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内蒙古英语类人才培养情况调研

内蒙古英语类人才培养情况调研

调查内容、统计结果与主要问题

这次问卷设置的问题,涵盖了对能力的认识、教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师教学能力体现、教学活动组织、人文素养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社会实践等8个方面问题。对能力重要性的认识方面的问题主要设置了“在信息时代,你认为创新型人才最重要的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按重要程度先后排序)。“创新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排在前列,反映了大学生在当下信息经济时代,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和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在科学发展和激烈社会竞争中的重大作用,这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但是,数据清晰地反映了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对学习工作认真态度”、“持之以恒精神”、“综合知识积累及修养”的忽视,特别是社会责任感的缺乏令我们焦虑。创新与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是在掌握专业知识和对科学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及持之以恒精神并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基础上才能形成。他们有着积极的创新意识和提高信息分析处理能力的愿望,但对提高创新和信息分析处理能力所依赖的最基础的东西重视程度不够,说明他们在追求创新发展上还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

对在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主要设置了“哪种教学模式更适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同学们对“任务型协作教学模式”更有认同感,接近半数;对“教师设定情景目标,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家庭经济较好的学生有意愿选择用一至两年到国外高校交流学习提高自己(就是部分国内高校和国外高校合作办学,“3+1”、“2+2”模式)。三项加起来占了96%。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填鸭”式学习方式非常厌倦。这就给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学主要实施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树立学生是中心主体、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服务于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对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主要设置了“你认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多大比例更适合培养创新型人才”。同学们对目前的课程设置是有不同看法的。73.1%的同学认为,要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必须压缩必修课,增设选修课;有的提出没必要硬性规定必修课的量,在当今社会要加大拓展知识面的力度,应淡化专业观念;有的认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课程能调动学习的积极型,有利于培养特长。有11.8%的学生认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根据需要专业课应增加,选修课要略减,他们认为专业知识应排在第一位,专业知识毕竟是自己参与社会竞争和安身立命的根本;还有的学生认为一些高精尖的专门人才没有雄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做保障是很难实现创新发展的。有15.1%的同学认为现行课程设置可以满足学习的需要,只要认真刻苦学习,是能成才的。总之,设计出合理的课程,也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师体现教学能力方面主要设置了“你认为当前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否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为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数据统计虽然有地区局限性,但同学们集中反映的问题不能不说现有的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瓶颈。有的学生认为有的教师水平都不如学生,有的教师忙于自己的事,上课就是应付。比如,有的同学在座谈会说“:有个英语阅读课老师,整个一堂课什么都没讲,只是让我们自己读。”

在教学活动组织方面主要设置了“教师在分组教学组织讨论活动时,你会怎样表现?”有28%的学生表示会积极发言,认为是锻炼自己提高能力的好机会;有12%的学生表示会抢先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让大家讨论;有46.6%的学生在讨论活动到达高潮时都会发言;有5%的学生认为想法不成熟不会发言;有8.4%的同学选择不发言,等老师点评。调查统计说明,学生主观上强烈要求改变教学模式,把自主学习的愿望激发出来,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至于有少部分学生不积极参加讨论活动,表现消极,大多发生在一年级,其主要原因是学习方式从高中到大学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针对当下学生人文素养教育不高的现状,设置了“是否有必要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艺术、文学、历史等)”问题。有85.6%的学生认为最好开设此类公共课,主要觉得创新型人才需要厚实的人文素质做基础,但又觉得在当今网络信息的影响下,要静下心来学进去不容易,有为难情绪;也有10.2%的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这方面的知识,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自修就可以了;还有4.2%的学生认为开不开此课程无所谓,学好专业课就完成了任务。在课程评价体系方面主要设置了“你认同哪种课程考核评价方式”(见表6)。从表6的调查统计看,学生对传统的一张试卷定课程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非常厌恶,对多种形式综合考核评价方式比较认同。针对在社会实践方面的问题主要设置了“你对大学四年一次的集中实践课怎么看?”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普遍认为5—6周社会实践时间较少,大学四年集中一次社会实践,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应针对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把社会实践课程分散在各学年进行,效能将更加明显。

