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蒙古族的艺术文化

蒙古族的艺术文化

蒙古族的艺术文化

蒙古族的艺术文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蒙古族;民俗;文化;服饰;歌舞

长期以来,在我国幼儿艺术教育领域中,对幼儿进行民俗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一直是个空白。我园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优势,为“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同时,以蒙古族文化为蓝本,开展了“蒙古族民俗文化与幼儿园艺术教育整合的研究”。以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不断深化课改,探索、建构、优化具有蒙古族民间艺术教育特色的园本文化课程实施体系,落实保教质量的提高、幼儿的充分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让蒙古族民族文化走进幼儿园

蒙古族世世代代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大草原上,他们勤劳勇敢、骠悍豪爽,他们与宇宙大地、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细石坚硕以及其他生物种群的和谐共生,创造了优秀的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在情感、认知、审美、创造等多方面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间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对他们终身发展具有强烈的导向;还可以丰富幼儿真实的艺术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和艺术天赋,有助于幼儿全脑功能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对弘扬蒙古族优秀的民族文化有重要意义。

二、让蒙古族民族服饰文化走进幼儿园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首要标志。蒙古族服饰有着浓厚的草原风格和适合游牧生活的基本款式。男装倾向于浑然大气,女装呈现为精美。我们开展“蒙古族服饰”的主题活动,请家长帮助收集了许多蒙古族服饰,从网上下载了许多蒙古族服饰的照片,与幼儿一起欣赏这些服饰的色彩、图案、刺绣以及它的功能,激发幼儿的欣赏能力。

三、蒙古族歌舞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渗透

(一)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歌舞的意义

将民间艺术纳入幼儿教育的范畴,不仅可以大大丰富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适应21世纪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对当今中国课程改革思想的验证和实践。

(二)挖掘蒙古族优秀歌舞艺术内容,丰富幼儿教育课程资源

蒙古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蒙古民歌有着优美的旋律,独特的韵味,歌中时时透射出蒙古人胸襟的开阔。我们选择长调牧歌和马头琴独奏曲对幼儿进行民族音乐的熏陶。蒙古族民间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筷子舞、安代、布利亚特婚礼、驯马手、小青马、盅碗舞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捷。表现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我园的教师共同研究,将蒙古族的手位、舞步列入形体训练中;在学习蒙古族舞蹈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互相合作,感受节日喜悦的气氛;并将模仿矫健的大雁、活泼多样的马步、热烈的摔跤和欢乐的挤奶舞融合于律动和舞蹈组合中,对幼儿进行蒙古族歌舞的欣赏和教育,让幼儿从中感受蒙古族豪爽的性格和真挚的情感,充分发挥蒙古族艺术教育的功能,进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萌发了幼儿热爱草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蒙古族歌舞艺术课程资源的挖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蒙古族的艺术文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蒙古族;长调;艺术风格;特点;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6)01-0091-02

蒙古族人长期生活在草原上,使得蒙古族长调民歌中蕴含了大自然的气息,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将人类的思想与情感通过蒙古族长调抒发出来,十分具有艺术感染力。蒙古族长调不仅展示了民族的特色与文化,还凝聚了文学、美学等方面艺术的精华,使得蒙古族长调拥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一、蒙古族长调的艺术审美价值

(一)技巧之美

蒙古族长调民歌展现的不仅是辽阔的草原文化,结合蒙古族悠久的历史以及环境,不难看出蒙古族长调民歌具有复杂的技巧,展现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独有的技巧之美。朝贺拉嘎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重要的元素,译成汉语是节奏的意思,它不同于其他节奏。朝贺拉嘎是蒙古族长调独有的节奏,蒙古族演唱者在草原环境中生活,将积累的情感通过长调民歌的方式表达出来,不同于短调乐曲那样的呆板和僵硬,更加富有生命的韵律。例如,蒙古族长调民歌《呼和格那木吉拉》中,呼和格那木吉拉由于自己的坐骑遇害,所表达的思念之情。其中的朝贺拉嘎充分展现出了坐骑奔跑的步态,通过独特的节奏真实地展现出了坐骑的形象以及演唱者的内心情感,随着曲调的变换,能够感受演奏者心情的起伏,营造出骑在马上的意境。由此可见,演唱者对于蒙古族长调的技巧以及结构理解与掌握得非常深刻。

