调度员业务不熟,导致受理慢、调度慢、错听误派【sup】[2]【/sup】;(3)报警者紧张、情绪激动未表达清楚患者病情、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标志性建筑等;(4)道路不畅、交通拥堵、天气变化或车辆故障发生;(5)司机不熟悉道路,或急救半径过大,途中浪费大量时间。

2.1.2 沟通不良 由本类原因导致的医患纠纷占整个医患纠纷总数的14.8%,居第二位,急救人员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及家属疑问时语调生硬、解释不仔细,途中转运风险交待不详,未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未予患者及家属选择权,未尊重患者意愿。

2.1.3 收费过高 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府统一定价,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未公开透明化,患者及家属不知晓;急救人员未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及用药,造成浪费;急救人员对收费解释不清楚,患者不理解;患者需要的医疗服务水平与自己的经济或心理承受能力有差距。

2.1.4 业务不精 出诊护士专业技术不过硬,反复静脉穿刺,不能一针见血,直接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担架工不能正确搬运患者;在急救过程中不能准确评估病情的危重程度、不能正确识别,预后、转归及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无预见性,未及时向陪伴或家属交待清楚,患者病情变化及死亡引发纠纷。

2.1.5 管理不善 各项院前急救规章制度不健全,各级各部门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院前急救服务流程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急救人员不合理配置、设备不到位,与相关部门协调不紧密;监督考核机制执行不力。

2.1.6 忽视患者知情权 未履行告知义务,忽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在求医过程中,患者希望对自己的病情、检查、用药、治疗等有所了解,一旦发现有未经同意的措施时就会投诉而引发纠纷。

2.1.7 态度差 急救人员急救不急,漫不经心,对患者的痛苦漠不关心;不了解患者及家属焦急的心理状态,单纯从纯医学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及时给患者以相应的处理,导致患者及家属不满,引发纠纷。

2.2 采取的对策及措施

2.2.1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化院前急救服务流程 建立健全完善的院前急救工作制度是确保院前医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是医疗安全的重要保证,医护人员有章可循【sup】[3]【/sup】;根据院前急救工作特点对急诊科医护司担等岗位制定详细的人员职责;针对院前急救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分工,要求人员严格履职;制定合理、科学、切实可行的院前服务流程,急救方案规范化、程序化。如出诊时间的规定、出诊一、二线人员的在位职责等,保证及时出诊。

2.2.2 加强培训,规范行为,提高急救专业技能水平 急救人员定期外出学习提高,熟练掌握各科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方案;严格按照急救规范操作,要求人人熟练使用“五机”(心电图机、呼吸机、除颤仪、洗胃机、心电监护仪),熟练“三衰七重”的抢救(心衰、呼衰、肾衰、休克、出血、脑疝、电击、溺水、中毒、高热),人人要求会行气管插管,人人要求会行规范的CPR。护士具有敏锐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不要消极等待医嘱,应主动灵活地采取果断措施,承担一定的治疗抢救任务。

2.2.3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识别医疗风险,依法行医,加强自我保护 医务人员应该转变观念,从以前“凭感知、凭经验”转变成“依法诊治患者”,按照合同法的关系对待医患关系,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急救人员人人普及条例知识,提高在岗人员法律意识,提高遵照法律程序处理医患矛盾的能力,依法行事。深刻领会“举证倒置”和“知情权”的重要内容,自觉规范医疗行为,依法行医。

2.2.4 提高急救人员素质,保障服务质量 实行急救人员准入制,要求有三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有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才能从事院前急救工作;急救人员要求心理素质好,面对患者及家属焦躁、询问、质疑甚至愤怒能沉着稳定、理解包容、善言抚慰,面对各种突况能处惊不乱;职业道德要求方面,要有真心实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和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作风及严肃的工作态度;牢记“一切以生命为重”,妥善处理好“生命与金钱”之间孰轻孰重的关系。常树“时间就是生命、呼叫就是命令”;“患者第一、急诊第一、服务第一”急诊无小事的警惕性【sup】[3]【/sup】。

2.2.5 重视人性化服务,做好做细心理护理,加强医患有效沟通 接120出诊电话后,立即安排出诊,并迅速与现场取得联系,做好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了解病情及详细地址,简单告知医院情况等,降低期望值。以平等的身份对待患者,在精心诊疗的同时,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关爱;急救过程中一句贴心的安慰、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恰当的搀扶,都会使患者感到亲切,加大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与依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急救人员的理解并支持配合急救治疗工作;人性化服务是促进沟通、加强理解、化解矛盾、避免纠纷的重要方法。

2.2.6 重视院前各种急救记录的书写 院前急救记录是急救出诊、院前诊断及抢救患者的重要文字材料,建立好出诊登记本和院前急救登记本和独立的护理记录单。出诊登记本要记录呼救时间、地点、联系方式及简要病情、出诊时间、人员名单、回医院的时间,院前急救登记本要求详细记录到达时间、院前急救过程及患者病情变化,向家属交待病情及治疗的方案,处理用药及转送途中风险,并要求双方签名,做到有据可查,区分责任,既反映病情变化和治疗情况,又为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提供举证的直接证据。

2.2.7 履行告知义务,落实知情签字制度 法律要求医生有告知患者病情的义务和患者对病情的知情权,而履行告知义务,是让患者及家属理解配合抢救,避免事故和纠纷的重要预防方法。尤其是病情较重、变化较大的疾病及转运途中的风险,一定要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及预后,并要求已知会签字,取得其配合以免引发纠纷。

2.2.8 加强急救车辆、设备、药械的维护和配备 对急救车辆、设备、药械要定期检查、维护与消毒保养,使其随时处于备用状态【sup】[4]【/sup】;加强担架工的培训,搬运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安全保护,防止患者摔伤加重病情而引发纠纷,可使用担架绑带,尤其是烦躁患者,一定要取得家属同意才能使用约束带;急救车中配备足够的抢救设备、急救药品,以保证伤病员的紧急救治。

2.2.9 加强组织协调,注意医护司担之间的配合 急救中医护司担组成一个急救小组,要相互协作,密切合作,及时相互补救,切忌当着患者面相互指责;医护司担要默契,对外讲话要一张嘴;对急需做辅助检查和急需进行院内急救的患者在转送过程中先和院内联系,及时要求院内做好各种相应的准备;遇有大批伤病员急需救治时,要及时报告120指挥中心及医院上级,以便组织后续医疗救援力量赶赴现场救治。

2.2.10 保障随车人员的安全 规定随车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限定患者的陪护人员数量;进行一切急救操作时需停止救护车的行驶,尽量避免家属在场。车祸现场等特定环境下必须穿荧光反射衣;司机保持充沛精力和熟练的驾驶技术,熟悉城市道路,遵守交通规则。

2.2.11 完善监督考核机制 设置举报箱、开通投诉电话,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讯问;每季度发放满意度调查信,掌握院前急救工作中的不足和需改进之处;严格考核,责任追究,经济挂勾,奖罚分明。

3 小结

院前急救工作是一个长期而浩大的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医院领导人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建设,尤其是新闻媒体的舆论报道。院前急救中的医疗纠纷有社会的、医疗机构的,患者自己等方面的各种原因,只有对院前急救风险进行前瞻性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有效避免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李琪.院前急救潜在性法律问题与预防措施.现代医药卫生, 2007,23(12): 1879.

[2] 草慕华.强化院前急救法律意识防范医疗纠纷.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 1836.

[3] 李远建.防范急救医疗体系中的纠纷和事故.四川省医学会第七次急诊医学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 2007: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