在座谈会和信息反馈中,学生表现最为强烈的教学改革的力度和进度问题:一是改变现存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开设一些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实践的课程,多开展一些科研与创新竞赛活动;改变考核评价方式,加大能力素质考核分数比例;设立平行课让学生选择老师。二是增加实践课次数和时间,教学实践基地要多元化;多开展校内外的交流活动,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学校应设立创新科研项目奖励基金,为学生建立平台提供资金支持。教师提出的问题:一是掌握跨学科文化知识不够,外出进修的机会偏少,出国交流做访问学者就更不用想了,有名额也被各级领导占有,轮上一线教师的机会少之又少。二是教学设备简陋陈旧。受地区经济发展制约,大部分教师没有手提电脑。在当下网络信息时代,有的教师对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备课做课件仍感到茫然,这在国外高校和国内重点大学是不可想象的。三是有的基层领导上任后,专业能力表现欠缺,不擅长教学研究、教学创新,不鼓励教师学习发展,而是把精力用在搞人际关系上,致使本单位小环境科研氛围不浓,教学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教学水平不高。

加强高校英语教学创新,进一步提高培养创新型人才质量建议和策略

培养创新型人才,就高校英语教学而言,首要的问题就是英语教学的改革创新。

1.高校英语教学必须确立“应用指导思想”,并始终贯穿大学四年教学的各个环节,即课程设置、教学设施、教学手段以及考核评价等方面,形成一套完整应用教学体系,让师生在学习、研究、工作、交流中,提高应用英语的实际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根据时代和经济市场的要求,要增加选修课数量,要根据人才市场变化,更新选修课内容;教材不要整齐划一;每个教师要开设不同的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专业和今后工作目标的需要来选修英语课程。在教材选择上,由任课教师自己选定,教材内容应根据社会发展、文化的差异、学生的水平、语言的变化而定。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综合多部教材的优点,编著教材,这样实用性会更强。教师在自己设定教学目标、制订教案、了解学生、调整教学方法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时效教学方法、科学研究的过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课程考核评价方面,要打破一种形式的评定方式,根据不同课程需要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能力素质的评价考核。

2.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要转变角色,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当主角,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课堂上,要勇于把时间交给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扮演主角。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会得到迅速提升。

3.要把英语教学的主攻方向调整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在语言学习中,要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为学生发展个性、施展才华提供平台。如,引导、鼓励学生经常做讲座或报告,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指定题目,或学生自拟题目,然后由一名或多名学生用讲座或授课的形式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或设定一个问题由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或学生集中讨论某一个社会问题,讲座的内容和形式要灵活多样。

4.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高校要加强网络信息数字化建设,要增加这方面教学投入,给一线教师配齐笔记本电脑,增加多媒体教室数量;要建立网络信息数字学习教室,规划好数字库信息,特别是国内外名校、名师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公开课程、讲座、报告的视频要做到科学规划、查找方便、画音清晰。同时要保证开放时间,供师生查阅学习。只有搞好这些工作,才能彻底改变教师以往授课停留在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录音机、投影仪、VCD的局面,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要加强英语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建立教师职前职后培训制度,明确新教师或开新课的教师不经过培训、对课程的试讲未通过不能走上讲台的规定。培训的形式可多样,如院校之间交流教学经验,以老带新,进修,访学,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培训内容要与外语教学密切相关。有条件的院校可与名校建立教师对口帮扶交流关系,聘请兼职教授、外教(要加强外教教师资格审核),以增加教师教育背景多元性,为丰富教育创造优越的条件。在政策资金上要支持教师在职读博士研究生。其次,要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支持教师多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为他们创造学术交流的机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即包括学生,也包括培养学生的教师。怎样摆正这个关系?关键是要逐渐形成一套完备的有益于创新型人才发展的机制,包括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为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是值得教学管理者思考的重要课题。

作者:郑素杰单位:赤峰学院外国语学院