(二)自然之美

蒙古族长调民歌最早起源于蒙古族的游牧祖先,他们早期的生存方式以狩猎为主,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演唱蒙古族长调民歌成为了心灵释放的方式,同样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例如,《辽阔的草原》中展示了草原的自然风光,通过马头琴声伴奏,营造出具有蒙古族韵味草原的诗画意境,使听众仿佛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大草原的绿草、蓝天、白云、牛、羊、马。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人与动物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对于蒙古族的牧民来说是一种享受,同样对于动物也有感化的作用。例如,草原上的母羊会在生下小羊之后离开,蒙古族牧民通过演奏长调民歌进行情感交流,能够感染母羊落泪,最后将小羊接回,这就是音乐的神奇效果,实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交流,将蒙古族长调赋予了一种神秘的感情色彩。蒙古族长调这种具有特色的艺术将草原音乐作为基础,由于草原音乐是诞生于马背上的音乐艺术,因此具有独特的节奏以及旋律。蒙古族牧民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背景与马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长调的唱词大部分都有对马步态的描述,通过马不同的步态深入研究蒙古族长调民歌,从而感受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变换的节奏及丰富的内容。

(三)情感之美

蒙古族长调民歌通常给人留下奔放彪悍的印象,这不完全是蒙古族音乐的特色,还有一部分蒙古族音乐中能够感受到细腻的情感。情感的表达是蒙古族音乐艺术审美的一种表达形式,蒙古族牧民粗犷及豪放的性格特点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结合内在情感的表达来看,蒙古族牧民同样拥有柔情以及细腻的一面。不同性格特点的结合,使得蒙古族音乐具有了独特的艺术气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有很多意味悠长的乐曲,是表达一种内心情感一种方式。蒙古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以及文化,蒙古族人的生活方式源于游牧民族的游牧生活,蒙古族长调民歌在这种生存环境下产生并得到发展,充分表达了蒙古族牧民的思想情感,这种感情的表达极具审美价值。蒙古族长调民歌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中产生,因此表达情感的时候拥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蒙古族牧民生活的环境中,不得不提及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动物就是马。大部分蒙古族长调民歌都是与马相关的歌曲,能够使我们体会到蒙古族牧民与马之间深厚的情感。

二、蒙古族长调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一)蒙古族长调的艺术风格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心口相传的民间艺术,由于地域的特殊性以及演唱者的不同,使得音乐的风格以及形式众多。蒙古族长调形成地域性的风格主要包含锡林郭勒地区、巴尔虎地区、科尔沁地区、卫拉特地区。其中锡林郭勒地区的蒙古族长调民歌相对完整地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长调风格十分庄严并且音乐思路较为清晰,能够使听众感受到蒙古族草原的自然之美;巴尔虎地区的蒙古族长调融合了鲜卑族和契丹族的音乐文化,长调的旋律多样以及节奏的自由,结合悠长的歌词进行情感的表达,形成了独特音乐风格;科尔沁地区有较多的军事基地,这一地区的蒙古族长调受军营文化的深远影响,长调的风格大部分是上行跳跃式,音调相对简洁并且曲调表达的情感相对质朴;卫拉特地区的畜牧业十分发达,这一地区蒙古族长调的风格古朴平直,没有过多华丽的装饰音。

(二)蒙古族长调的特点

1.民族特点。长调是蒙古族独有的民族歌曲,其中长调的歌词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蒙古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凝聚了蒙古族人的思想、感情、道德以及心灵的共鸣,他们民族的特色是崇尚自由,通过蒙古族长调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他们的风土人情。2.艺术特点。蒙古族长调属于游牧民族极具特色的文化,是人与动物以及自然交融的媒介,通过景物寄托情感,使欣赏者通过蒙古族长调民歌感受演唱者所传达的情感。蒙古族长调是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产物,能够通过音乐引发人与动物之间的共鸣,牧民通过长调描绘蒙古族草原的壮美,是一种绿色生态艺术,使人与自然能够实现和谐统一。3.韵味特点。蒙古族长调通过声音传达情感,并且具有感染天地万物的能力,使听众能够有身临其境之感,达到极具韵味的艺术境界。4.心口相传的特点。蒙古族长调民歌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实现文化的传承,可以说是蒙古族音乐领域的“活化石”。蒙古族长调通过亲缘式、师徒式、社会民俗式等方式进行传承,由于地域的不同以及传承方式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演唱流派。结语综上所述,蒙古族长调流传至今已经超过了千年,倾听一首蒙古族长调民歌,仿佛身处于茫茫的草原之上,蒙古族长调所展现的艺术境界,可以说是天籁之音与人类心灵的完美融合,使音乐艺术之美融入人们的心中。这就是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音乐魅力,需要我们不断地传承和发扬,将蒙古族长调这种独特的民族艺术展现形式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参考文献]

[1]郭安妮.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长调民歌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包小兵.浅析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色[J].芒种,2013(09):185-186.

蒙古族的艺术文化范文第3篇

(北京华联恒基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86)

摘 要:去过内蒙古的游客都会选择当地的民族工艺品作为出行纪念加以珍藏,因其包含了蒙古族浓郁的民族风情,代表了内蒙古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具有很高的文化传播作用。因此,内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蒙古民族工艺品应当作为内蒙古文化的传播源被广泛的推广。但是,想要有效地推广内蒙古的民族工艺品,光靠简单的市场营销手段或者是小商贩的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市场的需要。因此,应当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的发展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从根本上实现内蒙古民族工艺品产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使内蒙古的传统民族文化得到广泛的传承和发展,这对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文化建设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 :内蒙古;民族工艺品;特色;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250-03

一、内蒙古的民族工艺品简介

(一)对于工艺品的理解

工艺品作为一大消费热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发展至今,已经成为第三大消费热点,对于消费者而言,其诱惑性仅次于住房和汽车。

(二)内蒙古的民族工艺品

内蒙古精美的民族工艺品主要包括了动物皮毛、蒙古刀、哈达、银碗、皮雕画、民族服饰、礼品套盒、牛角制品、毡画、皮酒壶、皮笔筒、动物标本和民间的手工艺制品等。如果将内蒙古的手工艺制品进行大方面的概括的话,主要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蒙古皮画

蒙古皮画是内蒙古优质的牛皮经过特殊精细的加工之后形成毛坯,之后还要将这些牛皮进行特殊的彩绘工艺:描绘、着色、层染、抛光、定形和半浮雕凹凸压制等一系列工艺。蒙古皮画的种类主要包含着三个方面,最主要的是蒙古草原的风光,渲染蒙古的优美景色,人民质朴的生活和优秀的文化;描绘的是蒙古高原上的猛禽,通过这一绘画可以将草原民族彪悍的民风一览无余,体现了内蒙草原上的野性美;还有就是现代花鸟和古典名画。通过蒙古的皮画可以让游客们深刻地了解内蒙古大草原不拘束缚的草原民风,可以将草原上的优秀文化在现今的社会广泛的流传。

2.蒙古毡画

蒙古毡画的原材料主要是选自蒙古优质的羊毛,经过纺织而成,制作过程须经过严格的处理,最主要的是要经过特殊的熨烫过程。蒙古毡画的风格特点和蒙古皮画近似,主要包括了草原风情、动物画面和草原牧民的生活等。草原毡画的古朴特点更能体现草原人民的生活特色,是蒙古族风情比较直观的映射。

3.真皮饰品

草原上的各种真皮小饰品是非常惹人喜爱的,比如:手工制作的真皮钱包,不仅设计得非常美观,而且经久耐用,是个性与品位的上上之选;富有民族特色的皮质汽车内饰可以将车内氛围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深得有车一族的喜爱;牛仔帽是草原上极具民族特色的皮质饰品,尤其是在进行骑马比赛的时候进行配带,极具草原风情;此外,蒙古族特色的真皮饰品还包括皮质钥匙链、皮笔筒、皮酒壶和工艺皮靴等。

二、内蒙古民族工艺制品的市场特点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内蒙古这一效应就表现得更加显著,更由于恰逢“西部大开发”这一有利契机,使内蒙古的旅游业发展受到了高度重视,国家、自治区、民间团体等通过不同的层次与渠道对内蒙古的旅游业进行宣传。因此,使去往内蒙古的游客数量大幅提高,这也同时促进了内蒙古的民族工艺制品产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随着人们的兴趣品味的不断提升,使人们对内蒙古民族工艺品的品质变得越来越挑剔,使内蒙古特色民族工艺制品企业面临巨大挑战,现今的比较保守的生产体制已经不能满足游客们越来越高的市场需求。

(一)现今内蒙古民族工艺品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就目前内蒙古民族工艺品市场的现状来看,市场上产品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出现普遍的同质化、粗糙化,缺少应有的艺术性、观赏性,使很大一部分工艺品不具备收藏价值,导致游客缺少购买兴趣。这种现状不利于内蒙古民族工艺品的传播和发展,也不利于蒙古族特色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

(二)内蒙古民族工艺品在市场营销中的问题

1.在市场营销中缺乏市场宣传力度

在当代市场营销当中,市场宣传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何做好市场宣传,是决定能否实现营销目标的关键环节。但是,在现今的内蒙古民族工艺品市场营销实践中并没有充分地利用市场宣传,这样就使得当地的优秀民族工艺制品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在一次面向呼和浩特市市民随机抽样的街头市场调查当中,面对“你对内蒙古的民族工艺品了解多少”的问题,在被调查的市民中,有多达百分之六十三的受访者对于内蒙古民族工艺品的了解只限于:蒙古刀具、羊绒制品和马头琴等比较经典的工艺制品,对于其他诸如:银碗、皮雕画、民族服饰、礼品套盒、牛角制品、毡画、皮酒壶、皮笔筒、动物标本等工艺品知之甚少;在另一项关于“蒙古文化你了解多少”的调查当中,人们大部分只了解蒙古族的伟大领袖成吉思汗,其余则所知不多或语焉不详,而且对于成吉思汗的理解很多还是通过金庸的武侠小说或者是热播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等文艺作品得知的。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内蒙古文化的了解匮乏,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内蒙古民族工艺品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能有效地将这一文化瑰宝的风采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印象中。

2.内蒙古民族工艺品质量参差不齐

质量是一类产品得以成功的基石,只有具备了好的品质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优势,才能够面对不断的挑战从容应对。如果没有好的质量作为保障,就会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没有立足的根基。内蒙古的民族工艺品是具备着它独特的形式与特点的,但如果在质量上出现偏差的话,就会使其收藏价值大大减少乃至彻底失去,而且对这些工艺制品的材质造成了浪费。在内蒙古民族工艺制品的选材方面,全都选用的是天然材料,比如:牛羊的头角、骨头、皮革,还有当地出产的天然宝石矿物、麻布等。选料天然,在加工上更是坚持使用原始的手工艺,制作过程中不计工时、精益求精。但是现今的内蒙古民族工艺品制作中,普遍存在着制作流程不精细,盲目追求效率的浮躁态度,这就破坏了原材料的应有价值,使内蒙古民族工艺品造型新奇,古朴典雅的特点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并且在内蒙古民族工艺品行业当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怪圈:虽然有些工艺品的价格低廉,但是质量非常差,不值得购买;而又有一些工艺品的质量水平非常高,但是往往出现“天价”,不能满足有爱好的普通消费者的需求。

3.对于内蒙古民族工艺品的优势缺乏有效整合

随着现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使内蒙古的民族工艺品经营当中出现了比较突出的矛盾,内蒙古民族工艺品“作坊式”小规模的经营生产方式与现代“大市场”社会化经营模式之间的冲突。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在内蒙古民族工艺品上采用的大多是简单的作坊生产形式,生产出的产品直接批发给当地的旅游业商店,或者是直接由这些生产企业将产品进行兜售,这种生产与经营方式就使得内蒙古民族工艺市场呈现出了一种无序的状态,各自为战,势必会出现民族工艺品的品种与样式相对单一,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具体来说,现今的市场经济大环境下需要的是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的技术手段来保障生产产品的质量,但是对于内蒙古民族工艺品的生产来说缺乏了专业的管理技术对其生产进行制约,尽管传统上的民族技艺生产水平相对较高,但并不适应现今的庞大市场需求。因此,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培养先进的技术人才就变得十分的重要与紧迫。

4.内蒙古的民族工艺生产企业缺乏忧患意识

在内蒙古的民族工艺制品当中有很多的热销品,有些生产厂家为了追求眼前利益就会对这些热销品进行仿制,这就使产品良莠不齐,市场秩序出现混乱,导致原本生产厂家的知识产权与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频现,造成这类厂家不思进取,一味地模仿他人。长期模仿的结果就是生产产品的方式和产品本身缺乏独立性与特色,久而久之,就会有越来越对的生产厂家选择吞噬他人的劳动成果,最后使内蒙古的民族工艺品生产缺乏设计创新,无法形成品牌效益,难以构建一条完整的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导致内蒙古民族工艺品的生产畸形,落后于现今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

5.内蒙古民族工艺品产业与可持续发展脱节

在内蒙古民族工艺品的营销中,文化宣传本应当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但是当今内蒙古民族工艺品不能很好地体现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发展程度,使文化发展与产业发展不均衡。现今的社会是一个潮流的社会,这种潮流的体现和当今世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人们的生活因此而有了很大的改变,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非常之快,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如若发生一件比较新奇的事情,紧接着就会被通过网络曝光,往往还会随之形成一些迥异的“次文化”现象,这本不必大惊小怪,然而,现今的一些民族工艺品生产厂商就会盲目地根据时下比较流行的人或事来设计与生产工艺品,这样制造出来的工艺品就会丧失原有的文化内涵,违背了民族传统,极不利于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这样长此以往就会使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发展陷入混乱,使民族文化的传承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三、对内蒙古民族工艺品市场整合与转型的建议

对应现今市场中内蒙古民族工艺品及其营销策略当中的诸多问题,须予以解决才能令产业健康发展,保障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一)对内蒙古民族工艺品进行大力度的宣传

想要发展内蒙古民族工艺品,就必须扩大它的知名度,只有知道的人越来越多,才能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内蒙古的民族工艺品。因此,对于内蒙古民族工艺品的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对内蒙古的民族工艺品进行宣传之前应当充分地了解其自身的特点,只有深刻地体会其博大的文化内涵,才能根据其独到之处进行行之有效的宣传。对内蒙古民族工艺制品的宣传需要结合以下两方面:

1.结合充分的文化宣传

想要发展内蒙古民族工艺品市场,就必须结合内蒙古的传统文化宣传,而要进行文化宣传就必须得到当地文化部门的配合,当地文化部门的权威性会使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宣传更具有系统系与可靠性。相关文化部门的介入也是对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一种保护,会使人们形成一种文化的自觉反应,激发他们心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自觉自愿地回顾和学习内蒙古的传统文化,使当地民族传统文化能够发扬光大。对于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宣传,当地的文化部门可以借鉴国家对于法定节假日设定的做法,通过向人大建议,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民族文化日、举办文化节等多种形式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使民族传统文化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当中生根发芽,不断成长壮大。

2.结合有效的市场宣传

对于内蒙古民族工艺品应当进行适当的商业宣传,宣传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尊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运用合理、合法、新颖的宣传手段来提高内蒙古民族工艺品的知名度。适当的市场宣传会使消费者对内蒙古的民族工艺品进行充分的了解,为人们选购民族工艺品提供正确的信息,这样就会利于消费者增加对内蒙古民族工艺品的好感,促进其市场的蓬勃发展。

(二)提高内蒙古民族工艺品的质量与品质

人们之所以会选择内蒙古的民族工艺品,一方面是看中其纪念意义,更重要的是因为其精湛的做工和优质的产品质量。因此,在对内蒙古民族工艺品的生产中应当充分地保留其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并且发展其创新性。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市场经济模式下,可以且应当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为民族工艺制品的设计与生产提供服务,为内蒙古民族工艺品提供崭新的活力。这就需要内蒙古民族工艺品单位具备忧患意识与创新思维,不能仅满足眼前利益,在进行内蒙古民族工艺品制作中应当积极运用兼具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设计理念,不断借鉴和吸收先进的工艺技术,使内蒙古民族工艺品的品质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内蒙古民族工艺品行业的生产企业规模明显偏小,生产和研发的资金不足,生产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低下。这都是与可持续发展相悖的。因此,内蒙古民族工艺品想要取得长足的进步与长久的发展就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逐步解决其经营模式与我国市场经济模式大环境的矛盾。那么,就需要企业的管理者运用创新思维,转变经营理念,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可以将内蒙古民族工艺品市场全面市场经济转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健全机制法制,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相关部门要充分予以政策支持,特别是鼓励引导一批有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将内蒙古民族传统技艺进行系统的开发与传承,投入充分经费进行研发,从而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与附加价值,将生产出来的优秀工艺制品投入到区外乃至国际市场,积极“走出去”, 从根本上实现内蒙古民族工艺品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将内蒙古民族工艺品产业打造成为具有区域特色与优势的,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优秀产业。

四、结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内蒙古民族工艺品是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具有极佳的收藏价值,作为内蒙古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的内蒙古民族工艺品产业,应克服自身产业存在的不足,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内蒙古的民族文化传播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阿木尔巴图.内蒙古图案[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

蒙古族的艺术文化范文第4篇

一、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蒙古族抒情创作歌曲美声表达产生的基础

内蒙古地区有丰富的多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和悠久的文化历史。首先我们只就蒙古族而言,其具有悠久、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资源。蒙古族著名的音乐理论家乌兰杰教授纵观蒙古族音乐发展基本轮廓,将蒙古族音乐文化大致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山林狩猎音乐文化时期、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半农半牧音乐文化时规‘,印这三个历史阶段各自都有代表性的音乐形态,山林狩猎音乐文化时期创造了狩猎歌舞、萨满教歌舞、集体踏歌以及早期的英雄史诗;草原游牧音乐文化时期在音乐体裁上有草原牧歌、赞歌、宴歌和思乡曲等,在音乐形态上逐渐形成产生了音调悠扬、节奏自由、曲式庞大腔多词少的具有强烈抒情性的长调歌曲;在内蒙古部分地区半农半牧音乐文化时期,由于社会历史的文化背景转变,生活在内蒙古南部边缘地区的蒙古族,受到中原地区汉族农耕文化的影响,逐渐放弃原先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开始半农半牧的生产生活,有些地方甚至变成为纯粹的农业区。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地区蒙古族音乐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发生着新的变化,如,诞生了短调歌曲、长篇叙事民歌以及说唱艺术。歌唱形式方面有独唱、齐唱、对唱、重唱、合唱等等。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团结、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中明确表示“要发扬各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发展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从此,内蒙古的歌唱艺术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诞生了新文艺表演队伍,筹建了第一支乌兰牧骑,音乐创作也有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尤其是内蒙古歌曲创作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期。如产生了伊德斯的《剪羊毛》、美丽其格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和合唱《永远跟着共产党》、莫尔吉夫的《绣着鸽子的慰问袋》、却金扎布的《欢乐地挤奶员》、额尔登格的《娜布其玛》、德博喜夫的合唱《各族人民心连心》、扎木苏荣扎布、达仁钦的男声小合唱《我的快骏马》等等一大批优秀作品。

这些作品的产生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中给取了丰厚的养分,如,美丽其格创作的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以内蒙民间曲调为素材,以民族唱法为基础,将西洋唱法的精华完美自然地融入到民族音乐创作之中的成功的例子。美丽其格曾拜师色拉西学习马头琴演奏,有着扎实的民族传统音乐功底,1951年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理论作曲,民族音乐知识与西洋音乐理论的完美结合,诞生了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此首歌当时不仅受到内蒙古各族儿女的喜爱,也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并且传到世界各地,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采用了中国民族传统五声调式中的宫调式,用明快、积极向上的音乐语言表现了对草原的独特情怀。此歌“不是简单地采用民族素材加以改造,而是经过长期的民族民间音乐储备,咀嚼、消化中提炼出歌词相应的具有独特个性和时代气息的音乐语言而创作出这首歌曲”‘2)f侧。还有歌唱家在演唱风格的成熟上,民族民间音乐唱法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著名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师从于长调大师哈扎布学习蒙古族原生态长调民歌的演唱技法,在数十年的钻研当中,德德玛将美声技法和蒙古族原生态民歌唱法融汇贯通在一起,她的演唱风格不但保持民族特色,而且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艺术风格。如,她演唱的歌曲《苍天般的阿拉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锡林河》《草原夜色美》《草原上的风》《蓝色的蒙古高原》等等,均是以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为基础,将蒙古唱法与美声唱法融为一体,彰显新时期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每一部成功的作品,首先它是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

二、蒙古民族传统审美心理表现形式对蒙古族抒情创作歌曲的美声表达形成发展的影响

蒙古族素有通过诗歌、歌唱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天赋和爱好。早期蒙古人在大兴安岭的深林中以打猎为生时期,每次狩猎有收获,他们按照习惯要载歌载舞,表现获胜的喜悦心情。一般一方扮演猎人,另一方扮演动物(模仿野生动物的动作神态),相互斗智斗勇,在对抗、驯服、获胜中再现狩猎生产生活的状况:远古时期蒙古人还没有文字的时候,他们将战地情报、生活信息和通知公告等背诵为简短的诗歌、暗喻、谜语或编唱歌曲来达到传递情报信息的目的,这在《蒙古秘史》中记载为“把舌”和“把歌’,。[3l‘’339’从蒙古汗国时期的文化大背景来看,无论“把歌”还是“把舌”,都是有曲调的l4]‘6“’,这些足以说明吟诵诗文、歌唱己经成早期蒙古人的表达情感和传达信息的手段之一。

随着蒙古社会的发展,吟诵诗歌、歌唱逐渐成为蒙古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情感交流或表达审美心理的重要的方式。

无论在大型的祭祀仪式、庆典宴会、那达慕,还是家庭各种生活庆贺活动、民众日常聚会、婚宴酒席、迎宾招待、送行宴席,蒙古族载歌载舞表现美好的生活,表达真挚的情感,体现豁达豪爽的性格。如演唱蒙古族长调民歌以舒展的旋律、自由的节拍、丰富的华彩性演唱技巧,表现游牧生活,表达对蒙古人对草原的挚爱;演唱潮尔音哆以舒展奔放、深邃浩瀚的艺术景象表现蒙古人心灵深处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演唱短调民歌以优美的旋律,精辟的语言,丰富的内容生动地反映蒙古族社会风土人情,表现纯朴、真切的情感。总的来说,不论哪一种体裁、形式的歌曲,它均是蒙古族审美心理表现的需要对应产生的艺术形式,而且这种传统的歌唱形式无意识地成为当代蒙古族作曲家和歌唱家的艺术积累,不断地激励着他们创造或演唱出新的优秀作品。

三、多元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对蒙古族抒情创作歌曲美声表达发展的影响

蒙古族抒情创作歌曲的美声表达是在继承和弘扬本地区民族歌唱艺术特质的基础上,融入欧洲美声唱法技巧的优势和长处而形成的新型演唱方法。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古典歌剧演唱艺术,从文艺复兴以后逐步形成为欧美经典演唱唱法。美声唱法自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在近百年时间里,作为一种异域文化,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碰撞与融合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和迅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其深深地扎根到中国声乐文化之中,成为中国声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美声唱法的传入,在内蒙古地方音乐文化中也积极吸纳美声唱法,在蒙古族民歌演唱方法(包括长调民歌演唱方法、短调民歌演唱方法)的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蒙古族抒情创作歌曲的美声表达的艺术形式,对内蒙古地区当代歌唱艺术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可以说,蒙古族抒情创作歌曲的美声表达是民族歌唱艺术与欧洲美声唱法完美融合的产物。

进入新时期以来,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为蒙古族抒情创作歌曲的美声表达创作和演唱带来了更新的活跃气氛,促进了优秀作品的产生和老、中、青三代歌唱家和歌手梯队的形成。例如,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歌舞团歌唱演员们先后多次赴朝鲜、前苏联、蒙古、坦桑尼亚、塞舌尔、布隆迪、芬兰、瑞典、美国、日本、法国、波兰、捷克、德国、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参加歌唱艺术节和演唱,展示富有民族特点的民族歌唱艺术的同时进行交流与合作,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歌唱艺术的优点,丰富和发展了本民族的歌唱方法和技巧;还有,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积极聘请著名乌克兰声乐教育家爱尔维拉教授任教,提升声乐专业师生的演唱技能。这种歌唱艺术的交流和学习。必然加快和推动了蒙古族抒情创作歌曲的美声表达作品创作与演唱的发展,《雕花的马鞍》《苍天般的阿拉善》《呼伦贝尔大草原》、《我深深眷恋的热土》《祖国啊祖国》《在草原听百灵》《这一天》《生在草原恋在草原》《这片草原》《乳香飘》等等优秀作品的问世和演唱普及足以说明这方面的成就和喜悦.四、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对蒙古族抒情创作歌曲的美声表达发展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建设日益繁荣发展,人们的欣赏歌唱艺术的水平也不断地提升,单纯的民族民间歌唱艺术往往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只有多种多样的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完美结合的抒情歌唱艺术作品和形式才能符合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蒙古族抒情创作歌曲的美声表达便顺应了人们这方面的需求并在现实的歌曲创作中找到了完美的切入点。在生活节奏极快的今天,蒙古族抒情创作歌曲的美声表达作品具有缓解压力,调节心情,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的社会价值。《乳香飘》那舒缓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仿佛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的美景之中,因此,这种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时时刻刻勉励着当代蒙古族作曲家们不断创造出蒙古族抒情创作歌曲的美声表达的好作品,触动着歌唱家和歌手心灵的声音,进而推进蒙古族抒情创作歌曲的美声表达的迅速发展。五十年代诞生了震撼世界的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七十年代继而产生了传遍大江南北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新时期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蒙古族抒情创作歌曲的美声表达作品及演唱,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大量的产生,迅速发展起来。

蒙古族的艺术文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蒙古族;民间美术;传承保护

一、蒙古族民间美术保护的现状

(一)蒙古族民间美术的基本情况

伴随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外来的文化和现代高科技的不断渗透,蒙古族的民间美术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冲击,逐渐的已经有了淡出人民视线的倾向,许多蒙古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人虽然可以忍受多年的学习之苦,可是却没有办法让自己的所学转变成可以带来实质的经济利益,往往不得已放弃自己真爱的美术艺术,这样的状况造成了诸多民间美术面临失传,而蒙古族地区别具一格的民间美术、民族服饰、风味独特的民族饮食、精彩绝伦的搏克比赛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急待抢救与保护。

(二)蒙古族民间美术在保护与传承中遇到的困难

虽然近几年我们把民族文化传承推到了重要位置,但是当地蒙古族文化却呈现出了十分浓厚的商业色彩,导致原有的传统文化内涵被淡化或者过度开发,比如蒙古族传统的“那达慕”,原有的赛马、射箭、摔跤等活动已经被经济贸易和文艺演出所代替,许多人来是为了做买卖,已经失去了原来“那达慕”的意义。还有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蒙古刺绣、皮画等出现批量复制品,这些商品对蒙古族文化内涵研究放弃,作品缺少创新,生搬硬套,蒙古族民间美术所包含的精神内涵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传承,这往往成为变相破坏和摧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当地人选择走出去,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来当地旅游。为了与外地人做生意,进行交流,加上国家的推广普通话,学习本民族语言和文字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只会语言,不会文字,也不利于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二、蒙古族民间美术保护传承的对策研究

(一)国家要为蒙古族民间美术传承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与政策支持

国家应该加大对蒙古族民间美术资金注入,同时设置专门负责人员,制定有效保护措施和具体实施步骤,才能更好地做到对蒙古族民间美术的保护和传承。之前诸多的民间艺术辛苦创作者,并没有受到重视,其收入方面也很微薄。相比于从前,现在国家对于蒙古族的民间美术已经开始逐步重视起来,府部门、博物馆、高校、热爱收藏的爱好者也都可以出资进行收藏,民间的艺术工作这的经济收录得到了极大的增加,同时,也将蒙古族民间艺术的地位不断提高,这对于蒙古族民间美术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另外,国家还应该为蒙古族民间美术传承与发展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对科学与有效的措施进行鼓励,进一步推动蒙古族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

(二)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传承中的优势作用

1.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

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课堂上老师满堂灌的模式,现在的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探索与面对面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应积极拓宽教学渠道、思路。例如学校可以与展览馆对接,采取将课堂搬进展览大厅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到展览馆参观学习,将展览大厅所展示的数量庞大的蒙古族剪纸、服装服饰、皮画、刺绣进行逐一解读与分析,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亲身感悟整个过程,唤起学生心灵的促动,由此生发出“初步认同、开始关注、逐渐喜欢、想去研究、思考文化”等一系列的由心到思维方式的改变。

2.大型公共场合展演活动

学校也可以与大型公共场所合作,如社区、机场、广场等,联合开展“蒙古族民间美术与现代生活展演”活动。学生可以把设计的蒙古族特色产品、包装、服装服饰、皮画、刺绣等设计作品或毕业设计展演给四面八方的人,展演也可以加入牧民日常生活场景、马头琴独奏、蒙古族刺绣现场技艺展示等,旨在以综合动态展演的方式将蒙古族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历史、民俗全方位展现给四面八方的人们,让他们直观感受和了解蒙古族艺术之美,让更多的人了解蒙古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